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及动物RNA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耀伟 李龙 于涟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1-318,共8页
反向遗传系统可以对RNA病毒直接进行遗传操作 ,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在过去 2 0年 ,特别是自 90年代中期第一例负链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以来 ,动物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很大... 反向遗传系统可以对RNA病毒直接进行遗传操作 ,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在过去 2 0年 ,特别是自 90年代中期第一例负链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以来 ,动物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动物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这里系统总结了人类及动物非反转录RNA病毒中各类代表性成员在建立反向遗传系统时的方案设计、遇到的困难及研究者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分类讨论到的代表性病毒种属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冠状病毒 (包括SARS病毒 )、黄病毒、野田村病毒、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以及呼肠孤病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及动物RNA病毒 反向遗传 感染性克隆 拯救 微基因组
下载PDF
CMV与T7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拯救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魏国超 田文洪 +5 位作者 王刚 柳云帆 尉迟捷 董小岩 凌虹 吴小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7-245,共9页
构建一种以分泌型荧光素酶基因(Gluc)作为报告基因的仙台病毒BB1株微小基因组质粒,比较了CMV启动子与T7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的拯救效率。首先设计并合成锤头状核酶序列,仙台病毒trailer、L基因非编码区、N基因非编码区和leader... 构建一种以分泌型荧光素酶基因(Gluc)作为报告基因的仙台病毒BB1株微小基因组质粒,比较了CMV启动子与T7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的拯救效率。首先设计并合成锤头状核酶序列,仙台病毒trailer、L基因非编码区、N基因非编码区和leader序列以及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插入含有CMV和T7双启动子的质粒pVAX1中,获得仙台微小基因组的通用型载体pVAX-miniSeV。将Gluc基因插入pVAX-miniSeV中,分别获得正向插入的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载体pVAX-miniSeV-Gluc(+)和反向插入的pVAX-miniSeV-Gluc(-)。用pVAX-miniSeV-Gluc(+)转染BHK21细胞能在上清中检测到高水平的Gluc活性,表明其中的CMV启动子具有正常转录功能。将pVAX-miniSeVGluc(-)和仙台病毒N、P、L蛋白表达质粒共转染BSR T7/5细胞(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的BHK-21细胞)检测到Gluc的高效表达,表明pVAX-miniSeV-Gluc(-)能够被有效拯救;但在BHK-21细胞中却未检测到Gluc的有效表达,提示该载体中的CMV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的拯救效率可能没有明显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CMV与T7启动子各自对于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拯救的作用,本研究又构建了单独含有CMV或T7启动子的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载体pCMV-miniSeV-Gluc(-)和pT7-miniSeV-Gluc(-)。将这两种载体和仙台病毒N、P、L蛋白表达质粒分别共转染BSR T7/5细胞,结果pT7-miniSeV-Gluc(-)共转染组检测到了Gluc的高效表达,而pCMV-miniSeV-Gluc(-)共转染组未检测到,证实了通用型载体pVAX-miniSeV中仅T7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的拯救起了关键作用,而CMV启动子作用不明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通用型双启动子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载体pVAX-miniSeV,并证明了T7启动子系统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拯救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为下一步构建仙台病毒全基因感染性克隆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启动子 CMV启动子 仙台病毒 微小基因组
原文传递
Establishment of a Reverse Genetic System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Based on a C4 Strain 被引量:6
3
作者 Mingyue Xu Bo Wang +4 位作者 Fei Deng Hualin Wang Manli Wang Zhihong Hu Jia Liu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958-967,共10页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is an emerging tick-borne bunyavirus that causes hemorrhagic fever-like disease(SFTS)in humans with a case fatality rate up to 30%.To date,the molecular biology ...