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MA-SPECT/CT在前列腺癌转移灶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宿恒川 朱耀 +4 位作者 胡四龙 许晓平 程竞仪 万方宁 叶定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748-750,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转移灶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5~2016年我院收治并接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 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转移灶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5~2016年我院收治并接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未达到理想水平,MRI、CT以及骨扫描未能显示病灶,而PSMA-SPECT/CT可探测出这2例患者可疑转移淋巴结,1例位于右髂总血管旁,另1例位于左髂总血管旁及腹膜后淋巴结。1例并发膀胱癌的前列腺癌患者,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病理来源不明,结合膀胱癌病理结果以及PSMA-SPECT/CT检查结果,推测髂血管旁淋巴结来源于前列腺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证实髂血管淋巴结转移来源于前列腺癌。结论 本研究提示PSMA-SPECT/CT较现有影像学检查如MRI、骨扫描、CT等,可在PSA较低水平发现可疑前列腺癌转移灶。对于多器官肿瘤患者而言,若出现淋巴转移,PSMA-SPECT/CT可帮助判定淋巴转移病灶来源,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 前列腺癌 转移灶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夏荣辉 胡宇华 +2 位作者 张春叶 徐声铭 李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3-1118,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差异。方法筛选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诊断为O...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差异。方法筛选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诊断为OSCC,并同期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且有淋巴结转移灶的82例病例,其中女性28例,男性54例。年龄(58.6±11.7)岁(24-79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D-L1蛋白表达,并进行联合阳性评分(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分析原发灶和转移灶PD-L1表达差异。结果82例OSCC的原发灶中,9例(11%)CPS<1分,31例(38%)CPS≥1且<20分,42例(51%)CPS≥20分,CPS低的病例具有更高的神经侵犯比例(χ^(2)=6.35,P=0.042)。配对的8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9例(11%)CPS<1分,38例(46%)CPS≥1且<20分,35例(43%)CPS≥20分。27对(33%)原发灶和转移灶CPS不一致,一致性评估结果显示,OSCC原发灶和转移灶中PD-L1 CPS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446)。结论OSCC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PD-L1表达存在差异,一致性一般,在临床工作中应谨慎采用淋巴结转移灶替代原发灶进行PD-L1 CPS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口腔鳞状细胞癌 原发灶 颈部淋巴结 转移灶 PD-L1表达 联合阳性评分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转移部位驱动基因状态一致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兵 熊建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6-203,共8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作为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恶性程度高和侵袭性强的特点,晚期极易发生淋巴结和不同脏器转移。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应用的深入,不断出现NSCLC转移部位的耐药和治疗失效为分子靶向治...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作为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恶性程度高和侵袭性强的特点,晚期极易发生淋巴结和不同脏器转移。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应用的深入,不断出现NSCLC转移部位的耐药和治疗失效为分子靶向治疗带来困扰,研究证实这些可能与肿瘤转移后发生的分子学改变有关。本文旨在阐述NSCLC原发灶与转移部位驱动基因状态,系统性综述两者间驱动基因状态一致性的研究进展,为探讨转移性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驱动基因 原发灶 转移部位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中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剑英 陈华飞 +4 位作者 徐建平 许春伟 周冬梅 朱有才 杜开齐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EGFR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灶288例,其中配对转移灶184例,统计得出EGFR基因突变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EGFR基因的一致性、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 ...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EGFR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灶288例,其中配对转移灶184例,统计得出EGFR基因突变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EGFR基因的一致性、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率原发灶为38.89%。EGFR基因突变率配对原发灶为35.87%,配对转移灶为40.76%;配对的184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转移灶基因突变而对应的原发灶基因野生16例,原发灶基因突变而对应的转移灶基因野生7例;转移灶较原发灶检出EGFR基因突变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07,P=0.000);转移灶和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率好(κ=0.740),通过转移灶判断原发灶基因突变的情况,敏感性为89.39%,特异性为86.44%。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灶可以预测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情况,在难以取得原发灶的情况下转移灶可以作为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备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基因 原发灶 转移灶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中ROS1融合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琳 亓岽东 +9 位作者 许春伟 李丽 张俊萍 邰艳红 张博 邵云 方美玉 高文斌 张立英 田玉旺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大连大学附...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原发灶384例,其中配对转移灶246例,统计得出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的一致性、ROS1融合基因阳性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原发灶为2.60%(10/384)。