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技术 被引量:78
1
作者 谢玲玲 时斌 +3 位作者 华国玉 闻枫 杨露露 董权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2-998,共7页
在多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并联运行的系统中,传统的下垂控制受线路阻抗的影响,难以实现无功功率的合理分配,为此提出了改进下垂控制方法。讨论了功率与电压、频率的关系,分析了DG容量对下垂参数选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 在多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并联运行的系统中,传统的下垂控制受线路阻抗的影响,难以实现无功功率的合理分配,为此提出了改进下垂控制方法。讨论了功率与电压、频率的关系,分析了DG容量对下垂参数选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Q-ΔU(Q为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ΔU为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的变化值)下垂控制和ΔU恢复机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对DG输出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进行控制。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控制 恢复机制 阻抗匹配 功率分配
下载PDF
综合近震及远震波形反演2006文安地震(M_w5.1)的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67
2
作者 黄建平 倪四道 +3 位作者 傅容珊 钮凤林 邵志刚 郑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2006年7月4日,在距离北京100km左右的文安地区,发生了Mw=5.1级地震,引起了北京地区的强烈震感.为了更好的认识区域构造,我们利用近震及远震波形反演的方法得到了此次文安地震的震源机制.选择了北京数字地震台网的9个地震台,震中距小于60... 2006年7月4日,在距离北京100km左右的文安地区,发生了Mw=5.1级地震,引起了北京地区的强烈震感.为了更好的认识区域构造,我们利用近震及远震波形反演的方法得到了此次文安地震的震源机制.选择了北京数字地震台网的9个地震台,震中距小于600km,台站的方位角覆盖较好.为了更好地利用信号相对较弱的P波信号,对于一个地震记录,本文分别截取出P波和面波两个部分,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反演,结合格点搜索的方法,得到了与记录P波及面波三分量对应较好的地震的方位角、倾角和滑移角.同时考虑到北京西北地区地壳较厚,本文在利用F-K方法计算近震理论波形的时候,对不同的方位角,采用了不同的地壳速度模型.随后结合远震信号中的直达P、pP、sP波形得到了分辨率较高的地震震源深度.反演结果表明,此次文安地震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走滑型地震,方位角为210°,倾角80°,滑移角-150°,地震的深度为14~15km,地震的震级为(Mw=5.1).反演结果与断层的几何分布、余震分布及北京地区北北东向应力场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反演 震源机制 格点搜索方法 CAP搜索方法 余震分布
下载PDF
论加速系数与失效机理不变的条件(Ⅰ)─—寿命型随机变量的情况 被引量:60
3
作者 周源泉 翁朝曦 叶喜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96年第1期55-67,共13页
本文根据加速系数的定义,深入研究了加速系数的性质,指出了这些性质与失效机理不变条件间的本质联系,给出了各种常见寿命分布失效机理不变的条件。
关键词 加速系数 失效机理 寿命 随机变量 可靠性工程
下载PDF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冯海燕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78,共5页
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但仍显不足。企业与高校产学研技术成交额占比较小,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内部的创新潜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国内发明创造专利主体以企业为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 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但仍显不足。企业与高校产学研技术成交额占比较小,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内部的创新潜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国内发明创造专利主体以企业为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创新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建立有效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拉近科技与经济的距离,解决产学研脱节的状况,同时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激励机制 分配机制
原文传递
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50
5
作者 王敬 刘慧卿 +1 位作者 徐杰 张宏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5-590,共6页
采用钻孔和熔蜡的方法分别制备了缝洞油藏定量模型和随机模型,并用两种模型进行全直径岩心驱油实验,研究缝洞型油藏中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驱替相与被驱替相的密度差异和缝洞连接点位置决定溶洞中流体分布规律;一次... 采用钻孔和熔蜡的方法分别制备了缝洞油藏定量模型和随机模型,并用两种模型进行全直径岩心驱油实验,研究缝洞型油藏中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驱替相与被驱替相的密度差异和缝洞连接点位置决定溶洞中流体分布规律;一次水驱结束后剩余油包括油水密度差异形成的"阁楼油"、油水置换非瞬时性造成的"封存油"、溶洞不规则性造成的"角隅油"、缝洞复杂连接关系或者低连通度造成的"盲洞油"以及岩石润湿性造成的"油膜"。连接点位置越高,"阁楼油"含量越少;注入速度越低、原油黏度越小,"封存油"含量越少;溶洞形状越规则,角隅数量越少,"角隅油"含量越少;缝洞连接关系越简单、连通程度越高,"盲洞油"含量越少;水湿岩石表面"油膜"含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全直径岩心 剩余油 形成机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评价及天然气成藏机理 被引量:43
