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藏南地区硅质岩微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
作者 周永章 付伟 +7 位作者 杨志军 聂凤军 何俊国 赵元艺 李振清 胡朋 石贵勇 李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2-750,共9页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藏南地区产出红、绿、黑、褐等多色调的中生代硅质岩。石英是它们的主要矿物,但不同样品的石英晶体微形貌各有特征,X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特征表现出细微差别。夏鲁和彭错林分别作为生物成因和热水成因硅质岩的代表,...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藏南地区产出红、绿、黑、褐等多色调的中生代硅质岩。石英是它们的主要矿物,但不同样品的石英晶体微形貌各有特征,X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特征表现出细微差别。夏鲁和彭错林分别作为生物成因和热水成因硅质岩的代表,它们在矿物演化路径、石英晶体微形貌和集合体微结构存在差异,为利用微组构区分不同成因硅质岩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夏鲁硅质岩中生物化石残骸内存在方英石和玉髓,为反演生物成因硅质岩的矿物演变序列提供了很好的证据。硅质岩成岩过程中微组构演变和元素迁移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石英在重结晶过程中对杂质元素的剔除作用是促使某些微量元素产生富集的重要机制。从微组构角度切入硅质岩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它综合运用微区微束手段对硅质岩的微观组构特征进行测试,进而探讨微观组构信息所指示的地质意义。结果对探讨硅质岩的成因、演化和藏南地区硅质岩容矿型Au-Sb-Cs矿床的成矿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微组构 成岩作用 热水成因 元素剔除作用 西藏
下载PDF
长江中游湖泊沉积微结构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9
2
作者 易朝路 吴显新 +2 位作者 刘会平 王柏轩 许厚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在长江中游的洪湖、东湖、网湖和大九湖等四个地点取得湖沼沉积物的钻孔样品 ,用偏光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结构特征并以此解释三种湖相粘土的成因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在长江沿岸湖泊中 ,0 .4~ 0 .5kaBP以来形成的浅色粘土的微结... 在长江中游的洪湖、东湖、网湖和大九湖等四个地点取得湖沼沉积物的钻孔样品 ,用偏光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结构特征并以此解释三种湖相粘土的成因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在长江沿岸湖泊中 ,0 .4~ 0 .5kaBP以来形成的浅色粘土的微结构类型主要有 :显微层理构造、颗粒的定向性、较大的微孔隙和颗粒粒径 ,面与面或边与边接触方式。物源主要来自河流带来的泥沙 .当时河湖相通 ,河流入湖水沙量大。 1~ 2 .5kaBP期间形成的青色粘土的典型微结构是 :凝胶结构、絮凝结构、细颗粒粒径和小孔隙、低球度和淡水中心冈硅藻。主要是有机质胶体与粘土胶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此期间 ,河流带入湖泊的泥沙少 ,江汉平原拥有一个开阔、稳定、浮游生物较多的淡水湖泊环境。 0 .4~ 1kaBP期间形成的黑色粘土的主要微结构类型是 :凝胶结构、大的圆孔隙和植物纤维的生物框架结构、呈双峰分布的孔隙。它主要是由于维管束植物残体大量积累形成的。当时江汉平原湖泊湖水变浅 ,大量挺水植物生长 ,有些湖泊沼已经沼泽化了。鱼骨框架结构证明 ,在 2 .9~ 4kaBP的全新世温暖期山间盆地大九湖出现大量鱼类 ,但并没有导致喜温鱼类向上游明显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微结构 湖相粘土 成因 环境变化 长江中游 东湖 洪湖 网湖
下载PDF
颗粒材料的剪胀模型 被引量:15
3
作者 钟晓雄 袁建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研究了颗粒材料的剪切变形机制,建立了颗粒体在变形过程中应力与组构量的相互关系,论证了产生剪胀的微观组构条件,推导出各向异性组构颗粒体剪胀方程。做了相应的单剪试验,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颗粒材料 剪胀模型 微观组构
下载PDF
西秦岭八方山-二里河Pb-Zn矿区硅质岩的微区成分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红中 周永章 +8 位作者 杨志军 何俊国 马占武 吕文超 周国富 安燕飞 李文 梁锦 王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0-298,共9页
