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优化施肥效果与氮、磷环境效益评价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智 李小坤 +3 位作者 丛日环 任涛 黄铁平 鲁艳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6-915,共10页
【目的】针对稻田氮磷钾肥施用不合理引起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现象,从粮食高产高效和环境效益的角度分析稻田化肥的合理施用与管理策略。【方法】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10年在湖南省间布置的735个早、中、晚稻肥料田间试验,选取... 【目的】针对稻田氮磷钾肥施用不合理引起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现象,从粮食高产高效和环境效益的角度分析稻田化肥的合理施用与管理策略。【方法】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10年在湖南省间布置的735个早、中、晚稻肥料田间试验,选取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和优化施肥(OPT)3个处理,对比分析了早、中、晚稻OPT较FP处理的增产效果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的优势;通过筛选OPT处理产量或/和氮肥偏生产力前25%的试验点,建立高产、高效和高产高效3种方案,结合氮肥用量与氮素损失(N2O的排放、N的径流与淋失、NH3挥发)之间的经验模型,评估稻田节氮减排潜力;通过计算早、中、晚稻磷素表观平衡,分析稻田磷素残留状况;并引入湖南省早、中、晚稻种植面积,估算区域稻田氮、磷的环境效益。【结果】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与CK处理相比,FP和OPT处理分别可增产41.9%和52.0%(早、中、晚稻的平均值);与FP处理相比,OPT处理早、中、晚稻可增产7.0%—8.3%,氮、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6.8%—19.6%和5.5%—37.3%,而OPT处理钾肥用量的提高对钾肥偏生产力的负效应较小(早、中、晚稻平均降幅为6.4%)。节氮减排评估结果表明,高产组产量高而氮肥用量相对较高,高效组氮肥偏生产力高而产量相对较低,用高产高效组表征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潜力更可靠;高产高效组早、中、晚稻每年可节省氮肥用量共81 kg·hm^(-2)(其中晚稻最多,为32 kg N·hm^(-2)),减少氮素损失15.5 kg N·hm^(-2),温室气体N2O减排约20%。湖南省稻田节氮总潜力为12.5×10~4 t,减少氮素损失2.35×10~4 t,主要对象为早稻和晚稻。优化施肥可提水稻的磷素总吸收量,早、中、晚稻从FP处理的59—66 kg P2O5·hm^(-2)增加到OPT处理的63—71 kg P2O5·hm^(-2)。磷肥用量与水稻磷素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显示,两者并不能达到显著的正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晚稻 优化施肥 产量 氮损失 磷残留
下载PDF
适度增加早籼稻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
2
作者 郑红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籼稻生产先扬后抑,近年来早籼稻产量更是持续在3 000万t下方徘徊,市场供需逐渐趋紧,价格走势表现强劲。早籼稻生产对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形势下适度增加早籼稻产量很有必要。通过综合分析“早籼稻+”等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籼稻生产先扬后抑,近年来早籼稻产量更是持续在3 000万t下方徘徊,市场供需逐渐趋紧,价格走势表现强劲。早籼稻生产对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形势下适度增加早籼稻产量很有必要。通过综合分析“早籼稻+”等不同轮作模式的优缺点可以发现,在早籼稻主产区适度推广“早籼稻+秋大豆”的轮作模式是稳粮增效、改良土壤的好方法,能适度增加早籼稻产量,提高大豆供应,适当减少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使我国稻谷三大品种和粮食品种之间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大豆 中晚稻 轮作 粮食安全
下载PDF
防治单季晚稻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药剂筛选试验
3
作者 蔡灿 赖朝晖 +1 位作者 陈宏明 蔡金星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3-24,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 ,毒死蜱 48%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和 40 %EC(台湾惠光集团 ) 6 0mL/ 6 6 7m2 防治单季晚稻第五 (3)代稻纵卷叶螟效果优良 ,其防效已超过需要取代的剧毒农药 5 0 %甲胺磷AS 10 0mL/ 6 6 7m2 ,位居各参试农药之首 ,其中以... 试验结果表明 ,毒死蜱 48%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和 40 %EC(台湾惠光集团 ) 6 0mL/ 6 6 7m2 防治单季晚稻第五 (3)代稻纵卷叶螟效果优良 ,其防效已超过需要取代的剧毒农药 5 0 %甲胺磷AS 10 0mL/ 6 6 7m2 ,位居各参试农药之首 ,其中以毒死蜱 (陶氏益农 )效果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纵卷叶螟 单季晚稻 药剂筛选试验 杀虫剂
下载PDF
Field Efficacy Trial and Optimum Control Period of Rice False Smut(Ustilaginoidea virens) in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 被引量:2
4
作者 Liu Huaizhen Li Kanghuo +5 位作者 Huang Qing Lu Xiuming Zhang Bin Li Huifeng Zou Jixiang Zhou Shaochua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4年第2期31-34,共4页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study optimum chemical agents and control periods against rice false smut( Ustilaginoidea virens) in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 [Method]Taking chemical agents( triadimefon,armure,Jin...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study optimum chemical agents and control periods against rice false smut( Ustilaginoidea virens) in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 [Method]Taking chemical agents( triadimefon,armure,Jinggangmycin) as main treatments and spraying periods( within 7 d before initial heading stage,within 7 d before initial heading stage + initial heading stage,initial heading stage) as assisted treatments,the field efficacy trial and optimum control period of U. virens in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 were studied using Huanghuazhan and Jinnongsimiao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in 2013. [Result] Three chemical agents,triadimefon,armure,Jinggangmycin,extremely reduced diseased panicle rate and disease index of U. virens,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chemical agents. Spraying period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diseased panicle rate and disease index of