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斌 欧阳春发 +1 位作者 胡光洲 古立虎 《炭素》 2002年第4期3-7,共5页
综合评价表明改质沥青性能优于中温沥青,通过对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粘度测定,研究了两类煤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的差异;指出改质沥青较高的粘度给实际生产应用带来一系列问题;根据改质沥青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几类改质沥青工业应用... 综合评价表明改质沥青性能优于中温沥青,通过对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粘度测定,研究了两类煤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的差异;指出改质沥青较高的粘度给实际生产应用带来一系列问题;根据改质沥青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几类改质沥青工业应用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沥青 改质沥青 流变性能 研究 粘结剂 粘度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蛹虫草基质多糖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雪 池玥兰 +5 位作者 华春 汪振炯 吴雨龙 江海涛 周峰 王仁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9-52,56,共5页
以废弃的蛹虫草培养基基质为原料,利用水提法、酶解法、超声波法、超声波-酶法、微波法和微波-酶法来提取蛹虫草基质多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下蛹虫草基质多糖得率、多糖黏度及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区别来比较六种提取工艺的优缺点。结果表明... 以废弃的蛹虫草培养基基质为原料,利用水提法、酶解法、超声波法、超声波-酶法、微波法和微波-酶法来提取蛹虫草基质多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下蛹虫草基质多糖得率、多糖黏度及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区别来比较六种提取工艺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超声波-酶法所得蛹虫草基质多糖的得率最高,达30.27%,水提法最差,为10.69%。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多糖溶液黏度均随多糖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浓度下多糖溶液的表观黏度大小依次为水提法>微波法>酶法>微波-酶法>超声波法>超声波-酶法。超声波-酶法提取的蛹虫草基质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好,而水提法的多糖抗氧化活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培养基 多糖 得率 黏度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淀粉废液发酵香菇菌丝体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宗义 王爱玲 李亚卿 《中国食用菌》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作者以淀粉废液为主要碳源,运用正交试验,采用摇瓶发酵筛选香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显示,在以淀粉废液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中,每升含玉米浆10g,甲基纤维素10g,碳酸镁8.8mg和硫酸亚铁5mg最适宜于香菇菌丝生长发育。... 作者以淀粉废液为主要碳源,运用正交试验,采用摇瓶发酵筛选香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显示,在以淀粉废液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中,每升含玉米浆10g,甲基纤维素10g,碳酸镁8.8mg和硫酸亚铁5mg最适宜于香菇菌丝生长发育。在诸因素中,甲基纤维素最重要。提示香菇液体发酵菌丝球的数量与大小,除与菌种、营养成分有关外,还与培养基的粘度(Viscosity)相关。添加适量的甲基纤维素能使香菇菌丝球变小,均匀而菌丝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淀粉废液 液体发酵 培养基 粘度
下载PDF
聚合物溶液在缩扩孔隙模型中流动的弹性粘度 被引量:6
4
作者 郑晓松 崔海清 +1 位作者 刘喜林 王克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8,共5页
将多孔介质视为缩扩孔隙模型 ,对聚合物溶液在这种模型中的流动总压降等于剪切压降和拉伸压降之和的假设下 ,用微元分析方法建立了表征聚合物溶液在缩扩孔隙模型中拉伸流动弹性粘度公式。用 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 (HPAM )溶... 将多孔介质视为缩扩孔隙模型 ,对聚合物溶液在这种模型中的流动总压降等于剪切压降和拉伸压降之和的假设下 ,用微元分析方法建立了表征聚合物溶液在缩扩孔隙模型中拉伸流动弹性粘度公式。用 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 (HPAM )溶液在人造岩心中的流动实验数据绘制了弹性粘度与Deborah数的关系图 ,关系曲线表明 ,当Deborah数大于 0 0 2~ 0 0 3时 ,弹性粘度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多孔介质 缩扩孔隙模型 弹性粘度 剪切流动 拉伸流动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on the cav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peed sleeve bearing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丽丽 路长厚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on the cav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 speed sleeve bearing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 cavit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cavitation shape and the cavitation locati...