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红蛋白在L-半胱氨酸微银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35
1
作者 顾凯 朱俊杰 陈洪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172-1174,共3页
L-半胱氨酸通过化学键结合到微银电极表面成化学修饰电极,研究表明此修饰电极对血红蛋白的氧化还原有促进作用.并用预富集和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检测血红蛋白的浓度,检测限为1.0×10^(-8)mol/L,8次测定2.0×10^(-7)mol/L血红蛋... L-半胱氨酸通过化学键结合到微银电极表面成化学修饰电极,研究表明此修饰电极对血红蛋白的氧化还原有促进作用.并用预富集和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检测血红蛋白的浓度,检测限为1.0×10^(-8)mol/L,8次测定2.0×10^(-7)mol/L血红蛋白的相对标准偏差是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电极 微电极 血红蛋白 半胱氨酸 测定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的高灵敏纳米碳纤维电极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荣生 肖华 +3 位作者 黄卫华 童华 王宗礼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810,共3页
碳纳米管已被应用于电极材料, 但未得到良好的电化学伏安行为[1]; 且由于碳纳米管的直径很小(几到数十纳米), 制作单根的碳纳米管电极非常困难, 难以实际应用.碳纳米管用于修饰电极已得到更多重视[2~4], 但都在常规尺寸(毫米级)的... 碳纳米管已被应用于电极材料, 但未得到良好的电化学伏安行为[1]; 且由于碳纳米管的直径很小(几到数十纳米), 制作单根的碳纳米管电极非常困难, 难以实际应用.碳纳米管用于修饰电极已得到更多重视[2~4], 但都在常规尺寸(毫米级)的电极上进行, 这样的电极不适于在生物微环境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纳米碳纤维电极 生物微环境分析 微电极伏安法 电化学分析
下载PDF
埋地管线剥离覆盖层下阴极保护的有效性 被引量:30
3
作者 闫茂成 王俭秋 +1 位作者 柯伟 韩恩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由微小缝隙模拟管线剥离覆盖层(涂层)下的局部电化学环境,用微电极技术测量了缝隙内局部电位及pH的分布,研究了缝口阴极保护电位、剥离区几何形状、溶液电导率等因素对剥离区内部局部环境及阴极保护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剥离区内电位降... 由微小缝隙模拟管线剥离覆盖层(涂层)下的局部电化学环境,用微电极技术测量了缝隙内局部电位及pH的分布,研究了缝口阴极保护电位、剥离区几何形状、溶液电导率等因素对剥离区内部局部环境及阴极保护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剥离区内电位降(电位梯度)主要集中在破损口附近,而剥离区深处接近自然腐蚀状态;剥离区内有效保护距离随缝口保护电位负移而增加,但缝口过保护并不能有效提高剥离区保护效果。阴极保护可使剥离区局部电化学环境pH升高、电导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保护 管道 涂层 缝隙腐蚀 微电极 电位降(IR降) 应力腐蚀开裂
下载PDF
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原因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许敬彦 李庆峰 丁明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3-65,共3页
大庆油田长垣目前采集的自然电位曲线与前期资料对比差别非常大 ,出现了异常现象 :某些渗透层处自然电位幅度变小或没幅度 ,有些渗透层甚至出现了自然电位反向 ;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发生明显的偏移。对此 ,从自然电位形成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大庆油田长垣目前采集的自然电位曲线与前期资料对比差别非常大 ,出现了异常现象 :某些渗透层处自然电位幅度变小或没幅度 ,有些渗透层甚至出现了自然电位反向 ;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发生明显的偏移。对此 ,从自然电位形成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查清了异常的原因 :地层水矿化度与泥浆滤液矿化度的差值由原来的 6 0 0 0~ 70 0 0mg/L减少到目前的 0~ 2 0 0 0mg/L ,从而使扩散电位和薄膜电位减小或消失 ;为了保护油层 ,在一些区块采用了近平衡或欠平衡钻井 ,使储层压力等于或小于泥浆柱压力 ,从而使这些储层处不产生过滤电位或产生正的过滤电位 ;大量的注水开发导致出现了一些高压层 ,这样地层水就会渗入井内 ,井内泥浆的矿化度发生变化而且变化不均 ,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出现偏移。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电位 基线 偏移 差值 地层水 储层压力 异常 渗透层 欠平衡钻井 水矿化度
下载PDF
微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邹绍芳 门洪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36-341,共6页
随着各种微加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中 ,微型传感器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微型传感器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只需要少量的样品 ,大大降低有毒试剂的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具有分析成本低 ,响应时间快 ,检测下... 随着各种微加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中 ,微型传感器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微型传感器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只需要少量的样品 ,大大降低有毒试剂的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具有分析成本低 ,响应时间快 ,检测下限低和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微型电化学传感器及其阵列的最新研究进展 ,介绍了不同结构的基于汞膜、碳 /石墨和贵金属等材料的微型传感器的特点和采用腐蚀、剥离、金属掩膜和丝网印刷等微加工技术的微型传感器及其阵列制作工艺 ,阐明了微型电化学传感器与溶出伏安法相结合 ,在生物医学、食品和环境检测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重金属检测 微电极 溶出伏安法 传感器阵列