6
作者 杨威 谢增业 +2 位作者 金惠 施振生 谢武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5,共6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已进入大面积岩性气藏勘探的新阶段,为了给该区勘探部署以及储量评价提供地质依据,开展了砂体分布、储层展布及成因和成藏机理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和认识包括:①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四位一体(测井、野外露...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已进入大面积岩性气藏勘探的新阶段,为了给该区勘探部署以及储量评价提供地质依据,开展了砂体分布、储层展布及成因和成藏机理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和认识包括:①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四位一体(测井、野外露头、岩心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井震"结合,建立了全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认为6大物源体系形成6大三角洲砂体;②在格架范围内以体系域为单元研究地层、砂体的展布特征,预测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并分析不同类型砂体、相同砂体不同部位的储层特征及其发育的主控因素;③分析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和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划分储层类型,对研究区内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对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进行预测——加积式砂组中的高能河道为最高效的储层;④通过对广安、合川等典型气藏的解剖,针对须家河组低渗透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成藏机理复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地质模型和实验装置,开展了气水置换的成藏模拟试验,认为致密砂岩圈闭的充注为脉冲式充注,充注完成后在致密砂体和高孔渗砂体之间,存在多个含水滞留区带,而储层物性的相对差异是能否聚气的关键。该成果对于扩大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寻找新的勘探接替区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成藏机理 砂体展布 储集层 层序地层学 圈闭 气水关系
下载PDF
煤系地层陷落柱成因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司淑平 马建民 胡德西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2期15-18,共4页
煤层气勘探的效益问题 ,是近期国内外各界共同关心的热点 ,沁水盆地的陷落柱已成为影响该盆地煤层气勘探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勘探成效 ,本文对煤系地层陷落柱的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以及陷落柱对煤层含气性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了... 煤层气勘探的效益问题 ,是近期国内外各界共同关心的热点 ,沁水盆地的陷落柱已成为影响该盆地煤层气勘探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勘探成效 ,本文对煤系地层陷落柱的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以及陷落柱对煤层含气性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认为陷落柱一般呈成群集中、定向带状分布 ,一般是在具有活跃水动力条件的可溶性岩层地区 ,并伴有膏溶、重力与溶洞扩溶等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在认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了避开陷落柱、提高勘探效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勘探 陷落柱特征 成因机理 煤系地层 分布规律 沁心盆地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40
8
作者 何耀 程柳 +2 位作者 李毅 冉登基 韦青松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03,共6页
对离子相稀土的成矿机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配分特征和找矿标志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总结,并指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形成是在内生条件下形成富含易风化的稀土矿物的岩浆岩,在气候温暖湿润、丘陵地貌地区、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以粘土类矿... 对离子相稀土的成矿机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配分特征和找矿标志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总结,并指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形成是在内生条件下形成富含易风化的稀土矿物的岩浆岩,在气候温暖湿润、丘陵地貌地区、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以粘土类矿物和石英为主的风化壳,与此同时,易风化的稀土矿物分解,生成的三价稀土离子被粘土类矿物吸附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成矿机理 矿床地质特征 配分特征 找矿标志
原文传递
水热处理USY二次孔形成规律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董松涛 李宣文 +3 位作者 李大东 石亚华 聂红 康小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研究了氧化钠含量不同Y型分子筛水热处理形成二次孔的规律.结果表明,NH4NaY升温至650℃,分子筛处于介稳态,其比表面积、孔容等均显著低于NaY.红外研究未发现脱铝及其他物种生成,通入水蒸气后,有脱铝过程发生,但其比表面积、孔容等大幅增... 研究了氧化钠含量不同Y型分子筛水热处理形成二次孔的规律.结果表明,NH4NaY升温至650℃,分子筛处于介稳态,其比表面积、孔容等均显著低于NaY.红外研究未发现脱铝及其他物种生成,通入水蒸气后,有脱铝过程发生,但其比表面积、孔容等大幅增加,总孔容也大于NaY;进一步处理上述参数又有降低.这种变化被归结为升温形成的具有强电子亲和势的质子在高温下和骨架氧发生强相互作用,造成骨架扭曲、松弛或断裂,而有Na+存在的方钠石笼则保持相对稳定.在高温水热合成条件下,可能以稳定的方钠石笼为单位进行结构重排,骨架脱铝形成的非骨架铝和无定形氧化硅物种的存在,抑制了分子筛按照原始NaY的结构愈合,只能形成具有破损方钠石笼(缺陷)的八面沸石结构,这可能是二次孔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处理 二次孔 介稳态 孔径分布 形成规律 重质馏分油 USY Y型分子筛 催化剂 加工
