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鹿群 赵兴波 李建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服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的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以负压吸引流产术的绒毛与蜕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米非司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服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的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以负压吸引流产术的绒毛与蜕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米非司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服用米非司酮、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绒毛、蜕膜组织的VEGF分别由对照组的1.61±0.65分、1.61±0.77分,下降至0.83±0.58分、0.83±0.39分和0.80±0.63分、0.70±0.67分(P<0.05);其MVD值分别由10.70±2.24个、28.08±8.81个,下降至5.25±1.95个、18.58±4.83个和4.30±1.06个、17.80±4.29个(P<0.001、P<0.01)。服用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绒毛、蜕膜组织VEGF与MV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使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的VEGF与MVD值下降,这可能是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绒毛 蜕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康 车向明 +2 位作者 刘浩 刘晓毅 盛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7-49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大肠癌、10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大肠癌、10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 (P <0 .0 5 ) ,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MVD与VEGF可作为大肠癌病程检测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胱硫氨酸β-合成酶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刘广杰 韩亚青 +4 位作者 张浩然 解少男 刘芳 巨建梅 刘庆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 检测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探讨CBS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的243例AEG患者的蜡块标本制作病理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 目的 检测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探讨CBS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的243例AEG患者的蜡块标本制作病理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CB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分析CBS表达水平与VEGF及肿瘤MVD的相关性。探讨CBS表达水平与AE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BS在AEG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162/243)和30.45%(74/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S表达水平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史、VEGF表达及MVD均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饮酒史无关(P>0.05)。CBS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63个月,显著长于CBS高表达患者的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BS表达(HR=1.827,95%CI:1.146~2.912,P=0.011)、VEGF表达(HR=2.684,95%CI:1.637~4.401,P<0.001)、MVD(HR=4.064,95%CI:2.419~6.829,P<0.001)及TNM分期(HR=2.354,95%CI:1.523~3.638,P<0.001)是影响AEG患者DFS的独立因素。结论 CBS高表达可能与肿瘤新生血管相关,是AEG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在AEG的诊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 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 微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TP与PF化疗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VEGF和MVD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华 谢旭敏 +1 位作者 金晓可 张润利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7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TP)与顺铂联合5-FU(PF)化疗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丽水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 目的:分析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TP)与顺铂联合5-FU(PF)化疗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丽水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P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PF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比较患者VEGF水平和MVD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EGF阳性表达率由76.19%降至3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EGF水平和MVD计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发生肝功能损伤的患者多于对照组,但肾功能损伤人数低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F方案相比,TP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确切,且能够有效降低VEGF和MVD的水平,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化疗方案 宫颈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CD_(105)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江宇 邓文喻 +2 位作者 陈文静 陈伟芳 李嘉蔚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CD105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手... 目的探讨CD105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标本80例,将其按临床分期分为宫颈原位癌组(n=30,0期),宫颈早浸润癌组(n=15,ⅠA期),宫颈浸润癌组(n=35,ⅠB~ⅢB);按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将其分为Ⅰ级组(n=5),Ⅱ级组(n=35),Ⅲ级组(n=10);按浸润癌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呈阳性组(n=8),淋巴结呈阴性组(n=4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原位癌组、宫颈早浸润癌组和宫颈浸润癌组患者肿瘤间质中新生血管内皮标志物CD105表达水平,同时观察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肿瘤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结果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间质的微血管密,在宫颈原位癌组、宫颈早浸润癌组和宫颈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浸润癌中宫颈癌病理分级各组间微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淋巴结呈阴性和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进一步行L-S-D检验显示,宫颈原位癌组与早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528)。微血管密度分别在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间无相关性(r=-0.200,P=0.863;r=0.353,P=0.12)。结论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可为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早浸润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血管生成 CD105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与阿帕替尼疗效的关系
