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9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 被引量:235
1
作者 徐张建 林在贯 张茂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97-1312,共16页
中国黄土以其地层全、厚度大、分布广和特殊的工程性质而著名于世。在平面上从由山西、陕西和甘肃为主组成的“中央黄土高原”向外展布,覆盖面积达6.3×105 km2。第四纪时期当地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为物质源的形成和以风成为主... 中国黄土以其地层全、厚度大、分布广和特殊的工程性质而著名于世。在平面上从由山西、陕西和甘肃为主组成的“中央黄土高原”向外展布,覆盖面积达6.3×105 km2。第四纪时期当地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为物质源的形成和以风成为主的物质搬运、黄土堆积及侵蚀作用创造了条件,造就今日独特的黄土地貌。在此过程中滑坡既是地貌演变的一种结果,又是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因此认为黄土特有的颗粒组成和工程性质在黄土滑坡的发生、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总结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强调这些性质遵循着一条自NW向SE定向渐变(改善)的规律。以此为基础,论述“黄土高原”的地貌分区、黄土滑坡分布、滑坡类型及滑坡形成机制问题。在滑坡诱发因素的讨论中,对地震造成的黄土滑坡给予重点描述。在滑坡防治方面,以一些工程实例为衬托,归纳现常用、有效的黄土滑坡治理方法。最后就需要注意研究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黄土 工程性质 地貌 滑坡 形成机制 预防与治理
下载PDF
深埋隧洞岩爆孕育规律与机制:即时型岩爆 被引量:166
2
作者 冯夏庭 陈炳瑞 +5 位作者 明华军 吴世勇 肖亚勋 丰光亮 周辉 邱士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3-444,共12页
论述深埋隧洞岩爆孕育过程的现场原位综合观测试验思路和方法,给出利用该方法观测到的岩爆孕育时空演化规律以及基于观测结果的关于岩爆孕育机制的认知成果。通过一系列现场深埋隧洞开挖过程中的多元信息综合观测试验,揭示深埋隧洞的即... 论述深埋隧洞岩爆孕育过程的现场原位综合观测试验思路和方法,给出利用该方法观测到的岩爆孕育时空演化规律以及基于观测结果的关于岩爆孕育机制的认知成果。通过一系列现场深埋隧洞开挖过程中的多元信息综合观测试验,揭示深埋隧洞的即时型岩爆(隧洞开挖卸荷效应影响过程中的隧洞掌子面及其附近的围岩,开挖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发生)的裂纹(萌生、扩展、张开和闭合过程)、变形、弹性波、声发射和微震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通过对监测的微震信息进行矩张量分析,认识即时型岩爆中应变型和应变–结构面滑移型2类岩爆的孕育机制差异性:前者主要是拉张破裂引起,后者主要是拉张破坏、剪切破裂与拉剪–压剪破裂引起,剪切破裂主要沿着硬性结构面发生,形成爆坑边界。该研究成果为针对时空演化规律的深埋隧洞岩爆的预测和动态调控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爆 即时型岩爆 应变型岩爆 孕育规律 孕育机制 微震 深埋隧洞
下载PDF
岩爆孕育过程研究 被引量:168
3
作者 冯夏庭 肖亚勋 +4 位作者 丰光亮 姚志宾 陈炳瑞 杨成祥 苏国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9-673,共25页
以岩爆孕育过程为主线,论述了各个方面的最新进展。首先,阐述岩爆的主要类型、4个等级、TBM和钻爆法诱发的岩爆特征、不同岩性发生的岩爆的特征。分析研究岩爆孕育过程的室内岩样试验、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综合观测、现场... 以岩爆孕育过程为主线,论述了各个方面的最新进展。首先,阐述岩爆的主要类型、4个等级、TBM和钻爆法诱发的岩爆特征、不同岩性发生的岩爆的特征。分析研究岩爆孕育过程的室内岩样试验、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综合观测、现场监测等技术手段,揭示了不同类型岩爆孕育过程的机制和不同施工方法诱发不同类型岩爆的微震演化规律,讨论岩爆估计方法和基于微震信息的岩爆区域和等级的定量预警方法,给出不同施工方法诱发不同类型岩爆的动态防控技术:开挖优化设计方法、应力释放优化设计方法、吸能支护设计优化方法和动态调控方法,用一个实际工程的岩爆监测预警与动态控制案例,介绍了提出方法的应用效果。最后,讨论了岩爆孕育过程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爆 孕育过程 机制 监测 预警 动态控制
