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O_2分散液表面改性玄武岩纤维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志至 许小红 +1 位作者 吴向阳 张波 《合成纤维》 CAS 2016年第10期15-17,39,共4页
针对玄武岩纤维作为生物接触氧化载体材料的性能需求,采用乙酸乙酯纳米Si O_2分散液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比表面积分析进行表征,以实际挂载的微生物膜量以及COD和NH_3—N去除率来评价改性的效果。改性结果表... 针对玄武岩纤维作为生物接触氧化载体材料的性能需求,采用乙酸乙酯纳米Si O_2分散液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比表面积分析进行表征,以实际挂载的微生物膜量以及COD和NH_3—N去除率来评价改性的效果。改性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比表面积增加,含氧官能团增加;与未经过改性的玄武岩纤维相比,每克玄武岩纤维实际挂载的微生物膜量增加了21.39%;处理过程中平均每个时间段内COD以及NH_3—N去除效率分别提高了8.1%和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微生物载体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下载PDF
褶皱型微生物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水动力特性及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锐 韦兵 +2 位作者 朱健 赵旭东 喻国良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文章研制了一种新型可用于移动床生物膜处理方法的褶皱型微生物亲和性生物载体,并对其水动力特性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褶皱圆柱体结构、聚酰胺树脂-高密度聚乙烯(PA-HDPE)混合... 文章研制了一种新型可用于移动床生物膜处理方法的褶皱型微生物亲和性生物载体,并对其水动力特性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褶皱圆柱体结构、聚酰胺树脂-高密度聚乙烯(PA-HDPE)混合材料制作的微生物载体相较于同孔数的HDPE材料制作的传统结构微生物载体,其比表面积提升了约5.1%;在相同曝气条件下,该褶皱型微生物载体更容易充分流化;并且对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达87.75%,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9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载体 褶皱结构 混合材质 比表面积 处理效果
下载PDF
竹炭及其改性产品作为生物载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萃 邹小明 +1 位作者 张树聪 黄翔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115-3120,共6页
为了研究竹炭及其改性产品在污水处理中作为微生物载体的可行性,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产品(硝酸改性、双氧水改性和超声改性竹炭)对污染物(COD及NH+4-N)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改性竹炭的处理效果最好,对COD及NH+... 为了研究竹炭及其改性产品在污水处理中作为微生物载体的可行性,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产品(硝酸改性、双氧水改性和超声改性竹炭)对污染物(COD及NH+4-N)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改性竹炭的处理效果最好,对COD及NH+4-N去除率分别达93.34%和50.94%,而其他改性竹炭的处理效果无显著提高。基于PLFA技术分析各载体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所有载体上的微生物均以真核和好氧原核生物为主,超声改性竹炭上的生物量高于其他填料且厌氧细菌数量最多。此外,基于碘吸附值和SEM技术分别对改性竹炭的吸附性能和形貌进行分析发现,超声改性竹炭上的微孔数量增加,孔壁更为粗糙。因此,超声改性竹炭这种生物质新材料有望成为优良的水处理微生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改性 生物载体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以剩余污泥减量化为目标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4
作者 冯权 邢新会 刘则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32-836,共5页
以剩余污泥减量化为目标 ,针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而产生大量污泥的现象综述了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 ,即对剩余污泥的后处理 (污泥产生后再处理 )、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产量和污泥原位降解。
关键词 污泥降解 活性污泥法 剩余污泥 减量化 多孔微生物载体
下载PDF
实现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工艺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剑波 《广东化工》 CAS 2009年第6期146-148,共3页
清洁生产(Clean Production)是指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止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将污水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看待,运用清洁生产的理念从源头治理,使... 清洁生产(Clean Production)是指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止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将污水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看待,运用清洁生产的理念从源头治理,使污泥的处置朝着减量化的方向发展。分析研究了实现污泥减量化的几种污水处理工艺,指出膜生物反应器和多孔微生物载体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无剩余污泥排放的目标,为污水(污泥)处理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减量化 膜生物反应器 多孔微生物载体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自然微生物生物膜形成过程实验 被引量:20
