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组学鉴别非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沙雪 巩贯忠 +3 位作者 仇清涛 李振江 李登旺 尹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CT扫描时相图像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的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NSCLC患者的术前CT图像,所有患者均行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扫描。选取231... 目的建立不同CT扫描时相图像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的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NSCLC患者的术前CT图像,所有患者均行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扫描。选取231枚纵隔淋巴结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入组的163枚淋巴结作为训练组,2017年7月—2018年6月入组的68枚淋巴结作为验证组。分别在三时相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ROI),每个ROI提取841个影像特征,使用LASSO算法筛选特征,基于各时相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两不同时相CT影像组学特征的差值建立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UC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异。结果共建立6个模型,其AUC值均>0.800。平扫期CT模型具有最优的鉴别效能,其训练组的AUC值、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26、0.860、0.871、0.906,验证组的AUC值、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25、0.769、0.882、0.870,均高于其他模型。平扫和静脉期CT图像联合动脉期CT图像之后,训练组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从0.879、0.821和0.919、0.789提高到0.949、0.878和0.979、0.900。结论CT各时相影像组学模型均可用于辅助临床诊断淋巴结。平扫CT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值最高,而联合动脉期CT图像可提高模型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T 影像组学 纵隔淋巴结
原文传递
艾滋病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大伟 袁春旺 +2 位作者 张立洁 靳二虎 马大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胸部平片、CT和MR扫描)。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平片、CT扫描,5例作了增强CT扫描,1例作了MR...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胸部平片、CT和MR扫描)。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平片、CT扫描,5例作了增强CT扫描,1例作了MR检查。结果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时,增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7区9/9例,4R区7/9例,2R区5/9例。结论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多组淋巴结增大,可相互融合及出现淋巴结外侵犯表现,CT和MR扫描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结核 影像学表现 肺门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AIDS 增强CT扫描 淋巴结外侵犯 胸部平片 MR扫描 回顾性分析 淋巴结增大 MR检查 重要意义
原文传递
T1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宋祥华 胡德宏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探讨T1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而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76例T1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 目的探讨T1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而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76例T1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统计淋巴结清扫个数及转移个数,分析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大小、原发部位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76例肺癌患者中,共清扫出淋巴结4 968枚,平均(4.4±1.7)组,其中有145枚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92%。有58例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1.01%,其中区域性淋巴结转移55例,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94.83%。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8.92%,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22.8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4,P>0.05)。右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与左肺癌比较,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与下肺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5;χ~2=0.099,P>0.05)。随着T分期的增加,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增大。当肿瘤处于T1a期时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T1b期高分化鳞癌患者也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高、中、低分化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10%、25.49%、29.33%,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P<0.05)。结论 T1期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相关,大多遵循区域性转移的规律,跨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T1a期肺癌和T1b期高分化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根据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术中可适当放宽淋巴结的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淋巴转移 纵隔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99m)Tc-Tetrofosmin Scinti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Lung Neoplasmas and Mediastinal Lymphoid Node Involvement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代娟 赵峰 张永学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5期608-612,共5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99mTc-Tetrofosmin (TF) scinti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lung cancer and mediastinal lymphoid node involvement, 33 patients with pulmo- nary neoplasmas were subj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99mTc-Tetrofosmin (TF) scinti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lung cancer and mediastinal lymphoid node involvement, 33 patients with pulmo- nary neoplasmas were subjected to both 99mTc-TF scintigraphies and CT scans in one week before their operations or puncturations. All the images were judged visually and the emission images were analyzed with semi-quantitative method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 There was marked difference in target/non-target (T/N) ratio between the lung cancer group and the benign lesion group (P〈0.001). Moreover, in the lung cancer group, T/N ratio in tomographies was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lanar images (P〈0.01).