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智怎样计算隐喻 被引量:45
1
作者 廖巧云 徐盛桓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52,共7页
从心智哲学来看,隐喻是心智以一物(喻体)理解另一物(本体)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外化为语言表达就成了修辞格的隐喻。在心智里,隐喻可以通过计算和表征实现,计算和表征体现为五个步骤。本体是人们感知的实体,人们感觉系统对感知实体刺... 从心智哲学来看,隐喻是心智以一物(喻体)理解另一物(本体)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外化为语言表达就成了修辞格的隐喻。在心智里,隐喻可以通过计算和表征实现,计算和表征体现为五个步骤。本体是人们感知的实体,人们感觉系统对感知实体刺激的诠释方式使喻体得以建构。喻体不是实在的物理实体存在,而是心智涌现的认识;如果要成为语言表达式,隐喻要由自然语言的概念加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隐喻 意向性 心理属性 涌现性
原文传递
中文版心理脆弱性问卷初步修订及在社区居民中应用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郭静 王瑛 +3 位作者 宋玉萍 王苗苗 滕帅 卢国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修订心理脆弱性问卷(MVQ)中文版并检验其在社区居民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对英文问卷进行翻译、回译及预调查,形成MVQ中文版。在山东省6个地级市48个社区选取≥18岁社区居民4 800人进行MVQ中文版评定,回收有效问卷4 523份,通过探索... 目的修订心理脆弱性问卷(MVQ)中文版并检验其在社区居民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对英文问卷进行翻译、回译及预调查,形成MVQ中文版。在山东省6个地级市48个社区选取≥18岁社区居民4 800人进行MVQ中文版评定,回收有效问卷4 523份,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内容效度指数评价其效度,通过内部一致性评价其信度。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和坚韧人格量表为效标评价效标效度。间隔2周后,从总样本中随机选取500人进行重测,回收有效问卷478份。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2±15)岁,MVQ总均分为(2.41±0.57)分,心身症状、精神症状和人际问题各维度得分分别为(2.09±0.61)、(2.48±0.62)、(2.65±0.67)分。经过2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MVQ中文版有18个条目,包含心身症状、精神症状和人际问题3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61.13%,载荷为0.54~0.79;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三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2.58, NFI=0.90,=0.06, GFI=0.92,AGFI=0.86, CFI=0.93, TLI=0.92, IFI=0.93,RMR=0.05); MV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SDS、SAS、GHQ-12得分均呈正相关(r=0.28~0.55,均P <0.01),与坚韧人格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1~-0.31,均P<0.01)。问卷的Cronbach'sα为0.84~0.92,重测信度为0.71~0.85。结论修订后的心理脆弱性问卷中文版有较好效度的和信度,可用于中国社区居民的心理脆弱性水平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脆弱 效度 信度 心理测量学
原文传递
恩施方言歇后语研究——心智哲学视域下 被引量:9
3
作者 何爱晶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对恩施方言歇后语进行描述性研究,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出发对方言歇后语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和说明。方言歇后语和共同语歇后语的运行机制大致相似,都是以意向性为感知觉的起点,确定意向态度和意向内容,... 对恩施方言歇后语进行描述性研究,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出发对方言歇后语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和说明。方言歇后语和共同语歇后语的运行机制大致相似,都是以意向性为感知觉的起点,确定意向态度和意向内容,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心智计算后将心智表征转化为语言表征,歇后语由此产生。两者的区别在于,方言歇后语在语言表达式的涌现过程中由于受到方言、地域和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语言表达式的涌现要经历更多层级的格式塔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歇后语 意向性 心理属性涌现性
下载PDF
“拈连”为什么可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倩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从心智活动的视角出发,探讨"拈连"修辞格的生成机制。以心智哲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分析,发现修辞学通常所说的拈词和拈体的"顺势连用"是有条件的,主要是由拈体本身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决定的,在... 本文从心智活动的视角出发,探讨"拈连"修辞格的生成机制。以心智哲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分析,发现修辞学通常所说的拈词和拈体的"顺势连用"是有条件的,主要是由拈体本身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决定的,在此前提下如何对属性作出把握则是认知主体靠自由意志进行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拈连 物理属性 心理属性 随附性
原文传递
隐喻表征的模因特性新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牟之渝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6-80,共5页
通过对模因论的研究发现,模因在隐喻的表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论是隐喻的重要表征机制。隐喻的表征过程中既有基因型模因,又有表现型模因。隐喻目标域概念是通过其心理属性对始源域概念引起的心理属性的模因复制形成的,这一形成过... 通过对模因论的研究发现,模因在隐喻的表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论是隐喻的重要表征机制。隐喻的表征过程中既有基因型模因,又有表现型模因。隐喻目标域概念是通过其心理属性对始源域概念引起的心理属性的模因复制形成的,这一形成过程中,被模仿和复制的物理事件的心理属性就是基因型模因。在心理属性得到模仿复制的同时,作为心理属性的宿主——物理属性也得到模仿和复制,被模仿和复制的物理事件的物理属性就是表现型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模因论 心理属性 物理属性 表征
