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储层沉积微相研究——以松辽盆地乾安油田高台子油层Ⅶ砂组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先明 单玄龙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1-257,共7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特征 ,以岩心资料和大量的测井、录井数字化资料为基础 ,应用沉积微相制图软件系统实现了乾安油田高台子油层Ⅶ砂组低渗透储层的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本区储层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远砂坝和水下扇等类型 ... 针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特征 ,以岩心资料和大量的测井、录井数字化资料为基础 ,应用沉积微相制图软件系统实现了乾安油田高台子油层Ⅶ砂组低渗透储层的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本区储层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远砂坝和水下扇等类型 ,绘制出Ⅶ砂组 3个小层的平面沉积微相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松辽盆地 低渗透油藏 沉积微相 自动识别 剩余油
下载PDF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储层岩石物理相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程会明 王端平 夏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18,22,共5页
应用沉积岩石微相与成岩储集相叠加法对胜坨油田沙二段 14,2 3 小层进行了岩石物理相分类及储集层综合评价 ,并研究了储层孔隙网络非均质性、岩石物理相带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4小层岩石物理相可划分为 6类 ;2 3 小层可... 应用沉积岩石微相与成岩储集相叠加法对胜坨油田沙二段 14,2 3 小层进行了岩石物理相分类及储集层综合评价 ,并研究了储层孔隙网络非均质性、岩石物理相带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4小层岩石物理相可划分为 6类 ;2 3 小层可划分为 5类。各类岩石物理相之间的储集性能有明显差别。对特高含水期不同岩石物理相带的剩余油分布的分析表明 ,14小层的第 4类和 2 3 小层的第 3类岩石物理相带的剩余油饱和度最高 ,说明在相同成因的储集层中 ,中等物性的岩石物理相带的非均质现象较严重 ,其剩余油较富集 ,因而在此相带布井采油 ,油井含水率比同期老井降低 13.1% ,这进一步说明用岩石物理相来预测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特高含水期 储层 岩石物理相 研究 沉积岩石微相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储层精细研究技术在老区挖潜中的应用——以黄骅坳陷板南油区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苏明军 王西文 +2 位作者 韩乾凤 刘彩燕 袁克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64-868,共5页
黄骅坳陷板南油区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寻找储量接替区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该油区断裂复杂、小幅度构造发育、储层薄而且变化快的特点,提出了储层精细研究的技术思路,旨在通过地震约束的等时小层对比、斜井空间校正、井震三维空间... 黄骅坳陷板南油区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寻找储量接替区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该油区断裂复杂、小幅度构造发育、储层薄而且变化快的特点,提出了储层精细研究的技术思路,旨在通过地震约束的等时小层对比、斜井空间校正、井震三维空间标定、小波域地震相干技术和真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解决小断层、小断块和微构造,和通过沉积相研究和岩性反演,解决单砂体的空间展布问题。运用该项技术的结果表明,本区油气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层间构造发育,微构造、小断块内断层附近区域和前期解释遗漏的油砂体是增储上产的3个主要领域。根据该项研究成果在板南油区布署的3口井(B21-3井、B21-4井和N5-6井)均获得高产油气流,表明该项技术在开发中后期油田增储挖潜中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南油区 小构造 沉积微相 精细储层预测 挖潜
下载PDF
溱潼凹陷北坡阜三段碎屑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晓玲 《江苏地质》 2003年第2期87-91,共5页
基于 2 4口井岩心铸体、岩石薄片的测试数据及砂岩微观结构的观察 ,分析了溱潼凹陷北坡阜三段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不同沉积微相砂岩的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东西部阜三段储层在沉积微... 基于 2 4口井岩心铸体、岩石薄片的测试数据及砂岩微观结构的观察 ,分析了溱潼凹陷北坡阜三段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不同沉积微相砂岩的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东西部阜三段储层在沉积微相、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成岩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指出较好的储层位于本区莫庄北部的上下砂组及茅山北部、叶甸—边城西北部的上砂组中 ;同时认为次生孔隙在纵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 ,其主要分布在埋深 2 35 0m~ 2 880m。最后对本区储层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沉积微相 储集空间 成岩作用 江苏中南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高自然伽马砂砾岩特征及其沉积微相研究——以乌36井区百口泉组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俊林 王仲军 +3 位作者 丁超 王贵文 宋光建 苏长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4-743,共10页
