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包装酱牛肉中腐败细菌的分离、初步鉴定与菌相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勤华 黄明 +3 位作者 潘润淑 刘丹 李海涛 马汉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97-300,共4页
将真空包装后的酱牛肉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贮藏,对其中的腐败细菌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并对主要腐败细菌菌相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细菌总数平板上挑取的28个特殊菌落中,包括不动杆菌属7株,葡萄球菌属6株,肠杆菌科5株,热死环丝... 将真空包装后的酱牛肉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贮藏,对其中的腐败细菌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并对主要腐败细菌菌相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细菌总数平板上挑取的28个特殊菌落中,包括不动杆菌属7株,葡萄球菌属6株,肠杆菌科5株,热死环丝菌和微球菌属各3株,乳酸菌2株,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各1株。贮藏温度对真空包装酱牛肉主要腐败菌相构成变化的影响不大,乳酸菌和假单胞菌属为主要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牛肉 腐败菌 鉴定 菌相
下载PDF
传统发酵乳开菲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高洁 俞丹 +4 位作者 陈頔 何国庆 宫照龙 王琴 霍军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4-211,共8页
开菲尔是由天然存在的混菌发酵体系发酵牛乳而成,是许多国家的传统食品,食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本文从菌相分析、生物学活性研究、基质成分分析、培养增殖及保存条件优化等几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开菲尔的科学研究,为今后的研究... 开菲尔是由天然存在的混菌发酵体系发酵牛乳而成,是许多国家的传统食品,食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本文从菌相分析、生物学活性研究、基质成分分析、培养增殖及保存条件优化等几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开菲尔的科学研究,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 菌相分析 功能活性 基质成分 增殖培养
原文传递
发酵鱼中菌群组成及发酵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孙海鑫 陈智慧 +2 位作者 王盛美 韩军 孙纪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4-431,共8页
发酵是鱼类保藏和加工的重要手段。发酵赋予鱼肉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发酵鱼中微生物组成和在抑制杂菌、物质降解、风味形成和生物胺积累中的作用,以帮助了解优势微生物及其发酵特性,制备... 发酵是鱼类保藏和加工的重要手段。发酵赋予鱼肉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发酵鱼中微生物组成和在抑制杂菌、物质降解、风味形成和生物胺积累中的作用,以帮助了解优势微生物及其发酵特性,制备工业发酵剂,提高发酵鱼产量和品质。此外,对发酵鱼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鱼 菌群组成 抑菌 降解 风味 生物胺
下载PDF
剑门火腿菌相构成及主要腐败菌特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欣蔚 迟原龙 +2 位作者 贾冬英 黄灏 姚开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对剑门火腿中的菌相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剑门火腿中的微生物主要为葡萄球菌、微球菌和酵母菌,其表层数量明显高于内部,乳酸菌主要分布于火腿内部,霉菌主要存在于火腿表层。剑门火腿中主要细菌的耐盐、耐酸、耐...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对剑门火腿中的菌相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剑门火腿中的微生物主要为葡萄球菌、微球菌和酵母菌,其表层数量明显高于内部,乳酸菌主要分布于火腿内部,霉菌主要存在于火腿表层。剑门火腿中主要细菌的耐盐、耐酸、耐亚硝酸盐及致腐能力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乳酸菌的某些菌株是导致其腐败的主要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门火腿 菌相构成 腐败菌 特性
下载PDF
我国发酵鱼制品菌群组成与风味代谢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冰倩 刘永乐 +3 位作者 黄轶群 李向红 王发祥 马夏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1-289,共9页
发酵是一种传统的鱼类贮藏方式,在发酵过程中,原料或环境中携带的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利用,从而生成丰富的风味物质。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添加不同的原辅料以及控制盐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条... 发酵是一种传统的鱼类贮藏方式,在发酵过程中,原料或环境中携带的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利用,从而生成丰富的风味物质。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添加不同的原辅料以及控制盐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条件,得到风味、形态均大不相同的发酵鱼制品,同时各类发酵鱼制品中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性导致其特征性风味物质的组成也各不相同,因此研究不同发酵鱼制品中的菌群组成,探究微生物代谢与特征性风味物质形成的相关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国内不同类型发酵鱼制品,对其发酵工艺、菌群组成、特征性风味物质及产生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讨论,分析发酵条件对菌群组成、进一步对风味形成的影响;同时对比不同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相关性研究方法的特点,为今后探索发酵鱼风味形成机制及对发酵鱼风味进行精准调控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鱼制品 菌群组成 特征风味物质 微生物代谢 相关性分析 组学分析
下载PDF
预挂浆草鱼片冷藏过程中食用品质及菌群变化规律
6
作者 万欣雨 江恒 +2 位作者 夏文水 余达威 许艳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2-290,共9页
