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中结合残留态甲磺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东升 方程冉 周旭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4-719,共6页
主要进行了优选菌株青霉 (Penicilliumsp .)对土壤中结合残留态甲磺隆的降解研究 ,结果表明 ,优选菌株的引入对土壤中可提态甲磺隆的影响不大 ,但对结合残留态甲磺隆的降解和矿化有较大影响。在结合残留态甲磺隆中 ,优选菌株青霉的引入... 主要进行了优选菌株青霉 (Penicilliumsp .)对土壤中结合残留态甲磺隆的降解研究 ,结果表明 ,优选菌株的引入对土壤中可提态甲磺隆的影响不大 ,但对结合残留态甲磺隆的降解和矿化有较大影响。在结合残留态甲磺隆中 ,优选菌株青霉的引入有利于松结态甲磺隆尤其是松结态富里酸甲磺隆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结合残留 微生物降解 青霉菌 磺酰脲类除草剂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下载PDF
一株甲磺隆降解真菌(Penicillium sp.)的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东升 方程冉 周旭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2-546,共5页
Penicillium sp.的纯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Penicillium sp.的最适降解条件为甲磺隆浓度 2 2 .6mg/ L,菌体浓度 12 .2 5 mg/ L溶液 ,温度 30℃ ,p H7.0 .在有机肥浸出液为共基质时 ,甲磺隆降解速率可以提高约 15 % ,但葡萄糖影响不显著 .当... Penicillium sp.的纯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Penicillium sp.的最适降解条件为甲磺隆浓度 2 2 .6mg/ L,菌体浓度 12 .2 5 mg/ L溶液 ,温度 30℃ ,p H7.0 .在有机肥浸出液为共基质时 ,甲磺隆降解速率可以提高约 15 % ,但葡萄糖影响不显著 .当 Penicillium sp.加入到华家池潮土中时 ,可明显促进土壤甲磺隆的降解 ,且有较好的持续性 ,从而使甲磺隆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由对照的 2 7.7d缩短到 16 .5~18.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特性 青霉 甲磺隆 生物降解 磺酰脲类除草剂 生物修复 药物残留 土壤污染
下载PDF
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耐药性差异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谭小平 柏连阳 +2 位作者 肖启明 彭丽莎 周小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5-49,共5页
以水稻乙酰乳酸合成酶 (AL S)比活力为研究对象 ,通过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比较其对甲磺隆的敏感性水平 ,探讨了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的耐药性差异机制。结果表明 ,离体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或组合 ALS对甲磺隆均较敏感 ,当甲磺隆浓度为 10 0... 以水稻乙酰乳酸合成酶 (AL S)比活力为研究对象 ,通过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比较其对甲磺隆的敏感性水平 ,探讨了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的耐药性差异机制。结果表明 ,离体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或组合 ALS对甲磺隆均较敏感 ,当甲磺隆浓度为 10 0μg/ L时 ,对 ALS比活力抑制率达 6 0 %以上 ,且活力百分比与甲磺隆浓度对数成直线负相关关系 ,相关程度显著或极显著 ;活体条件下 AL S活力均受到甲磺隆不同程度的抑制 ,但同一品种 AL S活力不随甲磺隆浓度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甲磺隆浓度相同时 ,活体条件下所有供试水稻品种 AL S活力均显著高于离体条件下的 AL S活力 ,影响程度与植株耐药性差异基本一致 ,说明甲磺隆在水稻体内存在较强代谢失活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水稻 耐药性机制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下载PDF
甲磺隆分子印迹三元共聚物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尹艳凤 陈小明 +1 位作者 李勇 秦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0-883,共4页
以甲磺隆分子为模板,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及4-乙烯基吡啶(4-vinylpyridine,4VP)为共单体,乙腈为致孔剂,用封管聚合法合成了甲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填装于自制的固相萃取柱中,通过将... 以甲磺隆分子为模板,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及4-乙烯基吡啶(4-vinylpyridine,4VP)为共单体,乙腈为致孔剂,用封管聚合法合成了甲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填装于自制的固相萃取柱中,通过将模板及类似物上样,然后分别用甲醇和乙腈-乙酸混合液(体积比90∶10)洗脱3次,结果表明:以甲基丙烯酸及4-乙烯基吡啶为共单体制得的三元共聚物比用单一单体制得的二元共聚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对三元共聚物的Scatchard曲线分析表明:在该聚合物中有两种类型的结合位点,其离解常数分别为43.67μmol.L-1(高结合位点)和0.67 mmol.L-1(低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Scatchard分析 封管聚合
下载PDF
Combined effects of two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N-mineralization 被引量:4
5
