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扫描技术研究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 被引量:73
1
作者 马天寿 陈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针对页岩地层钻井井壁稳定研究中的页岩水化问题,提出了基于CT扫描技术的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不同水化阶段页岩岩样CT扫描实验,并分析了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对CT扫描图像及其灰度直方图进行分析后发现:浸泡前期... 针对页岩地层钻井井壁稳定研究中的页岩水化问题,提出了基于CT扫描技术的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不同水化阶段页岩岩样CT扫描实验,并分析了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对CT扫描图像及其灰度直方图进行分析后发现:浸泡前期是岩样内部产生细观损伤的主要时期,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主要发生缓慢的损伤拓展;CT图像灰度直方图由单峰型变为双峰型是页岩内部损伤急剧增加的标志。通过伪彩色增强技术可以提高CT图像的视觉分辨率,CT图像完整度和破损度分析有利于定量评价页岩水化细观损伤。对CT图像进行了分割并得到了损伤变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页岩水化后的细观损伤主要发生在浸泡前期,这一阶段是细观损伤的起始阶段和快速演化阶段,此后随着损伤变量持续而缓慢的增加,岩样将发生宏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壁稳定 页岩水化 CT扫描 细观损伤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冻结温度影响下岩石细观损伤演化CT扫描 被引量:38
2
作者 杨更社 张全胜 蒲毅彬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42,46,共4页
岩石冻融过程的细观损伤研究是近年来冻融损伤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岩石中的水分一般含有各种盐分,而盐分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冰点,同时岩石本身的结构构造和力学性能也有差异性,这就使岩石冻结问题更为复杂。采用3种不同岩样,首先使其饱水,... 岩石冻融过程的细观损伤研究是近年来冻融损伤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岩石中的水分一般含有各种盐分,而盐分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冰点,同时岩石本身的结构构造和力学性能也有差异性,这就使岩石冻结问题更为复杂。采用3种不同岩样,首先使其饱水,然后将其分别降低到0℃,-10℃和-20℃,利用CT扫描实验技术,研究了不同冻结温度条件下岩石内部的细观损伤扩展机理、水分迁移、冰的形成及其损伤结构的变化。利用区段划分和区段统计频率分析损伤演化过程,对寒区岩土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岩石 冻结温度 细观损伤 CT扫描
下载PDF
三峡船闸高边坡岩体的细观损伤及长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钧 凌建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扫描电镜下的一系列加载试验,对三峡船闸高边坡的闪云斜长花岗岩的细观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依据脆弹性岩体的细观损伤理论。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船闸边坡 岩体 细观损伤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水化学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砂岩细观损伤与力学性能劣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俞缙 张欣 +3 位作者 蔡燕燕 刘士雨 涂兵雄 傅国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464,共10页
为研究水化学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岩石的细观结构损伤及力学性能劣化特征,分别对经酸性、中性和碱性水化学溶液浸泡和冻融循环处理后的砂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砂岩孔隙度和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水化学溶液... 为研究水化学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岩石的细观结构损伤及力学性能劣化特征,分别对经酸性、中性和碱性水化学溶液浸泡和冻融循环处理后的砂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砂岩孔隙度和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水化学溶液浸泡时间的增加,砂岩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所降低,且酸性溶液下的降幅最大。随水化学溶液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砂岩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明显降低,且中性溶液冻融循环下的降幅最大;水化学溶液浸泡对砂岩小孔径孔隙度分量影响不大,而水化学溶液冻融循环对其影响显著,且不同溶液下小孔径孔隙度分量增幅较接近;水化学溶液浸泡与水化学溶液冻融循环对砂岩大孔径孔隙度分量的影响均较显著,单纯浸泡下酸性溶液增幅最大,冻融循环下中性溶液增幅最大;水化学溶液冻融循环条件下砂岩小孔径孔隙细观结构以受冻胀损伤为主,大孔径孔隙则受化学腐蚀和冻胀损伤的共同作用,在孔隙度上综合表现为冻胀与腐蚀的叠加效应,且在砂岩大孔径孔隙细观结构上,酸、碱腐蚀对其与冻胀作用的叠加效应有一定抑制作用;砂岩初始裂隙体变与核磁孔隙度变化率相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水化学腐蚀 冻融循环 共同作用 细观损伤 力学性能劣化
下载PDF
非贯通节理介质细观损伤演化的CT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蕴生 李宁 +2 位作者 李爱国 蒲毅彬 廖全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2-706,共5页
利用 CT识别技术对非贯通节理试样的单轴加载全过程进行即时扫描 ,根据 CT图象灰度值均值和灰度分布随应力变化来分析细观损伤演化过程和机理 ,并绘制出损伤等值线图 ,对检测断面损伤分布和损伤演化过程作定量描述 。
关键词 非贯通节理介质 CT识别 细观损伤 岩体
下载PDF
我国混凝土断裂力学发展三十年 被引量:27
6
作者 徐世烺 董丽欣 +1 位作者 王冰伟 李庆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9,共9页
