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颗粒元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树仁 王金安 +2 位作者 刘淑宏 吴顺川 谢俊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08-811,817,共5页
应用PFC2D计算程序,对某矿水平与倾斜联合布置的折线型综采面,分析了散体顶煤和破碎直接顶的落放过程及落放形态,揭示了不同放煤步距连续推进模式下的煤损动态特征,并对不同放煤顺序的顶煤回收率及支架受力工况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表明... 应用PFC2D计算程序,对某矿水平与倾斜联合布置的折线型综采面,分析了散体顶煤和破碎直接顶的落放过程及落放形态,揭示了不同放煤步距连续推进模式下的煤损动态特征,并对不同放煤顺序的顶煤回收率及支架受力工况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表明:折线型综采面采用自上而下的回采顺序,顶煤回收率高,支架受力均匀;低位单口放煤时,放出体形态向采空区侧偏转;在支架连续推进过程中,煤损形态节律性变化;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用中档放煤步距的经济技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厚煤层 综采放顶煤 散体介质 运移特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确定方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勇鸿 陈志 《公路工程》 2009年第3期6-10,19,共6页
介绍了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的常规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岩溶坍塌引起的地表及岩层的移动和变形计算公式。根据地表变形保护等级的要求,以变形控制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确定方法。基本岩移参数能够... 介绍了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的常规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岩溶坍塌引起的地表及岩层的移动和变形计算公式。根据地表变形保护等级的要求,以变形控制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确定方法。基本岩移参数能够直接利用监测的变形资料进行反分析求得,能综合反映整套地层性状对地表移动的影响。该方法不仅可用于评价公路下伏岩溶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而且可预测出溶洞坍塌引起的地表变形,为高速公路的路基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破坏判据 随机介质理论 地表移动 溶洞顶板
下载PDF
圆形断面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及岩土体的位移和变形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乔世范 殷建华 刘宝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3611-3617,共7页
隧道开挖必然会对地表环境产生一些影响,使地表产生沉降和水平位移等。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出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及岩土体移动和变形的一般公式,并对圆形断面隧道开挖进行专门研究,求得一般计算方程。由于该方程在数学上的积分困难,采... 隧道开挖必然会对地表环境产生一些影响,使地表产生沉降和水平位移等。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出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及岩土体移动和变形的一般公式,并对圆形断面隧道开挖进行专门研究,求得一般计算方程。由于该方程在数学上的积分困难,采用在水平方向进行积分,而在深度方向进行若干条分的方法,求得圆形断面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及岩土体的位移及变形的半解析解,并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计算,应用方便。最后根据地表保护分类等级,探讨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安全评价问题,提出地表变形破坏准则,即当地下开挖引起的地表水平变形大于6mm/m时,可以认为是不安全的。通过工程实例,将理论分析结果和现场实测资料比较,二者较为吻合,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减少隧道施工所造成的对地面建筑物和设施的损害提供理论依据并对隧道安全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随机介质 地表移动 安全评价
下载PDF
影响球磨机介质运动规律主要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夏恩品 董为民 应灵灵 《矿山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60-63,共4页
用不同直径的钢球,通过试验样机对影响球磨机介质运动规律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用图片对不同条件下介质的运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介质运动形态与装球率、转速率和介质直径之间的影响规律,以及实际抛落的介质在降落点能有效砸击到介质区的... 用不同直径的钢球,通过试验样机对影响球磨机介质运动规律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用图片对不同条件下介质的运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介质运动形态与装球率、转速率和介质直径之间的影响规律,以及实际抛落的介质在降落点能有效砸击到介质区的转速率和装球率对应的关系图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机 实验样机 实验研究 介质运动规律
原文传递
圆拱形断面隧道开挖对周围岩土环境安全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乔世范 孙晓 刘宝琛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4,共6页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研究了圆拱形断面隧道开挖对周围岩土体的影响问题,推导了隧道上覆岩土体移动及变形的计算公式,对其求解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获得了该问题的半解析解,并编写了相关计算机程序。提出了随机介质变形破坏判据,并应用于...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研究了圆拱形断面隧道开挖对周围岩土体的影响问题,推导了隧道上覆岩土体移动及变形的计算公式,对其求解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获得了该问题的半解析解,并编写了相关计算机程序。提出了随机介质变形破坏判据,并应用于隧道开挖对周围岩土环境的安全评价中。通过工程实例,理论预测结果和现场实测资料比较吻合,证明该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及周围岩土环境的安全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隧道开挖 随机介质 地表移动 安全评价 变形破坏判据 计算机程序
下载PDF
随机介质变形破坏判据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乔世范 刘宝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71,共7页