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99mTc-TF SPEC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neoplasmas (P〈0.05 and P〈0.01 respectively), so was the sensitivity of 99mTc-TF SPECT vs CT in the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lymphoid node metastasis (P〈0.05). It was also found that epiderm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and adenocarcinomas had a higher T/N ratio than in small cell carcinomas (P〈0.05), and 2 h washout rate (WR) of adenocarcinoma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piderm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P〈0.05). In conclusion, 99mTc-TF scintigraphy showed a favorable diag- nostic accuracy in appraising lung cancers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Furthermore semi-quantitative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is potential to offe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histological type of the cancer tissue. Therefore, 99mTc-TF scintigraphy will be a useful tool in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lung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neoplasm mediastinum lymph node 99MTC-TETROFOSMIN SCINTIGRAPHY
下载PDF
EBUS-TBNA超声内镜对纵隔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赵聪选 于韬 +2 位作者 王文慧 叶冬熳 周宏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473-477,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术中肿大纵隔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EBUS-TBNA超声内镜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EBUS-T...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术中肿大纵隔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EBUS-TBNA超声内镜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恶性病变的活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1月行EBUS-TBNA患者的超声内镜图像。我们使用以下EBUS超声内镜特征来预测淋巴结的良恶:回声,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纵横比,形态,边界,淋巴门有无,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级。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肿大淋巴结EBUS-TBNA超声内镜下的特征与良恶性的相关性,以P<0.05为标准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13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227个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67.4%的肿大淋巴结被证实为恶性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声、长轴及短轴的长度、正常淋巴门结构的消失是诊断恶性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纵隔恶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可以通过这些超声特征提高EBUS-TBNA对纵隔恶性淋巴结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 纵隔 淋巴结肿大 超声 超声特征
下载PDF
胸骨劈开进路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12例临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诠 郭朱明 +5 位作者 傅剑华 曾宗渊 陈福进 魏茂文 伍国号 杨安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42-844,共3页
背景与目的有关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以往颈部切口进路手术存在易损伤血管神经,且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拟探讨胸骨劈开进路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背景与目的有关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以往颈部切口进路手术存在易损伤血管神经,且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拟探讨胸骨劈开进路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4月至2002年4月采用胸骨劈开进路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12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7例,髓样癌5例)的临床病理结果和疗效。结果上纵隔清扫术标本中,气管前淋巴结阳性率55.6%(25/45),气管旁淋巴结阳性率57.1%(36/63),上腔静脉前淋巴结阳性率42.1%(8/19),主动脉弓前淋巴结阳性率30.0%(3/10)。12例全部生存,生存时间1~7年,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1例出现局部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采用胸骨劈开进路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肿瘤/继发性 纵隔 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万人安 尹逊亮 魏煜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691-695,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可分为无创性影像学分期和有创性外科学分期。无创性分期技术对纵隔淋巴结术前分期效能较差。其中计算机断层成像(CT)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图像已作为常规检查,磁共振成像...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可分为无创性影像学分期和有创性外科学分期。无创性分期技术对纵隔淋巴结术前分期效能较差。其中计算机断层成像(CT)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图像已作为常规检查,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目前并未得到普遍应用,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作为最准确的无创分期检查仍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有创性分期技术对纵隔淋巴结分期安全有效。其中纵隔镜术目前作为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金标准,超声内镜针吸活检术及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亦在临床有效应用。ⅢA期肺癌诱导治疗后的纵隔淋巴结再分期较为困难,首选有创性分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纵隔 淋巴结 分期
原文传递
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优势解剖分布 被引量:5
8
作者 唐思诗 邵恒 +3 位作者 杨志刚 邓雯 彭礼清 陈静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86,共4页
