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煤矿事故的特征及微观原因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金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106,共3页
按照事故总量、所有制结构和事故类型对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分析,虽然近几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事故总量依然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主... 按照事故总量、所有制结构和事故类型对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分析,虽然近几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事故总量依然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主要原因,包括开采自然条件复杂、管理方法和技术装备水平有限、煤矿企业超能力生产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事故特征 微观因素
下载PDF
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选址研究述评 被引量:25
2
作者 肖建华 姚正毅 孙家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8-1605,共8页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太阳能光伏电站位置的选择对发电成本有直接影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中系统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并从并网光伏电站选址的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因素以及...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太阳能光伏电站位置的选择对发电成本有直接影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中系统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并从并网光伏电站选址的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因素以及方法与模型3方面综述了并网光伏电站选址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以期促进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并为政府和企业在太阳能光伏电站选址、建设及长期规划等方面提供参考,达到科学合理建设光伏电站、有效利用太阳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光伏电站 选址 宏观影响因素 微观影响因素 太阳能资源评估 方法及模型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区农田土壤蒸发量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友杰 杜太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116,共7页
为探究微型蒸渗仪在西北干旱地区农田裸土和覆膜条件下测量土壤蒸发的适用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该研究应用多种不同的微型蒸渗仪方法对裸土和覆膜条件下的土壤蒸发进行测定,并采用茎流计-水量平衡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为探究微型蒸渗仪在西北干旱地区农田裸土和覆膜条件下测量土壤蒸发的适用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该研究应用多种不同的微型蒸渗仪方法对裸土和覆膜条件下的土壤蒸发进行测定,并采用茎流计-水量平衡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综合评估土壤蒸发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裸土条件下,可采用不封底(底部纱网)且不换土微型蒸渗仪测定土壤蒸发量。覆膜条件下,采用传统的“裸土微型蒸渗仪测定蒸发量乘以膜孔率”的方法测量蒸发显著偏低;“覆膜开孔”的微型蒸渗仪和裸土微型蒸渗仪测定的蒸发未见显著差异,通过与茎流计-水量平衡法对比分析发现,“覆膜开孔”的微型蒸渗仪方法测量结果为0.96 mm/d可近似的(略偏低)反映实际情况。在西北干旱地区覆膜条件下,尽管裸土面积占的比例很小(0.5%~5%),但土壤蒸发量依然较大,均值为1.02 mm/d。影响农田土壤蒸发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太阳辐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3.9%和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蒸发 微型蒸渗仪 裸土 覆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网络“微学习”参与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杜智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80,200,共9页
[目的/意义]网络微学习作为一种自主学习方式,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微型、形式多样的知识资源为学习内容,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正在推动着学习方式的变革。[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主要网络微学习平台使用者的问卷调查,运用结... [目的/意义]网络微学习作为一种自主学习方式,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微型、形式多样的知识资源为学习内容,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正在推动着学习方式的变革。[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主要网络微学习平台使用者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分析了影响网络微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高收入、年轻人是网络微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学习情境对微学习行为起到最关键的影响;微学习体现出学习者的一种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而非较强的目的性和动机性;学习平台的易用性是提升学习者兴趣并持续学习行为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微学习 学习行为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Nove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lecules with pro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s 被引量:14
5
作者 Bruna Scaggiante Maryam Kazemi +5 位作者 Gabriele Pozzato Barbara Dapas Rosella Farra Mario Grassi Fabrizio Zanconati Gabriele Grass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5期1268-1288,共21页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the predominant form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the sixth most common cancer worldwide and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The difficulty to diagnose early cancer stag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the predominant form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the sixth most common cancer worldwide and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The difficulty to diagnose early cancer stages, the aggressive behaviors of HCC, and the poor effectiveness of therapeutic treatments, represent the reasons for the quite similar deaths per year and incidence number.