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YH水库不同季节中微囊藻毒素-LR与N、P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旭光 李文奇 +1 位作者 周怀东 朱端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8,共8页
2005年5月至11月,在河北省YH水库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了微囊藻毒素-LR的调查,同时,测定了相应各样点的TN,TP,NH_4-N,NO_3-N和PO_4-P.结果显示,水库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随季节发生变化,其中,7 -10月期间相对较高,且大部分... 2005年5月至11月,在河北省YH水库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了微囊藻毒素-LR的调查,同时,测定了相应各样点的TN,TP,NH_4-N,NO_3-N和PO_4-P.结果显示,水库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随季节发生变化,其中,7 -10月期间相对较高,且大部分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标准限值(1μg/L);MC-LR与水体中的N、P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5-7月期间,水库MC-LR与TP呈正相关,与NH_4-N和TN/TP呈负相关;8-9月期间,水库中TP逐渐降低,但其它降低速率低于TN,造成TN/TP明显降低,MC-LR与TP和TN/TP呈正相关,与NH_4-N呈负相关;10-11月期间,大量藻细胞死亡,释放到水体中MC-LR也逐渐下降,这时,大量外源营养盐也进入水库,造成微囊藻毒素-LR的变化与TN、NH_4-N、NO_3-N.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不同季节下,微囊藻毒素-LR与营养盐的关系不同,必须视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微囊藻毒素-lr 岭回归 水库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对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致毒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秀霞 梁旭方 +4 位作者 丁雪芬 王琳 林群 李光照 沈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30,共6页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经10、50、150、500μg/L MC-LR体外诱导24h后,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检测显示...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经10、50、150、500μg/L MC-LR体外诱导24h后,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出现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说明MC-LR可引起尼罗罗非鱼肝细胞DNA的损伤,并随着剂量的增加,DNA的损伤程度增大。PI/Annexin V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表明MC-LR能明显引起肝细胞凋亡,与SCGE结果一致,且DNA损伤程度越大,细胞早期凋亡率越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本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细胞水平阐明MC-LR的毒性以及致毒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原代肝细胞 致毒机理 尼罗罗非鱼
下载PDF
臭氧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文清 高乃云 +2 位作者 黎雷 张可佳 戎文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0-265,共6页
建立臭氧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臭氧投加量、MC-LR初始质量浓度、pH等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并以反向传播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因素条件下的降解效果进行仿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降解速率不受初始MC-LR质量浓度的影... 建立臭氧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臭氧投加量、MC-LR初始质量浓度、pH等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并以反向传播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因素条件下的降解效果进行仿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降解速率不受初始MC-LR质量浓度的影响;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MC-LR的降解速率;pH降低能大幅度改善降解效果,尤其在酸性条件下,pH的变化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程度更大;在具备酸性条件和臭氧量较高时,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很高的去除率,否则降解效果不明显;该模型能预测复杂多因素试验条件下的有机物降解效果,为试验及实际降解MC-LR提供理论指导,克服了初等函数模型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臭氧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 动力学 仿真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损伤睾丸支持细胞免疫反应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凯丽 张长城 +4 位作者 邬小平 刘尚雨 赵雪怡 袁丁 赵海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3-758,共6页
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是水华爆发时微囊藻属、鱼腥藻属等蓝藻产生的一种对人类有致癌性的藻毒素。MC-LR可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产生毒性,导致不育,主要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破坏细胞骨架、干扰DNA损伤修复途径或损伤血睾屏障(BTB... 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是水华爆发时微囊藻属、鱼腥藻属等蓝藻产生的一种对人类有致癌性的藻毒素。MC-LR可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产生毒性,导致不育,主要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破坏细胞骨架、干扰DNA损伤修复途径或损伤血睾屏障(BTB)功能等。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是生精小管中与生精细胞直接接触的体细胞,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调节免疫反应以维持睾丸免疫稳态,亦可与邻近生殖细胞形成BTB,为各级生精细胞提供营养、支持和保护作用的微环境。MC-LR可引发睾丸Sertoli细胞炎症、诱导细胞凋亡、破坏BTB完整性,进而造成睾丸生精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 睾丸支持细胞 凋亡 血睾屏障 综述
下载PDF