对45例未治疗的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例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征及解剖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5例患者中,80%增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38%形成"多房样"征象。增大淋巴结的中心部分的△CT(增强时... 对45例未治疗的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例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征及解剖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5例患者中,80%增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38%形成"多房样"征象。增大淋巴结的中心部分的△CT(增强时的CT值-平扫时的CT值)平均为(15±12)HU,边缘部分的△CT平均为(27±16)HU,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纵隔淋巴结结核常优势的累及4R(87%)、2R(76%)、7(73%)、10R(62%)、4L(51%)。MSCT能显示其强化特征及优势解剖分布,对纵隔淋巴结结核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结核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认识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文庆 崔鹏 +6 位作者 张晋杰 赵祖琦 徐俊文 刘学敏 王杰 牛瑞龙 刘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2-936,共5页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上升。SiewertⅡ、Ⅲ型AEG侵犯食管下段2~4cm,有较高的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经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较佳选择;经食管裂孔进入下纵隔后,向上游离大约6.5cm长的食管及周围淋巴结缔组...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上升。SiewertⅡ、Ⅲ型AEG侵犯食管下段2~4cm,有较高的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经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较佳选择;经食管裂孔进入下纵隔后,向上游离大约6.5cm长的食管及周围淋巴结缔组织即可完成下纵隔淋巴结的清扫。以心下囊为标识,可以提高下纵隔完整清扫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食管胃结合部的全系膜切除,可整体清扫下纵隔淋巴结,符合肿瘤学安全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下纵隔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超武 续力云 +3 位作者 杨国才 郑雷 俞明娜 张斌杰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111-114,135,共5页
目的探究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舟山医院胸心外科2015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92例肺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舟山医院胸心外科2015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92例肺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149),观察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对照组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即性别、年龄、吸烟史、原发灶直径、病灶位置分布、病灶肺叶分布、CT征象、病灶CT值、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和长径、肿大的淋巴结数量及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41)、原发灶直径(P=0.018)、病灶位置分布(P=0.005)、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P=0.019)、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长径(P=0.015)可能与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02)、病灶位置(P=0.003)和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P=0.009)是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病灶位置及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可能是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最直接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男性、中央型、病灶同侧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0.6cm的肺鳞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纵隔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联合CT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丹 李清娟 边建良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CT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及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CT扫描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保定市第三医院住院的肺癌患者110... 目的分析CT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及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CT扫描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保定市第三医院住院的肺癌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46例;年龄41~71岁。使用西门子螺旋CT机扫描,扫描条件:130 kV,110 mAs。采用C-12型肿瘤诊断用蛋白芯片试剂盒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正确的有33例,敏感性为67.35%,特异性为70.49%;肿瘤标志物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77.55%,特异性59.02%;肿瘤标志物联合CT检查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91.84%,特异性65.57%,准确率为77.27%,与单项检查比较,敏感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应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和螺旋CT联合分析,相对于单独应用一种检查技术对于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的敏感性、准确率有所增高,可以提高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肺癌TNM分期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联合检测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特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宏伟 俞文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将26例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为研究对象(简称合并组),26例无免疫损害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将26例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为研究对象(简称合并组),26例无免疫损害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①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率,合并组7.7%,对照组73.1%,P=0.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D4^+T淋巴细胞计数,合并组(6-108)×10^6/L,对照组(425-557)×10^6/L,t=55.75,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表现特点:①病变累及3-5组以上淋巴结,合并组20例,对照组6例,P=0.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平扫淋巴结密度均匀,合并组4例,对照组15例,P=0.0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平扫淋巴结有低密度区,合并组20例,对照组10例,P=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淋巴结有钙化,合并组2例,对照组12例,P=0.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均匀强化,合并组4例,对照组15例,P=0.0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⑥分格状强化,合并组16例,对照组6例,P=0.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纵隔 结核 淋巴结 CT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适形调强放疗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伟 孔炜伟 +5 位作者 闫婧 杨阳 朱丽晶 胡文静 钱晓萍 刘宝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834-183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9-22-2012-04-19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36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9-22-2012-04-19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36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接受了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27例。