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微型飞行器横航向气动力矩控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杜海 史志伟 +1 位作者 耿玺 魏德宸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81-1790,共10页
在前期等离子体激励器基本流场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将等离子体激励器应用于微型飞行器(MAV)进行气动控制。当来流速度为9.1m/s时,在微型飞行器机翼吸力面非对称布置不同的单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对未施加激励的偏航、滚... 在前期等离子体激励器基本流场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将等离子体激励器应用于微型飞行器(MAV)进行气动控制。当来流速度为9.1m/s时,在微型飞行器机翼吸力面非对称布置不同的单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对未施加激励的偏航、滚转力矩曲线和施加激励的偏航、滚转力矩曲线进行对比,发现横航向气动力距发生很大的改变,可以实现对横航向气动力矩的控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机翼背风面的流场进行研究,分析产生横航向控制力矩的流动机理。通过改变激励器的输入电压、占空比和调制频率,实现对横航向气动力矩的比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等离子体激励器 流动控制 横航向气动力矩 图像测速
原文传递
基于井下流量测量的微流量控制系统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群生 朱礼平 +1 位作者 李果 欧彪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7,共5页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监测井下复杂情况并控制井底压力,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流量测量的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钻井液进出口流量的变化来判断井下复杂情况,通过调节井口节流装置的开度来控制井口回压,从而实现对井底压力的精确调节和控制。设...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监测井下复杂情况并控制井底压力,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流量测量的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钻井液进出口流量的变化来判断井下复杂情况,通过调节井口节流装置的开度来控制井口回压,从而实现对井底压力的精确调节和控制。设计了一套井下压差式环空微流量测量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监测由于早期井涌、井漏等井下复杂情况而引起的井底流量的微小变化,并将井下测得的数据通过MWD传送至地面,与井口数据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微流量控制系统对井底复杂情况的判断能力和系统控制精度。介绍了井下微流量控制流程,进行了压差式井下环空流量测量装置的入井试验,分析了试验结果。入井试验表明,该装置可成功监测环空井底微流量变化,及时反映井底工况,且测量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流量测量 微流量控制 数据传输
下载PDF
控制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的微型涡流发生器数值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石清 李桦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8-511,共4页
本文基于任意曲线坐标系下的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一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对接拼接网格技术和多重网格加速收敛技术,对安装有叶片式微型涡流发生器的超临界机翼翼身组合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型涡流发生器的高... 本文基于任意曲线坐标系下的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一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对接拼接网格技术和多重网格加速收敛技术,对安装有叶片式微型涡流发生器的超临界机翼翼身组合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型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和弦向安装位置对超临界机翼附面层流动控制的机理以及对超临界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涡流发生器 超临界机翼 流动控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微型涡流发生器控制增升装置流动分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褚胡冰 张彬乾 +1 位作者 陈迎春 李亚林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9-805,共7页
针对大型飞机增升装置大偏度状态出现的流动分离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使用微型涡流发生器控制其附面层分离的作用机理及流动控制效果。结合风洞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并以某型号运输机二维增升构型为对象,系统分析了... 针对大型飞机增升装置大偏度状态出现的流动分离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使用微型涡流发生器控制其附面层分离的作用机理及流动控制效果。结合风洞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并以某型号运输机二维增升构型为对象,系统分析了微型涡流发生器尺寸、安装角、安装位置、排列方式等参数对其流动控制效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设计原则,给出了流动控制方案,为实现三维增升装置流动分离控制的微型涡流发生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升装置 流动分离 微型涡流发生器 流动控制 参数影响 设计原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Microjet flow control in an ultra-compact serpentine inlet 被引量:7
5
作者 Da Xingya Fan Zhaolin +3 位作者 Fan Jianchao Zeng Liquan Rui Wei Zhou Ru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381-1390,共10页
