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灵性”范畴与逻辑及其后马克思取向 被引量:3
1
作者 付清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6,共5页
幽灵性是德里达早期以异延为中轴的解构理路的继承与发展;它与"无X的X"、弥赛亚性、宗教性等话语筑起解构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场域。幽灵性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范式和基础——主导辩证法,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解放政治学... 幽灵性是德里达早期以异延为中轴的解构理路的继承与发展;它与"无X的X"、弥赛亚性、宗教性等话语筑起解构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场域。幽灵性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范式和基础——主导辩证法,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解放政治学,成为对德里达解构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后马克思思潮认知测绘的关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延 幽灵性 弥赛亚性 宗教性 解构的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思潮
下载PDF
弥赛亚精神与幽灵性:德里达与马克思的合与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永毅 《政治思想史》 2014年第1期112-123,199,共12页
德里达与马克思这两位杰出的犹太思想家既有重大的分歧,也有深刻的契合。德里达用弥赛亚精神和幽灵性的概念重新阐发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德里达认为,共产主义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救世承诺和开放的未来框架。但他又相信,由于对幽灵... 德里达与马克思这两位杰出的犹太思想家既有重大的分歧,也有深刻的契合。德里达用弥赛亚精神和幽灵性的概念重新阐发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德里达认为,共产主义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救世承诺和开放的未来框架。但他又相信,由于对幽灵性的异质因素的抑制,马克思主义未能充分开掘其弥赛亚精神的潜力。当然,德里达对马克思的理解同样受制于他自己的局限,尤其是解构主义对欧洲传统"在场论"的畏惧,结果冲淡了马克思理论的历史性和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赛亚精神 幽灵性 德里达 解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结构及其流变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小丽 孙静萱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主旋律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充分的哲学阐释、极至的文学体现、有效的经济保证和强大的政治依托。在宗教层面,俄罗斯曾自诩是正宗基督教的继承人和拯救者;在精神层面,俄罗斯相信其民族的文化思想是...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主旋律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充分的哲学阐释、极至的文学体现、有效的经济保证和强大的政治依托。在宗教层面,俄罗斯曾自诩是正宗基督教的继承人和拯救者;在精神层面,俄罗斯相信其民族的文化思想是拯救世界的精神武器;在政治层面,俄罗斯曾试图解放全人类;基辅罗斯、鞑靼罗斯、莫斯科罗斯、彼得堡俄罗斯、苏联以及后苏联时期分别彰显出不同的层面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弥赛亚意识 结构 流变
下载PDF
宗教神秘主义与犹太弥赛亚信仰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精忠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8-21,共4页
弥赛亚信仰最初并不占据犹太教的中心位置 ,犹太神秘主义对其发展亦无实质性影响。 1 6世纪始 ,卢里亚喀巴拉。
关键词 宗教神秘主义 弥赛亚信仰 犹太教 宗教精神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弥赛亚或主权者——论阿甘本的弥赛亚法律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薛熙平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1年第1期21-58,共38页
完成了律法的因此是,爱。《罗马书》13:10①前言:弥赛亚与主权者千禧年前后,以巴迪欧(Alain Badiou)、阿甘本、齐泽克(SlavojZizek)为代表,欧陆激进政治思想掀起了一波保罗热。②以《罗马书》为核心,保罗的文本被视为革命思想的新经典,... 完成了律法的因此是,爱。《罗马书》13:10①前言:弥赛亚与主权者千禧年前后,以巴迪欧(Alain Badiou)、阿甘本、齐泽克(SlavojZizek)为代表,欧陆激进政治思想掀起了一波保罗热。②以《罗马书》为核心,保罗的文本被视为革命思想的新经典,而保罗则成为鼓吹普遍解放的革命先驱。他们的阅读目的因此并非神学的,而是试图从保罗的布道中挖掘出具有当代性的政治思想元素。如朱元鸿引用阿兰·吉格纳克(Alain Gignac)所言,"保罗书信不再是被当作宗教正典(canon)来读,而是成为思想研究的经典(clas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sianism state of exception SOVEREIGNTY law FAITH Giorgio Agamben Walter Benjamin Paul
原文传递
巴迪欧论共产主义假设新序列与减法政治
6
作者 王福生 于海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在传统左派陷入迷失之际,巴迪欧提出了“共产主义假设”并考察了其历史,进而指出现在的紧迫问题是要在组织和行动的新形式内部发现共产主义假设展示自身的新方式,开启共产主义假设的新序列。这一新方式就是其所倡言的“减法”政治,其核... 在传统左派陷入迷失之际,巴迪欧提出了“共产主义假设”并考察了其历史,进而指出现在的紧迫问题是要在组织和行动的新形式内部发现共产主义假设展示自身的新方式,开启共产主义假设的新序列。这一新方式就是其所倡言的“减法”政治,其核心要义在于与国家保持距离,而其实质,在巴迪欧自己看来是保罗•策兰意义上的一场新的“远征”,实则是一种弥赛亚主义式的狂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共产主义假设 减法 国家 远征 弥赛亚主义
下载PDF
对立面上的“乔宾”——《新大西岛》对弥赛亚主义与千禧年主义的批判
7
作者 马楠 《基督宗教研究》 2024年第1期480-490,共11页