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is an emerging tick-borne bunyavirus that causes hemorrhagic fever-like disease(SFTS)in humans with a case fatality rate up to 30%.To date,the molecular biology involved in SFTSV infection remains obscure.There are seven major genotypes of SFTSV(C1-C4 and J1-J3)and previously a reverse genetic system was established on a C3 strain of SFTSV.Here,we reported successfully establishment of a reverse genetics system based on a SFTSV C4 strain.First,we obtained the 5’-and 3’-terminal untranslated region(UTR)sequences of the Large(L),Medium(M)and Small(S)segments of a laboratory-adapted SFTSV C4 strain through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analysis,and developed functional T7 polymerase-based L-,M-and S-segment minigenome assays.Then,fulllength cDNA clones were constructed and infectious SFTSV were recovered from co-transfected cells.Viral infectivity,growth kinetics,and viral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 of the rescued viru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laboratory-adapted virus.Focus formation assay showed that th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foci formed by the rescued SFTSV were indistinguishable with the laboratory-adapted virus.However,one-step growth curve and nucleoprotein exp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e rescued virus replicated less efficiently than the laboratory-adapted virus.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may be due to the mutations in the laboratory-adapted strain which are more prone to cell culture.The results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SFTSV,and provide a useful tool for developing vaccines and antivirals against SF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NYAVIRUS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 minigenome Reverse genetic system T7 polymerase C4 strain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a Mengla virus minigenome and comparison of its polymerase complexes with those of other filoviruses
4
作者 Shi-Zhe Xie Ke Yao +3 位作者 Bei Li Cheng Peng Xing-Lou Yang Zheng-Li Sh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59-468,共10页
Ebola virus(EBOV)and Marburg virus(MARV),members of the Filoviridae family,are highly pathogenic and can cause hemorrhagic fevers,significantly impacting human society.Bats are considered reservoirs of these viruses b... Ebola virus(EBOV)and Marburg virus(MARV),members of the Filoviridae family,are highly pathogenic and can cause hemorrhagic fevers,significantly impacting human society.Bats are considered reservoirs of these viruses because related filovirus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bats.However,due to the requirement for maximum containment laboratories when studying infectious viruses,the characterization of bat filoviruses often relies on pseudoviruses and minigenome systems.In this study,we used RACE technology to sequence the 30-leader and 50-trailer of Mengla virus(MLAV)and constructed a minigenome.Similar to MARV,the transcription activities of the MLAV minigenome are independent of VP30.We further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polymorphisms at the 50 end on MLAV minigenome activity and identified certain mutations that decrease minigenome reporter efficiency,probably due to alterations in the RNA secondary structure.The reporter activity upon recombination of the 30-leaders and 50-trailers of MLAV,MARV,and EBOV with those of the homologous or heterologous minigenomes was compar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olymerase complex and leader and trailer sequences exhibit intrinsic specificities.Additionally,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polymerase complex proteins from EBOV and MARV support MLAV minigenome RNA synthesis and found that the homologous system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heterologous system.Remdesivir efficiently inhibited MLAV as well as EBOV replication.In summary,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on bat filoviruses and the minigenome will be a useful tool for high-throughput antiviral drug scre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 filovirus Mengla virus(MLAV) minigenome Replication Antiviral drug screening
