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陨石坑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毅 侯征 吴云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5-1104,共10页
本文综述了全球陨石坑研究的研究历史和最新成果、基本的概念、陨石坑的识别要点、世界著名的陨石坑、陨石撞击地球可能引起的岩浆活动、陨石撞击与生命演化等内容。确定一个陨石坑,要从有一定弧度的地貌开始,鉴别低平圆形地质体是陨石... 本文综述了全球陨石坑研究的研究历史和最新成果、基本的概念、陨石坑的识别要点、世界著名的陨石坑、陨石撞击地球可能引起的岩浆活动、陨石撞击与生命演化等内容。确定一个陨石坑,要从有一定弧度的地貌开始,鉴别低平圆形地质体是陨石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综合确定岩石的岩石学特征、岩石中是否有撞击变质矿物、残余陨石、重力异常。陨石撞击太阳系的所有行星。由于地球表面遭受严重的风化和侵蚀,地质学家很难发现陨石坑。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球陨石坑数据库中有190个经确认的陨石坑,但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地质学家在发现陨石坑方面应当积极努力。对一个陨石坑认识可能不很成熟,但往往能改变对一个地区的地质成因理论的认识,形成完整的陨石坑证据链可能需要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坑 冲击变质 重力异常
下载PDF
陨石撞击作用的微观动力学特征
2
作者 薛廷河 戴庆星 姚海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5909-5913,共5页
山东苍山地区发现一大型陨石坑,通过大量的勘察工作,目前已找到一些重要的证据。其中的一些证据来自实验室的镜下鉴定和岩样的物质成分化学分析等手段,显示了陨石撞击作用下的动力学微观特征。通过仪器中子活化分析和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 山东苍山地区发现一大型陨石坑,通过大量的勘察工作,目前已找到一些重要的证据。其中的一些证据来自实验室的镜下鉴定和岩样的物质成分化学分析等手段,显示了陨石撞击作用下的动力学微观特征。通过仪器中子活化分析和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得出陨石坑内岩石中镍(Ni)、铱(Ir)、钴(Co)和钪(Sc)等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曲线,表明钴、镍和铱成分含量在不同深度出现明显异常。镜下见玻屑构造、灰岩中鲕粒切断特征和聚片双晶消光等动力学构造特征和动力变质现象表明,这一地质区域曾遭受过来自陨星体(残骸)的巨大外力撞击。这些微观特征都可作为苍山星体(陨石)撞击作用事件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撞击作用 陨石坑 镜下鉴定 化学分析 微观特征
下载PDF
论宇宙动力地质作用
3
作者 闫纯有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4期26-32,共7页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除了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宇宙动力地质作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类型。本文讨论了宇宙动力地质作用有别于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几个主要特点,建议将其从外动力地质作用中划分出来,与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除了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宇宙动力地质作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类型。本文讨论了宇宙动力地质作用有别于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几个主要特点,建议将其从外动力地质作用中划分出来,与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并列,成为第三种动力地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宇宙动力地质作用 陨击坑
下载PDF
中国大别山东南缘首次发现大坝陨坑构造 被引量:2
4
作者 向缉熙 许林根 +4 位作者 向钒 石乾华 吴思本 张新元 张宜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69-878,共10页
简介首次在大别山东南缘安徽省境内发现的大坝陨坑构造。经初步评价,知陨坑呈椭圆形,长轴呈北北东向,长约19km,短轴长约12km,最大坑深约2km,是一个有中央隆起区的复杂型陨坑。在卫片上陨坑显示环形影像,地貌形态为一洼地。陨坑基座保存... 简介首次在大别山东南缘安徽省境内发现的大坝陨坑构造。经初步评价,知陨坑呈椭圆形,长轴呈北北东向,长约19km,短轴长约12km,最大坑深约2km,是一个有中央隆起区的复杂型陨坑。在卫片上陨坑显示环形影像,地貌形态为一洼地。陨坑基座保存尚好,可对它直观和追索陨坑构造边界。形成于230Ma左右的各类撞击变质岩石系列齐全,其中含有柯石英等典型的撞击变质矿物及撞击碎理等超微构造,特别是在陨坑基座内壁普遍发现有鉴别陨坑构造最可靠的标志——干裂自角砾岩,都证明大坝环形影像是一个典型的陨星撞击坑构造。它的发现,具有很大的科学及经济意义,对今后褶皱山区寻找和研究陨坑构造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同时大大丰富了建设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依据。无庸置疑此发现将促进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及陨星撞击科普知识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星撞击坑构造 陨坑基座 撞击变质岩石 撞击变质矿物 柯石英 干裂自角砾岩
