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吸附/解吸特征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文静 琚宜文 +1 位作者 卫明明 王国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包括低煤级、中煤级和高煤级变质变形环境中的脆性变形煤、韧性变形煤和过渡型变形煤,不同变质、变形程度和机制对煤层气的吸附/解吸影响较大。干燥煤和平衡水煤的甲烷吸附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强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包括低煤级、中煤级和高煤级变质变形环境中的脆性变形煤、韧性变形煤和过渡型变形煤,不同变质、变形程度和机制对煤层气的吸附/解吸影响较大。干燥煤和平衡水煤的甲烷吸附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强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干燥煤呈横"S"形且易于解吸,而平衡水煤呈倒"U"字形且吸附/解吸强度皆低于干燥煤样,且解吸过程较干燥煤滞后。构造变形导致煤的大分子结构和纳米级孔隙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进而影响气体的吸附/解吸能力,脆性变形主要增加煤的大、中孔,其基本结构单元堆砌度略有增大,甲烷吸附/解吸程度有所增强;韧性变形主要增加煤的微孔-超微孔,其基本结构单元堆砌度增加较快,煤层气吸附能力增强,降压时韧性变形煤比脆性变形煤具有较高的瞬时解吸速率。由此可见,不同变质变形环境中的煤储层吸附/解吸能力差异较大,这主要是由煤储层内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对其制约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变质变形作用 微观结构 吸附/解吸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煤岩变质变形作用的谱学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小诗 琚宜文 +1 位作者 侯泉林 林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76-2182,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变质程度煤在不同变形机制和变形强度影响下的结构成分演化,该文对淮北煤田经历不同变质变形作用的构造煤样品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Raman光谱的测试和分析。FTIR显示,变质和变形作用对大分子结构的降解和... 为了探讨不同变质程度煤在不同变形机制和变形强度影响下的结构成分演化,该文对淮北煤田经历不同变质变形作用的构造煤样品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Raman光谱的测试和分析。FTIR显示,变质和变形作用对大分子结构的降解和缩聚过程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激光Raman光谱显示,变形作用导致大分子结构中次生结构缺陷的产生,变质作用对次生结构缺陷和芳族总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综合研究表明:韧性变形将应力作用转换成应变能,对降解和缩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脆性变形将应力作用转换成热能,促进降解的进行,对缩聚作用的影响较小。低变质阶段煤岩以降解作用为主,高变质阶段则以缩聚作用为主。在变质变形作用的影响下,脱落的小分子优先补充嵌入大分子结构的次生结构缺陷中或残留的芳环缩聚形成芳族结构,从而提高煤岩结构的稳定性,且韧性变形比脆性变形更容易导致次生结构缺陷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变质变形作用 变形机制 大分子结构 次生结构缺陷
下载PDF
滇东南猛洞岩群变质-变形研究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谭洪旗 刘玉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42,共28页
猛洞岩群出露于中越边境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一套前寒武系变质沉积-岩浆杂岩,其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对滇东南地质演化,乃至华南大陆西端以及特提斯构造域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系统野外调研基础上,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电... 猛洞岩群出露于中越边境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一套前寒武系变质沉积-岩浆杂岩,其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对滇东南地质演化,乃至华南大陆西端以及特提斯构造域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系统野外调研基础上,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等微观研究手段,对猛洞岩群变质-变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猛洞岩群地层宏观构造发育同构造分泌结晶脉、顺层褶皱、透镜体等,微观构造发育云母鱼构造、膝折构造、石英矩形条带等现象。