硅质岩以SiO2为主,并广泛发育于造山带内。激光Raman、SEM-EDS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微组构特征记录了造山作用、成矿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的改造。SEM分析显示,研究区硅质岩中石英颗粒较小且呈紧密堆积,这些特征符合热水沉积快速结... 硅质岩以SiO2为主,并广泛发育于造山带内。激光Raman、SEM-EDS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微组构特征记录了造山作用、成矿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的改造。SEM分析显示,研究区硅质岩中石英颗粒较小且呈紧密堆积,这些特征符合热水沉积快速结晶的特点。激光Raman分析结果中,石英颗粒自边缘向中心核部的拉曼特征峰(463cm-1)经高斯拟合(Gaussian Fitting)后尖锐程度逐渐递增,半高宽(FWHM)递减,反映了石英自身的重结晶作用。在石英颗粒边界与碳酸盐脉的接触部位,结晶程度和有序度自内向外呈递增趋势,反映了石英颗粒遭受了流体的影响,SEM分析结果中石英颗粒的絮状反应残余边界进一步支持了该结论。在SEM下,金属硫化物在裂隙和空隙中发生沉淀并呈线状和零星浸染状分布,与应力作用及杂质矿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据硅质岩中的脉体穿插关系,指示西秦岭存在碳酸盐(铁白云石)热液→金属硫化物热液→硅质-碳酸盐(方解石)热液的多阶段流体演化,与东秦岭流体作用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Pb-Zn矿 微组构 热水沉积 流体
下载PDF
靖远曹岘黄土的形成时代及显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雷祥义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21-533,共13页
甘肃靖远曹岘剖面系黄河六级阶地上的黄土堆积,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曹岘黄土堆积始于1.40MaBP。其化学成分以SiO2和Al2O3为主,Fe2O3含量低,CaO含量高;原生碳酸钙颗粒几乎未发生淋溶作用,这些标明黄... 甘肃靖远曹岘剖面系黄河六级阶地上的黄土堆积,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曹岘黄土堆积始于1.40MaBP。其化学成分以SiO2和Al2O3为主,Fe2O3含量低,CaO含量高;原生碳酸钙颗粒几乎未发生淋溶作用,这些标明黄土堆积过程中的气候是干燥的。剖面自上而下,显微结构由微胶结到半胶结,直到胶结,力学性质相应由差变好,说明黄土的力学性质与其显微结构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靖远曹岘黄土-古土壤序列可与深海复合δ18O气候曲线对比,在1.38—0.90MaBP气候波动以周期短、幅度小为特征,而0.90MaBP以来的气候变化以周期长、幅度大为特征,靖远剖面为研究黄土形成机制、古气候变化、黄土高原形成,乃至全球变化提供了重要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土壤 显微结构
下载PDF
安徽张八岭隆起东缘基底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博 张岳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张八岭隆起位于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拼接的构造转换部位,其西界为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东缘属于扬子地块盖层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在张八岭隆起东缘来安地区基底变质岩中发现了一条宽达2.5km的走滑韧性剪切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测量... 张八岭隆起位于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拼接的构造转换部位,其西界为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东缘属于扬子地块盖层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在张八岭隆起东缘来安地区基底变质岩中发现了一条宽达2.5km的走滑韧性剪切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测量和岩石学、显微组构、变形运动学分析。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由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和超糜棱岩带组成;糜棱岩叶理近直立,叶理面上的拉伸线理向SW缓倾(倾伏角为10~30°);S-C组构和不对称旋转碎斑指示以左旋剪切为主。根据石英位错密度估算的差应力为65~75MPa。糜棱岩矿物成分和显微组构特征分析显示基底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在250~400℃之间,形成深度为10~20km。该基底走滑剪切带的发现为张八岭地块的斜向走滑折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地质学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张八岭隆起 基底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显微组构 构造挤出折返
下载PDF
岩土体显微组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爱平 崔春龙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75-78,共4页