为探究预挂浆草鱼片(grass carp fillets with sizing,GCFS)在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及货架期,对4℃和10℃贮藏期间样品的菌落总数、菌相变化、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 为探究预挂浆草鱼片(grass carp fillets with sizing,GCFS)在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及货架期,对4℃和10℃贮藏期间样品的菌落总数、菌相变化、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生物胺、ATP-关联化合物及K值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和10℃贮藏样品的菌落总数分别于7 d和3 d接近或超过腐败阈值,说明低温会明显影响微生物生长和菌群组成,尤其是延缓不动杆菌属、希瓦氏菌属及气单胞菌属等生长。贮藏期内,样品间持水力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pH在3 d时达到最低值,TBARS、TVB-N及特定生物胺(尸胺、腐胺、组胺、酪胺)含量逐渐升高。此外,核苷酸降解情况受贮藏温度的影响较大,4℃贮藏7 d和10℃贮藏3 d的样品K值超过推荐限值(60%),此时样品进入不新鲜状态。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鱼肉感官品质与贮藏时间呈负相关,且4℃贮藏5 d和10℃贮藏3 d的生/熟样品出现不同程度的质地软烂、红肉暗红及腥臭味加重等现象。综合各指标测定结果,为保证良好的食用品质,预挂浆草鱼片在4℃和10℃下的推荐货架期分别为3 d和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挂浆草鱼片 冷藏 品质变化 货架期 微生物组成
下载PDF
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刘洁 沈宜钊 +10 位作者 徐宏建 张志宏 王美美 李妍 赵晓静 赵玉萍 梁紫恒 王猛 孙凤莉 李建国 高艳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97-251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60头健康且初生重[(39.9±1.9)kg]相近的1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每头单栏饲养。对照组(CON组)饲喂开食料,试验组在对照组开食...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60头健康且初生重[(39.9±1.9)kg]相近的1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每头单栏饲养。对照组(CON组)饲喂开食料,试验组在对照组开食料基础上添加由白坚木单宁提取物(缩合单宁)和栗木单宁提取物(水解单宁)按照2∶1比例混合制成的白坚木单宁与栗木单宁混合物(QTE,单宁总含量≥73%),添加量分别为0.30%(QTE1组)、0.45%(QTE2组)、0.60%(QTE3组)。试验期63 d,试验期间所有犊牛统一断奶,试验最后1天采集瘤胃液。结果显示:1)各QTE添加组的终末体重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2)开食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QTE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摩尔比例、戊酸摩尔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呈二次降低趋势(P=0.05),丙酸摩尔比例有线性升高趋势(P=0.10),丁酸摩尔比例呈二次升高(P=0.03),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比例有线性降低趋势(P=0.08和P=0.05)。氨态氮浓度以QTE2组最低,丙酸摩尔比例以QTE2组最高;QTE2组丁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CON组和QTE3组(P<0.05);QTE2组异戊酸摩尔比例显著低于CON组和QTE3组(P<0.05)。3)QTE1组、QTE2组和QTE3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以QTE2组最高。4)在门水平上,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且QTE2组和QTE3组显著高于CON组和QTE1组(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线性降低(P=0.01),且QTE1组、QTE2组和QTE3组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在属水平上,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且QTE2组和QTE3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线性降低(P=0.01);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综上所述,单宁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单宁 瘤胃发酵 菌群组成
下载PDF
酸茶加工工艺、成分、微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学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海燕 罗程 +3 位作者 李瑶 王芙苡 周金萍 林秋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30-437,共8页
酸茶以大叶种茶树叶为原料,经杀青、厌氧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泰国、缅甸、老挝和日本。与普洱茶、黑茶等其他后发酵茶不同,乳酸菌是酸茶的优势微生物,赋予了其独特的风味品质特性,使酸茶作为一种新型乳酸菌... 酸茶以大叶种茶树叶为原料,经杀青、厌氧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泰国、缅甸、老挝和日本。与普洱茶、黑茶等其他后发酵茶不同,乳酸菌是酸茶的优势微生物,赋予了其独特的风味品质特性,使酸茶作为一种新型乳酸菌茶叶制品正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酸茶的研究已经从营养化学成分向微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学活性扩展。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地区酸茶制作工艺、微生物多样性和营养及化学成分,以及酸茶的抗氧化、抗菌和调节代谢综合症等生物学功效,并对酸茶益生菌资源、酸茶品质稳定性及标准化生产等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酸茶的深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茶 厌氧发酵 加工工艺 活性物质 菌群结构 功能作用
下载PDF
赤箭和天麻调节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作用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席蕴文 康利平 +3 位作者 孙建辉 程铭恩 李洪梅 黄璐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124,共8页
