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62
1
作者 任远 乔楠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0,共10页
本文提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一个逐步同化和减少排斥的过程,是流动人口对城市的主观期望和城市的客观接纳相统一的过程,是本地人口和外来移民发生相互交往和构建相互关系的过程。本文通过模型分析,验证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 本文提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一个逐步同化和减少排斥的过程,是流动人口对城市的主观期望和城市的客观接纳相统一的过程,是本地人口和外来移民发生相互交往和构建相互关系的过程。本文通过模型分析,验证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三个假设,即流动人口的个人和家庭状况影响社会融合;流动人口的社区参与和社会资本影响社会融合;城市的制度安排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基于社会融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21
2
作者 杨菊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70,共7页
本文构建了农村—城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阐述了构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指数的方法,介绍了该体系在相关社会调查设计、数据分析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初步设想。该体系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学术研究的开展,加深社会对... 本文构建了农村—城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阐述了构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指数的方法,介绍了该体系在相关社会调查设计、数据分析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初步设想。该体系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学术研究的开展,加深社会对流动人口生存现况的全面了解,促成政府出台加速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融入过程、途径的公共政策,改善该群体的经济和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 融入指数
下载PDF
空气污染与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基于流动人口就业选址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64
3
作者 孙伟增 张晓楠 郑思齐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117,共16页
本文利用2011—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考察了空气污染对流动人口就业选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空气污染对于流动人口的就业选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的PM2.5浓度上升1μg/m^3,流动人... 本文利用2011—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考察了空气污染对流动人口就业选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空气污染对于流动人口的就业选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的PM2.5浓度上升1μg/m^3,流动人口到该城市就业的概率将显著下降0.39个百分点。第二,通过对比空气污染和收入对流动人口就业选址概率的影响可以计算得到流动人口对于PM2.5浓度降低1μg/m^3的支付意愿约为326元/月。第三,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高,以及男性、已婚/已生育、非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在就业选址时对空气污染的敏感性要更高。此外,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对于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一方面丰富了环境污染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城市与环境治理和劳动力流动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就业选址 PM2.5 流动人口 条件logit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被引量:127
4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96-1709,共14页
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等级高、规模大的城市流动人口... 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等级高、规模大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而等级低、规模小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沿海城市群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其他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但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与资源禀赋较好的中小城市也已经形成了一批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值区。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到流入城市和流动人口自身双重力量的影响,流入城市因素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流动人口自身因素。其中,流入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是核心要素,对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流动人口过于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特征和较高的家庭财富与收入对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却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迁移意愿 空间格局 地级以上城市 中国
原文传递
基本公共服务对不同规模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97
5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1 位作者 柯文前 王建顺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7-752,共16页
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的东部沿海6省市数据集,将长期居住意愿、户籍迁入意愿和本地购房打算三部分指标的加和定义为城市居留意愿指标,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分为就业关联和非就业关联两种类型,运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 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的东部沿海6省市数据集,将长期居住意愿、户籍迁入意愿和本地购房打算三部分指标的加和定义为城市居留意愿指标,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分为就业关联和非就业关联两种类型,运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系统考察两类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得特征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及其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获得率呈现出随城市规模扩大而上升的梯度变动特征;在流动人口获得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较为有限时,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不高。从影响效应看,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获得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是影响其城市居留意愿的关键因素,此类影响效应因公共服务内容和城市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大城市流动人口获得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保障显著增进了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但上述影响效应在中小城市并不明显;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普及程度除了在个别规模城市中没有显著影响效应外,在其余规模城市中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在小城市,仅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普及程度对其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城市居留意愿 城市规模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新特征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93
