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小气候日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黄海霞 李建龙 黄良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1-606,共6页
于2005年7—9月,对南京市市中心繁华区、水体、郊区空旷地和森林绿地4个不同生境的日平均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进行了24h定点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各点于翌日4:00出现气温最低值,13:00—14:00出现最高值,森林绿地日平均气温最低,... 于2005年7—9月,对南京市市中心繁华区、水体、郊区空旷地和森林绿地4个不同生境的日平均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进行了24h定点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各点于翌日4:00出现气温最低值,13:00—14:00出现最高值,森林绿地日平均气温最低,市中心繁华区最高,市中心繁华区、水体于17:00气温突增,市中心繁华区和郊区空旷地气温日振幅较大;各观测点相对湿度最高值时段为0:00—翌日5:00,16:00—17:00为湿度最低时段,森林绿地日平均湿度最大,市中心繁华区最低;森林绿地、郊区空旷地的风速、风速变化幅度白天大于夜晚,风速11:00—12:00开始变小;南京市气候呈弱热岛效应,城郊日平均温差<0.5℃;热岛对人体舒适度有负面影响,市中心繁华区、城市郊区空旷地白天人体舒适度始终低于森林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小气候指标 热岛强度 人体舒适度
下载PDF
校园绿化小气候效应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以山西农业大学校园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亚英 郝兴宇 +6 位作者 蔺银鼎 袁浩 刘亚斌 王亢 王少恒 闫泳锦 张晓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为了明确校园绿化环境对校园小气候的影响,对校内3个绿化地和1个非绿化地进行了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对比观测,并利用校外自动气象站的温湿度资料和校内各测点温湿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绿化可以使校内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增加,从而增加人... 为了明确校园绿化环境对校园小气候的影响,对校内3个绿化地和1个非绿化地进行了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对比观测,并利用校外自动气象站的温湿度资料和校内各测点温湿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绿化可以使校内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增加,从而增加人体的舒适感。校内绿地和非绿地空气温湿度与校外气象站的温湿度观测值极显著相关,并可以建立回归关系显著和决定系数(R2)较高的线性回归方程。校园绿化可以改善校内小气候环境,校内的小气候环境与校外大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化 小气候 气温 湿度 舒适度 回归方程
下载PDF
深圳夏季典型晴天不同小气候区温湿及舒适度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兴荣 张小丽 +1 位作者 隋高林 陈启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66,共5页
应用自动观测站资料,分析了深圳城市、海洋、丘陵、山地等4个小气候区夏季典型晴天气温、湿度及舒适度特征。结果表明:各小气候区气温、相对湿度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及日变化存在明显不同。白天最高气温,丘陵最高... 应用自动观测站资料,分析了深圳城市、海洋、丘陵、山地等4个小气候区夏季典型晴天气温、湿度及舒适度特征。结果表明:各小气候区气温、相对湿度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及日变化存在明显不同。白天最高气温,丘陵最高,城市第二,山地第三,海洋最低。夜间最低气温,海洋最高,城市第二,丘陵第三,山地最低。各小气候区舒适度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最小值、最大值以及日变化也存在明显不同。白天,丘陵最热,城市第二,山地第三,海洋最舒适。夜间,海洋最热,城市第二,丘陵第三,山地最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区 气温 湿度 舒适度
下载PDF
城市居住区三维绿色空间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肖硕凌 闫菲泽 +2 位作者 张钰浩 刘仪 何瑞珍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以郑州市居住区为例,采用手持式路昌LM-8000四合一环境测量仪,对郑州市区中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布局形式分类的6个居住区微气候环境进行观测,对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空间布局形式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结... 以郑州市居住区为例,采用手持式路昌LM-8000四合一环境测量仪,对郑州市区中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布局形式分类的6个居住区微气候环境进行观测,对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空间布局形式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结果表明:居住区白天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高于温度;测量日内,高层小区和多层小区的温湿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在静风条件下,植物蒸散和阴影影响的范围为10~50 m,相对湿度的影响范围为10~50 m;居住区相对湿度最小值、均值分别与测点1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分形维数有关;相对湿度最大值与5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形状指数有关;白天时段,湿度的变化与50 m范围内的形状指数和连接度指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绿色空间布局形式 分形维数 形状指数 温湿度
下载PDF
湿热地区大学校园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评价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5
作者 林燕 皇雪莲 +1 位作者 黄骏 李琼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43,共11页
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对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探究周边水体、树木遮阴和建筑遮阴三个主要因素对步行环境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的组合与风环境指标差值以及热环境指标差值的相关性。选取... 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对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探究周边水体、树木遮阴和建筑遮阴三个主要因素对步行环境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的组合与风环境指标差值以及热环境指标差值的相关性。选取夏季和春季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因素组合测点的单日测量数据,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步行环境春夏两季的日间风环境指标和热环境指标变化特征,评价不同因素组合在步行环境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区别,以此得出多种步行环境微气候舒适的局部模型,以期为湿热地区大学校园的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步行环境 大学校园 湿热地区 酷热指数