生存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36例患者放疗结束后总有效率(CR+PR)为77.8%(28/36),其中CR 22.2%(8/36),PR 55.6%(20/36),SD 22.2%(8/36),PD 0(0/36);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6个月、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0.4%、52.5%和26.0%。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分期(P=0.015)、转移淋巴结最大径(P=0.017)、放疗剂量(P=0.027)及放疗后是否达CR(P=0.026)对于食管鳞癌术后上纵隔1与2区转移淋巴结放疗疗效有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分期(P=0.006)和放疗剂量(P=0.010)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结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发生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者,可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疗作为补救治疗方案,术后临床分期较早或高剂量放疗组放射治疗后的预后分别优于术后分期晚及低剂量放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纵隔 淋巴转移 放射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聪 吴静 +5 位作者 吴蔚 张耀 武振宇 宋娅岚 陈静 陈磊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82-1389,共8页
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85例,女78... 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85例,女78例;年龄为(61±8)岁。观察指标:(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真实性评价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指标,可靠性评价采用准确度和Kappa分析。上述评价指标的值越大,提示该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或)可靠性越强。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 P<0.2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463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90例(真阳性35例、假阳性5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73例(真阴性300例、假阴性7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08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55例。(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32.41%(35/108)、84.51%(300/355)、38.89%(35/90)、80.43%(300/373)、0.169;准确度为72.35%(335/463),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180( P<0.05)。(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纵隔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淋巴结核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树林 卢亦波 +3 位作者 彭认平 张世迁 莫移美 周静如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初治AIDS与非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纵隔淋巴结大小变化,评估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疗效。方法本文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扫描资料作为观察组,搜集同时期... 目的对比分析初治AIDS与非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纵隔淋巴结大小变化,评估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疗效。方法本文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扫描资料作为观察组,搜集同时期非AIDS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作为对照组,淋巴结结核治疗采用2~3HRZE/9~15HRE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淋巴结结核患者化疗前临床表现,并通过抗结核过程中(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及以上)纵隔淋巴结大小变化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TB复合群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发热率较对照组高(P<0.001);治疗前CD4^+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Z=-5.565,P<0.001),首次住院时间较长(P=0.046)。咳嗽、咳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发生率(含继发性肺结核合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高于对照组(χ²=4.227,P=0.040)。两组患者抗结核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及以上治疗后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例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7d至6个月后发生结核相关性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TB-IRIS)而重复住院。结论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抗结核治疗具有相似疗效而不受HAART联合治疗的影响。CT随访可用于评估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疗效,特别是HAART的早期,有助于临床尽早对TB-IRIS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纵隔 淋巴结结核 疗效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联合快速现场评价诊断纵隔病变18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青 吴兴萍 +3 位作者 梁程程 张趁英 史家欣 李家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5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联合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对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纵隔病变患者,均行TBNA及ROSE技术检测。根据最终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TBNA联合ROSE技...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联合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对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纵隔病变患者,均行TBNA及ROSE技术检测。根据最终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TBNA联合ROSE技术的诊断效能及与最终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观察TBNA联合ROSE技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BNA联合ROSE技术诊断纵隔病变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16.7%,漏诊率为29.4%,无一例误诊。TBNA联合ROSE技术与最终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2%。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窦性心动过速2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5例,声音嘶哑1例,无大咯血发生。结论 TBNA联合ROSE技术诊断纵隔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是一种有效减少二次TBNA的安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 快速现场评价 纵隔 淋巴结 肺癌
下载PDF
