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胶微通道结构参数对胶体挤出过程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从平 张涛 董小刚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73-75,共3页
针对现有研究微量点胶过程中忽略了微通道的入口形状、长度及出口内径结构参数对点胶质量影响的状况,建立了含上述微通道结构参数的微点胶过程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微通道入口收缩角、长度、出口内径对胶体微挤出过程的影响规律.结... 针对现有研究微量点胶过程中忽略了微通道的入口形状、长度及出口内径结构参数对点胶质量影响的状况,建立了含上述微通道结构参数的微点胶过程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微通道入口收缩角、长度、出口内径对胶体微挤出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这些微通道结构参数的变化会显著地影响胶体通过微通道时的压力、流速,进而影响到周期点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结构参数 微点胶 影响规律
下载PDF
白芷微型饮片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丽 张超 +2 位作者 张凡 贾天柱 高慧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3期500-504,共5页
目的:优选白芷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参数,建立具有高流动性、高煎出特征的白芷微型饮片的制备工艺。方法:对比白芷传统饮片与微型饮片的有效成分煎出率、煎膏率差异,证明微型饮片的优势;以饮片烘制时间、饮片粒径、烘干温度为考察因素,饮片... 目的:优选白芷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参数,建立具有高流动性、高煎出特征的白芷微型饮片的制备工艺。方法:对比白芷传统饮片与微型饮片的有效成分煎出率、煎膏率差异,证明微型饮片的优势;以饮片烘制时间、饮片粒径、烘干温度为考察因素,饮片的成品率、煎膏率、流动时间、欧前胡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白芷微型饮片制备工艺。结果:白芷微型饮片的有效成分煎出率、煎膏率优于传统饮片;白芷微型饮片制备工艺为白芷药材切制成粒径为1~2 mm的小丁块,烘干温度为60℃,烘制10 h。结论:白芷微型饮片煎膏率和流动性明显提高,更加适用于饮片自动调剂及智能煎煮设备,白芷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微型饮片 切制 正交试验 调剂 煎煮
下载PDF
静电诱导的高黏胶液微量分配技术与设备
3
作者 徐征 钱艳文 +2 位作者 秦少春 王晓东 徐晓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86-2392,共7页
针对微装配连接中高黏胶液微量分配的难题,研究了静电诱导加载与微力反馈转移技术与设备。通过静电力加载胶滴的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转印头距离胶面的初始高度、电流等参数对胶液加载转移过程的影响,结合力反馈转移胶滴的工艺,确定了微... 针对微装配连接中高黏胶液微量分配的难题,研究了静电诱导加载与微力反馈转移技术与设备。通过静电力加载胶滴的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转印头距离胶面的初始高度、电流等参数对胶液加载转移过程的影响,结合力反馈转移胶滴的工艺,确定了微量高黏胶分配的技术指标和关键元件。设计了高黏胶液微量分配工艺流程,研制了微量胶液分配样机的硬件结构和控制软件。最后,以环氧树脂胶为样品进行胶液的微量分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液膜-转印头之间的高度和触发液桥拉断的阈值电流,可以控制加载胶滴和转移胶滴量,转移胶滴的半径可控制在96~193μm,体积控制在0.43~2.81 nL,分配的胶滴半径的一致性误差为4%。该技术为解决皮升至纳升级高黏胶液的微量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装配 高黏胶液 微量分配 静电诱导 力反馈
下载PDF
微电子封装点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4
作者 孙道恒 高俊川 +3 位作者 杜江 江毅文 陶巍 王凌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513-2519,共7页
流体点胶是一种以受控的方式对流体进行精确分配的过程,它是微电子封装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点胶技术逐渐由接触式点胶向无接触式(喷射)点胶技术转变。从微电子封装过程的应用出发,对点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在对比各种点胶方式... 流体点胶是一种以受控的方式对流体进行精确分配的过程,它是微电子封装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点胶技术逐渐由接触式点胶向无接触式(喷射)点胶技术转变。从微电子封装过程的应用出发,对点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在对比各种点胶方式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无接触式喷射点胶技术,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评价点胶品质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封装 流体点胶 针头点胶 无接触式 喷射
下载PDF
微量液体自动分配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5
作者 姚玉峰 路士州 +1 位作者 刘亚欣 孙立宁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40-153,共14页
在生命科学、电子封装、快速制造等领域,经常需要对微量液体进行吸取、转移、分配操作。随着这些领域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活动使用的液体种类越来越多,需要的液体体积越来越小,要求液体分配速度越来越快,分配精度越来越高,这些都迫切要... 在生命科学、电子封装、快速制造等领域,经常需要对微量液体进行吸取、转移、分配操作。随着这些领域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活动使用的液体种类越来越多,需要的液体体积越来越小,要求液体分配速度越来越快,分配精度越来越高,这些都迫切要求微量液体分配技术向更快速、更微量、更精确、适用性更强的方向发展。在介绍微量液体自动分配技术应用背景、分析主要应用领域对微量液体分配要求的基础上,对现有微量液体分配技术的工作机理、驱动方式进行详细研究和总结,通过优缺点比对,指出面向不同应用的微量液体分配技术选用原则。从驱动、控制、检测、制造等方面分析微量液体分配系统开发及技术研究中的重点考虑因素及关键技术。对微量液体分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其结果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液体分配 微流体驱动 微流体 液滴 非接触式