Microjets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internal flow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n ultra-compact serpentine inlet. A highly offset serpentine inlet with length-to-diameter ratio of 2.5 is designed and static tests are c... Microjets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internal flow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n ultra-compact serpentine inlet. A highly offset serpentine inlet with length-to-diameter ratio of 2.5 is designed and static tests a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pressure recovery, distortion and flow separation. Flow separation is encountered in the second S-turn, and two strong counter-rotating vortices are formed at the aerodynamic interthce plane (AIP) face which occupy a quarter of the outlet area and result in severe pressure loss and distortion. A flow control model employing a row of microjets in the second turn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internal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simplified CFD simulations. Flow control test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control effectiveness and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s a function of inlet throat Mach number, injection mass flow ratio, jet Mach number and momentum coefficient. At all test Mach numbers, microjet flow control (MFC)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recovery and reduces the distortion intensity. Between inlet throat Mach number 0.2 and 0.5, the strong flow separation in the second S-turn is suppressed at an optimum jet flow ratio of less than 0.65%, resulting in a maximum improvement of 4% for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and a maximum decrease of 75% for circumferential distortion intensity at cruise. However,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flow separation, the injection rate should retain in an effective range. When the injection rate is higher than this range, the flow is degraded and the distortion contour is changed from 90° circumferential distortion pattern to 180° circumferential distortion pattern. Detailed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is optimum flow ratio depends on inlet throat Mach number and the monlcntunl coefficient affects the control effectiveness in a dual stepping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low control Distortion intensity:micro jet Pressure recovery Serpentine inlet
原文传递
微型涡流发生器影响下的湍流边界层流场与摩阻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奕 潘翀 +1 位作者 窦建宇 张淼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8,共11页
在中等雷诺数平板湍流边界层中,利用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与免标定双层热膜摩阻传感器,测量了单排楔形微型涡流发生器阵列下游的速度场与摩阻,以研究微型涡流发生器对湍流统计量和摩阻特性的影响。速度场测量结果表明:微型涡流发生器诱... 在中等雷诺数平板湍流边界层中,利用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与免标定双层热膜摩阻传感器,测量了单排楔形微型涡流发生器阵列下游的速度场与摩阻,以研究微型涡流发生器对湍流统计量和摩阻特性的影响。速度场测量结果表明:微型涡流发生器诱导下游湍流边界层内产生时均流向涡对和时均流向速度亏损区,导致流向脉动速度的展向预乘能谱出现第二外区峰值。速度场本征正交分解的结果表明:微型涡流发生器诱导产生的流动结构与湍流边界层内的大、超大尺度结构的能量贡献相当,并影响了近壁含能结构的空间分布。摩阻测量实验表明:具有较高高度、展向排列更密集的微型涡流发生器阵列的减摩阻率更高,减摩阻效果可持续至下游80倍自身特征高度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涡流发生器 湍流边界层 雷诺应力 流动控制 摩阻
下载PDF
微电推进贮供系统开发与系统级仿真研究
7
作者 李沛然 王伟宗 +1 位作者 陈阳 孙臻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1,共10页
针对传统电推进贮供系统应用于微小卫星任务时重量和体积庞大的问题,提出一套小型化、轻质化、低成本的微电推进贮供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开发工作。采用聚醚醚酮复合材料(PEEK)制作的毛细管替代金属毛细管用于微流量控制,以氪气为工质... 针对传统电推进贮供系统应用于微小卫星任务时重量和体积庞大的问题,提出一套小型化、轻质化、低成本的微电推进贮供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开发工作。采用聚醚醚酮复合材料(PEEK)制作的毛细管替代金属毛细管用于微流量控制,以氪气为工质进行试验,验证了其能够在±1%控制精度内实现0.0291~0.4145 mg/s的稳定流量输出。本文在Amesim中构建系统级一维瞬变模型,进行微电推进贮供系统仿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对仿真结果进一步分析阐述了系统从启动到稳定工作过程中压强超调、稳定段流量波动等工作特性以及减压器弹簧及膜片刚度、毛细管内径等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各部件热力状态参数动态变化的分析揭示了工质气体向下游供给过程中流动、传热与控制耦合作用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推进贮供系统 氪气 PEEK毛细管 微流量控制 系统级一维瞬变模型