下载PDF
激励绿色供应链企业开展生态设计的机制决策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婧婧 李勇建 +1 位作者 刘露 薛克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87-2299,共13页
绿色供应链双重边际化效应和绿色创新的双重外部性特征需要协调机制来激励成员企业开展生态设计.为此,用博弈模型构建了以供应商为领导者的成本分担机制和基于信息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而研究其对生态设计努力和供应链各方收益的影响.... 绿色供应链双重边际化效应和绿色创新的双重外部性特征需要协调机制来激励成员企业开展生态设计.为此,用博弈模型构建了以供应商为领导者的成本分担机制和基于信息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而研究其对生态设计努力和供应链各方收益的影响.结果显示供应商主导的成本分担机制激励效果甚微,而增加信息共享的程度可以极大地提高供应链企业利益分配比例和生态设计努力水平.此外,核心企业增加绿色信息的共享能显著激发供应链非核心企业的绿色研发投入,为改善绿色供应链的环境效益发挥引领创新和协调合作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从生态设计视角为实现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优化,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建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绿色供应链 激励机制 信息共享 成本分担 利益分配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1
11
作者 周进高 付金华 +4 位作者 于洲 吴东旭 丁振纯 李维岭 唐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30,共11页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宏观分布规律和有利区带的认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难以满足区带评价和目标优选的需求。为此,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并结合实验分析数据,深入探讨了该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形成...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宏观分布规律和有利区带的认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难以满足区带评价和目标优选的需求。为此,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并结合实验分析数据,深入探讨了该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并指出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岩溶型和颗粒滩型两类白云岩储层,前者发育于蒸发台地的含膏云岩和膏质云岩坪微相,主要分布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段上组合及马一段和马三段,后者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颗粒滩和台内颗粒滩微相,分布在中寒武统张夏组、上寒武统三山子组、马四段和马五段中组合;②颗粒滩型储层岩性为鲕粒云岩、砂屑云岩、晶粒云岩及微生物云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溶)孔、微生物格架(溶)孔、晶间(溶)孔和溶洞为主,少量裂缝,孔隙度介于2.00%~18.03%,平均孔隙度为6.16%,机械沉积和微生物造丘是原生孔隙形成的重要机制,准同生溶蚀和裸露期风化壳岩溶作用是溶孔溶洞形成的主控因素,早期白云石化和封闭体系有利于孔隙的保持;③岩溶型储层岩性为(含)膏模孔细粉晶云岩和粉晶云岩,储集空间为膏模孔、溶洞及微裂缝,孔隙度介于2.00%~16.36%,平均孔隙度为5.98%,同生期层间岩溶和裸露期风化壳岩溶是膏模孔形成的主要机制,而膏模孔的保存受矿物充填和封闭体系两大因素的控制。结论认为,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该盆地鄂托克前旗—定边—上韩、桃利庙—吴起和榆林—志丹一带,其中桃利庙—吴起和榆林—志丹一带是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勘探最有利的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寒武纪—奥陶纪 海相碳酸盐岩 储层类型 形成机制 储集层分布 勘探有利区带
下载PDF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 被引量:29
12
作者 薛会 张金川 +1 位作者 刘丽芳 卞昌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53-57,共5页
从天然气成因机理和成藏机理两个方面对天然气类型进行划分,天然气成因机理分为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天然气成藏机理分为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根缘气(深盆气)、常规气以及气体水合物等。在天然气分类基础上,认为天然气在运聚过... 从天然气成因机理和成藏机理两个方面对天然气类型进行划分,天然气成因机理分为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天然气成藏机理分为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根缘气(深盆气)、常规气以及气体水合物等。在天然气分类基础上,认为天然气在运聚过程中存在天然气成因机理和成藏机理两种序列关系,不同的天然气机理类型之间存在着过渡关系,两种机理分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具体运用到前陆盆地与裂谷盆地中,提出了前陆盆地与裂谷盆地的气藏可能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因机理 成藏机理 分布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高压断路器弹簧机构动力学仿真与故障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杨秋玉 彭彦卿 庄志坚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3,80,共8页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保护和控制设备,其状态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详细分析了高压断路器工作原理及能量分配原理,建立高压断路器合分闸能量分配数学模型;建立高压断路器弹簧机构动力学模型,并依据高压断路器实...