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4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行为症状学评价 被引量:70
1
作者 付先军 宋旭霞 +5 位作者 周永红 胡怀强 刘伟 王栋先 付强 王新陆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对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行为症状学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应用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采用持续时间分段计数的方法,通过空白对照和药物反证治疗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空白组始终未出现行为症状表现(耳红、挠头、爬... 目的对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行为症状学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应用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采用持续时间分段计数的方法,通过空白对照和药物反证治疗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空白组始终未出现行为症状表现(耳红、挠头、爬笼);模型组与治疗组均于3min以后出现行为症状表现,药物组对大鼠行为症状表现有明显干预作用。结论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行为症状学评价是观察治疗偏头痛药物疗效的较为全面客观、且能量化的一项合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物模型 行为学 症状学
原文传递
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0
2
作者 罗盛 王新德 +6 位作者 匡培根 贾建平 杨志杰 周宝玉 余华峰 常蜀英 马维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 研究养血清脑颗粒 (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白芍、细辛等 )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偏头痛患者 ,男性 4 2例 ,女性 70例 ,年龄 19~ 75岁 ,平均年龄为 ( 3 8 1±9 8)岁 ,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 目的 研究养血清脑颗粒 (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白芍、细辛等 )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偏头痛患者 ,男性 4 2例 ,女性 70例 ,年龄 19~ 75岁 ,平均年龄为 ( 3 8 1±9 8)岁 ,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  ( 1)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治疗中治疗组比安慰剂组较明显地减少总发作次数 (分别为 3 1± 2 5和 4 2± 2 7,Z =2 16,P =0 0 3 )和总发作时间 (h)分别为 3 1 0± 4 8 0和 5 1 2± 73 8,Z =2 86,P =0 0 0 4。 ( 2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总发作次数减少率 ( % )分别为 4 9± 0 3和 3 0± 0 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Z =5 76,P <0 0 0 1)。 ( 3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中偏头痛伴随症状 ,如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的观察表明无明显差异。 ( 4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 3例 ( 5 4 % ) ,安慰剂组 1例 ( 1 8% )。 ( 5 )血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无特殊改变。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可用于治疗偏头痛 ,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 ,但对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出现的伴随症状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药治疗 养血清脑颗粒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3
作者 叶深琼 王相明 张月辉 《医学综述》 2020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复杂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偏头痛预防及发作期治疗均不理想,与偏头痛发作机制不清密切相关,故探讨偏头痛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学...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复杂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偏头痛预防及发作期治疗均不理想,与偏头痛发作机制不清密切相关,故探讨偏头痛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学说众多,主要包括血管学说、神经元学(皮质扩散抑制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炎症介质学说等,但近年来诸多学者致力于偏头痛磁共振成像及基因遗传相关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相关基因遗传易感性,并相继提出中枢神经系统学说及基因遗传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发病机制 磁共振成像 基因遗传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 被引量:51
4
作者 赵凌 任玉兰 梁繁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7-472,共6页
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178种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偏头痛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经脉、腧穴以及腧穴配伍,并分析... 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178种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偏头痛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经脉、腧穴以及腧穴配伍,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以胆经选用频次最高,且具体腧穴的选用上既有病位局部腧穴,又有病位远端的四肢腧穴。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历代都非常重视阳经腧穴的选用,其中又以少阳经脉的风池、丝竹空和率谷使用最为频繁。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除了重视头部经气相贯相交最为集中的交会穴外,还重视选用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如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五输穴。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对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进行提取和分析发现,经络理论是指导临床的基础和选穴的前提,特定穴是组成处方的主要部分和配伍选用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偏头痛 数据库 文献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VAS评分头痛强度及MSQ评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3
5
作者 章海凤 常小荣 +1 位作者 刘密 刘未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强度及近期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量表计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强度及近期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量表计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每次治疗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偏头痛强度、VAS评分、MSQ量表计分等指标变化,判断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S计分、头痛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有明显近期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针刺非经非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刺 特定穴 VAS评分 MSQ评分
下载PDF
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2
6
