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旱原冬小麦全程微型聚水两元覆盖高产栽培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虎全 韩思明 李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3,共6页
旱地冬小麦全程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栽培技术 ,是夏闲期采用“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技术”,种麦时仍保持微型聚水两元覆盖形式不变 ,沟下、垄上均种小麦的一种新的旱地小麦栽培技术 ,它集地膜覆盖和残茬覆盖之所长 ,能将冬小麦整个生产年度的... 旱地冬小麦全程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栽培技术 ,是夏闲期采用“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技术”,种麦时仍保持微型聚水两元覆盖形式不变 ,沟下、垄上均种小麦的一种新的旱地小麦栽培技术 ,它集地膜覆盖和残茬覆盖之所长 ,能将冬小麦整个生产年度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从而使小麦生长健壮、分蘖增多 ,根系发达 ,成穗数增加 ,穗粒数增多 ,千粒重提高 ,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是渭北旱原进行旱地冬小麦高产或超高产栽培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微型聚水两元覆盖 增产机理
下载PDF
旱地果园微径流系统间套西瓜试验初报
2
作者 马光跃 桑选民 +3 位作者 卢贵宾 申仲妹 陈红玉 苏志雄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50-52,共3页
在旱平地 6年生苹果园微径流集水区两侧进行了间作西瓜试验。结果表明 :①西瓜每公顷产量 3.4万kg ,经济效益达 2 .73万元 ,比传统间作马铃薯或谷子增收 3~ 4倍 ;②处理与对照的单果重、新梢平均生长量无显著差异 ;③处理与对照 0~ 4 ... 在旱平地 6年生苹果园微径流集水区两侧进行了间作西瓜试验。结果表明 :①西瓜每公顷产量 3.4万kg ,经济效益达 2 .73万元 ,比传统间作马铃薯或谷子增收 3~ 4倍 ;②处理与对照的单果重、新梢平均生长量无显著差异 ;③处理与对照 0~ 4 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10 .5 2 %和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苹果园 微径流系统 间套西瓜 微型径流集水保水技术 产流坡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效果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王俊鹏 韩清芳 +1 位作者 王龙昌 贾志宽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20,共5页
在半干旱偏旱地区采用微集水种植技术可使作物产量增加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特别是当季降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而经济效益则在不同作物间存在较大差异。 2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生育期长、生产潜力大的作物产量增幅较大 ,且在产量增加... 在半干旱偏旱地区采用微集水种植技术可使作物产量增加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特别是当季降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而经济效益则在不同作物间存在较大差异。 2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生育期长、生产潜力大的作物产量增幅较大 ,且在产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 ;5种作物产量增幅依次为玉米 >谷子 >小麦 >豌豆 >糜子 ,玉米为首选种植的作物 ,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集水种植 水分利用效率 水干旱地区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地区谷子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俊鹏 马林 +1 位作者 蒋骏 贾志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43,共3页
在宁南旱作农业区 ,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 ,以期改善土壤供水能力和降水空间分配 ,增加局部水分供给 ,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1 997— 1 998年试验结果表明 ,谷子耗水量增加 92 .... 在宁南旱作农业区 ,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 ,以期改善土壤供水能力和降水空间分配 ,增加局部水分供给 ,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1 997— 1 998年试验结果表明 ,谷子耗水量增加 92 .2 %~ 1 1 9.3% ,产量平均提高 6 8.6 %~ 98.1 % ,水分利用率平均达到 7.75~ 1 2 .6 5 kg/(mm·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集水种植 半干旱地区 谷子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国内外农林业集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克勤 孟菁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9-117,共9页
总结了近二十多年国内外在集水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60多篇文献表明,目前已有二十多个国家进行了集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集水系统不包括大型引水工程和大型水库工程,分两大类型—微型集水系统和径流农场集水系统。微型集水系统... 总结了近二十多年国内外在集水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60多篇文献表明,目前已有二十多个国家进行了集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集水系统不包括大型引水工程和大型水库工程,分两大类型—微型集水系统和径流农场集水系统。微型集水系统适宜于发展中国家;径流农场集水系统更合理分配和利用了地表径流,适合于可灌溉地区使用。各种数学模型、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集水工程的设计。一些新型的化学材料用于集水系统集水区和蓄水池表面的处理,大大提高了产流率。未来集水系统的建设更注重于集水效率和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系统 微型集水系统 径流农场系统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地区豌豆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鹏 韩清芳 +1 位作者 马林 贾志宽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在宁南旱作农业区用豌豆进行的田间试验表明 :采用微集水种植方式 ,豌豆耗水量增加 96.5%~1 1 4.9%,产量提高 4 8.4 %~ 90 .2 %,水分利用效率达 4 .55~ 8.63 kg/mm· hm2 ;处理中窄垄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
关键词 微集水种植 豌豆 水分利用效率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微水造林,建设攀枝花市视野区常绿森林植被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信宝 杨忠 +2 位作者 文安邦 向国喜 雷彻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 ,视野区荒山植被建设 ,多年来一直采用雨养造林的技术路线 ,未能改变“雨季郁郁葱葱 ,旱季一片枯黄”的稀树草原植被景观。干热河谷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旱季干旱缺水。微水造林是采用微型水利工程... 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 ,视野区荒山植被建设 ,多年来一直采用雨养造林的技术路线 ,未能改变“雨季郁郁葱葱 ,旱季一片枯黄”的稀树草原植被景观。干热河谷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旱季干旱缺水。微水造林是采用微型水利工程措施 ,拦蓄雨季径流 ,改善坡地旱季土壤水分状况 ,造林育林。视野区山地山高坡长 ,毛支沟发育 ,雨季洪水径流充沛 ,非常适合采用微水造林的技术路线 ,营造四季常青的南亚热带常绿森林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微水造林 常绿森林植被 攀枝花
下载PDF
