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鲤肝细胞抗氧化系统对微囊藻毒素毒性的反应 被引量:57
1
作者 李效宇 刘永定 +1 位作者 宋立荣 乔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用 10 μg/L的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 LR ,MC LR)处理鲤肝细胞培养物 ,检测鲤肝细胞抗氧化系统的 6项指标。结果表明 ,MC LR处理后活性氧 (ROS)含量明显升高 ,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迅速下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 用 10 μg/L的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 LR ,MC LR)处理鲤肝细胞培养物 ,检测鲤肝细胞抗氧化系统的 6项指标。结果表明 ,MC LR处理后活性氧 (ROS)含量明显升高 ,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迅速下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明显升高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在MC LR处理 15min后也有明显上升 ,但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活性在MC LR处理后没有明显变化。另外 ,还从氧自由基理论解释了微囊藻毒素造成鲤肝细胞损伤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鲤鱼 肝细胞 抗氧化系统 毒性
下载PDF
上海市供水系统微囊藻毒素LR含量调查 被引量:30
2
作者 吴和岩 郑力行 +1 位作者 苏瑾 施玮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调查上海市供水系统中微囊藻毒素LR(MC- LR)的污染状况及常规水处理工艺对MC- LR的去除效果。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有代表性的水源、水厂及出厂水样中MC LR的含量。结果 源水中MC- LR浓度随采样点及采样季节变化 ... 目的 调查上海市供水系统中微囊藻毒素LR(MC- LR)的污染状况及常规水处理工艺对MC- LR的去除效果。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有代表性的水源、水厂及出厂水样中MC LR的含量。结果 源水中MC- LR浓度随采样点及采样季节变化 ,在夏末秋初易形成污染高峰 ,最高达 2 . 38μg L。混凝沉淀、加氯消毒对去除毒素有一定的效果 ,而过滤则效果不明显 ,在出厂水中也能检测到MC- LR ,最高达1. 2 7μg L。结论 夏秋季节上海市供水系统源水受到以MC- LR为代表的蓝藻毒素的污染 ,郊区源水污染较重 ,常规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源水 出厂水
下载PDF
溶微囊藻菌的分离与溶藻作用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传鹏 浦跃朴 +2 位作者 尹立红 吕锡武 李先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2-606,共5页
从太湖梅梁湾水域放置的除藻中试反应器的人工介质上分离出1株溶藻细菌,并对该株菌溶解铜绿微囊藻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果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生理与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特异性引物扩增综合分析,初步鉴定该株细菌属... 从太湖梅梁湾水域放置的除藻中试反应器的人工介质上分离出1株溶藻细菌,并对该株菌溶解铜绿微囊藻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果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生理与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特异性引物扩增综合分析,初步鉴定该株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对源自太湖的微囊藻的最低溶藻细菌浓度为105个/mL;在太湖水、PBS缓冲液和BG11微囊藻培养基等反应体系中对微囊藻均有较强的溶解作用,24h藻细胞溶解率分别为85.9%、67.9%和91.0%,完全溶藻时间为48h.其溶藻方式可能为分泌某种胞外物质所致.该株菌对微囊藻毒素LR(MCLR)也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在MCLR起始质量浓度为2.642μg/L时,细菌对MCLR作用18,36和72h的降解率分别为14.2%、51.3%和100.0%.此菌株在太湖水中保持着较好的生物活性,表现出较强的溶藻与降解MCLR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lr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产毒条件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和岩 苏瑾 施玮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研究温度、光照、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BG-11为培养基,通过计数藻细胞来反映其生长特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囊藻毒素LR产量,观察不同温度(20~35℃)、光照(2000~5000lx)、氮(71.4~13... 目的研究温度、光照、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BG-11为培养基,通过计数藻细胞来反映其生长特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囊藻毒素LR产量,观察不同温度(20~35℃)、光照(2000~5000lx)、氮(71.4~1300.0μmol/L)、磷(1.43~71.40μmol/L)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产生的影响。结果铜绿微囊藻在25℃和3000lx时生长最快,但细胞内产毒量却分别在20℃和5000lx时达到最大值;在固定磷浓度(6.50μmol/L)的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细胞数和毒素产量均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50.0μmol/L时达到最高峰,继续增高则有抑制作用;在固定氮浓度的培养条件下(71.4μmol/L),磷浓度为1.43μmol/L时细胞生长较慢,浓度达到6.50μmol/L时细胞生长加速,但浓度进一步加大,藻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产毒量也未见明显不同;同时,微囊藻毒素-LR浓度与藻细胞数和叶绿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铜绿微囊藻的最佳生长条件并不等同于其最佳产毒条件;磷是一种限制性营养因子,较低浓度就可满足藻类生长及产毒需要;适合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氮磷比是100∶1(原子数比);可通过细胞计数或测定叶绿素含量来预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总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lr 温度 光照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草鱼肝脏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炳升 徐立红 +1 位作者 张甬元 徐盈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0-92,104,共3页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肝脏 超微结构 草鱼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蓝藻中的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蕾 李小艳 +5 位作者 张惠 薛文通 杨敏 樊康平 顾军农 林爱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7-199,236,共4页