下载PDF
北京城市街道空间夏季小气候环境实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鑫 段佳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98-401,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在人口稠密的户外空间中,人们对于热舒适性的敏感度越发提高,进而对环境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小气候适应性研究融合多学科知识,更加科学的指导和优化景观设计,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选取北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在人口稠密的户外空间中,人们对于热舒适性的敏感度越发提高,进而对环境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小气候适应性研究融合多学科知识,更加科学的指导和优化景观设计,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选取北京城区典型公共街道空间作为实测对象,在夏季6、7月份,利用HOBO便携式气象站对街道空间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力和太阳辐射等小气候指标进行测量记录,分析对比不同街道空间模式(建筑高度、街道宽度、断面构成等要素不同)下,小气候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深入分析小气候环境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未来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环境改善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街道空间 夏季小气候 环境指标实测
下载PDF
Study on Community Diversity of Coastal Shelter Forest in Jiaonan
7
作者 Xu Jingwei 1,2, Li Chuanrong 3, Li Qi 4, Zheng Li 3, & Wang Weidong 1 1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2 Shandong Acdemy of Forestry, Jinan 250014, China +1 位作者 3 College of Forestr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4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7,共6页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lots in coastal areas in Jiao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he indices of richness, evenness and diversity of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chness i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lots in coastal areas in Jiao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he indices of richness, evenness and diversity of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chness indices indicates that arbor layers are close to shrub layers, and both are lower than herbage layers; the ranges among communities vary a little except those of the arbor ones. Mostly the biodiversity indices reveal that herbage, the arbor, the shrub; Biodiversity of communities has great influences on microclimat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shelterforest richness biodiversity index microclimate
下载PDF
华北树木群落夏季微气候特征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60
8
作者 晏海 王雪 董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3,共7页
选择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8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夏季日间微气候效应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采用不舒适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对人体舒适度影响的差异,最后分析了群落冠层特征对微气候和不舒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选择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8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夏季日间微气候效应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采用不舒适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对人体舒适度影响的差异,最后分析了群落冠层特征对微气候和不舒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天气里,植物群落可显著降低空气温度和光照强度,提高相对湿度;与对照点相比,植物群落内的日均降温强度为1.6~2.5℃,增湿强度为2.9%~5.2%,遮光率为61.0%~96.9%;与对照点相比,植物群落都能降低一定的不舒适指数,降低不舒适指数率为2.5%~4.3%,不同植物群落间降低不舒适指数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不同树种的微气候效应具有差异。最后通过对微气候因子、不舒适指数及群落冠层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说明树木的冠层特征(叶面积指数和冠层盖度)对群落的微气候因子和不舒适指数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微气候 空气温度 不舒适指数 冠层特征
下载PDF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夏季绿地小气候及人体环境舒适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彪 Majid AMANI-BENI +1 位作者 史芸婷 谢高地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5期77-86,共10页