下载PDF
氧化还原条件对红枫湖沉积物磷释放影响的微尺度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洋 陈敬安 +1 位作者 王敬富 罗婧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4,共7页
选取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自然、好氧和厌氧条件下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过程,联合应用微电极技术和沉积物磷形态分析对沉积物—水界面开展了微尺度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红枫湖沉积物总磷含量显著降低,且... 选取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自然、好氧和厌氧条件下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过程,联合应用微电极技术和沉积物磷形态分析对沉积物—水界面开展了微尺度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红枫湖沉积物总磷含量显著降低,且主要是NaOH提取态磷(NaOH-P)和残渣态磷(rest-P)含量降低所致,厌氧条件下沉积物孔隙水中磷酸盐浓度明显升高,而好氧条件下沉积物孔隙水磷酸盐浓度显著降低,反映厌氧条件显著促进了红枫湖沉积物磷释放.厌氧条件下沉积物内部溶解氧浓度下降、硫还原活动增强可能是导致NaOH-P释放的主要原因.O_2浓度的降低加速了沉积物还原作用并产生大量H2S,进而与二价铁离子形成硫化亚铁沉淀,最终导致NaOH-P(Fe-P)释放到孔隙水中.好氧条件向厌氧条件的转换可通过改变沉积物内部pH值分布和微生物活动促使rest-P释放:厌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不仅可以消耗硫酸根产生H_2S,导致pH值降低,还可消耗有机质,将有机磷转变为无机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水界面氧化还原环境可影响沉积物氧渗透深度、pH值分布、微生物活动、硫循环以及有机质降解过程,进而控制沉积物磷的形态转化与释放.联合应用微电极技术和沉积物磷形态分析对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开展微尺度观测研究是揭示沉积物内源磷释放机制与控制因素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环境 微电极 微尺度 沉积物内源磷 红枫湖
下载PDF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离子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志全 佟月红 +1 位作者 孙鹏 邵元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水 / 1,2 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分别以K4 Fe(CN) 6和 7,7,8,8 四氰代二甲基苯醌 (TCNQ)作为水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 ,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同离子 (TPAs+与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差 ...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水 / 1,2 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分别以K4 Fe(CN) 6和 7,7,8,8 四氰代二甲基苯醌 (TCNQ)作为水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 ,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同离子 (TPAs+与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差 ,实现了这一在热力学上通常不可能实现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给出的正负反馈信息 ,研究了界面电位差驱动的液 /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并进一步得到了在不同的共同离子浓度比时 ,此异相界面反应速率常数kf 为 1 3× 10 -31 8× 10 -2 cm/s(共同离子为TBA+)和 2 5× 10 -32 8× 10 -2 cm/s(共同离子为TPAs+) .验证了此反应速率常数kf 是由界面电位差所决定的 .在此实验条件下 ,此反应速率常数kf 与界面电位差的关系遵守Butler Volmer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学显微镜 液/液界面 反应 1 2-二氯乙烷 电化学
下载PDF
采用微电极测定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小红 施汉昌 何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8-602,共5页
生物载体内部溶解氧的传质是影响载体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一种以溶解氧微电极为测试工具,获得球形生物载体内部溶解氧扩散系数的方法.采用自制的溶解氧微电极检测沿载体半径方向上的溶解氧分布,结合扩散-反应方程拟合... 生物载体内部溶解氧的传质是影响载体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一种以溶解氧微电极为测试工具,获得球形生物载体内部溶解氧扩散系数的方法.采用自制的溶解氧微电极检测沿载体半径方向上的溶解氧分布,结合扩散-反应方程拟合获得载体内部的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载体填充率为25%的情况下,连续流球形载体反应器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对有机物的去除负荷达到5.6kg/(m3.d).沿载体半径方向里层1/2区域范围内溶解氧消耗为零,载体内能够形成明显的缺氧/厌氧区.溶解氧分布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载体内部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为0.0172m2/d,传质过程以紊动传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生物载体 同步硝化反硝化 溶解氧 微电极 有效扩散系数