显微组构统计表明猛洞岩群经历过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向、近东西向、北东-南西(近南北向)挤压过程,与上述宏观、微观现象基本一致。同时,猛洞岩群片岩中黑云母-石榴石温压计分别为429℃、0.5GPa,片麻岩中电气石-黑云母温度计平均温度为546℃,为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石英斜长角闪片麻岩中榍石和金红石TIMS 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236Ma和170Ma。以上工作表明,滇东南猛洞岩群记录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其中主期变质-变形年龄为236Ma,控制了变质杂岩系的宏观构造格架,其应力(σ1)为南东-北西向挤压,近南北向、近东西向挤压可能为与上述主应变相匹配的次级应变方向;但北东-南西向挤压可能为主变质-变形之后的另一次变质-变形产物,时间限定为170Ma,代表老君山穹窿燕山早期的伸展-剪切活动。因此,本文认为老君山-Song Chay穹窿先后经历了印支期南北向推覆挤压作用,晚印支期-早燕山期伸展-剪切作用以及中晚燕山期接触变质作用;且老君山穹窿开始隆升时限为236Ma左右,与周边的特提斯闭合、碰撞时间基本一致;至170Ma穹窿发生垮塌后的伸展剪切活动。文山-麻栗坡NE方向广泛发育印支期飞来峰及异地岩,可能指示包括猛洞岩群在内的前印支期地层是一套从越南北部推覆而至的外来岩体。上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变形 组构 温压计 年代学 猛洞岩群 老君山 滇东南
下载PDF
Precise timing of the Early Paleozoic metamorphism and thrust de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Kunlun Orogen 被引量:32
4
作者 CHEN Nengsong SUN Min +2 位作者 HE Lei ZHANG Kexin WANG Guoc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13期1130-1133,共4页
In Dulan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NW China, the arc volcanic sequences in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Central Fault of the East Kunlun were metamorphosed progressively from upper greenschist facies in the south to epidot... In Dulan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NW China, the arc volcanic sequences in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Central Fault of the East Kunlun were metamorphosed progressively from upper greenschist facies in the south to epidote-amphibolite facies in the north. High-angle thrust deformation was developed synchronously with the peak metamor-phim and superimposed with later low-angle striking-slip deformation. Zircon U-Pb dating yields a concordant age of (448±4) Ma for the metavolcanics. Syn-kinematic hornblende and muscovite separated from the high-angle thrusting belt give 40Ar-39Ar plateau age of (427±4) Ma and 408 Ma,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precisely constrain the timing of the closure of early Paleozoic volcanic basin (Proto-Tethys) over the eastern portion of the East Kunlun Orogen, and the thrust tectonic slice had a cool rate of ca. 9°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KUNLUN Mountains metamorphic and deformation event geochronology.
原文传递
长乐—南澳断裂带中生代活动特征及大地构造属性 被引量:23
5
作者 石建基 张守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3-1343,共11页
