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密煤田翟沟井田山西组煤层特征及聚煤环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崔金池 俎新许 张坤 《中国煤炭地质》 2012年第7期15-17,28,共4页
以新密煤田翟沟井田勘探资料为基础,对井田区域特征、山西组煤层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组下段为以泥坪+泥炭沼泽+泥坪沉积序列为主的潮坪沉积,山西组上段为以弱还原环境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山西组聚煤环境为... 以新密煤田翟沟井田勘探资料为基础,对井田区域特征、山西组煤层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组下段为以泥坪+泥炭沼泽+泥坪沉积序列为主的潮坪沉积,山西组上段为以弱还原环境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山西组聚煤环境为滨岸潮坪环境;山西组二1煤层层位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为0.82~12.20m,一般3-5m,平均厚度3.84m,煤层厚度的变化是受沉积环境、后期冲刷作用及构造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沟井田 山西组 二1煤层 沉积环境 聚煤环境
下载PDF
淮南煤田丁集井田B组煤中硼元素与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童文林 刘昆 陈肖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9期1-3,共3页
为了查清丁集矿区B组煤层的沉积环境及其赋存规律,对井田内3个补勘钻孔中142件煤样进行了测试分析,特别对硼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从4-1煤至8煤硼元素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B组煤层沉积在以咸水为... 为了查清丁集矿区B组煤层的沉积环境及其赋存规律,对井田内3个补勘钻孔中142件煤样进行了测试分析,特别对硼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从4-1煤至8煤硼元素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B组煤层沉积在以咸水为主导的多变环境下,且大部分煤层沉积在半咸水—咸水的环境中;多变的沉积环境致使B组煤中部分煤层出现分叉与合并现象、其厚度较薄且间距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集井田 B组煤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沁水煤田玉溪井田煤系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岳立孝 石彦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17年第12期50-54,71,共6页
玉溪井田位于华北聚煤盆地中南部,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科联确定并推广使用的,以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出现作为二叠系的开始,以及动态聚煤模式对成煤演化的认识,推荐将本区石炭、二叠系分界... 玉溪井田位于华北聚煤盆地中南部,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科联确定并推广使用的,以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出现作为二叠系的开始,以及动态聚煤模式对成煤演化的认识,推荐将本区石炭、二叠系分界线定在15号煤层底板与根土岩之间。根据勘查资料对本区沉积特征、环境演化和聚煤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本区本溪组以海侵为主的澙湖海湾沉积;晋祠组以海退为主的障壁岛-澙湖沉积;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旋回沉积;山西组为海侵末三角洲体系沉积。煤层形成于废弃碎屑沉积之上的泥炭沼泽,可采煤层的形成是成煤泥炭沼泽自身发育并对周围环境限制、引导的结果—动态聚煤模式。煤层厚度变化与基底环境关系不是太大,主要是继承其遗留的地貌垂向发育;后期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些,主要表现在对成煤泥炭层的下切冲刷作用,海侵下渗导致煤中硫分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井田 石炭二叠系分界 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动态聚煤模式
下载PDF
宁夏清水营井田延安组层段划分及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崔建忠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11期16-18,45,共4页
依据岩性组合特征对清水营井田延安组含煤地层进行了层段划分,并对各层段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延安组沉积环境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湖泊三角洲相,其形成经历了冲积平原、浅湖三角洲又复向冲积平原过渡的充填演化过程,每一充填阶段均... 依据岩性组合特征对清水营井田延安组含煤地层进行了层段划分,并对各层段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延安组沉积环境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湖泊三角洲相,其形成经历了冲积平原、浅湖三角洲又复向冲积平原过渡的充填演化过程,每一充填阶段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充填形式决定了本区中侏罗世的聚煤特点,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废弃的三角洲平原之上,并形成区内具有工业价值的主要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营井田 延安组 含煤地层 沉积环境 聚煤作用
