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南部养殖石斑鱼暴发性疾病流行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龚艳清 陈信忠 +4 位作者 王军 苏亚玲 俞秀霞 黄丽莎 苏永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2-537,共6页
近年来福建南部网箱养殖石斑鱼常暴发急性传染病,经试验确认的传染病病原有神经坏死病毒、微孢子虫、本尼登虫以及多种弧菌.由神经坏死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表现典型的神经症状,中枢神经组织和视网膜细胞严重空泡坏死;微孢子虫病... 近年来福建南部网箱养殖石斑鱼常暴发急性传染病,经试验确认的传染病病原有神经坏死病毒、微孢子虫、本尼登虫以及多种弧菌.由神经坏死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表现典型的神经症状,中枢神经组织和视网膜细胞严重空泡坏死;微孢子虫病表现为腹部、生殖腺、肝脏、肌肉等组织寄生大量孢子囊;本尼登虫主要寄生于石斑鱼的体表;感染的细菌主要有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以及河流弧菌等10种,这些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调查结果表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是该地区养殖石斑鱼最常见危害也最大的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微孢子虫 本尼登虫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闽南地区养殖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信忠 苏亚玲 +3 位作者 龚艳请 黄丽莎 俞秀霞 陈延坎 《福建水产》 2003年第3期11-14,共4页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生在福建南部海区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暴发性传染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PCR和RT-PCR技术,检测石斑鱼常见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结果各发病渔场均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病原菌分离未发现强...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生在福建南部海区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暴发性传染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PCR和RT-PCR技术,检测石斑鱼常见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结果各发病渔场均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病原菌分离未发现强致病性细菌;寄生虫检查发现腹腔普遍有一种微孢子虫感染形成的孢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鳔肿大、肾脏坏死、糜烂,表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感染是导致石斑鱼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石斑鱼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症状 流行病学 PCR RT-PCR
下载PDF
甜菜夜蛾微孢子虫研究:Ⅲ.超微结构与致病机理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广文 陈曲侯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首次分离到一种侵染寄主脂肪体、马氏管和中肠的微孢子虫,该微孢子虫对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菜青虫(Pierisrapae)和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可经卵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借... 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首次分离到一种侵染寄主脂肪体、马氏管和中肠的微孢子虫,该微孢子虫对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菜青虫(Pierisrapae)和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可经卵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借助于病虫的粪便及虫尸。用电镜观察了该微孢子虫感染甜菜夜蛾幼虫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寄生细胞被感染后,细胞核膨大并变形,由正常的圆球形被挤压成长条状,但核膜及核周间隙没有发生变化;线粒体体积变小,嵴增宽,嵴的排列方向发生改变,双层膜部分或全部被破坏而消失,最后线粒体解体;细胞质中平行排列的扁平囊状粗面内质网变得紊乱,在严重感染的细胞中,内质网被挤压成小碎片。研究还发现,该微孢子虫只在寄主细胞质中发育而不侵入细胞核。文中还对微孢子虫的致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微孢子虫 超微结构 致病机理
下载PDF
津冀地区养殖三疣梭子蟹大量死亡的病原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印庚 杨洋 +4 位作者 张正 李彬 廖梅杰 邓威 孟繁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605,共10页