下载PDF
基于小型电磁动力驱动器的微流道混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庆明 白春华 Nadine Aubry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对于许多微流体应用系统来说,流体的混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研究了基于电磁流体动力混合器的微流道主动混合控制方法,建立了该微流道混合系统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在交变Lorentz驱动下,流经混合器流道的流体及其分界面在混合器... 对于许多微流体应用系统来说,流体的混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研究了基于电磁流体动力混合器的微流道主动混合控制方法,建立了该微流道混合系统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在交变Lorentz驱动下,流经混合器流道的流体及其分界面在混合器流道内往复运动,流体界面的反复折叠与流体局部流动使流体混合,流体的横向往复运动使流体分界面反复折叠从而使流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对流体混合过程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流体混合程度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混合 微管道流动 微尺度混合 流动控制
下载PDF
电磁流体动力驱动流体搅拌混合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庆明 BATTON John AUBRY Nadine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5,共6页
对小型电磁流体动力搅拌混合器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该小型电磁动力混合器由聚碳酸脂和黄铜采用常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研究采用的流体为氯化钠水溶液。为了观察流体的搅拌混合运动,在流体中加入微量微细玻璃珠作为示... 对小型电磁流体动力搅拌混合器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该小型电磁动力混合器由聚碳酸脂和黄铜采用常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研究采用的流体为氯化钠水溶液。为了观察流体的搅拌混合运动,在流体中加入微量微细玻璃珠作为示踪粒子。采用显微观测及图像采集技术记录流体的搅拌混合过程,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流体速度场进行分析。建立了搅拌混合器的理论模型,并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该小型电磁动力混合器已应用于微管道流动的混合控制并可应用于其它微流体控制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芯片 微流体控制 显微测量 流体动力特性 流速测量 搅拌器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微型发动机燃烧室试验台测控系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耀华 韦冬冬 《飞机设计》 2019年第4期24-27,共4页
针对传统微型燃烧室试验台架在空气流量调节、燃油流量控制、试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等方面不足,利用LabVIEW开发环境,开发了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单片机为下位机,燃油泵与步进电机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系统以及以数据采集卡为中心,多种传感器... 针对传统微型燃烧室试验台架在空气流量调节、燃油流量控制、试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等方面不足,利用LabVIEW开发环境,开发了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单片机为下位机,燃油泵与步进电机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系统以及以数据采集卡为中心,多种传感器为对象的测量系统。结果表明,测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试验台架的自动化程度,并能够有效解决燃油流量的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微型燃烧室 试验台架 燃油流量控制
原文传递
微流控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瑞呈 叶思远 +2 位作者 尤蓉蓉 吕松伟 招秀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9,共5页
微纳米级颗粒材料的合成研究一直是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微流控技术的进步为此类材料的合成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精准控制层流液体或液滴的混合效应来实现传统常规液体混合方法难以完成的微纳米粒制备。本文以应用于药物递送的纳米材... 微纳米级颗粒材料的合成研究一直是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微流控技术的进步为此类材料的合成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精准控制层流液体或液滴的混合效应来实现传统常规液体混合方法难以完成的微纳米粒制备。本文以应用于药物递送的纳米材料的制备为切入点,综述了目前微流控制备方法和微流控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了微反应器与传统间歇工艺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纳米材料 药物递送
下载PDF
一种用于主动流动控制的气泡型微致动器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炳和 王艳 +2 位作者 邓进军 苑伟政 姜澄宇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42-1246,共5页
面向先进主动流动控制,在国内率先研发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气泡型微致动器阵列技术。分析了气泡型微致动器用于主动流动控制的原理,阐述了致动器结构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对气泡样件的压力载荷-变形行为的测试,表明其具有较好的... 面向先进主动流动控制,在国内率先研发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气泡型微致动器阵列技术。分析了气泡型微致动器用于主动流动控制的原理,阐述了致动器结构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对气泡样件的压力载荷-变形行为的测试,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线性和较大承载能力。结合不同翼型的风洞试验表明,微致动器作动可以影响翼型表面的压强分布,从而可用于增升等控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微型致动器 气泡 主动流动控制