下载PDF
超微量点胶方法与实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勤 徐策 +1 位作者 徐晨影 青山尚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71-2078,共8页
针对微装配/密封工程对用胶量超微化(≤1 pL)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既适用于接触式点胶,也适用于非接触式点胶的超微量点胶方法.采用移液针穿过装有胶液的玻璃微管,在移液针先端吸附微小胶滴,当移液针先端靠近点胶面时,其先端吸附的微小... 针对微装配/密封工程对用胶量超微化(≤1 pL)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既适用于接触式点胶,也适用于非接触式点胶的超微量点胶方法.采用移液针穿过装有胶液的玻璃微管,在移液针先端吸附微小胶滴,当移液针先端靠近点胶面时,其先端吸附的微小胶滴与点胶面接触,移液针离开点胶面后,微小胶滴的一部分将残留在点胶面上,实现超微量点胶.通过匹配点胶的参数,实现点胶量的控制.该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黏度(1~3.5×105 cP)的胶液、任意空间方向的超精密点胶.实验讨论了移液针直径和点胶距离(移液针先端与点胶面的距离)对点胶性能(胶斑直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匹配移液针直径、点胶距离、玻璃微管内径和点胶速度等参数,实现了胶液黏度为971 cP,点胶量为40 fL、170 fL、180 fL在3种亲水性不同的点胶面上的微量点胶;以及胶液黏度为3×104 cP,胶斑直径为243.9 μm时的超微量点胶.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量点胶 点胶控制 点胶分析 高黏度
下载PDF
微流体数字化喷点技术的实现 被引量:11
7
作者 耿鑫 侯丽雅 章维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02-1907,共6页
为了解决现有的微喷点技术中外接驱动设备过于庞大,MEMS技术制作的微喷头结构复杂,与生物样品的兼容性差等问题,提出了新型脉冲惯性力驱动方式和无热源、无外部加压装置的微喷点系统用于微流体数字化喷点技术。介绍了微流体数字化喷点... 为了解决现有的微喷点技术中外接驱动设备过于庞大,MEMS技术制作的微喷头结构复杂,与生物样品的兼容性差等问题,提出了新型脉冲惯性力驱动方式和无热源、无外部加压装置的微喷点系统用于微流体数字化喷点技术。介绍了微流体数字化喷点技术的驱动原理,搭建了微喷点系统的实验平台;然后,实验研究了样品均一性和驱动参数对微喷点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用黏度为4.13mPa.s的点样液制作了密度为4000点/cm2的中等密度微阵列。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点直径<100μm,变异系数CV<8%,完全可以满足微阵列制备技术的密度、样品点尺度和均一性的要求,可供小型实验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 微喷点 微阵列 生物芯片
下载PDF
跨尺度微管微球三维半自动装配点胶系统 被引量:10
8
作者 史亚莉 张正涛 徐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21-3128,共8页
设计和搭建了一个3D半自动装配点胶系统,用于完成跨尺度零件微管与微球的三维装配点胶任务。系统主要由体视显微镜、变焦金相显微镜、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pL级点胶机、微操作手和零件夹持器组成。采用显微镜高低倍转换的方式实现了... 设计和搭建了一个3D半自动装配点胶系统,用于完成跨尺度零件微管与微球的三维装配点胶任务。系统主要由体视显微镜、变焦金相显微镜、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pL级点胶机、微操作手和零件夹持器组成。采用显微镜高低倍转换的方式实现了零件跨尺度特征的检测。基于提出的半自动装配点胶策略,并配合人工引导和显微视觉伺服技术,快速完成了跨尺度零件的半自动高精度对准和插入点胶。在搭建完成的系统上开展微管与微球的装配点胶实验,对提出的方法和装配精度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的位置对准误差优于1μm,角度对准误差优于0.5°,可以实现末端直径10μm的微管与孔径12μm的微球之间的装配和胶接,基本满足对该组件的装配精度和成功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尺度零件 装配策略 微装配 微点胶
下载PDF
压电喷射点胶阀的喷射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焦晓阳 刘建芳 +2 位作者 谷峰春 刘国君 刘晓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利用压电叠堆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和输出特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压电驱动式喷射点胶阀。该喷射点胶阀主要由压电叠堆、杠杆式微位移放大机构、阀杆和喷嘴组成。对胶液实现喷射的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ANSYS软件对喷嘴重胶液流场... 利用压电叠堆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和输出特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压电驱动式喷射点胶阀。该喷射点胶阀主要由压电叠堆、杠杆式微位移放大机构、阀杆和喷嘴组成。对胶液实现喷射的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ANSYS软件对喷嘴重胶液流场进行仿真,得到了阀杆位移、胶液黏度和驱动气压对喷射点胶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的正确性。当胶液的黏度为2 Pa.s时,获得的胶点最小直径为0.5 mm,胶点一致性误差在6%以内。为电子封装业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准确的点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流场分析 微位移放大机构 喷射点胶
