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觅宇宙间的“美丽精神”——比较诗学视域中的宗白华形上诗学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85-91,共7页
深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精神三昧的宗白华以他独特的生命美学视角观照宇宙深邃的奥境,以宗教家的大悲心构建起一个映射天地诗心的有情有象的诗学体系,向我们开启了“由美入真”的幽邃之径,宗白华在实现其“世界美学”的理想范型方面做... 深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精神三昧的宗白华以他独特的生命美学视角观照宇宙深邃的奥境,以宗教家的大悲心构建起一个映射天地诗心的有情有象的诗学体系,向我们开启了“由美入真”的幽邃之径,宗白华在实现其“世界美学”的理想范型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跨学科视域中建立将宇宙世界与心性、美学、宗教、伦理、科学、社会等领域完全打通的形上论,在跨文化视域中,以他生命本体美学观消弭“中国心灵”与“西方精神”之间的罅隙,寻觅人类心灵一体化的“美丽精神”。其“求美学上最普遍的原理而又不轻忽各个性的特殊风格”的人思理路为开创比较诗学的论域空间提供了醍醐灌顶般的神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上诗学 宗白华 由美入真 比较诗学
下载PDF
呼唤人文医学与形上逻辑的一致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帆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6期45-46,共2页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人"学。构建人文医学必须回归到形上人本的原点,坚持维护自然界、知识与人类三位一体的一致性。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规导医疗卫生事业运作的全过程,使之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从文化根源上寻找解决医患...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人"学。构建人文医学必须回归到形上人本的原点,坚持维护自然界、知识与人类三位一体的一致性。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规导医疗卫生事业运作的全过程,使之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从文化根源上寻找解决医患关系紧张和"看病难"、"看病贵"的出路。因此,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医学 形上逻辑 一致性 人文精神 人文修养
下载PDF
浅谈建筑的艺术性——建筑与艺术躯壳之外的形而上之联系
3
作者 童子潇 方振宁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0期171-174,共4页
建筑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视觉和空间艺术的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美术紧密相连.建筑由美术元素构成,美术的表现又以建筑为载体,直到架上美术的出现和繁荣,才让绘画脱离建筑的本体而存在.现今,美术已不能定义特定的艺术门类... 建筑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视觉和空间艺术的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美术紧密相连.建筑由美术元素构成,美术的表现又以建筑为载体,直到架上美术的出现和繁荣,才让绘画脱离建筑的本体而存在.现今,美术已不能定义特定的艺术门类,建筑与艺术在形而下的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联.基于这种变化,探求建筑与艺术表现联系之外的形而上的联系看清艺术结构及其联系方式便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不同时期的建筑与艺术,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对这种形而上的联系予以分析和解读,并探讨什么是建筑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艺术 形而上 形式 时代精神 艺术性
下载PDF
日常与形而上——有感于“孤寂的地平线——高名潞的70年代”
4
作者 王志亮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60-67,共8页
展览"孤寂的地平线"主要展出高名潞先生70年代创作的近百幅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中蕴含着"日常性"和"形而上精神",两者既有对立性,又有整一性。展览分为"草原岁月""乌盟风景""... 展览"孤寂的地平线"主要展出高名潞先生70年代创作的近百幅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中蕴含着"日常性"和"形而上精神",两者既有对立性,又有整一性。展览分为"草原岁月""乌盟风景""师生友人"等七个主题,这同时也是高名潞先生在70年代的日常生活。在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又能看到高名潞先生寄予其中的形而上精神。看似互不相容的"日常性"和"形而上精神"最终都整合于高名潞先生80年代至今的学术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性 形而上精神 极多主义 理性绘画
下载PDF
天象与心相的遇合——王爱君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探析
5
作者 刘巍 李磊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0-43,共4页