评价城市绿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对于应对城市热岛效应与优化公园绿地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该研究于2016年7—9月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开展了灌溉草地与荒草地、孤植树与群植树、水体与空旷地3种绿化配置模式下共12个样地的微气象要素观测... 评价城市绿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对于应对城市热岛效应与优化公园绿地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该研究于2016年7—9月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开展了灌溉草地与荒草地、孤植树与群植树、水体与空旷地3种绿化配置模式下共12个样地的微气象要素观测,分析了公园草地、公园林地和公园水体的小气候状况,并评估了公园绿地夏季降温增湿和人体环境舒适度的特征。结果表明:(1)与空旷地相比,公园草地夏季平均可降温1.75%以及增湿5.06%,且定期灌溉草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明显优于荒草地;(2)公园林地平均可降温3.25%和增加湿度3.91%,孤植树的小气候效应明显低于群植树;(3)公园水体夏季平均降温1.56%与增湿8.10%,而且大面积水体的小气候调节效果更好;(4)综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夏季绿地平均可降温2.41%、增湿5.25%以及改善环境舒适度1.75%,公园林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明显优于公园草地和水体。因此,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建议优先布局群植树木与大面积水体,并加强公园草地的灌溉养护,以优化提升其公园小气候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小气候 夏季 人体环境舒适度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下载PDF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微气象实时监测与带电作业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白仕雄 刘凯 +5 位作者 宋梁 彭勇 雷泽宇 杜毅 吴广宁 张血琴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8-204,共7页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局地微气象复杂多变、难以准确预报且给带电作业安全开展带来较大问题,基于定点监测手段,实时获取输电线路局地微气象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8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影响因素,基于气体击穿理论修正了...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局地微气象复杂多变、难以准确预报且给带电作业安全开展带来较大问题,基于定点监测手段,实时获取输电线路局地微气象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8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影响因素,基于气体击穿理论修正了气压、温度及湿度对最小安全距离的影响,构建了以最小安全距离、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作业人员条件及作业设备条件等因素为指标的±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建立关系矩阵及模糊一致矩阵,获取项目层及指标层各因素的权值;划分带电作业安全等级,结合半梯形和三角形函数构建各指标隶属度函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获得带电作业安全等级。针对四川锦苏线±800 kV带电作业安全等级进行了评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该方法为实时准确地获取输电线路局地微气象信息及±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微气象 带电作业 安全评价指标 最小安全距离
下载PDF
哈尔滨城市森林小气候状况及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汪永英 孔令伟 +3 位作者 李雯 毛桃义 曹晓飞 荣旭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93,共4页
通过对哈尔滨城市森林3种不同林型的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定点观测,用温湿指数(IT,H)表征人体舒适度这一生物气象指标,评价了不同林型对人们户外活动舒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夏,气温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清晨最低1,4:00达到最高值;相对... 通过对哈尔滨城市森林3种不同林型的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定点观测,用温湿指数(IT,H)表征人体舒适度这一生物气象指标,评价了不同林型对人们户外活动舒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夏,气温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清晨最低1,4:00达到最高值;相对湿度的变化呈U型,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3种不同林型对周围环境均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作用,白桦林的平均降温率(6.69℃)最大,而且降温效应以午后14:00前后最为显著;蒙古栎林的平均增湿率(44.78%)最高,且也以午后14:00前后增湿最为明显;在一日中对人体舒适度感觉最好和感觉舒适时间最长的是白桦林(22.13%1,2 h)和樟子松林(22.17%,1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小气候 温湿指数 人体舒适度 降温 增湿
下载PDF
屋顶绿化对室外微气候的降温增湿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彭明熙 杨真静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5-173,共9页
在高密度城市中,建筑屋顶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结合绿化打造屋顶休闲空间,不仅可以改善屋顶上部微气候,还能有效提高城市绿量。以重庆典型气候条件下绿化屋顶常用的3种屋顶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高密度城市中,建筑屋顶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结合绿化打造屋顶休闲空间,不仅可以改善屋顶上部微气候,还能有效提高城市绿量。以重庆典型气候条件下绿化屋顶常用的3种屋顶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不同屋顶绿化植物对周围环境的降温增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屋顶绿化的降温增湿作用从正午高温之后持续至次日日出,增湿作用夜间效果更为突出,植物的降温效果在其表面最显著;植物叶面积指数与其反射辐射量呈反向相关。3种植物中,小叶景天综合效果最好,在其表面日间最大降温11.7℃,在300、700mm处夜间分别降温4.64、3.97℃,其最大增湿效果出现在19:00,增湿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室外气候 降温增湿 景天植物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不同临街空间模式对小气候环境的影响——以北京市城区典型临街空间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鑫 段佳佳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4-54,共11页
