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ly Porous Fe–Co/N-Doped Carbon/rGO Composites for Broad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被引量:16
1
作者 Shanshan Wang Yingchun Xu +7 位作者 Ruru Fu Huanhuan Zhu Qingze Jiao Tongying Feng Caihong Feng Daxin Shi Hansheng Li Yun Zha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37-352,共16页
Developing lightweight and broadband microwave absorbers for dealing with seriou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is a great challenge.Here,a novel Fe-Co/N-doped carbon/reduced graphene oxide(Fe-Co/NC/rGO)composit... Developing lightweight and broadband microwave absorbers for dealing with seriou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is a great challenge.Here,a novel Fe-Co/N-doped carbon/reduced graphene oxide(Fe-Co/NC/rGO)composite with hierarchically porous structure was designed and synthetized by in situ growth of Fe-doped Co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Co-MOF)on the sheets of porous cocoon-like rGO followed by calcination.The Fe-Co/NC composites are 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on the sheets of porous rGO.The Fe-Co/NC/rGO composite with multiple components(Fe/Co/NC/rGO)causes magnetic loss,dielectric loss,resistance loss,interfacial polarization,and good impedance matching.The hierarchically porous structure of the Fe-Co/NC/rGO enhances the multiple reflections and scattering of microwaves.Compared with the Co/NC and Fe-Co/NC,the hierarchically porous Fe-Co/NC/rGO composite exhibits much better micro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s due to the rational composition and porous structural design.Its minimum reflection loss(RLmin)reaches?43.26 dB at 11.28 GHz with a thickness of 2.5 mm,and the effective absorption frequency(RL≤?10 dB)is up to 9.12 GHz(8.88-18 GHz)with the same thickness of 2.5 mm.Moreover,the widest effective bandwidth of 9.29 GHz occurs at a thickness of 2.63 mm.This work provides a lightweight and broadband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 while offering a new idea to design excellent microwave absorbers with multicomponent and hierarchically porous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DOPED Co-MOF Hierarchically POROUS rGO Broad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下载PDF
蜂窝状三维整体机织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吕丽华 王荣蕊 +2 位作者 刘文迪 周兴海 高原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7-1483,共7页
为了解决蜂窝夹层结构材料的开裂和分层问题,以玄武岩纤维长丝纱和碳纤维长丝纱为原料,在普通织机上,经合理设计,织造了顶层为透波层、中间层为吸波层和底面为反射层的蜂窝状三维整体机织结构型吸波织物;其次,以蜂窝状三维整体机织结构... 为了解决蜂窝夹层结构材料的开裂和分层问题,以玄武岩纤维长丝纱和碳纤维长丝纱为原料,在普通织机上,经合理设计,织造了顶层为透波层、中间层为吸波层和底面为反射层的蜂窝状三维整体机织结构型吸波织物;其次,以蜂窝状三维整体机织结构型吸波织物为增强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基体,羰基铁粉(CIP)和炭黑(CB)为吸波剂,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蜂窝状三维整体机织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最后,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万能试验机分别对蜂窝状三维整体机织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其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兼具吸波和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结构 三维机织 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磁/电介质复合材料结构型吸波体制备及吸波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海华 刘力 +5 位作者 蔡宇 张成 邢垒 李亚峰 胡正浪 钱鹏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1,共8页
