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秦汉、晋唐、宋元中医发展的成就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荣庆 周珩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中国医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内容博大精深。秦汉医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晋唐是中医学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宋金元则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各家纷起,使祖国医学面貌为之一新。
关键词 秦汉医学 晋唐医学 宋金元医学 中医学发展史
下载PDF
席弘、席弘学派与《席弘赋》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春娟 陈荣 杨永寿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南宋著名针灸学家席弘在中国针灸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自席弘迁居江西临川后,其后代以针灸薪火相传,据记载传有十二代。当传至第十代孙时,于传子之外又传徒,由家传变为师传,如卓有成就的陈宏纲、刘瑾等,形成了席弘学派。针灸歌赋... 南宋著名针灸学家席弘在中国针灸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自席弘迁居江西临川后,其后代以针灸薪火相传,据记载传有十二代。当传至第十代孙时,于传子之外又传徒,由家传变为师传,如卓有成就的陈宏纲、刘瑾等,形成了席弘学派。针灸歌赋《席弘赋》是席弘学术思想的代表作,系由席弘门徒根据席弘学术思想补辑或编写而成。该赋在针法应用和针灸配穴方面具有特色,赋中的针灸学术思想与治疗方法至今仍被针灸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师 江西 席弘 医学史 宋朝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轻灸重针转折因素浅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叶险峰 李成文 张会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59-762,共4页
研究宋金元时期由重灸向重针转折的因素。从疾病谱变化、灸法局限与弊端、中药与手术治法增多、经络腧穴理论完善等剖析灸法衰落原因。宋金元时期中医病机理论与辨证论治取得重大突破,经络腧穴理论进一步完善,方剂配伍更加灵活,中药与... 研究宋金元时期由重灸向重针转折的因素。从疾病谱变化、灸法局限与弊端、中药与手术治法增多、经络腧穴理论完善等剖析灸法衰落原因。宋金元时期中医病机理论与辨证论治取得重大突破,经络腧穴理论进一步完善,方剂配伍更加灵活,中药与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谱发生改变,热病盛行,外伤与骨折增多,灸法的局限与弊端等成为轻灸重针的重要转折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医学史 金朝 医学史 元朝 医学史 宋朝
原文传递
宋兴运用风药及芳化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昀峰 金钊 宋兴(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5-778,共4页
当前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诊疗研究多围绕热性病机展开,宋兴教授认为湿邪郁闭类证是本病不可忽视的一类情况,指出临床中存在对此证的过用寒凉、闭塞阳气、郁遏湿邪等误治问题。其强调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妄执某言;注重从气机运动及气... 当前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诊疗研究多围绕热性病机展开,宋兴教授认为湿邪郁闭类证是本病不可忽视的一类情况,指出临床中存在对此证的过用寒凉、闭塞阳气、郁遏湿邪等误治问题。其强调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妄执某言;注重从气机运动及气化能力失常论治百病,强调应从湿邪郁闭玄府、妨碍津气升降出入导致皮下出血分析,指出基本病机为湿郁络伤;治疗上重视风药与芳化药物的透化湿邪、疏达玄府能力。针对湿邪郁闭兼气虚、兼痰浊或湿浊,寒化导致寒湿郁闭,热化导致湿热郁闭等情况,提出了疏透芳化佐益气、佐通利三焦,寒湿型重温化开宣,湿热型重芳香疏透等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芳化药物 过敏性紫癜 宋兴 辨证论治 经验
原文传递
宋慈《洗冤集录》产生的历史文化条件——纪念宋慈诞辰830周年 被引量:5
5
作者 黄瑞亭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429-432,322,共4页
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法律、个人等角度出发讨论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条件。我国法医检验早期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历史条件,朱熹理学影响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文化条件,南宋建阳政治文化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 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法律、个人等角度出发讨论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条件。我国法医检验早期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历史条件,朱熹理学影响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文化条件,南宋建阳政治文化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地理条件,完善的南宋检验制度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法律条件,宋慈在《洗冤集录》中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是个人努力和总结的结果。因此,南宋时期出现宋慈及其《洗冤集录》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历史必然和文化传承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中华文化结晶和法医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宋慈 洗冤集录 法医人文
原文传递
宋祚民运用温病思路论治儿科疾病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叶茂茂 宋瑾 宋祚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9期1-3,共3页
介绍宋祚民教授以温病学遣方用药思路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儿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外感应首重清热,内伤应兼顾扶正,以自拟清肺利咽汤、止泻散等治疗。并附验案2则。
关键词 温病 儿科疾病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宋祚民
下载PDF
Reacting to Epidemics:The Innovative Imperial Public Health System during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7