下载PDF
微小装配设备中精密自动化点胶的集成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鹏 王晓东 +1 位作者 何文鑫 徐征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实现精密装配中点胶过程针尖的准确定位,解决点胶料筒更换导致的胶滴一致性方面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精密测量和点胶自动标定的精密点胶系统,并集成于微小装配设备。该系统基于时间-压力型点胶方法,通过机器视觉提取零件位置信息,利用... 为了实现精密装配中点胶过程针尖的准确定位,解决点胶料筒更换导致的胶滴一致性方面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精密测量和点胶自动标定的精密点胶系统,并集成于微小装配设备。该系统基于时间-压力型点胶方法,通过机器视觉提取零件位置信息,利用点胶标定模块对针尖位置的自动标定,实现点胶作业中的自动定位,并通过激光测距手段控制点胶过程中针尖与基板的初始距离。为了适应不同胶量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胶滴预点样的点胶参数调节方法,可通过点胶标定模块实现点胶参数的自动调整。点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直径600~800μm的点胶,胶滴位置偏差小于30μm,胶滴直径的一致性偏差小于5%。研制的精密点胶系统可实现较高精度的微小胶滴点样,为微小装配流程中集成精密自动化点胶功能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装配 机器视觉 激光测距 精密自动化点胶 点胶一致性
下载PDF
用于微胶接的pL级点胶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亚莉 李福东 +2 位作者 杨鑫 张正涛 徐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44-2750,共7页
为了获得与微米级零件尺寸相匹配的pL级胶滴,分析了注射式、喷射式和转移式3种常用的微小液滴生成机制。基于注射式原理设计了一种时间压力型pL级点胶方案,通过视觉在线检测胶斑直径,控制点胶针尖内径、作用压力和时间,得到pL级胶斑。... 为了获得与微米级零件尺寸相匹配的pL级胶滴,分析了注射式、喷射式和转移式3种常用的微小液滴生成机制。基于注射式原理设计了一种时间压力型pL级点胶方案,通过视觉在线检测胶斑直径,控制点胶针尖内径、作用压力和时间,得到pL级胶斑。实验研究了针尖内径、压力、时间对胶斑直径的影响,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实验中冷冻靶装配时靶丸零件与充气管零件之间的微胶接。实验结果表明:胶斑直径与点胶针尖内径、压力和时间三者成正比例关系,当使用端部1.2μm内径的点胶针,设置压力为0psi(1psi≈6.895kPa),时间为8~10s时,可以满足胶斑体积小于3pL,直径小于40μm的指标要求。该方法可实现微米级零件微胶接时的pL级点胶,而且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装配 微胶接 pL级胶滴 点胶 时间压力型
下载PDF
压流膜阻力对超微量点胶过程的影响及胶液转移率预测方法
12
作者 金思屹 陈曦 +3 位作者 张嘉容 王文国 冯天成 高翼飞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96-203,共8页
超微量点胶技术是微纳制造技术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对封装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这项技术存在精度不高和控制困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因此,基于胶液转印机制,根据液桥挤压模型得到压流膜阻力的数学模型,利用公式法和扫描法... 超微量点胶技术是微纳制造技术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对封装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这项技术存在精度不高和控制困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因此,基于胶液转印机制,根据液桥挤压模型得到压流膜阻力的数学模型,利用公式法和扫描法确定了胶滴体积,研究和预测了压流膜阻力对胶液转移率的影响,实现了pL量级的胶液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压流膜阻力在胶液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压流膜阻力由0.5 mN增大至4 mN,接触面积从0.5×10^(4)μm^(2)左右增加至2.0×10^(4)μm^(2)以上,胶液转移率从约0.4增加至约0.8。除此之外,通过胶液转移率预测公式预测的胶液转移率与实际结果的平均差异率为2.18%,证明了胶液转移率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制造 超微量点胶 封装技术 液桥挤压模型 压流膜阻力 胶液转移率 转移率预测
下载PDF
材料表面润湿性对超微量胶液分配及封装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张嘉容 刘慧芳 +2 位作者 陈曦 冯天成 王文国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48-155,共8页
为了在微纳元件的封装中实现pL级超微量胶液的分配,根据不同材料表面具有不同表面润湿性的性质,提出了一种微纳量级的点胶方法。首先,使用自主搭建的超微量点胶系统进行pL级胶液分配实验,该系统点样的平均体积误差≤±1.1%,转移液... 为了在微纳元件的封装中实现pL级超微量胶液的分配,根据不同材料表面具有不同表面润湿性的性质,提出了一种微纳量级的点胶方法。首先,使用自主搭建的超微量点胶系统进行pL级胶液分配实验,该系统点样的平均体积误差≤±1.1%,转移液滴的最小体积约为19.6 pL;然后,通过改变表面润湿性的单因素实验分析接触角对胶液转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触角可以直观反映材料表面的润湿程度,即接触角越小,表面润湿性越好,转移液滴体积越大;最后,根据接触角与转移液滴体积的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推导出了转移液滴体积预测公式,利用该公式预测的转移液滴体积与实测体积之间的平均差异率为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元件 pL级 表面润湿性 超微量点胶 接触角 曲线拟合 体积预测
下载PDF
基于微格教学法的药品调剂教学路径研究
14
作者 申俊霞 《药学教育》 2024年第4期69-72,共4页