利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快速制备了石墨烯/聚乳酸复合材料和四氧化三铁/聚乳酸复合材料,测试了其电磁参数,并基于传输线理论计算模拟分析了石墨烯含量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了透波层、吸收层、再次吸收层的匹配材料和厚度范围,制造... 利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快速制备了石墨烯/聚乳酸复合材料和四氧化三铁/聚乳酸复合材料,测试了其电磁参数,并基于传输线理论计算模拟分析了石墨烯含量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了透波层、吸收层、再次吸收层的匹配材料和厚度范围,制造了石墨烯/纳米四氧化三铁吸波体。磁/电介质多孔结构型吸波体的测试结果表明:在X和Ku波段内实现了-8 dB吸收,反射率小于-10 dB的频宽达6.7 GHz,最大吸收峰值在14.2 GHz时达到-33 dB。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吸收层材料组成及其结构可以获得更好的吸波性能,周期性的多孔结构的存在可以使更多的电磁波进入复合材料内部,同时增加了吸收界面数量;此外,石墨烯和纳米四氧化三铁的组合使介电损耗与磁损耗之间产生了有效的互补,也增加了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介质多孔结构型 石墨烯 熔融沉积成型 吸波性能
原文传递
氮掺杂碳纳米管原位封装磁性粒子异质结构(Fe_(3)O_(4)@NCNTs)及其轻质宽频吸波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东卫 张明举 +5 位作者 申志豪 夏晨露 徐京满 郭晓琴 熊需海 陈平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0-436,共7页
用一步热解工艺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管原位封装金属粒子异质结构(Fe_(3)O_(4)@NCNTs),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和物相组成,基于同轴法测试其电磁参数并用Matlab模拟反射损耗。结... 用一步热解工艺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管原位封装金属粒子异质结构(Fe_(3)O_(4)@NCNTs),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和物相组成,基于同轴法测试其电磁参数并用Matlab模拟反射损耗。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原料比例对氮元素掺杂磁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当原料比例(金属盐/碳源)为2∶1时,煅烧温度为750℃、低填充量为10%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异的吸波性能,其最小反射损耗(RLmin)为-57.7 dB,匹配厚度为2.0 mm时,有效吸收带宽(EAB)达到6.4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催化生长 微波吸收性能 阻抗匹配
原文传递
具有超疏水宽频吸波性能的磁功能化石墨烯气凝胶
5
作者 申志豪 关淋月 +3 位作者 农芳桂 张健熙 侯子明 徐东卫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三维“泡沫型”结构石墨烯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及独特的多孔结构特性,使其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轻质宽频微波吸收材料。采用化学还原自组装法构筑含有金属乙酰丙酮络合物的石墨烯水凝胶,经冷冻干燥、原位热解过程成功制备Co磁性纳米粒... 三维“泡沫型”结构石墨烯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及独特的多孔结构特性,使其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轻质宽频微波吸收材料。采用化学还原自组装法构筑含有金属乙酰丙酮络合物的石墨烯水凝胶,经冷冻干燥、原位热解过程成功制备Co磁性纳米粒子修饰的超疏水石墨烯气凝胶(Co@SMGA),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测试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物相组成,基于同轴法测试其电磁参数并利用Matlab模拟反射损耗。实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磁功能化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有重要影响,煅烧温度450℃、超低填充量4 wt%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异的吸波性能,其最小反射损耗(RLmin)为-45.3 dB,匹配厚度为2.5 mm时,有效吸收带宽(EAB)达到6.5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气凝胶 自组装 微波吸收性能 阻抗匹配
下载PDF
多层异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6
作者 张泽锋 黄小忠 +1 位作者 岳建岭 胡海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1622,共12页
通过模板法与物理混合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三维网络结构的BaTiO_(3)(BTO)+Fe_(3)O_(4)三聚氰胺泡沫异质结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该样品在2~18 GH... 通过模板法与物理混合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三维网络结构的BaTiO_(3)(BTO)+Fe_(3)O_(4)三聚氰胺泡沫异质结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该样品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了反射损耗值。随后,使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该复合体系的吸收机制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引入了BTO和Fe_(3)O_(4)形成的大量异质界面到三维网络结构碳中,构建了异质结构。BTO和Fe_(3)O_(4)优化了三维网络结构的阻抗匹配,从而显著提高了多层异构复合材料的有效吸收带宽。此外,BTO、Fe_(3)O_(4)和三维网络碳结构构筑成了高气孔率的三维网络,导致电磁波在材料内部发生多次反射和散射,增强了电磁波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电磁波的吸收,提升了吸波效率。该复合材料展示了出色的吸波性能,当复合材料的厚度为2.9 mm时,最强的反射损耗值达到−54.76 dB,而当复合材料的厚度为2.7 mm时,有效吸收带宽提升至7.92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异构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三维网络结构 反射损耗
下载PDF