长乐—南澳断裂带出露于闽粤沿海地区,断裂带中变质变形花岗质岩石分属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等3个时期。不同期次侵入岩的变质变形特征、糜棱叶理的切割关系及锆石微区(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数据等,表明断裂带... 长乐—南澳断裂带出露于闽粤沿海地区,断裂带中变质变形花岗质岩石分属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等3个时期。不同期次侵入岩的变质变形特征、糜棱叶理的切割关系及锆石微区(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数据等,表明断裂带在中生代发生了3期韧性剪切变形及相关的动力变质作用:第一期为晚侏罗世(155~145Ma)低角闪岩相变质、深部构造层次长石相塑性变形;第二期为晚侏罗世末(145~137Ma)高绿片岩相变质、中深层次长石-石英相塑性变形;第三期为早白垩世早期(约120Ma)低绿片岩相变质、中—浅层次石英相韧-脆性变形。在3期变形中,断裂带运动特征不同:第一期为由北西西向南东东的右行-推覆韧性剪切变形,位移量约21km;第二期为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左行-逆冲韧性剪切变形,其位移量估计达84km;第三期为具正断层性质的右行走滑韧-脆性剪切变形(主剪切面倾向反转为倾向南东),位移量不足2km。长乐—南澳断裂带是一条中生代的大型陆内韧性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变形期次 运动学特征 大地构造属性 中生代 长乐-南澳断裂带 变质岩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晚奥陶世-石炭纪的构造演化历史--来自北大山地区多期岩浆-变质-变形事件的约束 被引量:6
6
作者 宫江华 张建新 +2 位作者 王宗起 于胜尧 王东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1-798,共28页
阿拉善地块西部的北大山地区识别出两期韧性变形构造,早期的韧性变形以从南(南东)向北(北西)逆冲为特征,晚期的韧性变形以近东西向左行剪切为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在记录早期韧性变形的片麻岩中获得锆石的变质年龄为422... 阿拉善地块西部的北大山地区识别出两期韧性变形构造,早期的韧性变形以从南(南东)向北(北西)逆冲为特征,晚期的韧性变形以近东西向左行剪切为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在记录早期韧性变形的片麻岩中获得锆石的变质年龄为422±1 Ma,代表晚志留世变质事件;在记录晚期韧性变形的2件二长花岗岩中获得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326.2±1.2 Ma和323.8±2.6 Ma,代表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阿拉善地块西部北大山地区的两期韧性变形特征、变形时代与阿拉善地块东部巴彦乌拉山-狼山地区相似,同时阿拉善地块东、西部晚奥陶世-石炭纪多期岩浆活动的岩石类型、期次、地化及Nd同位素等特征也非常相似。以上特征表明,阿拉善地块东、西部经历了相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一条发育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之上、呈近东西向弧形展布的晚奥陶世-石炭纪构造-岩浆岩带(西起桃花拉山,经北大山、诺尔公-巴彦乌拉山,东到狼山),其成因与古亚洲洋的俯冲造山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晚奥陶世-石炭纪岩浆岩 构造变形 锆石U-PB定年 古亚洲洋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鱼卡-落凤坡榴辉岩-片麻岩单元的变质变形演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建新 于胜尧 孟繁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68-1474,共7页
鱼卡-落凤坡榴辉岩-片麻岩单元位于柴北缘HP/UHP变质带的西段。微构造分析和岩相学观察显示,榴辉岩及相关岩石经历了3期与俯冲和折返作用有关的变质变形阶段:①前榴辉岩相阶段,变质变形组构主要以包裹体的形式保存在具有生长环带的石榴... 鱼卡-落凤坡榴辉岩-片麻岩单元位于柴北缘HP/UHP变质带的西段。微构造分析和岩相学观察显示,榴辉岩及相关岩石经历了3期与俯冲和折返作用有关的变质变形阶段:①前榴辉岩相阶段,变质变形组构主要以包裹体的形式保存在具有生长环带的石榴子石核部,矿物组合为Ep+Pl+Amp,并局部显示出S形或反S形分布的特征,反映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变形组构以不对称的旋转应变为特征。②榴辉岩相变质变形阶段,以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等矿物围绕石榴子石定向分布为特征,构成榴辉岩相条件下的面理和拉伸线理。缺乏明显的不对称组构,显示榴辉岩相的变形作用以共轴变形为特征。③后榴辉岩相变质变形阶段,以角闪石、斜长石等矿物的定向分布为特征,其变形组构主要存在于围绕榴辉岩透镜体分布的退变榴辉岩(角闪石化榴辉岩)和围岩中,与区域上占主导地位的片麻岩中角闪岩相的变形构造一致,与榴辉岩的折返作用有关。榴辉岩及相关岩石的变质变形演化代表了鱼卡-落凤坡榴辉岩-片麻岩单元从俯冲到折返的构造热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北缘 鱼卡-落凤坡 变质变形演化 榴辉岩-片麻岩
下载PDF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 被引量:5
8