下载PDF
曲江井田老山下亚段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龚荣林 刘慧 《江西煤炭科技》 2022年第4期125-127,130,共4页
从曲江井田老山下亚段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入手,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得出该区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相。横向上,井田北东部较南西部聚煤条件好,从北东向南西主采煤层(B_(4))厚度由厚变薄;垂向上,可分为二个成煤期:早期为三角洲环境,... 从曲江井田老山下亚段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入手,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得出该区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相。横向上,井田北东部较南西部聚煤条件好,从北东向南西主采煤层(B_(4))厚度由厚变薄;垂向上,可分为二个成煤期:早期为三角洲环境,地壳相对稳定,有利于成煤,形成了主采煤层B_(4),厚度大,层位稳定,晚期为障壁海岸环境,海水进出频繁,不利于成煤,形成的煤层厚度小、不可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江井田 聚煤规律 沉积环境 老山下亚段
下载PDF
地雷场环境超宽带信号路径损耗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力 方向 +1 位作者 刘强 张卫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5-1061,共7页
超宽带技术在地雷场中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和重大意义,已有的超宽带路径损耗模型不能满足地雷场环境的使用要求。为了实现超宽带技术在地雷场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建立地雷场环境模型,分析了超宽带信号传播的特点及规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推... 超宽带技术在地雷场中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和重大意义,已有的超宽带路径损耗模型不能满足地雷场环境的使用要求。为了实现超宽带技术在地雷场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建立地雷场环境模型,分析了超宽带信号传播的特点及规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推导出适用于地雷场环境的路径损耗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实验验证表明:建立的路径损耗模型比已有模型精度更高,能够准确反映地雷场环境中超宽带信号的传输特性,而且建立的模型形式非常灵活,能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为超宽带技术在地雷武器装备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技术 地雷场环境 超宽带信号 路径损耗模型
下载PDF
寺湾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加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18年第A02期20-23,共4页
通过收集、整理寺湾井田钻孔资料数据和测井成果,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了寺湾井田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关键词 寺湾井田 含煤地层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汝州煤田夏店井田二_1煤层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化耀 徐冬生 曹保平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A02期28-30,共3页
汝州煤田夏店井田主采煤层为二1煤,由于后期构造影响成为构造煤,其厚度总体为东厚西薄,在西部又表现为北厚南薄。根据沉积特征分析,二1煤厚度与大占砂岩密切相关,砂体呈向北东方向指状分叉展布,井田西南部二1煤遭受大占砂岩分流河道的冲... 汝州煤田夏店井田主采煤层为二1煤,由于后期构造影响成为构造煤,其厚度总体为东厚西薄,在西部又表现为北厚南薄。根据沉积特征分析,二1煤厚度与大占砂岩密切相关,砂体呈向北东方向指状分叉展布,井田西南部二1煤遭受大占砂岩分流河道的冲刷,使煤层变薄,甚至可能完全被冲刷,形成无煤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店井田 沉积环境 大占砂岩 煤层厚度
下载PDF
地雷场近地面环境下的脉冲超宽带信道测量与分析
9
作者 杨力 季茂荣 +1 位作者 刘强 高振儒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93-2300,共8页
为了研究脉冲超宽带(IR-UWB)信号在地雷场近地面环境中的传播特性,为该技术在未来地雷武器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在3种典型近地面传播环境下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实测数据的处理,对接收信号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能量比检测和多径... 为了研究脉冲超宽带(IR-UWB)信号在地雷场近地面环境中的传播特性,为该技术在未来地雷武器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在3种典型近地面传播环境下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实测数据的处理,对接收信号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能量比检测和多径分量判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信道冲激响应并对信道主要参数进行统计计算及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地面和周围地表障碍物对信号的反射作用,天线高度为0.3 m和0.5 m情况下,传播路径损耗系数均小于自由空间,其数值范围为1.50~1.85;通过利用基于自适应截止门限设置的CLEAN算法得到的信道冲激响应,恢复的接收信号与原始信号的能量误差均小于30%,因此统计计算得出的信道参数符合实际传播环境特点,验证了数据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和信道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成果能为脉冲超宽带近地面传播信道建模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脉冲超宽带 地雷场环境 近地面传播 实验测试 信道分析