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on the cav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 speed sleeve bearing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 cavit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cavitation shape and the cavitation location of a spiral oil wedge hydrodynamic bearing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by using the transparent bearing and the high-speed camera. The generalized Reynolds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with considerations of the cavit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modified Elrod method in theory, and the cavitations of different viscosity sleeve bearing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avitations are strip-shaped for both the high viscosity lubricant and the low viscosity lubricant, and in the rupture region of the oil film at a high speed, the oil vapour or bubbles are produc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supply pressur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rotating speed, the rupture area of the oil film increases distinctly. The cavitation area decreases distinctly and the quality of lubrication is better for the low viscosity lubricant than for the high viscosity lubricant.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 general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al oil wedge lubricating medium viscosity cavitation characteristic
原文传递
水分散聚合法合成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戴尚志 许桂红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7年第2期46-50,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单体为主要原料,PDMC为分散稳定剂,引入DMC为阳离子共聚单体,AA为阴离子共聚单体,选择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硫酸铵为水分散介质,采用水分散聚合技术制备了稳定的水分散型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分散体系;探讨了无机盐分散介... 以丙烯酰胺(AM)单体为主要原料,PDMC为分散稳定剂,引入DMC为阳离子共聚单体,AA为阴离子共聚单体,选择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硫酸铵为水分散介质,采用水分散聚合技术制备了稳定的水分散型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分散体系;探讨了无机盐分散介质浓度、分散稳定剂浓度及分子量、单体浓度和体系pH值等条件对水分散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水分散型两性聚丙烯酰胺乳液的较佳反应条件为:(NH_4)_2SO_4浓度约30%、分散稳定剂浓度2.0%~2.5%、分散稳定剂分子量40~55×10~5、AM单体浓度约为12%、体系pH值4.5~6.5、反应温度6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介质 分散稳定剂 水分散聚合 两性聚丙烯酰胺 相对分子量 粒径 表观黏度
下载PDF
重介质悬浮液粘度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大虎 程相锋 +3 位作者 朱学帅 苗畅 魏涛 王茂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针对选煤用重介质悬浮液粘度与固体体积浓度、煤泥含量相关性较大的特点,通过测定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重介质悬浮液粘度,研究了固体体积浓度和煤泥含量对悬浮液流变性的影响,建立了悬浮液粘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剪切速率下,煤泥... 针对选煤用重介质悬浮液粘度与固体体积浓度、煤泥含量相关性较大的特点,通过测定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重介质悬浮液粘度,研究了固体体积浓度和煤泥含量对悬浮液流变性的影响,建立了悬浮液粘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剪切速率下,煤泥含量一定时,悬浮液粘度随着固体体积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固体体积浓度一定时,悬浮液粘度随着煤泥含量增加而降低。实验条件范围内,给出了悬浮液粘度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结合颗粒干扰沉降的计算得出,一般块煤重介质分选机分选下限为13mm,悬浮液中煤泥含量不宜超过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质 悬浮液 粘度 固体体积浓度 煤泥容量 流变性
下载PDF
介质黏性对叶片式气液混输泵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文武 余志毅 +2 位作者 李泳江 杨建鑫 叶青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4-600,共7页
