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间距对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传质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奇 盛樱子 +3 位作者 马春燕 刘振鸿 李子真 曹浩然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9期14-17,5,共5页
以聚四氟乙烯制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MBR)为研究对象,将膜组件中的九根膜丝以3×3方阵排列,考察了改变膜间距对不同位置膜丝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跨膜压差和曝气强度下,1mm膜间距下的膜污染程度比5mm膜间距的严重,膜表面... 以聚四氟乙烯制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MBR)为研究对象,将膜组件中的九根膜丝以3×3方阵排列,考察了改变膜间距对不同位置膜丝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跨膜压差和曝气强度下,1mm膜间距下的膜污染程度比5mm膜间距的严重,膜表面颗粒物浓度较大。在1mm膜间距下,中心位置膜丝存在最大的“渗透竞争”,而同时又由于“束阻力”的存在,角膜丝和边膜丝的膜表面能受到较好的水力冲刷,造成中心膜丝污染程度远大于角膜丝和边膜丝。在相同的膜间距下,跨膜压差的改变相对于曝气强度的改变对膜污染的影响较小。因此通过优化膜间距和曝气强度是改善膜传质特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曝气强度 跨膜压差
下载PDF
新型折板膜组件的优化设计及其在MBR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建鹏 张捍民 杨凤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80,共9页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在不增加能耗的条件下减缓膜污染,本文改进平板膜组件,设计新型折板膜组件.通过恒压膜过滤实验对折板膜组件的竖直倾角和膜间距进行了优化,应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折板膜面附近的流场特性...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在不增加能耗的条件下减缓膜污染,本文改进平板膜组件,设计新型折板膜组件.通过恒压膜过滤实验对折板膜组件的竖直倾角和膜间距进行了优化,应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折板膜面附近的流场特性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折板膜组件在MBR中的应用考察其抗污染性能和出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15°的最优竖直倾角下,相对平板膜组件,折板膜组件获得了50.3%的最高稳定通量提升幅度;折板膜组件的最优膜间距为30mm,且膜组件正下方曝气能获得更高的稳定通量;另外,折板膜组件的跨膜压力上升速率约为平板膜组件的0.4倍,对化学需氧量(COD)和NH3—N的去除效率分别高于90%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折板膜 竖直倾角 膜间距
下载PDF
分子刚度对膜锚定受体-配体结合动力学影响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3
作者 钟楚晗 徐光魁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1-1102,共12页
人体内大部分生物学过程都离不开细胞黏附.细胞黏附行为主要由锚定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分子(又称受体和配体)的结合动力学关系来决定.已有研究表明,特异性分子的结合关系受外力及细胞膜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然而,特异性分子刚度对细胞膜... 人体内大部分生物学过程都离不开细胞黏附.细胞黏附行为主要由锚定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分子(又称受体和配体)的结合动力学关系来决定.已有研究表明,特异性分子的结合关系受外力及细胞膜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然而,特异性分子刚度对细胞膜锚定受体-配体结合关系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近期关于新冠病毒强传染力的研究表明,特异性黏附分子刚度对病毒与细胞结合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建立生物膜黏附的粗粒度模型,借助分子模拟和理论分析来研究分子刚度在黏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始终存在一个最佳膜间距及最佳分子刚度值,使得黏附分子亲和力和结合动力学参数达到最大值.这项研究不仅能加深人们对细胞黏附的认知,还有助于指导药物设计、疫苗研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刚度 亲和力 结合动力学 膜间距 细胞黏附
下载PDF
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周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世同 周磊 +1 位作者 杨晓喻 刘卫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9-621,共3页
目的:评价钛膜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颗种植体植入30例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或唇颊骨壁缺损拔牙窝,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部分暴露,种植体周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差。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 目的:评价钛膜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颗种植体植入30例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或唇颊骨壁缺损拔牙窝,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部分暴露,种植体周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差。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将羟基磷灰石珊瑚骨粉置于骨缺损处,采用钛膜覆盖稳定骨移植材料,然后将胶原膜覆盖于钛膜表面,无张力缝合伤口,术后6个月行Ⅱ期手术,取下钛膜,检查骨缺损骨再生的状况,再次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结果:2例患者于手术3个月左右因钛膜局部暴露,将钛膜取出。钛膜暴露率为6.6%。术后6个月Ⅱ期手术时见,所有种植体暴露部分完全被再生骨覆盖,种植体暴露部分长度为0。结论:在空间维持能力较差的骨缺损处,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可获得理想结果。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钛膜的暴露率,延迟发生膜暴露的时间,从而使引导骨再生的结果更加具有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钛膜 胶原膜 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
