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贫困”现象的实质是个体失灵——来自行为科学的视角 被引量:114
1
作者 杭承政 胡鞍钢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3,共7页
"精神贫困"描述的是贫困人口因为主观因素而影响脱贫的现象。本文通过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对于"精神贫困"进行了定义和分析。我们将"精神贫困"限定为贫困人口志向缺乏、信念消极和行为决策非理性的... "精神贫困"描述的是贫困人口因为主观因素而影响脱贫的现象。本文通过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对于"精神贫困"进行了定义和分析。我们将"精神贫困"限定为贫困人口志向缺乏、信念消极和行为决策非理性的行为表现,其本质是个体失灵,具体来说是志向失灵和行为失灵的结果。对于"精神贫困"的干预就是要采取行为政策使"缺志"转为"有志",使非理性变为理性。干预的核心在于对于微观个体的关注和重视。由此,我们提出建构政府、市场、社会、个体四元的治理体系和公共政策分析,尤其要做到精准化的社会治理,引入创新的和超常规的靶向性公共政策工具,促进国家治理的进一步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贫困 个体失灵 精神扶贫 精准扶贫
下载PDF
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的“精神贫困”与“心理脱贫” 被引量:29
2
作者 矫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3-189,共7页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诉求。贫困大学生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偏差现状及形成心理困境的深刻而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具...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诉求。贫困大学生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偏差现状及形成心理困境的深刻而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脱贫途径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精神贫困 心理脱贫
下载PDF
激发内生脱贫动力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8
3
作者 黄承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50,共7页
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脱贫动力一直是全球减贫领域共同面临、必须解决好的难题。着力对精神贫困研究、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挑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发内生动力扶贫论述的科学内涵和践行要求,进而通过典... 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脱贫动力一直是全球减贫领域共同面临、必须解决好的难题。着力对精神贫困研究、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挑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发内生动力扶贫论述的科学内涵和践行要求,进而通过典型案例总结分析了各地激发内生脱贫动力的生动实践,提出了进一步激发内生脱贫动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神贫困 内生脱贫动力
原文传递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内生动力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管睿 王文略 余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精神贫困是当前外部性扶贫模式难以解决的内生性困境,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六盘山区等6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942户农户调研数据,重点考察了贫困成因的精神与经济二元属性,并将内生动力量化后纳入可持续生计框架,通... 精神贫困是当前外部性扶贫模式难以解决的内生性困境,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六盘山区等6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942户农户调研数据,重点考察了贫困成因的精神与经济二元属性,并将内生动力量化后纳入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内生动力及生计资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内生动力的培育能有效提高贫困农户的家庭收入,增收效应约为1.916%。(2)在不同分位数下的各项生计资本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差异明显,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均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特征,而金融资本则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特征。(3)对于贫困农户而言,内生动力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对于高收入农户而言,内生动力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金融资本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贫困 内生动力 可持续生计 家庭可支配收入 分位数回归
下载PDF
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机理及脱贫路径 被引量:22
5
作者 郭萌 王怡 《商洛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12,共7页
深度贫困县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与难点,精神贫困已经成为制约深度贫困县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以陕西省丹凤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统计,梳理集中性贫困区域农户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分析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原因,从学理上探究... 深度贫困县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与难点,精神贫困已经成为制约深度贫困县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以陕西省丹凤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统计,梳理集中性贫困区域农户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分析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原因,从学理上探究精神扶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扶志、扶智、扶职和扶质四个维度提出深度贫困县精神扶贫的路径选择,为解决集中性区域深度贫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县 精神贫困 精神扶贫
下载PDF
心理贫困:概念、表现及其干预 被引量:23
6
作者 胡小勇 徐步霄 +1 位作者 杨沈龙 郭永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4-1229,共6页
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 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脱贫的决策行为;长此以往,就陷入"贫穷-特定心理与行为模式-继续贫穷"的恶性循环。对此,研究者们先后开发了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减少认知资源损耗项目、"转移和坚持"心理干预策略、社会阶层流动信念干预策略、公平感提升策略等干预方案。该领域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对"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整合的干预方案和本土化的干预方案等方面予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阶层 心理贫困 社会认知倾向 稀缺心态
下载PDF
致贫原因、贫困表征与干预后果——西方贫困研究脉络中的“精神贫困”问题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103,共8页
精神贫困作为减贫政策的话语实践或研究概念,一度被视为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原因。随着贫困研究及减贫干预实践的深入,精神贫困开始作为一种贫困的表征或减贫干预的意外后果而存在。纵观西方贫困研究的历史和实践,精神贫困在致贫、持贫... 精神贫困作为减贫政策的话语实践或研究概念,一度被视为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原因。随着贫困研究及减贫干预实践的深入,精神贫困开始作为一种贫困的表征或减贫干预的意外后果而存在。纵观西方贫困研究的历史和实践,精神贫困在致贫、持贫以及减贫干预中的影响不断受到关注和讨论,形成了作为致贫原因、贫困表征以及减贫干预后果的精神贫困等不同解释维度。文章沿时间顺序追溯和梳理西方贫困研究脉络中的精神贫困问题,旨在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进程中的精神贫困问题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理论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贫困 致贫原因 贫困表征 干预后果