作者 索书田 游振东 +3 位作者 钟增球 张泽明 韦必则 桑隆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是在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变质—变形分解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剪切带。剪切带内的构造岩以含柯石英、金刚石等超高压—高压矿物的榴辉岩、面理化超基性—基性岩、片麻岩、大理岩为特征,具有复杂的变形组构和变形历史...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是在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变质—变形分解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剪切带。剪切带内的构造岩以含柯石英、金刚石等超高压—高压矿物的榴辉岩、面理化超基性—基性岩、片麻岩、大理岩为特征,具有复杂的变形组构和变形历史。最终形成布丁—基质或残斑—基质结构。深入研究超高压—高压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对分析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折返过程及碰撞造山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碰撞造山带 构造几何学 大别山
下载PDF
变质岩的变质序列分析──以辽河群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洪方 《辽宁地质》 1994年第1期59-69,共11页
通过对辽河群岩石中主要变质矿物的观察和研究,以岩石的变形历史作为变质结晶作用的相对时标,确定了矿物生长的时序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发现变质与变形既是有密切联系的又是各自独立的地质作用,辽河期的变形作用存在明显的3个变形幕... 通过对辽河群岩石中主要变质矿物的观察和研究,以岩石的变形历史作为变质结晶作用的相对时标,确定了矿物生长的时序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发现变质与变形既是有密切联系的又是各自独立的地质作用,辽河期的变形作用存在明显的3个变形幕,而辽河期的变质作用是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无明显的热波动。变质作用高峰和变形作用高峰存在时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变质序列 包体径迹
下载PDF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角闪石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升莲 刘国厅 +5 位作者 宋传中 李加好 杨帆 王静雅 王微 胡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5-786,共12页
断裂带基性构造岩中的角闪石变形行为及变形过程中成分变化是研究断裂带变形环境及构造演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中地壳角闪质岩石流变学特征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洛南-栾川断裂带庙子构造剖面中基性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中角闪石的变质变... 断裂带基性构造岩中的角闪石变形行为及变形过程中成分变化是研究断裂带变形环境及构造演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中地壳角闪质岩石流变学特征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洛南-栾川断裂带庙子构造剖面中基性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中角闪石的变质变形分析研究表明角闪石的显微变形特征以膨凸式和亚颗粒式动态重结晶为主,其变形环境应为角闪岩相。探针成分分析显示角闪石全部为阳起石,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角闪石Al2O3-Ti O2图解显示其核部成分偏壳幔混合,边部成分偏壳源;(Na+K)-Ti变异图显示其形成环境主要为角闪岩相,核部偏麻粒岩相,边部偏绿片岩相。与角闪石共生斜长石也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残斑核部成分偏基性,边部及基质中新生斜长石成分偏酸性。用斜长石-角闪石实验地质温压计计算结果指示了核部温压为620~640℃,0.4~0.7GPa;幔部的温压为490~520℃,0.15~0.65GPa;边部的温压为465~482℃;0.5~0.8GPa。所以,庙子基性糜棱岩中角闪石的核部形成于相对较高温的深部环境;边部是在断裂带剪切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和退变质偏壳源成分的环带,反映出在活动过程中有一定的抬升。所以,由断裂带角闪石的变质变形分析可以揭示断裂带的构造活动过程以及温压环境,对研究造山带中断裂带的活动条件及演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洛南-栾川断裂带 角闪石的变质变形 温度和压力
下载PDF