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diagnosis of HCC typically occurs in the advanced stages of the disease when the therapeutic options have only modest efficacy, the possibility to identify early diagnostic markers could be of significant benefit. So far, a large number of biomarkers have been associated to HCC progression and aggressiveness, but many of them turned out not to be of practical utility. This is the reason why active investigations are ongoing in this field. Given the huge amount of published works aimed 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HCC biomarkers, in this review we mainly focused on the data published in the last year,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1)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cellular markers;(2) micro-interfering RNAs;(3) epigenetic variations; and(4) tumor stroma.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he HCC markers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review may be utilized also as targets for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dicating the tight relation between diagnosis and therapy. In conclusion, we believe that integrated researches among the different lines of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above should represent the winning strategies to identify effective HCC marke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iochemical markers micro-interfering RNA Epigenetic variations Tumor stroma Angiogenic factors
下载PDF
微课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樊雅琴 吴磊 +1 位作者 孙东梅 王伟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6年第2期59-64,共6页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逐渐走进日常教学当中,随之而来的微课资源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以结构方程模型为研究工具,从教师、学生、微课三个角度,通过模型构建、模型拟合、模型修正等步骤,来完成对微课应用效...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逐渐走进日常教学当中,随之而来的微课资源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以结构方程模型为研究工具,从教师、学生、微课三个角度,通过模型构建、模型拟合、模型修正等步骤,来完成对微课应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微课 应用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牛亚妹 刘丽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栓子(MES)、炎性因子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两组患...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栓子(MES)、炎性因子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血塞通注射液,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 59%(P <0. 05);治疗后,治疗组存在MES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IMT)和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6. 90%比8. 62%,P> 0. 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减少MES和颈动脉硬化斑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血塞通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微栓子 炎性因子 颈动脉硬化斑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网络时代微恐怖主义及其立法治理 被引量:13
8
作者 皮勇 杨淼鑫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84,共12页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微恐怖活动滋生蔓延,网络应用改变了微恐怖主义的活动形态,使微恐怖主义具有跨国延展性和灵活的组织性,成为当前恐怖活动的最新组织形态。在微恐怖活动形成的作用因素中,网络环境是其形成发展的主要温床,潜在...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微恐怖活动滋生蔓延,网络应用改变了微恐怖主义的活动形态,使微恐怖主义具有跨国延展性和灵活的组织性,成为当前恐怖活动的最新组织形态。在微恐怖活动形成的作用因素中,网络环境是其形成发展的主要温床,潜在恐怖活动人员中的重点人物是微恐怖活动的"大脑"。法律手段是应对网络时代微恐怖活动最重要力量,虽然现有立法已经对微恐怖活动形成的要素作出规制,但仍存在立法缺憾。要有效遏制网络时代的微恐怖活动,应当在协调反恐行政法与反恐刑法的基础上,对微恐怖活动的网络生存空间进行立法严控,从立法上防范重点人员并巩固反恐斗争的社会基础,织密防控的法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恐怖主义 网络时代 作用因素 立法治理 反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微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文忠 王永宏 +3 位作者 张三 冯胜斌 郝炳英 崔晓丽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10-1821,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段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通过扫描电镜、微米CT、二维FIB-SEM测试等高精度孔隙分析技术手段,结合大量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对该区长7段多期砂岩叠置型页岩油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精细刻画,讨论其主要控制因...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段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通过扫描电镜、微米CT、二维FIB-SEM测试等高精度孔隙分析技术手段,结合大量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对该区长7段多期砂岩叠置型页岩油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精细刻画,讨论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以微米孔为主,半径为2.0~50μm,喉道半径为0.3~13μm,其孔喉为微米—纳米级与微米级喉道连通形成的众多簇状孔喉单元;其孔隙度分布在3.0%~13.0%之间,平均孔隙度为7.0%,渗透率在(0.02~0.30)×10^(−3)μm^(2)之间,平均渗透率为0.15×10^(−3)μm^(2);其压汞曲线特征表现为排驱压力低、退汞效率高、粗喉道占比高。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粒度细、塑性组分含量高、早期压实作用强烈、黏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强烈是造成其孔隙减孔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和绿泥石膜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增孔效应。陕北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与庆城地区类比表明其具有Ⅰ类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孔喉结构 微—纳米孔隙 陕北地区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微表处混合料破乳速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苏卫国 李晓华 《公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2-195,共4页