原文传递
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艳梅 刘玉良 +5 位作者 黄勇 贾立军 刘秀梵 卢建红 韦栋平 吴艳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在获得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 ,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报告基因取代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整个编码区 ,只保留与病毒复制、转录和病毒粒子包装相关的调控序列 ,将其反向克隆入转录载体TVT7R(0 0 )中 ,构建了该... 在获得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 ,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报告基因取代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整个编码区 ,只保留与病毒复制、转录和病毒粒子包装相关的调控序列 ,将其反向克隆入转录载体TVT7R(0 0 )中 ,构建了该毒株的微型基因组。当转染用辅助病毒ZJ1株感染的HEp_2细胞时报告基因得到表达 ,表明此微型基因组RNA可被辅助病毒提供的NP、P和L蛋白翻译。同时将该病毒NP、P和L蛋白基因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_neo中 ,构建了表达该病毒NP、P与L蛋白的辅助质粒 ,用此微型基因组对辅助质粒的表达产物进行了功能鉴定并对该病毒拯救过程中痘苗病毒的最适感染剂量进行了摸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微型基因组 病毒拯救
下载PDF
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C型禽偏肺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构建及优化
6
作者 郭禹 程晶 +2 位作者 左玉柱 范京惠 姜海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91-2100,共10页
【目的】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rus,aMPV)是副黏病毒科偏肺病毒属成员,其所造成的鸡肿头症和产蛋率下降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为更好地预防aMPV并研究其发病机制,本研究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 【目的】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rus,aMPV)是副黏病毒科偏肺病毒属成员,其所造成的鸡肿头症和产蛋率下降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为更好地预防aMPV并研究其发病机制,本研究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插入C型aMPV(aMPV/C)基因组中,构建表达EGFP的重组aMPV,并使用不同的载体及启动子构建aMPV迷你基因组,来优化aMP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reverse genetic system,RGS)的构建。【方法】将EGFP插入pBluescript-aMPV RGS的P和M蛋白之间非编码区并进行拯救,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重组病毒滴度及遗传稳定性。为优化RGS的构建,采用含有T7启动子的pBluescript SK(+)和含有T7、CMV启动子的pcDNA3.1两种载体构建aMPV迷你基因组。首先将aMPV/C基因组两端的先导区(leader)和尾随区(trailer)与EGFP的cDNA进行PCR扩增,并切胶回收;其次将各胶回收片段按照leader-EGFP-trailer的顺序进行无缝克隆连接,并测序验证;最后将连接完整的迷你基因组反向插入两个载体中,构建aMPV/C的迷你基因组(pBR-aMPV/C和pc-aMPV/C)。在拯救迷你基因组的试验中,将两个aMPV/C迷你基因组与3个表达N、P和L蛋白的质粒共转染到BHK-21细胞中,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拯救的aMPV-EGFP重组病毒测序结果显示,EGFP已成功插入aMPV基因组中,并在前3代aMPV-EGFP重组病毒中稳定表达。aMPV-EGFP重组病毒滴度在感染96 h后达到105.5 TCID 50/mL。而pBR-aMPV/C和pc-aMPV/C两个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也证明了含有EGFP的aMPV迷你基因组构建完成。将3个重组质粒分别与辅助质粒共转染至BHK-21细胞中,转染24 h后观察到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明aMPV-EGFP重组病毒及pBR-aMPV/C和pc-aMPV/C两个aMPV迷你基因均都成功表达了EGFP。【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两个aMPV迷你基因组并拯救了aMPV-EGFP重组病毒,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禽偏肺病毒 迷你基因组 反向遗传系统 CMV启动子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T7启动子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微型基因组表达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会英 蒋烨 +6 位作者 赵丽丽 唐丽杰 乔薪瑗 姜艳平 崔文 李一经 刘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17,共7页