生物质衍生磁性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强荣 冯帅博 +4 位作者 李婉莹 尹琳芝 马茜 陈博文 陈熠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解决磁性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繁杂、能耗高、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提出生物质衍生法制备碳基吸波材料的新策略。通过选取香菇为原料,铁盐为金属源,经吸附得到铁/香菇前驱体,后经高温煅烧得到Fe/Fe_(4)N/C复... 为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解决磁性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繁杂、能耗高、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提出生物质衍生法制备碳基吸波材料的新策略。通过选取香菇为原料,铁盐为金属源,经吸附得到铁/香菇前驱体,后经高温煅烧得到Fe/Fe_(4)N/C复合材料,对材料的相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磁特性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分析其吸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升高,Fe/Fe_(4)N/C复合材料中磁性纳米粒子结晶性增强,Fe_(4)N含量增加,材料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降低;煅烧温度有助于碳组分由无定形碳向微晶石墨转变,碳组分石墨化程度升高;当温度为700℃时,Fe/Fe_(4)N/C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最佳,厚度为4 mm时,有效吸收带宽可达6.64 GHz(4.00~10.64 GHz)。研究结果将为磁性碳基吸波材料的合成提供借鉴,继而促进生物质衍生法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法 碳基复合材料 磁性 吸波性能
下载PDF
核壳结构PEDOT:PSS/SA@MXene复合纤维及其吸波性能
8
作者 徐文玉 王慧雅 朱曜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9,共10页
针对吸波纤维制备工艺复杂、力学承载性差、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以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海藻酸钠(SA)的复配液为纤维壳层纺丝液,以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Ti_(3)C_(2)T_(x)MXene)分散液为纤维芯层纺丝液,通过同... 针对吸波纤维制备工艺复杂、力学承载性差、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以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海藻酸钠(SA)的复配液为纤维壳层纺丝液,以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Ti_(3)C_(2)T_(x)MXene)分散液为纤维芯层纺丝液,通过同轴湿法纺丝一体化成型工艺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EDOT:PSS/SA@MXene(PA@M)复合纤维,并对复合纤维的形貌、结构、力学特性及电磁参数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组分调控和结构优化,PA@M复合纤维可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纤维最大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63.12±2.56)MPa和(23.28±1.67)%;当芯层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所制备的PA@M复合纤维具有最优的吸波性能,其最小反射损耗可达-63.39 dB,有效吸收带宽为3.20 GHz。研究结果可为新型高性能吸波纤维的设计、制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纤维 核壳结构 吸波性能 Ti_(3)C_(2)T_(x)MXene 湿法纺丝
下载PDF
碳微/纳米纤维复合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魏玉鹏 朱俊志 +5 位作者 蔺景鹏 申永前 江恬恬 李庆林 王海燕 喇培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5205-15211,共7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电磁干扰及电磁污染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电磁波吸收材料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铁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传统吸波材料存在密度大、吸收性能差、吸收频宽窄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电磁波吸收...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电磁干扰及电磁污染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电磁波吸收材料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铁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传统吸波材料存在密度大、吸收性能差、吸收频宽窄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电磁波吸收领域的应用。碳基复合材料因具有密度低、电导率高等优点,在吸波材料中脱颖而出。其中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呈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但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合成方法繁琐、制备成本高,严重阻碍了其工业化应用。碳纤维具有可规模化生产、热稳定性高、分散性好的优势。碳纤维是一种电阻率相对低(<10^(-3)Ω·m)的介电损耗吸波材料。单一碳纤维因为介电常数高,不能直接用于吸波领域,所以对其进行改性,调控电磁特性,使其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近年来,颗粒、涂层改性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相比,在吸波性能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进一步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工艺简单、低成本的制备方法,以利于工业化应用。本文介绍了吸波材料的电磁波吸收理论,并综述了近年来碳纳米纤维、碳微米纤维、碳螺旋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机理和吸波性能的研究进展,对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微波吸收性能 电磁特性 阻抗匹配 衰减系数
