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牵引成骨矫治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兴 梁成 +3 位作者 伊彪 周彦恒 林野 王晓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978-982,共5页
目的 探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治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其中 7例系双侧颞下颌关节 (TMJ)强直致重度小下颌畸形伴重度OSAS ,3例系单侧TMJ强直伴OSAS ,5例为先天发育性或外伤导致的... 目的 探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治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其中 7例系双侧颞下颌关节 (TMJ)强直致重度小下颌畸形伴重度OSAS ,3例系单侧TMJ强直伴OSAS ,5例为先天发育性或外伤导致的小下颌畸形伴OSAS。双侧牵引 12例 ,单侧牵引 3例。每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睡眠多导图仪检查。结果  15例2 7侧下颌骨最小牵引距离 9mm ,最大 30mm ,平均 2 0 .4mm ,所有病例牵引过程顺利 ,牵引区成骨良好 ,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其中术前重度 5例 ,中度 2例 ,轻度 4例均治愈。 4例术前重度术后变为轻度。后气道间隙由治疗前的平均 4.5mm ,增加到 12 .4mm。SNB角 (蝶鞍点与鼻根点、下颌槽座点三角之间形成的角 )由术前平均 6 6度增加到术后的 75度。患者在牵引过程中自觉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平均随访 12个月 ,效果稳定 ,未见复发。结论 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不仅可有效矫治小下颌畸形而且可治疗其伴发的OSAS ,且方法简单 ,风险小 ,治愈率高 ,复发率低 ,效果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下颌畸形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牵引成骨术 矫治
原文传递
颌骨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牵引成骨治疗 被引量:18
2
作者 卢晓峰 唐友盛 +3 位作者 沈国芳 朱敏 李青云 邱蔚六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6-171,T001,共7页
目的 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自 1 997年 1 0月~2 0 0 2年 9月共 46例颌骨畸形伴OSAHS少年儿童 ,患者睡眠呼吸... 目的 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自 1 997年 1 0月~2 0 0 2年 9月共 46例颌骨畸形伴OSAHS少年儿童 ,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证实。年龄从 4~ 1 8岁 ,平均年龄 1 1 4岁 ,其中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 32例 ;小下颌畸形患者 9例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 2例 ;Crouzon综合征 3例。患者术前常规拍照、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全景片。每位患者根据畸形情况 ,采取单侧或双侧牵引成骨治疗 ,根据侧位片预测 ,一般牵引到略微反覆盖为准。牵引幅度为 5~ 35mm ,平均牵引幅度 1 8 34mm。比较患者术前后颅颌面形态、呼吸道测量分析、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颌骨畸形明显改善 ,头影测量分析提示上呼吸道狭窄得以显著缓解 ,最小后气道径 ( x±s)由 (5 48± 2 76)mm增加到 (9 97± 2 0 5)mm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 hypopneaindex,AHI, x±s)从术前 (66 31± 1 7 1 5)次 /s降低到 (3 1 6± 1 70 )次 /s,以上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牵引成骨 多导睡眠监测 颅面骨发育不全 骨生成
下载PDF
胎儿小颌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琮瑛 李胜利 +6 位作者 欧阳淑媛 刘菊玲 毕静茹 官勇 廖玉媚 罗福薇 文华轩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2期919-921,共3页
目的 探讨胎儿小颌畸形的超声特征及临床意义 ,提高此类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方法 对我院常规产前检查或因外院超声发现其他异常来我科超声检查的 13 5 0 0例胎儿进行颜面部冠状、横切及矢状切面扫查 ,通过正中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主观... 目的 探讨胎儿小颌畸形的超声特征及临床意义 ,提高此类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方法 对我院常规产前检查或因外院超声发现其他异常来我科超声检查的 13 5 0 0例胎儿进行颜面部冠状、横切及矢状切面扫查 ,通过正中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主观判断是否存在小颌畸形 ,再多次测量下颌骨前后径并与双顶径比较 ,对因其他畸形引产的 2例小颌畸形亦行模拟宫内超声检查。结果 产前产后共诊断 15例胎儿小颌畸形 ,所有小颌畸形在胎儿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及冠状切面显示胎儿下颌短小后缩 ,上下唇不能闭合 ,下唇较上唇更靠后 ,下颌骨前后径明显小于 1/2双顶径 ,13例于产前获得小颌畸形的明确诊断 ,所有产前诊断病例均经引产证实。结论 产前二维超声能诊断胎儿小颌畸形 ,正中矢状切面是诊断胎儿小颌畸形的最佳切面 ,颜面部冠状切面亦有重要作用。由于小颌畸形可能是染色体异常和一些畸形综合征的一个线索和标志 ,因此诊断下颌畸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颌畸形 诊断 儿小 胎儿 切面 颜面部 产前 发现 染色体异常
原文传递