岩土体的显微组构特征是岩土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物理力学性能 ,但岩土体显微组构和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综述了岩土体显微组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研究目的和意... 岩土体的显微组构特征是岩土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物理力学性能 ,但岩土体显微组构和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综述了岩土体显微组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 ,突出强调了岩土体显微组构对岩土体力学性能的控制作用。侧重讨论了岩土体显微组构、力学性能以及二者关系研究的有关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 显微组构 力学性能 工程性质 稳定性 变形 强度 刚度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显微结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亚生 姜红霞 +1 位作者 李莹 虞功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1-334,共14页
以前的微生物岩识别和分类只根据裸眼可见的中观结构,而对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未予使用。微生物的显微结构有什么基本特征,是否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作者从微生物岩形成机制和实际材料的观察来探讨这个问题。... 以前的微生物岩识别和分类只根据裸眼可见的中观结构,而对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未予使用。微生物的显微结构有什么基本特征,是否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作者从微生物岩形成机制和实际材料的观察来探讨这个问题。在诱导钙化实验中观察到,蓝藻鞘丝藻Lyngbya的胶鞘表面有碳酸盐矿物形成:先是在胶鞘表面形成点状碳酸盐颗粒,后来碳酸盐几乎包裹整个丝体,形成一个矿物壳。微生物岩形成的模式推演表明,微生物岩一般都有微生物留下的孔(模孔)和包围模孔的矿物壳2种基本单元。对3个地点的现代微生物碳酸盐岩和1个地点的古代(寒武纪)微生物岩的观察,发现在显微尺度上都具有模孔,此外还可能有矿物壳或胶结物。模孔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是微生物碳酸盐岩显微结构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以及作为分析形成机制和形成环境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微生物岩 显微结构 模孔 矿物壳 基本凝块
下载PDF
西秦岭造山带硅质岩的成岩成矿演化特征——以八方山-二里河矿区赋矿硅质岩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红中 周永章 +7 位作者 杨志军 周国富 何俊国 马占武 吕文超 李文 梁锦 卢文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5-723,共9页
硅质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造山带内的岩石,其组成简单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然而,硅质岩的这种高稳定性是宏观的,在微观上仍然会保留地质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痕迹,可以从中提取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流体等重要信息。秦岭造山带西段... 硅质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造山带内的岩石,其组成简单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然而,硅质岩的这种高稳定性是宏观的,在微观上仍然会保留地质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痕迹,可以从中提取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流体等重要信息。秦岭造山带西段八方山-二里河Pb-Zn矿区的赋矿硅质岩的光学显微镜、激光拉曼(RAMAN)、X射线粉晶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研究结果表明,该硅质岩明显受到了造山作用、成矿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的改造。显微镜下,硅质岩主要由细-微晶石英和少量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组成,微裂隙和脉体的存在反映其曾经受到张应力作用,而微褶皱以及矿物的定向排列则说明其受到压应力的影响。XRD和SEM分析也指示其遭受了压应力作用。RAMAN原位微区分析结果揭示了石英的重结晶作用及其受流体的影响。硅质岩的SEM图片中金属硫化物的线状和浸染分布可能与温度、压力和流体等对硅质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造山带 Pb-Zn矿 微组构 硅质岩
下载PDF
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矿物的显微组构与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9
10