6
作者 杨雪 魏洪英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73,共11页
文章根据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共同影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并使得这一群体内部出现了分化的新特征。研... 文章根据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共同影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并使得这一群体内部出现了分化的新特征。研究表明: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普遍增强个体留城意愿的同时,以大学专科学历为界限,高学历者呈现出更加强烈的居留意愿。收入水平的增加显著影响了整个群体的居留意愿,以6000元收入水平为分界点,表现为高收入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远大于中低收入者。在追加了住房支出变量后,发现伴随着住房支出的增加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但同时又对高收入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表现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长期居留意愿 流动时间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李玲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3-462,共10页
从人口迁移进程的变化、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与迁移选择和迁移方式、迁移人口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及影响等方面 ,综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进程及研究成果。大量的实证研究 ,使人们对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有了日益清晰的认识 ,但... 从人口迁移进程的变化、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与迁移选择和迁移方式、迁移人口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及影响等方面 ,综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进程及研究成果。大量的实证研究 ,使人们对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有了日益清晰的认识 ,但多数仍停留在国外人口迁移理论的框架之内。在人口迁移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居民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及迁移人口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比较的影响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迁移选择 迁移方式 产业结构 中国 国内人口
下载PDF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 被引量:60
8
作者 王毅杰 倪云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3,共5页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流动农民社会认同正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在回顾族群认同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对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进行了操作化定义,认为它应包括分类意识、目前身份意识、未来归属意识三个层面,并从地位结构观的年龄、婚姻状况、收...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流动农民社会认同正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在回顾族群认同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对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进行了操作化定义,认为它应包括分类意识、目前身份意识、未来归属意识三个层面,并从地位结构观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等方面,探讨了目前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的现状,最后指出了下一步将采用网络结构观与地位结构观来分析其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农民 社会认同 操作化 地位结构观 网络结构观
下载PDF
城市外来人口居住条件对其健康影响之考察--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62
9
作者 王桂新 苏晓馨 文鸣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72,共13页
本文利用上海2008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一个特别重要但是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城市外来人口居住条件和健康的问题。通过与本地居民的对比,发现外来人口的身心健康好于本地居民,但在居住条件、尤其是住房条件各方面均表现出对本地居... 本文利用上海2008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一个特别重要但是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城市外来人口居住条件和健康的问题。通过与本地居民的对比,发现外来人口的身心健康好于本地居民,但在居住条件、尤其是住房条件各方面均表现出对本地居民的明显劣势。回归分析结果说明,控制人口和社会经济变量,居住条件的确是影响城市外来人口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但对于不同的健康指标,不同居住条件变量作用的大小和方向有所不同。此外,对居住条件与户籍身份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居住条件对城市外来人口健康的影响总体上弱于对本地居民健康的影响,不同的居住条件变量对城市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健康的影响关系有所不同。这一结论将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更加适合外来人口的改善居住条件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人口 居住条件 健康 上海
原文传递
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及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58
10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2 位作者 党云晓 戚伟 刘倩倩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50-1259,共10页
流动人口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其定居意愿特征分析对制定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中国40个主要城市的宜居城市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特征及... 流动人口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其定居意愿特征分析对制定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中国40个主要城市的宜居城市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特征及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评价分异明显,呈现出"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自然环境舒适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城市安全性"的递减特征;(2)中国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等4个维度城市宜居性感知对其定居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但二者关系并不完全呈简单的线性特征。(3)相对他人收入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住房价格感知和地理区位等参照变量,以及年龄、性别和职业等个体与家庭属性也是影响中国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地理探测器 中国
原文传递
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代际延续和变化——基于福建省的调查 被引量:55
11
作者 朱宇 余立 +1 位作者 林李月 董洁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3,共7页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镇定居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除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外,还受到流动人口在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次级劳动市场高度集中、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低、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有限等状况的制约。这些结论对制定符合流动人口实际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镇定居意愿 代际延续和变化 福建省