2014年7月,津冀沿海地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暴发疾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梭子蟹有两种不同表现症状:一种症状为停止摄食,空胃、空肠,行动迟缓;肌肉白浊、不透明,最后乳化呈牙膏状;该病死亡率达60%~70%,称之为... 2014年7月,津冀沿海地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暴发疾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梭子蟹有两种不同表现症状:一种症状为停止摄食,空胃、空肠,行动迟缓;肌肉白浊、不透明,最后乳化呈牙膏状;该病死亡率达60%~70%,称之为"肌肉白浊病"。另一种症状为壳软,停止摄食,行动迟缓;肌肉变白浊、水样变化、萎缩;体腔液及组织坏死液化后从组织中大量渗出,不凝固;死亡率可达90%以上,称之为"牛奶病"。通过疾病流行特征、组织病理、病原超微结构等分析,初步判断肌肉白浊病由一种微孢子虫感染而致,虫体大小(1544±250)nm,呈椭球形,极丝圈数8~9圈,具孢壁[厚(130±22)nm],纤毛(长120~500 nm)、极体[(726±200)nm]、极管、固定盘、质膜、核等结构;牛奶病则是由一种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感染而致,虫体大小8~10μm,卵圆形,体表多皱褶、凸起,由细胞壁、多核、纤毛等组成。两种患病蟹的肌肉组织病变明显不同:患肌肉白浊病的蟹肌纤维断裂、溃散、浆质化,肌束减少并被团状集聚的寄生虫充斥、占据。电镜观察显示肌纤维细胞破碎、融合,出现大量空泡结构;肌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消失。患牛奶病的蟹肌束间隙变大,大量血卵涡鞭虫或充斥在间隙中或附着在肌纤维上,导致肌纤维断裂、离散解体,甚至溶解性坏死,组织呈水样变化。电镜观察也证实这两种寄生虫可同时感染三疣梭子蟹个体的同一组织;当肌纤维细胞破碎融合后,两种寄生虫均能寄生在融合后的胞浆中。从发病史来看,肌肉白浊病和牛奶病的发生有蔓延趋势,死亡率趋向更高,已逐步成为三疣梭子蟹养殖的重要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肌肉白浊病 牛奶病 微孢子虫 血卵涡鞭虫 溶解性坏死
下载PDF
微孢子虫孢子发芽机理 被引量:9
5
作者 汪方炜 鲁兴萌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19,共4页
内部渗透压的升高是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的直接驱动力 ,海藻糖酶催化海藻糖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是水生型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的生化基础 ,p H值、离子种类及浓度、温度、射线等均能影响孢子发芽 .
关键词 微孢子虫 微孢子虫孢子 海藻糖 海藻糖酶 发芽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单抗金银染色法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兴耀 孙京臣 +1 位作者 卢铿明 宁波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14,共4页
使用新构建的抗家蚕微孢子虫(N.b)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金银染色(IGSS),进行检测N.b。设计6种温度和5种时问,对N.b等9种微孢子虫检测,结果表明,该细胞株单抗直接IGSS法最佳工作条件:胶体金标记pH值6.2~6.5,金标抗体染... 使用新构建的抗家蚕微孢子虫(N.b)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金银染色(IGSS),进行检测N.b。设计6种温度和5种时问,对N.b等9种微孢子虫检测,结果表明,该细胞株单抗直接IGSS法最佳工作条件:胶体金标记pH值6.2~6.5,金标抗体染色37℃、保湿30min,经显影后光镜观察,N.b孢子周边被染上棕褐色,其它类型孢子呈无色或浅褐色;实验还比较了抗原涂片后,不同物理、化学方法固定,结果甲醇固定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孢子虫 单抗金银染色 检测
下载PDF
脊尾白虾肌肉微孢子虫病的病原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元 房文红 +2 位作者 周俊芳 李新苍 刘强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6-733,共8页
江苏启东海水养殖脊尾白虾出现肌肉白化症状,虾腹部、头胸部、步足、尾扇等部位病变明显,通过活体压片镜检发现肌肉中存在大量球形包囊,利用超显微技术对病原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其为微孢子虫,并对脊尾白虾的病变组织进行了... 江苏启东海水养殖脊尾白虾出现肌肉白化症状,虾腹部、头胸部、步足、尾扇等部位病变明显,通过活体压片镜检发现肌肉中存在大量球形包囊,利用超显微技术对病原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其为微孢子虫,并对脊尾白虾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病理分析。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具包囊结构,包囊大小为(5.40±0.55)μm,一个包囊内含8个孢子,成熟孢子呈椭圆形,孢子长为(2.30±0.25)μm,孢子宽为(1.50±0.19)μm,孢内极丝一般环绕9~10圈。病理分析娃示,脊尾白虾的鳃、胃、肠和肌肉内均发现微孢子虫寄生和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肌肉组织病变最严重:原肌纤维存在的空间被大量的球形包囊占据,肌纤维断裂,空泡数量增多,线粒休消失;鳃细胞膨大旱李泡状,鳃膜坏死,核质、细胞质和细胞器消失;胃细胞胞浆綦质电子密度增大,孢子寄生在结缔组织中脂滴附近;肠外膜上皮细胞核质皱缩,部分肌层消失,孢子寄生在肠粘膜层和肌层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微孢子虫 包囊 超微结构 超微病理
原文传递
斑节对虾体内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维娜 王安利 +3 位作者 陈丽 齐艳青 郭明申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78-81,共4页
通过对感染了微孢子虫的斑节对虾各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微孢子虫的孢子壁、极丝、极体、锚状物、后泡等超微结构 ,分析了对虾微孢子虫病的发生机理、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微孢子虫 斑节对虾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棉铃虫幼虫感染棉铃虫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冉红凡 冯书亮 +1 位作者 潘文亮 范秀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20,T001,共4页
