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 被引量:148
1
作者 苏晓军 张爱玲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6,共6页
本文首先解释了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概念整合理论的背景和根据,以及该理论的主要观点。然后以实例阐述该理论,说明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 概念整合要遵循五条优化原则,在优化原则制约下可以建立四种不同的概念... 本文首先解释了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概念整合理论的背景和根据,以及该理论的主要观点。然后以实例阐述该理论,说明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 概念整合要遵循五条优化原则,在优化原则制约下可以建立四种不同的概念整合网络。这些网络类型并非彼此分离而是形成一个连续体。文章最后强调指出,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各个层次的意义构建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具有极大的认知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 认知解释 强调 意义构建 连续体 文章 优化原则 阐述 开拓 背景
原文传递
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1
2
作者 张辉 杨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4,共8页
本文主要述介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近几年来最新的发展状况。该理论的发展主要涉及其内部架构的修订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览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的6个方面:理论的内部架构研究、概念整合与认知文体学研究、概念整合与语法研究、概念... 本文主要述介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近几年来最新的发展状况。该理论的发展主要涉及其内部架构的修订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览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的6个方面:理论的内部架构研究、概念整合与认知文体学研究、概念整合与语法研究、概念整合与比喻语言研究、概念整合与神经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研究以及概念整合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认知文体学 比喻语言 批评话语分析
下载PDF
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被引量:104
3
作者 张辉 江龙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9,共8页
本文论述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间融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指出二者之间在方法论和研究内容上具有不同的侧重,因此互补性较强。本文最后论述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融合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 隐喻 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原文传递
译者主体性建构的概念整合机制 被引量:48
4
作者 金胜昔 林正军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1,149-150,共6页
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以古诗英译为例,尝试揭示译者主体性的认知机制。通过分析发现:从宏观层面来看,译者主体性的构建过程主要包含解构原作和建构译作时进行的两轮概念整合,它内含心理空间网络,由源语作品、源语作者、译文读者以及两... 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以古诗英译为例,尝试揭示译者主体性的认知机制。通过分析发现:从宏观层面来看,译者主体性的构建过程主要包含解构原作和建构译作时进行的两轮概念整合,它内含心理空间网络,由源语作品、源语作者、译文读者以及两种社会语言文化等元素构成。这些要素经概念整合后外化为翻译的创造性,同时又制约着译者建构译文时的能动性。从微观层面考量,翻译的各个环节都是概念整合的结果。正是在无数周而复始的概念整合中,译者完成了主体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概念整合 心理空间 机制
原文传递
概念整合理论评介 被引量:32
5
作者 孟霞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6,共3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美国语言学界广泛流行的概念整合理论。在尝试分析其起源、优点及不足的基础上对它的发展前景予以评价 ,并将它与俄罗斯语言学界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 ,指出该理论潮流在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概念整合理论 文章分析 心智空间
下载PDF
概念整合对幽默言语的阐释力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敦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3,88,共5页
从认知的角度,利用概念整合网络及图表形式清晰地将幽默效果的获取这一动态的过程呈现出来,一方面丰富了国内关于幽默言语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幽默言语的欣赏,另一方面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言语有着很强的阐释力,同时也有助于人们... 从认知的角度,利用概念整合网络及图表形式清晰地将幽默效果的获取这一动态的过程呈现出来,一方面丰富了国内关于幽默言语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幽默言语的欣赏,另一方面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言语有着很强的阐释力,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对概念整合这一新兴理论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言语 概念整合 心理空间 映射和投射
下载PDF
形名组合的意义建构:概念整合和物性结构的杂合分析模式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辉 范瑞萍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9,共12页
本文在综述前人对形名组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概念整合理论和物性结构理论杂合的分析模式,并试图用这一模式分析三种不同语义类型的形名组合。这一新的杂合分析模式的优点是,物性结构为概念整合网络中的名词心理空间提供明确的知识框... 本文在综述前人对形名组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概念整合理论和物性结构理论杂合的分析模式,并试图用这一模式分析三种不同语义类型的形名组合。这一新的杂合分析模式的优点是,物性结构为概念整合网络中的名词心理空间提供明确的知识框架,从而更清晰地说明,名词心理空间与形容词心理空间之间的映现和相互制约关系以及这两个空间与体现形名意义的整合空间之间的映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组合 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物性结构 名词 形容词
