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粘接系统对正常牙本质和龋损影响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方法:24颗近中面中龋的人离体磨牙,在龋损检知液监控下用慢速球钻去龋,在远中面健康牙本质上制备相同深度的窝洞。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4种粘接系统(Prime&Bo...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粘接系统对正常牙本质和龋损影响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方法:24颗近中面中龋的人离体磨牙,在龋损检知液监控下用慢速球钻去龋,在远中面健康牙本质上制备相同深度的窝洞。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4种粘接系统(Prime&Bond NT,Adper Single Bond 2,Adper Prompt和XenoⅢ)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粘接,用树脂(FiltekP60)修复后保存于37℃的水中。沿牙长轴方向将树脂和牙齿从颊舌方向片切,厚度约为1.0mm,并修整成粘接面(正常牙本质或龋损影响牙本质)面积约1mm2的试件,进行微拉伸实验,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面形态。结果:4种粘接系统在正常牙本质上获得的粘接强度均强于在龋损影响牙本质上获得的强度(P<0.05);2种全酸蚀粘接系统在2种牙本质上获得的粘接强度均强于2种自酸蚀粘接系统获得的强度(P<0.05)。扫描电镜观察,混合层在龋损影响牙本质上表现得厚但更疏松;与正常牙本质相比,龋损影响牙本质上形成的树脂突少。结论:2种全酸蚀粘接系统无论在正常牙本质还是龋损影响牙本质上均能获得比2种自酸蚀粘接系统更强的粘接力。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通用型牙本质粘结剂(All Bond Universal,ABU)对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粘结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人体12颗无龋坏磨牙,磨除牙釉质暴露牙本质面,分别用酸蚀-冲洗法和一步自酸蚀法使用All Bond Universa...目的:评价一种新型通用型牙本质粘结剂(All Bond Universal,ABU)对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粘结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人体12颗无龋坏磨牙,磨除牙釉质暴露牙本质面,分别用酸蚀-冲洗法和一步自酸蚀法使用All Bond Universal粘结剂,在其上堆砌树脂,并与酸蚀-冲洗粘结剂Prime&Bond NT(PBN)和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G Bond(GB)进行对照。试样于37℃去离子水储存24 h后,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制备出0.81 mm2的树脂/牙本质试件,进行牙本质粘结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通用型牙本质粘结剂All Bond Universal在两种粘结方法下,其粘结力均高于对照组;就All Bond Universal本身而言,酸蚀-冲洗技术可以提高其粘结强度。结论:这种新型牙本质粘结剂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并且酸蚀-冲洗技术能提高其粘结力。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不同剩余牙本质厚度的粘结强度。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第一前磨牙24个,磨除冠部釉质,显露浅层牙本质后,随机分3组(n=8),分别使用Opti Bond Versa(OV)、Clearfil SE Bond(SE)、G Bond(GB)粘结剂,然后用P60复合...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不同剩余牙本质厚度的粘结强度。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第一前磨牙24个,磨除冠部釉质,显露浅层牙本质后,随机分3组(n=8),分别使用Opti Bond Versa(OV)、Clearfil SE Bond(SE)、G Bond(GB)粘结剂,然后用P60复合树脂修复堆塑,作截面积约为1.0 mm×1.0 mm的柱形试件。测量样本粘结界面与髓室顶部之间距离即为剩余牙本质厚度(RDT)(≤2 mm为深层牙本质,≥3 mm为浅层牙本质),进行微拉伸试验测试粘结强度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件断裂面。结果:OV、SE、GB在浅层牙本质的粘接强度(MPa)分别为44.96±2.05,29.40±1.77和16.38±1.34(P<0.05);在深层分别为32.60±1.58,22.79±1.19和11.98±0.91(P<0.05)。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浅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均高于深层(P<0.05),在浅层和深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比较均为OV最高,SE次之,GB最低(P<0.05);3组样本的断裂多发生在粘结界面。结论:OV对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最高,SE次之,GB最低;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浅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均高于深层牙本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粘接系统对正常牙本质和龋损影响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方法:24颗近中面中龋的人离体磨牙,在龋损检知液监控下用慢速球钻去龋,在远中面健康牙本质上制备相同深度的窝洞。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4种粘接系统(Prime&Bond NT,Adper Single Bond 2,Adper Prompt和XenoⅢ)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粘接,用树脂(FiltekP60)修复后保存于37℃的水中。沿牙长轴方向将树脂和牙齿从颊舌方向片切,厚度约为1.0mm,并修整成粘接面(正常牙本质或龋损影响牙本质)面积约1mm2的试件,进行微拉伸实验,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面形态。结果:4种粘接系统在正常牙本质上获得的粘接强度均强于在龋损影响牙本质上获得的强度(P<0.05);2种全酸蚀粘接系统在2种牙本质上获得的粘接强度均强于2种自酸蚀粘接系统获得的强度(P<0.05)。扫描电镜观察,混合层在龋损影响牙本质上表现得厚但更疏松;与正常牙本质相比,龋损影响牙本质上形成的树脂突少。结论:2种全酸蚀粘接系统无论在正常牙本质还是龋损影响牙本质上均能获得比2种自酸蚀粘接系统更强的粘接力。
文摘目的:评价一种新型通用型牙本质粘结剂(All Bond Universal,ABU)对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粘结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人体12颗无龋坏磨牙,磨除牙釉质暴露牙本质面,分别用酸蚀-冲洗法和一步自酸蚀法使用All Bond Universal粘结剂,在其上堆砌树脂,并与酸蚀-冲洗粘结剂Prime&Bond NT(PBN)和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G Bond(GB)进行对照。试样于37℃去离子水储存24 h后,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制备出0.81 mm2的树脂/牙本质试件,进行牙本质粘结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通用型牙本质粘结剂All Bond Universal在两种粘结方法下,其粘结力均高于对照组;就All Bond Universal本身而言,酸蚀-冲洗技术可以提高其粘结强度。结论:这种新型牙本质粘结剂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并且酸蚀-冲洗技术能提高其粘结力。
文摘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不同剩余牙本质厚度的粘结强度。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第一前磨牙24个,磨除冠部釉质,显露浅层牙本质后,随机分3组(n=8),分别使用Opti Bond Versa(OV)、Clearfil SE Bond(SE)、G Bond(GB)粘结剂,然后用P60复合树脂修复堆塑,作截面积约为1.0 mm×1.0 mm的柱形试件。测量样本粘结界面与髓室顶部之间距离即为剩余牙本质厚度(RDT)(≤2 mm为深层牙本质,≥3 mm为浅层牙本质),进行微拉伸试验测试粘结强度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件断裂面。结果:OV、SE、GB在浅层牙本质的粘接强度(MPa)分别为44.96±2.05,29.40±1.77和16.38±1.34(P<0.05);在深层分别为32.60±1.58,22.79±1.19和11.98±0.91(P<0.05)。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浅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均高于深层(P<0.05),在浅层和深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比较均为OV最高,SE次之,GB最低(P<0.05);3组样本的断裂多发生在粘结界面。结论:OV对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最高,SE次之,GB最低;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浅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均高于深层牙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