作者 A.M.EL-Ghamry HUANG Chang-yong XU Jian-m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1-317,共7页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two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bensulfuron methyl (B) and metsulfuron methyl(M), were tested on microbial biomass C, N, N mineralization and C/N ratio in a loamy sand soil. The herbicides we...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two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bensulfuron methyl (B) and metsulfuron methyl(M), were tested on microbial biomass C, N, N mineralization and C/N ratio in a loamy sand soil. The herbicides were applied at various levels of: control (B0M0), 0.01 and 0.01 (B1M1), 0.01 and 0.1 (B1M2), and 0.01 and 1.0 (B1M3) μg/g soil. Determination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N mineralization cont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1, 3, 5, 7, 10, 15, 25 and 45 days after herbicides appl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C mic ) and microbial biomass N (N mic ) decreased consiste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rates of herbicides. The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B1M1 and B1M2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C mic and N mic within first 10 and 7 days of incubation,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se reductions in C mic and N mic were also significant ( P =0.05) with B1M3 application especially within first 15 days of incubatio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N mineralization (N min) was observed with high doses (B1M2, B1M3) of herbicides within first 5 days of incubation, while low rate (B1M1) failed to produce any significant effect. An increase in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N ratio was also no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sulfuron methyl metsulfuron methyl C mic N mic N mineralization loamy sand soil
下载PDF
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与过氧化氢酶相互作用对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叶发兵 刘永红 +2 位作者 黄春保 熊绪杰 董元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652-7653,共2页
[目的]探讨除草剂甲磺隆和苄嘧磺隆和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方法]用油菜作为指示生物,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和过氧化氢酶相互作用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固定除草剂浓度为2.5μg/ml,随着过氧... [目的]探讨除草剂甲磺隆和苄嘧磺隆和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方法]用油菜作为指示生物,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和过氧化氢酶相互作用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固定除草剂浓度为2.5μg/ml,随着过氧化氢酶的浓度不断增大,油菜平均根长反而不断减小。表明过氧化氢酶的存在会促进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被植物体的吸收,使甲磺隆、苄嘧磺隆与受体作用增强,对油菜类作物毒害作用增强,而且环境中过氧化氢酶的浓度越大,其危害越大。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影响,即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不是过氧化氢酶的抑制剂。[结论]该研究为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苄嘧磺隆 过氧化氢酶活性
下载PDF
尿素对磺酰脲除草剂与过氧化氢酶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发兵 董元彦 +2 位作者 胡记童 莫小曼 胡先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25-28,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尿素对氯磺隆、甲磺隆与过氧化氢酶分子间的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对过氧化氢酶的荧光均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形成复合物所产生的静态猝灭是引起过氧化氢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根据荧...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尿素对氯磺隆、甲磺隆与过氧化氢酶分子间的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对过氧化氢酶的荧光均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形成复合物所产生的静态猝灭是引起过氧化氢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根据荧光猝灭结果确定了除草剂-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未添加尿素时,氯磺隆K=8.69×105L.mol-1,n=1.16;甲磺隆K=1.01×106L.mol-1,n=1.21。添加尿素混用后,氯磺隆K=2.82×106L.mol-1,n=1.08;甲磺隆K=3.63×107L.mol-1,n=1.14。并根据能量转移机制,求出了氯磺隆、甲磺隆及其与尿素混用等四种情况下,给能体和供能体间距分别为5.60 nm、4.26 nm、3.69 nm、3.65 nm。由此可见,两种除草剂与过氧化氢酶的结合作用在未添加尿素时,甲磺隆大于氯磺隆;添加尿素后,甲磺隆和氯磺隆与过氧化氢酶的结合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磺隆 甲磺隆 尿素 过氧化氢酶 荧光光谱
下载PDF