宁南旱区谷子集水保水技术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德奇 廖允成 +2 位作者 贾志宽 刘世新 李永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在宁南半干旱偏旱区采取地膜覆盖与抗旱剂相结合的集水保水抗旱种植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耕层水温状况,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平膜穴播方式较垄膜沟植方式和露地提前4d出苗,垄膜沟植方式与平膜穴播方式较露地分别增... 在宁南半干旱偏旱区采取地膜覆盖与抗旱剂相结合的集水保水抗旱种植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耕层水温状况,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平膜穴播方式较垄膜沟植方式和露地提前4d出苗,垄膜沟植方式与平膜穴播方式较露地分别增产131.92%、98.40%,抗旱剂拌种处理较不拌种处理平均增产10.4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065~0.886kg/m^3,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地膜覆盖 微集水种植 抗旱剂
下载PDF
晋北旱地玉米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白秀梅 卫正新 +2 位作者 郭汉清 贺志坚 许国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89-291,308,共4页
在晋北旱地农业区,水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成为本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2004年在左云县进行了起垄覆膜微集水栽培玉米试验研究。该技术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 在晋北旱地农业区,水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成为本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2004年在左云县进行了起垄覆膜微集水栽培玉米试验研究。该技术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以期改善土壤供水能力,增加局部水分供给,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微集水种植的水分利用率较平铺膜和无膜常规种植法分别提高69.77%、104.8%。在不同微集水处理中,顺风斜坡单向垄的效果最好,达到了18.76kg/hm2·mm。该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的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集水种植 土壤水分动态 玉米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旱作农田绿豆微集水技术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树怀 王鹏科 +4 位作者 高小丽 刘建平 屈洋 宋慧 冯佰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37,共5页
在陕北神木,设置带型150 cm(DX1)、带型120 cm(DX2)、带型80 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观测各模式对绿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 在陕北神木,设置带型150 cm(DX1)、带型120 cm(DX2)、带型80 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观测各模式对绿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0~40 cm)含水量高,绿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DX4)集水效果最为明显,绿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24.5%和32.88%,DX5、DX3、DX2、DX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绿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微集水种植技术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沙区微区集水过程及植被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宇 徐先英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4,共9页
在界定沙区微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沙区微区集水的形成、转化以及对干旱沙区生态水文方面的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对微区集水在土壤水文、土壤发育和微区植被生长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以及沙区微区集水在农林业和生态修复上的应用,指出沙... 在界定沙区微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沙区微区集水的形成、转化以及对干旱沙区生态水文方面的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对微区集水在土壤水文、土壤发育和微区植被生长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以及沙区微区集水在农林业和生态修复上的应用,指出沙区微区生态水文过程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微区水文过程做出更加准确的量化分析,提出沙区具有完整意义的水文模型,为准确定量评价沙区水分循环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沙区 微区集水 土壤水文 生态水文 土壤发育 植被效应 生态修复 综述
下载PDF
半干旱区微集水系统土壤水分调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彦丽 张富 +3 位作者 杨彩红 吴东平 李旭春 张佰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39,44,共6页
分析了定西市安定区以隔坡水平阶为主体的径流调控工程和梯田(对照)的土壤水分与植被生长状况及11a累积土壤水分水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隔坡水平阶工程保存完好,产流区(25m2)年均产流0.3m3,产沙3.96kg,被蓄水区全部拦蓄,有效控制了水... 分析了定西市安定区以隔坡水平阶为主体的径流调控工程和梯田(对照)的土壤水分与植被生长状况及11a累积土壤水分水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隔坡水平阶工程保存完好,产流区(25m2)年均产流0.3m3,产沙3.96kg,被蓄水区全部拦蓄,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增加了水资源量,缓解了林草植被水分供应不足状况。2m土层含水量与植被生长成反比。梯田土壤含水率最高,但农作物受旱减产最大;隔坡水平阶产流区土壤含水率较低,紫花苜蓿减产较大,蓄水区土壤含水率最低,但侧柏林生长旺盛。隔坡水平阶(林草带状混交)年均蒸散量为428.6mm,较梯田高2.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调控工程 微型集水系统 退耕还林 径流林业 土壤水分 隔坡水平阶
下载PDF
旱作农田黑豆微集水技术效应研究
13
作者 李琴琴 周艳 +7 位作者 梁鸡保 蒋树怀 曹莉 冯佰利 高小丽 高金锋 王鹏科 柴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高,黑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集水效果最为明显,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19.6%和31.4%,其他栽培模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微集水种植技术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云南山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微区域集水系统技术体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克勤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0,77,共4页
面源污染已成为造成河流、湖泊、水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云南山区面源污染的现状,通过分析面源污染形成的原因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微区域集水系统具有拦截和控制山区坡耕... 面源污染已成为造成河流、湖泊、水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云南山区面源污染的现状,通过分析面源污染形成的原因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微区域集水系统具有拦截和控制山区坡耕地地表径流、增强山坡水源涵养功能和控制农田径流等多项功能,能够实现生态治污、有效控制面源污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农业面源污染 微区域集水系统 云南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