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龚廷贤医籍歌括用韵看明代赣方言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明代名医龚廷贤医籍五种中的歌括用韵多以方言入韵,符合其所说的“括俚言”的特点,可以归纳出明代赣方言13条语音特征。
关键词 龚廷贤 歌括 用韵研究 明代 赣方言
下载PDF
基于宋金元医学文献数据挖掘的带下病诊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扬 张大伟 张朱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02-3209,共8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宋金元医学文献中治疗带下病的用药规律,为中药临床应用和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从宋金元医学著作中筛选涉及带下病的52部古籍,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组方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宋金元医学文献中治疗带下病的用药规律,为中药临床应用和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从宋金元医学著作中筛选涉及带下病的52部古籍,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组方规律研究,提取新方组合,总结其带下病的诊治规律。结果纳入方剂262首,涉及306味中药,方剂多小而精简,以丸散剂为主;赤白带下病(54.2%)较多,其次为白色带下病(26.0%),其归经侧重不同,但总归肝脾肾三经,药性以温、寒、平,药味以辛、甘、苦居多,以补虚类药物为主;支持度≥27的中药药对组合为5对,无监督熵聚类分析得到13首新处方。结论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后得出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带下病病因多与虚、寒、热有关,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核心药物以补血扶正的四物汤组成为基础,为后世临床治疗带下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元医学文献 带下病 诊治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宋校医书引用文献方法评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文飞 薛旭升 +1 位作者 王维 曾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81-83,共3页
通过对宋校医书引用文献方式及引用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宋臣除引用版本异文、他书异文之外,还直接添补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宋臣关于校书方法的说明,发现他们在校书过程中参考相关文献做了大量研究性工作,用以修订所校各书,使其基本... 通过对宋校医书引用文献方式及引用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宋臣除引用版本异文、他书异文之外,还直接添补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宋臣关于校书方法的说明,发现他们在校书过程中参考相关文献做了大量研究性工作,用以修订所校各书,使其基本构成发生变化。因而宋校本医书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原著原貌,并由此形成学术内涵的变化。北宋校正医书局以儒臣主导校正工作的特殊性及其“阙文者补之”而一味追求文意完整的做法,不仅存在妄改原著之弊,而且部分引文存在粗疏失考、有悖医理之处。有必要对宋校医书引用文献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辨析考证,判断正误,为正确理解、有效运用宋校医书文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校 引用 谬误
下载PDF
《圣济总录》治疗心系疾病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海棉 李萍 《四川中医》 2021年第11期18-21,共4页
《圣济总录》总结了北宋以前的医学成就,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内容丰富,贴近临床,覆盖的疾病非常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学科,在九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值得挖掘研究的地方。其中对心系疾病有着系统的论述,将临床上... 《圣济总录》总结了北宋以前的医学成就,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内容丰富,贴近临床,覆盖的疾病非常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学科,在九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值得挖掘研究的地方。其中对心系疾病有着系统的论述,将临床上认为与"心"相关的症状,运用藏象学说归类到心病范畴,列有"心脏门"、"心痛门"两大类。从现在的中医临床认识角度来看,这两大"门"中的病证不完全是心系疾病,但"诸痹门"的"心痹"、"心痛门"的"心掣"、"虚劳门"的"脉极"、"诸疝门"的"心疝"均为心系疾病。本文通过对"心痹"、"心掣"、"脉极"、"心疝"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拟挖掘出北宋时期对心系疾病的认识高度,希望能对当今治疗多种从心论治的疾病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济总录》 心系疾病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宋代医学
下载PDF
《艾灸图》的医史问题及其背后的巫医之争
5
作者 谢海金 李良松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0,F0003,共4页
《艾灸图》是一幅罕见的以中医艾灸为主题的宋代人物风俗画,它用生动的笔墨、创新的技法与丰富的细节,向世人展示了画作的三重蕴意——画卷之中的“艾灸之景”、画史之间的“进谏之愿”、画面之外的“巫医之争”。生动写实的艾灸之景与... 《艾灸图》是一幅罕见的以中医艾灸为主题的宋代人物风俗画,它用生动的笔墨、创新的技法与丰富的细节,向世人展示了画作的三重蕴意——画卷之中的“艾灸之景”、画史之间的“进谏之愿”、画面之外的“巫医之争”。生动写实的艾灸之景与迂回婉转的进谏之愿相得益彰,不仅表达了画家对病可就医、医者有法的太平景象的希冀,而且折射出他对“病不疗治,听于巫觋”的医疗窘境的批评。从医疗史的角度,对以《艾灸图》为代表的与中医药相关的古代书画作品进行鉴赏与分析,有助于更加生动与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医疗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图》 医史问题 巫医之争 宋代医疗史
下载PDF
宋代药业官营民营并举与农工商体系初步形成
6
作者 唐廷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2期2094-2102,共9页
宋朝建立在五代十国分裂战乱、经济处于崩溃的基础上,因而赵宋立国就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恢复发展经济文化。最重要的措施是:废除2000年来束缚商业发展的“坊市制”,大力发展官营、民营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开办各级学校教育,减轻农民、商... 宋朝建立在五代十国分裂战乱、经济处于崩溃的基础上,因而赵宋立国就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恢复发展经济文化。最重要的措施是:废除2000年来束缚商业发展的“坊市制”,大力发展官营、民营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开办各级学校教育,减轻农民、商人赋税,使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获得空前发展。宋朝对发展医药尤其重视,表现为大力整理、编修医药书籍;开办医学教育培养上医和药材种植人才;提高医药人的政治与社会地位;积极发展官营药业,带动民营药业进步,使城市药铺普及,药市、制药作坊与药材规模种植兴起,药业获得农工商体系初步形成的大好局面,谱写了中国药业史上的光辉之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药业 官营药业 民营药业 药市 制药作坊 药材种植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