下载PDF
基于溶解氧微电极的动态膜特性的在线研究方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盈禧 蔡强 +2 位作者 周小红 黄霞 施汉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自生动态膜 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将粗网材料制成的组件置于反应器中进行泥水分离的生物处理工艺 .粗网材料表面形成的动态膜不仅能有效去除浊度 ,还具有生物活性 ,可以降解污染物 .通过微电极技术 ,可以研究动态膜的生物活性 .为便于微电... 自生动态膜 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将粗网材料制成的组件置于反应器中进行泥水分离的生物处理工艺 .粗网材料表面形成的动态膜不仅能有效去除浊度 ,还具有生物活性 ,可以降解污染物 .通过微电极技术 ,可以研究动态膜的生物活性 .为便于微电极在线测量 ,构建微型反应器模拟动态膜的实际过滤过程 ,结合微动平台 ,采用溶解氧微电极测量动态膜内的溶解氧分布 .结果表明 ,动态膜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结构发生变化 ,出现气泡 .动态膜内溶解氧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 2 . 0~ 2. 5mm深度处降至 0 .动态膜表层微生物的比耗氧速率在反应器运行第 1、5和 8天分别为 34 .3、10 .6和 12 . 4mg/ (g·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 微电极 溶解氧
下载PDF
电化学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莫金垣 谢天尧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8-109,共12页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电化学分析第六篇评述文章。它评述了从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期间我国电化学分析的进展。内容分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前者包括电化学分析理论研究、电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电化学分析第六篇评述文章。它评述了从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期间我国电化学分析的进展。内容分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前者包括电化学分析理论研究、电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后者包括极谱与伏安法,络合吸附波与催化波,线性扫描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吸附溶出分析法,示波分析法,微电极、超微电极与化学修饰电极,离子选择电极与各类传感器,光谱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法和液/液界面电化学分析,电化学检测/电泳、色谱技术,电化学免疫法,电位分析法及其它等。共引用文献48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谱法 发法 化学修饰电极 传感器 电化学分析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VL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世忠 徐如祥 +1 位作者 张旺明 李勇杰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3例PD患者,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im/Vop)及苍白球腹后部(PVP)进行联合毁损术。结果:43例PD患者...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3例PD患者,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im/Vop)及苍白球腹后部(PVP)进行联合毁损术。结果:43例PD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MotorUPDRS积分,开状态及关状态均显著改善(P<0.0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对伴有肢体震颤、强直及运动迟缓的PD患者,行同侧Vim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手术,能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记录 立体定向术 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的微电极定位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勇杰 庄平 +2 位作者 石长青 张宇清 李建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丘脑底核(STN)及其邻近结构神经元电活动的特点,指导手术靶点的准确定位。方法 30例PD患者在行STN电极埋植(8例)或毁损术(22例)时,应用微电极和EMG记录技术,采集STN及其邻近结构的细胞外电活动和肢体的EMG...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丘脑底核(STN)及其邻近结构神经元电活动的特点,指导手术靶点的准确定位。方法 30例PD患者在行STN电极埋植(8例)或毁损术(22例)时,应用微电极和EMG记录技术,采集STN及其邻近结构的细胞外电活动和肢体的EMG活动。分析其电活动的特点。结果 在31个记录针道中,共记录到388个STN神经元,其中14%呈紧张性放电,28%呈规律性簇状放电,58%呈不规则或簇状放电。放电频率20~50Hz,平均42.2±11.6Hz。确认震颤细胞,节律为3.8~6Hz,与肢体震颤密切相关(r=0.63,P<0.01)。多数(82%)震颤细胞位于STN中上部分。黑质神经元呈均匀的紧张性放电,放电频率72.5±17.9Hz。结论 STN及其邻近结构存在特征性的电活动,微电极记录技术为STN手术的精确定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丘脑底核 震颤 电活动 帕金森病 EMG 肢体 STN 结论 特点
原文传递
多巴胺在聚中性红修饰碳纤维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元喜 周谷珍 +1 位作者 陈远道 周诗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1,共4页