下载PDF
微型涡流发生器对空化初生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龚瑜璠 胡常莉 +2 位作者 洪伯杰 杨斯睿 纪潇曈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72,共10页
为减小空化对水下装备性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展了空化抑制方法的研究。采用均相流模型并耦合SSTγ-Reθt湍流模型以及Zwart空化模型对带有微型涡流发生器(micro vortex generator,MVG)的水翼在不同攻角下(4°、6°、8°)的... 为减小空化对水下装备性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展了空化抑制方法的研究。采用均相流模型并耦合SSTγ-Reθt湍流模型以及Zwart空化模型对带有微型涡流发生器(micro vortex generator,MVG)的水翼在不同攻角下(4°、6°、8°)的初生空化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MVG可以明显提升水翼近壁流速且使边界层厚度有所增加;MVG对边界层分离特性的影响规律受来流攻角影响较大,当MVG位于分离点之前时(4°攻角)分离涡尺度减小,而位于分离点之后时(6°和8°攻角)分离涡尺度增大;3种攻角条件下,MVG均能够明显降低水翼的初生空化数,相比之下,8°攻角时初生空化数的降幅最大,表明MVG对空化的抑制效果受攻角的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中抗空化性能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涡流发生器 水翼 初生空化 流动控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机翼气动特性研究及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左伟 顾蕴松 +2 位作者 王奇特 郑越洋 刘源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9-1147,共9页
高空长航时无人飞行器(HALE UAV)由于飞行环境空气稀薄、雷诺数低导致其气动性能恶化,如何通过流动控制改善机翼低雷诺数气动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低速风洞中通过测力、测压和边界层测试等试验技术开展了NACA 633-421直机翼模... 高空长航时无人飞行器(HALE UAV)由于飞行环境空气稀薄、雷诺数低导致其气动性能恶化,如何通过流动控制改善机翼低雷诺数气动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低速风洞中通过测力、测压和边界层测试等试验技术开展了NACA 633-421直机翼模型气动特性试验和流动控制研究。天平测力结果表明:随雷诺数降低(Re〈1.4×10~5)机翼气动特性迅速恶化;最大升力系数损失严重,失速迎角急剧降低;分析翼面压力分布结果显示,机翼表面产生层流分离泡(LSB),其长度变化、位置前移和最终发生破裂的发展过程是导致机翼低雷诺数气动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采用合成微射流(Micro-SJ)对翼面层流分离泡进行流动控制,失速迎角推迟了11°,机翼最大升力系数由0.59提升至1.10,最大升阻比增加了13.6%。合成微射流控制具有选频特性,驱动频率f=200~400Hz的合成微射流控制效果最佳,更易促进分离剪切层提前转捩,形成湍流再附,使得层流分离泡长度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层流分离泡 合成微射流 流动控制 控制频率 分离剪切层
原文传递
Flow control of micro-ramps on supersonic forward-facing step flow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庆虎 朱涛 +1 位作者 易仕和 吴岸平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33-237,共5页
The effects of the micro-ramps on supersonic turbulent flow over a forward-facing step(FFS)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a supersonic low-noise wind tunnel at Mach number 3 using nano-tracer planar laser scatt... The effects of the micro-ramps on supersonic turbulent flow over a forward-facing step(FFS)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a supersonic low-noise wind tunnel at Mach number 3 using nano-tracer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an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techniques.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images and velocity fields of supersonic flow over the testing model were captured. The fine structures and their spatial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without and with the micro-ramps were revealed and compared.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s generated by the micro-ramps can survive the downstream FFS flowfield. The micro-ramps control on the flow separation and the separation shock unsteadiness was investigated by PIV results. With the micro-ramps, the reduction in the range of the reversal flow zone in streamwise direction is 50% and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is also reduced. Moreover, the reduction in the average separated region and in separation shock unsteadiness are 47% and 26%,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ramps a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flow separation and the separation shock unstead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control micro-ramps separated flows flow imaging
下载PDF