以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征象几种疾病的CT诊断及鉴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韧 王依川 侯代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702-1706,共5页
目的 探讨以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征象几种疾病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 选取69例经气管镜、穿刺活检和(或)临床治疗证实的以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扫描,其中57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结... 目的 探讨以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征象几种疾病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 选取69例经气管镜、穿刺活检和(或)临床治疗证实的以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扫描,其中57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结果 中心型肺癌患者17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71.29%);淋巴瘤患者11例,易受累部位中纵隔及前纵隔(共计73.34%);淋巴结核患者15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73.39%);结节病患者21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81.98%)。中心型肺癌、淋巴瘤、淋巴结核、结节病、巨淋巴结增生症、转移性淋巴结癌六种疾病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位置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7例患者行增强扫描,肺癌淋巴结肿大强化不明显;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淋巴瘤淋巴结肿大略有强化;结节病淋巴结肿大,大致均匀强化;巨淋巴结增生症淋巴结肿大明显强化。中心型肺癌、淋巴瘤、淋巴结核、结节病、巨淋巴结增生症、转移性淋巴结癌六种疾病之间的淋巴结强化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16.215,P=0.242);淋巴结有无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25.261,P <0.05)。27例患者可见肺内表现,其中7例可见双肺内少许斑片及索条,6例可见小叶间隔增厚。结论 胸部CT检查是诊断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病变的首选方法,病灶形态特点、分布、强化及临床表现对诊断及鉴别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门 纵膈 淋巴结肿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鉴别纵隔良、恶性淋巴结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志强 王建东 +2 位作者 王向东 程留芳 杨云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673-675,共3页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CDEUS)扫查CT检查已发现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并将进行手术治疗或超声内镜引导下活检 (EUS FNA)的患者 3 6例 (手术2 1例 ,EUS FNA 15例 ...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CDEUS)扫查CT检查已发现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并将进行手术治疗或超声内镜引导下活检 (EUS FNA)的患者 3 6例 (手术2 1例 ,EUS FNA 15例 ) ,记录CDEUS检查所见淋巴结的大小、部位、回声、边界及淋巴结内部有无彩色血流信号 ,术中或EUS FNA时将对应部位的淋巴结逐一标记后送病理检查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别CDEUS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DEUS共发现纵隔肿大的淋巴结 118枚 ,其中有彩色血流信号的淋巴结 2 8枚 ,无血流信号的淋巴结 90枚。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彩色血流信号的 2 8枚淋巴结均为恶性淋巴结 ,良性淋巴结中无一探及彩色血流信号 ,但仍有 3 1枚恶性淋巴结内 ,未检出彩色血流信号。CDEUS对纵隔良、恶性淋巴结诊断的特异度为 10 0 % ,阳性预测值 10 0 % ,阴性预测值 65 .5 % ,灵敏度 47.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淋巴结 彩色多普勒 腔内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术前CT影像学 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及其临床预判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丽娜 贾胜利 沈丹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建立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术前CT影像学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分析其临床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病理N分期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建立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前CT影像学特征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 目的建立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术前CT影像学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分析其临床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病理N分期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建立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前CT影像学特征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肺腺癌术前临床N分期与术后病理N分期一致性一般。术后病理证实,55例(45.83%)有纵膈淋巴结转移,N分期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N_(1)+N_(2)、N_(0)、N_(1)及N_(2)期,且淋巴结转移最常发生在第10组、4组及7组。较大的CTR、淋巴结最大短径、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积及动脉期增强CT值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CT影像学联合预测因子预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达92.9%、83.6%、87.7%。结论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存在多站转移、逐站转移及部分呈跳跃性转移的特征。建立CT影像学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纵隔 淋巴结转移 CT 回归模型
下载PDF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对肺癌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诊断纵隔阳性淋巴结的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树本 何建行 +5 位作者 李时悦 陈汉章 殷伟强 成向阳 刘君 陈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肺癌患者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诊断纵隔阳性淋巴结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间接受PET—CT和EBUS—TBNA检查的12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 目的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肺癌患者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诊断纵隔阳性淋巴结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间接受PET—CT和EBUS—TBNA检查的12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和穿刺活检的结果。结果126例患者成功穿刺185组淋巴结。PET-CT检查结果显示,肺癌并纵隔淋巴结代谢增高,异常浓聚,标准摄取值(SUV)〉2.5。EBUS—TBNA检查可见纵隔多组淋巴结,大小约6~23mm,平均13.6mm。对PET—CT诊断为纵隔阳性的淋巴结再行EBUS—TBNA,EBUS—TBNA诊断的准确性为95.7%,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100%。结论EBUS-TBNA作为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其创伤性小,准确性高,对肺癌患者经PET—CT检查为纵隔阳性淋巴结诊断的评估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纵隔 淋巴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