微表处混合料的破乳速度直接影响其摊铺、成型和开放交通时间,而材料性质、材料组成或环境因素等任何轻微改变均会使破乳速度产生显著变化。从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的破乳机理出发,通过微表处混合料的拌和试验,研究了矿料的级配与砂当量... 微表处混合料的破乳速度直接影响其摊铺、成型和开放交通时间,而材料性质、材料组成或环境因素等任何轻微改变均会使破乳速度产生显著变化。从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的破乳机理出发,通过微表处混合料的拌和试验,研究了矿料的级配与砂当量、填料、温度、外加水量对混合料可拌和时间及破乳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矿粉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缩短;砂当量与外加水量的增加均使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延长;而填料对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的影响由填料的掺加量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表处 乳化沥青 破乳速度 可拌和时间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影响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发展的多元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伟科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年第2期88-90,共3页
本文以山西省22个城市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得出影响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发展的因素有:个人的微观因素、城市广场的中观因素、社会的宏观因素。
关键词 城市广场 微观因素 中观因素 宏观因素 文化
下载PDF
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技术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小东 杨原梅 +1 位作者 黄飞 陆亲亲 《印染助剂》 CAS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综述了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里,详细介绍了增溶理论和界面张力理论;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方法中,介绍了转相乳化法、相转变温度乳化法、乳液聚合法;并着重讨论了表面活性... 综述了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里,详细介绍了增溶理论和界面张力理论;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方法中,介绍了转相乳化法、相转变温度乳化法、乳液聚合法;并着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pH等对有机硅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微乳液 制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砂土混合覆盖下的土壤水分蒸发特性及其因子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振江 刘学智 +4 位作者 徐天渊 李王成 刘巧玲 陈继虹 马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为明确不同砂土混合物覆盖对土壤蒸发过程的影响,基于土壤蒸发分阶段理论及微型蒸渗仪田间试验,深入探析了6种砂土混合覆盖模式(1.0,0.8,0.6,0.4,0.2,0,分别为M1~M6)下的土壤蒸发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蒸发分阶段理论能... 为明确不同砂土混合物覆盖对土壤蒸发过程的影响,基于土壤蒸发分阶段理论及微型蒸渗仪田间试验,深入探析了6种砂土混合覆盖模式(1.0,0.8,0.6,0.4,0.2,0,分别为M1~M6)下的土壤蒸发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蒸发分阶段理论能够真实刻画砂土混合覆盖下的土壤水分蒸发状况,其累计蒸发量可用砂土混合比与蒸发时间进行定量表征。当砂土混合比≥0.8时,土壤蒸发过程仅存在2个明显阶段,抑蒸效果显著;当砂土混合比<0.5时,M3~M6处理的土壤蒸发稳定高峰期明显,且集中于前2.53~2.66天,水分主要散失历时则分别较M1增加6.49,6.49,6.49,7.09天;而当砂土混合比介于0.5~0.8时,覆盖层易诱发且能够更早地形成结构致密的覆盖干层,整体保墒效果反而凸显。受土壤蒸发阶段特性及覆盖模式的影响,蒸发第1阶段主要受下垫面净辐射通量供应的限制;而在蒸发第2,3阶段,砂层结构的作用凸显,土壤水力特性调控效应逐渐占优。总之,砂层结构恶化将加快土壤失水过程,增加农田水分的无效损失,当砂土混合比<0.5时,其抑蒸保墒功效将逐渐丧失,这对西北旱区砂田退化机理的揭示及压砂地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混合覆盖 微型蒸渗仪 蒸发模拟 影响因子 西北旱区
下载PDF
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祝阳 王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3-88,共6页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沟通软件,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文章旨在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该群体对微信社交的态度。基于对构成"态度"要素的解构,从对微信社交的总体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沟通软件,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文章旨在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该群体对微信社交的态度。基于对构成"态度"要素的解构,从对微信社交的总体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总体现状。从微信如何满足大学生社交需求、大学生个性化特征、新媒体文化熏陶三个层面,思考影响大学生上述态度形成的因素。从霍夫兰德观点的说服模型出发,针对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有的非理性的态度,探索性地提出引导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微信 社交 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与模式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福杰 胡美玲 +8 位作者 胡涛 吕佳豪 黄立良 刘成林 姜振学 黄任达 张晨曦 吴冠昀 吴育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6-718,共13页
通过岩心观察、实验分析测试和地质剖析等多方法相结合,研究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建立页岩油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的富集受到有机质丰度和类型、储集能力以及运移烃量的联合控制... 通过岩心观察、实验分析测试和地质剖析等多方法相结合,研究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建立页岩油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的富集受到有机质丰度和类型、储集能力以及运移烃量的联合控制,具体表现为:①高有机质丰度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型的页岩含油性较好;②储集能力制约页岩油富集,宏孔是风城组页岩油富集的主要空间,孔隙大小和裂缝规模直接控制了页岩油的富集程度;③页岩层系内烃类的运移影响页岩油富集,发生了排烃作用的页岩含油性差,而接受了外来运移烃的页岩含油性显著更好;④岩相能综合反映页岩油的生烃及储集能力,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纹层状灰云质页岩和厚层状长英质页岩含油性较好,为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岩相。受控于以上因素,风城组页岩层系内部存在烃类的相对运移,导致页岩油富集过程差异,据此建立的风城组页岩油的富集模式为“原地富集”和“运移富集”两种类型。通过有利岩相与富集主控因素叠合,可以优选出风城组页岩油甜点段,对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二叠系风城组 页岩油 主控因素 富集模式 岩相
下载PDF
沥青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木莲 高源 +4 位作者 刘富强 李洪印 陈旺 王倩倩 王飞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7-1458,共12页