原文传递
指示语的多元认知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宇红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3,共4页
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的多种理论 ,包括R .W .Langacker认知语法的平台理论、G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G .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 (ICM)理论 ,从人类认知和心理表征的普遍规律出发 ,对指示语的语义现象 ,尤其是对指示语使用中自我中... 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的多种理论 ,包括R .W .Langacker认知语法的平台理论、G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G .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 (ICM)理论 ,从人类认知和心理表征的普遍规律出发 ,对指示语的语义现象 ,尤其是对指示语使用中自我中心转移和语境变换的现象作出了很好的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语 认知 平台 心理空间 理想认知模型
原文传递
语篇视点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正元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6,124,共6页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了语篇视点与认知参照点的关系、语篇视点意象图式、视点缺位、换喻视点、定冠词嫁接名词视点的功能问题,指出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视点现象具有普遍的解释力。
关键词 语篇视点 认知参照点 心智空间 意象图式
下载PDF
文学叙事中的空间 被引量:28
10
作者 方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2-48,共7页
文学叙事中主要存在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这3种类型。物理空间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人的知觉可以感知的空间;心理空间是人的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编辑后所建构的内部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社会空间是人际空间,是... 文学叙事中主要存在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这3种类型。物理空间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人的知觉可以感知的空间;心理空间是人的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编辑后所建构的内部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社会空间是人际空间,是各种社会性元素的关系建构,主要强调政治、经济、权力、种族、阶层、文化等因素。在这3种空间中,存在不同空间之间的对立、交集与边界,这些往往是文学家表现和探究的重点,应当得到特别关注。而对同一种空间中子空间的切分,则是文学空间叙事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叙事 物理空间 心理空间 社会空间 边界
下载PDF
空间·身份·归宿——论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27
11
作者 许克琪 马晶晶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5,共7页
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5月推出了第十部小说—《家》。小说讲述的是黑人士兵弗兰克·莫尼从朝鲜战场回归祖国,历尽艰辛将生命垂危的妹妹带回家乡,构建温暖有爱的"家"之故事。通过空间场所的频频变换,小说阐释了一个个... 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5月推出了第十部小说—《家》。小说讲述的是黑人士兵弗兰克·莫尼从朝鲜战场回归祖国,历尽艰辛将生命垂危的妹妹带回家乡,构建温暖有爱的"家"之故事。通过空间场所的频频变换,小说阐释了一个个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黑人故事。本文借助空间叙事理论,尝试从地志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家》的空间叙事特点,以此探讨历史记忆与黑人身份主体性建构的关系,以及黑人群体如何通过重新记忆来获取自我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家》 地志空间 心理空间 社会空间
原文传递
论翻译理论研究的认知视角 被引量:24
12
作者 段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4,共5页
论文总结了翻译研究领域中几种主要的认知模式,并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背景下,分析了以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新的翻译认知模式,强调了该认知模式所揭示的翻译"第三空间"和"第三种文化现象"... 论文总结了翻译研究领域中几种主要的认知模式,并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背景下,分析了以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新的翻译认知模式,强调了该认知模式所揭示的翻译"第三空间"和"第三种文化现象"的认知和文化意义,并认为该认知模式是迄今为止翻译认知模式中的最合适和最具有说服力的模式,为翻译研究中业已存在且具争论性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的解释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研究 翻译认知模式 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下载PDF
诗篇中的空间映射 被引量:19
13
作者 蒋勇 祝克懿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3,57,共5页
Fauconnier提出的空间映射论把人们的联想过程比喻成从一个心智空间跨越到其他心智空间的过程。作者在创作诗篇时有时自然而然地要利用人们的联想规律,因此空间映射法是一种艺术手法,可从空间映射的角度来解析某些诗篇的构建和理解过程... Fauconnier提出的空间映射论把人们的联想过程比喻成从一个心智空间跨越到其他心智空间的过程。作者在创作诗篇时有时自然而然地要利用人们的联想规律,因此空间映射法是一种艺术手法,可从空间映射的角度来解析某些诗篇的构建和理解过程。诗篇中的空间映射主要分为类比映射、语用函项映射、角色与其值之间的映射、对比映射以及复合式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映射 心智空间 扩散激活模型 诗篇
下载PDF
基于空间合成理论的情感隐喻分类及认知解读 被引量:19
14
作者 岳好平 汪虹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8,共4页