为构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HLJ-09)微型基因组并表达虹鳟IFN,采用RT-PCR扩增IHNV HLJ-09株的N、P、L、G和NV蛋白基因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中,构建辅助质粒pCI-N、pCI-P、pCI-L、pCI-G和pCI-NV;将扩增获得的IHNV基因组两... 为构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HLJ-09)微型基因组并表达虹鳟IFN,采用RT-PCR扩增IHNV HLJ-09株的N、P、L、G和NV蛋白基因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中,构建辅助质粒pCI-N、pCI-P、pCI-L、pCI-G和pCI-NV;将扩增获得的IHNV基因组两末端序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虹鳟I型干扰素(IFN)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中构建出表达EGFP的IHNV微型基因组pCI-LFGT和表达IFN的IHNV微型基因组pCI-LFIT;将pCI-LFIT质粒转染已接种IHNV HLJ-09毒株的EPC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细胞中IHNV G基因RNA。结果显示:构建的微型基因组不论与辅助病毒还是与5个辅助质粒共转染,外源基因均能正确表达;pCI-LFIT质粒转染已接种病毒的EPC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中的病毒核酸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辅助质粒 虹鳟Ⅰ型干扰素 微型基因组
下载PDF
An RNA polymerase I-driven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minigenome as a tool for quantifying virus titers and screening antiviral drug
8
作者 Yuan-Hui Fu Ya-Ru Liu +5 位作者 Yan-Peng Zheng Nan Jiang Yue-Ying-Jiao Wei Li Xiang-Lei Peng Jin-Sheng H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31-135,共5页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is an important pediatric pathoge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worldwide. No vaccines and antiviral drugs are available. Herein the use of an RNA polymerase I-driven RSV minigen...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is an important pediatric pathoge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worldwide. No vaccines and antiviral drugs are available. Herein the use of an RNA polymerase I-driven RSV minigenome for analyzing RSV replication and screening anti-RSV drugs was investigated. The RNA polymerase I(Pol I) was used to transcribe RSV minigenome from the constructed plasmid, designated p HM-RSV-Gluc, of minigenome c DNA which comprised trailer region, gene start sequence(GS), reverse complementary copy of Gaussia luciferase(Gluc) gene, gene end sequence(GE), and leader region in the direction of 5'–3'end and was flanked by promoter and terminator of Pol I. The expression of Gluc was confirmed in p HM-RSV-Gluc transfected HEp-2 cells following RSV infection and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se-dependent, which provided a rapid, sensi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quantifying virus titers and screening antiviral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Gaussia luciferase minigenome Antiviral drug Drug-screening
原文传递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微型基因组拯救系统的建立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朱传凤 韦钦钦 +4 位作者 白慕群 王婉 傅生芳 马超 高雪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65-670,675,共7页
目的建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微型基因组拯救系统,并鉴定其功能。方法利用包含T7启动子、锤头状核酶、hRSV的前导序列、基因起始信号、非编码区、多克隆位点、基因终止信号、尾随序列、丁肝核酶... 目的建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微型基因组拯救系统,并鉴定其功能。方法利用包含T7启动子、锤头状核酶、hRSV的前导序列、基因起始信号、非编码区、多克隆位点、基因终止信号、尾随序列、丁肝核酶、T7终止子的基本载体pRSV1和pRSV2,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构建微型基因组质粒pRSV1-eGFP和微型反基因组质粒pRSV2-eGFP。以pcDNA3.1(+)为表达载体,与优化后的RSV的核蛋白(N)、磷蛋白(P)、聚合酶大片段(L)和转录延长/终止抑制因子(M2-1)基因序列构建辅助质粒pcDNA-N、pcDNA-P、pcDNA-L和pcDNA-M2-1。将微型基因组质粒或微型反基因组质粒通过单转染、与RSV共感染或与辅助质粒共转染至表达T7 RNA聚合酶(T7 RNP)的BSR-T7/5细胞,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观察eGFP的表达,并鉴定微型基因组的功能及辅助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微型基因组质粒、微型反基因组质粒和4个辅助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微型基因组质粒通过先感染后转染或与辅助质粒共转染,观察到eGFP的表达,证实了微型基因组的功能活性;缺乏N、P或L蛋白,检测不到eGFP的表达;缺乏M2-1蛋白,eGFP的表达量降低。结论成功建立了RSV微型基因组拯救系统,并证实了其拯救功能,为利用反向遗传学手段拯救重组RSV,研发RSV减毒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微型基因组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原文传递