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同期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梁成 王兴 +2 位作者 伊彪 李自力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单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7例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的成人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关节... 目的:观察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单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7例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的成人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及下颌骨体(13侧)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前经睡眠多导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7例患者均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其中3例为重度OSAHS,另4例为轻、中度OSAHS。6例患者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1例患者行单侧下颌骨体延长。7例患者的TMJ强直均行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手术包括两个术式:TMJ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和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后间歇期5—7天,牵引速度1mm/d,分4次进行。稳定期为3—5个月。术后即行开口训练。每一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PSG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OSAHS症状均减轻或消失。除1例术前重度者术后诊断为轻度外,其余6例患者术后PSG检查结果显示均已达到治愈标准。7侧关节强直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矫治后,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未见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复查18—51个月,平均随访复查时间34.3个月。无小颌畸形及关节强直复发。结论: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可有效矫治成人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HS.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能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手术次数。术后开口训练对牵引间隙内的骨形成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内脱位 颞下颌关节 关节成形术 小颌畸形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正颌外科及牵引成骨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炼 王兴 +2 位作者 梁成 伊彪 李自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7-362,F003,i004,共8页
目的探讨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正颌外科及颌骨牵引成骨手术的适应证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下颌畸形伴中至重度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行正颌外科治疗,5例行颌骨牵引成骨治疗,8例行正颌... 目的探讨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正颌外科及颌骨牵引成骨手术的适应证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下颌畸形伴中至重度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行正颌外科治疗,5例行颌骨牵引成骨治疗,8例行正颌外科及颌骨牵引成骨联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SNB角平均值由术前的64.6°增加至术后的71.9°,平均后气道间隙(PAS)由术前的5.4mm增加至术后的13.2mm,平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术前的58.4下降至术后的7.6,最低血氧饱和度(LSAT)平均值由术前的66%增加至术后的87%,各项指标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平均颏部水平前移(MHA)14.3mm,与术前及术后的SNB、PAS、AHI和LSAT差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62、0.34和-0.14。结论正颌外科及颌骨牵引成骨手术均能有效治疗小下颌畸形伴OSAHS患者,两者适应证略有不同,联合应用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小下颌畸形 正颌外科 牵引成骨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相关基因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汤陈璐 沈卫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910-3915,共6页
背景:Pierre Robin序列征(Pierre Robin Sequence,PRS)是一组以小颌畸形、舌后坠及上呼吸道梗阻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常伴发腭裂。目前国内外对Pierre Robin序列征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确定特定的候选基因。SOX9基因、KCNJ2基因以及LAR家... 背景:Pierre Robin序列征(Pierre Robin Sequence,PRS)是一组以小颌畸形、舌后坠及上呼吸道梗阻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常伴发腭裂。目前国内外对Pierre Robin序列征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确定特定的候选基因。SOX9基因、KCNJ2基因以及LAR家族磷酸酶基因Ptprs和Ptprf可能与非综合征性PRS相关。目的:对国内外对Pierre Robin序列征相关基因的研究做一综述,为Pierre Robin序列征候选基因的研究提供目标基因或位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 ed数据库中1999年1月至2014年9月相关文献58篇。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小颌畸形,Pierre Robin序列征,突变,基因位点"或"micrognathia,Pierre Robin Sequence,mutation,gene locu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重点对58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SOX9基因、KCNJ2基因以及LAR家族磷酸酶基因Ptprs和Ptprf可能为非综合征性Pierre Robin序列征的候选基因。近年来,国内外对不伴有其他系统畸形的Pierre Robin序列征相关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7q23–24这一区域,且多为小样本病例研究,尚需进行进一步的大样本实验和病例分析以及相关动物模型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在Pierre Robin序列征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而明确Pierre Robin序列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小颌畸形 PIERRE ROBIN序列征 突变 基因位点