下载PDF
心智哲学视角下反语的英译研究
6
作者 黄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00,共8页
反语受到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反语的字面意义和说话人的实际意图相反。本文试图研究如何正确理解反语并恰当翻译才能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并基于心智哲学视角下语言运用双重结构的假设,提出反语的翻译标准是心理属性对等。心理属性随附于... 反语受到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反语的字面意义和说话人的实际意图相反。本文试图研究如何正确理解反语并恰当翻译才能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并基于心智哲学视角下语言运用双重结构的假设,提出反语的翻译标准是心理属性对等。心理属性随附于物理属性,在与语境的相互作用下,涌现出感受质。反语翻译过程就是源语到目的语的格式塔转换。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根据感受质的相似或相异性,译者可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例如感受质保留、感受质舍弃、感受质转换和感受质增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语 心智哲学 感受质 心理属性
下载PDF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理论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新 王建锁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文依据《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理论基础的探讨,主要从精神损害的涵义、精神损害赔偿界定、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高法《解释》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比较、精... 本文依据《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理论基础的探讨,主要从精神损害的涵义、精神损害赔偿界定、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高法《解释》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比较、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原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 人格权 财产权 赔偿界定 赔偿数额
下载PDF
语言模糊美意象的建构与解读
8
作者 王雪莹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24-29,共6页
模糊用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表现模糊美,人类心智活动影响着模糊美意象的解读。语言的模糊美意象与语言意向性关联密切。语言的模糊性与事物的物理属性有一定的关系,更同人对事物的心理感受有关。人在意向性的主导下,... 模糊用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表现模糊美,人类心智活动影响着模糊美意象的解读。语言的模糊美意象与语言意向性关联密切。语言的模糊性与事物的物理属性有一定的关系,更同人对事物的心理感受有关。人在意向性的主导下,其意识对表达的形式经过选择,最终体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在心智中涌现为模糊美。在审视文学语言的模糊美意象时,要立足人的意向性去解读语言与意象的微妙关联,方能品味言与意间的模糊美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美 意象 意向性 物理属性 心理属性
下载PDF
反驳心灵成因的不相容论证——以“操作式性质”概念为基础
9
作者 张鑫 周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共7页
不相容论证是心灵成因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针对该论证,目前存在三条主要的反驳进路,分别来自孟席斯(Menzies)、班尼特(Bennett)和雅布罗(Yablo)。然而,我们发现这三条进路各自存在缺陷。鉴于此,我们以物理学中的操作式定义为基础提出了... 不相容论证是心灵成因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针对该论证,目前存在三条主要的反驳进路,分别来自孟席斯(Menzies)、班尼特(Bennett)和雅布罗(Yablo)。然而,我们发现这三条进路各自存在缺陷。鉴于此,我们以物理学中的操作式定义为基础提出了"操作式性质"这一概念,并以其为基础提出了一条针对不相容论证的新的反驳进路。该进路的核心在于将心灵性质m及其对应的物理性质p都看作大脑状态I作用在不同实验设置上时产生出的操作式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成因 不相容论证 不相容原则 因果闭合 操作式定义 操作式性质
原文传递
物质构成:心理因果性理论研究的新范畴——基于金在权的“因果排除论证”的再思考
10
作者 张卫国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1,共6页
金在权的"因果排除论证"意欲表明,在行为的客观的生理原因和主观的心理原因之间的关系上,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逻辑归宿要么是同一论,要么是副现象论。形而上学中的物质构成范畴是一种介于同一与二元不同之间的"非同一的统... 金在权的"因果排除论证"意欲表明,在行为的客观的生理原因和主观的心理原因之间的关系上,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逻辑归宿要么是同一论,要么是副现象论。形而上学中的物质构成范畴是一种介于同一与二元不同之间的"非同一的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灵哲学意蕴。将物质构成范畴引入心灵哲学中,能在坚持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前提下,以反对心身随附性原则为核心,为独特的心理属性具有独特的因果效力辩护,从而推动心灵哲学向构成物理主义形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排除论证 物质构成 心理属性 副现象论
原文传递
随附性/排除论证的限度
11
作者 赵梦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2,共6页
金在权基于随附性/排除论证排除了自主的心理性质。对随附性/排除论证的3种批评意见——该论证存在不自洽性、否定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是不合理的、该论证的普遍化将导致一切宏观性质失去因果效力——或者曲解了金在权的本意,或者超出了... 金在权基于随附性/排除论证排除了自主的心理性质。对随附性/排除论证的3种批评意见——该论证存在不自洽性、否定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是不合理的、该论证的普遍化将导致一切宏观性质失去因果效力——或者曲解了金在权的本意,或者超出了物理主义的框架,从而超出了论证的前提。随附性/排除论证能够在物理主义内部形成对自主心理性质的消解,但不能形成对突现论的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附性/排除论证 心理性质 物理主义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劳动与劳动者理论问题辨析——兼论我国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困境及其出路