本文介绍了三十年余来混凝土断裂力学理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及应用。综述了自混凝土双K断裂模型建立至今,我国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所取得的进步,主要涵盖5个方面,即基于双K断裂模型的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从细观力学角度进行的混凝... 本文介绍了三十年余来混凝土断裂力学理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及应用。综述了自混凝土双K断裂模型建立至今,我国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所取得的进步,主要涵盖5个方面,即基于双K断裂模型的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从细观力学角度进行的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与损伤力学耦合分析的断裂力学研究,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断裂力学研究和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断裂性能研究。本文还介绍了混凝土断裂力学在我国重大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揭示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对其未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断裂力学 细观力学 损伤力学 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 结构安全评估
原文传递
岩石宏、细观损伤复合模型及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赖勇 张永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4-542,共9页
通过假设微元具有破坏、损伤和无损3种状态,损伤和破坏可以用无损的程度表示;把细观损伤理论和宏观统计损伤模型结合,建立应力–应变与微裂纹密度变化的关系;分别运用Taylor方法、广义自洽法和Taylor介质法,通过计算实例分析岩石应力–... 通过假设微元具有破坏、损伤和无损3种状态,损伤和破坏可以用无损的程度表示;把细观损伤理论和宏观统计损伤模型结合,建立应力–应变与微裂纹密度变化的关系;分别运用Taylor方法、广义自洽法和Taylor介质法,通过计算实例分析岩石应力–应变过程中裂纹密度的发展变化规律,讨论特征点处的裂纹密度变化特点及计算方法的影响,尝试利用细观损伤理论确定岩石残余强度,得出岩石非线性性质是裂纹密度发展速度的宏观表现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细观损伤 损伤统计模型 微裂纹密度 裂纹发展速度 特征点
下载PDF
岩石破坏全过程的CT细观损伤演化机理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任建喜 葛修润 蒲毅彬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5,30,共5页
利用最新研制的与 CT机配套的专用加载设备 ,进行了三轴 (单轴 )荷载作用下岩石破坏全过程的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动态 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试验。得到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岩石从微孔洞被压密到微裂纹萌生、分叉、发展、断裂、破... 利用最新研制的与 CT机配套的专用加载设备 ,进行了三轴 (单轴 )荷载作用下岩石破坏全过程的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动态 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试验。得到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岩石从微孔洞被压密到微裂纹萌生、分叉、发展、断裂、破坏直到卸载等各个阶段清晰的 CT图像。对得到的 CT数等数据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应力损伤门槛值 ,得到损伤扩展的初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CT试验 细观尺度 损伤变量
下载PDF
Meso-damage crack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for rock and soil aggregate with CT test 被引量:22
9
作者 WANG Yu LI Xiao +1 位作者 ZHANG Bo WU YanF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1361-1371,共11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damage cracking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d soil aggregate(RSA)b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under uniaxial compressive loading.The mean CT value for the region of inter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damage cracking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d soil aggregate(RSA)b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under uniaxial compressive loading.The mean CT value for the region of interest(ROI)is used to analyze the cracking characteristics.Also,the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method based on the image threshold segmentation is used to obtai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cracks to describe the cracking evolution of RSA.Results show that the elastic mismatch between rock blocks and soil matrix i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RSA cracking.The mean CT value for the RSA specimen,rock block inclusions,and their adjacent soil region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stress level.However,it is more sensitive for block inclusions than soil regions.Using the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length,area and mean width of cracks obey to power function distribution.Crack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ock block’s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y.These results may be useful to reveal the mesoscopic cracking mechanism,establish meso-damage evolution equation,and constitutive relation for 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and soil aggregate(RSA) CT test CT value meso-damage mechanism cracking mechanism
原文传递
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的CT识别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更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02-106,共5页
将先进的CT识别技术应用于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特性研究 .分别对岩石的初始细观损伤特性和细观损伤扩展力学特性进行即时CT识别 .