介绍了主要岩石应力破坏判据及其适用性,提出了变形破坏判据研究的必要性。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提出了随机介质变形破坏判据。该判据与应力水平无直接关系,完全用变形来表示,可避开复杂的本构关系,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岩土体固有变形特性,... 介绍了主要岩石应力破坏判据及其适用性,提出了变形破坏判据研究的必要性。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提出了随机介质变形破坏判据。该判据与应力水平无直接关系,完全用变形来表示,可避开复杂的本构关系,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岩土体固有变形特性,能够直接用监测的变形资料进行岩土体的稳定性评价。并将该判据应用于澳大利亚某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并得出随着边坡角的增加,滑坡面的变化规律,与极限平衡法的研究结论相类似,但随机介质变形破坏理论是基于变形控制为出发点,以实测资料为基础,无需去求若干假设的滑动面的安全系数,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更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破坏判据 变形破坏判据 随机介质理论 地表移动
下载PDF
THEORY OF STOCHASTIC MEDIU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RFACE SUBSIDENCE DUE TO EXCAVATION 被引量:2
7
作者 Liu Baoch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7-24,共8页
Research on the stochastic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for 40 years.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tochastic medium and its practice in predicting the ground movements and de... Research on the stochastic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for 40 years.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tochastic medium and its practice in predicting the ground movements and deformations induced by underground and open pit mining,near surface excavation of tunnel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medium ground surface movement rock deformation mining and excavation
下载PDF
THREE 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UNSTABLE IMMISCIBLEDISPLACEMENT IN THE POROUS MEDIUM
8
作者 谭小苹 裴觉民 陈君楷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7年第1期81-89,共9页
In this study changes of uncontinuous potential functions at the interface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in porous media. The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was changed to a seven-point mol... In this study changes of uncontinuous potential functions at the interface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in porous media. The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was changed to a seven-point molecule form algebraic equa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strongly implicit procedure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functions at every tone instant. Then the change of interface was determined. The simulation was continued until the displacement changed to unstable state. The effect of capillary pressure, wetting property, and nonuniformity of permeability we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iscible fluids interface movement porous medium INSTABILITY
下载PDF
极化电流密度的深入探讨
9
作者 罗凌霄 李汝恒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2-36,49,共6页
基于一群锁定的束缚电荷所占的体元、电偶极组、净余电荷组、电心等概念,给出普遍适用的电极化强度的计算式.以此为基础,得出极化电流密度的几种计算方法.阐明了介质移动、介质的非均匀极化、介质体积变化以及介质扩散对极化电流密度的... 基于一群锁定的束缚电荷所占的体元、电偶极组、净余电荷组、电心等概念,给出普遍适用的电极化强度的计算式.以此为基础,得出极化电流密度的几种计算方法.阐明了介质移动、介质的非均匀极化、介质体积变化以及介质扩散对极化电流密度的影响,指出了极化电流密度等于电极化强度对时间的偏导数这一公式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化强度 介质移动 介质扩散 极化电流密度
下载PDF
对“放在桌子上”结构的再认知
10
作者 陈瑞雪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第4期31-35,共5页
"放在桌子上"的句法形式表现为"V+P+NP"。从内部结构看,它属于述宾结构[(V+P)+NP],而非述补结构[V+(P+NP)]。其中,"V+P"是具有动词性质的动介式短语词作整个结构的述语,P由于正处于虚化的过程中而具有前... "放在桌子上"的句法形式表现为"V+P+NP"。从内部结构看,它属于述宾结构[(V+P)+NP],而非述补结构[V+(P+NP)]。其中,"V+P"是具有动词性质的动介式短语词作整个结构的述语,P由于正处于虚化的过程中而具有前附性,但仍为介词性质。对该结构的重新分析主要采用了生成句法中的核心移位原则以及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来说明。核心移位致使动词核心"放"与介词短语核心"在"进行合并,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则进一步使"在"位于"放"的右侧而形成"放在",最后通过轻动词与核心移位相结合而形成正常的语序"放在桌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在桌子上” 结构 动介式 核心移位 同向假设
下载PDF
离心磨矿机单颗粒介质运动的计算机仿真
11
作者 唐果宁 岳文辉 周贤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7-30,34,共5页
离心磨矿机介质运动非常复杂,其滚筒内介质运动规律难于用普通解析法确定。在试验观察基础上,建立了滚筒及单颗粒介质运动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了运动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它与高速摄影机下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离心磨矿机 介质运动 计算机仿真 选矿 磨矿
下载PDF
论中介对唯物辩证法的确证
12
作者 张建成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60-61,共2页
