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恶性肿瘤所致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被引量:46
1
作者 马林 于生元 +2 位作者 蔡幼铨 梁丽 郭行高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特点 ,提高对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经确诊的脑膜癌病 11例 ,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扫描 ,对其增强特点及病变类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MR平扫均未见脑膜异常...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特点 ,提高对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经确诊的脑膜癌病 11例 ,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扫描 ,对其增强特点及病变类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MR平扫均未见脑膜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 9例显示软脑膜异常增强 ,表现为脑表面连续的、可延伸至脑沟内的细线状高信号 ,累及范围包括小脑、脑干及大脑表面 ,但未见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异常增强。 3例显示硬脑膜 蛛网膜异常增强 ,表现为大脑凸面或小脑幕等处连续的、较粗的弧线状高信号 ,该信号不延伸至脑沟内 ,3例均累及大脑凸面 ,其中 1例同时累及小脑凸面和小脑幕。 9例累及软脑膜者脑脊液均为异常 ,2例仅累及硬脑膜 蛛网膜者脑脊液均为正常。结论 MR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脑膜癌病 ,根据增强特点可以区分脑膜癌病的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脑膜癌病
原文传递
不同途径脑膜转移瘤的MRI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贵祥 徐朝霞 +4 位作者 韩月东 刘艳丽 刘满生 常英娟 赵海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5 9例不同途径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作用。方法  5 9例病人 ,男 42例 ,女 17例 ;年龄 17~ 6 5岁。其中血源性脑膜转移 2 4例 ,邻近肿瘤直接侵犯脑膜 2 9例 ,颅内肿瘤经脑脊液播散 6例。 5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5 9例不同途径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作用。方法  5 9例病人 ,男 42例 ,女 17例 ;年龄 17~ 6 5岁。其中血源性脑膜转移 2 4例 ,邻近肿瘤直接侵犯脑膜 2 9例 ,颅内肿瘤经脑脊液播散 6例。 5 9例脑膜转移均经平扫及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后扫描。结果 血源性脑膜转移主要表现为硬脑膜 蛛网膜或软脑膜 蛛网膜的增厚或结节 ,肿瘤直接侵犯脑膜均表现为肿瘤向远端延伸的由粗变细的类似“靶征”或“鼠尾征” ,经脑脊液播散的脑膜转移均为沿脑蛛网膜下腔或室管膜下大小不等的结节灶。MRI平扫阳性 :结节型 12例 ,线状增厚型 11例 ,混合型 6例。增强扫描均有较明显的强化。结论 MRI是检出脑膜转移瘤的重要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肿瘤 磁共振成像 脑膜瘤
原文传递
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姜镕 马春华 +4 位作者 朱子龙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吕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5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后分别行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TM-iFISH)、脑... 目的 初步探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5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后分别行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TM-iFISH)、脑脊液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TM-iFISH检测显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为18~ 1823个/7.50 ml,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仅2例发现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测5例均高于血清正常值范围.MRI增强扫描可见脑膜转移癌之典型征象.结论 TM-iFISH技术用于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较传统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脑脊液肿瘤细胞检测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循环细胞 脑脊髓液 非小细胞肺 肿瘤转移 脑膜肿瘤 原位杂交 荧光
下载PDF