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配对原发灶为2.85%(7/246),配对转移灶为1.63%(4/246),配对的246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转移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原发灶融合基因阴性1例,原发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转移灶融合基因阴性4例,转移灶较原发灶检出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2.341,P=0.000);转移灶和原发灶ROS1融合基因阳性的一致率好(κ=0.536,P=0.000),通过转移灶判断原发灶融合阳性的情况,敏感性为42.86%(3/7),特异性为99.58%(238/23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灶可以预测原发灶ROS1融合基因情况,在难以取得原发灶的情况下转移灶可以作为ROS1融合基因测的备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ROS1融合基因 原发灶 转移灶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中ALK融合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琳 亓岽东 +10 位作者 许春伟 李丽 张俊萍 吴永芳 邰艳红 张博 邵云 方美玉 高文斌 张立英 田玉旺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年第12期2145-2150,共6页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发灶384例,其中配对转移灶246例,统计得出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ALK融合基因的一致性、ALK融合基因阳性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原发灶为11.46%(44/38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配对原发灶为10.98%(27/246),配对转移灶为7.32%(18/246),配对的246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转移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原发灶融合基因阴性2例,原发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转移灶融合基因阴性11例,转移灶较原发灶检出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08,P=0.000);转移灶和原发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的一致率好(κ=0.683,P=0.000),通过转移灶判断原发灶融合阳性的情况,敏感性为59.26%(16/27),特异性为99.09%(217/21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灶可以预测原发灶ALK融合基因情况,在难以取得原发灶的情况下转移灶可以作为ALK融合基因测的备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LK融合基因 原发灶 转移灶
下载PDF
PSMA SPECT/CT检查引导下的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在生化复发前列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宿恒川 朱耀 +3 位作者 戴波 刘畅 胡四龙 叶定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提高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对于生化复发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2017年我院收治并接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CT检查引导下行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 目的探讨提高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对于生化复发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2017年我院收治并接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CT检查引导下行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1行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再次升高,PSMA SPECT/CT示左侧髂总血管旁肿大淋巴结,遂行双侧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患者PSA下降至0.2 ng/mL以下,维持8个月后再次升高;病例2 RP患者术后PSA再次升高为22 ng/mL,PSM A SPECT/CT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遂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PSA逐渐下降,3个月后最低至10 ng/mL,随后再次反弹;病例3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PSA下降后逐渐升至4 ng/mL,PSM A SPECT/CT示右侧髂血管旁放射性摄取增高灶,遂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PSA下降至0.2 ng/mL以下,维持14个月后逐渐升高。结论对于生化复发前列腺癌患者,若PSA水平较低且出现孤立淋巴结转移灶,PSMA SPECT/CT引导下的挽救性淋巴结切除术可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前列腺癌 转移灶 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PSMA-SPECT/CT在前列腺癌转移病灶精准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宿恒川 朱耀 +2 位作者 胡四龙 戴波 叶定伟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转移灶的诊断以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5~2016年我院收治并接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转移灶的诊断以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5~2016年我院收治并接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1予以内分泌治疗后,PSA控制效果不佳,PSMA-SPECT/CT明确右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盆腔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同影像学检查效果一致,术后PSA明显下降。病例2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控制效果不佳,加用盆腔放疗后未见明显降低,PSMA-SPECT/CT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遂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同PSMA-SPECT/CT检查结果一致,术后PSA水平下降。病例3行前列腺根治术后,PSA控制不佳,PSMASPECT/CT示右髂内淋巴结转移,根据PSMA-SPECT/CT行靶病灶放疗,PS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提示99mTC-PSMA-SPECT/CT与目前影像学检查比较,能够更好地发现前列腺癌转移灶,且精准指导靶病灶治疗,进而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 前列腺癌 转移灶
原文传递
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1
9
作者 彭理 赵佳琳 +3 位作者 赵大春 张燕娜 茅枫 孙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Ki-67指数和P53状态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ER、PR、Cer...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Ki-67指数和P53状态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ER、PR、Cerb-B2、Ki-67指数和P53状态的表达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从原发灶到复发转移灶,ER阳性率由60.7%变为57.1%,表达不一致率为12.5%(7/56);PR阳性率由55.4%变为44.6%,表达不一致率为16.1%(9/56);Cerb-B2阳性率由19.1%变为29.5%,表达不一致率为9.1%(4/44);Ki-67指数表达不一致率为24.5%(12/49);P53阳性率由37.5%变为55.6%,表达不一致率为13.3%(6/45)。结论检测复发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能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原发灶 复发转移灶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Cerb-B2受体