12
作者 蔡仲谋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9-62,共4页
人的体力与脑力的双重活动,是一切人的劳动及劳动者区别于其他动物本能活动的共同的自然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形式中,又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我国流行的劳动价值论,把前人反映当时社会属性的劳动与劳动者的概念,当作社会主义劳动与劳动者... 人的体力与脑力的双重活动,是一切人的劳动及劳动者区别于其他动物本能活动的共同的自然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形式中,又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我国流行的劳动价值论,把前人反映当时社会属性的劳动与劳动者的概念,当作社会主义劳动与劳动者的自然属性,必然走进理论与实践相悖的困境。要摆脱这种教条式思维,必须从实际出发,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劳动与劳动者等问题,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台上来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劳动 劳动者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社会主义
下载PDF
简明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健康版)的修编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鑫强 张大均 张雪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6-132,共7页
为简化已有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CSPS),开发了简明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健康版)(CSPS-B-MH),对CSPS中与心理健康密切关联的题目进行了筛选及心理测量学检验.结果显示:(1)修订后的CSPS-B-MH由12个因子36道题构成.(2)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表... 为简化已有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CSPS),开发了简明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健康版)(CSPS-B-MH),对CSPS中与心理健康密切关联的题目进行了筛选及心理测量学检验.结果显示:(1)修订后的CSPS-B-MH由12个因子36道题构成.(2)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表明CSPS-B-MH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3)CSPS-B-MH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0,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4)CSPS-BMH与CSPS原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1.CSPS-B-MH适合用于测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心理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素质量表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素质 核心素养 信效度
下载PDF
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小璇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40,共13页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理论话题,我国《民法典》第996条的出台再次助推了学界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审视与思考。因违约侵害人格权,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害人在提起违约之诉的同时,可以另行提起侵权之诉,从解决路径上与...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理论话题,我国《民法典》第996条的出台再次助推了学界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审视与思考。因违约侵害人格权,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害人在提起违约之诉的同时,可以另行提起侵权之诉,从解决路径上与《民法典》第186条无本质区别,须以人身权益、人格物等损害为前提,守约方恐难获得救济。可以通过解释论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违约损害赔偿,构建专门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设置精神损害赔偿条款的适用序位,为守约方提供周全保护的同时,力争达致守约方与违约方之间的利益衡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责任竞合 人身权益 人格物 纯粹精神损害
原文传递
旅游干扰对武夷山风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灵 梁彦兰 +3 位作者 江慧华 黄丽燕 周艳 俞建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1-174,181,共5页
对武夷山风景区5个核心景点土壤重金属和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Cu和Ni基本无污染,Zn、Pb和Cr达到轻污染,污染程度为Pb>Cr>Zn。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天游峰(2.12)>水帘洞(1.36)>一线天(1.22)>大红袍(1.14)... 对武夷山风景区5个核心景点土壤重金属和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Cu和Ni基本无污染,Zn、Pb和Cr达到轻污染,污染程度为Pb>Cr>Zn。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天游峰(2.12)>水帘洞(1.36)>一线天(1.22)>大红袍(1.14)>大王峰(1.02)。景点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对照样,除Ni外,景点与对照点土壤中Cu、Zn、Pb和Cr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旅游活动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有上升趋势,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2)景点土壤容重大于对照样,而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化学指标及土壤肥力指数小于对照样。景点土壤的肥力指数:大红袍(1.07)>大王峰(0.79)>水帘洞(0.66)>一线天(0.63)>天游峰(0.47)。景点与对照样土壤肥力指标差异显著,因此旅游干扰对土壤性质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土壤重金属 土壤性质 武夷山风景区
