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内熔融与大陆造山--中山大学地质学系成立90周年暨陈国达院士诞辰102周年纪念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国能 陈震 +12 位作者 陈雄 丁汝鑫 彭卓伦 Rodney Grapes 张珂 王岳军 娄峰 沈文杰 郑义 张俊浩 邱惟 许清燕 王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3-390,共8页
本文将造山作用分为地槽褶皱造山和地台(克拉通)活化造山两种类型,并认为两者均起因于板块的汇聚过程。地槽造山是洋壳向陆壳的转换过程,其标志是地槽沉积物初次熔融形成的、以TTG为主的"不成熟花岗岩"产生。板块俯冲过程的... 本文将造山作用分为地槽褶皱造山和地台(克拉通)活化造山两种类型,并认为两者均起因于板块的汇聚过程。地槽造山是洋壳向陆壳的转换过程,其标志是地槽沉积物初次熔融形成的、以TTG为主的"不成熟花岗岩"产生。板块俯冲过程的能量转换,导致大陆岩石圈内能升高,包括TTG在内的基底地槽构造层的再次熔融(重熔),产生再生或重熔岩浆形成活化造山期的"成熟花岗岩";壳内重熔岩浆层形成和增厚最终导致大陆克拉通发生大规模压缩变形(活化造山)。造山作用的多幕性和花岗岩活动多期性,以及上老下新的花岗岩"层序",被认为主要与板块俯冲过程的能量转换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造山 活化造山 壳内熔融 花岗岩 板块汇聚 熔融大地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