目的:对赤箭(天麻地上部分)和天麻中腺苷、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B和A的成分含量,以及赤箭水提液和天麻水提液调节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作用进行比较,评价赤箭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对赤箭(天麻地上部分)和天麻中腺苷、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B和A的成分含量,以及赤箭水提液和天麻水提液调节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作用进行比较,评价赤箭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6种成分的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4 min,0.5%B;4~5 min,0.5%~2%B;5~10 min,2%~15%B;10~12 min,15%~20%B;12~15 min,20%~95%B;15~17 min,95%B;17~17.5 min,95%~0.5%B;17.5~20 min,0.5%B),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采用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测定廓清指数、校正廓清指数及外周血象,采用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B淋巴细胞增殖,基于16S r DNA技术测定肠道菌群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赤箭水提液和天麻水提液进行药理活性比较。结果:赤箭粉末、醇提液中6个成分总量分别高于天麻粉末,醇提液,赤箭水提液和天麻水提液中6个成分含量总和相近,且赤箭粉末和天麻粉末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相关要求。与空白组比较,赤箭水提液中剂量(10 g·kg^(-1))组和天麻水提液中、低剂量(10,5 g·kg^(-1))组可明显增加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廓清指数(P<0.05);赤箭水提液、天麻水提液高剂量组(20 g·kg^(-1))均可明显增高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水平(P<0.05,P<0.01);400 g·L^(-1)天麻水提液和100 g·L^(-1)赤箭水提液对脂多糖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肠道菌群研究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在门水平上,赤箭水提液和天麻水提液增加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赤箭水提液、天麻水提液均可增加PrevotellaceaeUCG-001和RuminococcaceaeUCG-005的相对丰度,降低厌氧棍状菌属,unclassifiedfErysipelotrichaceae和CandidatusStoquefichus的相对丰度,这些肠道菌与免疫系统、细胞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赤箭 脂多糖(LPS)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新生仔畜肠道微生物群的形成及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文 张金悦 +2 位作者 刘孟宇 郑强 尹国安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92,共6页
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在新生仔畜消化吸收、营养代谢及免疫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会导致新生仔畜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出现腹泻等症状,并进一步引起炎症反应。新生仔畜肠道微生物群的来源包括母体口腔、外部环境、羊水... 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在新生仔畜消化吸收、营养代谢及免疫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会导致新生仔畜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出现腹泻等症状,并进一步引起炎症反应。新生仔畜肠道微生物群的来源包括母体口腔、外部环境、羊水与脐带等途径。本文主要概括了近几年新生仔畜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报告,分析了新生仔畜肠道微生物的来源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幼畜肠道菌群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对新生仔畜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为动物肠道微生物群在动物生产中更高效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新生仔畜 菌群组成 微生物来源 微生物作用
下载PDF
毛白杨树皮真菌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静 段方猛 纪绍兰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于3~6月份每月上、下旬对校园内的毛白杨外表健康树皮进行真菌分离,共分离出18个属24种真菌。其中交链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a)、曲霉属(Aspergilus)、拟茎点霉属(Phomopsi... 于3~6月份每月上、下旬对校园内的毛白杨外表健康树皮进行真菌分离,共分离出18个属24种真菌。其中交链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a)、曲霉属(Aspergilus)、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壳梭孢属(Fusicocum)五属为毛白杨树皮真菌群落的优势种群,并对毛白杨树皮真菌群落随季节的动态变化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皮 真菌群落 组成
下载PDF
小尾寒羊与双乾肉羊的瘤胃菌群差异分析
12
