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埋场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岳波 林晔 +4 位作者 王琪 黄泽春 黄启飞 杨雪 张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比较了填埋场典型覆盖材料的CH4氧化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含水率和接种措施等对覆盖材料CH4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CH4氧化能力依次为陈腐垃圾>老覆土>堆肥>新覆土;含水率对物料CH4氧化速...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比较了填埋场典型覆盖材料的CH4氧化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含水率和接种措施等对覆盖材料CH4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CH4氧化能力依次为陈腐垃圾>老覆土>堆肥>新覆土;含水率对物料CH4氧化速率的影响较大,且影响程度与物料的物理特性有关,最佳含水率在25%左右;覆盖材料的CH4氧化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最佳温度约为25℃;此外,接种后新覆土的CH4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建议采用陈腐垃圾与新覆土的接种比例为1∶10(质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层 甲烷氧化速率 含水率 温度 接种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芊葆 范分良 +4 位作者 王万雄 梁永超 李兆君 崔喜安 魏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56-2762,共7页
不同施肥方式对我国旱地农田土壤甲烷氧化影响的微生物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甲烷氧化速率和土壤性质测定,探索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暗棕壤的"土壤性质-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土壤甲烷氧化速率&... 不同施肥方式对我国旱地农田土壤甲烷氧化影响的微生物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甲烷氧化速率和土壤性质测定,探索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暗棕壤的"土壤性质-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土壤甲烷氧化速率"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甲烷氧化速率,降幅为61.2%,而单独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处理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指数增加91.9%,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增加102.5%,而单施无机肥后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有机肥处理土壤的pmoA基因丰度显著增加,平均pmoA基因丰度为不施用有机肥的12.7倍;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比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3和0.684,但与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不相关;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比活性与土壤pH值、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长期不同施肥可以通过改变暗棕壤的pH值、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改变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和比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和丰度大幅度增加,而甲烷氧化速率却显著降低,说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中只有部分微生物发挥了甲烷氧化活性,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棕壤 甲烷氧化菌 pmoA基因 实时定量PCR 甲烷氧化速率 冗余分析 MONTE Carlo检验 PCR-DGGE
原文传递
矿化垃圾生物覆盖层减少垃圾填埋场CH_4、N_2O和CO_2释放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景龙 张毅 +3 位作者 张后虎 赵克强 黄天寅 严小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0,共6页
对利用矿化垃圾构建生物覆盖层以削减填埋场温室气体的释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CH4释放的作用,考察了作为生物覆盖层材料的矿化垃圾的厚度变化对CH4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5~45℃时,矿化垃圾对CH4的氧化速率平均... 对利用矿化垃圾构建生物覆盖层以削减填埋场温室气体的释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CH4释放的作用,考察了作为生物覆盖层材料的矿化垃圾的厚度变化对CH4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5~45℃时,矿化垃圾对CH4的氧化速率平均值分别约为黏性土和砂性土的2.35和4.71倍,CH4氧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35℃时达到最大值.当含水率w为16% ~ 24%时,纯矿化垃圾覆盖层、半矿化垃圾覆盖层和砂性土覆盖层CH4氧化能力均达到最大.砂性土覆盖层和半矿化垃圾覆盖层CH4释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纯矿化垃圾覆盖层的329.8倍(P<0.05)和91.7倍(P<0.05),添加矿化垃圾填料会增加覆盖层N2O释放通量,纯矿化垃圾覆盖层N2O(以N计)释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半矿化垃圾覆盖层和砂性土覆盖层的2.1倍(P<0.05)和3.5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垃圾 生物覆盖层 CH4氧化能力 温室气体 效应
下载PDF
微生物菌群的甲烷氧化效能及吸附煤体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银波 张瑞林 +4 位作者 魏建平 田坤云 宫伟东 赵双 石涵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160,共9页