6
作者 傅雪军 马绍赛 +2 位作者 曲克明 周勇 徐勇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3-717,共5页
进行了不同初始NH4-N浓度,在实验水温20~24℃条件下,利用微生态制剂辅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自然微生物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NH4-N浓度对自然微生物生物膜形成产生显著影响,5、10和20 mg/L高浓度NH4-N更易于微生物的... 进行了不同初始NH4-N浓度,在实验水温20~24℃条件下,利用微生态制剂辅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自然微生物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NH4-N浓度对自然微生物生物膜形成产生显著影响,5、10和20 mg/L高浓度NH4-N更易于微生物的扩繁生长和生物膜形成,其生物膜达到预期水质净化效果的形成周期,即生物挂膜成熟周期,约需要35~40 d。生物挂膜成功后,形成很好的硝化作用,实验生物滤池中的NH4-N、NO2-N浓度均保持低于0.05 mg/L,COD浓度低于3 mg/L,显示出对NH4-N、NO2-N和COD很高的去处效果,但对PO4-P处理效果不明显。而1和2 mg/L低浓度NH4-N不易于微生物的扩繁生长,难以形成具有较好水质净化效果的生物膜,即生物挂膜难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自然微生物 生物膜 生物载体
原文传递
以锯末为微生物载体的好氧堆肥反应器对人粪便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洪波 孙 王晓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3-46,共4页
以锯末作为好氧堆肥反应器的微生物载体,研究反应器对人类粪便的降解特性。在98d的堆肥反应试验中,每天定时、定量投加粪便并混合均匀。控制含水率和反应温度,对载体的总固体(TS)、有机质(VS)、灰分(Ash)和水溶性COD、总氮(TN)和氨氮(NH... 以锯末作为好氧堆肥反应器的微生物载体,研究反应器对人类粪便的降解特性。在98d的堆肥反应试验中,每天定时、定量投加粪便并混合均匀。控制含水率和反应温度,对载体的总固体(TS)、有机质(VS)、灰分(Ash)和水溶性COD、总氮(TN)和氨氮(NH4+-N)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载体体积为0.16m3、每日定量投加1kg粪便(4~5人的日排泄量)的条件下,载体中VS含量逐渐降低;灰分含量不断增加;水溶性COD去除率在前10d迅速提高,第10天达到83.5%,并一直保持到反应末期;水溶性TN和NH4+-N含量在反应过程中约有50%损失,但其含量在载体中不断增大,最终分别达到12mg/g和6mg/g。在整个过程中,反应器无臭无味,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因此,好氧堆肥反应器是一种可行的粪便处理设施,能有效降解有机物和保持肥分;在缺水或供水困难条件下,好氧堆肥反应器是一种良好的卫生和堆肥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好氧堆肥反应器 锯末 微生物载体 粪便降解
下载PDF
基于城镇黑臭河道水体的组合型原位生态修复系统的构建与效果:以上海市地区某黑臭河道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勇强 方明明 +3 位作者 许婷婷 徐梦雅 廖华 张战军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0-247,共8页
为促进组合型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对城镇黑臭河道水体治理效果的工程应用,基于“原位生态修复、截污控源、营造景观、水动力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修复理念,以生物修复方式为主,结合河道黑臭的成因与水质检测分析,构建了“微生物载体缓释+... 为促进组合型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对城镇黑臭河道水体治理效果的工程应用,基于“原位生态修复、截污控源、营造景观、水动力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修复理念,以生物修复方式为主,结合河道黑臭的成因与水质检测分析,构建了“微生物载体缓释+曝气复氧+水生植物+循环泵设备”组合型生态修复系统,对上海市地区某黑臭河道进行工程试验研究。工程实践表明:试验进行56 d时,河道上、中、下游COD、NH_(3)-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1.25%、84.10%和89.94%,水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水体DO质量浓度由1.1 mg/L上升到4.5 mg/L。河道水质修复得到明显改善,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该组合型生态修复系统可以有效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增加水体溶氧量,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城镇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具有较好的净化和景观效果,同时其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黑臭河道 原位生态修复 组合型工艺 微生物载体 水生植物 构建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9
作者 侯福星 白一鸣 +1 位作者 沈頔 王剑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0-94,共15页