脑膜淋巴瘤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关鸿志 陈琳 +5 位作者 郭玉璞 崔巍 任海涛 赵燕环 高晶 王长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分析在脑膜淋巴瘤诊断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13例诊断为脑膜淋巴瘤的患者,其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NHL-B);继发性8例,包括NHL-B6例,非霍奇...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分析在脑膜淋巴瘤诊断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13例诊断为脑膜淋巴瘤的患者,其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NHL-B);继发性8例,包括NHL-B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NHL-T)1例,mantle型1例。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脑脊膜刺激征、脊髓腰骶神经根受累和多脑神经麻痹等。腰穿脑脊液压力升高,细胞计数、蛋白均升高,糖减低。所有患者均采用沉淀池法,免疫细胞化学单克隆抗体CD19、CD20、CD79a、CD34和免疫球蛋白轻链等;其中3例脑脊液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分析。以4例病毒性脑炎和5例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脑脊液为对照。结果脑脊液细胞学发现每例患者均有淋巴瘤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发现5例患者多数细胞B细胞标记物阳性;例6多数细胞CD34阳性;例8CD20阳性细胞比例升高;例7CD19、CD20阴性。除例8外,其余脑脊液中细胞呈CD4和CD8阴性或极少数阳性。对照组CD4阳性细胞为主,伴有少量CD8阳性细胞,CD19和CD20阴性或极少数阳性。脑脊液流式细胞分析发现例9和例11的B淋巴细胞占85.9%~97.4%,提示异常的B细胞克隆。对照组以CD4、CD8阳性细胞为主,CD19阳性细胞低于4.0%。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是诊断脑膜淋巴瘤的重要方法,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分析能够对诊断脑膜淋巴瘤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淋巴瘤 B细胞 脑脊髓液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赵燕 李南云 +3 位作者 周晓军 陈忠豪 吴波 马恒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 :报道 2例罕见的椎管内软脊膜黑色素细胞瘤(0 0 5 % )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 5 8例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进行讨论。结果 :2例均为女性 ,分别为 14岁和 4 6岁 ,... 目的 :探讨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 :报道 2例罕见的椎管内软脊膜黑色素细胞瘤(0 0 5 % )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 5 8例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进行讨论。结果 :2例均为女性 ,分别为 14岁和 4 6岁 ,肿瘤均发生于脊髓软脊膜 ,大体上呈黑色 ,包膜完整。光镜下见瘤细胞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 ,细胞无异型 ,大部分瘤细胞质内含有多量黑色素颗粒 ,核分裂象无或偶见 (0~ 1个 / 10HPF) ,无出血坏死。免疫表型HMB4 5和S 10 0蛋白呈阳性表达。 1例颈髓单发者全切除术后生存 14个月 ,无肿瘤复发。另 1例开始为颈髓单发性 ,全切除术后 12年复发 ,为颈、胸髓多发性 ,再次行肿瘤部分切除术。结论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相对良性 ,好发于后颅凹及脊髓的软脑脊膜 ,具有明确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有助于本瘤与其他黑色素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早期完全切除有望治愈或减少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黑色素细胞瘤 软脑脊膜 病理
下载PDF
非脑膜瘤脑膜病变的MRI表现及强化模式 被引量:22
6
作者 陶晓峰 丁娟 +3 位作者 肖湘生 施增儒 于红 顾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成像表现 ,探讨MRI尤其是脑膜强化模式对各种脑膜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资料完整的脑膜病变 61例 ,其中感染性脑膜炎 2 7例 ;非感染性脑膜炎 4例 ,包括嗜酸性肉芽肿 2例 ,Wegener肉芽肿 1例 ... 目的 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成像表现 ,探讨MRI尤其是脑膜强化模式对各种脑膜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资料完整的脑膜病变 61例 ,其中感染性脑膜炎 2 7例 ;非感染性脑膜炎 4例 ,包括嗜酸性肉芽肿 2例 ,Wegener肉芽肿 1例 ,病因不明 1例 ;脑膜转移瘤 12例 ;脑膜淋巴瘤 2例 ;脑梗死 8例 ;手术后脑膜改变 8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  (1)MR平扫 :异常脑膜改变仅 3例 ,其中脑膜增厚 1例 ,脑膜结节 2例。 (2 )MR增强扫描 :61例呈 3种脑膜强化模式 ,分别为Ⅰ型、Ⅱ型、Ⅲ型强化模式。Ⅰ型强化模式即硬脑膜 蛛网膜强化 ,有 19例 ;Ⅱ型强化模式即蛛网膜 软脑膜强化 ,有 3 2例 ;Ⅲ型强化模式即全脑膜强化 (包括硬脑膜及软脑膜 ) ,有 10例。结论 不同脑膜病变MR成像表现尤其是增强模式有一定特点。各种脑膜病变增强模式对于鉴别各种脑膜病变 ,发现病变细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脑膜瘤脑膜病变 MRI表现 强化模式 诊断
原文传递