下载PDF
牵张成骨联合正颌外科治疗成人严重小下颌畸形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宇轩 韩小宪 +4 位作者 李正勇 陈书军 林雪梅 魏晓总 赵林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2023-2026,共4页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联合正颌外科的方法治疗小下颌畸形患者下颌骨严重发育不足伴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对2例继发于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小颌畸形患者首先采用牵张成骨技术进行治疗。手术在全麻下行双侧下颌角处截骨...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联合正颌外科的方法治疗小下颌畸形患者下颌骨严重发育不足伴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对2例继发于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小颌畸形患者首先采用牵张成骨技术进行治疗。手术在全麻下行双侧下颌角处截骨,安置牵引器,延长下颌升支及下颌体矫正小颌畸形及OSAHS。第二期在拆除牵引器的后行正畸治疗,继而采用正颌外科方法矫正颌面畸形及咬合关系,术后进一步正畸治疗矫正咬合关系排齐牙列。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下颌骨最小牵引距离25mm,最大牵引距离30mm,牵引区成骨良好。后气道间隙由治疗前的平均3.25mm增加到11.5mm;SNB角由术前平均67°增加到术后80°,OSAHS得以治愈。联合正颌外科及正畸治疗后小颌畸形得以矫治,面型及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术后经过2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牵张成骨技术联合正颌外科治疗成人严重小颌畸形伴重度OSAHS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不仅可有效治疗伴发的OSAHS,而且能很好地矫治小下颌畸形引起的牙颌面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下颌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牵张成骨术 正颌外科 正畸治疗
下载PDF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 被引量:6
8
作者 梁成 王兴 +2 位作者 伊彪 李自力 王晓霞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患者43例,10例应用颅骨支持式牵引器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33例应用内置式牵引器行单侧(6例)或双侧(2...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患者43例,10例应用颅骨支持式牵引器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33例应用内置式牵引器行单侧(6例)或双侧(27例)下颌骨体延长,3—6个月的稳定期后,手术拆除牵引器。结果43例患者80侧下颌骨体部平均牵引长度23.2mm(14~35mm),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后气道间隙由术前的平均4.9mm增加到术后的10.4mm,代表下颌突度的SNB角由术前的平均64.2。增加到术后的74.5°,小颌畸形得到了有效治疗,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术后平均复查20.3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可有效矫治关节强直导致的小颌畸形。颅骨支持式牵引器是治疗儿童青少年小颌畸形的有效手段,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治疗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牵张 颞下颌关节强直 小颌畸形
原文传递
小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CT测量 被引量:5
9
作者 周炼 倪道凤 +3 位作者 王兴 梁成 伊彪 李自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3-527,共5页
目的通过小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与正常人上气道CT测量结果进行对照,揭示其上气道形态学特点,并进一步改进利用CT进行上气道测量的方法。方法小颌畸形伴OSAHS患者... 目的通过小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与正常人上气道CT测量结果进行对照,揭示其上气道形态学特点,并进一步改进利用CT进行上气道测量的方法。方法小颌畸形伴OSAHS患者共1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28.30岁;对照组为正常志愿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0.37岁。