作者 庞保成 肖海 +2 位作者 付伟 张青伟 陈宏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 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表明,明山金矿发育了3个成矿阶段的热液矿物组合,不同热液矿物普遍具有多世代的特点。热液矿物中见有波状消光、带状消光、毕姆纹、压溶劈理、位错滑移等韧性剪切带粒内应变特征,坑道中也见有黄铁矿石英脉发生韧性变形、又被后期石英脉切断的现象,说明矿床经历了多次的脆-韧性变形。不同矿化期(阶段)的黄铁矿中Au和As的含量表明:沉积期黄铁矿Au、As的含量较低;成岩期黄铁矿中Au的含量高但As含量不高;而成矿期3个阶段的热液黄铁矿中都含较高的As和Au;热液黄铁矿核部包裹的交代残余黄铁矿Au、As含量较高,但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变质成因。紧邻矿体的围岩中成岩黄铁矿从中心向外Au和As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其中的As和Au在后来的构造和(或)热液事件中发生了活化迁移,越靠近颗粒边缘元素的活化迁移越强,这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围岩。根据这些事实,推断明山矿区可能在成岩期发生了金的预富集,变形变质早期富含有机质的变质流体活动又使As发生了富集,主变质期流体的广泛渗透交代、活化出先存含金富砷黄铁矿中的Au和As,形成成矿流体。当成矿流体遇到富含活性铁的炭钙质泥质粉砂岩时,形成黄铁矿的同时发生Au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热液矿物 显微组构 变质作用 成矿作用 桂西北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砂岩高温后微组构特征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毅 李皋 +3 位作者 王希勇 陈泽 李泽 王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49-2259,共11页
高温热处理致密砂岩能改善其渗流能力,是致密气开发的潜在技术,但同时会改变岩石力学特性,导致井壁失稳等工程问题。选取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试样,对常温及100℃~1200℃热处理后的试样开展三轴压缩实验,结合热失重分析、X射线衍射(XRD... 高温热处理致密砂岩能改善其渗流能力,是致密气开发的潜在技术,但同时会改变岩石力学特性,导致井壁失稳等工程问题。选取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试样,对常温及100℃~1200℃热处理后的试样开展三轴压缩实验,结合热失重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获取的微组构特征,探究致密砂岩高温后微组构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温度升高,微裂纹萌生与扩展机制包括黏土失水收缩扩大喉道、片状伊利石剥离、长石解理面分离、微裂纹沿晶间扩展形成网络并逐渐诱导产生更小尺度微裂纹网络、颗粒内部崩裂形成层状裂纹等;在裂纹损伤温度区(400℃~1000℃),试样在外力作用下更易破坏,压密、弹性阶段扩大;在常温~200℃,300℃~1000℃以及1100℃~1200℃范围,分别由矿物热膨胀、热诱导微裂纹产生与扩展、试样釉化等物理过程主导岩石力学性能的变化,导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呈现出先上升,再降低,后回升的趋势;400℃热处理后黏土矿物失去层间水,收缩形成绒球状,对孔喉充填作用更强,导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呈现异常高值,绿泥石高温(800℃)脱水对试样脆性的提高抑制了弹性模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致密砂岩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微组构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图像的粒状材料细观组构特征分析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连卫 张建民 张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55-1559,共5页
针对由特殊截面形状的金属棒所组成的理想二维粒状材料,基于数字图像技术,提出了一种细观组构特征分析方法,并编制了程序IPFA,实现了颗粒识别、接触搜索与组构分析等功能。该方法首先对粒状材料试样的原始数字图像进行增强,以消除噪声... 针对由特殊截面形状的金属棒所组成的理想二维粒状材料,基于数字图像技术,提出了一种细观组构特征分析方法,并编制了程序IPFA,实现了颗粒识别、接触搜索与组构分析等功能。该方法首先对粒状材料试样的原始数字图像进行增强,以消除噪声干扰。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板匹配技术进行颗粒识别,并将识别结果用于颗粒间的接触搜索,最后给出试样内颗粒长轴方向与接触法线方向等组构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由规则颗粒组成的二维粒状材料,识别精度与效率均较高,可作为粒状材料的细观组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分析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材料 细观组构 数字图像 颗粒识别
下载PDF
糜棱岩的重结晶作用及其显微组构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正宏 李殿东 《吉林地质》 1999年第4期32-37,共6页