下载PDF
心理贫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兰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2061-22062,22065,共3页
介绍了心理贫困的定义及我国农村心理贫困的现状,心理贫困在我国农村表现为乡土主义观念严重;小农意识强;身份认同焦虑。分析了心理贫困影响农民行为模式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心理贫困影响农民改变现状;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影响农村正常... 介绍了心理贫困的定义及我国农村心理贫困的现状,心理贫困在我国农村表现为乡土主义观念严重;小农意识强;身份认同焦虑。分析了心理贫困影响农民行为模式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心理贫困影响农民改变现状;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影响农村正常秩序。提出了消除农村心理贫困的对策建议:一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改善农民心理感受;二是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社会认同度;三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开放思想,鼓励劳动力的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贫困 农村经济 物质贫困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健康、经济、精神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江维国 廖枭懿 刘奕安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7,63,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健康、经济、精神贫困的影响因素,为消除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和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证参考依据。方法:选取CGSS 2017年数据库3763个样本,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分析老年人健康、经济、精神贫困的影响因素,为消除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和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证参考依据。方法:选取CGSS 2017年数据库3763个样本,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影响因素。结果:家庭收入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P<0.01),子女数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P<0.01);家庭同住人口数越多,老年人相对经济贫困发生率越大(P<0.01);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更易陷入相对经济贫困和相对健康贫困(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老年女性陷入相对健康贫困、精神贫困的概率是老年男性的1.212和1.179倍。结论:家庭年收入、子女数量、同住人口数、家庭社会地位、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相对贫困具有显著影响,因而需要通过老年人自身、家庭子代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来消除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贫困 经济贫困 精神贫困 相对贫困 影响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透视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富泉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6-39,共4页
随着高校贫困生数量的增长,相应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在重视解决贫困生物质贫困的同时,更应关注这一群体日渐凸显的"精神贫困"问题。通过对贫困生"精神贫困"这一现象进行探讨,着重分析其表... 随着高校贫困生数量的增长,相应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在重视解决贫困生物质贫困的同时,更应关注这一群体日渐凸显的"精神贫困"问题。通过对贫困生"精神贫困"这一现象进行探讨,着重分析其表现、危害、成因及精神"扶贫"的途径,为全面构建和谐校园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精神贫困 和谐校园
下载PDF
浅析欠发达地区的精神心理贫困 被引量:5
11
作者 祝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1-64,共4页
欠发达地区存在的精神心理贫困 ,已成为今天欠发达地区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和脱贫的主要障碍之一。这种精神心理贫困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保守、封闭。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贫困 精神心理贫困
下载PDF
收入渴望、非农就业与脱贫户收入——以陕西省周至县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光 王娟 王征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85,共12页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背景下,精神贫困治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根据陕西省周至县807户脱贫户的调研数据,对精神贫困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了收入渴望、非农就业和脱贫户收入的理论框架,实证分析收入渴望对脱贫户收入的影...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背景下,精神贫困治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根据陕西省周至县807户脱贫户的调研数据,对精神贫困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了收入渴望、非农就业和脱贫户收入的理论框架,实证分析收入渴望对脱贫户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收入渴望对脱贫户家庭总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其他类型收入之和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2)收入渴望有利于提升以家庭劳动力投入为标准的非农就业水平,并间接影响家庭工资收入。(3)在中介机制中,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脱贫户家庭人口结构特征对非农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较户主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应激发目标人群收入渴望、创造劳动力升级环境、继续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力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贫困 抱负失灵 脱贫户 非农就业 家庭收入
下载PDF
1980年以来中国心理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昕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7,共5页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但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依然聚焦在对客观条件以及社会制度方面的分析,对于贫困人口的主体心理现象分析以及贫困心理机制的产生缘由的研究却寥若晨星。2010年以来,在经历了精神贫困、文...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但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依然聚焦在对客观条件以及社会制度方面的分析,对于贫困人口的主体心理现象分析以及贫困心理机制的产生缘由的研究却寥若晨星。2010年以来,在经历了精神贫困、文化贫困等研究历程之后,贫困心理学逐步兴起,其相关文献也渐为可见。但依旧不见对我国贫困心理学发展及其相关研究的综述型文章。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已有的贫困心理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与分析,以期对相关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贫困 文化贫困 心理贫困 贫困心理
