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居群有性更新幼苗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国盛 王哲 +2 位作者 王林和 郝云龙 温国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7,共6页
采用定位监测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居群有性更新幼苗动态进行6年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臭柏幼苗苗高的年均生长率为24·69%,冠幅的年均生长率达到44·48%,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样方内幼苗总株数动态变化率均值31%,编号幼... 采用定位监测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居群有性更新幼苗动态进行6年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臭柏幼苗苗高的年均生长率为24·69%,冠幅的年均生长率达到44·48%,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样方内幼苗总株数动态变化率均值31%,编号幼苗的平均死亡率8·88%,幼苗株数的增长大于幼苗的死亡,更新状况良好。幼苗高度大于20cm的死亡株数占总死亡株数的7·89%,幼苗的死亡率呈现出随着幼苗的高度级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臭柏幼苗生长速度以高度大于20cm的植株最快,达到9·43cm·a-1,幼苗的生长速度与幼苗的高度级成正比。对影响臭柏天然更新的气候因子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幼苗平均高度与冬季(11—3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夏季(6—8月)的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幼苗冠幅与夏季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幼苗的总株数动态变化率与冬季降水量和春季(4—5月)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编号幼苗的死亡率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臭柏 天然更新 幼苗动态 气象因子
下载PDF
成都市大气颗粒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碧辉 李跃清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20,24,共4页
通过对2004年成都市API指数及API>100日数百分数的再分析,探讨了大气颗粒物污染季节分布、区域分布状况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并尝试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污染物浓度年际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大气污染的季节分布为冬季>... 通过对2004年成都市API指数及API>100日数百分数的再分析,探讨了大气颗粒物污染季节分布、区域分布状况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并尝试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污染物浓度年际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大气污染的季节分布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API>100时数百分数的季节变化状况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区域分布为城西北>城东>城北>城中心>城东南>城西>城南。城市发展对风向的改变比较明显,对风速的改变不明显。大气颗粒污染物年际变化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PM10浓度与SO2、NOX、湿度、气压呈正相关,与风速、蒸发量、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染物 气象要素 因子分析 成都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庆华 刘勇 +1 位作者 马履一 李友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4,19,共4页
为研究苗木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长白落叶松幼苗进行室外瓶栽蒸馏水培试验,结合气象因子,利用瓶栽称重法分析幼苗昼夜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天,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距离地面1 m处空气湿度相关性显著,... 为研究苗木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长白落叶松幼苗进行室外瓶栽蒸馏水培试验,结合气象因子,利用瓶栽称重法分析幼苗昼夜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天,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距离地面1 m处空气湿度相关性显著,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耗水速率与近地面1 m处空气湿度呈指数性负相关;夜间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耗水速率 气象因子
下载PDF
流域水文气象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小磊 周祖昊 +1 位作者 许翼 王子茹 《东北水利水电》 2016年第8期29-31,34,共4页
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松花江流域及水资源二级区1956-2010年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天然径流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的气温呈显著... 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松花江流域及水资源二级区1956-2010年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天然径流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的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呈显著的减小趋势,潜在蒸散发呈显著增加趋势,天然径流深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天然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蒸散发变化也对径流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作用,相对湿度减少和温度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蒸散发的影响间接作用于径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MANN-KENDALL 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室外气象数据对地下工程围护结构热过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喜斌 程宝义 +1 位作者 刘文杰 彭关中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9年第3期14-19,共6页