对精神世界最有效抽离的抽象艺术,在西方表现为承载着乌托邦主义力图探索二维平面性与高度的纯粹性,在中国表现为追求视觉空间的"无限性"和视觉形式的"可能性"。中国的抽象艺术探索中王爱君是一位特别的艺术家。他... 对精神世界最有效抽离的抽象艺术,在西方表现为承载着乌托邦主义力图探索二维平面性与高度的纯粹性,在中国表现为追求视觉空间的"无限性"和视觉形式的"可能性"。中国的抽象艺术探索中王爱君是一位特别的艺术家。他将西方艺术的抽象语言与东方艺术的意象精神相结合,形成了既传统又当代,既东方又西方的独特视觉图像。其作品传达了一种天象与心相遇合的形而上精神,其艺术语言在中国的抽象艺术探索领域里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象 心相 综合材料 抽象艺术 生存观 时空观 形而上精神
下载PDF
艺术禅趣与形上本体
6
作者 舒志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0-93,共4页
艺术禅趣的空灵之境的形成,除了根植于中国传统的诗论之外,其最重要的理论支撑是佛学中的形上精神。此种形上精神的渗入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正因为此,中国古代思想的问题域由"道"向"理"进... 艺术禅趣的空灵之境的形成,除了根植于中国传统的诗论之外,其最重要的理论支撑是佛学中的形上精神。此种形上精神的渗入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正因为此,中国古代思想的问题域由"道"向"理"进行了更换。文章对于艺术禅趣的考察同样置入了这样一个视域。文章同时认为,佛学的形上精神对意境理论的成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 形上精神 禅趣 意境
下载PDF
两极张力中的美
7
作者 邓军海 《美育学刊》 2012年第3期20-24,共5页
美有着双重本性,她既永恒而又脆弱,既令我们欣悦又令我们感伤,既属于轻逸之灵魂又属于沉重之肉身,既引我们出尘又令我们恋世。美之界定之所以难,源于此双重本性。美的双重本性,究其极,源于人的双重本性。对于人这一形而上的动物而言,美... 美有着双重本性,她既永恒而又脆弱,既令我们欣悦又令我们感伤,既属于轻逸之灵魂又属于沉重之肉身,既引我们出尘又令我们恋世。美之界定之所以难,源于此双重本性。美的双重本性,究其极,源于人的双重本性。对于人这一形而上的动物而言,美在爱之中。爱美之"爱"与爱钱之"爱"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神性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极张力 形而上的动物
下载PDF
精神的追寻与文学的表达——以《看麦娘》《寻找妻子古菜花》为例看当前文学的形而上探索
8
作者 丁智才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8-90,93,共4页
 当前中国文学大多处于形而下层面,缺少思想深度,鲜有精神提升。池莉的《看麦娘》和北北的《寻找妻子古菜花》尝试表现人的生存困境,探讨人的存在本题,执著人的精神追寻,具有一定的形而上品格。但作品对存在的探究尚欠深邃,作家未能很...  当前中国文学大多处于形而下层面,缺少思想深度,鲜有精神提升。池莉的《看麦娘》和北北的《寻找妻子古菜花》尝试表现人的生存困境,探讨人的存在本题,执著人的精神追寻,具有一定的形而上品格。但作品对存在的探究尚欠深邃,作家未能很好地处理精神追求与文学表达的关系。这些也是试图开拓文学形而上层面的当前文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麦娘》 追寻 中国文学 寻找 池莉 形而上 文学表达 人的生存 执著 人的存在
下载PDF
“形而上”思维与脉诊的学习
9
作者 刘永华 吴玉泓 《现代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04-106,共3页
脉诊是医者通过切按患者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由于脉象繁多复杂,容易混淆,造成大部分人对脉诊的学习产生望洋兴叹,敬而远之的尴尬局面,故王叔和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 脉诊是医者通过切按患者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由于脉象繁多复杂,容易混淆,造成大部分人对脉诊的学习产生望洋兴叹,敬而远之的尴尬局面,故王叔和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笔者学医五载有余,对中医脉诊,经过反复训练,虽未探其究竟,但略得其一二,今粗略说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脉诊 有形 无形
下载PDF
东晋玄言诗的艺术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福舜 《北方论丛》 2000年第4期48-53,共6页
魏晋玄言清谈具有一种艺术意味和艺术精神。玄言诗产生于清谈的文化背景中,以玄言的方式表现了诗人们的现实感受与高情远致;玄言诗中频繁使用的玄学概念,也同样洋溢着充沛的艺术精神。玄言诗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玄言诗 玄言清谈 艺术价值 玄学概念 东晋
下载PDF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玄学诗歌的生成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42,共7页
17世纪人类在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生成与发展。玄学派诗人的时空意识、发现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质,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关联。玄学派诗人在创作方面对新词和自然科学术语的偏好... 17世纪人类在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生成与发展。玄学派诗人的时空意识、发现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质,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关联。玄学派诗人在创作方面对新词和自然科学术语的偏好,对巧智、双关、奇喻的沉迷,以及对动态意象的酷爱和对圆形意象的追求,都体现了自然科学的革命性的影响。然而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特别是关于宇宙空间的想象,又与他们传统的思维模式构成了强烈的冲撞,从而获得了具有玄学色彩的形态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派诗歌 时空意识 发现意识 圆形意象
