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作系统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土壤氮循环特征及增产机制 被引量:51
1
作者 陈香碧 胡亚军 +3 位作者 秦红灵 章晓芳 苏以荣 李辉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33-1042,共10页
采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和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途径。基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稻作系统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库组分和微生物固氮、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同... 采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和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途径。基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稻作系统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库组分和微生物固氮、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同时,就单施化肥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氮素循环特征进行了比较。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通过改变稻田土壤氮素循环多个环节(增强氨化过程、协调硝化和反硝化过程、降低氨挥发和减少氮素损失等),改善土壤氮素供给状态(提高小分子有机氮供给、协调无机氮组分与比例、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和总氮固持),进而促进水稻氮素吸收并协调植株氮素分配过程,最终实现水稻稳产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氮素循环 氮素利用效率 微生物功能群 稻作系统 增产机制
原文传递
土壤盐渍化及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赵作章 陈劲松 +2 位作者 彭尔瑞 李荣亮 吴大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208,共7页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盐渍化受到广泛关注,全球约有8%的土地受到盐渍化的威胁。我国是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盐渍土面积占全球盐渍土面积的1/10,且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条件影响下,受盐渍化胁迫的土壤还在不断发展...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盐渍化受到广泛关注,全球约有8%的土地受到盐渍化的威胁。我国是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盐渍土面积占全球盐渍土面积的1/10,且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条件影响下,受盐渍化胁迫的土壤还在不断发展,严重影响耕地资源、作物产量、农业发展等其他方面。因此,采用经济合理高效的治理措施改善盐渍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的产量具有现实意义。总结了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及来源,从灌排措施、物理调节、化学改良、生物措施这4个方面综述了盐渍化土壤的治理途径,为进一步开展盐渍土的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治理机制 作物增产
下载PDF
腐植酸叶面肥的增产机制及其施用技术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金发 陈思雯 +2 位作者 曹晶 李安民 陈绍荣 《腐植酸》 2006年第4期18-25,共8页
通过五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证明,腐植酸叶面肥有良好的促进作物根系、茎叶生长,保花保果,提高抗逆能力,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产品品质,深受农民消费者青睐。
关键词 腐植酸叶面肥 增产机制 施用技术
原文传递
关于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何鑫 《化肥设计》 CAS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农产品,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提高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成为该行业生产经营与科学研究的重点。综合分析了施肥对茶叶产量的影响机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分析了对茶叶产量造成的影响,旨...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农产品,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提高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成为该行业生产经营与科学研究的重点。综合分析了施肥对茶叶产量的影响机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分析了对茶叶产量造成的影响,旨在为茶树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茶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茶叶产量 影响机制 增产策略
下载PDF
旱地玉米双相覆盖技术在太原地区的增产效果与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贾炜珑 翁惠玉 +3 位作者 高兰华 郭秀荣 刘守渠 王淑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2-86,共5页
玉米双相覆盖技术在太原生态区增产率为14.48%。具有苗期适宜增温促发、中期保墒促长的土壤环境效应。增产机理是: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增长,叶面积大,茎秆还原糖贮量多,干物质积累也多;具持续高强度灌浆特性。
关键词 玉米 双相覆盖 增产机理 旱地 太原地区
下载PDF
福建脱毒甘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炳全 曾军 +2 位作者 张志勇 蔡建荣 杨立明 《江西农业学报》 2001年第3期16-21,共6页
对福建甘薯病毒种类、脱毒苗的增产机理、甘薯脱毒苗的抗病性是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的 6个甘薯品种的田间带毒率为 1 0 0 % ,检测出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中SPFMV是... 对福建甘薯病毒种类、脱毒苗的增产机理、甘薯脱毒苗的抗病性是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的 6个甘薯品种的田间带毒率为 1 0 0 % ,检测出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中SPFMV是最主要的种类。脱毒甘薯的主茎长度、叶片数、茎分枝数、茎叶鲜重、叶面积系数均高于普通甘薯。生长势强、结薯较早、收获期大薯的数量和重量显著增加 ,是脱毒甘薯能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脱毒“岩薯 5号”变异株对甘薯蔓割病、薯瘟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未脱毒的“岩薯 5号” ,经茎尖培养的甘薯脱毒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甘薯 病毒 增产机理 抗病性 甘薯
下载PDF
页岩气钻探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邱正松 高宏松 黄维安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66-69,共4页
随着油气资源需求增加以及常规油气藏增产、稳产潜力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转移到非常规能源中。页岩气作为最主要的非常规能源之一,以其开发潜力大、开采寿命长、生产周期长等优点成为工程师和地球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页岩气... 随着油气资源需求增加以及常规油气藏增产、稳产潜力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转移到非常规能源中。页岩气作为最主要的非常规能源之一,以其开发潜力大、开采寿命长、生产周期长等优点成为工程师和地球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页岩气藏是典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需要应用特殊的钻探开发技术。分析、总结了页岩气成藏机理,储层特征,以及钻探开发技术现状,特别是页岩气开发新技术——水平井技术和压裂增产技术,这两项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页岩气产量逐年提高,页岩气在全球能源供应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机理 水平井 压裂 增产
下载PDF