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的微孢子虫Nosemasp .,它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可经卵垂直传播。利用透射电镜对棉铃虫幼虫感染该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该微... 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的微孢子虫Nosemasp .,它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可经卵垂直传播。利用透射电镜对棉铃虫幼虫感染该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该微孢子虫可侵染棉铃虫的中肠、马氏管、脂肪体、神经等组织 ;侵染后可导致寄主中肠的微绒毛脱落 ,线粒体内脊排列方向发生变化 ,线粒体整体发生变形并最终瓦解 ;内质网发生断裂 ;细胞核体积变小并变形 ,但该微孢子虫并不入侵细胞核 ;马氏管膨大 ,边缘向外突出隆起 ;神经细胞的细胞核变成长条形 ,细胞界线模糊 ;在神经细胞内也发现了微孢子虫孢子 ,证明该微孢子虫也入侵寄主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微孢子虫 组织病理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江苏省河蟹主养区微孢子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彦华 刘洪岩 +2 位作者 丁正峰 孙梦玲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1期11-14,共4页
2015年7月江苏省兴化及周边盐城地区河蟹养殖大范围爆发河蟹肝胰腺坏死病,经调查研究确认为微孢子虫感染。采用PCR的方法对江苏省河蟹主要养殖区养殖塘口进行抽样调查,对所采集的河蟹标本进行微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抽样的八... 2015年7月江苏省兴化及周边盐城地区河蟹养殖大范围爆发河蟹肝胰腺坏死病,经调查研究确认为微孢子虫感染。采用PCR的方法对江苏省河蟹主要养殖区养殖塘口进行抽样调查,对所采集的河蟹标本进行微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抽样的八个河蟹主要养殖区,均有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其中以兴化和盐城的河蟹微孢子虫感染情况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感染 微孢子虫 调查报告
下载PDF
微孢子虫感染三疣梭子蟹的肌组织病理及其免疫相关酶活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浩 王元 +2 位作者 房文红 周俊芳 胡文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7-464,共8页
利用纯化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牙膏病"病原微孢子虫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观察感染蟹肌肉组织的临床变化及其超微病理,并测定感染后肌肉和肝胰腺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时... 利用纯化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牙膏病"病原微孢子虫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观察感染蟹肌肉组织的临床变化及其超微病理,并测定感染后肌肉和肝胰腺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时间点的活性。结果发现,微孢子虫肌肉注射感染三疣梭子蟹后,蟹的肌纤维透明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并向白浊化转变。超微病理显示,注射感染176 h后,肌细胞内存在大量微孢子虫,感染蟹肌细胞出现核膜肿胀和线粒体双层膜破裂等病变,严重者肌纤维发生断裂、溶解,电镜下可见大量高电子密度的溶解灶。免疫相关酶活分析显示,微孢子虫感染后,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肝胰腺组织ACP和SOD活性均呈现两个显著上升过程(P<0.05);肝胰腺组织ACP活性始终高于肌肉组织,而两种组织的SOD活性恰好相反;感染蟹肌肉组织内两种酶活性几乎始终大于正常对照组。酶活的变化可能与蟹微孢子虫的肌肉组织亲嗜性及其增殖速度较慢等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微孢子虫 感染实验 病理 酶活
下载PDF
2种野外昆虫来源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及生活史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模祥 刘吉平 +2 位作者 郝娟 张国平 李丽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将从湖南蚕区野外昆虫菜粉蝶(Pieris rapae)、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分离到的2种微孢子虫感染家蚕,观察微孢子虫的寄生组织、生活史以及原代微孢子虫与在蚕体侵染繁殖的第1代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作为探讨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与... 将从湖南蚕区野外昆虫菜粉蝶(Pieris rapae)、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分离到的2种微孢子虫感染家蚕,观察微孢子虫的寄生组织、生活史以及原代微孢子虫与在蚕体侵染繁殖的第1代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作为探讨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与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关系的病原生物学依据之一。用Giemsa染色镜检观察的结果显示,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可在家蚕幼虫体内全面寄生,在中肠、丝腺、马氏管、脂肪体、生殖腺、肌肉组织、气管丛等组织中均能检出。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并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比较,结果显示在家蚕体内继代的源自菜粉蝶和桑尺蠖的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特征与Nb基本一致,孢子壁由3层组成,极体分为前后2部分,极丝同型,核成对出现,核形不规则,核膜双层,粗面内质网附含大量的核糖体,孢子后部有后极泡。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在家蚕体内的发育过程较为相似,所有时期的核都成对出现,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发育周期分别为72、9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菜粉蝶 桑尺蠖 家蚕 继代孢子 寄生组织 生活史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云南地区猪毕氏微孢子虫的分子检测及其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莲琴 翟国莲 +3 位作者 吴杰 李朝 赵国洪 邹丰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54-1659,共6页