甲烷氧化菌以消耗甲烷为能量来源,在环境甲烷减排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煤矿井下的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促进微生物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提高煤层甲烷的治理效果,从自然界环境中筛选驯化出微生物菌群,借助实验培养装置监测... 甲烷氧化菌以消耗甲烷为能量来源,在环境甲烷减排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煤矿井下的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促进微生物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提高煤层甲烷的治理效果,从自然界环境中筛选驯化出微生物菌群,借助实验培养装置监测了生长过程中菌液的微环境变化和气体消耗特征,并采用接触角测试装置和理论分析,考察了纯水、培养基和菌液在不同煤样表面的接触角动态变化,最后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FTIR)分析了取自山西沁城煤矿的无烟煤(QC)和取自河南新安煤矿的焦煤(XA)中矿物质对润湿角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所筛选的微生物菌群具有较强的甲烷氧化特性,两组实验结果表明15天内甲烷降解率可达71.19%和84.63%,氧气降低率可达100%;②菌液中微生物生长密度OD600值增大30倍,在第6~8天内生长最为旺盛,菌液pH值由6.32上升至7.25,ORP则由210 mV下降至93 mV;③较之于纯水和培养基,菌液在煤体表面具有较强的润湿能力,在两种煤样表面的平衡接触角最小,XA煤样中含亲水性矿物较多,3种溶液的平衡接触角均小于QC煤样。结论认为,甲烷氧化菌群在煤矿井下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应用价值,说明微生物技术在煤矿甲烷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减排 甲烷氧化菌 润湿角 甲烷氧化 消耗特征 甲烷降解率 生长特性
下载PDF
生活垃圾填埋场黄土覆盖层的甲烷氧化能力现场测试和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詹良通 王勇 +4 位作者 刘凯 兰吉武 冯嵩 王军民 林亦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50-3157,共8页
采用静态箱和激光甲烷检测仪等设备开展了50组地表甲烷通量测试,分析了不同龄期垃圾堆体上部土质覆盖层的甲烷氧化能力,并修正了评估现场土质覆盖层甲烷氧化速率和甲烷氧化率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80%测试点的地表甲烷通量低于澳大利亚C... 采用静态箱和激光甲烷检测仪等设备开展了50组地表甲烷通量测试,分析了不同龄期垃圾堆体上部土质覆盖层的甲烷氧化能力,并修正了评估现场土质覆盖层甲烷氧化速率和甲烷氧化率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80%测试点的地表甲烷通量低于澳大利亚CFI(澳洲碳农业倡议)规定限值60g/(m^(2)·d),导气竖井附近20m范围内存在甲烷通量超过CFI规定的排放热点.填埋龄期3~7a堆体的地表甲烷通量从1.13g/(m^(2)·d)下降到0.53g/(m^(2)·d),7~10a的地表甲烷通量基本保持稳定.甲烷氧化速率和覆盖层底部甲烷通量具有正相关性,现场测得的土质覆盖层最高甲烷氧化速率为63.30g/(m^(2)·d),对应的底部甲烷通量为75.95g/(m^(2)·d).每一龄期堆体上部黄土覆盖层的平均甲烷氧化率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填埋场 填埋龄期 土质覆盖层 甲烷通量 甲烷氧化速率 甲烷氧化率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菌及甲烷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长炜 梁英梅 +2 位作者 张立秋 王辉 李周园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9-604,共6页
采用静态箱法、滚管计数法和气相色谱法,对6个不同封场时间填埋区的甲烷通量、覆土层甲烷氧化菌数量和甲烷氧化速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它们与封场时间、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6个填埋区甲烷通量的变化范围... 采用静态箱法、滚管计数法和气相色谱法,对6个不同封场时间填埋区的甲烷通量、覆土层甲烷氧化菌数量和甲烷氧化速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它们与封场时间、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6个填埋区甲烷通量的变化范围在-0.34~5.31 mg/(m2.h)之间;覆土层甲烷氧化菌的数量范围为3.10×107~20.77×107 cfu/g干土,甲烷氧化速率在1.65×10-8~4.34×10-8mol/(h.g)之间。覆土层甲烷氧化菌的数量与甲烷氧化速率呈正相关,但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决定性因素;甲烷通量高时可刺激甲烷氧化菌数量及氧化速率的提高,且三者均与封场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当含水率大于15%时,随着覆土层含水率的增加,甲烷氧化速率呈下降趋势;覆土pH、有机质和铵态氮与甲烷氧化速率等无明显相关性。提高覆土层的甲烷氧化速率可有效减少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甲烷通量 甲烷氧化菌 甲烷氧化速率 封场时间
原文传递
吉林敦化臌囊薹草泥炭沼泽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兴丽 王铭 +3 位作者 王升忠 段磊磊 温理想 赵婧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0-506,共7页
以地处长白山区的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东明林场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15日,采集臌囊薹草草丘、丘下和丘间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土壤样品,在连续培养的24 ... 以地处长白山区的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东明林场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15日,采集臌囊薹草草丘、丘下和丘间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土壤样品,在连续培养的24 d中,从培养土壤样品的培养瓶中抽取气体样品,测定土壤甲烷的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第24天,臌囊薹草草丘0~30 cm深度土壤的甲烷产生速率最大,为(156.55±83.37)μg/(g·d),在实验的第6小时,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最大,为(1.38±0.11)μg/(g·d),二者显著高于丘下和丘间土壤,丘下和丘间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无显著差异;在垂直方向上,在实验的第24天,草丘10~2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在实验的第16天,丘间10~2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在实验的第12天,丘下0~1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草丘对土壤甲烷的氧化作用在甲烷释放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以有效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对沼泽碳输出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臌囊薹草 泥炭沼泽 草丘微地貌 甲烷产生速率 甲烷氧化速率