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保护和控制设备,其状态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详细分析了高压断路器工作原理及能量分配原理,建立高压断路器合分闸能量分配数学模型;建立高压断路器弹簧机构动力学模型,并依据高压断路器实际工况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全面分析了高压断路器弹簧机构合闸弹簧故障、分闸弹簧故障、缓冲器故障、连接件松动及机构卡塞等常见故障下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变化规律,揭示高压断路器在各种故障下关键参数的全过程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断路器 弹簧机构 能量分配 动力学模型 仿真 故障诊断
下载PDF
南翼山裂缝性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元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25,共4页
以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中深层凝析气藏为例 ,论述了该油田裂缝性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以及裂缝在钻井、录井中的显示标志及岩心中缝洞发育情况 ;储层裂缝以断层和褶皱作用相关的构造裂缝为主 ,加上地下水沿裂缝溶蚀形成的溶孔或溶洞 ,构成... 以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中深层凝析气藏为例 ,论述了该油田裂缝性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以及裂缝在钻井、录井中的显示标志及岩心中缝洞发育情况 ;储层裂缝以断层和褶皱作用相关的构造裂缝为主 ,加上地下水沿裂缝溶蚀形成的溶孔或溶洞 ,构成了现今南翼山中深层油气藏缝洞储渗系统。缝洞的发育及开启程度主要受构造应力强度与方式、岩性及溶蚀作用等因素的控制 ;进而论述了与断层相关的裂缝受断层展布规律控制 ,主要分布在断层两侧 ;与褶皱相关的裂缝主要分布在背斜轴部 ,它们都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和主要储集空间 ,对油气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裂缝纵横向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南翼山中深层裂缝除了在构造的中部及西部发育外 ,东北部还存在一个裂缝发育区 ;在纵向上裂缝层段的分布一般为 10 0m左右 ,个别井段大于 30 0m。通过研究证明 ,已开发的中深层 (N1—E3 2 )凝析气藏的含油气面积比原控制含油气面积 6 .3km2 扩大一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气藏特征 分布规律 油气聚集
下载PDF
中国煤成气理论发展及其在天然气工业发展中的地位 被引量:25
15
作者 赵文智 王红军 钱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0-289,共10页
煤系形成天然气的认识于20世纪40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煤成气在世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中所占比例已升至近70%。中国煤成气理论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引进、吸收、创新、发展、形成体系、及时指导天然气工业大发展的全过程... 煤系形成天然气的认识于20世纪40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煤成气在世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中所占比例已升至近70%。中国煤成气理论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引进、吸收、创新、发展、形成体系、及时指导天然气工业大发展的全过程,理论体系涵盖煤成气与煤层气两大常规与非常规资源系列,内涵包括气源鉴别指标体系、煤成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评价预测技术方法等;已有效指导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推动我国天然气产量和储量在过去30年间快速增长,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做出重大基础性贡献,也是科技攻关紧密结合生产并有效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理论体系 成藏机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杨会东 姚萍 +3 位作者 张旭 刘立 杨彦成 王长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34-638,共5页
CO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 CO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低速高导体是把地幔流体中CO2通过壳内火山岩浆活动输送到盆地地层的中转站;长岭断陷在断陷期形成的大规模火山,为盆地晚期幔源气提供了储存空间;无机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长岭地区与乾安—前神字井控陷断裂上盘的大型火山岩体是无机成因CO2聚集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藏 无机成因 热异常 成藏机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裂缝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4
17