微囊藻毒素是由淡水蓝绿藻产生的一类最常见的环七肽缩肝毒素,对动物及人类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本文以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为原料,建立了固相萃取富集微囊藻毒素,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测定藻样中的微囊藻毒素MC-LR的方法。该法... 微囊藻毒素是由淡水蓝绿藻产生的一类最常见的环七肽缩肝毒素,对动物及人类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本文以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为原料,建立了固相萃取富集微囊藻毒素,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测定藻样中的微囊藻毒素MC-LR的方法。该法绝对检出限为25pg,回收率为70%以上,方法灵敏度高,实用性强。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对实际藻样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藻样含有MC-RR及可能为[Dha]-MC-HtyR、MC-YR、[D-Asp3]-MC-HtyR或[D-Asp3,Dhb7]-MC-HtyR的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微囊藻毒素 蓝藻
下载PDF
一种检测微囊藻毒素LR诱导大鼠肾细胞凋亡的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傅文宇 李敏伟 +1 位作者 陈加平 徐立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检测 微囊藻毒素 大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水体中微囊藻毒素-LR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 被引量:14
8
作者 盛建武 何苗 +2 位作者 余少青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6-1170,共5页
在自制包被完全抗原浓度为5μg/mL、单克隆抗体工作稀释度为1:3000、酶标二抗鼠工作稀释度为1:3000、微囊藻毒素-LR浓度在0.001-30μg/L、显色底物为邻苯二胺,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LR进行检测,结... 在自制包被完全抗原浓度为5μg/mL、单克隆抗体工作稀释度为1:3000、酶标二抗鼠工作稀释度为1:3000、微囊藻毒素-LR浓度在0.001-30μg/L、显色底物为邻苯二胺,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L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结果相关系数大于0.99,多次重复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最低检测限能达到0.01μg/L。定量检测区间为0.01~3μg/L,该方法对[4-精氨酸]微囊藻毒素能特异性识别,对来自实际水样中的干扰有相当的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ELISA 检测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致小鼠肝、肾和睾丸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董玲 段丽菊 +4 位作者 张慧珍 程学敏 杉浦则夫 张振亚 崔留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所致小鼠肝、肾、睾丸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作用。方法以昆明种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腹腔注射染毒,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小鼠肝、肾、睾丸细胞中交联DNA和游离DNA的量,计算其DPC系数,DPC系数=交联DNA/(交联DNA...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所致小鼠肝、肾、睾丸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作用。方法以昆明种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腹腔注射染毒,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小鼠肝、肾、睾丸细胞中交联DNA和游离DNA的量,计算其DPC系数,DPC系数=交联DNA/(交联DNA+游离DNA),判断DNA与蛋白质的交联程度。结果在小鼠肝细胞中,微囊藻毒素-LR各染毒组DPC数量均有显著增加,其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小鼠肾细胞中,微囊藻毒素-LR染毒剂量为3μg/kgbw和6μg/kgbw时,DPC数量显著增加,其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染毒剂量为12μg/kgbw时,DPC数量未增加,其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小鼠睾丸细胞中,染毒剂量为3μg/kgbw时,DPC数量未增加,其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染毒剂量为6μg/kgbw和12μg/kgbw时,DPC数量显著增加,其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一定的染毒剂量下,微囊藻毒素-LR可以引起小鼠肝、肾、睾丸细胞DNA-蛋白质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KCl-SDS沉淀法DNA-蛋白质交联 器官 染毒
下载PDF
UV/H_2O_2催化氧化去除微囊藻毒素-LR 被引量:13
10
作者 乔瑞平 李楠 +2 位作者 漆新华 王启山 庄源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6-49,共4页