桂北元宝山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矿物化学特征及变质条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荣国 冯佐海 +4 位作者 吴杰 李赛赛 秦亚 刘诗云 郭阿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93,共18页
桂北元宝山花岗岩岩体内发育一条长约25~30 km,宽约8~10 km,呈NNE向延伸的韧性剪切带,代表性的构造岩类型为长英质糜棱岩,其主要矿物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脆性–韧性变形。本文对韧性剪切带中代表性糜棱岩样品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观察,同时... 桂北元宝山花岗岩岩体内发育一条长约25~30 km,宽约8~10 km,呈NNE向延伸的韧性剪切带,代表性的构造岩类型为长英质糜棱岩,其主要矿物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脆性–韧性变形。本文对韧性剪切带中代表性糜棱岩样品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观察,同时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糜棱岩中不同产状的黑云母、白云母和绿泥石进行了详细的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绿泥石成分地质温度计、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白云母/黑云母Ti温度计,结合多硅白云母Si压力计展开变质–变形温压研究,以期合理解译糜棱岩化过程中变形作用对云母类矿物中放射性成因氩(^(40)Ar^(*))保存能力的影响以及这些云母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是代表冷却年龄还是变形年龄,为进一步探讨该地区在加里东期及其后的构造–热演化历史打下良好基础。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糜棱岩中的云母类矿物主要以大颗粒残斑和细粒基质两种形式存在,其产状和粒径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残斑云母与基质中新生或重结晶云母在化学成分上具有较大差异:与基质中的新生或重结晶白云母相比,残斑白云母相对富SiO_(2)、TiO_(2)和FeO,贫Al_(2)O_(3);而与基质中的新生或重结晶黑云母相比,残斑黑云母相对富TiO_(2)和FeO,贫MgO。选取糜棱岩基质中新生白云母、黑云母和绿泥石三种矿物,利用上述4种地质温度计对长英质糜棱岩的变质–变形温度进行了估算,对应的温度值分别为326~403℃、380~510℃、452~528℃和452~534℃;利用多硅白云母Si压力计,获得了基质中新生白云母的变质–变形压力为0.38~0.66 GPa。残斑和基质云母类矿物产状、粒级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性暗示两者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下,是多世代产物;温度计算结果则显示韧性剪切作用时的温度足以部分甚至完全重置花岗岩中的云母类矿物的Ar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棱岩化 变质–变形温度 韧性剪切带 地质温度计 元宝山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蛇绿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29
12
作者 宋泰忠 王瑾 +3 位作者 林海 杨贤法 张林 安守文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5-63,共9页
小黄山蛇绿岩产出于塔里木陆块东北缘,北山造山带东端,主要由全蛇纹石化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及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其中,蛇纹石化橄榄岩属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堆晶杂岩,其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反映出该蛇绿岩... 小黄山蛇绿岩产出于塔里木陆块东北缘,北山造山带东端,主要由全蛇纹石化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及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其中,蛇纹石化橄榄岩属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堆晶杂岩,其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反映出该蛇绿岩具有构造蛇绿混杂岩的一般特征。基性火山岩具弱亏损的稀土特征,同时微量元素显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点,综合特征反映来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与N-MORB型的双重特点。依据本区蛇绿岩的产出规模、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弧后扩张时的产物,形成时代为晚寒武—早奥陶世。后期至少经历了4期以上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于晚泥盆世运移至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山蛇绿岩 变质变形 弧后扩张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与金银成矿关系 被引量:23