在总结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的建筑能耗分析用室外气象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浅埋地下工程围护结构及周边岩土的传热数学模型。对不同气象参数条件下地下工程围护结构及其周边岩土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下工程围护结构顶... 在总结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的建筑能耗分析用室外气象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浅埋地下工程围护结构及周边岩土的传热数学模型。对不同气象参数条件下地下工程围护结构及其周边岩土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下工程围护结构顶板处受到室外气象参数影响较大,不同气象参数对地板传热几乎没有影响。较其他气象参数,中国城市建筑用标准气象数据库误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其原始数据来源于国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库,本文认为其不适用于地下工程围护结构传热过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围护结构 室外气象参数 有限元数值模拟
下载PDF
我国北方沙区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65
6
作者 尚可政 董光荣 +1 位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7-392,共6页
我国北方沙区 ,由于东西跨度很大 ,各沙区之间气温、降水及湿润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西部的沙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东部的沙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气候相对湿润。春季各沙区都比较干燥。各沙区气温变化基本是同步的 ,而降水... 我国北方沙区 ,由于东西跨度很大 ,各沙区之间气温、降水及湿润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西部的沙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东部的沙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气候相对湿润。春季各沙区都比较干燥。各沙区气温变化基本是同步的 ,而降水变化有差异。各沙区夏半年气温与降水之间基本为负相关 ;冬春季节 ,河套沙区和东部沙区有明显的正相关时段。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我国北方沙区的气温总体也在升高 (沙区气温每 10a上升约0 3℃ ,且升温幅度比全国、全球更明显 ,而降水变化却相对较小。各个沙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东部沙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湿润度下降幅度最大 ,暖干化趋势最明显 ;塔里木沙区气温变化平稳、降水及湿润度略增 ;其他沙区气温略升、降水略减、湿润度略降 ,呈弱的暖干化趋势。与气候变化相对应 ,我国北方沙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大 ,而且沙漠化主要发生在东部沙区。预计 2 1世纪初 10a我国北方沙区的气候将进一步暖干化 ,因而土地沙漠化的自然过程也将进一步加快和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 气象要素 暖干化 中国北方地区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沙漠化
下载PDF
2006年冬半年我国霾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72
7
作者 周宁芳 李峰 +1 位作者 饶晓琴 杨克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8,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我国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特征和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10月、12月、1月和2月是我国霾频发时期,11—14时发生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我国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特征和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10月、12月、1月和2月是我国霾频发时期,11—14时发生的范围最大。霾主要发生在中阻塞、南支槽和纬向型三种不同的环流形势下。霾天气发生时的气象要素分布存在南北区域性差异,其中湿度的差别最为显著。14时华南地区相对湿度最大值为80%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70%,而华北地区只有60%。24小时气压减弱有利霾的发生。华北地区24小时负变温,而长江以南地区正变温时,霾更容易发生。能见度最小值的分布表明,广东、黄淮等部分地区发生霾时能见度较其他区域更小,只有2km左右。这些对于了解霾的发生规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环流形势 气象要素
下载PDF
京津冀4次重度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分析 被引量:55
8
作者 张建忠 李坤玉 +1 位作者 王冠岚 薛建军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利用2014年京津冀地区4次重度污染过程中的AQI数据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4次重度污染过程中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海平面气压的一些特征。结果发现:京津冀中南部是重度污染发生的主要区域,是这4次过程中的共同点;就目前的排放... 利用2014年京津冀地区4次重度污染过程中的AQI数据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4次重度污染过程中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海平面气压的一些特征。结果发现:京津冀中南部是重度污染发生的主要区域,是这4次过程中的共同点;就目前的排放水平而言,相对湿度持续高于60%时是出现重度污染并维持的重要指标;平均气温对于出现重度污染过程的指示意义不足;无论是在冬季、春季还是秋季出现的重度污染过程,平均风速小于2.0 m·s^(-1)是污染物堆积的必要条件;海平面气压的高压和低压区位置对于污染范围有着明显影响,高压区位于京津冀地区的偏东位置时,有利于该地区污染出现或维持重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重度污染过程 气象要素