作者 彭洪洋 李玉梅 +4 位作者 赵中利 张英 白春艳 闫守庆 马惠海 《东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50-53,107,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尾寒羊(STH)及双乾肉羊(SQ)瘤胃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品种间差异。随机挑选出生日期相近、初体重相近、健康的小尾寒羊和双乾肉羊各6只,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方法,探究两个绵羊品种之间瘤胃微生物的差异,预测其微生物功...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尾寒羊(STH)及双乾肉羊(SQ)瘤胃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品种间差异。随机挑选出生日期相近、初体重相近、健康的小尾寒羊和双乾肉羊各6只,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方法,探究两个绵羊品种之间瘤胃微生物的差异,预测其微生物功能。结果表明,SQ组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性均高于STH组;主坐标分析和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显示组间具有差异性。两个品种绵羊瘤胃菌群在门水平上组成相似,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对差异菌群进行KEGG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双乾肉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大部分高于小尾寒羊。从上述分析来看,双乾肉羊瘤胃菌群种类及丰度均高于小尾寒羊,这可能导致了双乾肉羊饲料利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瘤胃微生物 16S rDNA 菌群结构
原文传递
Aquafeed fermentation improves dietary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benefits feeding behavior,meat flavor,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Chinese mitten crab(Eriocheir sinensis)
13
作者 Weibo Jiang Xiaoyan Jia +7 位作者 Ningjun Xie Chuang Wen Shuo Ma Guangzhen Jiang Xiangfei Li Cheng Chi Dingdong Zhang Wenbin Liu 《Animal Nutr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19,共19页
Normally,proper fermentation can be an efficient and widely used method to improve feed quality in animal rearing;however,the studies on crustaceans,especially Eriocheir sinensis,remain limited.This study aimed to inv... Normally,proper fermentation can be an efficient and widely used method to improve feed quality in animal rearing;however,the studies on crustaceans,especially Eriocheir sinensis,remain limited.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feed fermentation could meliorate dietary nutritional value and benefit E.sinensis rearing.First,non-fermented feed(NFD)and fermented feed(FD)were produced and assessed,respectively.Then,the“Y”maze feed choice behavior test(180 times;30 times,6 rounds)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se 2 feeds for crabs.Finally,a total of 80 crabs(44.10±0.80 g)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2 groups with 4 replicates,and fed the experimental diets for 8 week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ach feed on growth,antioxidant capacity,meat flavor,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In this study,FD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crude protein(P<0.01),soluble protein(P<0.01),amino acids(P<0.05),lactic acid(P<0.001),and lower levels of crude fiber(P<0.05)and antinutritional factors(agglutinin,trypsin inhibitor,glycinin,andβ-conglycinin)(P<0.001)than NFD.Additionally,FD was more attractive to crabs than NFD(P<0.01)and it stimulated the appetite of crabs more than NFD(P<0.05).The growth performance,feed efficiency,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of FDfed crab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FD-fed crabs(P<0.05).The electronic sensory measurements and free amino acid profiles revealed that the FD diet had positive impacts on the meat flavor of crabs,particularly in“sweet”and“umami”tastes.Moreover,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FD-fed crab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FD-fed crabs(P<0.05).Fermented feed also affected the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The functional predic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showed that crabs fed FD had a better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intestine.In conclusion,the fermentation of aquafeed could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enhance feed quality and therefore benefit E.sinensis rea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mentation feed Feed attraction Meat flavor Intestinal microflora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Eriocheir sinensis
原文传递