选取北京城区典型临街空间作为实测对象,在夏季6-7月份,利用HOBO便携式气象站对临街空间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力和太阳辐射等小气候指标进行了测量记录。通过分析对比不同临街空间模式(建筑高度、绿地形态与面积、断面构成等... 选取北京城区典型临街空间作为实测对象,在夏季6-7月份,利用HOBO便携式气象站对临街空间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力和太阳辐射等小气候指标进行了测量记录。通过分析对比不同临街空间模式(建筑高度、绿地形态与面积、断面构成等不同要素)对小气候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揭示了小气候环境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环境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临街空间 夏季小气候 指标实测 热舒适度
原文传递
建筑立体绿化对微气候改善作用实测研究
14
作者 张海滨 孙佳奇 +1 位作者 敖茂易 陈舒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为研究立体绿化改善微气候的作用,选取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立体绿化建筑物进行微气候实测分析,比较了绿化朝向、距外墙距离、叶面积指数等因素对绿墙降温增湿能力的影响。实测结果表明面宽小于30 m的立体绿化可以降低空气温度约0.7... 为研究立体绿化改善微气候的作用,选取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立体绿化建筑物进行微气候实测分析,比较了绿化朝向、距外墙距离、叶面积指数等因素对绿墙降温增湿能力的影响。实测结果表明面宽小于30 m的立体绿化可以降低空气温度约0.7℃,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约15%。面宽大于30 m的立体绿化可以实现1.5~3℃的降温效应。东西朝向的立体绿化要比南北向的多降温约0.9℃,增加约1.5%空气湿度。叶面积指数对立体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影响较大,叶面积指数增大0.40,空气温度降低约0.6℃,增加空气湿度约3%。立体绿化对微气候的影响范围较广,研究结果证实,在街区尺度实施立体绿化可以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绿化 微气候 降温 叶面积指数 朝向
下载PDF
城市建筑室外空间热舒适评价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佳茵 《城市建筑》 2023年第9期148-152,171,共6页
城市建筑设计通过营造室外或半室外空间,为人们的健康福祉创造了良好的物理环境。室外空间的热舒适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空间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场景。文章对室外空间热舒适度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以上海市某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 城市建筑设计通过营造室外或半室外空间,为人们的健康福祉创造了良好的物理环境。室外空间的热舒适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空间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场景。文章对室外空间热舒适度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以上海市某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采用计算模拟的方法,对其在典型工况下的室外微气候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建筑设计对热舒适条件进行改善。文章就常见的三个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湿球黑球温度WBGT、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热感知系数TSI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分析并确定TSI为本项目模拟指标。根据模拟结果显示,夏季最热工况下,室外主要活动时段的活动场地约有一半面积会有过热风险;冬季大部分时间室外舒适度较低,不宜进行室外活动。针对上述情况,项目提出通过增加天幕设计改善室外活动空间微气候。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优化天幕的遮阳系数和开口形式,能够有效缓解夏季过热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微气候 热感知系数 Ladybug&Honeybee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基于视觉指数的城市热环境效应--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宏轩 濮宏桐 +2 位作者 崔璐璐 周凤林 孙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13-2220,共8页
城市热环境与人居环境、居民健康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绿视率(GVI)为基础,提出地上构筑物视率(CVI)和硬化地表视率(R&PVI)2种新的视觉指数,使用移动观测方法,在夏季末获取徐州市主城区、风景区、大学校园外部以及... 城市热环境与人居环境、居民健康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绿视率(GVI)为基础,提出地上构筑物视率(CVI)和硬化地表视率(R&PVI)2种新的视觉指数,使用移动观测方法,在夏季末获取徐州市主城区、风景区、大学校园外部以及大学校园的城市热环境数据,并同步获取采样沿线的影像和坐标信息,分析以视觉指数所表示的城市构成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样沿线上,研究区主城区平均气温(T_(a),30.42℃)最高但相对湿度(RH,40.7%)最低,风景区的平均T_(a)(29.35℃)最低但RH(48.4%)最高;平均风冷温度(T_(aW))在主城区最高(32.95℃),在风景区最低(31.93℃)。CVI由高至低依次为:主城区、大学校园、大学校园外部和风景区,GVI与CVI相反。CVI分别与T_(a)和T_(aW)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H呈极显著负相关;GVI分别与T_(a)和T_(aW)呈极显著负相关,与RH呈极显著正相关;R&PVI分别与T_(a)和T_(aW)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RH的相关性不显著。CVI和GVI对T_(a)的贡献显著,独立贡献率分别为10.4%和18.9%,联合贡献率分别为7.8%和11.3%;对RH而言,二者贡献同样显著,独立贡献率分别为37.5%和15.7%,联合贡献率分别为51.4%和30.2%;对T_(aW)而言,3种参数的贡献均达到显著水平,三者的独立贡献率和联合贡献率均低于对T_(a)的影响;3种参数对RH的影响高于对T_(a)和T_(aW)。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热环境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思路,也对城市更新以及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微气候 深度学习 绿视率 构筑物视率
原文传递
基于ENVI-met绿化形式对夏季微气候及热舒适影响的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文亨 李翀潇 +1 位作者 冯荣奕 覃福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15370-15380,共11页