裂缝的存在会使混凝土性能逐渐退化,因此进行裂缝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的自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长期可行的修复方法而备受关注。在自修复体系中,微生物矿化沉积能力直接决定自修复的效果,而载体则... 裂缝的存在会使混凝土性能逐渐退化,因此进行裂缝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的自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长期可行的修复方法而备受关注。在自修复体系中,微生物矿化沉积能力直接决定自修复的效果,而载体则充当微生物“保护壳”的作用,为其新陈代谢提供足够的空间,载体材料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微生物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确保自修复效果的实现。本文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体系中载体材料的研究成果。对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的工作机理进行阐述与总结,对多孔类载体、闭合类载体、纳米材料载体以及菌群自身充当载体等不同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与对比,分析了载体材料的专利转化以及工程应用,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载体材料在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领域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机理 裂缝 微生物载体 多孔类载体 水凝胶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甲醛微生物载体的制备及其在制药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旺平 何滔 +1 位作者 苟青 贺磊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9期97-98,共2页
以PVA和海藻酸钠为原料、氯化钙凝结剂、甲醛为交联剂、硫酸为催化剂,采用化学交联法分步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PVFM)载体。所制备的聚乙烯缩甲醛载体为球状或椭球状、直径3~5 mm、具有多孔三维结构。制药废水处理结果表明:该载体挂膜速度... 以PVA和海藻酸钠为原料、氯化钙凝结剂、甲醛为交联剂、硫酸为催化剂,采用化学交联法分步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PVFM)载体。所制备的聚乙烯缩甲醛载体为球状或椭球状、直径3~5 mm、具有多孔三维结构。制药废水处理结果表明:该载体挂膜速度快,对废水COD和氨氮有较高的去除效果,稳定时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挂膜后的载体对氨氮去除效果是活性污泥的2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甲醛 微生物载体 聚乙烯醇
下载PDF
立体网络结构载体的改性试验与应用
11
作者 郑利祥 郑彭生 郭中权 《能源环境保护》 2016年第5期14-17,共4页
为改善微生物载体污水处理性能,以聚醚多元醇和二苯甲基二异氰酸酯(MDI)为主要原料,三乙烯二胺等为催化剂,水和二氯甲烷为发泡剂,通过熔膜开孔制备立体网络结构载体。介绍了载体的制备工艺,讨论了原料种类、用量和发泡工艺等因素对载... 为改善微生物载体污水处理性能,以聚醚多元醇和二苯甲基二异氰酸酯(MDI)为主要原料,三乙烯二胺等为催化剂,水和二氯甲烷为发泡剂,通过熔膜开孔制备立体网络结构载体。介绍了载体的制备工艺,讨论了原料种类、用量和发泡工艺等因素对载体孔径和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立体网络结构载体和软性纤维载体的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以100份聚醚多元醇、MDI指数1.05、4.0份催化剂、2.25份水、20~30份二氯四烷和0.6~2.0份硅油,原料温度25±2℃,搅拌转速600~900 rpm条件下,立体网络结构载体网化开孔效果好,是一种较好的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网络结构 微生物载体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载体技术的沟渠生态修复治理体系的构建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莹 孙鹏 +4 位作者 许占军 康红勃 张盛华 孙亚刚 韦仁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1-1729,共9页
为探索微生物载体技术在沟渠生态修复治理中的应用效果,依托西安高新区东干渠生态治理项目,基于微生物载体技术支撑的原位生态修复治理思路,构建了“底质改良+水质调控+生物滤坝+生物绳填料+微纳米曝气系统”的治理体系,开展了东干渠生... 为探索微生物载体技术在沟渠生态修复治理中的应用效果,依托西安高新区东干渠生态治理项目,基于微生物载体技术支撑的原位生态修复治理思路,构建了“底质改良+水质调控+生物滤坝+生物绳填料+微纳米曝气系统”的治理体系,开展了东干渠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工程实践表明,该治理体系能够显著降低东干渠水体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COD去除率约为8.30%,NH_(3)-N去除率约为61.24%,TP去除率约为57.77%。连续31 d水质指标监测结果显示,东干渠渠水主要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要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干渠水体COD、NH_(3)-N和TP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大致相似,这3项指标之间具有共变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沟渠生态修复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载体技术 沟渠生态修复 生物滤坝 生物绳填料
原文传递
微生物生长载体磁性PCL/PAN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单体坤 杜朋朋 +1 位作者 温潇潇 魏佳佳 《橡胶工业》 CAS 2019年第7期505-511,共7页
以聚己内酯(PCL)和聚丙烯腈(PAN)为溶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三氯甲烷(TCM)为溶剂,加入磁性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磁性PCL/PAN复合纳米纤维膜,将其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应用于污水处理中。试验结果表明:PAN... 以聚己内酯(PCL)和聚丙烯腈(PAN)为溶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三氯甲烷(TCM)为溶剂,加入磁性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磁性PCL/PAN复合纳米纤维膜,将其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应用于污水处理中。试验结果表明:PAN的加入改变了纤维内部结晶的位置,复合纳米纤维直径较小,直径分布较均匀,基本无粘连现象;复合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较好,其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对污水处理的效果较好,可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聚丙烯腈 复合纳米纤维膜 微生物生长载体 污水处理