作者 Asaf Goldschmidt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Song China was a period in which China experienced a great increase in its population.Concurrently,the Song dynasty also experienced a rise in the frequency of epidemics and two major wars with the Western Xia and Lia... Song China was a period in which China experienced a great increase in its population.Concurrently,the Song dynasty also experienced a rise in the frequency of epidemics and two major wars with the Western Xia and Liao dynasties during the 1000s and 1040s.The consequences of these changes were exacerbated by the increased geographical mobility of certain social groups such as traders and examinees attending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Thus,casualties of wars,epidemics,or disease,especially of people whose families were far away and could not care for them were left without care and“their corpses often lay bare along the roads.”This new social environment created a need for general relief.The Northern Song government(960-1127 CE),especial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Huizong,established an innovative public health system to address this issue.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included poorhouses,public hospitals,and pauper’s cemeteries.The first were more of charity organizations,whereas the latter two promoted public health by providing medical services for the poor and burial for those that nobody cared for.In terms of rationale behind these institutions,on the one hand,they constituted an attempt to get the poor and homeless off the streets while providing them relief or burial.On the other hand,it seems that Huizong’s deep concern with medicine propelled him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public health system oriented to prevent contagion and outbreak of epidemics.This article depicts the background,the organization,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system.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conditions and reasons that gave rise to such a unique undertaking by the Northern Song gov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CS History of medicine Hospitals HUIZONG Public health Pauper’s cemetery song dynasty
下载PDF
The Song Tomb Fresco (宋墓壁画) in Panle Village of Hancheng City (韩城盘乐村):The Medicine‑preparation Picture (备药图) 被引量:1
8
作者 Gengzhe Yu 段英帅(译)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9年第3期123-128,共6页
A song tomb was discovered in Panle village(盘乐村)of Hancheng city(韩城),Shaanxi Province(陕西省)in 2009.Although it was not of high standard,the tomb contained extremely exquisite frescoes with striking contents.The... A song tomb was discovered in Panle village(盘乐村)of Hancheng city(韩城),Shaanxi Province(陕西省)in 2009.Although it was not of high standard,the tomb contained extremely exquisite frescoes with striking contents.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dentity of the tomb owner and the frescoes had been discussed by scholars,while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social status of doctors in the Song dynasty(宋朝)and the medical scenes reflected in the frescoes,to for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ward the profession of the tomb owner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fresco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rent version medicine-preparation picture(备药图) song tomb fresco(宋墓壁画) Tai Ping Sheng Hui Fang(《太平圣惠方》The Holy Benevolent Formulae of Taiping Period)
下载PDF
浅谈“津沽医学”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雨 曹魏敏 王惠君 《河南中医》 2014年第3期383-385,共3页
天津的医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源于张锡纯的中西汇通,形成于吴咸中院士为代表的"三朵金花",至今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在各个阶段,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支持与否,以及代表性医家的学术观点和成果都影响着天津中西医结合的进程... 天津的医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源于张锡纯的中西汇通,形成于吴咸中院士为代表的"三朵金花",至今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在各个阶段,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支持与否,以及代表性医家的学术观点和成果都影响着天津中西医结合的进程。因此,明确"津沽医学"发展脉络,传承天津名家学术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津沽医学"的精髓,对更好地发展中西医结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沽医学 张锡纯 杨焕文 刘松菴 董晓初 邢锡波 尚天裕 王今达 吴咸中 谷济生 赵恩俭 石学敏 张伯礼