重结晶作用在糜棱岩中广泛存在,是与应变硬化相反的一种软化作用。依据形成机制和过程可以划分为动态重结晶和静态重结晶作用。动态重结晶发生在韧性变形过程中,消除晶粒内应力,并改变其大小和形态。其作用方式有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和... 重结晶作用在糜棱岩中广泛存在,是与应变硬化相反的一种软化作用。依据形成机制和过程可以划分为动态重结晶和静态重结晶作用。动态重结晶发生在韧性变形过程中,消除晶粒内应力,并改变其大小和形态。其作用方式有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和亚晶粒旋转重结晶两种。静态重结晶发生在韧性变形晚期或期后温度升高环境中,消除晶内变形组构,减少颗粒边界区域,形成稳定多边形大颗粒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棱岩 重结晶作用 显微组构 矿物晶体
下载PDF
臼齿碳酸盐岩:解密前寒武纪海洋化学性质的钥匙 被引量:1
14
作者 旷红伟 彭楠 +3 位作者 王玉冲 白华青 祁柯宁 柳永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共22页
臼齿构造(Molar tooth structure, MTS)是指主要由微米级微亮晶方解石充填的、具有肠状褶皱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前寒武纪沉积构造。具有臼齿构造的这类前寒武纪碳酸盐岩称为臼齿碳酸盐岩(Molar tooth carbonate, MTC)。MTS具有全球分布... 臼齿构造(Molar tooth structure, MTS)是指主要由微米级微亮晶方解石充填的、具有肠状褶皱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前寒武纪沉积构造。具有臼齿构造的这类前寒武纪碳酸盐岩称为臼齿碳酸盐岩(Molar tooth carbonate, MTC)。MTS具有全球分布、时代限定、形态多样、由微米级微亮晶方解石组成及早期成岩等基本特征,该认识早已得到学界广泛认同。在系统归纳MTC的地理分布、发育时限、宏观形态和微观组构的基础上,再次总结性地剖析了物理作用、生物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3类主要成因假说的基本论点及其局限性。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大量出现于中—新元古代、具全球性分布的特殊碳酸盐岩类或沉积构造,研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是MTS形成与消失的机制。尽管MTS成因还有争议,但其所具有的早期成岩特征,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其作为前寒武纪海洋地球化学环境重建的重要研究对象。MTC的兴衰与前寒武纪海洋化学性质演化和前寒武纪一系列全球性事件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提出MTC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一是探索MTC事件与相关全球性事件(如叠层石、冰川事件等)相互响应、促进或消长的关系,MTS的兴衰如何协同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的聚散过程;二是从MTS微亮晶方解石微观组构出发,采用行之有效的地球化学方法,将MTC的形成、演化、更替与前寒武纪海洋性质以及大气圈、生物圈的演化相结合,进一步完善MTC成因理论,为前寒武纪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臼齿碳酸盐岩 臼齿构造 微观组构 古海洋 前寒武纪
下载PDF
天然乳白水晶的微组构特征及其对呈色的影响
15
作者 王哲皓 汪灵 +1 位作者 殷彦彬 杨启瑞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7-254,共8页
为了给乳白水晶的评价与改性以及其他工业类型石英乳白色的产生原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CP-OES、SEM、偏光显微镜和体视镜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乳白水晶和无色透明水晶的化学成分、气液包裹体、显微结构以及热处理等特征,... 为了给乳白水晶的评价与改性以及其他工业类型石英乳白色的产生原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CP-OES、SEM、偏光显微镜和体视镜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乳白水晶和无色透明水晶的化学成分、气液包裹体、显微结构以及热处理等特征,分析探讨了它们对乳白水晶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白水晶呈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乳白水晶中存在大量的气液包裹体,其各种成分与石英晶体之间的折射率存在较大差值,在自然光下产生乳浊效应,使石英晶体变白;2)乳白水晶中分布有较多长0.1~1 mm、宽<50μm的微裂纹和长1 mm~4 cm、宽1~4 mm的微裂隙,微裂纹和微裂隙的气-固界面反射等作用可使乳白水晶呈色。w(SiO_(2))≥99.91325%,或Al、B、Li、Na、K、Ca、Mg、Ti、Fe、Mn、Cu、Cr、Ni等13种痕量杂质元素总量≤867.5×10^(-6)时,它们对乳白水晶的呈色基本上没有影响。加热温度<500℃,气液包裹体、微裂纹和微裂隙等致色因素并不会消除,因此在此温度条件下对乳白水晶的颜色变化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晶 石英 气液包裹体 微组构 呈色机理
下载PDF