小反刍兽疫病毒分离株China/Tib/07辅助质粒及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华 王志亮 +4 位作者 包静月 吴晓东 刘华雷 赵永刚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7-1502,共6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辅助质粒和微型基因组并验证其功能,为建立PPR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基础。首先构建表达PPRV分离株China/Tib/07的N、P和L蛋白的辅助质粒pCI-N、pCI-P和pCI-L。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3个辅助质... 本研究旨在构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辅助质粒和微型基因组并验证其功能,为建立PPR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基础。首先构建表达PPRV分离株China/Tib/07的N、P和L蛋白的辅助质粒pCI-N、pCI-P和pCI-L。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3个辅助质粒转染细胞后的蛋白表达情况,并从mRNA水平上验证蛋白表达的正确性;扩增PPRV基因组两末端序列和eGFP报告基因,三者通过overlap-PCR连接并克隆至转录载体pOL-TV5中构建微型基因组。将构建的微型基因组分别与辅助病毒和3个辅助质粒进行共转染。经鉴定各辅助质粒完全正确,构建的微型基因组不论与辅助病毒还是与3个辅助质粒共转染,报告基因均表达。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PRV分离株的表达N、P和L蛋白的3个辅助质粒以及微型基因组,并用微型基因组验证了3个辅助质粒可以作为PPRV反向遗传操作的辅助质粒,为该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微型基因组 EGFP N蛋白 P蛋白 L蛋白
下载PDF
新城疫P蛋白磷酸化位点的质谱分析和功能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继红 徐腾飞 +8 位作者 张耀丹 汪伟 孟春春 孙英杰 谭磊 宋翠萍 廖瑛 仇旭升 丁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副黏病毒磷蛋白,即P蛋白(phosphoprotein),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在自然条件下磷酸化水平较高。副黏病毒P蛋白的磷酸化对病毒的转录和复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蛋白磷酸化位点及其功能依然尚不明确... 副黏病毒磷蛋白,即P蛋白(phosphoprotein),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在自然条件下磷酸化水平较高。副黏病毒P蛋白的磷酸化对病毒的转录和复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蛋白磷酸化位点及其功能依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LC-MS/MS质谱对NDV La Sota病毒P蛋白的磷酸化位点进行了检测,鉴定了Ser56、Ser77、Thr78、Thr82、Ser164和Ser141六个磷酸化位点。通过在线分析,预测这些磷酸化位点的磷酸化激酶分别是PKC、CKII和GSK3。为了鉴定6个磷酸化位点的生物学功能,在已建立的表达GFP基因的NDV微型基因组质粒pTVT-LGT基础上,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替换GFP报告基因,建立了表达荧光素酶的NDV微型基因组系统。利用“丙氨酸扫描”对6个磷酸化位点进行突变后,在NDV微型基因组平台中进行功能鉴定。结果显示,T78、T82和S164位磷酸化位点的缺失显著影响了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复合体(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复制,其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质谱 微型基因组 磷酸化位点
下载PDF
A型塞尼卡病毒3′非编码区潜在吻环基序突变对微型基因组蛋白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刘拂晓 王宁 +6 位作者 赵地 李静 孟海蓝 李紫薇 于永乐 董雅琴 尼博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0-95,共6页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可导致猪的口吻部、口腔黏膜、蹄冠部出现水疱样病变,其临床症状与其他水疱型疫病所导致的症状难以区分。该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尼卡病毒属(Senecavirus)成员,其基因组含有5′非...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可导致猪的口吻部、口腔黏膜、蹄冠部出现水疱样病变,其临床症状与其他水疱型疫病所导致的症状难以区分。该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尼卡病毒属(Senecavirus)成员,其基因组含有5′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多聚蛋白的开放阅读框及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过去有报道预测该病毒的3′UTR含有一个三碱基配对的潜在RNA吻环结构,但未被试验证实。构建了7个不同吻环基序突变的SVA微型基因组,将其分别与另一荧光报告质粒共转染细胞后,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结果证明潜在吻环结构的破坏未能干扰5′UTR启动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尼卡病毒 3′非编码区 吻环 微型基因组 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
下载PDF
基于T7启动子表达系统的牛副流感病毒3型微型基因组的构建与拯救
13
作者 姜男 郑妍鹏 +5 位作者 蒋桂云 张伟 焦月盈 付远辉 彭向雷 何金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46-1754,共9页