弗朗西斯·培根在其乌托邦小说《新大西岛》中塑造了一个犹太人形象——乔宾。他所代表的犹太群体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以基督教占绝对领导地位的理想国度,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培根宗教宽容思想的体现,而是被用来作为区分和合法化... 弗朗西斯·培根在其乌托邦小说《新大西岛》中塑造了一个犹太人形象——乔宾。他所代表的犹太群体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以基督教占绝对领导地位的理想国度,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培根宗教宽容思想的体现,而是被用来作为区分和合法化他自己所畅想的完美社会、宗教和自然秩序的一种手段。弥赛亚主义是犹太教对弥赛亚的一种信仰,他们相信末日之前上帝会派遣救世主解救以色列人。与此类似的是17世纪英国盛行的千禧年主义。然而对于培根所在的圣公会和绝大多数“主流派”来说,这是两种极其危险的错误思想。培根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地批判了乔宾和他所持的弥赛亚主义思想以及与此相类似的基督教千禧年主义。据此,培根笔下的犹太人乔宾及其所在的社区是被放在对立面上的,他们代表了一个顽固的后基督教犹太残余,同时也是“理想社会”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朗西斯·培根 《新大西岛》 乔宾 弥赛亚主义 千禧年主义
原文传递
德里达的“弥赛亚”何以“没有弥赛亚主义”?
8
作者 莫伟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82,共12页
弥赛亚主义通常是指某个受苦受难的民族或全人类在未来能通过弥赛亚而获得拯救的宗教、政治、哲学、社会、历史和文化学说。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罗森茨威格、布洛赫、本雅明、列维纳斯等都提出了重要的弥赛亚思想。而德里达在全球霸... 弥赛亚主义通常是指某个受苦受难的民族或全人类在未来能通过弥赛亚而获得拯救的宗教、政治、哲学、社会、历史和文化学说。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罗森茨威格、布洛赫、本雅明、列维纳斯等都提出了重要的弥赛亚思想。而德里达在全球霸权借助于远程技术和多媒体等高科技而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人类生活变得愈加艰难的新苦难时代,倡导一种超越复仇和功利算计的作为赠礼的正义观,阐发了其“没有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理论。本文拟从德里达关于“时代”、“正义”、“弥赛亚”这三者的理论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来论述德里达的弥赛亚何以“没有弥赛亚主义”,并对此种独特的弥赛亚理论作出几点理论评述,结论是:德里达“没有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不仅没有否定弥赛亚主义,而且是对弥赛亚主义的一种回应,对某种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一种回应,对政治行动主义的一种回应,对西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一种回应。德里达的弥赛亚思想,在福山宣称的“历史终结”处解构历史的终结以便超越历史的终结,因而,它既非宗教弥赛亚主义,也非本雅明主义,更非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一种解构主义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正义 弥赛亚 弥赛亚主义 德里达 福山 本雅明
原文传递
弥赛亚主义的革命实践:布洛赫和本雅明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彦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6,共7页
布洛赫和本雅明都是从批判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和启蒙思想来为他们的弥赛亚主义的革命实践赢得空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布洛赫最终把他的带有救赎色彩的音乐总体性转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乌托邦";本雅明对政治的模棱两可态... 布洛赫和本雅明都是从批判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和启蒙思想来为他们的弥赛亚主义的革命实践赢得空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布洛赫最终把他的带有救赎色彩的音乐总体性转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乌托邦";本雅明对政治的模棱两可态度使他的弥赛亚的救赎难以真正接近马克思主义,并最终走向了无政府主义。无论如何,他们把革命与宗教结合起来的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理解。宗教不光是忱于幻想的,它还是指向未来的希望。其旨趣仍在于实践,当下时间打开了革命—救赎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赛亚主义 宗教 马克思主义 乌托邦 救赎
下载PDF
俄罗斯弥赛亚文化观念的层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小丽 张春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重要的文化基因,莫斯科公国时期的"莫斯科—第三罗马"说是俄罗斯弥赛亚意识产生的标志性文本符号,随之而来的是它在社会领域的实践活动。在一次次思想彰显和社会实践的循环过程中,弥赛亚意识的内涵逐渐丰...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重要的文化基因,莫斯科公国时期的"莫斯科—第三罗马"说是俄罗斯弥赛亚意识产生的标志性文本符号,随之而来的是它在社会领域的实践活动。在一次次思想彰显和社会实践的循环过程中,弥赛亚意识的内涵逐渐丰满起来,并渗透在宗教、政治以及哲学等各个领域,成为解读俄罗斯的关键文化观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弥赛亚意识 文化观念
下载PDF
Allegory, the Nation, and the March of Time: An Essay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Honor of Fredric Jameson
11
作者 Eric Hodge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3年第2期305-318,共14页