下载PDF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及其辅导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秀云 刘希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9-91,102,共4页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贫困,在心理上也存在"心理贫困"。其心理贫困的根源在于习得性无助,悲观的解释形态是习得性无助产生的认知原因。塞利格曼提出的乐观疗法可以发展人的积极情绪,变悲观...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贫困,在心理上也存在"心理贫困"。其心理贫困的根源在于习得性无助,悲观的解释形态是习得性无助产生的认知原因。塞利格曼提出的乐观疗法可以发展人的积极情绪,变悲观的解释形态为乐观的解释形态,对于治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贫困 乐观疗法 习得性无助 解释形态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精神贫困的治理历程及治理经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28-38,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国农民精神贫困的治理分为4个阶段:(1)对农民精神贫困进行治理,消除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精神阻力,凝聚改革开放的精神意志;(2)加强党建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农民精神贫困治理的体制机制,拓展精...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国农民精神贫困的治理分为4个阶段:(1)对农民精神贫困进行治理,消除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精神阻力,凝聚改革开放的精神意志;(2)加强党建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农民精神贫困治理的体制机制,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涵;(3)升级农民精神生活的软硬件设施,优化农民精神贫困治理的具体措施,促进农民精神世界的科学发展;(4)创新农村精神贫困治理的方略,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满足农民享受美好精神生活的意愿需要。通过40多年来的阶段性治理,中国农民精神生活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精神素质稳步提升,农民思维方式发生转变,中国农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新发展阶段,中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以党的领导为治理根本,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治理思路,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彻底消除农民精神贫困,推动农民精神世界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 精神贫困 精神文明建设 治理经验
下载PDF
浅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解困”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永强 卜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7-20,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 ,提出了影响这个群体健康成长的深层原因———精神“贫困” ,并通过对其影响的剖析 ,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 ,高度关注并帮助他们解除精神方面的“...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 ,提出了影响这个群体健康成长的深层原因———精神“贫困” ,并通过对其影响的剖析 ,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 ,高度关注并帮助他们解除精神方面的“贫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经济困难学生 精神“解困”
下载PDF
高校学生“双贫困”现象透视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林茂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当前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贫困生的经济、心理"双贫困"现象值得教育者关注。在经济扶贫各项措施深入实施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扶贫"工作的力度。要扶贫先扶志,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营造校园健康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生活环境 人生价值观
下载PDF
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贫困”及救助对策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茜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2期236-237,共2页
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存在更多的心理安全隐患。本文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实际,研究高职高专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并从学生资助工作... 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存在更多的心理安全隐患。本文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实际,研究高职高专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并从学生资助工作角度提出相应的心理救助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生 心理贫困 资助工作
下载PDF
甘肃民族地区精神贫困的成因及对策——以民族文化为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生菊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1-64,共4页
甘肃民族地区的贫困既是经济上、能力上的贫困,更是文化和思想上的贫困。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解读民族地区精神贫困的现状和成因,进而探析精神扶贫的对策,既能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能为精准脱贫提供精神支撑、创造产业价值、提升... 甘肃民族地区的贫困既是经济上、能力上的贫困,更是文化和思想上的贫困。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解读民族地区精神贫困的现状和成因,进而探析精神扶贫的对策,既能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能为精准脱贫提供精神支撑、创造产业价值、提升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贫困 精神扶贫 民族地区
下载PDF
Impact of Mental Poverty on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20
作者 ZHAO Lan-xi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10期35-37,41,共4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mental poverty and the status quo of mental poverty in China's rural areas.Mental poverty in China's rural areas embodies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sense of parochialis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mental poverty and the status quo of mental poverty in China's rural areas.Mental poverty in China's rural areas embodies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sense of parochialism is serious;the small farmer consciousness is strong;there is misgiving about identit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 of mental poverty influencing farmers' behaviour mode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Mental poverty influences the farmers' changing current situation;mental poverty influences the rural population structure;mental poverty influences the rural normal order.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to obviate mental poverty in rural areas as follows:first,strengthen farmers' consciousness of main body,and improve farmers' psychological feeling;second,coordinate urban-rural development,and strengthen farmers' social identity degree;third,increase inputs into cultural building,and promote farmers' quality;fourth,open up mind,and encourage the outflow of labour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ntal poverty Rural economy Material poverty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