下载PDF
木耳衍生灌木丛状生物质碳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10
作者 苏进步 徐玉意 +4 位作者 杨锐 赵恒 谢雨浓 林许立 史晨毅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9,共8页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持续消耗,可再生的生物质碳材料资源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本文选取日常易获取的木耳作为碳源,采用高温热处理制备木耳衍生生物质碳材料,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建立材料微观形貌和吸波性...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持续消耗,可再生的生物质碳材料资源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本文选取日常易获取的木耳作为碳源,采用高温热处理制备木耳衍生生物质碳材料,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建立材料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得到结论如下:木耳衍生生物质碳材料中,大量的纳米棒相互交错,呈现灌木丛林状.内部富含介孔这是由于木耳在高温热处理碳化过程中,材料中含有的结合水和其他微量元素经过热蒸发去除造成的;样品的微波吸收性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热处理温度为700℃,厚度为4.98 mm时,样品在11.33 GHz波段处达到最低反射损耗值-41.14 dB,有效吸收带宽为0.75 GHz,具有最佳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 生物质碳材料 灌木丛状结构 微波吸收性能
下载PDF
ZnO纳米颗粒锚定的亚微米碳纤维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龚雷 刘敏 向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13-2123,共11页
使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水热法制备了表面锚定ZnO纳米颗粒的亚微米碳纤维(ZnO/SDCFs)复合物,并详细研究了反应溶液的pH值对复合物的结构、组成、电磁特性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H值的升高,ZnO的含量增加,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以... 使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水热法制备了表面锚定ZnO纳米颗粒的亚微米碳纤维(ZnO/SDCFs)复合物,并详细研究了反应溶液的pH值对复合物的结构、组成、电磁特性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H值的升高,ZnO的含量增加,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以及电磁衰减能力均下降,但阻抗匹配程度提高。相比于纯碳纤维,所有ZnO/SDCFs复合物的吸波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其中,pH值等于8时所制备的ZnO/SDCFs⁃8复合物拥有最好的吸波性能,主要归因于电磁衰减能力和阻抗匹配间的更好平衡。当ZnO/SDCFs⁃8的填充量仅为2.5%(质量分数)、厚度为1.7 mm时,相应吸波涂层的最小反射损耗达到-44.1 dB,低于-10 dB的有效吸收带宽为6.1 GHz,频率范围为11.9~18 GHz;当厚度为3.0 mm时,有效吸收带宽可提高到11.8 GHz(6.2~18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ZNO 纳米粒子 静电纺丝 水热合成 微波吸收性能
下载PDF
熔融沉积成形锰锌铁氧体/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力学和吸波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喜葱 高琦 +4 位作者 何恩义 杨超 欧阳宾 杨鹏 吴海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59-2771,共13页
3D打印技术在快速制造复杂形状零件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将锰锌铁氧体(MZF)作为增强体填充到聚乳酸(PLA)中,通过球磨混合和熔融挤出法制备出MZF/PLA复合线材,利用熔融沉积成形(FDM)制备出MZF/PLA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矢量网... 3D打印技术在快速制造复杂形状零件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将锰锌铁氧体(MZF)作为增强体填充到聚乳酸(PLA)中,通过球磨混合和熔融挤出法制备出MZF/PLA复合线材,利用熔融沉积成形(FDM)制备出MZF/PLA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不同复合比例的MZF/PLA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电磁性能进行表征,并计算不同厚度的反射损耗,研究MZF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ZF含量为10wt%时,MZ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相比纯PLA提升了17.6%,随着MZF含量的提升,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随之增强。当MZF的含量达到50wt%,在12.7 GHz处,厚度为7.4 mm时反射率达到最小值-55.3 dB,在厚度为7.9 mm时,有效吸波频带宽为4.5 GHz。因此,基于FDM制备的3D打印MZF/P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和承载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3D打印微波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锰锌铁氧体 吸波性能 力学性能 熔融沉积成形(FDM)
原文传递
Fe_(73.2)Si_(16.2)B_(6.6)Nb_(3)Cu_(1)非晶合金粉体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佳丽 周秉文 +4 位作者 霍利山 孟令刚 亚斌 张环月 张兴国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2-628,共7页