甲磺隆的应用技术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坳程 姚建仁 +2 位作者 张朝贤 郭美霞 张向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9-65,共7页
在冬小麦 1~ 2叶期施用甲磺隆 1.8~ 2 .5 g/hm2 ,可有效防除北京地区麦田常见阔叶杂草 ,优于当前常用除草剂苯磺隆 15 g/hm2 春季施用的除草效果 ,安全性与春季施用苯磺隆 15 g/hm2 相当。实验室降解结果表明 ,当甲磺隆初始浓度为 6.2... 在冬小麦 1~ 2叶期施用甲磺隆 1.8~ 2 .5 g/hm2 ,可有效防除北京地区麦田常见阔叶杂草 ,优于当前常用除草剂苯磺隆 15 g/hm2 春季施用的除草效果 ,安全性与春季施用苯磺隆 15 g/hm2 相当。实验室降解结果表明 ,当甲磺隆初始浓度为 6.2 5 μg/kg以下时 ,经过2 15 d后 ,对后茬玉米安全。研究表明 ,向日葵是甲磺隆理想的生物测定试材 ,对甲磺隆的最低检出浓度达到 0 .12 5 μg/kg,其根长抑制率与除草剂浓度有高度的相关性 ,最佳的剂量 -反应模型为 y=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 甲磺隆 生物测定 降解 应用 后茬作物 安全性 除草剂
下载PDF
高容量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尹艳凤 王安群 +3 位作者 沈华 李倦生 姚运先 陈小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418,共5页
以α-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为二元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氯仿为致孔剂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甲磺隆分子印迹三元共聚物,并用固相萃取方法对该聚合物在有机相及水相中的键合容量进行了评价,与同... 以α-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为二元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氯仿为致孔剂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甲磺隆分子印迹三元共聚物,并用固相萃取方法对该聚合物在有机相及水相中的键合容量进行了评价,与同一条件用单一单体合成的聚合物的键合容量进行了比较,发现该三元共聚物在有机相中每克聚合物可键合20.5 mg的甲磺隆分子,水相中每克聚合物可键合19.2 mg的甲磺隆分子。采用核磁滴定对三元共聚体系的预聚溶液中分子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三元体系的预聚溶液中分子间作用力引起的位移变化幅度比二元体系的预聚溶液的变化大很多,这说明形成了更强的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固相萃取 本体聚合 键合容量
下载PDF
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对稻苗安全性的联合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柏连阳 谭小平 +1 位作者 罗宽 周小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49,共2页
为探明苄嘧磺隆和甲黄隆复配对稻苗安全性的联合作用 ,测定了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株高的 ID5 0 值 ,ID1 0 值及其共毒系数 (CTC) .结果表明 ,试验处理中 ,仅有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19.2× 10 - ... 为探明苄嘧磺隆和甲黄隆复配对稻苗安全性的联合作用 ,测定了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株高的 ID5 0 值 ,ID1 0 值及其共毒系数 (CTC) .结果表明 ,试验处理中 ,仅有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19.2× 10 - 3 g/m2 等 5组混合处理的共毒系数低于 10 0 ,安全性明显提高 ;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 2 .4×10 - 3 g/m2等 2组混合处理的共毒系数接近 10 0 ,对稻苗的联合作用为相加 ;其他组合的混合处理共毒系数均大于10 0 ,对稻苗安全性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嘧磺隆 甲黄隆 水稻苗 安全性 联合作用 除草剂 混用
下载PDF
农田杂草对甲磺隆的抗性试验
11
作者 王琳 梅红 佴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7-31,共5页
报道了 1997~ 1998年两年间抗性观察圃施用除草剂甲磺隆后 ,杂草种类的变化 ,总趋势是杂草种类增多、多年生杂草上升。其中三叶鬼针草表现数量由少变多 ,植株高度随甲磺隆处理浓度加大而变矮的抗性变化现象。
关键词 抗性观察圃 甲磺隆 杂草种类 抗药性
下载PDF
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农区5种土壤中残留活性的研究
12
作者 姚东瑞 陈杰 +2 位作者 宋小玲 刘友兆 李扬汉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7年第3期28-32,共5页
采用改进的玉米主根长土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典型农区土壤中残留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在5种土壤中剂量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之间皆达极显著相关,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碱性轻质土壤中活性较高,... 采用改进的玉米主根长土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典型农区土壤中残留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在5种土壤中剂量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之间皆达极显著相关,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碱性轻质土壤中活性较高,酸性重质土壤中活性较低,活性大小顺序为:黄潮土>高沙土>砂姜黑土>滨海盐土>太湖水稻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黄隆 甲黄隆 生测方法 土壤 残留活性
下载PDF
