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正安 曾忠友 +5 位作者 宋永兴 张建乔 籍剑飞 裴斐 俞伟 宋国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86-990,共5页
[目的]比较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和正中切口入路下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其中采用肌间隙入路28例,后路正中切口30例。观察并对比其临床结果、影像结果... [目的]比较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和正中切口入路下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其中采用肌间隙入路28例,后路正中切口30例。观察并对比其临床结果、影像结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但两组各发生1例神经根损伤;肌间隙组发生硬脊膜撕裂2例,椎弓根入点处骨折2例;正中切口组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椎弓根入点处骨折3例。肌间隙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和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方面优于正中切口组(P<0.05),但手术时间肌间隙组长于正中切口组(P<0.05)。两组病例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两组病例JOA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肌间隙入路组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率低于正中切口组(P<0.05);两组椎间隙高度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加(P<0.05),但在随访过程中出现明显丢失(P<0.05)。术后1年肌间隙入路组多裂肌面积和等级优于正中切口组(P<0.05)。椎间融合率肌间隙组为96.49%,正中切口组为96.72%。[结论]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操作与正中切口入路相比有较多优势,如切口小、视野清晰恒定、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恢复快等,但存在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固定融合术 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原文传递
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蔡耀庆 韩广森 +1 位作者 张健 刘远廷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18例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观察组:自下而上处理肠系膜上静脉)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18例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观察组:自下而上处理肠系膜上静脉)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实施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对照组:自上而下处理肠系膜上静脉)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6.7±6.3)min及(106.5±1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5.8±9.4)mL和(60.5±11.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观察组无肠系膜上静脉损伤病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肠系膜上静脉损伤。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平均(11.4±5.5)个,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平均(10.2±4.7)个,观察组和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效果相当(P=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能够减少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机会,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 回结肠静脉 中线入路 左手控制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慧敏 王哲 +6 位作者 郭云杉 刘志恒 杜俊杰 陶惠人 李新奎 杨柳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4-809,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经椎旁肌间隙人路(A组)、14例经后正中入路(B组),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节段分布、VAS评分和ODI均无显著性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腰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采用ODI评估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采用i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0~140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80~150m1.平均124ml,术后引流35~85m1,平均54ml;B组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3min,术中出血120—210ml,平均197ml,术后引流53~122ml,平均80m1。A组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P〈0.05)。术后3d时A组患者VAS评分(6.31±0.9分)明显高于B组(4.79±1.1分)(P〈0.05).但3个月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及ODI(VAS:1.13±1.2分、1.07±1.4分;ODI:0.135±0.099、0.137±0.041)低于B组(VAS:2.93±1.7分、2.36±1.3分;ODI:0.187±0.1120.179±0.029)(P〈0.05),12个月及2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三维CT重建两组各有13例峡部裂处形成连续骨桥,植骨融合率均为92.8%,均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植骨融合钉钩内同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较经后正中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症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有效性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中线入路的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小刚 高晓峰 杨维桢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中线入路的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开腹组),每组42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中线入路的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开腹组),每组42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并经随访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转移、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清扫数目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出血量为(52.99±16.53)m L,显著低于开腹组(86.57±24.8)m L(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25±0.84)d、(4.27±1.30)d、(9.33±3.58)d,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1个月内,腹腔镜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梗阻、尿路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术后1年生存率为83.33%,开腹组生存率为78.57%,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χ^2=0.309,P〉0.05)。结论以腹腔镜根治术中线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可明显缩短其恢复进程并降低切口感染风险,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微创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开腹 中线入路
下载PDF
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3D-max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疗效研究(附115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桐生 丁磊 +3 位作者 赵爱民 许开宇 张能维 高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3D-max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5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3D-Max补片行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 目的探讨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3D-max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5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3D-Max补片行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单侧疝89例,双侧疝26例;斜疝73例,直疝22例,复合疝20例;复发疝11例。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结果单侧疝手术时间平均5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平均76.6min,住院时间平均6.1d。血清肿5例,切口脂肪液化、裂开4例,分别经抽吸和换药治愈。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3D-max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更适合复杂疝及复发疝,但操作有难度,对初发疝的治疗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修补术 正中切口 后入路 双侧疝 复发疝
原文传递
Shikani喉镜不同入路和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萍 黄红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左侧磨牙入路和Macintosh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组(A组,20例)、Shik... 目的对比观察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左侧磨牙入路和Macintosh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组(A组,20例)、Shikani喉镜左侧磨牙入路(B组,20例)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C组,2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Shikani喉镜或Macintosh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完成后1min、5min内的血压、心率(HR)的变化,并记录气管插管完成所需时间,有无并发症.结果Macintosh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和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左侧磨牙入路经口气管插管相比较,可出现相对较轻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而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左侧磨牙入路两者相比较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三者完成插管的时间和气管咽喉部粘膜损伤亦无明显差异.结论Shikani可视可塑硬光纤喉镜及其插管方法是一种迅速、准确、有效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先进工具和全新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keni喉镜 MACINTOSH直接喉镜 正中入路 左侧磨牙入路 经口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正中入路与Wiltse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振华 李冉 孙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313-1315,1317,共4页