关键词 岩石 细观损伤 CT识别
下载PDF
CT尺度下冻融岩石细观损伤特性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慧梅 王焕 +2 位作者 张嘉凡 程树范 周洪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研究冻融环境下岩石细观损伤演化规律,以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再对经历0次,5次,10次,20次和40次冻融循环的试样进行CT扫描.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了扫描图像的二维孔隙识别;通过三维重构再现了红砂岩的冻融破坏模式... 为研究冻融环境下岩石细观损伤演化规律,以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再对经历0次,5次,10次,20次和40次冻融循环的试样进行CT扫描.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了扫描图像的二维孔隙识别;通过三维重构再现了红砂岩的冻融破坏模式,确定了试样的有效承载区,在细观层面实现了对岩石冻融损伤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确定阈值,可以有效实现CT图像的二值化;三维重构后的模型可以再现红砂岩试样在冻融过程中的损伤模式以及内部孔隙的发育特征;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基于有效承载区定义的损伤变量逐渐增大,并与孔隙的发育趋势一致,能有效地反映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的损伤演化规律,为冻融岩石细观损伤研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岩石 CT扫描 图像处理 三维重构 细观损伤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构件细观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金浏 杜修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30-1236,1242,共8页
在混凝土材料细观力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力学特性分析的细观数值方法。使用这种细观力学方法对轴压加载作用下某一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破坏过程及宏观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试验结果和宏观力学... 在混凝土材料细观力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力学特性分析的细观数值方法。使用这种细观力学方法对轴压加载作用下某一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破坏过程及宏观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试验结果和宏观力学模型方法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1)细观尺度上,采用细观力学模型获得的钢筋混凝土柱的破环模式及宏观力学性能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细观力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2)相比于宏观尺度分析模型,细观力学模型考虑了混凝土的非均质特性,从而更真实地揭示了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也更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细观数值模型 细观破坏 非线性力学特性
原文传递
冻融循环下花岗岩剪切蠕变试验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峰瑞 姜谙男 +1 位作者 杨秀荣 申发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9-519,共11页
为探讨冻融对寒区工程岩石剪切蠕变特性的影响,以吉林省辉白隧道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试样开展细观特征分析和剪切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试样裂隙、孔隙不断扩展,岩石表面损伤现象愈发明... 为探讨冻融对寒区工程岩石剪切蠕变特性的影响,以吉林省辉白隧道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试样开展细观特征分析和剪切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试样裂隙、孔隙不断扩展,岩石表面损伤现象愈发明显;(2)试样主要以中小孔隙为主,孔隙度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趋势;(3)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蠕变变形量和蠕变速率逐渐增大,而蠕变时长、破坏应力和长期强度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冻融岩石非定常蠕变参数的表达,提出了冻融岩石损伤黏性元件,构建了花岗岩冻融剪切蠕变本构模型。将蠕变试验曲线和理论模型拟合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通过对蠕变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其对花岗岩蠕变变形的影响,并给出了蠕变参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该研究结果对于寒区岩体工程长期稳定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冻融循环 细观损伤 剪切蠕变 试验研究 蠕变模型
下载PDF
冻融环境下基于CT技术混凝土孔隙结构的三维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田威 张鹏坤 +1 位作者 谢永利 党发宁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5,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材料内部细观孔隙特征的变化规律,运用CT技术对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试样细观损伤过程进行了实时扫描,获取了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数字化的三维孔隙结构重建分析,得到了三维孔隙结构各... 为了研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材料内部细观孔隙特征的变化规律,运用CT技术对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试样细观损伤过程进行了实时扫描,获取了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数字化的三维孔隙结构重建分析,得到了三维孔隙结构各项特征参数的孔隙率、孔隙分布频率等统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材料的孔隙率呈现出初期增加后期减小的变化规律;体孔隙频率分布曲线也随冻融循环次数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反映出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发育和扩展特性。通过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三维动态量测与分布研究,对实现精细描述混凝土材料冻融损伤内部结构特征及破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混凝土 冻融循环 CT技术 孔隙结构 细观损伤