分别以16排螺旋CT进行头颈部扫描,并在硬腭与杓状软骨上缘之间重建出20层轴位图像,测量上气道矢状径、横径及横截面积;再分别计算腭咽、舌咽及喉咽三个区段上气道矢状径、横径及横截面积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所有20层图像中测量得到的上气道矢状径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横径的差异只在矢状径最小的几层中具有显著性,多数层面(12/20)的横截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在舌咽区段的各项测量值(除横径最大值外)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小颌畸形伴OSAHS患者上气道的狭窄主要由矢状径狭窄所致,舌咽区段的狭窄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小颔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上气道矢状径 CT测量 小颌畸形 患者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颅外固定牵引矫治重度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六例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伊彪 王兴 +2 位作者 梁成 李自力 王晓霞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颅外固定牵引装置矫治儿童患者小下颌畸形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方法 6例均为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重度小下颌畸形及 OSAHS 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 目的探讨使用颅外固定牵引装置矫治儿童患者小下颌畸形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方法 6例均为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重度小下颌畸形及 OSAHS 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5~14岁。全麻下颌下手术入路,下颌骨体部截骨并在远心骨段小型钛板固定,然后安置颅外固定牵引装置并与下颌骨上的钛板连接。同内置式牵引成骨方案。结果 6例手术前后面型、后气道间隙和多道睡眠监测结果均有明显改变,患者术后睡眠及日间状态恢复正常,未发生术后不良反应。4个月后拆除牵引装置及固定钛板,牵引区新骨生长良好。结论治疗重度小下颌畸形伴 OSAHS 时颅外固定牵引装置具有手术简便、成骨质量好、牵引幅度大、牵引方向精确并可调等优点,特别适于下颌骨体积过小、无法安放较长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的儿童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牵引术 小颌畸形
原文传递
牵张成骨联合正颌正畸治疗成人严重小下颌畸形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宇轩 韩小宪 +3 位作者 赵林炜 陈书军 林雪梅 魏晓总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正颌正畸治疗重度小下颌伴偏颌畸形患者下颌骨严重发育不足及咬合关系紊乱的疗效。方法:对2例继发于儿童时期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小下颌伴偏颌畸形患者采用牵张成骨技术进行治疗。手术行双侧下颌角处截骨,安置牵...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正颌正畸治疗重度小下颌伴偏颌畸形患者下颌骨严重发育不足及咬合关系紊乱的疗效。方法:对2例继发于儿童时期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小下颌伴偏颌畸形患者采用牵张成骨技术进行治疗。手术行双侧下颌角处截骨,安置牵引器,延长下颌升支及下颌体。第二期在拆除牵引器后进行正畸治疗,继而采用正颌外科方法进一步矫正颌面畸形及咬合关系,术后正畸治疗矫正咬合关系,排齐牙列。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下颌骨最小牵引距离25 mm,最大牵引距离30 mm,牵引区成骨良好,SNB角由术前平均67°增加到术后80°,小下颌及偏颌畸形得以矫治。联合正颌外科及正畸治疗后,面形及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经过2年6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联合应用牵张成骨和正颌外科技术并配合正畸治疗是矫治成人重度小下颌不对称性牙颌面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下颌畸形 不对称性牙颌面畸形 牵张成骨术 正颌外科 正畸治疗
原文传递
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牵张成骨后软组织侧貌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潇慧 陈军 +2 位作者 平飞云 严丰国 单一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比较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前、后软组织面型及唇颏部变化,评价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治疗下颌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对16例患者行颢颌关节成形术+颢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并于术后5d开始行骨牵引延长,每日2次,每次0.4mm... 目的比较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前、后软组织面型及唇颏部变化,评价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治疗下颌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对16例患者行颢颌关节成形术+颢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并于术后5d开始行骨牵引延长,每日2次,每次0.4mm。颌骨测量每例患者手术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软组织面型、唇颏部结构各项指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变化。结果患者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面突角、软组织下面高、面下份凸度、下唇长度、唇问隙、唇颏比、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颏唇沟深度和颏软组织厚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面突角从治疗前(35.488±6.510)°减小为治疗后(8.295±3.985)°,面下份凸度从治疗前(-40.281±7.558)mm变为治疗后(-14、506±3.359)mm,唇颏比从术前(78.375±12.340)%增加至术后(50.744±5.412)%。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治疗严重小下颌畸形可使患者面中下部软组织得到适应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骨生成 小颌畸形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采用双侧下颌牵引成骨术治疗皮罗序列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嘉玮 崔颖秋 +1 位作者 毛喆 王洪涛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皮罗序列征(PRS)是由小下颌引起舌后坠,继而引发上气道机械性梗阻和喂养困难的一种先天性疾病。