研究了UV/H2 O2 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探讨了各种因素如H2 O2 浓度、p H值、光强、MC-LR浓度及反应时间对降解的影响。UV和H2 O2 氧化去除MC-LR具有协同作用,H2 O2 在UV照射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对MC-LR有很强的氧... 研究了UV/H2 O2 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探讨了各种因素如H2 O2 浓度、p H值、光强、MC-LR浓度及反应时间对降解的影响。UV和H2 O2 氧化去除MC-LR具有协同作用,H2 O2 在UV照射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对MC-LR有很强的氧化能力。MC-LR的降解过程可用准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和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反应速率常数随MC-L R的起始浓度增加而减少,反应半衰期随MC-LR的起始浓度增加而延长。在H2 O2 浓度为1.0 mmol/L、反应温度为(2 5 .5±1)℃、p H值为6.8、光强2 .5×10 4 lux及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质量浓度为0 .2 0 3 mg/L的MC-L R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 .8%。结果表明,UV/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微囊藻毒素-lr 降解 动力学 UV/H2O2催化氧化体系
下载PDF
淀山湖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志红 郑力行 +1 位作者 屈卫东 朱惠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3-406,共4页
为了解淀山湖在水华严重的夏秋季节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别检测了经过一系列浓缩的不同水样中这两种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整个淀山湖类毒素-A的平均含量为0.007g/L,而微囊藻毒素-LR的平均含量为0.... 为了解淀山湖在水华严重的夏秋季节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别检测了经过一系列浓缩的不同水样中这两种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整个淀山湖类毒素-A的平均含量为0.007g/L,而微囊藻毒素-LR的平均含量为0.090g/L,是类毒素-A的13倍.淀山湖存在较严重的微囊藻毒素-LR污染和轻度的类毒素-A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类毒素-A 富营养化 淀山湖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传代细胞的毒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谷康定 林群馨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1-412,共2页
目的 从多种传代细胞株中 ,筛选对微囊藻毒素 -LR敏感的细胞株 ,探讨建立经济、简便研究该毒素传代细胞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不同宿主来源的 8种细胞株 (KB细胞 ,NIH/ 3T3细胞 ,H - 4 -Ⅱ -E细胞 ,Hela细胞 ,Vero细胞 ,HepG2细胞 ,Caco... 目的 从多种传代细胞株中 ,筛选对微囊藻毒素 -LR敏感的细胞株 ,探讨建立经济、简便研究该毒素传代细胞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不同宿主来源的 8种细胞株 (KB细胞 ,NIH/ 3T3细胞 ,H - 4 -Ⅱ -E细胞 ,Hela细胞 ,Vero细胞 ,HepG2细胞 ,Caco - 2细胞 ,HL - 6 0细胞 )与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 -LR作用 ,细胞培养 2 4 ,4 8,72 ,96h后观察其形态学变化 ,利用体外细胞法 (MTT)测定其细胞毒性终点 (判断细胞活性 )及乳酸脱氢酶试验测定细胞膜受损情况。结果  8种细胞株中 ,KB细胞和H - 4 -Ⅱ -E细胞在培养 96h ,毒素浓度大于 18 8μg/ml时 ,呈现明显剂量 -反应关系。KB细胞与毒素接触 8h后就有显著的形态学改变 ,其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非常好 ;乳酸脱氢酶试验显示微囊藻毒素 -LR可导致KB细胞膜损伤。结论 微囊藻毒素 -LR对KB细胞和H - 4 -Ⅱ -E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从形态学变化、试验结果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敏感性考虑 ,KB细胞可用作研究该毒素的传代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代细胞 微囊藻毒素-lr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臭氧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LR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可佳 高乃云 +1 位作者 殷娣娣 隋铭皓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9-924,共6页
采用臭氧对微囊藻毒素-LR(MC-LR)进行降解试验,研究其反应动力学.取自无锡太湖流域蓝藻藻华提取藻毒素,研究了臭氧投加量、MC-LR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及一些阴离子作用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降解MC-LR,且符合准一级... 采用臭氧对微囊藻毒素-LR(MC-LR)进行降解试验,研究其反应动力学.取自无锡太湖流域蓝藻藻华提取藻毒素,研究了臭氧投加量、MC-LR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及一些阴离子作用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降解MC-LR,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降解速率不受MC-LR初始质量浓度的影响.当臭氧投加量由0.31mg.L-1增加到1.35 mg.L-1时,MC-LR的降解速率由0.0103 min-1提高到0.0407 min-1.当pH值由3.08升高到10.08时,MC-LR的降解速率由0.2528 min-1降低到0.0099 min-1.在酸性条件下,pH值的变化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程度更大.在阴离子影响方面,NO3-有利于MC-LR的降解,CO32-阻碍降解,SO42-和Cl-对降解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其反应速率常数由大到小的次序是:NO3-,Cl-,SO42-,CO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臭氧 动力学 阴离子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固定化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袁媛 吴涓 +1 位作者 李玉成 王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3-409,共7页