原文传递
混凝土单轴压缩下细观损伤特性的CT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田威 党发宁 +1 位作者 梁昕宇 陈厚群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4-190,共7页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材料,在细观层次上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和两者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本文利用CT技术对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过程进行实时扫描观测,获得了混凝土试件实时静力压缩CT图像,提取出图像上各点的CT数并根据分...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材料,在细观层次上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和两者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本文利用CT技术对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过程进行实时扫描观测,获得了混凝土试件实时静力压缩CT图像,提取出图像上各点的CT数并根据分区理论定义了一个基于CT数的统计损伤变量。通过对图像和CT数以及损伤变量的分析表明混凝土试件在静力压缩条件下经历了压密阶段、扩容阶段,损伤急剧增大到破坏的细观损伤演化全过程,以此反映了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的特性。进而通过细观损伤对混凝土材料裂纹的扩展、贯通以及最后失稳破坏的破坏实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细观损伤 CT(计算机处理X线断层摄影术) CT数 损伤变量
下载PDF
基于数字岩心的页岩储层岩石细观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静 刘晨 +3 位作者 刘惠民 王建东 曾治平 谢业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3-1113,共11页
岩石损伤对储层的力学性能及渗流特性等具有显著影响。为研究页岩储层岩石的细观损伤机制,基于CT扫描试验重构三维数字岩心,基于单轴压缩试验及巴西劈裂试验获取岩石力学参数,结合岩石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开展了单轴压缩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岩石损伤对储层的力学性能及渗流特性等具有显著影响。为研究页岩储层岩石的细观损伤机制,基于CT扫描试验重构三维数字岩心,基于单轴压缩试验及巴西劈裂试验获取岩石力学参数,结合岩石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开展了单轴压缩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页岩受压时,损伤从孔隙密集区开始发展,后损伤值升高,损伤范围扩展,直到各损伤区贯通,形成剪切斜裂缝。(2)压缩损伤和拉伸损伤存在不同的应力阈值,页岩受压时,压应力先达到压缩损伤的应力阈值,压缩损伤最先产生;拉伸损伤在压缩损伤较大处产生,且表现出滞后性,其损伤体积小于压缩损伤。(3)研究区页岩的孔隙等效直径分布范围为0~200μm,其中,等效直径为10~40μm的孔隙对孔隙度的贡献最大。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峰后强度的下降速度变缓,岩石延性逐渐增大。(4)孔隙空间分布对页岩的损伤扩展形式及破坏形式存在极大影响,引入分形维数表征孔隙空间分布的复杂程度,发现孔隙的分形维数仅在孔隙度较大时才影响岩石的峰值强度,相同孔隙度下,分形维数越大,峰值强度越低;分形维数对岩石弹性模量的影响极小;孔隙度和分形维数对岩石的损伤体积均存在较大影响,孔隙度和分形维数越大,损伤体积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细观损伤 CT扫描 数字岩心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岩石力学特性
原文传递
粗集料接触参数对沥青混合料损伤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牛冬瑜 谢希望 +3 位作者 牛艳辉 盛燕萍 孟建党 杜亚志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1-209,共9页
为了揭示沥青混合料内部细观损伤对宏观性能的影响,基于DIC方法与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不同粗集料接触状态的混合料细观损伤尺度效应进行研究。首先以颗粒堆积理论与粒子干涉理论为基础,提出可表征细观主骨架结构状态的颗粒接触主力链配... 为了揭示沥青混合料内部细观损伤对宏观性能的影响,基于DIC方法与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不同粗集料接触状态的混合料细观损伤尺度效应进行研究。首先以颗粒堆积理论与粒子干涉理论为基础,提出可表征细观主骨架结构状态的颗粒接触主力链配位参数(npfc)计算方法。采用SAC设计方法,通过控制关键筛孔2.36~4.75mm的分计筛余质量百分比,设计4组可反映不同粒径尺寸集料组合形式的SAC16级配(B60S00~B60S15),计算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对应的npfc。其次,结合DIC方法与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析疲劳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水平应变场演化特征,并提出混合料疲劳损伤因子定量分析方法。最后对不同粗集料接触参数的沥青混合料的细观损伤演化特征、疲劳损伤因子槇DFD及表征宏观抗疲劳性能的Km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疲劳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4种不同npfc混合料的水平应变量逐渐增大,各槇DFD也均显著增加;随着npfc的增大,槇DFD明显减小,当npfc=7.73~9.55时,槇DFD较小,混合料的疲劳细观尺度损伤叠加效应较小;同时,随着npfc增加,Km呈先增大后略微减小的趋势;当npfc=7.73~9.55时,对应的宏观抗疲劳性能较好;因此,选取合理的npfc可优化沥青混合料内部主骨架细观结构状态,减少细观尺度损伤叠加效应影响,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宏观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细观损伤 粗集料接触参数