下载PDF
石家庄市污染日特征及其天气背景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国翠 连志鸾 +1 位作者 郭卫红 陈静 《气象科技》 2006年第6期674-678,共5页
对石家庄市2002年1月到2004年12月空气质量达到中度及以上典型污染日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典型污染日的分布特点、对应的气象要素特征及3种天气型。结果表明:典型污染日多出现在采暖季节,出现时间具有相对连续性;污染日分为沙尘和非沙尘... 对石家庄市2002年1月到2004年12月空气质量达到中度及以上典型污染日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典型污染日的分布特点、对应的气象要素特征及3种天气型。结果表明:典型污染日多出现在采暖季节,出现时间具有相对连续性;污染日分为沙尘和非沙尘两类,气象要素特征前者表现为风速大、湿度小、多正变压等锋后特征;后者则表现为地面风小、湿度高、多逆温层、大里查逊数等稳定大气层结,这些均为锋前特征;还侧重指出由于石家庄的特殊地形作用,高压前部型是石家庄重污染出现几率最多的天气类型。并由此提炼出中度以上污染日的预报要点,可供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气象要素 天气形势分型
下载PDF
丽水空气污染物时序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邓霞君 蔡振群 +2 位作者 项晓美 王伟平 苏丽红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年第2期60-65,共6页
利用丽水2012年9月—2014年3月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丽水空气污染物构成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丽水空气质量优良率约80%,高频首要污染物依次为PM2.5、O38、PM10、NO2;各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时间、季节特征明... 利用丽水2012年9月—2014年3月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丽水空气污染物构成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丽水空气质量优良率约80%,高频首要污染物依次为PM2.5、O38、PM10、NO2;各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时间、季节特征明显:早晚高峰时段污染物浓度普遍偏高,冬季—初春是一年中污染较重季节,尤其春节期间PM和SO2浓度急剧上升。各主要污染物质浓度随气象因子的变化各有特点:CO在气温较高、晴朗微风、高层层结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浓度较高;NO2在气温适中、湿度较大且无明显降水时浓度较高;SO2则在气温适中、湿度较小、晴朗微风的天气条件下浓度较高;O3则在高温干燥天气时浓度较高;PM在干燥、气温较低、连续晴朗、微风、高层层结稳定时浓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 空气质量指数 污染物浓度 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2002年春季中国沙尘天气与物理量场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平 杨德保 +1 位作者 尚可政 王式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5-680,共6页
通过对2002年春季中国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的综合分析,给出了各沙尘区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并分析了沙尘天气分别与850hPa全风速、散度,500hPa全风速、散度、涡度、总能量、垂直速度,不稳定度指数Ki、Ky和Si,300~850hPa两层之间的... 通过对2002年春季中国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的综合分析,给出了各沙尘区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并分析了沙尘天气分别与850hPa全风速、散度,500hPa全风速、散度、涡度、总能量、垂直速度,不稳定度指数Ki、Ky和Si,300~850hPa两层之间的风切变等11个物理量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2年春季沙尘天气,除了具有往年的阶段性特点外,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即南疆区浮尘较多;河套区扬沙较多;蒙古区沙尘暴较为明显。沙尘天气与各物理量场的相关分析进一步证实,风是影响沙尘天气发生的最主要的气象要素,它与浮尘的出现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决定因素;而扬沙和沙尘暴的发生,风确是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春季 沙尘天气 物理量场 浮尘 扬沙 沙尘暴
下载PDF
锦州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 被引量:30
12
作者 白雪 张翠艳 +4 位作者 纪源 杨桂娟 张放 史虹婷 温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2期52-58,共7页
利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锦州市逐日AQI、日平均污染物浓度和同期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锦州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锦州市空气质量等级为良的频率为62%,轻度污染的频率为23%,优的频率仅为6%,... 利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锦州市逐日AQI、日平均污染物浓度和同期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锦州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锦州市空气质量等级为良的频率为62%,轻度污染的频率为23%,优的频率仅为6%,主要污染物为PM_(2.5)、PM_(10)、SO_2和O_3.锦州市2月和10月空气质量最差,9月空气质量最好,空气质量达优和良等级的日数占9月总日数的97%;锦州市天安街道空气质量最差,其SO_2浓度为百股街道的5倍.锦州市出现3级以上污染时的主要影响系统为地形槽、蒙古低压和弱气压场,降水对污染物具有清除作用,且对PM10的清除作用最明显;沙尘天气时空气污染明显加剧,逆温层抑制了污染物的扩散,逆温层底层高度越低,空气污染越严重.建立了AQI回归预报方程,拟合结果与实测值的变化基本一致,其中对春季AQI的拟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I 空气污染 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的空气污染过程物理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3