研究了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释放分布规律,并用活性炭纤维对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株进行了固定化,考察了不同活性炭纤维预处理方法、活性炭纤维用量、pH值、温度以及MC—LR浓度对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MC—LR的影响... 研究了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释放分布规律,并用活性炭纤维对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株进行了固定化,考察了不同活性炭纤维预处理方法、活性炭纤维用量、pH值、温度以及MC—LR浓度对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MC—LR的影响.结果表明,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MC—LR主要分布在超滤滤液中,占MC-LR总含量的81.2%.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MC—LR的效率明显高于非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藻毒素降解菌用(1十9)盐酸预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固定化,其去除效果最佳.MC—LR去除的最适条件为:活性炭纤维用量为10g/L,温度为35℃,pH值为8.0.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对pH值,温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篇%够在pH5-pH9、10℃-35℃范围内有效地去除MC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固定化 活性炭纤维 去除率
下载PDF
太湖溶藻细菌的分离及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吉 浦跃朴 +4 位作者 尹立红 范凯红 梁戈玉 吕锡武 李先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97,共5页
从放置于太湖梅梁湾流域的除藻中试装置的人工介质上分离到一株溶藻细菌,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株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经测定该菌具有较强的溶解铜绿微囊藻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功能:该菌(105个/mL)对铜绿微囊藻液(4.5... 从放置于太湖梅梁湾流域的除藻中试装置的人工介质上分离到一株溶藻细菌,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株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经测定该菌具有较强的溶解铜绿微囊藻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功能:该菌(105个/mL)对铜绿微囊藻液(4.5×107个/mL)作用第16,32,48h的溶藻率分别为48%、63%和96%;对MC-LR(2.649μg/L)作用第18,36,54和72h藻毒素降解率分别为15%、29%、73%和100%.应用新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对人工介质上的该溶藻芽孢杆菌丰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人工介质上该细菌的丰度约为1%,在7,8,9三个月中呈现递增趋势,其分布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芽孢杆菌属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lr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Visible light-induced N-doped TiO_2 nanoparticles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icrocystin-LR 被引量:12
16
作者 YANG Jing,CHEN DengXia,DENG AnPing,FANG YanFen,LUO GuangFu,LI DeJiang,LI RuiPing & HUANG YingPing Alan G.MacDiarmid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newable Energy,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0,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0年第8期1793-1800,1833-1835,共11页
N-doped nano-crystalline TiO2 powd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sol-gel method.The shape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N-doped TiO2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X-ray spectro... N-doped nano-crystalline TiO2 powd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sol-gel method.The shape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N-doped TiO2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X-ray spectroscopy (XR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UV-vis reflection spectr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oping TiO2 with nitrogen can lower its band gap and apparently shift its optical response to the visible region.Under the visible light (λ】 420 nm) irradiation,the MC-LR was degraded by the synthesized N-TiO2 nano-material.The variation of MC-LR amount and its intermediates were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LC-MS,respectively.The mineralization of MC-LR was determined by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alysis.Simultaneously,transient oxidative species generated during photocatalysis were tracked by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and Peroxidase method.