In this essay I engage with Fredric Jameson's theoretical works and ideas, especially his concept of national allegory, and examine their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for use in literary analysis of Modem Chinese Literat... In this essay I engage with Fredric Jameson's theoretical works and ideas, especially his concept of national allegory, and examine their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for use in literary analysis of Modem Chinese Literature. In particular, I examine the themes of the nation and the passage of time in the works of Yu Dafu, Lao She, Xiao Hong, and Zhao Shuli and argue for evidence of a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rom cyclical narrative to messianic and utopian linear time in their novels. While Yu Dafu's "Sinking" (Chenlun) and Lao She's Camel Xiangzi (Luotuo Xiangzi) both display a desire to break free from cyclical time and narration, the narratives fold back into themselves. In contrast, Xiao Hong's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Shengsi chang) mediates between two different temporal schemes and marks a transition to the linear developments prevalent in Socialist Realist novels such as Zhao Shuli's Sanliwan Village (Sanliwan). While Jameson's earlier works on Realism, Marxism, and the "Political Unconscious" all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into Modem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novels mentioned, Jameson's engagement with Chinese authors has also opened up new ways of examining Chines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dric Jameson Yu Dafu Lao She Xiao Hong Zhao Shuli messianic utopian TIME
原文传递
阿甘本的神人之际——人文学,神学,比较文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倞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69,共18页
本文旨在对阿甘本作品中人文学和神学的复杂关系作出描述与评价。阿甘本将自己的工作领域设定为人文学研究,早年曾有"普通人文学"的设想。神学内容充斥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人文学与神学相互诠解、互为体用的局面;弥赛亚因素... 本文旨在对阿甘本作品中人文学和神学的复杂关系作出描述与评价。阿甘本将自己的工作领域设定为人文学研究,早年曾有"普通人文学"的设想。神学内容充斥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人文学与神学相互诠解、互为体用的局面;弥赛亚因素或历史因素,是对这一复杂情形作出判断与理解的关键。本文最后从阿甘本与比较文学的关系着手,试图对人文学的元逻辑及其基本工作单元——记忆元、形象、示范、摹仿因等——作一粗浅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本 普通人文学 弥赛亚因素 摹仿因
原文传递
历史中的革命与救赎——《历史哲学论纲》中的“新天使”与本雅明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行路 罗松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2-27,共6页
本雅明在西方知识界一直身份暧昧,其身上最突出的矛盾便是神学和马克思主义,其遗著《历史哲学论纲》中"新天使"这一著名意象则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通过将救赎概念接入历史唯物主义,本雅明弥合了现实与革命间的断裂,完成了... 本雅明在西方知识界一直身份暧昧,其身上最突出的矛盾便是神学和马克思主义,其遗著《历史哲学论纲》中"新天使"这一著名意象则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通过将救赎概念接入历史唯物主义,本雅明弥合了现实与革命间的断裂,完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也达成了弥赛亚主义者和历史唯物主义者双重身份的统一。应当将本雅明看作欧洲旧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所占据的全部立场都是为了捍卫他所认同的那种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弥赛亚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革命 救赎
下载PDF
革命与救赎的结合: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玉良 朱彦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6-232,共7页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与弥赛亚救赎的结合,它既是积极的行动主义,又是"革命的灵知"。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革命实践选择了康德为出发点,将康德的实践理性转换成总体性视域,开辟了从"自我&...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与弥赛亚救赎的结合,它既是积极的行动主义,又是"革命的灵知"。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革命实践选择了康德为出发点,将康德的实践理性转换成总体性视域,开辟了从"自我"到"我们"的"内在之路"。革命与救赎的结合,不仅拓展了革命实践的范围,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实践 弥赛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近五年来中国大陆犹太教研究综述
15