为研究夏季绿化形式对滨湖步道微气候的影响,以桂林市两江四湖景区榕湖步道为例,结合现场测试和ENVI-met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绿化形式对滨湖步道微气候的响应规律,并利用正交设计试验得出步道高宽比、植物排布形式和乔木冠层尺寸对微气候... 为研究夏季绿化形式对滨湖步道微气候的影响,以桂林市两江四湖景区榕湖步道为例,结合现场测试和ENVI-met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绿化形式对滨湖步道微气候的响应规律,并利用正交设计试验得出步道高宽比、植物排布形式和乔木冠层尺寸对微气候的贡献度关系,并提出最优绿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步道高宽比越大,降温效果越好,减湿效果越弱;两侧复合式绿化排布降温效果最优,两行开敞型绿化排布减湿效果最优;乔木冠层尺寸越小,降温效果越好;植物排布形式对湖泊中心的通用热气候指标(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UTCI)变化的影响较大。通过非线性拟合和正交试验可知对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贡献度关系为植物排布形式>步道高宽比>乔木冠层尺寸,且当步道高宽比为1.0,植物排布形式为两侧复合式绿化,乔木冠层尺寸为9 m时,滨湖步道微气候最优,符合人体热舒适标准,为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绿化形式 ENVI-met 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 正交设计试验
下载PDF
基于微气候模拟与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校园微更新研究——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超 李卓欣 +2 位作者 陈芷凝 胡源沐柳 李轶男 《住宅科技》 2021年第3期38-46,共9页
人体舒适度受到所处空间微气候影响。为研究和改善校园环境,使用基于流体力学模拟(CFD)技术的PHOENICS和Ecotect软件,模拟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不同季节的校园微气候,并利用网络问卷调查师生对校园微气候舒适度的主观评价,尝试在舒适度较... 人体舒适度受到所处空间微气候影响。为研究和改善校园环境,使用基于流体力学模拟(CFD)技术的PHOENICS和Ecotect软件,模拟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不同季节的校园微气候,并利用网络问卷调查师生对校园微气候舒适度的主观评价,尝试在舒适度较低区域通过改进绿色设施提升人体舒适度;通过模拟计算改造前后的校园微气候舒适度,证明对植被和景观设施的微更新设计可有效改善校园的微气候环境、提高人体舒适度。文章初步构建起通过微气候计算机模拟和问卷调研相结合来优化校园环境的研究思路,为校园更新的选址、方案推敲与评估提供借鉴,并进一步探讨营造舒适校园微气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绿色校园 微更新 舒适度指数(SSD)
下载PDF
嵩口古镇小气候与游览路径空间特征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惠珊 尤达 +2 位作者 刘群阅 李霄鹤 兰思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88,共6页
中国传统古镇特有的空间布局及构成与其局部环境小气候有着直接的关联。为探究古镇环境小气候与空间特征之关系,以嵩口为例,选取包含嵩口的滨水景观、宗祠庭院、古镇街巷、古厝民居等代表性景观的2条主要游览路径,对路径上不同空间特征... 中国传统古镇特有的空间布局及构成与其局部环境小气候有着直接的关联。为探究古镇环境小气候与空间特征之关系,以嵩口为例,选取包含嵩口的滨水景观、宗祠庭院、古镇街巷、古厝民居等代表性景观的2条主要游览路径,对路径上不同空间特征景观节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小气候要素进行数据测量与搜集,计算其人体舒适度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索古镇环境小气候影响的环境物理规律。结果表明:环镇大樟溪对局部环境具有明显降温、增湿作用,溪步道通风情况优于坡面及人工驳岸;建筑遮阴、街巷尺度、朝向、植被与材质运用是影响街巷小气候的空间要素;而空间开敞程度和植被造成的太阳辐射差异对庭院及小广场的小气候环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镇 小气候 游览路径 空间特征 人体舒适度
下载PDF
Transpiration rates of urban trees, Aesculus chinensis 被引量:1
20
作者 Hua Wang Xiaoke Wang +4 位作者 Ping Zhao Hua Zheng Yufen Ren Fuyuan Gao Zhiyun Ou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278-1287,共10页
Transpiration patterns of Aesculus chinensis in relation to explanatory variables in the microclimatic, air quality, and biological phenomena categories were measured in Beijing, China using the thermal dissipation me... Transpiration patterns of Aesculus chinensis in relation to explanatory variables in the microclimatic, air quality, and biological phenomena categories were measured in Beijing, China using the thermal dissipation method. The highest transpiration rate measured as the sap flux density of the trees took place from 10:00 am to 13:00 pm in the summer and the lowest was found during nighttime in the winter. To sort out co-linearit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variation and hierarchical partitioning methods were employed in data analyses. The evaporative demand index (EDI) consisting of air temperature, soil temperature, total radiation, vapor pressure deficit, and atmospheric ozone (O3), explained 68% and 80% of the hourly and daily variations of the tree transpiration, respectively. The independent and joint effects of EDI variables together with a three-variable joint effect exerted the greatest influences on the variance of transpiration rates.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leaf area index and atmospheric 03 and their combined effect exhibited minor yet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ree transpiration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se chestnut sap flux density microclimate air pollutants leaf area inde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