U. virens,whereas spraying within7 d before initial heading stage and during initial heading stage had relatively good control effect. Yiel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application of three chemical agents,and armure led to greater increase. The reason for yield increase was that seed setting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nd the number of filled grains per panicl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though spraying period influenced yiel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riadimefon,armure and Jinggangmycin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against U. virens in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of which armure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s. Spraying chemical agents increased seed setting rate,and further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filled grains per panicle and yield. Spraying within 7 d before initial heading stage and during initial heading stage had relatively better control effect against U. vir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 Ustilaginoidea virens Field efficacy test
下载PDF
一季中晚稻稻曲病化学防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怀珍 李康活 +5 位作者 黄庆 陆秀明 张彬 李惠芬 邹积祥 周少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6-79,共4页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期(破口前7d、破口前7d+破口期、破口期)为副处理进行一季中晚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具有极显著降低,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较好;喷施时期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没达显著水平,但破口前7 d+破口期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处理后增产显著,其中爱苗的增幅较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显著提高从而显著增多每穗实粒数;喷施时期对产量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稻曲病 化学防治
下载PDF
Chemical Weeding in Dry Direct Seeding Fields of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
6
作者 Liu Huaizhen Li Kanghuo +5 位作者 Huang Qing Lu Xiuming Zhang Bin Li Huifen Zou Jixiang Zhou Shaochua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4年第3期34-38,共5页
Chemical weeding in dry direct seeding fields of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 was studied in Huida vegetable farm of Huizhou City in 2012. The main treatment was herbicide( pretilachlor + bensulfuron-methyl,Yang... Chemical weeding in dry direct seeding fields of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 was studied in Huida vegetable farm of Huizhou City in 2012. The main treatment was herbicide( pretilachlor + bensulfuron-methyl,Yangguo and butachlor),and the sub-treatment was application method( soil treatments,seedling treatment and integrated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0 g pretilachlor + bensulfuron-methyl( 36% pretilachlor + 4% bensulfuron-methyl) diluted with 50 kg water could be sprayed or 200 g Yangguo( 23. 9% butachlor + 1. 1% bensulfuron-methyl) mixed with 15 kg sandy soil could be broadcasted per 667 m2 on the sowing day or the second day under moist condition of soil,which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weeds in dry direct seeding fields of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cropping middle-late rice Dry direct seeding field Chemical weeding
下载PDF
直播单季稻田杂草防除试验
7
作者 郑宏海 韩如阳 +1 位作者 陈俊成 吴宏乔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0-42,共3页
田间试验表明,35%丁草胺-苄嘧黄隆在水稻播种后6天用150克/667米2、12%草 酮在水稻播种前3天用150毫升/667米2,对直播单季稻田主要杂草千金子、稗草、异型莎草、矮慈姑、节节菜、鸭舌草等均具有显著的防除... 田间试验表明,35%丁草胺-苄嘧黄隆在水稻播种后6天用150克/667米2、12%草 酮在水稻播种前3天用150毫升/667米2,对直播单季稻田主要杂草千金子、稗草、异型莎草、矮慈姑、节节菜、鸭舌草等均具有显著的防除效果,总草防效分别达97.3%和95.6%。根据直播单季稻田杂草分布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应用丁草胺、哌草丹-苄嘧黄隆、丙草胺、吡嘧黄隆,能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还可在水稻分蘖期用20%2甲4氯200毫升/667米2加50%二氯喹啉酸35克,可有效地防除稗草和阔叶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单手稻 除草剂 稻田 杂草 防除试验
下载PDF
2010年国家水稻区试新罗点晚籼新品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4
8
作者 郑阿敏 《福建稻麦科技》 2012年第4期71-75,共5页
通过对2010年国家水稻华南稻区新罗点晚籼中迟熟新品种区域试验,考查各品种产量、全生育期、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筛选适合龙岩市新罗区种植的优良晚稻品种。
关键词 国家 水稻 中迟熟晚籼 区域试验
下载PDF
福建省2004—2013年中、晚籼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翔宇 李清华 肖承和 《福建稻麦科技》 2013年第4期29-31,59,共4页