13
作者 关键 孙丰月 刘洪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1,共5页
国内外贵金属与控矿构造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特别是发育在太古宙古老陆核花岗—绿岩地体中的韧性剪切带是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文章列举夹皮沟韧性剪切带、小四平—南岔韧性剪切带、山门—叶赫韧性剪切带等实例对吉林省东部韧性剪切带的... 国内外贵金属与控矿构造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特别是发育在太古宙古老陆核花岗—绿岩地体中的韧性剪切带是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文章列举夹皮沟韧性剪切带、小四平—南岔韧性剪切带、山门—叶赫韧性剪切带等实例对吉林省东部韧性剪切带的展布规律、基本特征及其控矿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结了韧性剪切带与金、银矿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金矿 银矿 控矿构造 变质变形 成矿模式
下载PDF
龙岗古陆南缘光华岩群地质特征及时代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欧祥喜 马云国 《吉林地质》 2000年第3期16-25,共10页
吉林省通化市北部光华乡一带 ,发育有一套由变质基性席状岩墙、变质气孔状玄武岩、黑云变粒岩、大理岩、含榴二云片岩、变质流纹岩为组合的中—浅变质岩系。该套岩系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均有别于龙岗古陆内的太古宙上壳岩。具有陆内裂谷... 吉林省通化市北部光华乡一带 ,发育有一套由变质基性席状岩墙、变质气孔状玄武岩、黑云变粒岩、大理岩、含榴二云片岩、变质流纹岩为组合的中—浅变质岩系。该套岩系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均有别于龙岗古陆内的太古宙上壳岩。具有陆内裂谷环境下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特征。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岩石组合特征、同位素年龄资料 ,与周围侵入岩的相互关系 ,结合本地区地壳演化历史综合分析认为 ,其形成时代当属早元古宙 ,建立光华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华岩群 席状岩墙 陆内裂谷 变质变形 早元古宙
下载PDF
江西新余式铁矿田变质作用基本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晓颖 周建廷 李婷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3年第3期159-164,共6页
江西新余式硅铁质沉积变质铁矿分布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北缘,扬子陆块东南缘的逆冲推覆变质岩带内。本文对以往勘查中涉及较少的铁矿床变质作用特征进行研究,介绍了新余式铁矿田含铁岩系变形特征、含铁岩段变质岩石特征、含铁岩系变形与... 江西新余式硅铁质沉积变质铁矿分布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北缘,扬子陆块东南缘的逆冲推覆变质岩带内。本文对以往勘查中涉及较少的铁矿床变质作用特征进行研究,介绍了新余式铁矿田含铁岩系变形特征、含铁岩段变质岩石特征、含铁岩系变形与变质作用的相关性以及铁矿形成的过程,认为其原始含铁岩层主要来源于晋宁期形成的古陆块,活动大陆边缘裂陷海槽复理石沉积及海底火山活动提供了部分铁质。原始含铁岩段的铁矿物由下而上随岩类的演变呈现由镜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相序及其变化,主要受沉积时水体深度不同所产生介质的Ph、Eh条件支配,形成从氧化至还原环境的制约所致。含铁岩段经区域变质形成强度规模不等的四期变形,产生多起褶皱叠加并伴随变质作用,低温动力变质变形形成的绿片岩相变质与铁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余式铁矿 变质作用 变质变形
下载PDF
天山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常义 吴文奎 +2 位作者 杨复 莫少龙 李良辰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41-46,共6页
在南天山中段,上志留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作用。下泥益统彩华沟组的变质变形特点及变质期与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蜕变质作用时期完全一致。这两套地层的走向有30°~40°的交角,其间有出露长达14Km的底砾岩... 在南天山中段,上志留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作用。下泥益统彩华沟组的变质变形特点及变质期与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蜕变质作用时期完全一致。这两套地层的走向有30°~40°的交角,其间有出露长达14Km的底砾岩和古风化壳,构成了代表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变形 构造运动 加里东期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脆性变形煤的XRD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何领 潘结南 +2 位作者 赵艳青 王海超 姚利萍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4,共3页