【目的】从寄生虫角度明确猪场发生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防控云南规模化猪场毕氏微孢子虫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巢式PCR对云南玉溪和保山地区4个猪场的129份猪粪样本进行猪毕氏微孢子虫检测,扩增微孢子虫的ITS序列,经测序分... 【目的】从寄生虫角度明确猪场发生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防控云南规模化猪场毕氏微孢子虫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巢式PCR对云南玉溪和保山地区4个猪场的129份猪粪样本进行猪毕氏微孢子虫检测,扩增微孢子虫的ITS序列,经测序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其基因型。【结果】129份猪粪样中有30份感染毕氏微孢子虫,感染率为23.26%;其中,云南保山地区的猪毕氏微孢子虫感染率为56.82%(25/44),玉溪地区的感染率为5.88%(5/85),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按不同发育阶段划分,发现以仔猪的毕氏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76.92%),成年猪的感染率相对较低(11.39%),感染率在不同发育阶段间差异极显著。经测序分析发现共有6个基因型,包括5个已知基因型[CHC5(n=3)、CHG19(n=7)、EbpD(n=9)、EbpA(n=2)和EbpC(n=4)],1个新的基因型YNZ1(n=5);从基于微孢子虫ITS序列同源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检测出的6种基因型均属于Group 1,即具有人兽共患的可能性。【结论】云南猪场普遍存在毕氏微孢子虫感染,且均属于具有人兽共患可能性的基因型。因此,要重点加强猪场微孢子虫的防控工作,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等养殖污染物必须经过堆肥发酵或消毒处理后才能作为农家肥使用或排入污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ITS序列 基因型 云南
下载PDF
影响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幼虫致病力的因子 被引量:1
14
作者 冉红凡 潘文亮 +2 位作者 冯书亮 范秀华 王容燕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2-165,共4页
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的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为明确环境因子对该微孢子虫及其致病力的影响,测定了温度与紫外线对该微孢子虫及其杀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孢子耐受温度范围较宽,最高温度... 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的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为明确环境因子对该微孢子虫及其致病力的影响,测定了温度与紫外线对该微孢子虫及其杀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孢子耐受温度范围较宽,最高温度上限为55℃。温度对其致病力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生境温度的升高,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幼虫致病力增强。该微孢子虫对紫外线较敏感,在紫外线照射下易失活而丧失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棉铃虫 温度 紫外线
下载PDF
家蚕的一种微孢子虫对小菜蛾的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要斌 梁广文 曾玲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0-324,共5页
测定了从家蚕体内分离的一种微孢子虫Vairimorpha sp.对小菜蛾的致病力.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当起始侵染期为小菜蛾2龄幼虫,浓度为1×106孢子/ml时对当代小菜蛾的致病力最高,幼虫的死亡率可达80.00%~82.67%,蛹死亡率可达50.00%~52.9... 测定了从家蚕体内分离的一种微孢子虫Vairimorpha sp.对小菜蛾的致病力.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当起始侵染期为小菜蛾2龄幼虫,浓度为1×106孢子/ml时对当代小菜蛾的致病力最高,幼虫的死亡率可达80.00%~82.67%,蛹死亡率可达50.00%~52.94%,而小菜蛾雌成虫的产卵量由对照的249.64~278.38粒/雌下降到120.56~126.72粒/雌,产卵量下降50%左右;当起始侵染期为3龄幼虫,浓度为1×106孢子/ml时,当代幼虫的死亡率只有40.00%~61.33%,与起始侵染期为2龄时相差很大,蛹死亡率和成虫每雌产卵量下降率与起始侵染期为2龄时差异不大.另外,家蚕微孢子虫还可通过垂直传染方式影响下代小菜蛾幼虫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家蚕 微孢子虫 致病力 蔬菜害虫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水瘪子”病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龙波 唐绍林 +3 位作者 戚瑞荣 雷燕 李云冰 王娟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7年第4期313-316,共4页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水瘪子"病的病理变化,其主要表现:头胸甲腔积水,全身组织水肿,肝胰腺萎缩,颜色变浅;肝胰腺萎缩的实质是腺管萎缩;在所检测的23只河蟹中,分别有21只和9只在其肝胰腺腺管上皮...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水瘪子"病的病理变化,其主要表现:头胸甲腔积水,全身组织水肿,肝胰腺萎缩,颜色变浅;肝胰腺萎缩的实质是腺管萎缩;在所检测的23只河蟹中,分别有21只和9只在其肝胰腺腺管上皮内观察到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和微孢子虫.本研究表明,河蟹"水瘪子"病很可能是由病毒、微孢子虫等多种病因,特别是由病毒引发的以肝胰腺萎缩、水代谢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水瘪子”病 核内包涵体 微孢子虫 病理学