三种DNA提取方法对半滑舌鳎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仑华 江博赟 +3 位作者 孙敬锋 吕爱军 胡秀彩 陈丽梅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9-35,共7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DNA提取方法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肠道菌群结构分析结果的影响,并了解健康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特征。通过溶菌酶结合超声波裂解法(CLU)、Zirmil-beating细胞破碎方法(ZBC)和QIA商业试剂盒三种方法提...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DNA提取方法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肠道菌群结构分析结果的影响,并了解健康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特征。通过溶菌酶结合超声波裂解法(CLU)、Zirmil-beating细胞破碎方法(ZBC)和QIA商业试剂盒三种方法提取半滑舌鳎肠道菌群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三种方法提取的样品DNA,比较其菌群结构特征和多样性。结果显示,三种方法提取的样品经检测共得到7516个OTU,而且鉴定的优势菌门一致,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菌门(Spirochaeta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通过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CLU、ZBC、QIA方法对应的Chao1指数分别为5668、5868、4090;Simpson指数分别为0.021、0.022、0.018,QIA方法的Chao1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其他两种方法。基于UniFrac距离矩阵进行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CLU和QIA方法提取的样品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更相似。本研究表明不同方法提取的DNA经高通量测序分析鉴定到的主要优势菌群类别一致,但对一些丰度较低的菌群类别鉴定时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DNA提取方法 半滑舌鳎 肠道菌群 组成结构
下载PDF
粪便留取量对粪便中细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成聪 尤利军 +3 位作者 吕瑞瑞 靳昊 赵志鑫 孙志宏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粪便留取量对肠道菌群构成研究结果的影响,为肠道菌群构成研究中粪便样本的采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全便和部分粪便进行预处理,并使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10名志愿者的20份粪便样本进行了16S rRNA全长测序,通... 目的探究不同粪便留取量对肠道菌群构成研究结果的影响,为肠道菌群构成研究中粪便样本的采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全便和部分粪便进行预处理,并使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10名志愿者的20份粪便样本进行了16S rRNA全长测序,通过多元统计学等手段对粪便中细菌的构成、多样性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ubacterium rectale、Eubacterium ventriosum和Allisonella histaminiformans等低丰度物种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粪便留取量中有一定差异,其在全便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部分粪便(P<0.05)。但Wilcoxon配对检验发现粪便留取量对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个体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粪便留取量的影响远小于个体差异。结论全便和部分粪便两种粪便留取量对检测微生物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无显著影响,因此取部分粪便即可满足对肠道菌群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PacBio SMRT 菌群构成 菌群功能
原文传递
真空包装烧鸡中腐败细菌的分离、初步鉴定与菌相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勤华 马汉军 +1 位作者 潘润淑 段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100,104,共4页
以真空包装的烧鸡为原料,观察了低温(4℃)和常温(25℃)下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的变化,对其中的腐败细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并对主要腐败细菌菌相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细菌总数平板上挑取的13个特殊菌落中,芽孢菌属、乳酸... 以真空包装的烧鸡为原料,观察了低温(4℃)和常温(25℃)下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的变化,对其中的腐败细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并对主要腐败细菌菌相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细菌总数平板上挑取的13个特殊菌落中,芽孢菌属、乳酸菌属、微球菌属、热死环丝菌各1株,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各2株,肠杆菌科5株。贮藏温度(4℃和25℃)对主要腐败菌菌相构成的变化影响不大,乳酸菌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一直为优势菌,假单胞菌次之,肠杆菌在室温条件下比初始菌相增加了近两倍,而在低温条件下变化不大,葡萄球菌和热死环丝菌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鸡 腐败菌 鉴定 菌相
下载PDF
玉米秸秆降解菌群CDS-10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玉 范欲航 +3 位作者 朱熙栋 胡鸿姣 李海云 姚拓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0年第1期80-84,91,共6页
为筛选出对玉米秸秆等农业固体废弃物能够快速降解的微生物菌群,从不同畜禽粪便和秸秆腐熟物中分离出5类初始菌群并相互组配,通过继代培养筛选出高效稳定的降解菌群CDS-10,测定其不同培养代数的降解能力,酶活性和降解成分变化。结果表明... 为筛选出对玉米秸秆等农业固体废弃物能够快速降解的微生物菌群,从不同畜禽粪便和秸秆腐熟物中分离出5类初始菌群并相互组配,通过继代培养筛选出高效稳定的降解菌群CDS-10,测定其不同培养代数的降解能力,酶活性和降解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CDS-10菌群的降解能力逐步增加并在第30代后趋于稳定,分解率为63.09%;外切葡聚糖酶,内切葡聚糖酶,滤纸酶活性在第30代后趋于稳定,其中,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升高,达到11.63 U/mL;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最高,达92%。说明在适宜条件下,CDS-10菌群对玉米秸秆具有稳定高效的分解能力,主要降解玉米秸秆成分中的半纤维素,且影响降解效果的酶主要是外切葡聚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菌群 分解率 酶活性 秸秆成分