下载PDF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12
作者 郭静 邵飞 +2 位作者 范慧 薛丽萍 吴亚琴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82,共8页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为理论基础,使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流出地监测调查(2014)"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流动人口基本...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为理论基础,使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流出地监测调查(2014)"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偏低,其在流出地和流入地均有卫生服务需求;对于全人群适用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健康体检服务项目的利用,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存在差异;在同一调查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存在组内聚集性,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流出地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这两个宏观因素和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参保情况、流动范围及就业单位性质等个体微观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因素;不同服务项目的影响因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应强化健康教育和引导干预;不同服务项目利用水平存在差异,应重点关注全人群适用项目和慢性非传染病管理;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对服务可及性均存在影响,因此在增加服务供给的同时还应从流动人口特征着手,提高其主动性和参与意愿;不同性质就业单位中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同,应考虑单位及职业特征对服务利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可及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创新的城市化——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5
13
作者 吕拉昌 孙飞翔 黄茹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10-1922,共13页
传统城市化概念已难以解释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兴城市化模式,而"创新"是解读城市化新变化的重要概念。从"流的空间"视角,提出了基于创新的城市化概念。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地级及以上270个城市作为研究的空间单元,... 传统城市化概念已难以解释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兴城市化模式,而"创新"是解读城市化新变化的重要概念。从"流的空间"视角,提出了基于创新的城市化概念。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地级及以上270个城市作为研究的空间单元,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中国高技能迁移人口和城市文化多元性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方法,构建城市创新空间回归模型,测度了中国高技能迁移人口规模和城市文化多元性水平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验证了基于创新的城市化概念。研究表明:(1)基于创新的城市化概念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强调高技能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过程,促进城市职能与景观发生变化,城市知识活动与行为的扩展,可以很好的解释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新机制和新的创新景观。(2)基于高技能劳动力迁移的创新的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中国的沿海及省会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有重要作用。(3)中国国内高技能劳动力迁移规模和城市文化多元性水平均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正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城市高技能迁移人口数量每增加10%,直接带来的城市创新产出增加3%;城市文化多元性水平每提高10%,直接带来的城市创新产出增加2%。研究在理论上加深了对区域创新系统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理解与认识,为知识经济下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创新的城市化 创新 城市化 高技能劳动力 人口迁移 文化多元性 中国
原文传递
“啃老”:事实还是偏见——基于中国4城市青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5
14
作者 宋健 戚晶晶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64,共8页
青年的"啃老"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基于家庭代际交换理论,从日常生活及住房两个维度,量化界定"啃老"概念,对中国已婚青年的"啃老"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影响因素及其强度,特别关注独生子女与流动... 青年的"啃老"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基于家庭代际交换理论,从日常生活及住房两个维度,量化界定"啃老"概念,对中国已婚青年的"啃老"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影响因素及其强度,特别关注独生子女与流动人口群体的"啃老"特征。中国已婚青年确实存在较为普遍的"啃老"行为,但主要表现在住房资源维度;独生子女在住房及日常的家庭代际交换中更倾向于"啃老"和"强啃老";流动减少了青年的"啃老"风险,但未显著提高其对父代的赡养可能性。已婚青年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经济收入与父代特征等也是显著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啃老” 家庭代际交换 已婚青年 独生子女 流动人口
下载PDF
流动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获取与居留意愿——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4
15
作者 刘乃全 宇畅 赵海涛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以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样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户籍因素、个体特征、职业特征、家庭因素、流动特征和城市异质性对流动人口获取城市公共服务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务获取特征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城... 以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样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户籍因素、个体特征、职业特征、家庭因素、流动特征和城市异质性对流动人口获取城市公共服务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务获取特征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更难以获取城市公共服务,而且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更低;但对已经获得城市公共服务的流动人口而言,不同户籍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无显著差异;另外,人力资本素质较高、家庭负担较小或大型城市的流动人口更容易获取城市公共服务且留城意愿较强。在户籍约束下,实现流动人口城市公共服务"从无到有"再"从有到优"的转变,是当前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长三角 公共服务 留城意愿
下载PDF
医保受益性的户籍差异——基于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周钦 刘国恩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94,共18页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估计中国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医保受益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医保受益水平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流动人口的医保报销水平显...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估计中国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医保受益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医保受益水平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流动人口的医保报销水平显著低于本地户籍人口。流动人口较低的医保受益水平抑制了其对正规医疗的选择,同时医保制度对流动人口医疗负担的降低作用显著小于本地户籍人口。究其原因,户籍制度挂钩的医保"属地"管理制度与流动人口"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使其医保不适用可能性显著高于本地户籍人口,从而导致医保受益水平偏低。因此,突破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弊端,建立适应流动人口需求的医保制度是切实提高流动人口实际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医保受益性 医疗服务利用 医疗负担