鼻咽癌脑膜侵犯的MRI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龙晚生 黄鸿镳 +4 位作者 汤积耀 罗学毛 宋彬 陈卫霞 徐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脑膜侵犯的途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 2 5例鼻咽癌脑膜侵犯病例的MRI检查资料 ,全部病例经平扫加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扫描 ,9例经手术病理结果与MRI对比分析 ,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结果  ... 目的 探讨鼻咽癌脑膜侵犯的途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 2 5例鼻咽癌脑膜侵犯病例的MRI检查资料 ,全部病例经平扫加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扫描 ,9例经手术病理结果与MRI对比分析 ,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结果  (1)鼻咽癌侵犯脑膜主要有 3条途径 :①经颅底自然骨性通道侵犯 11例 ;②经颅底骨侵犯 10例 ;③经血行转移 4例。 (2 )鼻咽癌脑膜侵犯表现为硬膜型 2 4例 ,柔脑膜型 1例。 (3)MRI表现为大片状硬脑膜增厚 ,可呈“花边状”、结节状甚至肿块形成 ,增强后有明显的对比增强。脉络膜转移 1例 ,表现为侧脑室增大 ,室管膜下结节及条片状增厚的转移灶。结论 MRI为鼻咽癌脑膜侵犯的重要检查方法 ,增强扫描对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脑膜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STAT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孤立性纤维瘤/脑膜血管外皮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夏玲 程海霞 +2 位作者 包芸 唐峰 汪寅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STAT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孤立性纤维瘤(SFT)/脑膜血管外皮瘤(HP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7例sgr/脑膜HPC、30例脑膜瘤和30例神经鞘瘤中STAT6、波形蛋白、CD34、上皮细胞膜抗原、孕激素受体、S-100... 目的探讨STAT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孤立性纤维瘤(SFT)/脑膜血管外皮瘤(HP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7例sgr/脑膜HPC、30例脑膜瘤和30例神经鞘瘤中STAT6、波形蛋白、CD34、上皮细胞膜抗原、孕激素受体、S-100蛋白、CD56、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SFT/脑膜HPC瘤细胞细胞核对STAT6均呈强阳性表达,阳性肿瘤细胞所占比例大约为60%~95%,各病例之间无明显差异;波形蛋白均呈强阳性表达;CD34阳性表达占32例;上皮细胞膜抗原阳性表达为1例;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4例;S-100蛋白、CD56及GFAP均呈阴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1%~8%不等。然而,脑膜瘤和神经鞘瘤对STAT6均呈阴性表达。结论STAT6是SFT/脑膜HPC的一种比较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建议可常规运用于SFW脑膜HP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特别对于不典型病例的鉴别诊断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为SFT/脑膜HPC的精确病理诊断提供新的选择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脑膜肿瘤 STAT6转录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在诊断脑膜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庄建华 赵忠新 +2 位作者 黄坚 赵瑛 倪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在脑膜癌病(M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MC患者的脑脊液标本21份分别进行常规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首次脑脊液检查阳性者常规脑脊液细胞学4例,而抗癌胚抗原(CEA)和...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在脑膜癌病(M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MC患者的脑脊液标本21份分别进行常规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首次脑脊液检查阳性者常规脑脊液细胞学4例,而抗癌胚抗原(CEA)和抗上皮膜抗原(EMA)免疫细胞化学均为10例;总阳性率常规脑脊液细胞学为42.86%(9/21),抗CEA免疫细胞化学为80.95%(17/21),抗EMA免疫细胞化学为85.71%(18/21)。结论免疫细胞化学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脑脊液细胞学,可提高MC患者的早期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脑膜肿瘤 癌胚抗原 CA-15-3抗原
原文传递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学真 赵继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2321-2323,共3页
目的总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64例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64例中肿瘤位于左侧40例,右侧24例。病理学类型:纤维型35例,混合型10例,内皮型8例,移行型3例,分泌型1例,恶性1例,未分型的6例。结... 目的总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64例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64例中肿瘤位于左侧40例,右侧24例。病理学类型:纤维型35例,混合型10例,内皮型8例,移行型3例,分泌型1例,恶性1例,未分型的6例。结果肿瘤直径平均4.8cm。对所有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肿瘤全切除,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有偏瘫4例,失语14例,偏盲2例,发热超过1周甚至2周以上共30例,局限性脑积水4例。术后失语的发生率与开颅部位有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404,P=0.001),与肿瘤的侧别有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313,P=0.012),与肿瘤直径有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284,P=0.023)。