目的比较正中入路与Wiltse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长征医院南京分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7... 目的比较正中入路与Wiltse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长征医院南京分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70例。A组采用正中入路;B组采用Wiltse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指标、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Frankel分级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B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P <0. 05)。B组术后6个月、1年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 <0. 05)。B组B、C、D级患者比例评分显著低于A组,E级患者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正中入路与Wiltse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均能显著降低Cobb角,提升脊椎功能,但Wiltse入路手术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更好,更符合微创手术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入路 Wiltse入路 减压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下载PDF
经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龙生 任志坚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453-24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69例,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成两组,A组39例经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入路手术,B组30例经后...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69例,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成两组,A组39例经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入路手术,B组30例经后正中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评价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6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0.5)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90.5±8.2)min、(90.5±8.2)m L和(45.8±4.6)m L,B组分别为(127.1±9.8)min、(187.9±10.5)m L和(85.1±15.0)m 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1.15±0.52)分、(1.02±1.03)分,其缓解程度优于B组的(2.88±0.61)分、(2.69±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具有对椎旁肌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略短、术中及术后出血较少、术后中短期腰腿痛缓解程度较佳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腰椎融合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疗效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强 杨敬 陈丽娟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II缶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而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A组...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II缶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而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A组)19例、后正中入路(B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评价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以上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0-20.0个月,平均(16.0±1.2)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B组[(95.1±4.5)、(110.4±6.6)min,(75.2±5.1)、(159.8±7.2)ml,(53.6±4.3)、(86.2±14.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5、6.087、2.371,P均〈0.05)。A组术后6个月的腰痛、腿痛VAS评分优于B组[(1.43±0.76)、(1.39±1.00)分,(2.78±1.23)、(2.52±0.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82、1.774,P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获得椎间植骨融合。结论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具有对椎旁肌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中短期腰腿痛缓解程度较佳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症 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喉镜经左侧磨牙入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波 肖永忠 《现代临床医学》 2012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方便、可靠的潜在困难气管插管处理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Mallampntis实验评估Ⅲ~Ⅳ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左侧磨...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方便、可靠的潜在困难气管插管处理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Mallampntis实验评估Ⅲ~Ⅳ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左侧磨牙入路,对照组采取正中入路。2组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琥珀胆碱快速静脉诱导,随后观察组用喉镜经左侧磨牙入路显露声门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正中入路显露声门气管插管。记录2种路径置入时声门显露程度、改用纤维支气管插管病例数、插管难易程度。结果:声门显露程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ID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改用纤维支气管插管比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静脉快速诱导麻醉后,喉镜经左侧磨牙入路有利于声门的暴露,能提供较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提高插管成功率,简单、方便、可靠,可作为潜在困难气管插管的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镜 磨牙 正中 气管插管 路径
下载PDF
上腹部手术中线入路食指钝性分离快速进腹的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养辉 韩广森 +3 位作者 赵玉洲 顾焱晖 任莹坤 马鹏飞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8期39-40,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上腹部手术快速进腹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新三病区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560例首次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中线入路食指钝性分离的进腹方法完成整个进腹过程。结果整个进腹过程约25—... 目的介绍一种上腹部手术快速进腹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新三病区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560例首次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中线入路食指钝性分离的进腹方法完成整个进腹过程。结果整个进腹过程约25—50s,平均35S,进腹过程中平均出血量约2.5ml,无一例患者出现肠管或腹腔脏器损伤。结论中线入路行食指钝性分离快速进腹方法在操作上更为简洁,进腹所需时间较短,且无肠管损伤的发生,且在临床上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腹部 中线入路 钝性分离 进腹
原文传递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杨飞 卢苇 武永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03-908,共6页
[目的]比较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6钉椎弓根钉-棒内固定47例,采用传... [目的]比较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6钉椎弓根钉-棒内固定47例,采用传统4钉椎弓根钉-棒固定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1年及2年伤椎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腰背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情况。[结果]87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iltse组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3.13±8.15)个月。末次随访时,Wiltse组的VAS评分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1.85)vs(4.93±1.98),P<0.05]。Wiltse组的ODI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0±3.20)vs(12.20±3.11),P<0.05]。术后1周两组后突Cobb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2年时Wiltse组的后突Cobb角显著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内固定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少了术中损伤,有效复位和维持复位更好,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更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TLIF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CK水平、NRS、ODI评分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3
13