作者 王申红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近5年来,我国犹太教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有关中国犹太教和犹太人、犹太教基本理论和典籍、犹太人婚姻制度、纳粹屠犹、犹太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犹太教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近5年来,我国犹太教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有关中国犹太教和犹太人、犹太教基本理论和典籍、犹太人婚姻制度、纳粹屠犹、犹太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犹太教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犹太教教法和教派的研究稍欠深入:个案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稍嫌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教 犹太民族 弥赛亚信仰 屠犹
下载PDF
“地上天国”的动态意志——恩斯特·布洛赫视野中的“千年王国论”和“末世论”
16
作者 金寿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102,共9页
纵观恩斯特·布洛赫的作品,乌托邦概念的意义十分广泛,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及,既包括国家小说、白日梦,也包括幻想、年集、马戏、通俗小说中的个人渴望等。但是,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论述乌托邦历史的时候,布洛赫发现了乌托邦与"... 纵观恩斯特·布洛赫的作品,乌托邦概念的意义十分广泛,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及,既包括国家小说、白日梦,也包括幻想、年集、马戏、通俗小说中的个人渴望等。但是,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论述乌托邦历史的时候,布洛赫发现了乌托邦与"千年王国论"、"末世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将二者援引为与乌托邦大致相似的概念。一方面,作为更美好社会的假想图像,乌托邦被构想为一种静态构图乃至合理设计;另一方面,作为犹太教徒以及基督徒更美好生活的渴望,从宗教末世论视角,乌托邦被构想为此时此地完成"地上天国"的动态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乌托邦 弥赛亚主义 千年王国论 末世论
下载PDF
“圣婚仪式”中“爱”的弥赛亚性
17
作者 杨慧 《兰州学刊》 2007年第3期19-23,共5页
圣婚仪式贯穿在人类文明史的各个阶段,从古代宗教对女神的崇拜到天主教对圣母的崇拜,这种仪式的象征性构成了宗教本身。圣婚中“处女生子”和“童贞受孕”的现象蕴涵着重重深意:从“处女”和“贞洁”的概念界定到“圣子”的出生,从象征... 圣婚仪式贯穿在人类文明史的各个阶段,从古代宗教对女神的崇拜到天主教对圣母的崇拜,这种仪式的象征性构成了宗教本身。圣婚中“处女生子”和“童贞受孕”的现象蕴涵着重重深意:从“处女”和“贞洁”的概念界定到“圣子”的出生,从象征赖以产生的肉体经验到象征被高度抽象后的心里体验,“圣婚仪式”体现了一种灵肉结合的爱,它不但完成了从肉体到精神的提升而且不曾失却生命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婚仪式 弥赛亚性
下载PDF
从“普遍”的感化到“趣味”的捕捉——新村主义与“五四”前后周作人的文学理念
18
作者 孟庆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人类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抽象统一构成了新村的内在理论结构。这种二元架构主导了"五四"初期周作人的文学理念,使其在尊重个体独立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为人类"、"普遍感化"的功利文学观。随着新村的失败以及... 人类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抽象统一构成了新村的内在理论结构。这种二元架构主导了"五四"初期周作人的文学理念,使其在尊重个体独立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为人类"、"普遍感化"的功利文学观。随着新村的失败以及大同理想的破灭,新村主义的内在二元结构也随之瓦解。周作人放弃了救世主义的文学观,转而以日益贵族化的"自我"为本位,通过捕捉文学的趣味来寻求精神的慰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新村 救世主义 个人趣味
下载PDF
犹太复国主义的美国命运
19
作者 唐立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90-95,共6页
犹太复国主义有着深厚的宗教渊源,与犹太教的弥赛亚思想关系紧密,但在实现途径上完全彼此背离。现代意义上的犹太复国主义在美国的经历与美国犹太教的纷争基本同步。犹太教各教派对犹太复国主义反应不一,但最终走向整合。美国是犹太复... 犹太复国主义有着深厚的宗教渊源,与犹太教的弥赛亚思想关系紧密,但在实现途径上完全彼此背离。现代意义上的犹太复国主义在美国的经历与美国犹太教的纷争基本同步。犹太教各教派对犹太复国主义反应不一,但最终走向整合。美国是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阵地,美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赛亚 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教
下载PDF
Reconstructing the Memory of the Wounded Social Body:A Philosophical Theological Reflection from the Search for Missing Persons in Mexico
20
作者 Carlos Mendoza-Alvarez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21年第2期33-38,156,共7页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clandestine graves of missing persons in Mexico as a social,political,and philosophical problem,where theological clues are established.With the contributions of decolonial though...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clandestine graves of missing persons in Mexico as a social,political,and philosophical problem,where theological clues are established.With the contributions of decolonial thought this reflection seeks to think the absence and,within it,to think the emergence of an alternative world promoted by the just people of history with the resistances they create to live the present with dignity and h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sing people resistances SURVIVORS messianic tim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