下载PDF
唐家河井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10
作者 吝瑞华 段江飞 《环境保护前沿》 2020年第3期418-425,共8页
为满足唐家河井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文件要求,本文通过对唐家河井田评价范围及其周边开展一系列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和渗水试验等工作,并在搜集了大量资料、对井田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进行... 为满足唐家河井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文件要求,本文通过对唐家河井田评价范围及其周边开展一系列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和渗水试验等工作,并在搜集了大量资料、对井田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井田范围内未发现明显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污染源为:1) 灵台县城居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2) 灵台县企业工厂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3) 居民生产生活垃圾的露天堆放;4) 农民小型畜牧业养殖;5) 农药化肥的使用。地下水主要污染途径一方面由于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另一方面,污水直接外排渗入地表以下,造成地下水污染。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因子,通过指标指数法以及综合评价法,确定井田范围内浅层地下水质量为良好–较差–极差,其中良好水质占到绝大多数;总体而言评价区内浅层地下水水质为良好,受污染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井田 地下水环境 污染源 指标指数法 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鲁西南张湾井田3煤层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文强 马祥县 +5 位作者 唐璐璐 罗一凡 仵康林 张尚坤 杨斌 梁吉坡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7-157,共11页
为了解张湾井田3煤层的基本特征和探讨其成煤环境,运用光学显微镜及显微光度计和煤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采自张湾井田3煤层的114件煤样开展了煤的煤岩学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煤岩组分结果表明,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煤,煤层以... 为了解张湾井田3煤层的基本特征和探讨其成煤环境,运用光学显微镜及显微光度计和煤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采自张湾井田3煤层的114件煤样开展了煤的煤岩学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煤岩组分结果表明,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煤,煤层以有机组分为主(总含量大于85.40%),且均以镜质组为主,次为惰质组,另有少量半镜质组和壳质组;无机组分为黏土类矿物,次为氧化物、少量硫化物和碳酸盐类矿物。煤的最大反射率在0.77%~1.21%。工业分析结果表明:张湾井田3_(上)煤层具有特低全水分(SLM)(0.45%~4.91%)、低灰分(LA)(5.35%~16.52%)、中等-中高挥发分(MV-MHV)(27.62%~36.96%)、低-中等固定碳(LFC-MFC)(44.96%~63.31%)、低硫(LS)(0.19%~0.92%)、低磷-中磷(P-2-P-3)(0.006%~0.076%)、中强-特强黏结(ZQNM-TQNM)(48~100)和高发热量(HQ)(22.25~32.49 MJ/kg)特征;3_(下)煤层具有特低全水分(SLM)(0.55%~2.32%)、低灰分(LA)(5.21%~12.76%)、中等-中高挥发分(MV—MHV)(27.45%~36.95%)、低-中等固定碳(LFC-MFC)(52.74%~63.68%)、低硫(LS)(0.25%~0.84%)、特低磷-低磷(P-1-P-2)(0.004%~0.024%)、强-特强黏结(QNM-TQNM)(76~98)和高发热量(HQ)(25.21~32.05 MJ/kg)特征。张湾井田3煤层煤类主要以1/3焦煤和焦煤为主,另有少量肥煤;煤的工业利用方向为炼焦用煤和动力用煤。张湾3煤层的镜惰比(V/I)值介于1.6~2.7,说明其成煤环境为以潮湿覆水环境起到主导作用;3_(上)煤层的灰成分指数0.12~0.54,3_(下)煤层的灰成分指数0.09~0.41,表明3煤层属受海水影响的沼泽环境;3煤层硫分均小于1%,表明其成煤环境为海水影响较弱的三角洲成煤环境,3煤层有机硫占全硫比为40.22%~66.20%,表明3煤层应为形成于陆相山前平原的低硫煤;3煤层所有样品V/(V+Ni)值处在0.215~1.0,V/Cr值为1.06~3.2,Ni/Co值0.57~2.77,均显示还原性较强的沉积环境。张湾井田3煤层沉积环境为淡水还原环境,间或受到海水的影响,为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湾井田 焦煤 煤岩学 煤化学 成煤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