选取2004—2013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134个中、晚籼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分析福建省中、晚籼杂交稻品种的品质现状。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几年新育成并审定的中、晚籼杂交水稻品种中,中、晚熟审定品种数量相当,品质相近。在主要品质性状中,有... 选取2004—2013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134个中、晚籼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分析福建省中、晚籼杂交稻品种的品质现状。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几年新育成并审定的中、晚籼杂交水稻品种中,中、晚熟审定品种数量相当,品质相近。在主要品质性状中,有近97%的品种整精米率指标能够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但垩白度高仍然是导致福建省稻米优质米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晚籼 品质 米质分析 福建省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东稻144选育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景鹏 陈艳辉 +2 位作者 张鑫 李羡宏 杨福 《北方水稻》 CAS 2020年第5期49-50,共2页
东稻144是以通禾855为母本、通丰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材料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水稻新品种。2 a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6.1%。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6.9%。东稻144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米质好,... 东稻144是以通禾855为母本、通丰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材料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水稻新品种。2 a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6.1%。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6.9%。东稻144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米质好,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稻区长春、四平、吉林、松原、通化等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东稻144 中晚熟 选育
下载PDF
基于SPOT影像和地面样方的一季稻晚稻遥感监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菲 王新生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利用SPOT卫星影像数据和地面样方数据提取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的相对变化率,解决单靠遥感进行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监测产生的信息误差,以湖北省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为研究区,选取一季稻晚稻光谱特征显著的7-8月份SPOT卫星数据作为遥感数据... 利用SPOT卫星影像数据和地面样方数据提取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的相对变化率,解决单靠遥感进行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监测产生的信息误差,以湖北省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为研究区,选取一季稻晚稻光谱特征显著的7-8月份SPOT卫星数据作为遥感数据源,对比分析2009年和2010年湖北省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湖北省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总体变化率为-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地面样方 SPOT影像 一季稻晚稻 种植面积
下载PDF
龙岩市新罗区2012年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碧梨 《福建稻麦科技》 2013年第3期65-68,共4页
选择10个中稻新品种,采用随机排列的方法进行品比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宜优115、宜优673、内优航148三个品种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生育期适宜,抗性较好,适应性强,适宜龙岩市新罗区作中稻主推品... 选择10个中稻新品种,采用随机排列的方法进行品比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宜优115、宜优673、内优航148三个品种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生育期适宜,抗性较好,适应性强,适宜龙岩市新罗区作中稻主推品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新品种 品比试验
下载PDF
一季中晚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怀珍 黄庆 +3 位作者 陆秀明 李康活 李惠芬 张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3,共3页
于2008年5~10月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再生稻的不同施氮水平(再生稻每667m2促芽肥设纯N 0、5、7、和9 kg)与留桩高度(离地面20、30、40 cm)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再生稻促芽肥对头季稻(... 于2008年5~10月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再生稻的不同施氮水平(再生稻每667m2促芽肥设纯N 0、5、7、和9 kg)与留桩高度(离地面20、30、40 cm)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再生稻促芽肥对头季稻(一季中晚稻)和再生稻的穗粒结构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留桩高度40 cm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原因是其较高节位(第3、4节)的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再生稻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菜场夏闲田一季中晚稻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庆 刘怀珍 +2 位作者 陆秀明 李康活 周少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2-626,共5页
2006年5~9月在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的会达菜场和鸿霖菜场,以"黄华占"水稻为试材,进行一季中晚稻不同耕作方法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探索稻菜轮作系统的水稻种植省工节本、节能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耕作方法对水... 2006年5~9月在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的会达菜场和鸿霖菜场,以"黄华占"水稻为试材,进行一季中晚稻不同耕作方法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探索稻菜轮作系统的水稻种植省工节本、节能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耕作方法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种植方式中抛秧和插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比直播显著或极显著增产。耕作方法中,常耕的有效穗数较多、穗粒数较少,免耕、免耕旱管的有效穗数较少、穗粒数较多;不同耕作方法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种植方式中,直播的有效穗数最多、穗粒数最少、千粒重最轻,产量最低;抛秧穗数适宜、穗粒数和群体颖花数较多,千粒重较大,产量最高;插植的群体颖花数与直播相近,籽粒充实,产量水平居中。耕作方法和种植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千粒重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和有效穗数相对比较稳定。结果表明,一季中晚稻采用常耕、免耕和免耕旱管均可行,采用抛秧或插植的效果比直播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轮作 耕作方法 种植方式 一季中晚稻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