原料、炭化温度和生物质炭组分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钟佳霖 许觜妍 +4 位作者 张怡云 李婕 刘晓雨 李恋卿 潘根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775-2785,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炭化温度和生物质炭不同组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而揭示生物质炭的增产机制。【方法】分别以木屑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450、550℃下裂解得到生物质炭。采用热水浸提法将生物质炭中的可溶性组分(浸提液)与难...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炭化温度和生物质炭不同组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而揭示生物质炭的增产机制。【方法】分别以木屑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450、550℃下裂解得到生物质炭。采用热水浸提法将生物质炭中的可溶性组分(浸提液)与难溶性组分(炭骨架)分离。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及组分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添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16.1 g/盆,显著高于添加木屑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13.0 g/盆)和对照处理(13.5 g/盆)。与地上部生物量类似,添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处理下小白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等形态学指标较木屑生物质炭和对照处理显著改善。添加炭骨架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16.5 g/盆,较添加原状生物质炭和浸提液分别提高26.9%和17.9%。添加炭骨架处理下小白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较添加浸提液处理分别提高64.1%、51.1%、38.3%和80.0%。不同炭化温度裂解得到的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生长无显著影响。与添加原状生物质炭处理相比,添加炭骨架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氮含量提高25.9%,而磷和钾含量分别降低39.7%和14.1%。添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处理下土壤pH、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添加木屑生物质炭处理分别提高0.1个单位、20.3%、19.1%、29.1%和189.2%。与添加原状生物质炭相比,添加生物质炭骨架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14.6%、6.6%、41.3%和55.1%,土壤pH升高0.13个单位;而添加生物质炭浸提液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49.8%、18.9%和24.2%,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与根长、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浸提液 小白菜 产量 根系形态 作物增产机制
下载PDF
间歇灌节水高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司徒淞 张薇 王和洲 《灌溉排水》 CSCD 1994年第3期7-12,共6页
本试验研究采用灌溉──土壤水分──植物系统──小气候系统理论体系,测定间歇灌供水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变化、作物生育性状和农田小气候相互关系,定量地提出间歇灌节水高产机理在于土壤表面形成了致密层,沟(畦)土壤表面糙... 本试验研究采用灌溉──土壤水分──植物系统──小气候系统理论体系,测定间歇灌供水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变化、作物生育性状和农田小气候相互关系,定量地提出间歇灌节水高产机理在于土壤表面形成了致密层,沟(畦)土壤表面糙率的降低和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灌 土壤水分 节水高产机理
下载PDF
大穗型杂交稻的增产机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洪 徐富贤 陈珍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74-78,共5页
以I优6078、K优6号和I优746为试材,在相同施肥水平,不同密度条件下,探讨了供试组合与对照产量差异,分析研究了大穗型组合增产的原因、库源关系及其物质基础,以期从生理角度为杂交稻再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大穗型组合 产量潜力 增产机理
下载PDF
水稻膜孔灌节水增产效果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真伟 闫滨 +1 位作者 闫胜利 姜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3,共3页
介绍了水稻膜孔灌溉的基本方法以及膜孔灌溉的节水与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覆膜比裸地可有效调节土壤温湿度 ,利于作物生长 ,促进根系发育 。
关键词 水稻 膜孔灌 节水机理 增产效果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地膜穴播冬小麦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爱萍 崔欢虎 +4 位作者 梁维治 史忠良 尹青云 池宝亮 陈奇恩 《山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8-12,共5页
1996~1998年,在山西临汾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就冬小麦地膜穴播的增产效应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穴播方式在冬前、拔节期之前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效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在生长中后期有效利用... 1996~1998年,在山西临汾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就冬小麦地膜穴播的增产效应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穴播方式在冬前、拔节期之前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效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在生长中后期有效利用土壤深层水,子粒灌浆强度大,水分生产效率较对照提高016kg/mm;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产量三要素,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优于露地条播,达到公顷产4084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穴播 增产机理 地膜覆盖
下载PDF
蓝光转化膜在北方寒冷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洋 刘兆永 +2 位作者 齐晓宁 鲍强 庄德仁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6期7-9,共3页
分析了应用蓝光转化膜育秧对苗床温度、秧苗素质和分蘖消长的影响,揭示了其增产机理,肯定了蓝光转化膜在东北冷凉稻区应用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认为它是一项很具潜力的增产技术措施。
关键词 寒冷地区 水稻 应用 蓝光转化膜 增产机理 育秧薄膜
下载PDF
交替灌溉节水与增产机理研究进展
14
作者 蔡倩 白一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年第12期38-40,共3页
我国发展节水农业意义重大。交替灌溉将生物节水与农业灌溉有效结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综述交替灌溉的研究背景、根冠通讯理论、节水机理、增产机理、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开发新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交替灌溉 根冠通讯理论 节水机理 增产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玉米立体种植增产机理的研究
15
作者 蒋海燕 于华云 王林如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玉米间大豆是一项较成功的立体种植技术。已有研究表明玉米间大豆在时间、空间、地力、养分的分配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以各自的增减达到总体的平衡 ,构成全年综合产量。在产量、产值、产能、纯收益等方面较之单作玉米和大豆有优... 玉米间大豆是一项较成功的立体种植技术。已有研究表明玉米间大豆在时间、空间、地力、养分的分配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以各自的增减达到总体的平衡 ,构成全年综合产量。在产量、产值、产能、纯收益等方面较之单作玉米和大豆有优越。本文主要揭示玉米间大豆后 ,从生理、生态、栽培、耕作等角度出发 ,阐述其增产机理 ,为玉米的立体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增产机理 间作 立体种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