不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中鱼鸭体内微囊藻毒素相关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仁平 舒为群 +3 位作者 蒲朝文 封雷 李恒 喻珊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681-683,共3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污染状况以及鱼鸭食品中的富集量。方法 2009-09分别采集池塘水、鱼、鸭,长江水(涪陵段)和鱼;用sep-pakc18(ODS)柱分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含量。结果池塘水体MC-LR是长江水的6.696倍,平均... 目的为了解不同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污染状况以及鱼鸭食品中的富集量。方法 2009-09分别采集池塘水、鱼、鸭,长江水(涪陵段)和鱼;用sep-pakc18(ODS)柱分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含量。结果池塘水体MC-LR是长江水的6.696倍,平均含量分别为1.366μg/L和0.20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P<0.01);池塘鱼是长江鱼1.98倍,平均含量分别为1.008ng/kg和0.514n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鸭肝MC-LR是鸭肉的1.59倍,平均含量分别为0.748ng/kg和0.470n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5)。结论池塘水和鱼中MC-LR含量高于长江水和鱼中含量,鸭肝MC-LR含量高于鸭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鱼、鸭食品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搅拌棒涂层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丘秀珍 梁勇 郭会时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4-1218,共5页
以微囊藻毒素(MC)-LR 为模板,甲基丙烯酸( MAA)为功能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RAFT)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凹凸棒土(ATP)表面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涂层介质制作搅拌棒。同时... 以微囊藻毒素(MC)-LR 为模板,甲基丙烯酸( MAA)为功能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RAFT)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凹凸棒土(ATP)表面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涂层介质制作搅拌棒。同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并用液相色谱研究了搅拌棒涂层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分子印迹搅拌棒涂层对 MC-LR 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在0.010-5.0 mg /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2〉0.997),检出限( S / N =3)可低至0.27μg / L。MC-LR 加标水平为20.0-80.0μg / L 的回收率范围为83.33%-100.07%,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1.40%-9.17%。该方法快速、灵敏、选择性高,可用于环境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搅拌棒吸附萃取 凹凸棒土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微囊藻毒素-lr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LR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家长 宋超 +3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盂顺龙 范立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70-1674,共5页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注射剂量为500μg.kg-1 BW)胁迫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相关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注射剂量为500μg.kg-1 BW)胁迫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相关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MC-LR能够对罗非鱼肝脏GSH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在MC-LR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GSH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被诱导;罗非鱼肝脏γ-GCS和GST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两次显著升高现象,在GST作用下,GSH与MC-LR结合会造成GSH的消耗,γ-GCS和GR的活性增强能够使GSH含量升高,从而使罗非鱼肝脏GSH能够维持一定水平;GR和GPx的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它们能有效调节罗非鱼肝脏GSH-GSSG缓冲系统,从而在减轻或消除由MC-LR侵入而造成的肝细胞氧化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注射 罗非鱼 微囊藻毒素(mc-lr)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相关酶
下载PDF
Microcystin-LR biodegradation by Sphingopyxis sp.USTB-05 被引量:2
8
作者 Chengbin XIAO Hai YAN +3 位作者 Junfeng WANG Wei WEI Jun NING Gang PA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526-532,共7页
A promising bacterial strain for biodegradingmicrocystin-LR(MC-LR)as the sole carbon and nitrogensource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Lake Dianchi,China.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Sphingopyxis sp.USTB-05,which was ... A promising bacterial strain for biodegradingmicrocystin-LR(MC-LR)as the sole carbon and nitrogensource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Lake Dianchi,China.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Sphingopyxis sp.USTB-05,which was the first isolated MCs-biodegradingSphingopyxis sp.in China.The average biodegradationrate of MC-LR by Sphingopyxis sp.USTB-05 was 28.8mg·L^(-1)per day,which was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other bacteria reported so far.The optimal temperature andpH for both strain USTB-05 growth and MC-LRbiodegradation were 30℃and 7.0,respectively.Therelease of MC-LR from the cyanobacterial cells collectedfrom Lake Guishui and the biodegradation of MC-LR byboth strain and cell-free extract(CE)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C-LR with the initialconcentration of 4.0 mg·L^(-1)in water was biodegraded bySphingopyxis sp.USTB-05 within 4 d,while MC-LR with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28.8 mg·L^(-1)could be completelyremoved in 3 h by CE of Sphingopyxis sp.USTB-05 containing 350 mg·L^(-1)protein.During enzymaticbiodegradation of MC-LR,two intermediate metabolitesand a dead-end product were observed on an HPLCchromatogram.Moreover,the similar scanning profiles ofMC-LR and its metabolic products indicate that the Addaside-chain of MC-LR was kept intact in all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ystin-lr(mc-lr) BIODEGRADATION Sphingopyxis sp USTB-05 cell-free extract