下载PDF
中国艾滋病感染现状及安全套的使用 被引量:43
17
作者 武俊青 姜楠 李玉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97-101,共5页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死率极高的乙类传染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性行为和共用注射器,目前尚无根除HIV的治疗手段。高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不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也造成...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死率极高的乙类传染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性行为和共用注射器,目前尚无根除HIV的治疗手段。高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不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艾滋病感染的最安全、便捷、有效的方法。在我国,性传播途径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高危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为了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本文总结了我国艾滋病感染的流行现状及三间分布特征,详细介绍了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安全套使用情况,以期为我国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安全套 女性性工作者 男男性行为者 流动人口 大学生
原文传递
转型期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41
18
作者 李志刚 梁奇 林赛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9,共10页
采用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及心理健康调查"专题数据,基于流动人口对城市和家乡的身份认同情况,结合多项分类Logistic模型等计量分析,探讨了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模式、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流动... 采用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及心理健康调查"专题数据,基于流动人口对城市和家乡的身份认同情况,结合多项分类Logistic模型等计量分析,探讨了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模式、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分为融合型、同化型、分离型和边缘型,总体上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城市身份认同较低;②除了个人因素以外,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还受到城市和家乡的双重影响,例如城市住房、社区类型、城市歧视感知、城市行为观念适应、乡愁情感以及家乡土地等因素;③存在从分离型到融合型、再到同化型的衍化路径,但部分流动人口会从分离型转化为边缘型;④同化型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满意度高于其他类型流动人口。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制度设计中,需从城乡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并积极推进其实现身份认同上的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市民化 身份认同 社会融合 乡愁
下载PDF
邻里环境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广州的实证 被引量:41
19
作者 刘义 刘于琪 +2 位作者 刘晔 李志刚 邱婴芝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86-998,共13页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流动人口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其主观幸福感的水平是衡量当前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在城市微观尺度的空间差异性,少有研究探讨邻里环境对流动人口主观幸...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流动人口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其主观幸福感的水平是衡量当前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在城市微观尺度的空间差异性,少有研究探讨邻里环境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广州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广州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重点关注社会支持、邻里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州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仍然较低,具体表现为:(1)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较低、消极情感偏高;(2)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地理空间异质性;(3)邻里社会环境(如邻里贫困、人口密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邻里建成环境(如整洁程度、交通可达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邻里流动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与流动人口的消极情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4)广泛的社会支持能显著提升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减少地区贫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拓展社会支持的来源等都将有助于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流动人口 邻里环境 广州
原文传递
我国流动人口留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李辉 段程允 白宇舒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8,共9页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在流入地打算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超过一半以上。本文通过对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教育程度较高、月平均收入较高、月生活支出较高的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留城意愿。使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在流入地打算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超过一半以上。本文通过对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教育程度较高、月平均收入较高、月生活支出较高的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留城意愿。使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变量对留城意愿的影响显著,女性留城意愿略高于男性;"90后"流动人口的留城意愿较弱,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的留城意愿;初婚、再婚等婚姻状态的留城意愿明显高于未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高中及以上的流动人口留城意愿逐渐增强。经济因素对流动人口留城意愿的影响显著,留城意愿随收入水平的提升而增强,高收入流动人口的留城意愿明显高于中低收入者;而房租、房贷等住房成本与平均收入相互制约,表现为随着住房成本的提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逐渐提升,但对高收入水平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加入生活成本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留城意愿随生活成本增加而增强,但生活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制约了中、高收入水平下的留城意愿,并使各收入水平下留城意愿的差异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留城意愿 二分类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