【目的】通过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构建并拯救以T7启动子表达系统为基础的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微型基因组。【方法】分别构建表达该病毒NP、P和L蛋白的辅助质粒px8δT-PT1-b PIV3-NP、px8δ... 【目的】通过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构建并拯救以T7启动子表达系统为基础的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微型基因组。【方法】分别构建表达该病毒NP、P和L蛋白的辅助质粒px8δT-PT1-b PIV3-NP、px8δT-PT1-b PIV3-P和px8δT-PT1-b PIV3-L以及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BPIV3前导序列(Leader region)、转录起始信号(Gene start signal,GS)、转录终止信号(Gene end signal,GE)和尾随序列(Trailer region)等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的微型基因组质粒p SC11-b PIV3-EGFP,鉴定正确后,采用2种不同方法拯救BPIV3微型基因组,并通过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判断是否拯救成功。【结果】成功构建了基于T7启动子表达系统的BPIV3微型基因组,并实现了拯救。【结论】该系统的成功构建,有助于今后对BPIV3开展基因修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副流感病毒3型 微型基因组 反向遗传学 拯救
原文传递
Le和Tr序列对新城疫ClassⅠ毒株复制及转录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于洋 何孔旺 +3 位作者 封振 仇旭升 孙英杰 丁铲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8-683,共6页
为了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前导序列(Leader,Le)和尾随序列(Trailer,Tr)对病毒转录及复制水平的影响,以9a5b病毒微型基因组为平台,通过对Le和Tr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进行了一系列的缺失、突变、替换,成功构建了6株突变型微型基因组。通过... 为了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前导序列(Leader,Le)和尾随序列(Trailer,Tr)对病毒转录及复制水平的影响,以9a5b病毒微型基因组为平台,通过对Le和Tr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进行了一系列的缺失、突变、替换,成功构建了6株突变型微型基因组。通过共转染、实时荧光定量RT-PCR试验表明,当Le末端9~28nt替换为Tr末端9~28nt时,并不影响病毒基因的转录复制效率,当直接缺失Le的第2个干环结构或缺失Le 25位以后序列时,显著降低了病毒基因的转录复制效率;但当缺失Tr内部42nt或26位以后的全部序列时,病毒基因的转录复制发生了终止。证明Tr序列的保守性相对于Le序列而言,在NDV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基因组 前导序列 尾随序列
原文传递
可用于辅助蛋白功能研究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拯救
15
作者 郑元博 张秀娟 +6 位作者 许敏 姜男 彭向雷 付远辉 郑妍鹏 洪涛 何金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04-1013,共10页
【目的】构建可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报告基因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cDNA克隆及重组质粒,并进行拯救,以探讨并验证RSV的聚合酶蛋... 【目的】构建可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报告基因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cDNA克隆及重组质粒,并进行拯救,以探讨并验证RSV的聚合酶蛋白或辅助蛋白在RSV反向遗传学操作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全基因合成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获得可分别表达EGFP和无生物活性蛋白的单顺反子微型基因组质粒pUC57-RSV-EGFP和pUC57-RSV-ORF1的基础上,进一步克隆至pBR322B载体,获得编码EGFP及无生物活性蛋白的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和核酸序列分析正确后,与可表达4种辅助蛋白的辅助质粒共转染至BHK-T7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以及RT-qPCR对EGFP mRNA的转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编码EGFP和无生物活性蛋白的RSV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质粒pBR322B-RSVⅡ-EGFP,经与编码4种辅助蛋白的辅助质粒共转染至BHK-T7细胞,发现4种辅助蛋白对EGFP的表达具有不同的功能活性。【结论】以可表达EGFP报告基因的RSV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重组质粒,实现了对4种辅助蛋白的功能验证,其中M2-1蛋白在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拯救过程中具有转录延长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双顺反子 微型基因组 辅助蛋白
原文传递
应用RNA聚合酶Ⅰ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拯救汉滩病毒84FLi株微基因组
16
作者 张野 李新红 +4 位作者 姜泓 黄长形 王平忠 孙利 白雪帆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汉滩病毒(HTNV)84FLi株L片段的RNA聚合酶Ⅰ微基因组拯救体系。方法将含有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编码区的cDNA插入含有HTNV 84FLi株L片段5′端和3″端非编码区的质粒内的两个非编码区之间,将此cDNA嵌合体(polⅠ表达盒... 目的建立基于汉滩病毒(HTNV)84FLi株L片段的RNA聚合酶Ⅰ微基因组拯救体系。方法将含有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编码区的cDNA插入含有HTNV 84FLi株L片段5′端和3″端非编码区的质粒内的两个非编码区之间,将此cDNA嵌合体(polⅠ表达盒)克隆人人polⅠ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分别获得正义和反义方向的RNA polⅠ转录报告质粒。用报告质粒转染293T细胞或等量293T和HTNV感染的Vero混合培养细胞,在HTNV的L蛋白和核衣壳蛋白表达质粒共转染后48h收获细胞,检测CAT活性。用上清液感染293T细胞,了解CAT活性的传代能力。结果构建了正义和反义方向的HTNV 84FLi株L片段微基因组RNA聚合酶Ⅰ报告质粒pLvRNA-CAT和pLcRNA-CAT,用此质粒转染细胞后能检测到CAT的表达,且CAT活性能在拯救病毒微基因组中传代。结论应用RNA聚合酶Ⅰ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成功拯救了HTNV 84FLi株微基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遗传学技术 微基因组 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类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微基因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7