6
作者 胡曼青 武明爽 +2 位作者 王榛 杨茂鹏 郭赛男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4年第3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与阿帕替尼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42例,采用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与阿帕替尼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4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Ki-67、VEGFR-2和CD34表达,测定MVD,探讨Ki-67、VEGFR-2表达和MVD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不同VEGFR-2、Ki-67、MVD表达水平NSCLC的阿帕替尼临床疗效。结果Ki-67、VEGFR-2、MVD高表达率分别为52.4%(22/42)、69.0%(29/42)、54.8%(23/42),MVD均值为22.42个/视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MVD高水平相关(均P<0.05)。肿瘤淋巴结转移与VEGFR-2高表达相关(P<0.05)。VEGFR-2、Ki-67、MVD均与性别、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是否吸烟、肿瘤病理类型、有无肺外转移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OR=11.265,95%CI:2.948~39.925,P=0.009)是Ki-67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OR=8.689,95%CI:1.215~62.122,P=0.031)是VEGFR-2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在阿帕替尼治疗后,MVD高表达与NSCLC患者高ORR相关,Ki-67、VEGFR-2、MVD高表达与NSCLC患者高DCR有关。结论肿瘤分化程度是Ki-67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是VEGFR-2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Ki-67、VEGFR-2和MVD三者联合检测在二线及以上阿帕替尼治疗方案中具有一定的疗效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KI-6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微血管密度 CD34 阿帕替尼
原文传递
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与其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邱国光 雷德利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14期1836-1838,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形成能力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别进行特异染色,记数肿瘤内微血...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形成能力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别进行特异染色,记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并观察bFGF、VEGF的表达。结果: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和40.5%,MVD阳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术后复发组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且高MVD组复发率高于低MVD组(P<0.05)。结论: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有关,而且血管形成因子的异常表达是其微血管形成能力增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复发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微血管和氧化应激的预防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严鹏 刘英东 +1 位作者 孔祥玉 赵淑敏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6年第2期12-17,35,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损伤和氧化应激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SSTF预处理组(SSTF组)和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NIM组)。术前1周SST...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损伤和氧化应激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SSTF预处理组(SSTF组)和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NIM组)。术前1周SSTF组和NIM组分别灌胃给SSTF 100 mg/(kg·d)、尼莫地平10 mg/(kg·d),共7 d。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单宁酸-氯化铁法观测缺血区大脑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比(MVA),光镜观察大脑皮质病理变化,检测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IR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MVD、MVA减少,神经元缺失、肿胀,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量增加;SSTF组、NIM组神经功能评分比IR组明显降低(P<0.001),MVD、MVA增加(P<0.001),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损伤减轻,SOD、GSH-Px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P<0.001);SSTF组与NIM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TF预处理可通过增加大脑皮质微血管再通和相关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和神经元损伤,预防性保护大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总黄酮 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单宁酸-氯化铁法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面积比 大脑皮质
下载PDF
miR-45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平 宋鉴清 +3 位作者 王学梅 张雨芹 刘艳君 陶春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2058-2061,共4页
目的:探讨miR-45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8例宫颈癌患者和49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组织中miR-455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内MVD及VEGF蛋白... 目的:探讨miR-45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8例宫颈癌患者和49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组织中miR-455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内MVD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内miR-45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1.17±0.59 vs 2.58±0.83,P<0.01)。68例宫颈癌标本MVD表达的计数结果为30.45±7.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内miR-455表达水平与MVD呈负相关(r=-0.835,P<0.01。宫颈癌VEGF表达为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组中,miR-455相对表达定量(RQ)分别为1.77±0.58、1.59±0.50、1.34±0.35和0.68±0.26,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R-455表达水平与VEGF的表达呈负等级相关(r s=-0.857,P<0.01)。结论:miR-455低表达可能通过VEGF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内微血管形成,是一个潜在的抑癌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iR-455 微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涎腺多形腺瘤与腺样囊性癌中MMP-2的表达差异与MVD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旭 何伟 +1 位作者 张兰 肖燕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63-165,F002,共4页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涎腺肿瘤中表达及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与该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观察 3 6例涎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中的MMP 2、CD3 4表达。并在CD3 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涎腺肿瘤中表达及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与该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观察 3 6例涎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中的MMP 2、CD3 4表达。