下载PDF
包虫病的CT和MR诊断及新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宝魁 鲍海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5-7,共3页
泡型包虫病(A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病,具有类似恶性肿瘤不断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本文针对肝泡型包虫病、肝外转移泡型包虫病的病理学研究、影像学诊断研究及新技术作综述。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影像学研究 肝外转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同层双转移病灶SBRT-VMAT计划设计方式研究
11
作者 钟思瑶 徐程 +1 位作者 孙斌 高玉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0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同层双转移病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时不同计划方式对肺的受量、机器跳数、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及剂量梯度(gradient index,GI)的影响,以为此类患者治疗计划...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同层双转移病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时不同计划方式对肺的受量、机器跳数、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及剂量梯度(gradient index,GI)的影响,以为此类患者治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单侧同层双转移病灶患者共11例,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制订3种SBRT计划。根据4D-CT定位方式的最大投影图像勾画内靶区ITV1、ITV2,均匀外放3 mm得到计划靶区PTV1、PTV2,并将PTV1与PTV2相加得到PTV12。第1种计划方式以PTV1和PTV2靶区中心为治疗中心,制订2个单独计划plan-1与plan-2,合并为plan-sum后进行剂量评估;第2种计划方式分别以PTV1和PTV2中心为治疗中心,制订多中心的计划plan-D。第3种计划方式以PTV12的中心为治疗中心,制订单中心计划plan-S。将plan-sum的plan-1与plan-2分别归一到PTV1和PTV2 95%体积以满足处方剂量,将plan-S与plan-D归一到PTV12 95%体积以满足处方剂量。比较3种计划方式下肺的受量、机器跳数、CI及GI。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lan-S除V_(5)与plan-su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V_(10)、V_(20)、V_(30)及平均剂量均低于plan-su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n-D肺的受量和平均剂量均低于plan-su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n-S与plan-D计划方式下肺的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n-sum的CI低于plan-S和pla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n-S与plan-D的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n-D的GI低于plan-S和plan-su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n-S与plan-sum的G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n-D和plan-sum的机器跳数高于pla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n-D与plan-sum的机器跳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患者身体状况支持长时间保持定位姿势,可以采用多中心的计划方式优化剂量分布和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LC 立体定向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放疗计划设计 双转移病灶 单中心计划 多中心计划
下载PDF
恶性肿瘤多发转移病灶螺旋断层放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志强 黎静 +8 位作者 文婷 张晋建 李重 杨美玲 项红霞 贾峻嵩 陈静 徐艳红 侯友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多发转移病灶螺旋断层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2例行螺旋断层放疗的恶性肿瘤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螺旋断层放疗计划模式,患者的姑息疗效及早期不反应。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2.7岁,治疗床进床距离为11.5~64.9 cm...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多发转移病灶螺旋断层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2例行螺旋断层放疗的恶性肿瘤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螺旋断层放疗计划模式,患者的姑息疗效及早期不反应。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2.7岁,治疗床进床距离为11.5~64.9 cm,中位距离为32.4cm,治疗时间为410.4~1944.6s,中位时间为781.0s。大体肿瘤体积(GTV)23.4~1978.3 mL,中位体积为136.9mL。计划靶体积为113.8~3520.9mL,中位体积817.2mL。GTV的剂量为30~66Gy,中位分次剂量为3Gy。8例骨转移患者疼痛缓解,1例患者放疗后肿瘤热缓解。22例患者中18例伴有血液学毒性,其中1例因出现Ⅳ度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而终止放疗,6例患者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对症处理后完成放疗。1例患者出现Ⅰ度腹泻,3例患者出现Ⅱ度腹泻,2例患者出现咽痛。结论用螺旋断层放疗同时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转移病灶可行,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如何减少全身多发转移放疗时的骨髓抑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疗 放射治疗 多发转移病灶 骨髓抑制
下载PDF
无张力修补术在腹壁切口转移癌切除后腹壁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清南 黄耀 邱怀玉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6期479-480,共2页
目的观察疝补片在修补腹壁切口癌种植灶切除后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癌种植灶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及巴德补片修补腹壁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年,无局部肿... 目的观察疝补片在修补腹壁切口癌种植灶切除后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癌种植灶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及巴德补片修补腹壁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年,无局部肿瘤复发,亦无切口疝发生。结论巴德补片无张力修复腹壁切口癌种植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腹壁缺损,是减少肿瘤局部复发和预防腹壁切口疝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术 种植转移灶 腹壁切口疝
下载PDF
无张力修补在腹壁穿刺孔癌种植转移灶切除中的应用
14