基于岩芯编录、测录井资料和薄片分析数据,对准噶尔盆地乌36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开展了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乌36井区百口泉组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扇体内部砂砾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高的特点,而泥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低的特点,其原因主要... 基于岩芯编录、测录井资料和薄片分析数据,对准噶尔盆地乌36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开展了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乌36井区百口泉组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扇体内部砂砾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高的特点,而泥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低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原岩碎屑中富含凝灰岩等高放射性物质,同时沉积物的粒度变化、搬运距离和相带展布控制了砂砾岩自然伽马异常的空间变化,并依据伽马异常的空间变化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泥质含量计算公式,提出了高自然伽马砂砾岩沉积微相划分的一种新方法。区内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中辫流线微相、扇中辫流砂岛微相、扇中漫洪带微相和扇缘漫流带微相。精细刻画了各期扇体沉积微相的展布与垂向演化特征,百口泉组三段发育四期扇体,垂向上表现为一个快速水退背景和缓慢水进背景下的沉积演化序列;百口泉组二段发育三期扇体,垂向上表现为退积型演化序列;百口泉组一段则表现为冲积扇扇缘沉积。通过与实际生产对比,本次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区内生产井的生产状况,验证了利用高自然伽马砂砾岩自然伽马特征研究沉积微相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伽马异常砂砾岩 沉积微相 乌尔禾油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遗迹化石Rhizocorallium中莓状黄铁矿对古环境古生态的指示--以豫西南上泥盆统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曌 张立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0-488,共9页
豫西南淅川上泥盆统王冠组地层中发育大量与层面平行且具有蹼纹的U形遗迹化石Rhizocorallium。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Rhizocorallium进行微观观察,发现在其边缘管和蹼纹内部发育大量不同形态的莓状黄铁矿及莓状铁氧化物(单晶为五角十二面体... 豫西南淅川上泥盆统王冠组地层中发育大量与层面平行且具有蹼纹的U形遗迹化石Rhizocorallium。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Rhizocorallium进行微观观察,发现在其边缘管和蹼纹内部发育大量不同形态的莓状黄铁矿及莓状铁氧化物(单晶为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立方体和近球形),与之对应的围岩中仅见少量黄铁矿单晶颗粒。表面具有覆盖膜的莓状黄铁矿大多存在于潜穴内部,其中边缘管中莓状黄铁矿的单晶直径(0.672~1.603μm,平均直径1.063μm)较之蹼纹中部的(0.376~0.877μm,平均直径0.5μm)的大。上述特征显示出潜穴中莓状黄铁矿的存在可能与硫酸盐类还原菌有关。Rhizocorallium边缘管和蹼纹中高丰度莓状黄铁矿的发现表明:遗迹化石Rhizocorallium可能是造迹者精心构筑的觅食—花园。由于食物供应和氧化还原条件的不同,Rhizocorallium造迹者在其潜穴内部培植不同的微生物,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Rhizocorallium 晚泥盆世 莓状黄铁矿 沉积微环境
下载PDF
板桥油田中区板桥油层组综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宝芹 左松华 +1 位作者 李卉朋 冷继川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2,共3页
大港油区板桥油田中区目前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为寻找优质储量接替区块,2002年以来对全区板桥油层组进行系统综合评价,利用地震、地质及测井等资料,应用层位标定、构造精细解释技术,注重对小断层、微构造高点的解释,为建立准确的构造模... 大港油区板桥油田中区目前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为寻找优质储量接替区块,2002年以来对全区板桥油层组进行系统综合评价,利用地震、地质及测井等资料,应用层位标定、构造精细解释技术,注重对小断层、微构造高点的解释,为建立准确的构造模型及寻找潜力目标奠定了基础;划分沉积微相,研究砂体类型,认为水道砂体、水道侧翼砂体是该区的主要含油砂体。根据综合地质评价结论,先后在3个断块部署新井7口,均获得高产油气流,新增探明含油面积1.9km2,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20万t,为板桥油田稳产增产提供了重要的后备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位标定 微构造 单砂体 沉积微相 滚动勘探 板桥油田
下载PDF
神经网络判识沉积微相的应用——以桩241块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永良 田景春 朱迎堂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17-321,共5页
沉积相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桩241块初次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进行测井微相识别,将识别后的结果与岩心微相划分结果相对比,测井相的识别完全满足研究的需要,为密井网条件下沉积微相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 沉积相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桩241块初次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进行测井微相识别,将识别后的结果与岩心微相划分结果相对比,测井相的识别完全满足研究的需要,为密井网条件下沉积微相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采用神经网络判识沉积微相技术,可以提高沉积微相的分析和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沉积微相
下载PDF
辽东湾下第三系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孟慧 赵澄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1-9,共9页
辽东湾为北北东向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具裂谷盆地演化特征,基底是太古界变质岩系和中生界火山岩系。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依次是沙河街组三段、二段、一段和东营组,由湖泊、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重力流水道、碳酸盐台地和风暴等七... 辽东湾为北北东向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具裂谷盆地演化特征,基底是太古界变质岩系和中生界火山岩系。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依次是沙河街组三段、二段、一段和东营组,由湖泊、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重力流水道、碳酸盐台地和风暴等七种沉积相组成,可概括为9种沉积体系。深度控制成岩作用,而成岩作用又控制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带上的成岩深度不同,同一构造带不同抬升部位的成岩深度也不同。如辽西低凸起镜质体反射率R0为05%的埋深,不同井的成岩深度相差770m。而在辽东凸起同样埋深下,不同井的成岩深度可相差12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微相 成岩作用 储集层 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