下载PDF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胡颖 郭思佳 +7 位作者 荆欣 高旭泽 刘小玉 顾小雨 李琪明 徐国钧 陈大福 郭睿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85-990,共6页
旨在解析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基因STPK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微孢子虫的STPK进行结构域和保守基序预测及系统进化分析,以期丰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STPK... 旨在解析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基因STPK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微孢子虫的STPK进行结构域和保守基序预测及系统进化分析,以期丰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STPK信息,并为深入开展STPK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通过Expasy网站上的相关软件预测和分析STPK的理化性质、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使用MEME软件预测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物种STPK的保守基序。通过Mega 11.0软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物种的STPK进行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并采用邻接法构建基于STPK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STPK基因含2 595个核苷酸,编码的STPK蛋白含864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01.08 kDa,分子式为C_(4528)H_(7150)N_(1162)O_(1379)S_(36),脂溶系数为88.48,等电点为5.47;STPK包含40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24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及23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其他9个微孢子虫及柑橘凤蝶(Papilioxuthus)的STPK均含有2个相同的结构域(PK_Tyr_Ser_Thr和Pkinase)与5个相同的保守基序(Motif 1, Motif 2, Motif 3, Motif 4和Motif 5)。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其他9个微孢子虫的STPK序列一致性介于38.14%~61.06%,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蜜蜂微粒子虫的STPK序列一致性最高(61.06%)。东方蜜蜂微孢子虫STPK(AAJ76_500008712)与颗粒病微粒子虫(Nosemagranulosis)STPK(KAF9763807.1)聚为一支,微孢子虫属(KAH9412228.1)、脑炎微孢子虫(KAG5858968.1)和兔脑炎微孢子虫(ECU01_1320)的STPK聚为一支,康氏泰罗汉孢虫(KAF7683612.1)和蝗虫微孢子虫(AAT12343.1)聚为一支。研究结果明确了STPK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揭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上述其他9种微孢子虫的STPK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蜜蜂 分子特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DNA拓扑异构酶Ⅲ的分子特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18
作者 钱加珺 冯佩林 +6 位作者 张艺琼 刘治滩 赵浩东 赵红霞 徐细建 陈大福 郭睿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693,共7页
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的DNA拓扑异构酶3(DTⅢ)进行了理化性质、分子特性、保守基序、结构域和系统进化的分析。结果表明:DTⅢ包含805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4267 H6719 N1117 O1240 S34,分子质量约为94... 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的DNA拓扑异构酶3(DTⅢ)进行了理化性质、分子特性、保守基序、结构域和系统进化的分析。结果表明:DTⅢ包含805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4267 H6719 N1117 O1240 S34,分子质量约为94.60 ku,脂溶系数为81.84,等电点为9.08,平均亲水系数为-0.595,亲水氨基酸多于疏水氨基酸,不含典型信号肽;含有41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2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及14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包含310个α⁃螺旋,117个β⁃折叠,37个β⁃转角及341个无规则卷曲;可同时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其他10种微孢子虫的DTⅢ均含有5个相同的保守基序(Motif 1、Motif 2、Motif 3、Motif 4和Motif 5)和2个相同的结构域(Toprim和Topoisom_bac);通过Mega 11.0软件构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物种的DTⅢ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绒鳌蟹肝孢虫(Hepato⁃spora eriocheir)的DTⅢ聚为一支,进化距离最近。