原文传递
形而上学教育哲学的“存在”困境与精神出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寿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7,共9页
形而上学教育哲学是教育哲学的最初形态,它经历了以“世界之在”为始基的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以“人之在”为主题的意识形而上学两种范式。本体论形而上学专注于教育的本质探索,而意识形而上学则使主体性在教育中得以确立。然而,在后形而... 形而上学教育哲学是教育哲学的最初形态,它经历了以“世界之在”为始基的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以“人之在”为主题的意识形而上学两种范式。本体论形而上学专注于教育的本质探索,而意识形而上学则使主体性在教育中得以确立。然而,在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抵制、分析教育哲学的批判、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的解构等使形而上学教育哲学遭遇了空前的诘难。传统形而上学教育哲学的困境在于没有意识到“存在”的本质在于“共在”,赵汀阳的“共在存在论”为其走出困境提出了令人期待的前景。然而,他却把“共在”的必然性根据建立在人的自私本性之上,忽略了共在的精神特征,从而使教育面临精神的庸俗化和虚无化的风险。黑格尔将形而上学建基于“精神性的共在”,从而为走出形而上学教育哲学的时代之困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教育哲学 后形而上学 共在 精神
下载PDF
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自然意象中的“天人合一”文化境界
13
作者 王卓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90,共5页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思想之一。文化的涵容性和广泛性决定了中西不同文化形态的共通性,"天人合一"思想在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中能够找到相通的文化精神共核。以邓恩、马维尔、沃...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思想之一。文化的涵容性和广泛性决定了中西不同文化形态的共通性,"天人合一"思想在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中能够找到相通的文化精神共核。以邓恩、马维尔、沃恩、赫伯特、赫里克等为代表的17世纪英国玄学诗人对"天人"关系进行了哲学思辨,智性地思考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的和谐互动,不仅谱写了英国17世纪辉煌的"自然诗歌"篇章,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诗作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诗歌 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精神 自然意象
下载PDF
“得意忘言”与魏晋六朝艺术观的建构
14
作者 徐一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30-132,共3页
魏晋玄学以"本末有无之辩"为哲学主题,以"得意忘言"为哲学方法,塑造了清峻通脱的魏晋风度。在这种玄风影响之下,形成了魏晋独特的绘画艺术理论,表现在艺术方法注重"得意忘言",艺术创作强调"以形写神... 魏晋玄学以"本末有无之辩"为哲学主题,以"得意忘言"为哲学方法,塑造了清峻通脱的魏晋风度。在这种玄风影响之下,形成了魏晋独特的绘画艺术理论,表现在艺术方法注重"得意忘言",艺术创作强调"以形写神",鉴赏批评崇尚"气韵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得意忘言 以形写神 气韵生动
下载PDF
病残状态下文学创作的心理分析及其社会学和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红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9-53,共5页
身体的病残在为作家带来身心痛苦与孤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作家同生存、生活和生命所展现的时空关系发生了变化,从而借助其职业的敏感性体验,将这种情感变化表达出来,以缓解作家的消极情感,进入健康的生活世界。病残作家表现在其作品中... 身体的病残在为作家带来身心痛苦与孤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作家同生存、生活和生命所展现的时空关系发生了变化,从而借助其职业的敏感性体验,将这种情感变化表达出来,以缓解作家的消极情感,进入健康的生活世界。病残作家表现在其作品中的,是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真实展现和对于疾病、孤独和死亡等人生问题的形而上的思考。就其作品的价值来说,在不断丰富文学对病残这一题材的感性书写,使文学作品具有思想史的意义的同时,也提供了人类社会对于病残状态行为真相的珍贵精神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病残 作家创作 生命体验 形上思考 精神样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