Selection of Influential Microfabric Properties of Anisotropic Amphibolite Rocks on Its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 A 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Study 被引量:1
16
作者 Esamaldeen Ali Guang Wu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4年第12期1130-1138,共9页
Occasionally, in complex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ertain rocks, especially anisotropic rocks it may be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 However, the use of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to eva... Occasionally, in complex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ertain rocks, especially anisotropic rocks it may be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 However, the use of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to evaluate the UCS of rock can be more practical and economical.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carried out to predict UCS from microfabrics properties of banded amphibolite rock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Based on statistical results, rock microfabric parameters, which adequately represent the UCS of a given rock type have been sel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in size, shape factor and quartz content have high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UCS at 95% confidence level. From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approximately 84% of the variance of the UCS can be estimated by the linear combination of these three parameters. However, according to model performance criteri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0.919), variance account for (VAF = 97%)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 4.16) the study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 is reliable to predict the UCS. Finally, this approach can be easily extended to the modeling of rock strength in the absence of adequat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r abundant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sotropic ROCKS microfabric UCS Multiple Regressions Banded AMPHIBOLITE
下载PDF
汝阳地区熊耳群火山岩内夹层硅质岩的微区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安 李红中 +3 位作者 赵明臻 杨志军 梁锦 何俊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33-3339,共7页
熊耳群是前寒武纪火山-沉积作用的产物,其顶部的马家河组(玄武)安山质火山岩内发育了夹层状热水成因硅质岩。选择熊耳群马家河组硅质岩夹层中的碧玉岩为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XRD,Raman和EBSD等方法剖析了其微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硅质... 熊耳群是前寒武纪火山-沉积作用的产物,其顶部的马家河组(玄武)安山质火山岩内发育了夹层状热水成因硅质岩。