研究结果明确了东方蜜蜂微孢子虫DTⅢ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并揭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绒鳌蟹肠孢虫的DTⅢ亲缘关系最近,DTⅢ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微孢子虫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DNA拓扑异构酶Ⅲ 分子特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γ-tubulin基因的表达验证与分子特性分析
19
作者 叶亚萍 高旭泽 +8 位作者 樊念 张佳欣 赵浩东 钱加珺 张文德 赵红霞 徐细建 陈大福 郭睿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8-815,共8页
【目的】本研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的γ-微管蛋白(γ-tubulin)基因γ-tubulin进行表达验证,明确γ-tubulin的分子特性,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物种的γ-tubulin蛋白进行保守基序和系统进化分析,以期丰富东方蜜蜂微孢... 【目的】本研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的γ-微管蛋白(γ-tubulin)基因γ-tubulin进行表达验证,明确γ-tubulin的分子特性,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物种的γ-tubulin蛋白进行保守基序和系统进化分析,以期丰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γ-tubulin信息,并为深入开展γ-tubulin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PCR验证γ-tubulin的表达。通过Expasy网站上的相关软件预测和分析γ-tubulin的理化性质、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使用MEME软件预测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物种γ-tubulin的保守基序。通过Mega 11.0软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物种的γ-tubulin进行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并采用邻接法构建基于γ-tubulin的系统进化树。【结果】γ-tubulin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孢子中真实表达。γ-tubulin编码43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9.11 kD,分子式为C_(2186)H_(3422)N_(582)O_(663)S_(20),脂溶系数为86.65,等电点为5.75;γ-tubulin包含29个丝氨酸酸化位点,5个酪氨酸酸化位点及14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包含191个α-螺旋,66条延长链,17个β-转角及159个无规则卷曲。另外,γ-tubulin同时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等9个物种的γ-tubulin均含有5个相同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蜜蜂微孢子虫、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兔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 cuniculi、海伦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 hellem、角膜条孢虫Vittaforma corneae的γ-tubulin蛋白聚为一个大支,而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与奇孢根霉Rhizopus azygosporus的γ-tubulin聚为另一个大支;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及其姐妹种蜜蜂微孢子虫的γ-tubulin进化距离最近。【结论】证实了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孢子中γ-tubulin的真实表达,明确了γ-tubulin的分子特性,并揭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蜜蜂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Γ-微管蛋白 蜜蜂 分子特性 系统进化
原文传递
黄瓜山寄生于昆虫内微孢子虫的分布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敏 李海银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0-93,共4页
微孢子虫可以侵染大多数的昆虫,包括经济昆虫和农业害虫,并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了解微孢子虫在本地区的分布对于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和经济昆虫的防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黄瓜山地区微孢子虫在昆虫中的分布调查情况,... 微孢子虫可以侵染大多数的昆虫,包括经济昆虫和农业害虫,并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了解微孢子虫在本地区的分布对于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和经济昆虫的防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黄瓜山地区微孢子虫在昆虫中的分布调查情况,对害虫防治和经济昆虫微孢子虫病的防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微孢子虫 寄生 分布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