在梳理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微表处混合料的成型机理、现有路用性能评价指标与方法,分析微表处各组成材料及外界环境对路用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几种新型微表处的发展,并总结微表处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分析表明... 在梳理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微表处混合料的成型机理、现有路用性能评价指标与方法,分析微表处各组成材料及外界环境对路用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几种新型微表处的发展,并总结微表处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分析表明:现有沥青微表处路用性能评价存在方法多样、指标体系不完整等缺点;微表处路用性能受到改性剂类型、掺量、掺入方式、集料特性、级配、纤维特性、纤维质量分数、水泥、温度、风速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其中改性剂、集料、纤维、水泥影响显著;新型微表处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如提升特定功能后,会使得微表处的路用性能得到削弱;在微表处实体工程中,施工设计和施工质量也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微表处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微表处 路用性能 影响因素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逄蕾 肖洪浪 +1 位作者 路建龙 周茂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对不同砂龄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交界层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砂田砂龄有关,砂龄为13 a的... 为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对不同砂龄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交界层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砂田砂龄有关,砂龄为13 a的土壤细菌数量达最高,砂龄为26 a砂田,土壤真菌数量达最高,放线菌的数量和比例都达到最大;随着砂田的老化程度加深,细菌数量减少,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可以作为监测砂田老化程度的指标之一。碳源是限制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较小的pH值变动范围内,pH值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土壤呼吸强度与细菌数量有关;土壤水分是限制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交界层 微生物区系 环境因子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葡萄生长微环境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恩虹 张凯 +3 位作者 韩旭 武强 叶坤 张建平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2期80-86,共7页
在以重庆为代表的夏季高温高湿地区,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关键生育期的生长微环境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布局葡萄产业发展、合理制定果园管理措施、增强其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监测了2016—2017年葡萄果实成熟期... 在以重庆为代表的夏季高温高湿地区,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关键生育期的生长微环境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布局葡萄产业发展、合理制定果园管理措施、增强其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监测了2016—2017年葡萄果实成熟期的温度、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及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可提供更适宜的湿度环境,葡萄叶片湿度为256~275。避雨栽培的最高温度28℃(雨天)~38℃(晴天)远低于露地栽培最高温度32℃(雨天)~42℃(晴天)。避雨栽培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棚遮光率26.5%~37.8%。避雨栽培下,‘夏黑’、‘红富士’、‘维多利亚’、‘户太八号’等4个葡萄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可以减少湿度大幅变化,以及高温、强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更有利于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形成和积累,适合重庆等夏季高温多雨地区葡萄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避雨栽培 微环境 可溶性固形物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微裂缝研究进展、意义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长海 赵伦 +3 位作者 刘波 陈强 陆成和 孔悦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2-416,共15页
近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微裂缝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意义日益突显。国内外学者围绕不同储层中微裂缝的定义、分类、成因、主控因素及预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总结认为:定义微裂缝长度的上限值为50 mm,开度的上限值在... 近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微裂缝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意义日益突显。国内外学者围绕不同储层中微裂缝的定义、分类、成因、主控因素及预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总结认为:定义微裂缝长度的上限值为50 mm,开度的上限值在不同储层中有所差异。基于成因的分类方案优于其他分类方案且目前应用最广。不同岩石中的微裂缝均是构造作用、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作用等单因素或多因素叠合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微裂缝主控因素差异较大,且不同储层中同一类型的微裂缝主控因素也有所差异。微裂缝的预测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现有方法存在准确性和可靠性差、对资料要求高和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基于分形和压汞曲线等的定量化分析技术是微裂缝定量化表征的主要手段。微裂缝的研究对于宏观裂缝的预测、沉积成岩演化的恢复以及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储层中微裂缝的对比、微裂缝与沉积和成岩的关系、微裂缝预测与定量化研究、不同成因微裂缝与孔隙空间的组合关系以及不同成因微裂缝对储层渗透率的贡献是下一步微裂缝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 分类 成因 主控因素 识别与预测 研究意义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与信贷行为实证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定祥 张争美 李伶俐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9-72,共4页
运用判别抽样法,对全国25省1062家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与借贷行为进行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检验。调查发现:小微企业普遍有中短期信贷需求,但满足率低,且高度依赖非正规借贷。计量分析表明:企业领导文化水平、资产规模、年... 运用判别抽样法,对全国25省1062家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与借贷行为进行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检验。调查发现:小微企业普遍有中短期信贷需求,但满足率低,且高度依赖非正规借贷。计量分析表明:企业领导文化水平、资产规模、年经营收入对其信贷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年经营收入对正规与非正规借贷分别有显著正向、负向影响;员工平均文化水平和资产规模对其借贷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信贷需求 信贷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