术后发热与肿瘤直径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367,P=0.003),与肿瘤的切除方式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537,P=0.000)。在肿瘤直径≥4cm 的病例中,术后住院天数与脑室是否放引流无明显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047,P=0.748)。结论顶枕和颞顶枕开颅是切除位于三角区的脑膜瘤较好的手术入路。术中尽量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并尽量减少对脑室系统的污染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侧脑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庚 杜建新 +2 位作者 叶明 赵瑞林 凌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32-635,共4页
目的寻找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办法。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56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手术前、后影像图片、手术录像等临床资料。通过MRI检查显示,内侧型37例,直径3.5~7cm;中间型5例... 目的寻找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办法。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56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手术前、后影像图片、手术录像等临床资料。通过MRI检查显示,内侧型37例,直径3.5~7cm;中间型5例,直径3.8~5.2cm;外侧型14例,直径3.8~7.5cm。结果56例患者中,中间型、外侧型的19例患者的肿瘤全被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内侧型肿瘤2例因面神经走行不熟悉及皮瓣过度牵拉将其损伤,7例(暂时5例)动眼神经和1例滑车神经因分离牵拉及手术操作不当损伤,2例因过早切断与肿瘤相关血管损伤大脑中动脉,2例因过分分离侧裂损伤豆纹动脉,1例由于勉强切除浸润颈内动脉的肿瘤而造成其损伤。结论预测不同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解剖关系的变化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结合手术中的具体情况,运用良好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蝶骨嵴内侧型肿膜瘤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并发症
原文传递
转移性脑膜癌病的MRI表现 被引量:13
12
作者 罗学毛 龙晚生 +2 位作者 胡茂清 金志发 左克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脑膜癌病(MC)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47例临床证实为转移性脑膜癌病患者的MRI平扫、增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MR平扫可见硬脑膜增厚8例,脑膜结节4例。增强后根据脑膜强化部分分为三种:软脑膜-蛛... 目的探讨转移性脑膜癌病(MC)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47例临床证实为转移性脑膜癌病患者的MRI平扫、增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MR平扫可见硬脑膜增厚8例,脑膜结节4例。增强后根据脑膜强化部分分为三种: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28例,硬脑膜-蛛网膜强化15例,混合型强化4例;根据强化形状分线形强化36例,结节型3例,混合型强化8例,根据强化范围分局限型强化27例,弥漫型强化20例。间接包括脑转移瘤12例,脑积水5例,颅骨转移7例,硬膜下积液2例。结论增强MRI是检出转移性脑膜癌病非常敏感和有效的方法,可清楚显示异常强化脑膜的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膜瘤术前影像学特征与术中出血及输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吕健 宋千 许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预测脑膜瘤术中出血程度和输血需要的可行性,为脑膜瘤手术的血液保护提供新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脑膜瘤术前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位置、体积、侵袭、脑膜尾征、钙化、瘤周水肿、与重要动脉或静脉... 目的探讨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预测脑膜瘤术中出血程度和输血需要的可行性,为脑膜瘤手术的血液保护提供新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脑膜瘤术前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位置、体积、侵袭、脑膜尾征、钙化、瘤周水肿、与重要动脉或静脉窦的解剖关系、相邻颅骨改变)与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与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分析显示,位置(P=0.024)和体积(P=0.003)是脑膜瘤术中出血偏多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99和3.184,而钙化、侵袭、瘤周水肿、脑膜尾征、相邻颅骨改变等对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影响(P>0.05);位置(P=0.054)、体积(P=0.005)、累及重要血管或静脉窦(P=0.019)是脑膜瘤术中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38、2.989和4.205。