为了解介质黏性对气液混输泵外特性、流场及相间作用特性的影响,选取air-water和air-crude两组介质,基于ANSYS CFX对一叶片式气液混输泵进行了数值模拟,且对相间作用模型中最为主要的阻力模型进行了修正,大大提高了较高进口含气率下的... 为了解介质黏性对气液混输泵外特性、流场及相间作用特性的影响,选取air-water和air-crude两组介质,基于ANSYS CFX对一叶片式气液混输泵进行了数值模拟,且对相间作用模型中最为主要的阻力模型进行了修正,大大提高了较高进口含气率下的模型预测能力。由于原油的黏性较大,流动损失增加,使泵的效率和增压均相对较低。当介质为air-water和air-crude时,四种相间作用力中均是阻力占主导,湍流弥散力与阻力相比其大小可以忽略,但介质为air-crude时的气液相间作用力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 气液混输泵 流动特性 相间作用 数值分析
原文传递
中粘度PAO的合成 被引量:6
9
作者 许林林 丁洪生 +1 位作者 刘萍萍 刘庆利 《化工科技》 CAS 2010年第6期1-3,28,共4页
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PAO)是重要的合成润滑油之一。使用氯化铝-环己醇络合催化剂,对1-癸烯齐聚反应进行了研究,合成了不同粘度级别的中粘度PAO。考察了n(AlCl3)∶n(1-癸烯)、n(环己醇)∶n(AlCl3)、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烯烃... 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PAO)是重要的合成润滑油之一。使用氯化铝-环己醇络合催化剂,对1-癸烯齐聚反应进行了研究,合成了不同粘度级别的中粘度PAO。考察了n(AlCl3)∶n(1-癸烯)、n(环己醇)∶n(AlCl3)、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烯烃原料对PAO收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铝-环己醇络合催化剂,以1-癸烯为原料,n(AlCl3)∶n(1-癸烯)=5∶100,反应时间4 h以上的条件下,在0.1~0.7范围内调整n(环己醇)∶n(AlCl3)或在20~80℃范围内改变反应温度,可以合成不同粘度级别的中粘度PAO。在上述条件下,PAO100℃运动粘度随n(环己醇)∶n(AlCl3)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PAO收率在85%以上,具有低凝点、高粘度指数的显著特点,是高质量的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 齐聚 氯化铝-环己醇络合物 1-癸烯 中粘度
下载PDF
介质特性对超声波钝化芒果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洪 周亨乐 +3 位作者 陈磊 邢亚阁 刘晓翠 毕秀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8,共7页
基于超声波对芒果汁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钝化效果显著低于对芒果粗酶液钝化效果的现象,通过调整粗酶液中糖分、蛋白质含量、介质黏度和pH值,探讨影响超声波钝酶效果的可能因素。采用的超声波处理条件为45℃,799.31 W/cm2... 基于超声波对芒果汁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钝化效果显著低于对芒果粗酶液钝化效果的现象,通过调整粗酶液中糖分、蛋白质含量、介质黏度和pH值,探讨影响超声波钝酶效果的可能因素。采用的超声波处理条件为45℃,799.31 W/cm2,15 min。结果表明,超声波对糖度为5.0~20 Brix的粗酶液中PPO和POD钝化率比糖度为4.4 Brix的粗酶液分别降低了20.67%~29.36%和40.34%~46.22%(P<0.05);超声波对蛋白质添加量为0.5%~2.5%粗酶液中PPO和POD的钝化率比未添加组分别降低了24.55%~30.9%和42.36%~47.19%(P<0.05)。采用添加不同增稠剂来调整粗酶液的黏度,结果发现超声波对黏度为17.6~27.1 mPa·s的粗酶液中PPO和POD的钝化率比未调整组(黏度15.2 mPa·s)分别降低了27%和30%(P<0.05),而不同增稠剂对超声波钝酶效果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添加柠檬酸来调整粗酶液的pH,发现超声波对pH 4.0和pH 5.0的粗酶液中PPO和POD的钝化率比未调整组(pH 5.2)降低了22.73%~27.19%和34.58%~41.32%(P<0.05)。上述结果表明食品组分、pH和介质黏度显著影响超声波的钝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超声波 食品组分 介质黏度
下载PDF
全金属螺杆泵漏失规律及配合间隙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3-98,共6页
全金属螺杆泵定转子采用间隙密封螺旋举升,在多种因素影响条件下,存在间隙漏失规律认识不清、定转子配合间隙优化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通过建立2∶3头螺杆泵实体模型,根据螺杆泵内压力分布规律,综合考虑温度、压力、介质黏度和转速... 全金属螺杆泵定转子采用间隙密封螺旋举升,在多种因素影响条件下,存在间隙漏失规律认识不清、定转子配合间隙优化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通过建立2∶3头螺杆泵实体模型,根据螺杆泵内压力分布规律,综合考虑温度、压力、介质黏度和转速等参数影响,采用有限元模拟仿真方法,分析了全金属螺杆泵定转子漏失及接触磨损规律。以高泵效、低接触压力为目标,优化了全金属螺杆泵定转子配合间隙:介质黏度≤0. 05 Pa·s时,间隙取0. 15~0. 30 mm;介质黏度>0. 05 Pa·s时,间隙取0. 20~0. 40 mm。5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所实施井泵效平均提高15. 1%,单井日增油3. 13 t,平均生产周期433 d,最长生产周期达到542 d且继续有效。研究成果满足全金属螺杆泵现场应用需求,对其优化设计及性能的高效发挥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螺杆泵 配合间隙 介质黏度 漏失规律 接触压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惠新 程志平 +2 位作者 付双成 董连东 方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2-1247,共6页
重介质旋流器在选煤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硅和碳化硅等不同密度微细颗粒易团聚且难用化学方法分离的特点,本文选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对其进行分离。为探索重介质微型旋流器的流场特性,本文基于CFD软件Fluent对重介质微型旋流器的... 重介质旋流器在选煤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硅和碳化硅等不同密度微细颗粒易团聚且难用化学方法分离的特点,本文选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对其进行分离。为探索重介质微型旋流器的流场特性,本文基于CFD软件Fluent对重介质微型旋流器的切向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介质的密度及黏度对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密度不变,黏度增大,切向速度减小,且旋流器直径越小,切向速度减小越快,即旋流强度衰减得越快。虽然黏度不变时密度的增大会导致切向速度的增加,但当密度和黏度按实际重介质溶液同时增大时,黏度对切向速度的影响远大于密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旋流器 重介质 密度 黏度 切向速度