微格教学法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小而具体的学习单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师生对每个单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练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基于上述优势,结合当前药品调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设计微观教... 微格教学法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小而具体的学习单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师生对每个单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练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基于上述优势,结合当前药品调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设计微观教学单元、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设置教学实践环节和建立教师引导与反馈机制等基于微格教学法的药品调剂教学路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格教学法 药品调剂 教学路径
下载PDF
微量试剂分配压电叠堆泵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立国 邵超 +2 位作者 刘德利 陈涛 朱永杨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2-385,389,共5页
设计、研制了进行微量、快速、精确试剂分配的压电叠堆泵,研究了压电叠堆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解析法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法对泵膜、位移放大机构的静态、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研究了关键参数对泵性能的影响。对样机进行实验研究... 设计、研制了进行微量、快速、精确试剂分配的压电叠堆泵,研究了压电叠堆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解析法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法对泵膜、位移放大机构的静态、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研究了关键参数对泵性能的影响。对样机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了压电叠堆泵的输出流量、压力分别同加载电压及频率的关系,并测试了压电叠堆泵和试剂泵的输出流量的重复精度和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研制的压电叠堆泵能满足微量、快速、精确的试剂分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试剂分配 微泵 压电叠堆 微位移放大机构
下载PDF
具有高位移增幅特性的柔性微点胶机构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玄 丁冰晓 +1 位作者 周双武 李杨民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8,共6页
针对传统微点胶机构位移行程小、点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微点胶机构。根据三种典型放大机构的特性,基于柔性铰链设计了一种具有较快响应速度和较大输出位移的微点胶机构。分析了微点胶机构的位移行程... 针对传统微点胶机构位移行程小、点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微点胶机构。根据三种典型放大机构的特性,基于柔性铰链设计了一种具有较快响应速度和较大输出位移的微点胶机构。分析了微点胶机构的位移行程,求解了机构位移放大倍数的理论值。有限元仿真计算表明,放大比的理论值与仿真值相对误差较小,确定了机构的点胶行程范围;通过模态分析,得出了机构响应特性及其动力学特征,验证了机构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点胶机构 柔性机构 混合放大 有限元仿真
原文传递
基于多层SU-8结构的微喷阵列芯片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宝建 金庆辉 赵建龙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7-382,共6页
采用光刻胶SU-8的光刻成型技术和“多次光刻、一次显影”工艺制备了基于三层SU-8结构的微喷阵列芯片,重点研究了SU-8胶工艺过程中平整度、温度和曝光剂量对多层微结构的影响,解决了芯片结构有裂纹、发生破裂和喷孔堵塞等问题。利用O2等... 采用光刻胶SU-8的光刻成型技术和“多次光刻、一次显影”工艺制备了基于三层SU-8结构的微喷阵列芯片,重点研究了SU-8胶工艺过程中平整度、温度和曝光剂量对多层微结构的影响,解决了芯片结构有裂纹、发生破裂和喷孔堵塞等问题。利用O2等离子体处理了芯片微管道内表面,使液体样品在进样后能够进行自动传输、分配和贮存。持续10ms的10kPa气压驱动下,该芯片可以在3.4mm×3.4mm的尼龙膜上制成5×5样品微阵列,25个点直径平均值为384μm,变异系数为2.6%。利用该芯片制成的DNA微阵列的信号强度变异系数达到4.5%,直径大小变异系数达到3.2%,符合生物微阵列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8光刻胶 微喷阵列芯片 微阵列 表面处理
原文传递
MEMS热电堆芯片固晶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立国 姜勇涛 +2 位作者 倪灯塔 王敏锐 孙立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5,共9页