下载PDF
宋康运用中药臣佐君药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经验介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金依 宋康(指导)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介绍宋康教授运用中药臣佐君药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宋康教授认为,肺癌靶向治疗属以毒攻毒法,以靶向药物为君药,是治癌毒之良药,亦是伤及人体之毒药,其以热毒为主。同时使用中药辅助起臣佐之用,治疗时以清为要,则燥热之性去而... 介绍宋康教授运用中药臣佐君药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宋康教授认为,肺癌靶向治疗属以毒攻毒法,以靶向药物为君药,是治癌毒之良药,亦是伤及人体之毒药,其以热毒为主。同时使用中药辅助起臣佐之用,治疗时以清为要,则燥热之性去而攻邪之用存。此外,宋康教授还注重引经药及归经药的使用,以加强药力。在克服耐药方面,采用屡攻屡补之法,减少虚不受补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 君药 臣佐 宋康
原文传递
宋代社会因素对中医时间医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帆 袁卫玲 赵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30-232,共3页
中医在两千多年前就确立了时间医学的思想,宋代是其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繁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分析了宋代国家政策、社会经济、理学及天文历法等因素对宋代时间医学发展的影响,... 中医在两千多年前就确立了时间医学的思想,宋代是其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繁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分析了宋代国家政策、社会经济、理学及天文历法等因素对宋代时间医学发展的影响,为当代中医时间医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医学 五运六气 社会因素 宋代
下载PDF
宋代菽豆的地位及功用
12
作者 程民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5,共13页
菽豆种植在宋代得到广泛普及,还出现新品种蚕豆并引进西天绿豆,形成了北麦、南稻、全国豆的新格局。从而扩大了南方旱地山地的垦殖率,改善了粮食结构,菽豆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底层百姓的主粮。从日常饮食、饲料、烧饭取暖来看,菽豆... 菽豆种植在宋代得到广泛普及,还出现新品种蚕豆并引进西天绿豆,形成了北麦、南稻、全国豆的新格局。从而扩大了南方旱地山地的垦殖率,改善了粮食结构,菽豆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底层百姓的主粮。从日常饮食、饲料、烧饭取暖来看,菽豆是民众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官方对菽豆的需求量也很大,是宋代民众消费量最大也即产量最大的粮食。副食的功能更大,豆油、酱油的诞生、豆腐的命名、豆酱的必备,显示宋代对菽豆的进一步开发和更多依赖。在宋代社会经济史中,菽豆的作用不亚于稻麦,而在养地、治病防病和食品方面的作用超过其它所有农作物。宋人将其推向德配天地的文化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主粮 菽水 医药 宋代
原文传递
宋代官药局的沿革及相关问题考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82-286,共5页
宋代官药局建立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北宋末废罢,南宋绍兴六年(1136)重建。两宋官药局在建立之初均隶属太医局,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改隶太府寺,南宋则是在绍兴十八年(1148)或绍兴二十一年(1151)左右改隶太府寺。这种隶属关系的改变... 宋代官药局建立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北宋末废罢,南宋绍兴六年(1136)重建。两宋官药局在建立之初均隶属太医局,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改隶太府寺,南宋则是在绍兴十八年(1148)或绍兴二十一年(1151)左右改隶太府寺。这种隶属关系的改变既是官药局规模扩大后的现实需求,也是官药局由社会福利性机构向盈利性机构转变的结果。官药局隶属关系的改变是官方医疗机构医药分业的开始,继而进一步推动了民间的医药分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药局 隶属关系 医药分业 宋代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系统探讨罗颂平孕前运用中药防治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郜洁 余庆英 +1 位作者 朱玲 蔡逸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罗颂平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罗颂平教授孕前运用中药疗法防治复发性流产的905首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罗颂平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罗颂平教授孕前运用中药疗法防治复发性流产的905首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分级聚类等方法对罗颂平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05首处方共包含141味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5位的中药为菟丝子、山药、续断、桑寄生、白术、党参、覆盆子、鸡血藤、黄芪、女贞子、杜仲、白芍、丹参、陈皮、枸杞子等,分析得到使用频次在400以上中药的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13个,挖掘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结论】罗颂平教授孕前中药防治复发性流产主要以脾肾论治,注重补肾健脾,传承了中医治疗滑胎"预培其损"的辨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滑胎 补肾健脾 预培其损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 罗颂平
原文传递
风药在《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怀芝 杨金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2-1634,共3页