并在CD3 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MP 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高表达阳性率 ( 68 2 %) ,明显高于涎腺多形性腺瘤 ( 2 8 6%)。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MVD的平均值 ( 63 41± 4 43 )明显高于涎腺多形性腺瘤 ( 4 5 43± 4 3 0 )。MMP 2高表达阳性组的MVD的平均值 ( 66 84± 4 65 )明显高于MMP 2表达阴性组 ( 4 4 76± 3 5 3 )。结论 MMP 2促进涎腺肿瘤间质血管生成 ,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涎腺多形性腺瘤 MMP-2 mvd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及CD146在小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海侠 官国先 +1 位作者 刘星 陈致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及CD146在小肠间质瘤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3例小肠间质瘤中MVD及CD146的表达情况,用CD105标记MVD。另取30例正常小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小肠间质瘤中MVD为28.00±12.29,CD14...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及CD146在小肠间质瘤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3例小肠间质瘤中MVD及CD146的表达情况,用CD105标记MVD。另取30例正常小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小肠间质瘤中MVD为28.00±12.29,CD146高表达率为72.60%(53/73),均明显高于正常小肠组织中MVD及CD146的表达(P<0.05)。小肠间质瘤中CD146高表达组织的MVD为20.35±13.70,高于低表达组织的8.23±9.60,随着CD146表达程度的增加其MVD相应增大,二者呈正相关(r=0.565,P=0.000)。MVD及CD146表达与小肠间质瘤的浆膜浸润、出血坏死、危险度分级、核分裂像多少、直径大小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MVD高表达(>15)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45.16%,高于低表达者的11.90%;MVD高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较低表达者的41个月短。CD146高表达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33.96%,比低表达者的5%高;CD146高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比低表达者的35.5个月短。经Cox回归分析,核分裂像和CD105-MVD是影响小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VD及CD146可能参与了小肠间质瘤的血管形成过程,二者可以作为判断小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密度 CD146 胃肠道间质瘤 复发或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表达、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宽勇 艾小燕 黄山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56-165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组织、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COX-2表达,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CD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组织、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COX-2表达,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指数(Ki-67标记)。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微血管密度及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COX-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有关,与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微血管密度与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Ki-67指数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COX-2的表达阳性者其微血管密度值显著高于COX-2表达阴性者(P<0.01),而COX-2的表达阳性组织中Ki-67指数较阴性组织显著增高(P<0.01)。结论COX-2过度表达、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及癌细胞过度增殖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COX-2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三者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环氧合酶-2(COX-2)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卉娟 刘少扬 江大琼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环氧合酶 2 (COX 2 )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41例宫颈癌和 1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OX 2表达 ,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 (CD3 4标记 )和癌细胞增殖指数 (Ki 67标记 )...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环氧合酶 2 (COX 2 )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41例宫颈癌和 1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OX 2表达 ,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 (CD3 4标记 )和癌细胞增殖指数 (Ki 67标记 )。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COX 2、微血管密度、Ki 67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 (P <0 .0 1) ,COX 2高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 (P <0 .0 5 ) ,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COX 2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和Ki 67指数明显高于COX 2表达阴性者 (P <0 .0 5 )。结论 COX 2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且与宫颈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组织 环氧合酶-2 血管生成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柯楚真 何莲芝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4期278-280,共4页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 β1 ,TGF - β1 )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 β1 ,TGF - β1 )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 - β1、VEGF的表达和MVD值。 结果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 - β1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4 9%和 6 2 8% ,MVD值为 1 7 2~ 1 1 4 6 ,平均值为 5 7 4 2± 2 3 1 5。TGF - β1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关 (P >0 0 5 ) ,TGF - β1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的MVD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TGF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中RECK基因的表达及与VEGF和MVD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茺茺 秦学金 +1 位作者 马强 郝吉庆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RECK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肺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ECK和VEGF、MVD的表达水平。结果 SCLC癌... 目的探讨RECK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肺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ECK和VEGF、MVD的表达水平。结果 SCLC癌组织中RECK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为0.003),VEGF蛋白表达和MVD值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分别为0.011和0.001)。