作者 于生元 董钊 +3 位作者 李焰生 万琪 周盛年 乔向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2120例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治疗时间为12周,在治疗开始及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记录患者的头痛程度、频率、服药剂量、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2120例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治疗时间为12周,在治疗开始及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记录患者的头痛程度、频率、服药剂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血压.结果:治疗后4周末、8周末及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均P<0.05),频率明显减少(均P<0.05),盐酸氟桂利嗪用量亦明显减少(均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钙通道 盐酸氟桂利嗪
下载PDF
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MMP-9、TNF-α及LPA的影响 被引量:52
7
作者 高萍 孟亚楠 苏立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头痛宁组(盐酸氟...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头痛宁组(盐酸氟桂利嗪+头痛宁治疗)、常规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各60例,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头痛发作频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发作程度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MMP-9、TNF-α及LPA水平。结果治疗后,头痛宁组患者的头痛发作频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发作程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宁组患者的血清MMP-9、TNF-α及LP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宁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常规组的81.67%(4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肯定,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MMP-9、TNF-a及LPA水平,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痛宁胶囊 氟桂利嗪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肿瘤坏死因子-α 溶血磷脂酸
下载PDF
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征求意见稿) 被引量:50
8
作者 徐榛敏 贾敏 +7 位作者 梁晓 魏竞竞 付国静 雷林 陈倩 鲁喦 张允岭 廖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5057-5067,共11页
该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三五"重点研究领域重点项目专项组组织专家撰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编写规范,以"循证为举,共识为主,经验为鉴"为指导,在偏头痛中医药实践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循证医... 该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三五"重点研究领域重点项目专项组组织专家撰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编写规范,以"循证为举,共识为主,经验为鉴"为指导,在偏头痛中医药实践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与方法,综合专家经验、目前最佳证据以及患者价值观,将国际公认的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分级系统与中医经典古籍处方用药记录、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现代临床研究证据相结合。对偏头痛急性期及预防性治疗所应用的针灸疗法、经典名方与中成药进行归纳,总结出川芎茶调散、川芎定痛饮、散偏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5种经典名方及正天丸、头痛宁胶囊、通天口服液、养血清脑颗粒(丸)4种中成药,并针对其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制订该指南旨在规范偏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减轻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提供临床依据,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从而推动中医治疗偏头痛工作的开展。该指南由于受到使用者地域、民族、种族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依照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 临床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天麻素对偏头痛患者外周血CGRP、NO和E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9
9
作者 杨小艳 石国霰 +2 位作者 曾利 王建 蒋盼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抗感染、降压、改善睡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 目的观察天麻素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抗感染、降压、改善睡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桂利嗪每晚10mg口服,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6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采集治疗前、治疗第10天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1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及其治疗有效率;2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中的CGRP、NO及ET-1含量变化。结果 1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间CGRP、NO及ET-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则明显增高(P<0.01);3治疗第10天,治疗组与对照组CGRP、NO及ET-1的表达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天麻素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同时降低患者血清CGRP、NO及ET-1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天麻素缓解偏头痛症状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偏头痛 CGRP NO ET-1
下载PDF
数据挖掘技术在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0
作者 任玉兰 赵凌 +1 位作者 陈勤 梁繁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针灸治疗偏头痛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古今针灸处方信息为样本数据,采用数据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处方数据的结构化和规范化处理,以关联规则挖掘技术为数据分析...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针灸治疗偏头痛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古今针灸处方信息为样本数据,采用数据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处方数据的结构化和规范化处理,以关联规则挖掘技术为数据分析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进行经穴选用规律挖掘。结果共纳入偏头痛处方634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386条。在偏头痛处方中,分布在胆经和三焦经的古代选穴为40.5%、现代选穴为50.6%;古代、现代选穴中特定穴分别占84.0%、82.8%。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中,分布在任脉、膀胱经和胃经的古代选穴为62.1%、现代选穴为75.7%;古代、现代选穴中特定穴分别占70.0%、83.3%。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体现了循经取穴、选取特定穴为主的经穴选用规律,表明经穴具有"经脉循行、经气汇聚"的效应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 经穴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46
11