原文传递
水稻田土壤甲烷厌氧氧化在整个甲烷氧化中的贡献率 被引量:19
8
作者 吕镇梅 闵航 +1 位作者 陈中云 吕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7,共5页
对黄松土水田土壤中>0.02mm的颗粒和<0.02mm的颗粒按不同比例组合成的土壤、不同绝对含水量的黄松土水田土壤、不同温育时段的水田土壤和长期定位不同施肥的水稻田土壤中的甲烷好氧氧化和厌氧氧化的速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相当一... 对黄松土水田土壤中>0.02mm的颗粒和<0.02mm的颗粒按不同比例组合成的土壤、不同绝对含水量的黄松土水田土壤、不同温育时段的水田土壤和长期定位不同施肥的水稻田土壤中的甲烷好氧氧化和厌氧氧化的速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相当一致,不仅证实了水稻田土壤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的存在,而且表明水田土壤中的甲烷厌氧氧化活性远较甲烷好氧氧化活性要低,如以两者的氧化活性作为对甲烷氧化的贡献来计,则甲烷厌氧氧化的贡献率一般都在整个甲烷氧化的10%以下.但在水田土壤被水淹没的情形下,由于土壤厌氧条件的形成和甲烷扩散受阻,甲烷厌氧氧化的速率明显超过好氧氧化的速率,甲烷厌氧氧化在整个甲烷氧化中的贡献率可到达30%以上.长期施肥对于水稻田土壤的甲烷好氧氧化活性和甲烷排放通量影响显著,而对甲烷的厌氧氧化活性有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长期施肥处理的土壤中甲烷好氧氧化活性在(9.072~41.088)×10-6mol·(d·g)-1之间,而甲烷厌氧氧化活性仅在(0.325~0.671)×10-6 mol·(d·g)-1之间,仅及甲烷好氧氧化活性的1.31%~4.43%,占整个甲烷氧化的1.3%~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土壤 甲烷好氧氧化 甲烷厌氧氧化 甲烷厌氧氧化贡献率
下载PDF
内陆水体好氧甲烷氧化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秦宇 黄璜 +4 位作者 李哲 鲁伦慧 汤琼 苏友恒 李欣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4-1017,共14页
内陆水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大气中甲烷(CH 4)的重要来源,每年从内陆淡水与自然湿地排放进入大气的CH 4约为185-357 Tg/a.通常,内陆水体中CH 4主要由分布于水层底部的厌氧区或沉积层内的产甲烷菌介导产生,其向水层表面传输... 内陆水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大气中甲烷(CH 4)的重要来源,每年从内陆淡水与自然湿地排放进入大气的CH 4约为185-357 Tg/a.通常,内陆水体中CH 4主要由分布于水层底部的厌氧区或沉积层内的产甲烷菌介导产生,其向水层表面传输的过程中易被甲烷氧化菌所氧化.甲烷氧化菌可分为好氧甲烷氧化菌和厌氧甲烷氧化菌,有氧条件下,由好氧甲烷氧化菌介导的好氧甲烷氧化过程是水体中甲烷氧化过程的主要形式,湖泊底部产生的CH 4总量中约有99%可以被上覆水体中的好氧甲烷氧化过程所消耗.本文收集文献综合分析阐明,好氧甲烷氧化过程是由水环境因子、水文条件以及不同内陆水体的生态系统特征共同调控,同时也表现在了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生境偏好上.复杂的调控过程构建了内陆水体向大气输送CH 4的动态平衡,并最终反映在内陆水体对全球CH 4循环、碳循环作出的贡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水体 好氧甲烷氧化菌 好氧甲烷氧化速率 生境偏好 水体类型
下载PDF
氮输入和互花米草入侵下闽江河口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牟晓杰 刘兴土 +2 位作者 仝川 万斯昂 王纯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1-607,共7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自然状态(对照)、外源铵态氮(NH_4Cl)和硝态氮(KNO_3)的3种浓度输入(1 g/m^2、2 g/m^2和4 g/m^2氮)和互花米草入侵下,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结果表明,与自然状态下相比,...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自然状态(对照)、外源铵态氮(NH_4Cl)和硝态氮(KNO_3)的3种浓度输入(1 g/m^2、2 g/m^2和4 g/m^2氮)和互花米草入侵下,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结果表明,与自然状态下相比,总体上,氨态氮输入促进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甲烷氧化,且随着氮输入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而硝态氮输入却抑制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输入的硝态氮浓度越高,甲烷氧化速率越小;氮输入对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无显著影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高于短叶茳芏潮滩,互花米草入侵使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增加了22.66%。低、高浓度氮输入与互花米草入侵共同作用促进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而中浓度氮输入与互花米草入侵共同作用却抑制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输入氮的类型、浓度、培养时间和土壤类型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甲烷氧化速率 氮输入 互花米草入侵 潮滩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过程强化新视角:排泥及其微生物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培利 唐荧霜 +4 位作者 丁阿强 王学文 李微薇 柴风光 张代钧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31-1738,共8页