作者 李庆云 王红 +6 位作者 宋亚彬 徐力昆 张东娜 王保刚 于欢欢 贝祝春 王慧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7-1025,共9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一种新发蜱传布尼亚病毒,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高,目前没有针对SFTSV感染的特异性疫苗和治疗药物。为开发针对它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本研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一种新发蜱传布尼亚病毒,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高,目前没有针对SFTSV感染的特异性疫苗和治疗药物。为开发针对它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本研究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了基于SFTSV S片段非编码区的微基因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验证了广谱RNA病毒RdRp抑制剂,法匹拉韦(Favipiravir,T⁃705)的活性。在表达报告基因Gluc的微基因组模型中,T⁃705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IC_(50)=3.17μmol/L),且具有良好的剂量相关性(r^(2)=0.95),证明了该微基因组模型用于SFTSV RdRp抑制剂筛选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微基因组模型 反向遗传学 RdRp抑制剂
原文传递
基于T7启动子表达系统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微型基因组的拯救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锐 付远辉 +5 位作者 何金生 焦月盈 蒋桂云 张梅 彭向雷 阚学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共9页
目的:以T7启动子表达系统为基础,通过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拯救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微型基因组。方法:构建可分别表达RSV四种核壳体蛋白的辅助质粒px8δT-PT1-N,px8δT-PT1-P,px8δT-PT1-M2-1和... 目的:以T7启动子表达系统为基础,通过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拯救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微型基因组。方法:构建可分别表达RSV四种核壳体蛋白的辅助质粒px8δT-PT1-N,px8δT-PT1-P,px8δT-PT1-M2-1和px8δT-PT1-L以及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cent protein,EGFP)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RSV病毒前导序列(leader region/genomic promotor),转录起始信号(gene start,GS)、转录终止信号(gene end,GE)和尾随序列(trailer region/antigenomic promoter)等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的微型基因组重组质粒pSC11-E,在上述的5个质粒中,均引入T7 RNA多聚酶(T7 RNA polymerase,T7 RNP)启动子,经鉴定正确后,先以pSC11-E转染RSV感染的可组成型表达T7多聚酶的BSR T7/5细胞进行拯救,确定微型基因组编码质粒设计的合理性,而后通过5个质粒共转染BSR T7/5细胞,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的表达情况判断拯救成功与否。结果:成功构建了基于T7启动子表达系统的RSV微型基因组5质粒拯救系统,并实现了拯救。结论:该系统的成功构建,有助于今后对RSV病毒开展基因修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微型基因组 反向遗传学
原文传递
汉滩病毒微基因组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文辉 张鑫雨 +6 位作者 董阳超 张亮 程林峰 徐志凯 雷迎峰 张芳琳 叶伟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20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建立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微基因组系统,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HTNV微基因组系统所需的微基因组质粒和表达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 目的建立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微基因组系统,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HTNV微基因组系统所需的微基因组质粒和表达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辅助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在辅助病毒添加与否的情况下进行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基于HTNV L片段非编码区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和Gaussia荧光素酶(gaussia luciferase,Gluc)的微基因组质粒,GFP微基因组在辅助病毒HTNV感染的情况下可观察到明显绿色荧光,Gluc微基因组在辅助病毒感染或者辅助质粒共转染情况下均可检测到Gluc的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HTNV的微基因组系统,为研究HTNV的复制机理和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微基因组系统 报告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