原文传递
UV/H_2O_2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清 高乃云 黎雷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2-116,共5页
试验建立了UV/H2O2高级氧化工艺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UV强度、H2O2投加量、MC-LR初始浓度、pH等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并以反向传播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因素条件下的降解效果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降解速率... 试验建立了UV/H2O2高级氧化工艺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UV强度、H2O2投加量、MC-LR初始浓度、pH等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并以反向传播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因素条件下的降解效果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降解速率不受初始MC-LR浓度的影响;UV的加强及H2O2投加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MC-LR的降解速率;pH的降低能大幅度改善降解效果,尤其在酸性条件下,pH的变化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UV/H2O2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 动力学
下载PDF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the genotoxic response to chronic microcystin-LR exposure in human–hamster hybrid cells 被引量:6
10
作者 Xiaofei Wang Pei Huang +7 位作者 Yun Liu Hua Du Xinan Wang Meimei Wang Yichen Wang Tom K.Hei Lijun Wu An X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10-218,共9页
Microcystin-LR (MC-LR) is the most abundant and toxic microcystin congener and has been classified as a potential human carcinogen (Group 2B) by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However, the mechan... Microcystin-LR (MC-LR) is the most abundant and toxic microcystin congener and has been classified as a potential human carcinogen (Group 2B) by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Howeve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genotoxic effects of MC-LR during chronic exposure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In the present study, human-hamster hybrid (AL) cells were exposed to MC-LR for varying lengths of tim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itrogen radicals in MC-LR-induced genotoxicity. The mutagenic potential at the CD59 locus was more than 2-fold higher (p 〈 0.01) in AL ceUs exposed to a cytotoxic concentration (1 μmol/L) of MC-LR for 30 days than in untreated control ceils,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formation of micronucleus. MC-LR caused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nitric oxide (NO) production in treated cells. Moreover, this was blocked by concurrent treatment with the NO synthase inhibitor NC-methyl-L-arginine (L-NMMA), which suppressed MC-LR- induced mutations as well. The survival of mitochondrial DNA-depleted (pO) AL ceils was markedly decreased by MC-LR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at in AL cells, while the CD59 mutant fraction was unaltered. These results provided clear evidence that the gen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MC-LR exposure in mammalian cells was mediated by NO and might be considered as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s that prevent carcin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ystin-lr mc-lr Chronic exposure Genotoxicity Nitric oxide
原文传递
不同氧化剂对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释放及降解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林 李伟英 +1 位作者 张骏鹏 张佳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60-63,75,共5页
该文探讨了3种氧化剂(臭氧、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研究了氧化剂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中对MC—LR的释放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可有效降解MC—LR。氧化处理铜绿微囊藻时,在臭氧投加速... 该文探讨了3种氧化剂(臭氧、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研究了氧化剂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中对MC—LR的释放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可有效降解MC—LR。氧化处理铜绿微囊藻时,在臭氧投加速率为0.41mg/L·min、氧化反应5min和高锰酸钾投加量为2mg/L、氧化反应5—8min的条件下,均可将水中的MC—LR去除完全;此外,3种氧化剂处理含藻水的同时,可引起胞内藻毒素不同程度的释放,其中次氯酸钠处理含藻水将严重破坏藻细胞,致使产生大量的、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的胞外溶解性MC—LR,导致饮用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mc-lr) 氧化剂 臭氧 高锰酸钾 次氯酸钠 释放 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