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n-DAMO)是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利用甲烷还原亚硝酸盐的过程.本研究通过排泥的策略对n-DAMO过程进行强化,并比较分析了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微生物数量... 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n-DAMO)是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利用甲烷还原亚硝酸盐的过程.本研究通过排泥的策略对n-DAMO过程进行强化,并比较分析了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微生物数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排泥后实验组反应器的脱氮速率从17.00 mg·L^-1·d^-1提高到73.10 mg·L^-1·d^-1.排泥后反应器中n-DAMO细菌的相对丰度从38.3%上升到67.7%,功能微生物的基因拷贝数由1.404×10^8 copies·g^-1增长到4.854×10^8 copies·g^-1,污泥比活性提高了2.95倍.与之相反,初始反应器中其余优势微生物UnclassifiedGCA004、UnclassifiedRhodocyclaceae、UnclassifiedFimbriimonadaceae与Methylosinu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为原来的27.66%、32.65%、4.35%、20.27%.结果表明,排泥可以有效地强化n-DAMO过程,同时促进功能微生物的生长,主要原因在于排泥排出了非目标微生物,使得目标微生物大量生长.本研究为强化n-DAMO过程及加快n-DAMO微生物的富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并为进一步推动n-DAMO过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 排泥 脱氮效能 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长速率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CH_4氧化速率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拥华 赵林 +2 位作者 岳广阳 刘广岳 杜二计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6-1132,共7页
CH4氧化是影响CH4排放通量的主要过程之一, 对CH4源汇效应起着重要作用.用实验室培养法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在-10、-5、0、5、10和18 ℃等6个温度条件下1~72 h内CH4氧化速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正温条件下, 各层土壤CH4... CH4氧化是影响CH4排放通量的主要过程之一, 对CH4源汇效应起着重要作用.用实验室培养法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在-10、-5、0、5、10和18 ℃等6个温度条件下1~72 h内CH4氧化速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正温条件下, 各层土壤CH4氧化速率呈现"U"型分布特征, 0~20 cm高、20~80 cm低、80~100 cm高;负温条件下, 各土层CH4氧化速率相对较低且无明显差异. -5、0、5、10和18 ℃时的CH4氧化速率分别是-10 ℃时的1.3、26.5、390.5、1 644.7和4 926.4倍, CH4氧化速率与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指数关系. 正温条件下, 各深度平均的CH4氧化速率与时间呈现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但CH4氧化速率变化范围存在着差异, 在0、5、10和18 ℃条件下, 各土层平均CH4氧化速率变异率为510%、173%、244%和179%, 0 ℃条件下的CH4氧化速率变异性最大. 在正温条件下, CH4氧化速率与土壤pH值存在负相关关系;冻土冻结时, CH4氧化速率与土壤pH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草甸 土壤 CH4氧化速率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外源盐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吸收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铭德 焦燕 +1 位作者 李新 温慧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746,共10页
目前,关于不同盐含量及外源CH_4浓度对盐碱土壤CH_4吸收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设定大气外源CH_4浓度((2.5±0.1)μL·L-1)和高外源CH_4浓度((6451.6±2.9)μL·L-1),并调节盐碱土壤盐含量,... 目前,关于不同盐含量及外源CH_4浓度对盐碱土壤CH_4吸收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设定大气外源CH_4浓度((2.5±0.1)μL·L-1)和高外源CH_4浓度((6451.6±2.9)μL·L-1),并调节盐碱土壤盐含量,探究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_4吸收潜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种外源CH_4浓度条件下,无外源盐添加的不同盐碱程度土壤SA1(轻度盐化土壤)、SB1(强度盐化土壤)、SC1(盐土)均表现为随盐碱程度增加,CH_4累积吸收量降低的趋势,即SA1>SB1>SC1;不同外源CH_4浓度下,CH_4累积吸收量表现为:高外源CH_4浓度(4.10×104μg·kg^(-1))远远大于大气外源CH_4浓度(6.85μg·kg^(-1)).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与计算得到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甲烷氧化菌丰度、甲烷氧化菌比活性.3种不同盐碱程度条件下,随着盐含量增加,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降低,CH_4累积吸收量亦降低,盐含量较高的土壤(SB1、SC1)加入外源盐后,会明显降低CH_4吸收.因此,两种外源CH_4浓度条件下,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越高,CH_4累积吸收量越大;盐碱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变化量越大,CH_4累积吸收变化量越高.说明在两种不同外源CH_4浓度下,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是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_4吸收潜力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壤 盐含量 PCR 甲烷氧化菌 吸收速率 比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