扰动风作用下微型旋翼流场的数值模拟及流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贺 李孝伟 李亮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9-433,共5页
对于处在低雷诺数下的微型旋翼,扰动风对其流场影响很大。本文基于动态嵌套网格技术的双时间法,采用网格速度法模拟扰动风,研究了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式扰动风下三维微型旋翼上的拉力系数响应情况,并采用变形网格方法模拟了旋翼桨叶的... 对于处在低雷诺数下的微型旋翼,扰动风对其流场影响很大。本文基于动态嵌套网格技术的双时间法,采用网格速度法模拟扰动风,研究了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式扰动风下三维微型旋翼上的拉力系数响应情况,并采用变形网格方法模拟了旋翼桨叶的周期性边距运动对扰动风的流动控制,为今后旋翼机的主动控制研究提供了线索。研究结果表明,低雷诺数下,旋翼在周期性扰动风作用下的拉力响应曲线拟合函数与扰动风函数形式相同,响应曲线函数同样具有周期性变化趋势,波动幅值与扰动风幅值成正比例关系;对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旋翼,采用周期等角变距方式,能够找到一个适合的控制参数使得旋翼在正弦式扰动风环境下旋翼的拉力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扰动风 微型旋翼 动态嵌套网格 双时间法 流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数值方法研究带小插片的翼型的流动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亚东 欧阳华 +2 位作者 许坤 滕金芳 杜朝辉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6-791,共6页
针对风力机叶片翼型S809以及95%弦长位置处加载小插片的翼型进行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选用合适的SST湍流模型,对加载小插片后的翼型在不同攻角下的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小插片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而提出小插片影响翼型流动、提升... 针对风力机叶片翼型S809以及95%弦长位置处加载小插片的翼型进行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选用合适的SST湍流模型,对加载小插片后的翼型在不同攻角下的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小插片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而提出小插片影响翼型流动、提升翼型升力的机理。研究表明,带小插片翼型提升升力的机理在于,改变了翼型的库塔条件,使后驻点位置出现在微型小插片末端,有效地增加了气动曲面轮廓和环量。计算结果还表明小插片在翼型的正常工作范围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翼型 微型小插片 流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监控的多台微型泵恒流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汉忠 张盟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3-37,共5页
为满足液体送料系统中多种液体定量送料及实时远程监控的需求,设计一种基于C/S监控模式的多台微型泵恒定流量控制系统.介绍流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流量控制器通过以太网接口实现远程通信,通过CAN总线实现多通道流量信号的采集及微型泵... 为满足液体送料系统中多种液体定量送料及实时远程监控的需求,设计一种基于C/S监控模式的多台微型泵恒定流量控制系统.介绍流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流量控制器通过以太网接口实现远程通信,通过CAN总线实现多通道流量信号的采集及微型泵驱动电机的速度控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流量闭环恒流控制,基于C/S模式实现微型泵流量的实时远程监控.试验证明系统模糊控制可以较好地实现液体流量的恒流闭环控制,同时C/S模式也很好地实现了流量的远程监控.该系统方案在实时监控多种液体定量送料场合有一定的参考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太网监控 微型泵 恒流控制 模糊控制 C/S
下载PDF
飞翼布局无人机微射流控制参数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晓平 周洲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93-3303,共11页
开展了微射流控制参数对飞翼布局无人机(UAV)气动特性影响规律的研究。建立的流动控制模型及数值模拟技术经过了TAU0015翼型流动控制试验校核。设计了布置于飞行器前缘和1%c处的8套阵列式微射流控制方案,研究了微射流技术的气动控制效果... 开展了微射流控制参数对飞翼布局无人机(UAV)气动特性影响规律的研究。建立的流动控制模型及数值模拟技术经过了TAU0015翼型流动控制试验校核。设计了布置于飞行器前缘和1%c处的8套阵列式微射流控制方案,研究了微射流技术的气动控制效果,分析了典型流动控制参数对控制效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射流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飞翼布局UAV大迎角下的流动分离现象,升力系数增幅达25%,布置于飞行器前缘和内翼段的射流激励器控制效果较优,较大的射流动量系数对流场影响较大,最优的无量纲射流频率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流动控制 微射流 飞翼 无人机 气动特性 流动控制参数
原文传递
叶顶微射流对小型高负荷离心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孙运政 刘艳明 +1 位作者 王建华 安宇飞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1-69,共9页
以某小型高速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微射流对压气机性能和叶轮叶顶流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流为1%设计流量时,失速裕度能够提高3.12%,稳定工作范围拓宽28.17%;在设计点,原型离心压气机叶顶来流马赫数达1.8以... 以某小型高速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微射流对压气机性能和叶轮叶顶流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流为1%设计流量时,失速裕度能够提高3.12%,稳定工作范围拓宽28.17%;在设计点,原型离心压气机叶顶来流马赫数达1.8以上,叶顶存在复杂激波/间隙泄漏流干扰,工作稳定性较差,微射流改变了“λ”状的激波结构,使前缘激波的强度减弱,后掠角度减小,并且降低了叶顶的负荷水平;微射流能够抑制间隙泄漏流的周向运动,并削弱激波/间隙泄漏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间隙泄漏涡不易发生破裂、溃散,极大增强了压气机工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微射流 激波 间隙泄漏流 流动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