下载PDF
质芽孢杆菌PM13菌株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雪 袁晓凡 +1 位作者 赵兵 王玉春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2-587,共6页
对胶质芽孢杆菌PM13菌株进行了培养基成分的优化,考察了培养基各组分对菌体生长和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由单因素、正交和均匀实验结果可知,碳源和氮源种类的影响最显著,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g/L):糖蜜3.67,淀粉5.5,豆粕粉7.0,CaCO38.5,K2HPO... 对胶质芽孢杆菌PM13菌株进行了培养基成分的优化,考察了培养基各组分对菌体生长和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由单因素、正交和均匀实验结果可知,碳源和氮源种类的影响最显著,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g/L):糖蜜3.67,淀粉5.5,豆粕粉7.0,CaCO38.5,K2HPO42.0,MgSO4-7H2O1.4,NaCl0.2.在此配方下,胶质芽孢杆菌芽孢生成量达2.2×108cfu/mL,且发酵液稠度系数显著降低到0.028Pa-sn,可采用常规生物反应器进行规模化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芽孢杆菌 培养基成分 芽孢生成量 粘度
下载PDF
电潜离心泵内流场及外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14
作者 薛晓雨 董祥伟 +1 位作者 孟繁琪 李增亮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针对目前油田使用的两种不同叶导轮结构的电潜离心泵,包括传统径向流泵和聚驱用混向流泵,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研究方法,建立电泵内流场的数值仿真,在流量80~200m^(3)/d范围内,研究泵输送不同运动黏度为1~40mm^(2)/s介质时特性差异... 针对目前油田使用的两种不同叶导轮结构的电潜离心泵,包括传统径向流泵和聚驱用混向流泵,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研究方法,建立电泵内流场的数值仿真,在流量80~200m^(3)/d范围内,研究泵输送不同运动黏度为1~40mm^(2)/s介质时特性差异。在介质黏度为1和40mm^(2)/s,流量为80~180m^(3)/d工况下,使用FLUENT软件选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进行求解,分析两种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变化规律,通过流场分析探究叶轮结构对泵外特性的影响机制。仿真得到泵的扬程、效率曲线,发现泵性能出现变化的工况点与叶轮内流场分析结果相对应,并根据泵叶轮的内流场分布和泵的性能曲线分析两种泵所适用的工况。结果表明,径向流泵适用于大流量和高黏度工况,混向流泵适用于较低流量和中低黏度工况,为不同工况下泵的选择及泵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油电泵 叶轮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介质黏度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红霞 曹海建 黄晓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分别以直径85nm、700nm的纳米SiO2粒子作为分散相,PEG200、PEG400、PEG6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超声波震荡和机械搅拌的方式制备不同黏度的剪切增稠液(STF)。采用JEM-2100HR型透射电镜观察纳米SiO2粒子的外观形貌,利用Nano-ZS90型粒径分析... 分别以直径85nm、700nm的纳米SiO2粒子作为分散相,PEG200、PEG400、PEG6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超声波震荡和机械搅拌的方式制备不同黏度的剪切增稠液(STF)。采用JEM-2100HR型透射电镜观察纳米SiO2粒子的外观形貌,利用Nano-ZS90型粒径分析仪测试纳米SiO2粒子的直径及分布,采用MCR302型流变仪测试STF的稳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直径85nm的纳米SiO2粒子易团聚,直径700nm的纳米SiO2粒子不易团聚。在一定剪切速率范围内,STF体系的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变稀再增稠"的现象。STF体系的初始黏度、突变黏度、最大黏度均随着纳米SiO2粒子质量分数或PEG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STF体系的突变剪切速率则随着纳米SiO2粒子质量分数或PEG分子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分散相 分散介质 流变性能 剪切速率 剪切黏度
下载PDF
铸造充型过程中液固转变影响流动行为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流 孙飞 +3 位作者 陈涛 滕子浩 唐玉龙 廖敦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1-1531,共11页
为准确预测浇不足及冷隔,在已有的处理液固转变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固相率变化的糊状区流动行为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处理液固转变过程中糊状区不同阶段的流动行为,即高固相率糊状区采用临界固相率方法,低固相率糊状区采用变黏度方... 为准确预测浇不足及冷隔,在已有的处理液固转变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固相率变化的糊状区流动行为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处理液固转变过程中糊状区不同阶段的流动行为,即高固相率糊状区采用临界固相率方法,低固相率糊状区采用变黏度方法,中等固相率糊状区采用多孔介质拖拽模型。模拟了S型铸型水模拟实验,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验证了不考虑液固转变时所采用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简单形状的底注式铸造工艺,对比分析了处理液固转变过程中采用不同控制参数的计算效果,证明了糊状区流动行为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转变 糊状区 多孔介质 变黏度 有限体积法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喷气燃料作为液压介质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耀东 谭威 宋兆华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66-69,共4页