土壤中^(14)C-甲磺隆存在形态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汪海珍 徐建民 +1 位作者 谢正苗 叶庆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7-557,共11页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 4 C -甲磺隆在 1 5种不同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土壤pH值与甲磺隆1 4 C残留物的降解半衰期、残留量及可提取态残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结合态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 ;土壤微...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 4 C -甲磺隆在 1 5种不同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土壤pH值与甲磺隆1 4 C残留物的降解半衰期、残留量及可提取态残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结合态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 ;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越强 ,甲磺隆降解速率越快 ,但结合态残留量也越高 ;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和粘粒的含量也影响甲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和存在形态。土壤中甲磺隆的残留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指数方程C =C0 e-kt,拟合方程的复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甲磺隆残留与土壤性质之间经逐步回归分析可得到拟合效果较好的方程 ,由各自变量的决定系数可知 ,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甲磺隆 可提取态残留 结合态残留 土壤 除草剂 农药残留 形态
下载PDF
甲磺隆在土壤腐殖物质中结合残留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汪海珍 徐建民 +1 位作者 谢正苗 叶庆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6-260,共5页
土壤中14 C 甲磺隆的可提取态残留物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 ,而其结合态残留率第 2 8天达最高 .14 C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在土壤腐殖物质中的分布是 :富啡酸 胡敏素 >胡敏酸 .在处理最初 2 8天 ,富啡酸中14 C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不断增... 土壤中14 C 甲磺隆的可提取态残留物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 ,而其结合态残留率第 2 8天达最高 .14 C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在土壤腐殖物质中的分布是 :富啡酸 胡敏素 >胡敏酸 .在处理最初 2 8天 ,富啡酸中14 C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不断增大 ,随后减少 ;胡敏素中的结合态残留量在 2 8— 2 2 4天变化不大 .14 C残留物在不同土壤之间的结合及其分布都是有差异的 ,与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土壤 腐殖物质 残留 动态变化 农药 除草剂 土壤监测
下载PDF
苯磺隆·甲磺隆·氯磺隆混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治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文以甲醇 +水 +冰乙酸为流动相 ,采用C18 不锈钢柱 ,检测波长240nm ,对苯磺隆、甲磺隆、氯磺隆混合物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该方法的标准差别分别为0.081、0.013和0.013,变异系数为0.886%、0.268%和0.256% ,回收率为99.39%... 本文以甲醇 +水 +冰乙酸为流动相 ,采用C18 不锈钢柱 ,检测波长240nm ,对苯磺隆、甲磺隆、氯磺隆混合物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该方法的标准差别分别为0.081、0.013和0.013,变异系数为0.886%、0.268%和0.256% ,回收率为99.39%、99.29%和99.28% ,线性相关系数为苯磺隆r=0.9994、甲磺隆r=0.9992、氯磺隆r=0.9991,线性方程为苯磺隆 y=1360088.17X +1389384、甲磺隆y=972186.69X -212362.8、氯磺隆 y=789773.50X +862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隆 甲磺隆 氯磺隆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除草剂
下载PDF
^(14)C-甲磺隆的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庆富 孙锦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测定了 14 C-甲磺隆的化学纯度 ,并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与液体闪烁测量仪联用法 ( HPLC- LSC)以及薄层层析 -同位素成像分析法 ( TL C- Isotope- imaging analysis,TLC- IIA)测定了 14 C-甲磺隆的放射化...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测定了 14 C-甲磺隆的化学纯度 ,并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与液体闪烁测量仪联用法 ( HPLC- LSC)以及薄层层析 -同位素成像分析法 ( TL C- Isotope- imaging analysis,TLC- IIA)测定了 14 C-甲磺隆的放射化学纯度。实验结果显示 ,合成的 14 C-甲磺隆的化学纯度为 97.3% ,HPLC- LSC和 TL C- IIA法测到的放射化学纯度分别为 96.3%、96.5%和 97.1% ,所得结果一致。合成的 14 C-甲磺隆的化学结构用液相色谱 -质谱 ( LC- MS)法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该 14 C-甲磺隆样品与甲磺隆标样的 HPLC保留时间相同 ,LC- MS的总正或负分子离子峰和选择离子检测推断的分子量均为381,与甲磺隆的分子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甲磺隆 放射化学纯度 化学纯度 LC-MS 鉴定方法 除草剂 残留
下载PDF
土壤中^(14)C-甲磺隆的结合残留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
17