作者 程丛兰 李青春 +1 位作者 刘伟东 吴正华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5-350,共6页
20 0 2年 1 1月 30至 1 2月 4日 ,北京持续 4天大雾天气 ,空气污染物在持续的稳定层结条件下 ,空气质量连续 3天达 5级以上。文中分析了大雾天气各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 ,以及此次过程中天气形势的特点及演变 ,并对造成大雾日空气污染... 20 0 2年 1 1月 30至 1 2月 4日 ,北京持续 4天大雾天气 ,空气污染物在持续的稳定层结条件下 ,空气质量连续 3天达 5级以上。文中分析了大雾天气各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 ,以及此次过程中天气形势的特点及演变 ,并对造成大雾日空气污染天气的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高空WNW气流、稳定性持续增加、逆温层结持续存在、低空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大 ,导致局地污染物不能及时随大气扩散 ;1 0 0 0~ 70 0hPa有弱的上升气流形成和维持 ,与 5 0 0hPa高空下沉气流之间在低空的某层高度上形成稳定层结 (逆温层 ) ,导致大雾及重污染的形成 ;85 0hPa为暖区 ,85 0~ 5 0 0hPa为冷平流 ,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天气过程分析 空气污染物 物理量
下载PDF
成都地区2012年PM10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冯良敏 陈朝平 +1 位作者 龙柯吉 冯汉中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年第2期57-62,共6页
利用PM10日平均值统计资料、NCEP 2.5°×2.5°分析资料以及温江站探空资料,针对2012年发生在成都的13次PM10典型污染过程进行了环流背景、动力条件、稳定度条件以及水汽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1)PM10典型污染过程多发生在... 利用PM10日平均值统计资料、NCEP 2.5°×2.5°分析资料以及温江站探空资料,针对2012年发生在成都的13次PM10典型污染过程进行了环流背景、动力条件、稳定度条件以及水汽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1)PM10典型污染过程多发生在南支波动较弱的环流型下,我省受偏西气流或西北气流控制。(2)大气中低层垂直运动较弱,低层为弱辐合,辐合层次较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3)对流层中下层中常有逆温层或等温层存在,大气热力状态较稳定。(4)大气多为上干下湿的状态,湿层较浅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区 PM10 气象要素
下载PDF
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及预测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雪源 景元书 +2 位作者 吴凡 周连 陈晓东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5期46-48,共3页
在全球气候背景下,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2004—2010年南京地区呼吸系统死因监测资料、人口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讨论区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率的分布特征和对气象要素的响应及疾病死亡... 在全球气候背景下,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2004—2010年南京地区呼吸系统死因监测资料、人口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讨论区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率的分布特征和对气象要素的响应及疾病死亡率预测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在7月最低,1月最高,上半年变化幅度大于下半年。夏半年,气候以低压、高温和多降水为特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率低;冬半年,气候有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的特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回代检验结果 r=0.755,预测检验的拟合系数为r=0.795,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主成分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为相应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气象要素 主成分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夏季不同下垫面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娄德君 李治民 孙卫国 《气象科技》 200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对扎龙湿地生态气象站和齐齐哈尔自动气象站2004年6~8月的逐时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不同下垫面的两站之间不同时次各气象要素的差异,指出两站风速、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地面温度等的月平均值均存... 对扎龙湿地生态气象站和齐齐哈尔自动气象站2004年6~8月的逐时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不同下垫面的两站之间不同时次各气象要素的差异,指出两站风速、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地面温度等的月平均值均存在差异,变化幅度及极值出现时间各有不同;下垫面差异只起到加强或缓和气象要素日变化幅度的作用.所得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扎龙湿地的天气变化规律,对未来扎龙湿地气象要素的精细预报以及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下垫面 气象要素
下载PDF
1960-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17
作者 黄小燕 王圣杰 王小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1-1199,共9页