下载PDF
索杆膜空间结构协同形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凯 高维成 刘宗仁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8-42,共5页
针对索杆膜空间结构进行了协同形态分析。根据现有的索膜非线性有限元找形理论和索杆体系找力方法,并考虑施工成形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于索杆膜空间结构形态分析的求解方法——形态迭代求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实现了算法。最后... 针对索杆膜空间结构进行了协同形态分析。根据现有的索膜非线性有限元找形理论和索杆体系找力方法,并考虑施工成形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于索杆膜空间结构形态分析的求解方法——形态迭代求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实现了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形态迭代求解法的正确性并得到如下结论:按该文算法得到的找形结果满足力平衡方程、相容方程和建筑师给定的边界条件。设计验算时被动张拉索的预应力值应通过计算得到。该文程序可用于索杆膜空间结构考虑施工成形的设计验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杆膜空间结构 形态分析 协同分析 施工成形 设计验算
下载PDF
给定索矢跨比的张拉式膜结构协同形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凯 高维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1-186,共6页
针对张拉式膜结构整体分析提出了新的求解方法。首先,推导了膜片中索初始预张力的公式;然后,根据现有的索膜非线性有限元找形理论和索杆体系找力方法,提出了用于整体结构协同分析的形态迭代求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最后通过一道算例... 针对张拉式膜结构整体分析提出了新的求解方法。首先,推导了膜片中索初始预张力的公式;然后,根据现有的索膜非线性有限元找形理论和索杆体系找力方法,提出了用于整体结构协同分析的形态迭代求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最后通过一道算例验证了该文所述方法的正确性,并得到如下结论:按该方法得到的找形结果满足力平衡方程、相容方程和建筑师给定的支座边界条件;满足膜片中索的矢跨比的要求;膜面平衡态的主应力分布状态能够基本达到初始假设主应力分布状态;可以直接获得施工张拉索的理论控制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拉式膜结构 索杆膜空间结构 形态分析 协同分析 初步设计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用于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吕云落 沈妍 +3 位作者 张媛 单涛 鲍红光 史宏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9期60-65,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组(U组,n=30)和传统方法组(C组,n=30),均于术前雾化吸...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组(U组,n=30)和传统方法组(C组,n=30),均于术前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15 min,并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年龄65~80岁,体重45~80 kg,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U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将1%利多卡因3 mL注入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之间的筋膜间隙。记录入室时(T_(0))、纤维支气管镜进口腔前(T_(1))、纤维支气管镜进声门即刻(T_(2))和纤维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后5 min(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患者的舒适度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U组T_(2)时点MAP明显降低,HR减慢(P<0.05),检查过程中,舒适度评分明显降低,补救例数明显减少,且恶心呕吐和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可有效阻滞喉上神经,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表面麻醉效果,减轻检查操作时导致的应激反应,术后会发生声音嘶哑,但不影响患者舒适度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喉上神经 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 神经阻滞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工业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界面作用
8
作者 冷御寒 刘洋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5,22,共3页
工业建筑外围护结构所起的作用要比公众所看到的外形、体量和保温、隔热大得多,它要起到提供景观(视野)、空气(通风)、光线(采光)、热量(保温)、降温(隔热)、分割(空间)、保护(力学)和体形(美学)等方面的功能和界面作用。既要适应气候... 工业建筑外围护结构所起的作用要比公众所看到的外形、体量和保温、隔热大得多,它要起到提供景观(视野)、空气(通风)、光线(采光)、热量(保温)、降温(隔热)、分割(空间)、保护(力学)和体形(美学)等方面的功能和界面作用。既要适应气候和外界环境,设计出将能耗降低至最小的外围护结构;又要不过多地依赖地区和气候,通过细心地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设计的外围护结构去实现适宜的室内空间和生产、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围护结构 界面 膜效应 空间 工业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