利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中性红(PNR)修饰碳纤维微电极。根据循环伏安(CV)、电位阶跃实验结果 ,得出了多巴胺(DA)在PNR膜中的表观扩散系数D0=7.0×10-9cm2/s、膜表面表观标准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0.55cm/s;该电极对DA响应灵敏 ,对抗坏... 利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中性红(PNR)修饰碳纤维微电极。根据循环伏安(CV)、电位阶跃实验结果 ,得出了多巴胺(DA)在PNR膜中的表观扩散系数D0=7.0×10-9cm2/s、膜表面表观标准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0.55cm/s;该电极对DA响应灵敏 ,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可望用于活体中DA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聚中性红 碳纤维 微电极 电化学行为 修饰电极 神经递质 测定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的生物膜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小红 施汉昌 蔡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类尖端直径为1μm^20μm的吸管型电化学传感器-微电极。由于其具有的较高空间分辨率,可用于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生物膜及生物絮体内部等微环境的测试。综述了近年来微电极在生物膜微环境测试中的应用成果,并与一些其他的... 文章介绍了一类尖端直径为1μm^20μm的吸管型电化学传感器-微电极。由于其具有的较高空间分辨率,可用于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生物膜及生物絮体内部等微环境的测试。综述了近年来微电极在生物膜微环境测试中的应用成果,并与一些其他的生物膜分析技术进行比较。探讨了微电极技术用于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 生物膜 微环境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技术的反硝化滤池生物膜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宋慧敏 周小红 +1 位作者 张永明 施汉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0-854,共5页
为研究反硝化滤池中溶解氧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制备性能良好尖端直径在30μm以内的氧(O2)以及硝酸盐(NO3-)微电极,以此为测试工具,对反硝化滤池中生物膜内部O2、NO3-微环境分布进行测试,通过建立扩散-反应方程,获得生物膜微环境耗... 为研究反硝化滤池中溶解氧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制备性能良好尖端直径在30μm以内的氧(O2)以及硝酸盐(NO3-)微电极,以此为测试工具,对反硝化滤池中生物膜内部O2、NO3-微环境分布进行测试,通过建立扩散-反应方程,获得生物膜微环境耗氧及反硝化活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在生物膜内部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主体溶液氧浓度约1mg/L下降至生物膜300μm深度处约为0.生物膜内部反硝化活性区域发生在300~600μm深度范围内.该条件下反硝化滤池生物膜的氧利用速率常数以及反硝化速率常数之间的比值为1.46,溶解氧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反硝化滤池 微电极 硝酸盐
下载PDF
钴卟啉修饰碳纤维微葡萄糖酶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车广礼 冯连玉 +1 位作者 章咏华 董绍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50-654,共5页
本文成功地制备了四苯基钴卟啉修饰碳纤维微柱电极并讨论了其对氧的催化行为。继以四苯基钴卟啉化学修饰碳纤维微柱电极为基底电极,偶合葡萄糖氧化酶制成微葡萄糖酶电极。这种微酶电极的检测上限为2.0 mmol/L,响应时间小于4s,抗干扰能... 本文成功地制备了四苯基钴卟啉修饰碳纤维微柱电极并讨论了其对氧的催化行为。继以四苯基钴卟啉化学修饰碳纤维微柱电极为基底电极,偶合葡萄糖氧化酶制成微葡萄糖酶电极。这种微酶电极的检测上限为2.0 mmol/L,响应时间小于4s,抗干扰能力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微电化学感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微电极 葡萄糖 碳纤维
下载PDF
过氧化聚吡咯膜修饰微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万其进 张学记 +1 位作者 张春光 周性尧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031-1033,共3页
用电聚合法在铂微盘电极上制备了聚吡咯(PPy)膜,并将其在电解质水溶液中进行过氧化处理。所得到的过氧化膜是非电子导体而为离子导体,膜具有多孔性的特征。该膜具有排拆阴离子的作用,而对大阳离子如多巴胺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同... 用电聚合法在铂微盘电极上制备了聚吡咯(PPy)膜,并将其在电解质水溶液中进行过氧化处理。所得到的过氧化膜是非电子导体而为离子导体,膜具有多孔性的特征。该膜具有排拆阴离子的作用,而对大阳离子如多巴胺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同时讨论了该膜对多巴胺选择响应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 过氧化 聚吡咯膜 化学修饰电极 多巴胺
下载PDF
摇蚊幼虫生物扰动对富营养化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艳青 刘凌 +4 位作者 陈沐松 燕文明 邢西刚 王昊天 刘唱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490,共6页