MEMS热电堆传感器能够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测量,固晶工艺是其中关键一环,但目前尚缺乏有效方法精确优化MEMS热电堆固晶工艺参数。本文介绍了热电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对固晶工艺参数(固晶厚度和爬胶高度)的要求。以固晶工艺要求为导向... MEMS热电堆传感器能够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测量,固晶工艺是其中关键一环,但目前尚缺乏有效方法精确优化MEMS热电堆固晶工艺参数。本文介绍了热电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对固晶工艺参数(固晶厚度和爬胶高度)的要求。以固晶工艺要求为导向,初步探究了压力参数对固晶工艺的影响并进行了压力参数的优化。在优化的压力参数下,实验探究了点胶高度和贴片高度对固晶工艺的影响,并缩小了两参数的选择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ANSYS软件,分析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固晶厚度的银浆与芯片接触处的热应力分布,找出最佳的固晶厚度参数,并精确优化了点胶高度和贴片高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对此参数下的MEMS热电堆固晶强度给出了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压力参数为0.3MPa、点胶高度为140μm、贴片高度为460μm时,固晶推力均值为43.14N。其固晶质量最好,能够满足固晶强度要求,有助于提高MEMS热电堆芯片封装的可靠性与成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热电堆芯片 温度检测 压力参数 点胶高度 贴片高度
下载PDF
大行程微点胶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玄 丁冰晓 +1 位作者 周双武 李杨民 《重庆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51,共15页
针对传统点胶系统精度低、点胶速度慢等问题,采用柔性机构设计了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一体化微点胶机构。为补偿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行程,采用三级混合放大机构,并分析了位移放大倍数的理论值,得到了机构的位移行程。应用拉格朗日定理对机构... 针对传统点胶系统精度低、点胶速度慢等问题,采用柔性机构设计了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一体化微点胶机构。为补偿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行程,采用三级混合放大机构,并分析了位移放大倍数的理论值,得到了机构的位移行程。应用拉格朗日定理对机构的刚度建模,求解理论刚度值,得到了机构的固有频率解析表达式。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机构放大倍数和刚度的理论值与仿真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5%和7.2%,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该机构为微量液体自动分配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点胶机构 柔性铰链 混合放大机构 大行程 高精度
下载PDF
Laser processed micro-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s/manganese dioxide nanosheets 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aesthetic property 被引量:3
20
作者 Lu Shi Yang Wang +4 位作者 Peichao Zou Xuanyu Wang Dang Wu Ronghe Wang Cheng Y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92-595,共4页
Micro-supercapacitors with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aesthetic property are realized using the carbon nanotubes/manganese dioxide nanosheets(CNTs/δ-MnO2) composite as electrodes.This CNTs/d-MnO2 nan... Micro-supercapacitors with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aesthetic property are realized using the carbon nanotubes/manganese dioxide nanosheets(CNTs/δ-MnO2) composite as electrodes.This CNTs/d-MnO2 nanocomposite is excellently compatible with the slurry dispensing process for electrode fabrication, and thus is conducive for preparing thick electrode films, which exhibits a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257 F/g with an electrode thickness of 13μm. By involving laser-scribing technique, the electrode film can be patterned with a high resolution and fabricated into a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howing the maximum energy density of 6.83 mWh/cm^3 at the power density of 154.3 mW/cm^3, and maintained a value of 2.71 mWh/cm^3 at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2557.5 mW/cm^3. Considering the versatility of the laser-scribing technical platform, the micro-supercapacitors fabricated in this way exhibit excellent aesthetic property and can cater to various miniaturized wearable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This technology opens up opportunities for facile and scalable fabr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energy devices with shape diversity and a meaning of 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upercapacitors MnO2 Slurry dispensing Laser Aesthetic proper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