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疑难问题解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单民
陈磊
-
机构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
出处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7,共5页
-
文摘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解释和适用难题。本罪"近亲属"的范围宜采取民事法律标准。除"近亲属"外的其他"密切关系人"是质与量相统一的概念,"关系人"表明其性质,"密切"界定其程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行为人只是利用"私人关系"而非"权力关系"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成立本罪而非斡旋受贿罪。本罪的既遂未遂标准不能做限缩解释。本罪与受贿罪的共犯应加以严格的区分。
-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关系密切人
斡旋受贿
既遂标准
受贿罪共犯
-
Keywords
crime of bribery by using influence
close relative
mediate bribery crime
standard of accomplishment
accomplice of bribery crime
-
分类号
D924.392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受贿犯罪保护法益与刑法第388条的解释
被引量:42
- 2
-
-
作者
黎宏
-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9,共14页
-
文摘
受贿犯罪的保护法益应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公正性。据此来理解受贿犯罪,则刑法分则第8章所规定的受贿犯罪不再只是"以权换利",即侵害职务行为不可收买性的犯罪,而是扩展至行为人凭借其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即影响力,进行利益交易的"影响力交易"犯罪,所侵害的不仅是行为人本人职务行为的公正性,还包括被其利用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公正性。这种保护法益理解上的转变,使刑法第388条等在立法上具有了存在的理由。同时,行为人并非亲自以权获利,而是利用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间接获利的情况,使第388条受贿罪的主体具有了"类似教唆犯"的构造,从而使其在认定上具有了不同于刑法第385条所规定的一般受贿罪的若干特点。
-
关键词
受贿罪
斡旋受贿
职务行为的公正性
类似教唆犯
-
Keywords
bribery crime, mediate bribery, fairness of duty behaviors, a crime similar to the crime of instigating others to commit a crime
-
分类号
D924.392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共犯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开骏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6-50,共5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XNH015)
-
文摘
国家工作人员与关系人实施共同受贿犯罪时,要立足实行行为并综合考察受贿故意和职务、取财行为的时间和内容等要素,判断核心角色以确定共犯性质;国家工作人员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犯时,与受贿罪形成观念竞合,应以受贿罪论处以实现罪刑均衡,关系人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论处。
-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受贿罪
共犯
-
Keywords
mediating bribery crime
bribery crime
joint crime
-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法律适用探析
- 4
-
-
作者
张传伟
张霞
-
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
基金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2010年重点课题
-
文摘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了影响力交易罪,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但二者存在明显区别。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规定为贿赂型犯罪体系的科学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应从主体、行为表现方面对不同的受贿犯罪进行界分,区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共犯。法律解释对"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影响力"和"关系密切人"的规定还存在缺陷,应进一步明确它们的范围和含义,扩大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增加单位犯罪的规定。
-
关键词
受贿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关系密切人
法律适用
-
Keywords
acceptance of bribes
mediating bribery crime
close person
application of law
-
分类号
D924.392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