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isible-light excited N-TiO2 can activate molecular oxygen and thereby achieve degradation of MC-LR completely within 14 h.The removal of 59% of TOC was achieved after 20 h irradiation.The major oxidative species in the system were hydroxyl radical (·OH) and H2O2.13 Kinds of intermediates were primarily identified in the process.Based on these results,a reasonable conclusion was draw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C-LR wherein its four positions are easy to be attacked by the photo-generated OH radical followed by the hydrolyzation of pept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IBLE Light microcystin-lr N-DOPED 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SIS
原文传递
掺氮二氧化钛可见光照射降解微囊藻毒素-LR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静 陈登霞 +5 位作者 邓安平 方艳芬 罗光富 李德江 李瑞萍 黄应平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88-1696,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掺杂TiO2(N-TiO2)纳米粉体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反射光谱及透射电镜(TEM)分析测定,对光催化剂N/TiO2进行了结构表征.发现N掺杂TiO2相对纯TiO2禁带宽度变窄,可见光区有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掺杂TiO2(N-TiO2)纳米粉体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反射光谱及透射电镜(TEM)分析测定,对光催化剂N/TiO2进行了结构表征.发现N掺杂TiO2相对纯TiO2禁带宽度变窄,可见光区有明显吸收.在可见光照射下,利用纳米N/TiO2作为光催化剂降解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MC-LR),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跟踪检测降解过程MC-LR浓度变化,液质联用仪(LC-MS)检测MC-LR降解中间产物变化.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及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方法跟踪定性定量测定光催化过程中氧化物种的种类变化.采用总有机碳(TOC)测定仪测定了MC-LR光催化深度氧化矿化效果.结果表明,可见光(λ>420nm)照射可有效激发光催化剂N-TiO2活化分子氧降解MC-LR,在反应条件下,光催化反应14h,MC-LR降解率达到100%,20h矿化率达到59%.其光催化反应体系中氧化物种主要为羟基自由基(·OH).质谱检测到13种降解产物,主要反应机理为光催化反应产生·OH进攻MC-LR结构四个易氧化部位,以及一些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的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藻毒素-lr N掺杂二氧化钛 光催化
原文传递
ELISA试剂盒法测定水中LR型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12
18
作者 顾丽丽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1期97-99,共3页
建立了一种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法测定水中LR型微囊藻毒素(MC–LR)的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10 ng/mL,相关系数r=0.999,加标回收率为89%~94%。该法适用于饮用水和水源水中MC–LR的测定。
关键词 ELISA试剂盒 lr型微囊藻毒素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体外遗传毒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詹立 张立实 +5 位作者 王莉 张浩 朱玲 铃木孝昌 本间正充 吴德生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背景与目的:应用人类淋巴母细胞TK6研究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_LR,MCLR)的体外遗传毒性。材料与方法:MCLR体外染毒TK6细胞4h或24h后检测细胞毒性、微核及tk位点突变频率。结果:4h染毒未引发明显细胞毒性,24hMCLR染毒导致TK6细胞相对存... 背景与目的:应用人类淋巴母细胞TK6研究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_LR,MCLR)的体外遗传毒性。材料与方法:MCLR体外染毒TK6细胞4h或24h后检测细胞毒性、微核及tk位点突变频率。结果:4h染毒未引发明显细胞毒性,24hMCLR染毒导致TK6细胞相对存活率下降,细胞微核率及TK基因突变频率明显上升,并有剂量-反应关系。最高浓度组(80μg/ml)的细胞微核率及TK基因突变频率分别是对照组的4.8及5.1倍。MCLR诱发tk位点两种不同表型的突变细胞集落,即正常生长集落及缓慢生长集落,并以后者为主。结论:24h染毒MCLR可以诱发TK6细胞微核及基因突变,揭示MCLR可能是一种断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微核 突变 TK6细胞
下载PDF
假单胞菌胞内酶粗提液对藻毒素MCLR的降解 被引量:11
20
作者 苑宝玲 陈彩云 +2 位作者 李云琴 刘波 史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4-858,共5页
对比研究了假单胞菌M-6及其细胞内外提取液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细胞外提取液对藻毒素没有降解作用,胞内酶粗提液能在24h内降解MCLR,日均MCLR降解率是纯菌株M-6的4.7倍.进而研究了酶蛋白浓度、底物MCLR浓度、pH值... 对比研究了假单胞菌M-6及其细胞内外提取液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细胞外提取液对藻毒素没有降解作用,胞内酶粗提液能在24h内降解MCLR,日均MCLR降解率是纯菌株M-6的4.7倍.进而研究了酶蛋白浓度、底物MCLR浓度、pH值及环境温度对胞内酶粗提液降解藻毒素效率的影响.当MCLR浓度为15.0mg.l-1时,MCLR适宜的酶促降解反应条件为:酶蛋白浓度280mg.l-1,温度为30℃,反应pH值为7.0.MCLR液相色谱结构变化图表明,至少有3种酶参与了胞内酶粗提液降解MCLR的分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微囊藻毒素 酶降解 催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