下载PDF
利用地震成像技术研究我国首个国际认可的陨石坑 被引量:3
5
作者 樊计昌 刘明军 +2 位作者 韩艳杰 海燕 赵成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95-1901,共7页
20世纪80年代起,辽宁省岫岩县境内的一个环形构造由中国科学家从地质、地球化学推断为陨石撞击坑,后经地质钻探进行了证实.但该环形构造的深部整体特征仍有待用地震勘探方法来确认.为了对该环形构造的深部有个整体认识,利用三维地震成... 20世纪80年代起,辽宁省岫岩县境内的一个环形构造由中国科学家从地质、地球化学推断为陨石撞击坑,后经地质钻探进行了证实.但该环形构造的深部整体特征仍有待用地震勘探方法来确认.为了对该环形构造的深部有个整体认识,利用三维地震成像方法首次对岫岩坑的地震波折射数据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坑的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撞击坑从地表到深度100 m的速度层对应坑内上部107 m厚的湖泊相沉积物,深度100 m到300 m的速度层对应坑内下部厚度为188 m的角砾岩堆积透镜体.大约250 m深处的波阻抗界面与地质钻孔的260 m深处的陨石冲击分界面相对应.深度300 m到650 m的低速度层可能对应角砾岩堆积透镜体下面的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的程度较低的撞击裂隙层.坑中心深度约700 m周围以及向下出现的7.0 km/s以上的高波速可能是陨石撞击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使表层岩石达到熔融状态,改变了围岩的性质,致使围岩速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岫岩陨石撞击坑 三维地震成像 地震波走时 速度结构
原文传递
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浅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苗阶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9年第3期493-498,共6页
岫岩陨石坑是中国第一个被证实并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陨石坑,是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及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岫岩陨石坑范围应定为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根据地貌单元、遗迹点分布特点及人文因素,将保护区划分为地质... 岫岩陨石坑是中国第一个被证实并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陨石坑,是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及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岫岩陨石坑范围应定为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根据地貌单元、遗迹点分布特点及人文因素,将保护区划分为地质遗迹景观区、居民点保留区和自然生态区等3个分区;借鉴国外对陨石坑遗迹保护开发的经验和岫岩陨石坑的现状,提出了进行保护和开发的路线;针对地质遗迹景观区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点保留区和自然生态区功能性升级、场馆的建设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岫岩陨石坑 地质遗迹 保护与开发 辽宁省
下载PDF
内蒙古海拉尔发现陨石坑及科研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肖荣阁 杨帆 +1 位作者 李娜 屈云燕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2年第2期95-102,共8页
陨石撞击构造研究是天文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是缺乏典型的研究基地,海拉尔陨石坑的发现,无疑是一个重要补充。海拉尔陨石坑坑区基础岩石为晚侏罗世火山岩,区域自然地理为平缓丘陵山地草原,陨石坑呈封闭圆形,中间筒状突起显示冲击锥地貌... 陨石撞击构造研究是天文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是缺乏典型的研究基地,海拉尔陨石坑的发现,无疑是一个重要补充。海拉尔陨石坑坑区基础岩石为晚侏罗世火山岩,区域自然地理为平缓丘陵山地草原,陨石坑呈封闭圆形,中间筒状突起显示冲击锥地貌,直径320m,坑底到坑缘最大高差10m。为了保护性研究,没有进行进行破坏性取样分析撞击岩石矿物,根据排他比较分析法,认为该坑唯有陨石撞击成因可以解释,并且具有最关键的冲击锥地貌特征。这是一个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可供直观参观的陨石坑,估计该陨石坑年龄应该在100万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坑 冲击锥 海拉尔 沉积相
下载PDF
地貌形态形成和发展的第三营力——陨击力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振义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3期20-25,共6页