介绍了喷气燃料RP-3的特点,分析了喷气燃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对喷气燃料作为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关键技术—粘度、轴功率、橡胶相容性、防静电等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通过实例验证了上述分析,指出了可行方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 介绍了喷气燃料RP-3的特点,分析了喷气燃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对喷气燃料作为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关键技术—粘度、轴功率、橡胶相容性、防静电等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通过实例验证了上述分析,指出了可行方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介质 关键技术 喷气燃料 粘度 防静电
下载PDF
流体介质对高速涡轮钻具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先勇 冯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42,53,共6页
提高涡轮钻具的力学性能一直是涡轮钻具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以178 mm高速涡轮钻具为原型,在台架试验的基础上,利用CFD方法,研究了不同介质密度、不同介质黏度对涡轮钻具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的增加,高... 提高涡轮钻具的力学性能一直是涡轮钻具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以178 mm高速涡轮钻具为原型,在台架试验的基础上,利用CFD方法,研究了不同介质密度、不同介质黏度对涡轮钻具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的增加,高速涡轮钻具的压降、工作转速对应的扭矩及输出功率均会增大,介质黏度的改变对高速涡轮钻具的扭矩和输出功率基本无影响。在进行涡轮钻具设计时,应该考虑其对流体介质物理性质变化的适应能力,合理设计工作转速范围。现场使用涡轮钻具,当钻井液密度、黏度发生改变时,应注意调整泵压、钻压以保证最佳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钻具 台架试验 力学性能 流体介质 密度 黏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不同类型碘对比剂对兔肾脏水分子扩散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佳 赵凯 +1 位作者 张玉东 王霄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采用DWI评估不同类型碘对比剂对兔肾脏水分子扩散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为碘帕醇组(n=6)、碘克沙醇组(n=6)、对照组(n=5)。3组动物首先接受DWI扫描得到基线数据。24h后对碘帕醇组缓慢推注非离子型单体次高渗碘对... 目的采用DWI评估不同类型碘对比剂对兔肾脏水分子扩散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为碘帕醇组(n=6)、碘克沙醇组(n=6)、对照组(n=5)。3组动物首先接受DWI扫描得到基线数据。24h后对碘帕醇组缓慢推注非离子型单体次高渗碘对比剂碘帕醇,碘克沙醇组采用非离子型双体等渗碘对比剂碘克沙醇,对照组推注0.9%NaCl溶液。于注射药物后1、24h分别行DWI扫描。于DWI扫描图像(b=0)上识别左侧肾脏皮质(CO)、外髓外带(OS)及外髓内带(IS),并分别测量其ADC值。比较组内ADC值的变化。结果碘帕醇组中肾脏CO、OS、IS区ADC值均在1h时明显减低,24h进一步下降,基线、1、24h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碘克沙醇组、对照组肾脏CO、OS及IS区ADC值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碘帕醇对于肾脏水分子扩散功能的损伤大于碘克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对比剂肾病 扩散磁共振成像 渗透压 黏滞度
下载PDF
介质粘度对三相分离器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明虎 卜凡熙 +2 位作者 张勇 邢雷 王维刚 《化工机械》 CAS 2019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运用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 Stress Model,RSM)对一种新型脱油除砂三相一体化分离器内部流场特性和分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介质粘度对三相分离器脱油除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介质粘度在1.6~2.8mPa...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运用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 Stress Model,RSM)对一种新型脱油除砂三相一体化分离器内部流场特性和分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介质粘度对三相分离器脱油除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介质粘度在1.6~2.8mPa·s范围内变化时,随着粘度的增大,分离效率呈逐渐降低趋势,最佳工况下三相分离器的除砂效率达到93%,除油效率可达95%,呈现出了较好的脱油除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分离器 介质粘度 分离效率 流场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