中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概念。中介作为事物联系的环节,使一切事物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由于联系的多样性,使世界成为多样性的统一;中介还促使事物由相互作用而引起运动、变化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它发挥了杠杆功能、传动杆功能、过... 中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概念。中介作为事物联系的环节,使一切事物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由于联系的多样性,使世界成为多样性的统一;中介还促使事物由相互作用而引起运动、变化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它发挥了杠杆功能、传动杆功能、过渡功能和融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 联系 统一 相互作用 运动
下载PDF
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 被引量:43
13
作者 时亚昕 陶德敬 王明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5-469,474,共6页
运用随机介质法理论,研究开发出了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系统,实现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倾斜、曲率、水平位移和水平变形预测,并对预测公式进行改进,预测了大断面分部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 运用随机介质法理论,研究开发出了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系统,实现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倾斜、曲率、水平位移和水平变形预测,并对预测公式进行改进,预测了大断面分部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随机介质理论 地表移动及变形
下载PDF
顶煤放出散体介质流理论的现场观测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王家臣 杨建立 +2 位作者 刘颢颢 赵大鹏 郑立永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研制了观测顶煤移动和放出规律的专用顶煤运移跟踪仪,用于观测现场顶煤放出率。在室内进行了顶煤放出规律的模拟试验,通过在顶煤不同层位放标志点的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层位顶煤放出率和颗粒移动轨迹,得出靠近支架的下位顶煤受移架步距... 研制了观测顶煤移动和放出规律的专用顶煤运移跟踪仪,用于观测现场顶煤放出率。在室内进行了顶煤放出规律的模拟试验,通过在顶煤不同层位放标志点的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层位顶煤放出率和颗粒移动轨迹,得出靠近支架的下位顶煤受移架步距等影响采出率偏低,靠近顶板的上位顶煤由于窜矸影响,采出率明显低于其他部分。结合标志点在放出过程中的坐标变化,运用回归分析,得出了不同层位顶煤颗粒运移轨迹的曲线方程,表明顶煤颗粒在放出过程中分3个阶段:先沿二次曲线轨迹向后下方移动,然后垂直下降,最后顶煤颗粒会以二次或三次曲线的轨迹向前下方流出放煤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移动规律 介质流理论 顶煤跟踪仪 采出率 颗粒轨迹 放顶煤
下载PDF
开采影响下的岩土体移动与变形规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郭麒麟 乔世范 刘宝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地下开采对地下构筑物及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开采影响下单个剖面上的岩体内部的移动和变形计算公式,探讨了水平剖面及倾斜剖面上留设煤柱的影响,并对双向非充分开采时岩土体的移动和变形计算... 为了更好地评价地下开采对地下构筑物及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开采影响下单个剖面上的岩体内部的移动和变形计算公式,探讨了水平剖面及倾斜剖面上留设煤柱的影响,并对双向非充分开采时岩土体的移动和变形计算作了一定的研究.针对各种位移及变形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编程,以定义函数的方式实现了相应的计算,并阐明了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对平煤集团十矿的北回风井保安煤柱以外开采对井筒变形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得出开采影响下沿深度井筒不同部位的伸缩及水平变形.结果表明:该井筒沿深度方向的最大竖直变形及最大水平变形均出现在井口处,分别为1.3 mm/m及7.0 mm/m,为井筒的安全评价及保安矿柱的留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非充分开采 随机介质理论 保安煤柱 岩体移动
原文传递
双洞隧道施工引起地表移动的多参数反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祝志恒 阳军生 董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98,共6页
应用随机介质理论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在关键参数的取值上反分析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双洞隧道的反分析问题上,通常认为2个隧洞的参数相同而采用双参数反分析,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反映实际情况,为此文中提出为... 应用随机介质理论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在关键参数的取值上反分析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双洞隧道的反分析问题上,通常认为2个隧洞的参数相同而采用双参数反分析,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反映实际情况,为此文中提出为每个隧洞引入各自计算参数进行多参数反分析。实际算例表明,双洞4参数的分析结果优于双参数的分析结果。但是,4参数反分析问题复杂性大大提高,传统的模式搜索方法不能很好地搜索到最优参数。为克服该问题,采用单纯形混合加速遗传算法作为双洞隧道4参数反分析问题的求解方法。实际的应用及测试表明,该方法能高精度的、稳定的搜索出全局最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理论 地表移动 参数反分析 遗传算法
下载PDF
Earthquake prediction from China's mobile gravity data 被引量:13
17
作者 Zhu Yiqing Liu Fang +3 位作者 You Xinzhao Liang Weifeng Zhao Yunfeng Liu Lia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年第2期81-90,共10页