根据现代对星体碰撞理论的研究,源于陨石撞击地球表面产生的,并形成陨击坑地形形态的动能,我们称之为陨击力.陨击力作用形成的陨击坑,是太阳系众多固体行星表面上常见的,具有时空普遍性的特征,在地球表面则成为一种特殊的构造地貌形态.... 根据现代对星体碰撞理论的研究,源于陨石撞击地球表面产生的,并形成陨击坑地形形态的动能,我们称之为陨击力.陨击力作用形成的陨击坑,是太阳系众多固体行星表面上常见的,具有时空普遍性的特征,在地球表面则成为一种特殊的构造地貌形态.因此,与内营力和外营力相并列的陨击力—第三营力同样是地壳表面形态形成、演化和自然地理条件变化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击力 陨击地貌 地貌学 地貌形态
下载PDF
岫岩陨石坑三维Q值层析成像 被引量:13
9
作者 樊计昌 刘明军 +2 位作者 赵成彬 海燕 莘海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67-2375,共9页
到2009年为止,世界上已发现176个陨石撞击坑.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学者从地质、地球化学和地质钻探角度推断并证实辽宁省岫岩县的一个环形构造为陨石撞击而成,但该坑的深部构造及整体特征仍有待地球物理方法来确认.本文从地震勘... 到2009年为止,世界上已发现176个陨石撞击坑.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学者从地质、地球化学和地质钻探角度推断并证实辽宁省岫岩县的一个环形构造为陨石撞击而成,但该坑的深部构造及整体特征仍有待地球物理方法来确认.本文从地震勘探角度利用三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首次对岫岩坑的地震波衰减结构进行了研究,以便对该撞击构造有个整体认识.Q值结构对了解地壳的非弹性性质、地壳介质非均匀性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基于吸收特征时间t^*的三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计算了岫岩坑地震折射方阵的观测数据的振幅谱,并通过拟合振幅谱得到了反映地震波衰减的t^*,利用t^*通过三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该坑的三维Q值结构.结果表明:该陨石坑内从地表到深度100m的Q值层对应坑内上部107m厚的湖泊相沉积物,深度100t300m的Q值层对应坑内下部厚度为188m的角砾岩堆积透镜体.深度300700m的Q值层对应角砾岩堆积透镜体下面的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程度较低的撞击破碎层.大约250m深处的波阻抗界面与地质钻孔的260m深处的陨石冲击分界面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撞击坑 三维Q值层析成像 吸收特征时间 Q值结构 地震波形 岫岩
下载PDF
岫岩陨石撞击坑结构高精度地震探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成彬 刘明军 +4 位作者 樊计昌 姬计法 郭新景 李春周 杨利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59-1565,共7页
我国的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 km,保存完好,已被多方面的证据证实为陨石撞击坑.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球物理场,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次通过采用反... 我国的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 km,保存完好,已被多方面的证据证实为陨石撞击坑.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球物理场,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次通过采用反射和折射地震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利用陨石撞击所形成的岩石的地震波速度和波阻抗差异,获得了陨石坑的速度结构、地层结构和整体形态.根据地层反射特征,直接撞击形成的区域为直径约1.8 km、深度800 m左右的坑体;受撞击影响的深度约1.4 km.撞击坑的结构分为慢速沉积区、快速沉积区和影响区三部分.根据撞击坑的地震波速度特征,在撞击坑的中心约800 m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已达到7.0 km/s,且速度7.0 km/s的等值线与坑体形态一致,坑的边缘在500~600 m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已达到7.0 km/s.坑体的结构和岩石的这些物性参数都进一步证实了岫岩陨石坑的陨石撞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撞击坑 地球物理场 岫岩 波阻抗差异 反射和折射地震探测
下载PDF
一种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群及其成因的探索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若柏 何肇雄 +2 位作者 万文妮 高培芝 李爱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1-396,i001,i002,共8页