作者 叶庆富 戚文元 孙锦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7-392,共6页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14 C 甲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14 C BR)的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14 C BR在腐殖质中的动态分布规律等。结果表明 :( 1 ) 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的14 C BR含量在培养初期的 2 0d内与土壤p...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14 C 甲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14 C BR)的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14 C BR在腐殖质中的动态分布规律等。结果表明 :( 1 ) 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的14 C BR含量在培养初期的 2 0d内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 2 0d后 ,14 C BR含量只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是14 C 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14 C -甲磺隆在各类土壤中的14 C BR的最大值分别占引入量的 48 5%、46 5%、52 6%、1 9 3 %、49 7%、42 0 %和 46 5% ;( 2 )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 ,14 C 甲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14 C BR ,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 ,前者中的相对百分比大于后者 ,而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土壤中14 C 甲磺隆BR的形成过程中 ,富啡酸的作用 >胡敏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14C-甲磺隆 结合残留 腐殖质 分布规律 农药残留
下载PDF
除草剂对水稻土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姚斌 汪海珍 +1 位作者 徐建民 张超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9-354,共6页
以阿特拉津、丁草胺和甲磺隆 3种除草剂为例 ,采用熏蒸提取法和BIOLOG碳素利用法研究了土壤中除草剂污染与水稻土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及其环境意义 .结果表明以 10mg·kg-1含量施入水稻土的甲磺隆在施用初期导致微生物生物量下降 ,随... 以阿特拉津、丁草胺和甲磺隆 3种除草剂为例 ,采用熏蒸提取法和BIOLOG碳素利用法研究了土壤中除草剂污染与水稻土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及其环境意义 .结果表明以 10mg·kg-1含量施入水稻土的甲磺隆在施用初期导致微生物生物量下降 ,随培养时间的推移 ,生物量有所恢复 ;相同浓度的阿特拉津和丁草胺对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影响不明显 .BIOLOG数据显示 ,3种除草剂施用初期 (第 2d)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变化不明显 ,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发生变化 ,变化趋势因除草剂类型不同而异 :甲磺隆除草剂污染水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先有明显降低 ,培养后期呈上升趋势 ;阿特拉津和丁草胺除草剂污染水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基本不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水稻 微生物 阿特拉津 丁草胺 甲磺隆 熏蒸提取法 土壤 环境污染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汪海珍 徐建民 谢正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9-78,共10页
研究了不同处理土壤中结合态甲磺隆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供试浓度下 ,土壤中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的生态效应仍不容忽视 ,其对土壤细菌、真菌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而对土壤放线菌却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高达 10... 研究了不同处理土壤中结合态甲磺隆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供试浓度下 ,土壤中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的生态效应仍不容忽视 ,其对土壤细菌、真菌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而对土壤放线菌却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高达 10 0 % ,至培养结束时 (84 d)放线菌数量还未恢复到对照水平。但微生物反应程度在不同土壤、氮素水平及培养时间上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土壤微生物群落 ,尤其是放线菌可作为评价甲磺隆除草剂残留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敏感指标。外源氮素 (尿素 )的添加 ,既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结合残留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甲磺隆和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乙酰乳酸合酶活性和莽草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娄远来 邓渊钰 +2 位作者 沈晋良 徐朗莱 沈文飚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为研究甲磺隆和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的作用机理,探索其最佳的使用技术,采用有效成分为30 g/hm^2和60 g/hm^2的甲磺隆处理空心莲子草,能明显抑制其茎和根乙酰乳酸合酶的比活性;有效成分为1537.5g/hm^2和3075g/hm^2的草甘膦处理则能明显抑... 为研究甲磺隆和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的作用机理,探索其最佳的使用技术,采用有效成分为30 g/hm^2和60 g/hm^2的甲磺隆处理空心莲子草,能明显抑制其茎和根乙酰乳酸合酶的比活性;有效成分为1537.5g/hm^2和3075g/hm^2的草甘膦处理则能明显抑制空心莲子草莽草酸含量的积累;施用甲磺隆和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生长的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的提高而增大。二次施用草甘膦(间隔30天)的结果表明,低剂量处理对抑制空心莲子草根组织莽草酸含量的积累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草甘膦 空心莲子草 乙酰乳酸合酶 酶活性 莽草酸 含量 杂草 除草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