作者 蒋仙国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9年第2期80-88,共9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的原发性头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显著的经济负担。偏头痛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是轻至中度偏头痛发作的一线治疗选择;而对于中至重度发作的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的原发性头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显著的经济负担。偏头痛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是轻至中度偏头痛发作的一线治疗选择;而对于中至重度发作的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曲普坦类和预防性治疗是必要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促成了CGRP拮抗剂以及针对偏头痛发作时释放的CGRP及其目标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的研发。最近,有数种抗CGRP或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发作性和慢性偏头痛。迄今为止,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对偏头痛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尤其关注于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策略中抗CGRP单克隆抗体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发病机制 治疗策略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马娟 刘宁 +3 位作者 陈军 鲁雅琴 杨奎 王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7-680,共4页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天麻、土茯苓、制何首乌、当归、防风、全蝎)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子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及特点。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头痛宁组、氟桂利嗪组和两药联合组,治疗28 d,观...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天麻、土茯苓、制何首乌、当归、防风、全蝎)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子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及特点。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头痛宁组、氟桂利嗪组和两药联合组,治疗28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血浆5-羟色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下降,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降低,5-羟色胺水平升高,联合组优于头痛宁组与氟桂利嗪组(P<0.05),头痛宁组与氟桂利嗪组相比较差异相当(P>0.05)。3组间不良事件的出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痛宁组与联合组差异相当(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可以缓解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且不良事件发生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升高5-H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痛宁胶囊 氟桂利嗪胶囊 视觉模拟评分法 5-羟色胺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杨海霞 张玉芹 刘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0-232,共3页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头痛宁胶囊治疗组168例,给予头痛宁胶囊口服,每次3粒,1日3次;西比灵对照组168例,给予西比灵胶囊口服,每次1粒,1日2...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头痛宁胶囊治疗组168例,给予头痛宁胶囊口服,每次3粒,1日3次;西比灵对照组168例,给予西比灵胶囊口服,每次1粒,1日2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血小板、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9%,72.6%,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头痛宁胶囊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痛宁胶囊 血小板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101例偏头痛和9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伴发焦虑和/或抑郁临床分析 被引量:41
14
作者 郭那那 吴川杰 +2 位作者 连亚军 顾盼 陈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9-532,共4页
目的:分析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特点,旨在提高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2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101例偏头痛和9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和抑郁... 目的:分析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特点,旨在提高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2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101例偏头痛和9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进行焦虑抑郁测定,并同时对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状况、病程、头痛程度、发作频率进行分析。结果:44.6%偏头痛患者和55.8%紧张型头痛患者伴发情绪障碍,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有情绪障碍的概率较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患者、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有先兆偏头痛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焦虑症状的头痛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显著高于无焦虑症状的患者,反之亦然。女性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40岁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明显高于年龄〉40岁患者(P〈0.05)。收入〈1500(元/月)的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显著高于收入≥1500(元/月)。中、重度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显著高于轻度头痛(P〈0.05)。头痛病程〉1年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显著高于病程〈1年(P〈0.05)。结论: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经常伴有焦虑抑郁。在头痛患者的诊治中,应加强对偏头痛及紧张型头痛共患焦虑抑郁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紧张型头痛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精制吴茱萸胶囊对偏头痛小鼠的作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杜力军 孙虹 +3 位作者 李敏 苏秀玲 王智民 肖诗鹰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精制吴茱萸胶囊对于偏头痛小鼠的作用。方法:小鼠sc利血平10mg/kg14d,并脑室注射鼠凝血块2μl/只造模,ig给药3d,热板法测痛阈值,并取血及脑测5HT、5HTAA、Histamine等。结果:... 目的:观察精制吴茱萸胶囊对于偏头痛小鼠的作用。方法:小鼠sc利血平10mg/kg14d,并脑室注射鼠凝血块2μl/只造模,ig给药3d,热板法测痛阈值,并取血及脑测5HT、5HTAA、Histamine等。结果:精制吴茱萸胶囊能延长凝血时间,调节5HT的过度降低,提高痛阈,抑制脑内炎性刺激物的升高。结论:精制吴茱萸胶囊能治疗利血平化伴局部脑血管痉挛所致小鼠偏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胶囊 偏头痛 药效 凝血 镇痛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电针对偏头痛大鼠的皮层扩展性抑制以及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16