下载PDF
EM-SBBR反应器自然培养启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亚峰 姚敬博 +3 位作者 郝滢 李进 王勋 秦亚敏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EM-SBBR在不投加污泥只投加EM菌种的情况反应器启动过程,解决SB-BR类似工艺在采用自然驯化时存在的适应性差、运行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方法在SBR中投加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悬浮高效菌种(EM),采用连续曝气方式激活高效... 目的研究EM-SBBR在不投加污泥只投加EM菌种的情况反应器启动过程,解决SB-BR类似工艺在采用自然驯化时存在的适应性差、运行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方法在SBR中投加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悬浮高效菌种(EM),采用连续曝气方式激活高效菌,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方式强化聚磷菌除磷,并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作用下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反应,进而对EM-SBBR的自然培养启动进行研究.结果EM-SBBR在自然培养条件下2个月就能完成挂膜,成功地实现了EM-SBBR的启动,稳定后反应器中COD、NH4+-N、PO43-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1%、98%、72%.结论利用自然培养的方式,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成功应用于EM-SBBR中,不仅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和数量,还增强了微生物脱氮除磷的性能,这一成果为SBBR类似工艺的启动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脱氮除磷 培养驯化 生物膜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GB58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及菌剂载体筛选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钰升 顾文杰 +3 位作者 蒋瑞萍 徐培智 解开治 孙丽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旨在对解淀粉芽孢杆菌GB58在水稻纹枯病上的盆栽防治效果和最佳菌剂载体进行研究,明确其应用前景。采用盆栽试验测定GB58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斑高率和在水稻上的定殖能力,测定GB58在菌剂固定载体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稳定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旨在对解淀粉芽孢杆菌GB58在水稻纹枯病上的盆栽防治效果和最佳菌剂载体进行研究,明确其应用前景。采用盆栽试验测定GB58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斑高率和在水稻上的定殖能力,测定GB58在菌剂固定载体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稳定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GB58在水稻病株上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定殖数最大达到2.22×10~7cfu/g。与喷施井冈霉素处理相比,GB58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在病害发生后20、40天分别显著提高了20%、24%。GB58在固体菌剂吸附载体的研究表明:结合菌体吸附量、存活率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有机载体吸附效果好于无机载体;同时综合考虑应用价值,选择玉米粉、有机肥为菌剂吸附载体较好。GB58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采用玉米粉和有机肥作为固体菌剂吸附载体,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与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细菌 水稻纹枯病 防效 菌剂吸附载体
下载PDF
新型微生物载体制备的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绿洲 林海 吴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3期283-287,290,共6页
用尼龙6、硅藻土、聚乙烯醇和双氧水为原料,通过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确定了微生物载体原料的最佳配方及最优操作参数,制备出了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新型微生物载体。该载体呈白色球状颗粒,具有多孔结构,粒径(3—5)mm,密度略小于1.0g/c... 用尼龙6、硅藻土、聚乙烯醇和双氧水为原料,通过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确定了微生物载体原料的最佳配方及最优操作参数,制备出了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新型微生物载体。该载体呈白色球状颗粒,具有多孔结构,粒径(3—5)mm,密度略小于1.0g/cm3,吸湿率达到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载体 污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