下载PDF
成年精神障碍者的行为能力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丽莎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1-157,共17页
现行民法行为能力制度的定型化,无法适应成年精神障碍者残存行为能力多样性的现实。随着人权保护的发展,不利选择权破除了父权思想对该群体法律行为的过度干涉;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尤其是《残疾人权利保护公约》的通过,使成年精神障碍者... 现行民法行为能力制度的定型化,无法适应成年精神障碍者残存行为能力多样性的现实。随着人权保护的发展,不利选择权破除了父权思想对该群体法律行为的过度干涉;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尤其是《残疾人权利保护公约》的通过,使成年精神障碍者行为能力平等成为国际法规范;精神医学的进步,使该群体行为能力的判断成为可能;立法技术的完善要求修正行为能力制度以满足成年监护制度及整个民法体系的逻辑自洽。因此,未来民法典中应当规定具体行为能力制度,并采取弹性的类型化方式,区分财产性法律行为能力和人格性法律行为能力。对前者的判断采取阶段性和功能性能力相结合的方法;后者中与精神障碍无关的医疗决策能力类推适用前者的判断标准,与精神障碍相关的医疗决策能力适用个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精神障碍者 行为能力 财产处分能力 医疗决策能力 判断标准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的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熊斌 杨聚芬 刘志钢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488-495,502,共9页
应急情况下的客流疏散对地铁车站运营安全至关重要。综合考虑行人心理状态和社会属性的影响,对行人感知范围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应急疏散情况下的行人绕行效应进行了分析验证。应用Anylogic软件对上海地铁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的实际客流... 应急情况下的客流疏散对地铁车站运营安全至关重要。综合考虑行人心理状态和社会属性的影响,对行人感知范围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应急疏散情况下的行人绕行效应进行了分析验证。应用Anylogic软件对上海地铁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的实际客流情况进行建模并进行对比分析。模型修正后,总体疏散时间减少了7.5%,出口2处滞留的行人密度降低了1.14人/m^2,行人行走距离增加了5.0%。经验证得出,改进后的社会力模型符合实际疏散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感知范围 行人心理属性 行人绕行效应 应急疏散 社会力模型
下载PDF
20世纪德国人格权法的演进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红 《清华法律评论》 2009年第1期12-44,共33页
20世纪德国人格权法的发展表现为:一般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被确立,人格权的财产价值被承认,对死者人格权上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双重保护,人格权与言论自由协调的规范机制完善。此发展历程证实了成文法典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 20世纪德国人格权法的发展表现为:一般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被确立,人格权的财产价值被承认,对死者人格权上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双重保护,人格权与言论自由协调的规范机制完善。此发展历程证实了成文法典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容,以及法官造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也大大提高了德国法制的自我调整能力和德国法律人的法律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人格权 精神损害赔偿 人格权财产价值 死者人格权 言论自由
下载PDF
精神损害概念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洪强 陈向军 雷桂森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期69-71,共3页
精神损害是随着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确立而为人所常提及的概念 ,各国立法和判例对此称呼不一。损害的客体是什么 ,与财产损害有何区别 ,其具体内涵如何 ,本身有何特点 ,作者在梳理不同观点的基础上 ,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精神损害是随着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确立而为人所常提及的概念 ,各国立法和判例对此称呼不一。损害的客体是什么 ,与财产损害有何区别 ,其具体内涵如何 ,本身有何特点 ,作者在梳理不同观点的基础上 ,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认为精神损害不只是侵权行为下才会发生 ,于合同不履行时也照样可能存在 ,宜将精神损害区分为“事实上精神损害”和“法律上精神损害” ,以更好地理解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规定 ,并根据现实的需要完善这方面的立法。最后得出结论 ,“精神损害是一切非财产利益上的不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痛苦 非财产利益 损害客体 事实上精神损害 法律上精神损害
下载PDF
乡村政治生态的体制性与民间性——以《玉米》、《平原》为中心的“王家庄”叙事之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树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00,共5页
作为一个虚构的村庄,1970年代的"王家庄"不仅能呈现乡村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揭示1970年代的乡村政治生态真相。《玉米》中群氓暴力的出现与《平原》对于人/畜禁忌的挑战正反映出中国乡村政治生态的"体制性"与&qu... 作为一个虚构的村庄,1970年代的"王家庄"不仅能呈现乡村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揭示1970年代的乡村政治生态真相。《玉米》中群氓暴力的出现与《平原》对于人/畜禁忌的挑战正反映出中国乡村政治生态的"体制性"与"民间性"。这两者既会存在冲突,但更可能形成同构同谋的关系,由此维系乡村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庄 乡村 政治生态 体制性 民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