风药在北宋《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不仅应用于各种风证、痹证,还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内科病证脏腑虚实辨治用风药,肝病用之疏肝泻肝、散肝缓肝,心病用之温通心脉、养心定志,肺病用之疏宣肺气、散敛相制,脾病用之益气升阳、疏泄伏... 风药在北宋《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不仅应用于各种风证、痹证,还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内科病证脏腑虚实辨治用风药,肝病用之疏肝泻肝、散肝缓肝,心病用之温通心脉、养心定志,肺病用之疏宣肺气、散敛相制,脾病用之益气升阳、疏泄伏火,肾病用之温经散寒、通窍利水;内科痰饮、水肿辨治用风药宣化水饮,胜湿燥痰;积聚癥癖瘰疬辨治用风药走窜透达,破积除癥。妇科病虚实辨治用风药祛风和血,升提止崩。眼病、口齿病、耳鼻喉病及外科辨治用风药上行,疏散风热。《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风药的广泛应用,为金元时期风药概念的提出及风药理论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北宋 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 应用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本化"属性尤其应该受到重视。黔东南州民族医学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苗医药·九节茶药制作工艺和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以及贵州省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本化"属性尤其应该受到重视。黔东南州民族医学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苗医药·九节茶药制作工艺和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以及贵州省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非遗项目黔东南州的侗族大歌所面临的传承人危机,让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建立市场化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实现"大众—边缘—大众"的转型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本化 苗医药 侗医药 侗族大歌
下载PDF
宋欣伟教授辨治干燥综合征新思路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玲燕 宋欣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8期1564-1565,共2页
介绍宋欣伟教授中医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心得体会。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从独特的角度分析病机,巧妙地将开里通表、清里润表、培土生金、引火归原等中医经典治法运用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并分别举医案验证。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中医药经验 宋欣伟
下载PDF
宋以后浙派中医变迁及对浙派中医儿科影响初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文坛 陈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究宋以后浙派中医发展历程及学术渊源,并从中分析对浙江儿科流派现状的影响。[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历史背景、医学流派、医家生平、社会关系、地理环境等方面,总结浙派中医的发展过程。归纳浙江中医儿科流派... [目的]探究宋以后浙派中医发展历程及学术渊源,并从中分析对浙江儿科流派现状的影响。[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历史背景、医学流派、医家生平、社会关系、地理环境等方面,总结浙派中医的发展过程。归纳浙江中医儿科流派现状特点,并剖析浙派中医对浙派中医儿科现状形成的影响。[结果]宋室南渡是浙派中医发展的转折点,钱乙、金元各家学派与浙派中医存在源流关系,易水、河间、丹溪、永嘉、钱塘、温病、温补、绍派伤寒等学派在浙江广为传播。浙江中医儿科植根于浙派中医,在其影响下,中医儿科临床偏于滋阴清热,略于应用麻桂等辛温之剂。[结论]浙派中医的形成是众多学派不断融合的过程,其中钱乙、河间、丹溪、温病等学派对浙江近代儿科医家影响深远,形成以滋阴、清热为主导的儿科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中医儿科 流派 滋阴清热 宋代 医史文献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紫轩 罗婕 +1 位作者 德洛 张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28-2233,共6页
目的:总结藏医对黄水病的诊疗经验,结合藏医理论分析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中关于黄水病的诊疗经验,以“黄水病”“干黄水”为检索词,在前期自建的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 目的:总结藏医对黄水病的诊疗经验,结合藏医理论分析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中关于黄水病的诊疗经验,以“黄水病”“干黄水”为检索词,在前期自建的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中筛选用于治疗黄水病的三黄水类方。完成词频分析和共现分析,并将数据导出至Cytoscape 3.7.1,进行可视化网络分析,在藏医理论的指导下,挖掘三黄水类方的配伍规律,分析藏医治疗“黄水病”的优势病种。结果:共检索得到治疗黄水病的三黄水类方12个,藏药81味。三黄水药(珀嘎、黄葵子、决明子)最常配伍诃子、木香、毛诃子、余甘子、麝香、肉豆蔻、草果、宽筋藤、丁香、巴夏嘎等,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黄水病”。其中,“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能清除血热、化解坏血;配伍温性的木香、麝香、肉豆蔻、草果、丁香等主要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配伍清赤巴热的宽筋藤、巴夏嘎等则主要用于治疗热性黄水病。结论:藏医遵循病症结合的诊疗模式辩治黄水病,三黄水类方是其用于治疗“黄水病”的核心方剂集合,类风湿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属于三黄水类方治疗的优势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黄水病 干黄水 三黄水类方 用药规律 文本挖掘 漆塞尔桑当松汤 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
下载PDF
宋以后中医外科托法演变及组方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志强 班秀芬 +2 位作者 郝晶涛 王琦 荣宝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25-428,共4页
托法是中医外科内治三大法则之一,与外科其他理论同步酝酿产生,并随着外科的发展,逐步演变而成熟,组方及作用等亦随之更替转化。宋代《圣济总录》提出了托法的名称、适应证与作用,托法正式形成。之后,金元时期,托法理论不断创新,方剂日... 托法是中医外科内治三大法则之一,与外科其他理论同步酝酿产生,并随着外科的发展,逐步演变而成熟,组方及作用等亦随之更替转化。宋代《圣济总录》提出了托法的名称、适应证与作用,托法正式形成。之后,金元时期,托法理论不断创新,方剂日趋丰富,得到了快速发展;明代则托法更加强调辨证用药,渐趋成熟;清代,完善及系统总结了托法,托法的发展达到了历史鼎盛。新中国成立后,规范了托法基本理论体系,进入了崭新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法 演变与组方 中医外科 宋代及以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