结论脑膜瘤的位置和体积是术中出血偏多的独立危险因素,位置、体积、累及重要血管或静脉窦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失血 手术 输血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俊伟 赵秀文 +4 位作者 傅楚华 李学刚 汪攀 冯华 吴南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759,76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TSM)的疗效。方法总结与分析所收治的7例14只眼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TSM患者,肿瘤直径2.8~4.7cm,经眉弓切口,形成3.5cm×2.0cm眶上骨窗,在神经内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TSM)的疗效。方法总结与分析所收治的7例14只眼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TSM患者,肿瘤直径2.8~4.7cm,经眉弓切口,形成3.5cm×2.0cm眶上骨窗,在神经内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7例肿瘤均全切(simpsonⅠ级2例,simpsonⅡ级5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9只眼视力好转,3只眼视力维持,2只眼视力恶化。随访6~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易于处理肿瘤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便于保护视神经与周围血管,是切除大、中型TSM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眶上锁孔入路 脑膜肿瘤 蝶鞍
下载PDF
脑膜血管瘤病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福林 汪寅 +2 位作者 陈宏 潘力 季跃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 :认识脑膜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和本质。方法 :复习 3例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染色 (ABC法 )抗体包括 :EMA、vimentin、SMA、GFAP、Syn及相关文献。 结果 :3例均为男性 ,2例为少年 ,均有癫痫发作 ,另1... 目的 :认识脑膜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和本质。方法 :复习 3例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染色 (ABC法 )抗体包括 :EMA、vimentin、SMA、GFAP、Syn及相关文献。 结果 :3例均为男性 ,2例为少年 ,均有癫痫发作 ,另1例为偶有头痛 ,均经CT或MRI扫描而发现病变。病变位于颞后近颞顶枕三角区的皮层内。皮层内充满围绕小血管生长的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或脑膜上皮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EMA、vimentin阳性。有不同程度和数量的砂粒小体或钙化形成 ,病灶内残留神经细胞和胶质增生。结论 :从病变的临床表现看 ,本组 3例可能均属于散发型脑膜血管瘤病 ,而非 2型神经纤维瘤病 (NF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脑膜血管瘤病 CT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靖 石松生 +1 位作者 杨卫忠 陈春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其中额下入路19例,翼点入路14例,额下-翼点联合入路7例,眶上锁孔入路6例。结果 46例中,肿...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其中额下入路19例,翼点入路14例,额下-翼点联合入路7例,眶上锁孔入路6例。结果 46例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42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4例。手术后视力改善39例,无改变5例,视力减退2例。结论适宜的手术入路和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脑膜瘤 脑膜肿瘤 视觉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内胶质瘤柔脑膜扩散的MR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剑 高培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69-472,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胶质瘤柔脑膜扩散的MR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共搜集颅内胶质瘤 945例 ,其中星形细胞瘤 6 2 0例、多形成胶质细胞瘤 32 5例 ,对其中具有柔脑膜扩散的 72例胶质瘤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 探讨颅内胶质瘤柔脑膜扩散的MR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共搜集颅内胶质瘤 945例 ,其中星形细胞瘤 6 2 0例、多形成胶质细胞瘤 32 5例 ,对其中具有柔脑膜扩散的 72例胶质瘤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具有柔脑膜扩散的胶质瘤中 ,星形细胞瘤 2 9例 ,多形成胶质细胞瘤 43例 ,柔脑膜扩散发生率分别为 4 7%和 13 2 %。颅内胶质瘤柔脑膜扩散男、女发生率分别为 7 8%、7 3% ,经 χ2 检验 ,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831,P >0 .5 )。胶质瘤柔脑膜扩散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星形细胞瘤柔脑膜扩散在各年龄组间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 =1 470 ,P >0 5 ) ,扩散病人的平均年龄 (36岁 )与未扩散病人的平均年龄 (35岁 )基本一致 ;多形成胶质细胞瘤柔脑膜扩散发生高峰在 6 0~ 6 7岁间 ,各年龄组间扩散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 =2 1 75 ,P <0 0 0 5 ) ,高年龄组 (5 0岁以上 )患者较低年龄组 (5 0岁以下 )患者更易发生柔脑膜扩散 (χ2 =15 46 ,P <0 0 0 5 ) ,扩散病人平均年龄 (4 3岁 )比未扩散病人平均年龄 (38岁 )高。原发肿瘤大小对胶质瘤柔脑膜扩散影响不大 ,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星形细胞瘤 =1 6 32 ,P >0 2 5 ;χ2 成胶质细胞瘤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脑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脑膜转移癌诊疗现状 被引量:6