作者 包同新 王宇峰 +2 位作者 郭文杰 张跃钟 赵京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肌酸激酶(CK)水平、数字分级法(NR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目的研究对比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肌酸激酶(CK)水平、数字分级法(NR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LIF术式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Wiltse入路。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手术前后CK水平、NRS评分、ODI评分以及视觉模拟(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K水平以及ODI评分分别为(163.5±23.8)U/L、(23.4±2.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7.5±38.6)U/L、(27.9±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腰痛、下肢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1.5±0.4)分、(2.1±0.7)分,均显著低于术前,而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Wiltse入路T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CK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促进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有效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Wiltse入路 后正中入路 肌酸激酶 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景峰 徐振华 +2 位作者 陈廖斌 王建平 张树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的比较,评价经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2-02诊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52例,分为2... 目的通过对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的比较,评价经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2-02诊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52例,分为2组,后正中入路手术组24例,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组28例。结果 52例获得18~36(26±4.5)个月的随访,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1周VAS评分评定疼痛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具有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入路 后正中入路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树文 李忠伟 +1 位作者 陆帅 徐小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目的 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公开发表的关于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由多... 目的 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公开发表的关于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由多名评价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纳入6篇文献,共351例患者。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两组手术方式在末次随访Cobb角(P=0.69)、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P=0.4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ltse入路较后正中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且能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维持伤椎前缘高度,认为Wilt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后中正入路 胸腰椎骨折 META分析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斌 郭东哲 +1 位作者 夏晨 金永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139-2143,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2月1日在本院采用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2月1日在本院采用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Wiltse入路,30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Wilts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13~36个月,平均(26.22±8.97)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Wiltse入路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影像测量方面,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Wiltse入路组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多裂肌萎缩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管面积、腰前凸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对椎旁肌肉的损伤,减少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入路 多裂肌横截面积
原文传递
计算机导航下经Wiltse入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亚峰 王建伟 +3 位作者 陈文锦 华臻 龚达人 蔡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5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29例和B组24例,A组患者采用计算机导航...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5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29例和B组24例,A组患者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置钉准确率、手术前后椎体后凸Cobb角,手术前后VAS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差无几,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A组患者均少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置钉准确率A组(99.1%)高于B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及术后3月两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肌间隙入路椎弓根有效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计算机导航 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TLIF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延靖蕾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目的:对比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 目的:对比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LIF术式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Wiltse入路。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肌酸激酶(CK)水平、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视觉模拟(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而术后观察组JOA评分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K水平、ODI评分分别为(163.5±23.8)U·L^(-1)、(23.4±2.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7.5±38.6)U·L^(-1)、(27.9±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腰痛、下肢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1.5±0.4)、(2.1±0.7)分,均显著低于术前,而观察组术后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T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CK水平,缓解临床各项症状,同时促进了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有效减轻了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Wiltse入路 后正中入路 肌酸激酶 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与中线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辉斌 周红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69-872,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采用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与中线入路的效果对比。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采用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与中线入路的效果对比。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中线入路,观察组采用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析术前、术后2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1.58±8.96)分钟、首次排气时间(2.81±0.42)天、首次排便时间(3.42±0.55)天均短于对照组[(142.15±9.51)分钟、(3.54±0.48)天、(3.99±0.61)天](P<0.05);术后2周两组CEA、CA125均降低,且观察组CEA(9.25±1.12)ng/ml、CA125(28.26±2.57)U/ml低于对照组[(15.87±1.56)ng/ml、(35.98±3.13)U/ml](P<0.05);术后2周两组GAS、MTL均降低,但观察组GAS(105.26±9.15)μmol/L、MTL(253.21±14.58)ng/L高于对照组[(100.47±8.24)μmol/L、(244.69±13.25)ng/L](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线入路相比,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能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胃肠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 中线入路 手术指标 术后恢复指标 肿瘤标志物 胃肠激素 并发症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李石旦 王绍川 +5 位作者 李又彬 谢晓瑜 邢伟 吴黎明 徐宏皓 费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4-799,共6页
目的:分析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328例接受后路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7例患者采取后正中入... 目的:分析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328例接受后路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7例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路(后正中入路组),111例患者采取肌间隙入路(肌间隙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及手术情况、血液学指标,同时比较手术医师对两组手术入路的主观感受评分。结果:与后正中入路组患者比较,肌间隙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补液量、术后引流量更少,住院费用更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中输血、术后转ICU、术后1年内感染、二期翻修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K+、尿素、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CRP)异常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医师对后正中入路手术在主刀视野、助手视野、拉钩、放置椎弓根螺钉、放置连接杆及缝合方面的主观感受评分均高于肌间隙入路手术,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术,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等方面优于后正中入路;后正中入路在术中手术医师操作的舒适度方面优于肌间隙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后路手术 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