The relation between plate tectonics and earthquake evolution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1998-2010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avity data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Most earthq... The relation between plate tectonics and earthquake evolution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1998-2010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avity data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Most earthquakes originated in the plate boundary or within the fault zone. Tectonic deformation was most intense and exhibited discontinuity within the tectonically active fault zon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ial movement; the stress accumulation produced an abrupt gravity change, which was further enhanced by the earthquake. The gravity data from China's Mainland since 2000 obviously reflected five major earthquakes (Ms 〉 7), all of which were better reflected than before 2000. Regional gravity anomalies and a gravity gradient change were observed in the area around the epicenter about 2 or 3 yea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suggesting that gravity change may be a seismic precursor. Furthermore, in this study, the medium-term predictions of the Ms7.3 Yutian, Ms8.0 Wenchuan, and Ms7.0 Lushan earthquakes are analytically pre- sented and evaluated, especially to estimate location of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ainland Gravity change Tectonic activity Seismic precursor medium-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C)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充填开采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关守安 李爽 +1 位作者 金长宇 刘冬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0-1635,共6页
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下行充填开采过程中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规律展开了研究.通过FLAC3D三维数值计算确定典型勘探线剖面,以河砂为骨料,重晶石粉为胶结剂进行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利用3DEC数值分析软件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 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下行充填开采过程中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规律展开了研究.通过FLAC3D三维数值计算确定典型勘探线剖面,以河砂为骨料,重晶石粉为胶结剂进行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利用3DEC数值分析软件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充填开采能有效抑制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使地表沉降范围集中在矿体顶部且沉降中心随下行开采过程中向矿体中心移动;深埋矿体的开采对上覆岩层移动范围的影响较浅埋矿体的采动影响小;岩层移动塌落的角度随开采深度的增加先变小后变大,最终沉降以筒型陷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充填开采 岩层运移 相似材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磨机中磨矿介质的运动规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司亚梅 吕一波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6年第5期40-43,共4页
磨机工作时主要依靠筒体旋转时充填介质的冲击和研磨作用来粉碎物料。而对物料施加冲击和研磨力的大小与充填介质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其中磨机转速和介质充填率影响磨矿介质的运动状态。一般来说大体存在泻落、抛落及泻落和抛落的混合... 磨机工作时主要依靠筒体旋转时充填介质的冲击和研磨作用来粉碎物料。而对物料施加冲击和研磨力的大小与充填介质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其中磨机转速和介质充填率影响磨矿介质的运动状态。一般来说大体存在泻落、抛落及泻落和抛落的混合三种运动状态。因此充填介质的运动状态是取得好的磨矿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介质与介质之间以及介质与磨机筒壁之间存在着摩擦力,使得充填介质在随筒体旋转做公转的同时,又绕其自身轴线做自转运动。本文主要通过无物料钢棒实验,分析研究了转速为56.3r/min、106.9r/min,磨矿介质充填率为40%、50%、55%条件下充填介质的运动状态及磨矿介质的公转和自转运动规律。最后分析导致充填介质的实际冲击速度值(通过实验所得)与理论冲击速度值(通过计算得到)产生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矿介质 钢棒运动轨迹 自转 公转
下载PDF
基于露天地下协同开采的地表岩移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曹建立 任凤玉 +1 位作者 丁航行 黄贵臣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以某超大规模矿山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现状为工程背景,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急倾斜多层位矿体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岩移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散体流动特性试验,得到塌陷坑内散体的临界跨径比为2... 以某超大规模矿山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现状为工程背景,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急倾斜多层位矿体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岩移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散体流动特性试验,得到塌陷坑内散体的临界跨径比为2.64,塌陷坑实际宽度远大于散体有效流动所需的最小宽度值,即散体流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结拱现象;其次,根据临界散体柱支撑原理与数值模拟分析,塌陷坑内临界散体柱仅占整个散体堆积高度的22.98%~25.31%,裂隙主要存在于临界散体柱两侧的边壁围岩中,地表岩移程度主要由临界散体柱控制;然后,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塌陷坑散体覆盖层一次下移量的最大值约为0.27 m,证实了向塌陷坑充填废石散体的安全可行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沿塌陷坑边帮与走向方向的两步三向协同排岩岩移控制新方法,在示范矿山应用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为解决围岩及地表移动变形造成的重大地质灾害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地下协同开采 散体流动特性 临界散体柱 地表岩移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