重度PRS患者常常因为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需手术治疗。近年来,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术(MDO)已成为治疗PRS最重要的手术方法。目前,各医疗机构间MD... 皮罗序列征(PRS)是由小下颌引起舌后坠,继而引发上气道机械性梗阻和喂养困难的一种先天性疾病。重度PRS患者常常因为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需手术治疗。近年来,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术(MDO)已成为治疗PRS最重要的手术方法。目前,各医疗机构间MDO的手术指征、术前设计、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及预后效果仍存在差异。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对MDO从术前设计到术后护理的整个过程作一综述,总结采用MDO治疗PRS患儿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仍然存在的临床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未来在缓解患儿气道梗阻症状的同时可减少继发颌骨畸形,减少手术并发症并促进成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成骨牵引 皮罗序列征 小颌畸形
原文传递
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伴同期颏成形术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超 谭颖徽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55-1357,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伴同期颏成形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矫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12年1月21例应用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及同期行颏前徙成形术的颞下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的患者... 目的观察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伴同期颏成形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矫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12年1月21例应用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及同期行颏前徙成形术的颞下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的患者进行随访。对其颞下颌关节的功能(下颌侧向运动、前伸运动)、张口度、咬合关系、面部外形、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4个月至8年的观察随访,19例患者的下颌运动、张口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而2例患者出现关节强直复发。且21例患者面形均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咬合关系较术前均未发生较大的变化。曲面体层线片显示所有患者移植的喙突与下颌升支达到骨性愈合,且改建良好;头影测量片显示,患者面形轮廓及突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伴同期颏成形术可治疗颞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 喙突 小颌畸形 关节成形术 颏前徙成形术
下载PDF
皮埃尔·罗班序列征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
15
作者 张婕 简练 +1 位作者 田湘英 王丽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皮埃尔·罗班序列征(PRS)胎儿产前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胎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证实的PRS胎儿产前超声所见和基因检查结果。结果产前超声诊断4胎单纯PRS、11胎合并其他结构畸形;15胎均见不同程度小下颌及舌后坠,下颌... 目的观察皮埃尔·罗班序列征(PRS)胎儿产前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胎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证实的PRS胎儿产前超声所见和基因检查结果。结果产前超声诊断4胎单纯PRS、11胎合并其他结构畸形;15胎均见不同程度小下颌及舌后坠,下颌面部角(IFA)为26°~49°,5胎下颌明显后缩;14胎见继发腭裂,漏诊1胎单纯软腭裂。之后8胎接受染色体检查,其中7胎未见异常,1胎检出7p22.3p14.3区域至少31.53 Mb片段重复、3p26.3926.1区域至少3.27 Mb片段杂合缺失;4胎同时接受基因检测,其中2胎为COL2AI基因杂合变异,1胎TCOF1基因杂合突变,1胎MSX2基因杂合变异。结论PRS胎儿产前超声表现包括小下颌、舌后坠及腭裂,且多合并其他结构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皮埃尔·罗班综合征 腭裂 小颌畸形 舌后坠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颌骨前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CT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炼 王兴 +3 位作者 伊彪 马莲 倪道凤 金征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外科治疗的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小下颌畸形伴 OSAHS 患者共9例,平均年龄28.6岁(18~39岁),所有患者均经正颌外科和(或)颌骨牵引成骨治疗,手...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外科治疗的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小下颌畸形伴 OSAHS 患者共9例,平均年龄28.6岁(18~39岁),所有患者均经正颌外科和(或)颌骨牵引成骨治疗,手术前、后行多道睡眠监测仪监测及螺旋 CT 扫描,分别评价手术疗效并比较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的变化。