使用 192 6年出版的五万分之一顺直地形图作历史地貌分析 ,在河北平原西部白洋淀流域地区发现有数量众多、形态奇特的地貌——碟形洼地。用计算机数字地形模拟 (DTM)方法对该洼地的个体形态和总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 使用 192 6年出版的五万分之一顺直地形图作历史地貌分析 ,在河北平原西部白洋淀流域地区发现有数量众多、形态奇特的地貌——碟形洼地。用计算机数字地形模拟 (DTM)方法对该洼地的个体形态和总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已报道的陨石雨冲击坑对照 ,判断白洋淀流域的碟形洼地群可能是分布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的陨石冲击坑的遗迹。推测冲击可能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 ,洼地群是一次规模巨大的陨石雨冲击所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碟形洼地群 陨石雨冲击坑 数字地形模拟 DTM 河北平原
下载PDF
一种假说:湛江港(湾)成因问题之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春初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6-639,共4页
对湛江港(湾)的成因提出如下假说:1)第四纪晚更新世时期,湛江地区可能发生过一次天体撞击地球的突变事件,撞击地点在麻斜海;2)从撞击坑中升起的大量尘烟被风向北吹送,在湛江港(湾)以北地区沉落下来,形成了面积颇广、厚约50 cm的风成黄土... 对湛江港(湾)的成因提出如下假说:1)第四纪晚更新世时期,湛江地区可能发生过一次天体撞击地球的突变事件,撞击地点在麻斜海;2)从撞击坑中升起的大量尘烟被风向北吹送,在湛江港(湾)以北地区沉落下来,形成了面积颇广、厚约50 cm的风成黄土层;3)受此撞击事件影响,南三岛分裂成3个小岛,还诱发了周边的火山活动;4)湛江港(湾)上端伸入陆地的溺谷湾区域,出现"X"形裂痕,该裂痕在其后的低海面时期,遭受地表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加深、拓宽,再于冰后期海侵时成为溺谷湾。以上猜想,主要依据对以下3方面的现象及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得出:一是湛江以北大面积、铺天盖地而来的风成黄土源于何处;二是麻斜海象是一个"坑",坑中物质及其周边环境有一些异常;三是湛江溺谷湾发育的基础像一条裂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撞击坑 风成黄土 断裂谷 溺谷湾 湛江港(湾)
下载PDF
岫岩陨石撞击坑的速度结构和抗震性能分析
13
作者 左莹 赵成彬 +2 位作者 刘明军 杨宇东 季通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1-839,共9页
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km,保存完好。由于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貌、地质和地球物理环境,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湖相沉积的软弱淤泥层使得坑底上建造的... 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km,保存完好。由于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貌、地质和地球物理环境,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湖相沉积的软弱淤泥层使得坑底上建造的房屋就像躺在一张巨大的海绵垫上一样,使人们常常感到有微震发生,表明坑底的软弱地层对地面的震动产生了放大作用,严重地影响了地基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地面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高分辨折射探测方法,获得了陨石坑内的速度结构和软弱地层的分布,分析了陨石坑地基的抗震性能,为坑内地基和地面建筑物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撞击坑 地球物理场 岫岩 高分辨折射探测 层析成像
下载PDF
陨石坑及其判别标志
14
作者 尹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6,共7页
陨石坑是固体星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构造.陨石坑在厘定星体表面年龄、地球地质历史上的灾变事件、矿物岩石冲击变质等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陨石撞击过程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能在矿物岩石中留下独特的标志,从而为判定陨石坑提供依据... 陨石坑是固体星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构造.陨石坑在厘定星体表面年龄、地球地质历史上的灾变事件、矿物岩石冲击变质等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陨石撞击过程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能在矿物岩石中留下独特的标志,从而为判定陨石坑提供依据.地球上识别陨石坑的线索可以分为地貌标志、矿物岩石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3大类,但只有矿物岩石中的冲击变质特征才能最终判定是否是陨石坑.迄今为止,地球上已发现190余个陨石坑,其中174个发育了冲击变质特征.文章首先介绍了陨石坑的类型和形成过程,然后详细论述了陨石坑的判别标志,最后总结了国内的陨石坑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坑 冲击变质 判别标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