情感是人体经验中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其实质是一种动态的、模糊的认知活动。情感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情感隐喻经历着相似的认知过程。Fauconnier的空间合成理论是能够解读情感隐喻等诸... 情感是人体经验中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其实质是一种动态的、模糊的认知活动。情感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情感隐喻经历着相似的认知过程。Fauconnier的空间合成理论是能够解读情感隐喻等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模式。本文根据类属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所提取的内容和结构的不同,从认知角度将情感隐喻分为四类:转换型、类比型、凸显型和逻辑型,并利用空间合成理论进一步探讨四种不同类型的情感隐喻意义建构过程,以期论证空间合成理论框架下情感隐喻认知阐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合成理论 情感隐喻 心理空间
原文传递
论隐喻概念的关联复合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丛禾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关联理论和概念复合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隐喻的动态关联复合模式。隐喻不仅仅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简单映射 ,而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多个心智空间互相映射的在线关联复合过程。隐喻的使用过程就是寻求最佳关联 ,改善认知环境的过程。该... 以关联理论和概念复合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隐喻的动态关联复合模式。隐喻不仅仅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简单映射 ,而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多个心智空间互相映射的在线关联复合过程。隐喻的使用过程就是寻求最佳关联 ,改善认知环境的过程。该模式能较好地解释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产生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概念复合 关联 认知语境 心智空间
下载PDF
言语幽默的关联整合模式——与王文斌、林波商榷 被引量:15
16
作者 方碧月 张志江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5-31,共7页
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是当今两大认知理论,前者的局部优化与后者的整体优化使其互补有极大的可行性。为揭示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王文斌、林波以两论的互补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认知语用工作模型。在肯定该研究成果后指出其粗疏之处,并设... 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是当今两大认知理论,前者的局部优化与后者的整体优化使其互补有极大的可行性。为揭示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王文斌、林波以两论的互补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认知语用工作模型。在肯定该研究成果后指出其粗疏之处,并设计了言语幽默的关联整合模式,认为在幽默解读中受话者在输入空间的明示下以关联为导向,在认知语境中提取不同参数,以整合攫取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并举例验证了其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 关联 输入 心理空间 认知语境
下载PDF
可能世界、心理空间与语篇的意义建构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全智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共4页
可能世界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虽属不同理论,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的研究目标。心理空间理论可以看作是可能世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者的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阐释语篇的意义建构过程。
关键词 可能世界 心理空间 语篇 意义建构
下载PDF
英语情态动词意义的认知构建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丛禾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传统的情态理论往往是静态地、孤立地描述和罗列情态动词的各种意义,不能很好地解释情态动词的多义性以及情态意义的交叉混合等问题。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可以更好地阐释情态意义及其动态推理过程。提出了描述情态动词意义在线认知构建... 传统的情态理论往往是静态地、孤立地描述和罗列情态动词的各种意义,不能很好地解释情态动词的多义性以及情态意义的交叉混合等问题。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可以更好地阐释情态意义及其动态推理过程。提出了描述情态动词意义在线认知构建过程的认知语用模型。情态动词被看作是一种心理空间构造语,它能引导听话者进行有效的在线语用推理,构建相应的心理空间,进行动态的空间复合,产生具备最佳关联性的复合空间,以取得足够的认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关联 心理空间 概念复合
下载PDF
翻译中的认知联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亚 戴凌 徐峰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9-12,共4页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使用活动,与人类的认知活动分不开.本文认为翻译中译者要恢复原文本中的认知联系如语用功能、隐喻、框架等,并且认为译文是两输入空间(原文本空间和译者空间)合成的结果.
关键词 心理空间 认知联系 合成空间
下载PDF
基于认知地图法的历史街区居民集体记忆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陆敏 汤虞秋 陶卓民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7-132,共6页
以青果巷历史街区为案例,通过认知地图法研究居民的集体记忆。研究结果表明青果巷历史街区的空间感应发展阶段为成长阶段。青果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中,道路、边缘、节点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当下性和动态性;区域、标志的熟... 以青果巷历史街区为案例,通过认知地图法研究居民的集体记忆。研究结果表明青果巷历史街区的空间感应发展阶段为成长阶段。青果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中,道路、边缘、节点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当下性和动态性;区域、标志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连续性。最后青果巷历史街区居民集体记忆的影响因素中主观因素"拥有青果巷的生活经历"、客观因素"主干道附近的建筑/事物"、中介因素"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了解青果巷历史街区"对居民的集体记忆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果巷历史街区 认知地图法 意象空间结构 集体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