18
作者 伊帅(综述) 王平(审校) 庞青松(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65-368,共4页
脑膜转移癌(CM)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升。其诊断为腰穿脑脊液及以核磁共振成像为主的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鞘内化疗、放射治疗、手术及对症支持,但具体治疗方案存在争议。目前推荐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靶向药物在本病中的应用有... 脑膜转移癌(CM)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升。其诊断为腰穿脑脊液及以核磁共振成像为主的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鞘内化疗、放射治疗、手术及对症支持,但具体治疗方案存在争议。目前推荐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靶向药物在本病中的应用有望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脑脊髓液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脑膜黑色素瘤病五例临床、脑脊液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武力勇 王向波 +3 位作者 贾建平 李存江 王锁彬 赵利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黑色素瘤病的临床、脑脊液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诊断的脑膜黑色素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腰穿检查结果。结果 5例患者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脑神经损害以及脊神经根性疼痛为主要... 目的探讨脑膜黑色素瘤病的临床、脑脊液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诊断的脑膜黑色素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腰穿检查结果。结果 5例患者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脑神经损害以及脊神经根性疼痛为主要表现。1例有左眼视乳头上方视网膜隆起伴色素沉着,4例皮肤有先天性色痣,其中2例为先天性巨大色痣。5例腰穿压力均≥180 mm H_2O(1 mm H_2O=0.0098 kPa),3例为血性或淡黄色脑脊液,4例蛋白增高,3例葡萄糖降低。2例头颅 MRI 增强检查显示软脑膜异常强化。病理学检查:3例腰穿可见恶性黑色素瘤细胞;1例腋窝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可见恶性黑色素细胞浸润;1例尸体解剖可见脑底部软脑膜和蛛网膜下腔呈弥散性黑色素瘤浸润。2例诊断为转移性脑膜黑色素瘤病,3例可能为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病。结论脑膜黑色素瘤病临床上表现为脑脊膜、神经根受累,常合并存在皮肤黑色素痣,腰穿检查常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检查脑脊液发现黑色素瘤细胞能够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黑色素瘤 色素 脑脊髓液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术对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症状改善、Simpson分级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郝旭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3期1674-1677,共4页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术对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症状改善、Simpson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术对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症状改善、Simpson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6l例和研究组(行显微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术)62例,比较两组症状改善、Simpson分级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19.05±26.94)mL]较对照组[(172.05±27.43)mL]少(t=10.81,P〈0.01);研究组术后四肢运动(3.22%)、癫痫(4.65%)、感觉障碍(1.61%)等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4.75%、31.15%、27.87%)(χ^2=5.02、6.34、4.14,均P〈0.05);研究组肿瘤Simpson分级切除率优于对照组(χ^2=12.23,P〈0.01);术后研究组癫痫发作(0.00%)、颅内出血(1.61%)等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0.00%)均较对照组(26.23%、27.87%、27.87%)低(χ^2=4.05、4.14、4.65,均P〈0.05)。结论显微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肿瘤切除率,有效减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显微镜检查 电子 肿瘤切除术 上矢状窦 大脑镰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