三个指标在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中数据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ECK与VEGF表达无相关,RECK与MVD呈现负相关,且当VEGF表达高时两者负相关更加显著。结论 RECK基因与SCLC的侵袭和转移可能有一定关系。RECK、VEGF、MVD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RECK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胃癌RGS5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维荪 王靖华 +2 位作者 陈龙邦 管晓翔 周航波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细胞G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蛋白5(RGS5)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2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54例)中RGS5和CD34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GS5表达与肿瘤... 目的检测胃癌细胞G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蛋白5(RGS5)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2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54例)中RGS5和CD34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GS5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45,P<0.001),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M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RGS5表达与MVD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RGS5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MVD密切相关,可能是提示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分化程度 G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蛋白5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光虹 卢爱妮 廖玉妹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 2 (COX 2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OX 2的表达,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 2、MVD明显高于正常子...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 2 (COX 2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OX 2的表达,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 2、MVD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0 0 5 ) ,COX 2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有关(P <0 0 5 ) ,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型无关(P >0 0 5 ) ,COX 2表达阳性者MVD明显高于COX 2表达阴性者(P <0 0 5 )。结论 COX 2过表达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且与子宫内膜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环氧化酶-2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微血管病变在小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口腔癌病变过程中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温琦涛 王涛 +3 位作者 于大海 孙莹 郭梦竹 施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367-371,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及口腔癌病变过程中微血管变化,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OSF发生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成OSF诱导组、口腔癌诱导组和对照组。OSF诱导组采用槟榔碱1000 mg/L饮水喂养20周。喂... 目的:观察小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及口腔癌病变过程中微血管变化,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OSF发生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成OSF诱导组、口腔癌诱导组和对照组。OSF诱导组采用槟榔碱1000 mg/L饮水喂养20周。喂养8周后,每隔4周随机取各组4只小鼠处死,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舌黏膜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20周处死全部小鼠。结果:随给药时间延长,OSF诱导组小鼠舌黏膜病变区域MVD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口腔癌诱导组小鼠癌变区域MVD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至20周与各组相比,OSF诱导组MVD较口腔癌诱导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小鼠OSF的微血管变化主要以萎缩、减少为主,这与口腔癌微血管变化不同,提示人OSF后期血管增加考虑为OSF恶变,通过检测OSF的微血管变化,也许可以作为检测OSF癌变趋势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口腔癌 小鼠模型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和Epo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震 苏勤军 孙晓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2159-2161,共3页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方法检测乳腺癌肿瘤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方法检测乳腺癌肿瘤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poR的表达,同时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并分析与EpoR与ER、PR和Her2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中47例表达EpoR(78.3%),平均阳性细胞数(39.49±24.42)%;60例肿瘤组织中MVD为25.40±8.91。MVD与EpoR呈正相关。并且EpoR阳性患者的MVD明显高于EpoR阴性患者(P<0.01)。ER和PR表达与EpoR和MVD的表达均无明确的关系。Her2表达与EpoR和MVD的表达均明显相关。EpoR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均明显相关(均P<0.001);MVD与有无转移有关,与分期及肿块大小无关。结论:乳腺癌患者高表达EpoR,并与MVD呈正相关;EpoR和MVD的表达与Her2表达均相关,但与ER和PR表达不相关。联合检测EpoR和MVD有利于正确判断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微血管密度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鸿康 李鸣 +3 位作者 辛亮 谢隽 易呈志 刘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术前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血氧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HIF-α的表达,分析乳腺癌...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术前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血氧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HIF-α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α)和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结果 (1)151例乳腺癌患者中高血低氧的临床符合率是81.47%,其中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血氧含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和低血癌组织的血含量、氧含量、微血管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着HIF-1α表达等级的升高,血含量和微血管密度显著升高(P<0.01),但是血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乳腺癌组织血含量与微血管密度、HIF-1α表达呈正相关(P<0.01);而乳腺癌组织氧含量与微血管密度和HIF-1α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血含量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微血管密度、HIF-1α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血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微血管密度 乳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