作者 曹海防 夏斌 +2 位作者 范立勇 张娣 胡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73,77,共4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裂缝油气藏的研究,并结合该区基本油气地质特征,认为该区裂缝类型主要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孔隙流体异常压力裂缝;裂缝成因机制有所不同,各机制对本区裂缝的形成和发育程度影响也不同。构造作用是本区裂缝...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裂缝油气藏的研究,并结合该区基本油气地质特征,认为该区裂缝类型主要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孔隙流体异常压力裂缝;裂缝成因机制有所不同,各机制对本区裂缝的形成和发育程度影响也不同。构造作用是本区裂缝形成的主要动力,成岩作用对裂缝的生成及发育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孔隙流体异常压力仅对深部储层中裂缝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裂缝油气藏成藏组合均为自生自储,断裂带及其背斜轴部裂缝带控制了裂缝油气藏的总体分布。由于岩性及其组合对裂缝形成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导致纵向上裂缝性储层及油藏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较发育的层段和碳酸盐岩向膏岩过渡的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翼山 裂缝油气藏 形成机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天然地震与构造裂缝、油气运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兴权 安玉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天然地震是地壳在应力作用下岩石快速破坏的结果,构造裂缝、断裂的形成(或断层的再活动)与天然地震关系密切。震源应力场是构造应力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构造裂缝与断裂形成是同一构造应力场演化不同阶段的物质表现。可以根据天然地... 天然地震是地壳在应力作用下岩石快速破坏的结果,构造裂缝、断裂的形成(或断层的再活动)与天然地震关系密切。震源应力场是构造应力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构造裂缝与断裂形成是同一构造应力场演化不同阶段的物质表现。可以根据天然地震的研究成果来研究构造裂缝,分析构造裂缝发育的时间、位置、分布范围以及发生的频率。构造裂缝连通性好,穿越性强,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构造裂缝,及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呈小角度相交的前期断层和裂缝是油气运移的优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地震 构造裂缝 油气运移
下载PDF
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 被引量:22
19
作者 金之钧 张金川 唐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68,共11页
有别于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条件、富集机理、分布模式、预测方法及勘探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从成藏系统的角度分析非常规天然气成藏过程和主控因素,对于非常规天然气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成藏... 有别于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条件、富集机理、分布模式、预测方法及勘探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从成藏系统的角度分析非常规天然气成藏过程和主控因素,对于非常规天然气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成藏机理和分布模式,将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划分为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碳酸盐岩气、致密砂岩气、水溶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共6种主要类型;按照成藏体系“元素—功能—结构”的研究思路和“气源岩—输导体系—成藏分布”的组配关系,将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划分为6类“源—位结构”关系,分析了除天然气水合物以外的其余5种类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碳酸盐岩气均属于源内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具有生供气能力强、无输导体系、缺乏二次运移、生储盖一体、原地成藏等结构特点;②致密砂岩气和水溶气属于源缘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具有生气类型多样、邻层近源聚集、储层内部运移、就近成藏富集等结构特点;③盆地演化、沉积环境和后期构造运动控制了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的类型。结论认为,我国南方古生界海相沉积有利于页岩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气成藏体系的形成;南、北方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沉积则有利于煤层气、页岩气及致密砂岩气成藏体系的发育;中、东部中新生代深水陆相沉积有利于深层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成藏体系,浅水陆相盆地则对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及页岩气成藏体系的形成更为有利;水溶气则广泛见于新生代富有机质浅层区或邻近气源岩的高压储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聚集机理 成藏体系 分布模式 源—位结构 成藏特征 主控因素 沉积相
下载PDF
西藏G318典型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2
20
作者 汤明高 傅涛 +1 位作者 张维科 杨军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6,共7页
通过资料收集和大量现场调研得出西藏境内G318沿线发育重大地质灾害324处(段),其中崩塌162个,滑坡39个,泥石流88条,雪崩3处,河岸坍塌10段,冻土冻融22段。崩塌以节理裂隙切割型岩质崩塌、坡面堆积滑塌型和高陡阶地滚落型土质崩塌为主,滑... 通过资料收集和大量现场调研得出西藏境内G318沿线发育重大地质灾害324处(段),其中崩塌162个,滑坡39个,泥石流88条,雪崩3处,河岸坍塌10段,冻土冻融22段。崩塌以节理裂隙切割型岩质崩塌、坡面堆积滑塌型和高陡阶地滚落型土质崩塌为主,滑坡以大型深厚堆积层土质滑坡和中小型风化卸荷型岩质滑坡为主,泥石流以降雨诱发型和冰湖溃决型为主。沿线地质灾害在地域上不均、地形地貌上散中有聚、地层岩性及高程上相对集中、年际上具有周期性及年内具有季节性的发育特点,且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达67%以上。最后,提出了分期分批分级治理的防治思路和不同类型不同成因模式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成因机制 现场调查 地质灾害 分布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