选择熊耳群马家河组硅质岩夹层中的碧玉岩为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XRD,Raman和EBSD等方法剖析了其微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硅质岩内石英颗粒的显微镜和EBSD照片均表现出颗粒细小、结晶程度低和紧密堆积结构等特点,这完全吻合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特征;硅质岩内粒径不同的颗粒呈条带(或薄层)状交互出现,不同条带(或薄层)内矿物的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应该反映了原始物质供给的周期性变化;XRD分析结果指示硅质岩内的主要矿物为低温石英,其晶胞参数为a=b=0.491 3nm,c=0.540 5nm和Z=3;EBSD照片和Raman分析结果显示硅质岩内微量的杂质矿物形成于不同阶段,其中粘土矿物和黄铁矿呈零星分布并反映了原始沉积成因,长英质矿物和铁镁硅酸盐矿物均来源于火山凝灰质沉积;火山凝灰质矿物的颗粒偏大并构成了硅质岩内的粗颗粒条带(或薄层),它们与热水沉积为主的细颗粒矿物条带(或薄层)交互产出,这反映了火山作用的周期性反复活动;后期的碳酸盐热液沉淀于硅质岩内裂隙中,它们还导致石英颗粒边缘有序度升高。虽然熊耳群硅质岩内的矿物种类和成因均极为复杂,但火山物质的输入是导致熊耳群硅质岩SiO2含量偏低的根本原因并得到了硅质岩内大量火山成因矿物的证实。在硅质岩的微组构研究中,Raman光谱分析可以有效的揭示微区上矿物的类型、微区结构及有序度,这些特征是反映硅质岩内部矿物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微区变化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熊耳群 硅质岩 微组构 矿物演化
下载PDF
潞安矿区显微组构研究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关英斌 曹代勇 +1 位作者 张杰林 钱光谟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25-231,共7页
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山西省潞安矿区文王山正断层和王家沟逆冲断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石英组构图清晰地反映了南京东向和北东东向的构造挤压作用。岩组分析与共轭剪节理分析结果一致,反映了潞安矿区地质构造的多期复合变形。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显微组构 动力学分析 煤矿
下载PDF
洪湖及其周围三种湖相粘土的微结构特征与沉积环境
19
作者 易朝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6-303,共8页
在江汉平原濒临长江北岸的洪湖及其周围的土壤中 ,分别取得沉积物柱状钻孔样品和土壤剖面样品 ,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 2 .5kaBP以来形成的三种湖相粘土的微结构特征 ,并以此解释的其成因和沉积环境 .0 .9- 2 .5kaBP期间形成... 在江汉平原濒临长江北岸的洪湖及其周围的土壤中 ,分别取得沉积物柱状钻孔样品和土壤剖面样品 ,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 2 .5kaBP以来形成的三种湖相粘土的微结构特征 ,并以此解释的其成因和沉积环境 .0 .9- 2 .5kaBP期间形成的青色粘土的典型微结构有 :凝胶结构、细颗粒粒径和小孔隙、矿物颗粒低圆度和淡水中心冈硅藻等生物框架结构 .主要是有机质胶体与粘土胶体相互作用形成的 .此期间 ,河流带入湖泊的泥沙少 ,洪湖拥有一个开阔、稳定、浮游生物较多的淡水湖泊环境 .0 .4 5 - 1kaBP期间形成的黑色粘土的主要微结构类型有 :凝胶结构、大的圆孔隙和植物纤维等生物框架结构、呈双峰分布的孔隙 .它主要是由于维管束植物残体大量积累形成的 .当时洪湖湖水变浅 ,大量挺水植物生长 ,湖泊已经沼泽化了 .0 .4 5kaBP以来形成的灰色粘土的微结构类型主要有 :絮凝结构、较大的微孔隙和颗粒粒径、矿物颗粒较高的圆度等 .物源主要来自河流带来的泥沙 ,当时河湖相通 ,河流入湖水沙量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湖相粘土 成因 江汉平原 洪湖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祁连山玉石沟橄榄岩显微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艳 杨波 张宏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275-286,共12页
橄榄岩作为上地幔的主要成分,影响着上地幔的流变学行为,其显微构造记录了岩石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受的构造事件。通过对祁连山玉石沟橄榄岩样品的镜下显微构造观察、岩石组构测定及TEM位错分析,探讨了与变形相关的温度、围压、含水性和... 橄榄岩作为上地幔的主要成分,影响着上地幔的流变学行为,其显微构造记录了岩石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受的构造事件。通过对祁连山玉石沟橄榄岩样品的镜下显微构造观察、岩石组构测定及TEM位错分析,探讨了与变形相关的温度、围压、含水性和应变速率等因素,总结该岩石的变形机制和变形历史,并推断其形成发展时大地构造环境。研究表明,玉石沟橄榄岩产自上地幔,其变形改造经历了上地幔演化和脆-韧性变形2个阶段。上地幔演化阶段橄榄石发育明显的A型原生组构,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测定的橄榄石显微组构表明,该地区橄榄岩形成于高温(>1200℃)、低应力(<350 MPa)、低应变速率、低含水量的地幔浅部环境条件下;脆-韧性变形阶段叠加改造了原生A型组构,而发育明显的D型次生组构。橄榄石变形主控因素为动态恢复作用,普遍发育亚晶粒、消光带和扭折显微构造等相关组构,并与透射电镜下所观察到的位错排对应,同时还发育以微破裂为主的一套脆性变形组构,表现出两组共轭剪破裂和另一组张性破裂等现象,揭示出与韧性动态恢复现象一致的应力场方向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玉石沟 橄榄岩 显微组构 变形机制 变形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