下载PDF
应用SHIME模型研究肠道微生物对13种农产品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18
作者 魏东 冯文喆 +3 位作者 邓雅静 肖金京 操海群 施艳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应用模拟人体胃肠消化的SHIME(simulator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al ecosystem)体外方法评价肠道菌群对不同农产品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作用规律,为正确评价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可使葡萄... 应用模拟人体胃肠消化的SHIME(simulator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al ecosystem)体外方法评价肠道菌群对不同农产品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作用规律,为正确评价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可使葡萄等13种农产品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降低30.3%~97.2%,其中以葡萄和大豆中供试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较为显著;膳食成分可增强肠道菌群对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菊粉作用下可使肠道菌群对葡萄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降低39.6%。大肠杆菌是影响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主要优势菌,36 h时可使葡萄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显著降低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生物可给性 腐霉利 肠道菌群 膳食成分
下载PDF
菌群发酵对菌草饲料营养品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邱余杨 雷雅婷 +2 位作者 赵辉 刘庆华 刘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0-696,共7页
为了探究添加不同菌群对巨菌草或‘绿洲一号’(未灭菌和灭菌处理)饲料的影响,分析了各种饲料的营养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菌群C的未灭菌巨菌草和‘绿洲一号’两种饲料的感官评价皆为优,可极显著提高未灭菌巨菌草和‘绿洲一号’两种饲料的... 为了探究添加不同菌群对巨菌草或‘绿洲一号’(未灭菌和灭菌处理)饲料的影响,分析了各种饲料的营养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菌群C的未灭菌巨菌草和‘绿洲一号’两种饲料的感官评价皆为优,可极显著提高未灭菌巨菌草和‘绿洲一号’两种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乳酸/丙酸值,以及未灭菌巨菌草的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降低pH、丁酸含量和NH-N/TN值.表明未灭菌菌草更适合作为饲料发酵原料,菌群C发酵菌草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绿洲一号’ 菌群发酵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体外抗氧化
下载PDF
发酵玉米芯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依莎 张巧娥 +3 位作者 许迟 吴仙花 李涛 梁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9-104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玉米芯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的影响。选用60头体况良好、13月龄左右、体重[(395±32)kg]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发酵玉米芯的全混合日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玉米芯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的影响。选用60头体况良好、13月龄左右、体重[(395±32)kg]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发酵玉米芯的全混合日粮,试验1组饲喂添加10%发酵玉米芯的全混合日粮,试验2组饲喂添加20%发酵玉米芯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93 d。结果显示:1)试验1、2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1、2组瘤胃液氨态氮(NH_(3)-N)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与对照组和试验1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各组瘤胃液pH无显著差异(P>0.05);2个试验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乙酸、丙酸、戊酸摩尔百分比及乙酸/丙酸值没有显著变化(P>0.05);2个试验组瘤胃液丁酸摩尔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3组肉牛瘤胃菌群中的主要优势菌门。试验1、2组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属水平上,3组的主要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目未鉴定属(unidentified Bacteroidales)。试验1、2组普雷沃氏菌科未鉴定属(unidentified 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1组还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对照组Ruminococcus和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1、2组(P<0.05);试验2组的梭菌目未分类属(unclassified Clostridiales)和毛螺菌科未鉴定属(unidentified 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发酵玉米芯能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玉米芯 西门塔尔杂交牛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参数 菌群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