为防控电磁污染问题,亟待开发更好的吸波材料。设计了成分为Fe_(73.2)Si_(16.2)B_(6.6)Nb_(3)Cu_(1)的合金并制备了非晶合金条带,经过高能球磨处理得到非晶合金粉体。研究了球磨处理时间对合金粉体软磁性能、微观结构、形貌和电磁波吸... 为防控电磁污染问题,亟待开发更好的吸波材料。设计了成分为Fe_(73.2)Si_(16.2)B_(6.6)Nb_(3)Cu_(1)的合金并制备了非晶合金条带,经过高能球磨处理得到非晶合金粉体。研究了球磨处理时间对合金粉体软磁性能、微观结构、形貌和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粉体球磨后产生了α-(Fe,Si)相,提高了软磁性能,饱和磁化强度最高可达137.94 A·m^(2)·kg^(-1)。非晶粉体形貌为椭球状,随球磨时间增加,合金粉体粒径减小,最小平均粒径为8.42μm。合金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电磁波损耗机制主要为磁损耗。球磨50 h后的非晶合金粉体具有最佳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在频率为4.57 GHz处取得的最小反射损耗达到–42.26 dB,吸波剂厚度为2.5 mm时的最大有效吸收(<–10 dB)带宽高达5.78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晶合金 吸波性能 电磁屏蔽 软磁性能
原文传递
柔性还原氧化石墨烯/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汤进 毕松 +3 位作者 侯根良 王鑫 刘朝辉 苏勋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65,共5页
采用还原法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泡沫结构中原位生长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气凝胶材料,制备了RGO/EPDM泡沫双三维复合结构。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先驱体(GOs)溶液浓度对泡沫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先驱体浓度下,... 采用还原法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泡沫结构中原位生长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气凝胶材料,制备了RGO/EPDM泡沫双三维复合结构。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先驱体(GOs)溶液浓度对泡沫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先驱体浓度下,RGO均以三维泡沫结构形态附着在EPDM泡沫骨架结构内部,分散均匀且具有较好的附着力;成分分析显示材料复合后界面未发生化学反应,各部分材料仍保持其本征特性;微波反射率测试结果显示,在8~18GHz范围内,不同浓度的样品单体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强电磁吸收能力,但3块样品梯度叠加后(厚度达7mm)吸波性能出现大幅提升,最大吸波强度达到-22.27dB,-10dB吸收频段为9.9~18GHz,频宽达到8.05GHz,显示出良好的宽频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三元乙丙橡胶 微观结构 吸波性能
下载PDF
具有可设计介孔外壳的中空碳微球及其宽频带吸波性能
15
作者 张明举 申志豪 +2 位作者 王梦飞 姚辰斐 徐东卫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中空多孔结构有助于延长电磁波在吸波介质材料内部的传播距离,诱导产生多重反射和散射,增强对电磁能量的衰减损耗。在本项工作中,通过原位聚合—高温碳化—碱液蚀刻工艺设计构筑具有可设计介孔外壳的碳中空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中空多孔结构有助于延长电磁波在吸波介质材料内部的传播距离,诱导产生多重反射和散射,增强对电磁能量的衰减损耗。在本项工作中,通过原位聚合—高温碳化—碱液蚀刻工艺设计构筑具有可设计介孔外壳的碳中空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及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其形貌结构、元素组成、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碳化温度对材料样品碳结构的缺陷含量及石墨化程度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材料的介电性能及其微波吸收性能。800℃碳化得到的中空碳微球具有最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在匹配厚度为3.0mm时,最小反射损耗值(RLmin)可以达到-42.26dB,对应的有效吸收频带(EAB)达到5.12GHz;当匹配厚度为2.3mm时,中空碳微球的最宽有效吸收频带达到7.8GHz,远优于其他碳基吸波材料。对其进行吸波机理分析得知,其优异的吸波性能主要与其增强的阻抗匹配性能和衰减系数及特殊中空结构诱导的多重散射和反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中空结构 微波吸收性能 阻抗匹配
下载PDF
磁性不锈钢409L合金吸波材料的电磁与吸波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东 丘泰 冯永宝 《磁性材料及器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7,共4页
针对现有磁性金属吸收剂耐腐蚀性能不足的问题,以不锈钢409L粉为吸收剂、硅胶为基体制备了不同吸收剂含量的吸波材料,采用HP8722ET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电磁与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18GHz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高,磁... 针对现有磁性金属吸收剂耐腐蚀性能不足的问题,以不锈钢409L粉为吸收剂、硅胶为基体制备了不同吸收剂含量的吸波材料,采用HP8722ET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电磁与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18GHz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高,磁性不锈钢409L/硅胶吸波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ε′)基本保持不变;介电常数虚部(ε″)不断增大;而磁导率的实部(μ′)和虚部(μ″)不断减小。随着409L合金吸收剂含量的增大,ε′、ε″和μ″不断增大;μ′在低频时随着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高频却相反;3mm厚吸波材料最小反射率先减小后变大,吸收峰由高频向低频移动,半高宽逐渐变窄。409L体积分数为20%时,最小反射率为-17.8dB,其对应的峰值频率为9.4GHz,有效带宽(≤-8dB)达到5.27GHz(7.03—12.3GHz);体积分数为30%时,最小反射率为-24.1dB,其对应的峰值频率为6.3GHz,有效带宽(≤-8dB)达到4.5GHz(4.2—8.7GHz),在X和C波段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而且通过对材料进行二层设计,能够有效地进行宽频吸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409L合金 吸波材料 电磁参数 吸波性能 反射率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酰亚胺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跃毅 鄢定祥 李忠明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77-485,共9页