采用中国西北地区1960-2015年113个地面气象站及24个探空站气象资料,建立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经验关系式,计算西北地区各气象站点的大气可降水量,结合反距离加权插值、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北地区近56... 采用中国西北地区1960-2015年113个地面气象站及24个探空站气象资料,建立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经验关系式,计算西北地区各气象站点的大气可降水量,结合反距离加权插值、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北地区近56年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中国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11 mm,大气可降水量的月变化呈明显单峰型;空间分布上,大气可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中部地区;空间变化上,西北大部分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以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西北部、新疆等地增加趋势明显;西北地区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存在明显的突变特征和周期性变化特征,在1983年左右发生突变,主振荡周期为4 a左右;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与平均风速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大气可降水量 气候变化 空间分布 气象要素
下载PDF
猝死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23
18
作者 谈建国 瞿惠春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通过调查 1999年 1~ 12月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急救的 839例院外猝死病例 ,并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院外猝死男性多于女性 ,高发年龄为 6 0~ 84岁 ,院外猝死在年内的高峰期为冬季 ,在昼夜中的高峰点为早晨0 7时 ,既往有心血管病... 通过调查 1999年 1~ 12月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急救的 839例院外猝死病例 ,并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院外猝死男性多于女性 ,高发年龄为 6 0~ 84岁 ,院外猝死在年内的高峰期为冬季 ,在昼夜中的高峰点为早晨0 7时 ,既往有心血管病史是院外猝死的主要原因。总猝死数与相对湿度、平均气压呈正相关 ,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呈负相关 ,心血管猝死数除与以上气象要素相关外 ,还与气压变化、最低气温变化、日照时数变化等呈正相关。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病与平均风速呈负相关 ,高血压病与平均气压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猝死 气象条件 气象要素 气温 气压 湿度 身体健康 保健 防范措施 心血管病
下载PDF
2004年春夏季两次沙尘暴期间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牛生杰 岳平 刘晓云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7-1071,共5页
用沙尘暴自动观测系统记录的每分钟地面气象要素,分析了2004年3月28日和7月12日发生在甘肃酒泉的两次沙尘暴过境时地面微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两次沙尘暴发生前地面湿度都较小,气压较低,但是在临近发生时地面气压会猛增,接... 用沙尘暴自动观测系统记录的每分钟地面气象要素,分析了2004年3月28日和7月12日发生在甘肃酒泉的两次沙尘暴过境时地面微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两次沙尘暴发生前地面湿度都较小,气压较低,但是在临近发生时地面气压会猛增,接着维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状态,但春季沙尘暴过程这个时间更长;沙尘暴即将结束时地面气压再次大幅增加。②沙尘暴发生前气温偏高,结束后较短时间气温会出现急剧下降;春季沙尘暴期间0cm地温和气温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但是5cm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差别较大;夏季沙尘暴过程中0cm、5cm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都比较一致。③由于下垫面性质的差异,春季发生的这次沙尘暴地面水平风速明显比同年夏季发生的沙尘暴大,但水平能见度却比夏季发生的沙尘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气象要素 能见度 地温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洛阳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娜 王春迎 +3 位作者 刘孟雄 马帅 靳那英 李子凌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4期90-95,共6页
为了了解洛阳市O3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17年洛阳市7个国控点监测到的O3、NO2浓度及气象要素逐时数据,统计分析了2017年洛阳市O3及NO2的时间分布特征及NO2浓度、气象因子对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洛阳市2017年O3日最大8 h第90百... 为了了解洛阳市O3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17年洛阳市7个国控点监测到的O3、NO2浓度及气象要素逐时数据,统计分析了2017年洛阳市O3及NO2的时间分布特征及NO2浓度、气象因子对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洛阳市2017年O3日最大8 h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200μg/m^3,是二级标准的1.25倍。O3和NO2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O3浓度夏季最高,冬季的最低;NO2浓度冬季最高,夏季的则最低。O3浓度的日变化呈现为单峰分布,午后浓度较高,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NO2受机动车早晚高峰影响,表现为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和21:00。O3与NO2浓度呈现出良好的负指数函数关系,当洛阳市NO2浓度低于40μg/m^3时,存在着O3浓度超标的风险。高温低湿条件下有利于O3的生成,当温度超过27℃时,洛阳市O3小时浓度开始出现超标现象,且温度越高,超标风险越大;当相对湿度低于40%时,O3小时平均浓度超标率最高为63.30%,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超标率逐渐降低,当相对湿度大于70%时,未出现O3小时浓度超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O3 NO2 气象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