煤的大分子结构主要受煤变质变形2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变质程度相同而变形性质和变形程度不同,其大分子结构特征也不一样。通过对17个不同变质变形程度脆性变形煤的XRD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变质变形程度增加,衍射峰变得更加尖锐,衍射角逐... 煤的大分子结构主要受煤变质变形2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变质程度相同而变形性质和变形程度不同,其大分子结构特征也不一样。通过对17个不同变质变形程度脆性变形煤的XRD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变质变形程度增加,衍射峰变得更加尖锐,衍射角逐渐增加。Lc和Nc随煤变质程度增加而增大,且强脆性变形煤比弱脆性变形煤大。La随煤变质程度增加而增大,但在中高变质阶段以后强脆性变形煤比弱脆性变形煤明显大一些。La/Lc的值随煤变质程度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结构 变质变形 XRD 脆性变形
原文传递
通化县四方山铁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先权 高明珠 +3 位作者 韩雪 车海龙 路猛 张庆连 《吉林地质》 2014年第3期50-55,共6页
四方山铁矿经历了三期变形。第一期,当太古宙表壳岩形成后,来自东西向挤压作用,地层和矿体(S0)形成近南北向紧密褶皱构造。第二期,来自北西—南东方向挤压作用,使已经变形地层和矿体(S1)又一次变形,形成走向北东—南西叠加褶皱构造,这... 四方山铁矿经历了三期变形。第一期,当太古宙表壳岩形成后,来自东西向挤压作用,地层和矿体(S0)形成近南北向紧密褶皱构造。第二期,来自北西—南东方向挤压作用,使已经变形地层和矿体(S1)又一次变形,形成走向北东—南西叠加褶皱构造,这一期为四方山铁矿主期构造。第三期,来自北—西向和南东向不对称推力作用,使已经历二次变形地层、矿层均形成了S形,使S2又一次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山铁矿 表壳岩 变质变形 背斜 向斜 叠加褶皱
下载PDF
滇东南瑶山地区瑶山群变质变形特征及岩石组构分析
19
作者 罗之鹏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4S期105-,107,共2页
对滇东南瑶山地区瑶山群变质变形特征及岩石组构的分析,重点介绍瑶山群典型的深度的变质变形构造特征,通过对瑶山群岩石的组构分析,简单对瑶山群变质期次、温度、压力等因素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 瑶山群 变质变形 岩石组构
下载PDF
滇西澜沧江构造带中-南段澜沧群变质变形期次及Ar-Ar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8
20
作者 毕丽莎 梁晓 +3 位作者 王根厚 张海迪 王泉 吴春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52-3266,共15页
澜沧群变质变形过程的厘定有助于揭示澜沧江构造带的演化历史.通过对双江-惠民地区出露的中-低绿片岩相变质岩系与高压变质岩系的"构造-变质"双重解析,发现澜沧群变质岩系:(1)以挤压体制下的褶劈理S_2为区域性面理,浅变质岩... 澜沧群变质变形过程的厘定有助于揭示澜沧江构造带的演化历史.通过对双江-惠民地区出露的中-低绿片岩相变质岩系与高压变质岩系的"构造-变质"双重解析,发现澜沧群变质岩系:(1)以挤压体制下的褶劈理S_2为区域性面理,浅变质岩系中石英脉条带代表的面理S_1与层理S0产状一致,并在第2期强烈压扁后与S_2近平行;(2)构造样式与变质变形期次在研究区域内基本一致,表现为二叠纪-三叠纪两期次中深构造层次透入性变形为侏罗纪-新生代浅-表层次变形所叠加;(3)高压变质岩记录了两个期次的深层次构造变形,电气石与石榴石变斑晶具有明显的两阶段生长模式,核部(M1aD1a)可能代表了峰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边部代表折返过程中的蓝片岩相(M1bD1b)阶段.高压变质岩与浅变质岩第2期(M2D2)构造层次及变形样式一致,代表折返后的挤压拼贴过程,两者的剪切型褶劈理S_2均指示上盘S向的剪切滑动.结合新生代三江地区发生的近90°块体旋转,恢复第2期为上盘指向E的逆冲剪切作用.通过对幸福变质石英砂岩白云母、小黑江多硅白云母和蓝闪石的40 Ar-39 Ar定年,以及对前人小黑江蓝闪石^(40) Ar-^(39) Ar年龄的重新解释,共厘定出澜沧群4个构造阶段:(1)高压变质岩第1期晚期(D1b)蓝片岩相变质作用(~250Ma);(2)第2期(M2D2)中层次挤压(215~214Ma);(3)浅变质岩系第3期早期(D3a)N-S向纵弯褶皱(111.9~103.7Ma)与晚期(D3b)逆冲(~82.28Ma);(4)第4期近E-W向纵弯褶皱(新生代,很可能晚于59.18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群 变质岩系 变质变形 面理 AR-AR定年 年代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