轻质耐高温的吸波泡沫在航空航天隐身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制备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聚酰亚胺泡沫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冷冻干燥水溶性聚酰亚胺酸溶液和碳纳米管分散液,成功制备了轻质碳纳米管/聚酰亚胺泡沫。由于... 轻质耐高温的吸波泡沫在航空航天隐身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制备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聚酰亚胺泡沫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冷冻干燥水溶性聚酰亚胺酸溶液和碳纳米管分散液,成功制备了轻质碳纳米管/聚酰亚胺泡沫。由于碳纳米管良好分散性及其特有的多孔结构,所制备泡沫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其最大反射损耗达到-44.7 dB,有效吸波带宽,即反射损耗值≤-10 dB的波段达7.4 GHz,同时,RL≤-5 dB的波段可以覆盖整个X和Ku波段,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技术 碳纳米管 聚酰亚胺 泡沫 吸波性能
原文传递
纳米银片/改性rGO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苗苗 丁颖 +1 位作者 徐丽慧 潘虹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96,共8页
以氧化石墨烯(GO)、硝酸银和聚乙烯亚胺(PEI)为原料,制备了纳米银片/改性石墨烯(rGO-PEI-AgNPs)复合材料,并以二浸二轧的方式处理到棉织物上。通过FTIR、XPS、XRD、UV等测试手段对rGO-PEI-AgNPs材料以及rGOPEI-AgNPs材料负载的棉织物进... 以氧化石墨烯(GO)、硝酸银和聚乙烯亚胺(PEI)为原料,制备了纳米银片/改性石墨烯(rGO-PEI-AgNPs)复合材料,并以二浸二轧的方式处理到棉织物上。通过FTIR、XPS、XRD、UV等测试手段对rGO-PEI-AgNPs材料以及rGOPEI-AgNPs材料负载的棉织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rGO-PEI-AgNPs材料及其负载棉织物进行了微波吸收性能测试。SEM测试结果显示,GO-PEI材料表面成功生长了三角形状的纳米银片。研究表明,当rGO-PEI-AgNPs的质量分数为5%时,材料的最小反射损耗可达到-37.8 dB,织物的最小反射损耗可达到-29 dB。本文制备的米银片/改性石墨烯(rGO-PEI-AgNPs)复合材料,能够有效赋予棉织物微波吸收性能,不仅可促进功能性纺织品发展,也拓宽了吸波材料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纳米银片 聚乙烯亚胺 棉织物 吸波性能
下载PDF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茂东 欧阳文璟 +1 位作者 陈志刚 任凯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98-103,共6页
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等领域.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低、导电性好、耐高温和抗氧化能力强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吸波领域,即可增强材料的吸波性能,又可降低材料的密度,从而有望获得轻质高... 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等领域.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低、导电性好、耐高温和抗氧化能力强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吸波领域,即可增强材料的吸波性能,又可降低材料的密度,从而有望获得轻质高效的吸波材料.本文主要论述了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将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应用于吸波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下载PDF
CoFe_(2)O_(4)-Co_(3)Fe_(7)纳米粒子及CoFe_(2)O_(4)/多孔碳的制备及其电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万喜 杜意恩 +1 位作者 郭芳 陈勇强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2-312,共11页
在5%H_(2)+95%N2气氛下,还原Co Fe_(2)O_(4)纳米粒子制备了Co Fe_(2)O_(4)-Co_(3)Fe_(7)纳米粒子;以焙烧黄麻纤维得到的多孔碳纤维为碳源用水热法将Co Fe_(2)O_(4)纳米粒子负载到多孔碳中,制备出Co Fe_(2)O_(4)/多孔碳。使用X射线衍射... 在5%H_(2)+95%N2气氛下,还原Co Fe_(2)O_(4)纳米粒子制备了Co Fe_(2)O_(4)-Co_(3)Fe_(7)纳米粒子;以焙烧黄麻纤维得到的多孔碳纤维为碳源用水热法将Co Fe_(2)O_(4)纳米粒子负载到多孔碳中,制备出Co Fe_(2)O_(4)/多孔碳。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Co Fe_(2)O_(4)-Co_(3)Fe_(7)纳米粒子和Co Fe_(2)O_(4)/多孔碳的微波吸收性能明显优于Co Fe_(2)O_(4)纳米粒子。Co Fe_(2)O_(4)-Co_(3)Fe_(7)纳米粒子的有效频宽(反射损耗<-10 d B的频率宽度)可达4.8 GHz。Co Fe_(2)O_(4)/多孔碳的有效频宽可达6 GHz,覆盖了整个Ku波段(12~18 GHz)。这些材料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可归因于合适的介电常数、大的介电损耗、多孔结构以及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波吸收性能 水热法 CoFe_(2)O_(4)纳米粒子 黄麻纤维 CoFe_(2)O_(4)/多孔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