作者 石宏 李江慧 +4 位作者 吉长福 尚红艳 邱恩超 王京京 景向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展性抑制(CSD)电位以及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在皮层顶叶局部给予3 mol/L KCl诱...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展性抑制(CSD)电位以及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在皮层顶叶局部给予3 mol/L KCl诱导CSD,在额叶放置记录电极;电针组在皮层施予3 mol/L KCl的同时电针双侧"阳陵泉""太冲"穴30 min。观察偏头痛大鼠在电针前后CSD的波幅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GRP及SP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给予KCl后,经过3 min左右诱导出CSD,表现为负向电位,幅度为(-25.13±1.23)mV,电针组经电针治疗可明显抑制CSD的波幅,平均幅度为(-19.19±1.53)mV,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抑制CSD波幅的作用可持续50 min;模型组大鼠的血浆中CGRP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经过电针治疗的偏头痛大鼠血浆中CGR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血浆中的SP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经电针治疗后大鼠血浆中S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01)。结论:电针"阳陵泉"和"太冲"可以显著抑制偏头痛大鼠CSD的波幅,降低大鼠血浆中的CGRP和SP含量,提示电针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的CGRP及SP含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皮层扩展性抑制 电针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原文传递
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9
17
作者 倪红霞 王春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492,共6页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g^(-1)),偏头痛模型组(生理盐水0.1mL·10g^(-1)),白芷香豆素组(100mg&...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g^(-1)),偏头痛模型组(生理盐水0.1mL·10g^(-1)),白芷香豆素组(100mg·kg^(-1)),白芷挥发油组(100 mg·kg^(-1)),低(25 mg·kg^(-1))、中(50mg·kg^(-1))和高剂量(100mg·kg^(-1))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组(组合物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mg·kg^(-1))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模型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增加(P<0.05或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NO水平、血浆中CGR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总香豆素、白芷挥发油、各剂量组合物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减少(P<0.05或P<0.01),血清和脑组织中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挥发油和中、高剂量组合物组大鼠血浆中CGRP和ET水平降低(P<0.05)。结论:白芷2种活性成分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功能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总香豆素 白芷挥发油 偏头痛 硝酸甘油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针刺少阳经穴对慢性偏头痛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学智 刘旭光 +3 位作者 宋文忠 唐勇 曾芳 梁繁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4-859,共6页
目的:观察人脑对循经取穴针刺的响应特征,探讨循经取穴的中枢神经取效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少阳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作为治疗穴位,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扫描,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 目的:观察人脑对循经取穴针刺的响应特征,探讨循经取穴的中枢神经取效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少阳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作为治疗穴位,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扫描,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对重建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并与健康人脑功能成像进行比较,观察针刺前后偏头痛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结果:针刺后患者的脑干、脑岛等疼痛矩阵脑区的兴奋区明显减少,脑功能减低区以右侧颞叶为主转变为双侧颞叶对称区域。结论:针刺少阳经对慢性偏头痛镇痛作用的可能靶点是脑桥、脑岛、额叶前部等脑区,针刺后引起双侧颞区脑代谢减低的转变可能是针刺足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针刺可能通过对脑内能量代谢的协调再分配起到整体、良性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脑内葡萄糖代谢 少阳经 慢性病 体层摄影扫描仪
下载PDF
偏头痛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李东升 籍彦生 +1 位作者 雷国亮 李奎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和血管、神经、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偏头痛看做与四肢瘫痪、痴呆等同样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所以。一旦诊断成立就应积极治疗。在临床工作中,以...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和血管、神经、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偏头痛看做与四肢瘫痪、痴呆等同样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所以。一旦诊断成立就应积极治疗。在临床工作中,以头痛作为就诊原因者极为多见.头痛的治疗是临床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发病机制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脑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钟广伟 李炜 +4 位作者 邓干初 王素娥 文玲波 罗志勇 陆秋恒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4期3680-3681,共2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大鼠脑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强度及针刺对CGRP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及针刺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参照Knyihar-Csillik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偏头痛大鼠脑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强度及针刺对CGRP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及针刺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参照Knyihar-Csillik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CGRP浓度;采用RT-PCR法测定CGRPmRNA表达。结果颈静脉血CGRP含量:正常大鼠保持低水平恒定量,模型对照组大鼠CGRP含量显著升高(P<0.01),针刺预防组及针刺治疗组与正常大鼠相近,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脑干及三叉神经节CGRPmRNA的表达变化:正常对照组表达在较低水平,模型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强(P<0.01),针刺治疗组及针刺预防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实验性偏头痛大鼠脑内CGRP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分子机制之一;针刺调控CGRPmRNA表达可能是针刺防治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大鼠 钙素基因相关肽 RT-PCR 计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