利用高分辨率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和微电极技术,从微界面的角度研究了摇蚊扰动对沉积物中溶解氧(DO)、活性磷(Labile P)、活性铁(Labile Fe)及Labile P扩散通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摇蚊幼虫扰动增... 利用高分辨率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和微电极技术,从微界面的角度研究了摇蚊扰动对沉积物中溶解氧(DO)、活性磷(Labile P)、活性铁(Labile Fe)及Labile P扩散通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摇蚊幼虫扰动增加了沉积物中溶解氧的渗透深度,降低了Labile P和Labile Fe的浓度,同时抑制了Labile P向上覆水中的释放。由于Labile P与Labile Fe显著相关(对照组R=0.672,P<0.001;摇蚊组R=0.810,P<0.001),可知Labile P的变化受DO和Labile Fe控制,即Labile Fe被氧化生成三价Fe(OOH),同时吸附Labile P,使得Labile P和Labile Fe同时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内源磷释放 DGT 微电极 摇蚊幼虫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的微机化安培法检测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深 李培标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10-712,共3页
毛细管电泳的微机化安培法检测胡深,李培标,程介克(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微电极;安培法检测;微型计算机安培法电化学检测器用于毛细管电泳有独特的优点,如线性范围宽,选择性好,可以进行生物... 毛细管电泳的微机化安培法检测胡深,李培标,程介克(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微电极;安培法检测;微型计算机安培法电化学检测器用于毛细管电泳有独特的优点,如线性范围宽,选择性好,可以进行生物微环境电活性物质的分离检测[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微电极 安培法检测
下载PDF
Toxicity detection of sodium nitrite,borax and aluminum potassium sulfate using electrochemical method 被引量:9
20
作者 Dengbin Yu Daming Yong Shaojun D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85-790,共6页
Based on the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respiratory chain activity of microorganisms by toxicants, an electrochemical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current variation of a mediator in the presence of microorga... Based on the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respiratory chain activity of microorganisms by toxicants, an electrochemical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current variation of a mediator in the presence of microorganisms contacted with a toxicant. Microelectrode arrays were adopted in this study, 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mass transfer rate of an anaiyte to the electrode and also increase the total current signal, resulting in an improvement in detection sensitivity. We selected Escherichia coli as the testee and the standard glucose- glutamic acid as an exogenous material. Under oxygen restriction, the experiments in the presence of toxicant were performed at optimum conditions (solution pH 7.0, 37℃ and reaction for 3 hr). The resulting solution was then separated from the suspended microorganisms and was measured by an electrochemical method, using ferricyanide as a mediator. The current signal obtained represents the reoxidation of ferrocyanide, which was transformed to inhibiting efficiency, IC50, as a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toxicity. The IC50 values measured were 410, 570 and 830 mg/L for sodium nitrite, borax and aluminum potassium sulfat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xicity sequence for these three food additiv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value reported by other methods. Furthermore, the order of damage degree to the microorganism was also observed to be: sodium nitrite 〉 borax 〉 aluminum potassium sulfate 〉 blank, according to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mages of E. coli after being incubated for 3 hr with the toxic compound in buffer solutions. Th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is expected to be a sensitive and simple alternative to toxicity screening for chemical food addi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additives sodium nitrite BORAX aluminum potassium sulfate microelectrode array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