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效益评价——以疏勒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力炜 张勃 +2 位作者 张建香 靳生理 马中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5,共6页
依据疏勒河中下游地区1985、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等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强度在迅... 依据疏勒河中下游地区1985、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等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强度在迅速增加,受其影响,生态服务总价值呈缓慢增长态势,从1985-2010年只增加0.02亿元,部分地区由于土地生态超载,土地过度利用的生态效应已经凸显;草地在研究区内生态系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内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有着较大影响;通过敏感度分析表明,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疏勒河中下游地区 土地利用强度 敏感度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灌区面板数据的流域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时空差异识别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利邦 李晓阳 +1 位作者 成文娟 柏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8-918,共11页
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对象,借助土地利用强度综合指数和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模型),分析了1987—2015年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987—2015年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结... 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对象,借助土地利用强度综合指数和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模型),分析了1987—2015年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987—2015年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无植被区始终占主导地位,达80%以上,其次为草地,建设用地面积最少,不足1%;土地利用强度综合指数呈递增趋势,时空差异显著,1987—2015年该指数增加了35.36,其中1996—2007年上升最快,达到24.17,占增加值的68.35%,2007年后仍有增长,但相比前一阶段趋于平缓,且在空间上呈现由"东西低,中间高"向"东中高,西部低"转变的趋势;灌区尺度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显著,1987—1996年三大灌区土地利用强度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和移民有关,1996—2007年受用地变化和移民的影响,2007—2015年与农业生产结构和用地变化关系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时空差异 SFA模型 面板数据 疏勒河流域中下游
原文传递
疏勒河中下游绿洲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刘普幸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9-439,共11页
通过在疏勒河中下游天然胡杨林区设置7个样方6.852 4 hm2,采用相邻格子法和动态数量值,分析胡杨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中下游及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差异显著。中游幼苗缺失,幼树不多,中树最多,占总数的72.15%,大树较多,... 通过在疏勒河中下游天然胡杨林区设置7个样方6.852 4 hm2,采用相邻格子法和动态数量值,分析胡杨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中下游及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差异显著。中游幼苗缺失,幼树不多,中树最多,占总数的72.15%,大树较多,老树甚少,年龄结构呈正态分布型,林分年轻、稠密、高大,每公顷胡杨总数是下游的13.45倍。下游幼苗缺失,幼树极少,中树较多,大树最多,大、老树占总数的62.54%,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林分偏老,稀疏、矮小。中下游均为衰退种群。胡杨种群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 I型,为下降种群;且存活率幼、中树高于大、老树,中游明显高于下游。种群数量动态计算表明,幼、中树动态量值为负值,大树、老树为正值,但胡杨总体表现为衰退的结构动态关系。总之,研究区胡杨未来因幼苗缺乏而趋于衰退演替,且下游衰退演替的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中下游 胡杨林 种群结构 衰退演替
原文传递
疏勒河中下游绿洲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普幸 张克新 +1 位作者 霍华丽 潘竟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2-952,共11页
胡杨林对保护疏勒河中下游绿洲脆弱的生态平衡具有决定性作用。认识疏勒河中下游绿洲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与成因有利于胡杨林保护和更新复壮,促进研究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河西走廊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天然胡杨林下8个采样... 胡杨林对保护疏勒河中下游绿洲脆弱的生态平衡具有决定性作用。认识疏勒河中下游绿洲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与成因有利于胡杨林保护和更新复壮,促进研究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河西走廊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天然胡杨林下8个采样点720个土壤样品,应用地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随深度而增加,土壤全盐量变化与之相反,两者在80 cm土层之上变化剧烈,之下变化平缓;且明显存在着自中游向下游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土壤全盐量逐渐增大的空间差异。土壤水盐含量变异明显,但均属于中强度变异。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研究区土壤水盐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中下游绿洲 胡杨林 土壤水盐
原文传递
疏勒河中下游胡杨林土壤水盐空间变化与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普幸 姚晓军 +1 位作者 张克新 霍华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9-366,共8页
基于河西走廊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天然胡杨林下8个采样点720个土壤样品和6.8524 hm2的7个样方,应用统计学及相邻格子法等研究了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随深度而增加,土壤全盐量变化与之相反,两者... 基于河西走廊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天然胡杨林下8个采样点720个土壤样品和6.8524 hm2的7个样方,应用统计学及相邻格子法等研究了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随深度而增加,土壤全盐量变化与之相反,两者在80 cm土层之上变化剧烈,之下变化平缓;土壤水盐含量变异差异明显,均属于中强度变异。各层土壤水盐含量存在着自中游向下游水分减少、盐分增加、表层聚盐加重的显著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胡杨林生长受到土壤水盐胁迫,种群结构残缺;下游胡杨林分偏老,稀疏矮小,已明显衰退。长此下去,下游胡杨林将因快速衰退演替而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林 土壤水盐 空间变化 种群结构 胁迫 疏勒河中下游绿洲
下载PDF
近35a来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化-荒漠化时空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贾珍珍 巩杰 张影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以疏勒河中下游为例,以1977、1986、1993、2002、2011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和相关统计方法,分析荒漠化和绿洲化相互作用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区域绿洲快速扩张,增加了937.85 km2,2002—2011年扩张速度最大,增速有所降低;... 以疏勒河中下游为例,以1977、1986、1993、2002、2011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和相关统计方法,分析荒漠化和绿洲化相互作用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区域绿洲快速扩张,增加了937.85 km2,2002—2011年扩张速度最大,增速有所降低;荒漠面积变化幅度较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的来说,1977—1986年以荒漠扩张为主,1986—2011年以绿洲扩张为主。2绿洲的变化趋势指数持续增加,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向着非平衡态势发展。3绿洲-荒漠双向转移趋于剧烈,其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疏勒河沿岸和绿洲-荒漠过渡带;绿洲扩张主要由于戈壁和盐碱地的开发和改造,荒漠扩张则主要是由于草地、耕地及水域的减少。农业人口的快速增长、移民政策是绿洲化和荒漠化演变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绿洲化 时空演变 疏勒河中下游
原文传递
疏勒河中下游土地荒漠化敏感性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盈盈 王振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3-171,共9页
土地荒漠化是疏勒河流域面临的关键环境问题,加强该区域的荒漠化敏感性评估对有效控制荒漠化至关重要。通过集成多源GIS与遥感数据,构建土壤、植被、气候和管理定量评估指标,利用地中海荒漠化与土地利用模型(MEDALUS)计算环境敏感性指数... 土地荒漠化是疏勒河流域面临的关键环境问题,加强该区域的荒漠化敏感性评估对有效控制荒漠化至关重要。通过集成多源GIS与遥感数据,构建土壤、植被、气候和管理定量评估指标,利用地中海荒漠化与土地利用模型(MEDALUS)计算环境敏感性指数,识别荒漠化敏感区,在此基础上分析荒漠化敏感性的成因,并引入变异系数法确定荒漠化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疏勒河中下游荒漠化态势严峻,17.70%的区域属于极高敏感区,54.34%属于较高敏感区。荒漠化敏感性的空间格局是中部高、北部低,主要由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管理质量指数决定。从绿洲内至绿洲外荒漠化敏感性逐渐升高,大致呈层状分布,表明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影响显著,建议加强和巩固绿洲外围的防护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敏感性 MEDALUS模型 变异系数法 疏勒河中下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