原文传递
冻融循环对阳曲隧道黄土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更社 田俊峰 叶万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35-640,共6页
为了研究冻融环境对黄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对山西阳曲1号黄土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监测,可知冻融循环会通过对土中水的作用改变黄土特性,从而导致黄土工程特性的改变。以山西阳曲1号黄土隧道掌子面黄土为研究对象,运用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冻融环境对黄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对山西阳曲1号黄土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监测,可知冻融循环会通过对土中水的作用改变黄土特性,从而导致黄土工程特性的改变。以山西阳曲1号黄土隧道掌子面黄土为研究对象,运用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对土样进行了冻融循环后的CT扫描试验并分析,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会造成土样原孔隙扩展、伸长、分叉、贯通;冻融循环对试件的破坏作用与初始孔隙分布密切相关;冻结过程发生水分向低温端(由内向外)迁移,土样发生明显的冻胀密减现象;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土CT数均值减少,方差增大,当15次冻融循环后,CT数均值趋于平缓。总体上来看,土样ME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SD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冻融循环 细观损伤 演化规律
下载PDF
基于真实细观模型的再生混凝土破坏数值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岳强 王丽 +1 位作者 刘福胜 安笑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8,共8页
在细观层次上视再生混凝土为非均匀六相复合材料,综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几何矢量转换技术与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方法,提出了再生混凝土的细观有限元分析方法.根据再生混凝土各相材料的力学特性,利用自动动态增量非线性分析软件对单轴拉... 在细观层次上视再生混凝土为非均匀六相复合材料,综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几何矢量转换技术与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方法,提出了再生混凝土的细观有限元分析方法.根据再生混凝土各相材料的力学特性,利用自动动态增量非线性分析软件对单轴拉伸、单轴压缩作用下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细观损伤过程及宏观力学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在验证了所建立再生混凝土真实细观模型合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变参数分析,讨论不同天然骨料、界面过渡区和新老硬化砂浆的力学性能对再生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骨料细观模型能更真实地模拟再生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天然骨料力学特性对再生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和破损路径有较大影响,天然骨料弹性模量越大,应力集中现象越明显;再生混凝土强度随新砂浆强度增大而增大,老砂浆力学性能对再生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弱于新砂浆;再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处存在拉应力和剪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数值分析 数字图像 细观结构 损伤过程
下载PDF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力学性质劣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潘坚文 蔡小莹 张楚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8-42,共5页
本文建立了混凝土三相介质(骨料、水泥砂浆及其交界面)细观颗粒模型,通过对不同碱骨料反应程度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受压数值模拟,得到混凝土刚度退化和宏观损伤因子随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变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基于细观层面,分析碱骨料反... 本文建立了混凝土三相介质(骨料、水泥砂浆及其交界面)细观颗粒模型,通过对不同碱骨料反应程度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受压数值模拟,得到混凝土刚度退化和宏观损伤因子随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变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基于细观层面,分析碱骨料反应引起的混凝土内部细观应力分布和细观损伤演化的规律。由数值结果可知,碱骨料反应造成骨料膨胀,在砂浆内产生细观拉应力,一旦超过材料的细观强度即产生微裂缝,使细观拉应力得到释放。这些微裂缝构成了混凝土内部的细观损伤,随着碱骨料反应发展,细观损伤范围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碱骨料反应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碱骨料反应 细观 损伤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