结果 9例患者经外科治疗后均达临床治愈标准;手术后上气道的矢状径、横径、横截面积及容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其中矢状径的增加最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口咽及舌咽,喉咽变化不明显。结论正颌外科及颌骨牵引成骨是使腭咽及舌咽的矢状径增加从而有效治疗小下颌畸伴 OSA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小颌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正颌外科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伊彪 张熙恩 +2 位作者 张震康 王兴 黄席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为了总结使用正颌外科方法治疗严重的小颌或下颌后缩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后,患者面型、关系以及口颌系统功能获得的改善,作者通过10例患者... 为了总结使用正颌外科方法治疗严重的小颌或下颌后缩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后,患者面型、关系以及口颌系统功能获得的改善,作者通过10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对颌骨和舌骨的移动,同时改善面型、口颌系统功能并扩张舌根水平的上气道,从而治疗OSAS。讨论了治疗OSAS的正颌外科手术方法,并提出了正颌外科治疗OSAS的适应证和外科治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小颌畸形 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征 OSAS
原文传递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小颌畸形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竹梅 许建妹 胡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7-358,共2页
目的 :总结采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小颌畸形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 8例采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的小颌畸形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观察。结果 :8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治疗期间没有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及因患者不配合而造成治疗中断。结论
关键词 小颌畸形 护理 牵引成骨技术 治疗
原文传递
16例下颌体部及升支部同期牵引成骨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艳芳 魏崇烈 +2 位作者 梅彩霞 邵丽红 孙红燕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9-500,共2页
探讨下颌体部及升支部同期牵引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对16例下颌体部及升支部同期牵引患者,术前给予体位疗法,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出血的观察、牵引早期疼痛的预防及处理,... 探讨下颌体部及升支部同期牵引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对16例下颌体部及升支部同期牵引患者,术前给予体位疗法,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出血的观察、牵引早期疼痛的预防及处理,防止感染及排异,预防咬合紊乱,指导正确牵引方法等护理措施。16例患者中术后出血1例,早期牵引疼痛5例,牵引杆孔感染4例(7处),排异1例,神经损伤3例,牵引器断裂1例,咬合紊乱11例,经护理改善了临床症状,保证了牵引成骨的顺利进行。下颌体部及升支部同期牵引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牵引成骨技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颌畸形牵引成骨 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护理
原文传递
正颌外科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曙光 艾伟健 +5 位作者 黄元瑾 薛国初 张挪富 赵建江 周会喜 郑俊发 《广东牙病防治》 2004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评价正颌外科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效果。 方法  12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OSAS患者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10~ 2 5岁 ,平均 18.4岁 ;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 8例 ,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 4例 ) ,... 目的 评价正颌外科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效果。 方法  12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OSAS患者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10~ 2 5岁 ,平均 18.4岁 ;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 8例 ,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 4例 ) ,采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下颌矢状劈开前徙术、颏前徙成形术、舌骨悬吊术以及牵张成骨术移动下颌骨和舌骨。术后随访 3~ 36个月。结果  12例患者张口度由术前的 0~ 2mm增大到术后 2 5~ 4 0mm ;术后患者颜面形态明显改善 ;其连续血氧饱和度最低值由术前的 4 2 %提高至术后的 90 %以上 ,睡眠呼吸障碍解除和睡眠质量获得提高。结论 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OSAS患者的治疗中 ,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同时 ,辅助正颌外科手术 ,不仅可以增大患者的张口度 ,而且还能解决患者下颌后缩的畸形 ,同时解除上气道狭窄 ,从而缓解或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治疗 颞下颌关节强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小下颌畸形 多导睡眠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