作者 田立新 柳霞 +2 位作者 张惠东 杨泽娟 李均乐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疝补片在修补腹壁穿刺孔癌种植转移灶切除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腹壁穿刺孔癌种植灶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及巴德补片修补腹壁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 目的探讨疝补片在修补腹壁穿刺孔癌种植转移灶切除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腹壁穿刺孔癌种植灶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及巴德补片修补腹壁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随访时间一年,无局部肿瘤复发,亦无切口疝发生。结论利用巴德补片修复腹壁穿刺孔癌种植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腹壁缺损,是减少肿瘤局部复发和预防腹壁切口疝的好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癌肿种植转移灶 腹壁切口疝
下载PDF
E-cadherin在晚期卵巢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波 郭晓青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20-1423,共4页
目的:分析E-cadherin在晚期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晚期卵巢癌的原发灶以及相应转移灶、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卵巢癌原发灶组、转移灶组... 目的:分析E-cadherin在晚期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晚期卵巢癌的原发灶以及相应转移灶、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卵巢癌原发灶组、转移灶组、良性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20.0%、82.1%,原发灶及相应转移灶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cadherin在卵巢癌的转移灶表达率低于原发灶,两者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herin的异常低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侵袭转移有关,E-cadherin有可能成为晚期卵巢癌控制转移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E-钙黏蛋白 原发病灶 转移病灶
原文传递
乳腺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P^(53)、nm23-H_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义萍 马韵 邓卓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404-405,共2页
目的 :探讨 P5 3和 nm2 3- H1 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 33例乳腺癌标本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作免疫组织化学( S- P)染色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原发病灶组和淋巴结转移病灶组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3.6 % ( 2 1/ 33)和 6 ... 目的 :探讨 P5 3和 nm2 3- H1 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 33例乳腺癌标本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作免疫组织化学( S- P)染色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原发病灶组和淋巴结转移病灶组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3.6 % ( 2 1/ 33)和 6 9.7% ( 2 3/33) ,nm2 3- H1 蛋白丧失率分别为 6 0 .6 % ( 2 0 / 33)和 75 .8% ( 2 5 / 33)。33例乳腺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同时出现 P5 3蛋白阳性表达占 2 1例 ,同时出现 nm2 3- H1 蛋白阴性占 19例。原发病灶组和淋巴结转移病灶组 P5 3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 ( P= 0 .0 0 0 0 ) ,两组的 nm2 3- H1 蛋白丧失率之间亦呈正相关 ( P =0 .0 0 5 4)。结论 :P5 3蛋白阳性表达和 nm2 3- H1 蛋白丧失的乳腺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 ,且两者联合作用强过单一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发病灶 淋巴结转移 P^53 NM23-H
下载PDF
Analysis of 1246 Cases of Orbital Lesions: A Study of 17 Years 被引量:1
17
作者 Asad Aslam Khan Suhail Sarwar +3 位作者 M. Ali Ayaz Sadiq Munib Ur Rehman Asad Ullah Imran Ahmad 《Natural Science》 2015年第6期324-337,共14页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esent an analysis of orbital lesions by classifying them according to the site of origin in patients of all ages presenting at a tertiary care eye hospital from 1996 till 2012. M...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esent an analysis of orbital lesions by classifying them according to the site of origin in patients of all ages presenting at a tertiary care eye hospital from 1996 till 2012. Methods: 1637 patients were initially enrolled in this descriptive case series. Clinical data of 1246 patients who completed the study during 17 years were analyzed. Orbital les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and managed medically or surgically as per requirement. The histopathological report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used to classify the lesions. Results: Out of all cases 54.57% (n = 680) were neoplastic and 45.42% (n = 566) were nonneoplastic lesions. Amongst the neoplastic lesions 86.17% (n = 586) were malignant and 13.82% (n = 94) were benign. Primary orbital lesions were the most common orbital lesions being 963 (77.29%) followed by secondary orbital lesions being 232 (18.62%), hematopoietic reticuloendothelial being 47 (3.77%) and metastatic lesions being 04 (0.32%). Conclusion: Orbital lesions are more common in adults as compared to children. Neoplastic lesions are more common than nonneoplastic lesions, and amongst the neoplastic lesions malignant lesions are more common than benign ones. Primary orbital lesions are the most common orbital lesions followed by secondary orbital lesions, lesions of the hematopoietic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and metastatic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PLASTIC lesions Primary ORBITAL lesions Secondary ORBITAL lesions HEMATOPOIETIC ORBITAL lesions metastatic ORBITAL lesions Case STUD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