原文传递
岩体动力破坏的最小能量原理 被引量:142
4
作者 赵阳升 冯增朝 万志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781-1783,共3页
根据岩体动力破坏实际释放的能量远大于诱发能量这一事实,在较详细论证岩体非均质、各向异性、应力状态不同,其破坏方式和消耗能量也有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岩体动力破坏的最小能量原理:即岩体动力破坏真正需要消耗的总是单向应力状态的... 根据岩体动力破坏实际释放的能量远大于诱发能量这一事实,在较详细论证岩体非均质、各向异性、应力状态不同,其破坏方式和消耗能量也有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岩体动力破坏的最小能量原理:即岩体动力破坏真正需要消耗的总是单向应力状态的破坏能量。还介绍了此类事件的几个事例,及其对防护工程与地下工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体动力破坏 防护工程 地下工程
下载PDF
45号钢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21
5
作者 胡昌明 贺红亮 胡时胜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对45号钢在不同环境温度(25 300℃)和不同应变率(10-4~103s-1)的σ ε关系进行了研究。修正了Johnson Cook模型中的应变率强化系数C,确定了45号钢的本构关系。金相观察表明,与应变率强化相比,较高的环境温度使硬化速率降低,且占主要因... 对45号钢在不同环境温度(25 300℃)和不同应变率(10-4~103s-1)的σ ε关系进行了研究。修正了Johnson Cook模型中的应变率强化系数C,确定了45号钢的本构关系。金相观察表明,与应变率强化相比,较高的环境温度使硬化速率降低,且占主要因素,其结果使材料的强度降低。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高应变率在使位错运动的能量提高的同时,增加了位错在晶界处的阻力,而较高的环境温度则为位错提供了较多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其结果是使材料更容易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本构关系 实验数据拟合 45号钢 微观机理 金相分析和电镜分析 应变率效应 温度效应
下载PDF
卸荷条件下花岗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3
6
作者 黄润秋 黄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05-2213,共9页
基于岩石试件的卸荷试验,研究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变形、参数及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卸荷过程中岩石向卸荷方向回弹变形较为强烈、扩容显著,脆性破坏特征明显。(2)卸荷过程中岩石的变形模量E逐渐减小,泊松比μ逐渐增大,E减小了5%~2... 基于岩石试件的卸荷试验,研究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变形、参数及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卸荷过程中岩石向卸荷方向回弹变形较为强烈、扩容显著,脆性破坏特征明显。(2)卸荷过程中岩石的变形模量E逐渐减小,泊松比μ逐渐增大,E减小了5%~27%,而μ增大了50%~335%,变化均随初始围压的增大和卸荷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两者均与体积应变相关。(3)相对于加载试验,卸荷岩石的c减小而φ增大,且卸荷强度愈强,c减小得越多,φ增大的程度越小。峰值c减小了33.2%~47.8%,而残余c为正常值的65.3%~77.6%,峰值φ增加了14.7%~33.2%,而残余Φ增大了5.9%~9.4%。(4)卸荷条件下岩石破坏具有较强的张性破裂特征,各种级别的张裂隙发育,双向卸荷时甚至在次卸荷方向上也可能出现张拉裂隙,剪性破裂面一般追随张拉裂隙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三峡花岗岩 卸荷试验 变形特征 力学参数 破裂机制
下载PDF
煤岩体破裂过程中声发射行为及时空演化机制 被引量:129
7
作者 左建平 裴建良 +2 位作者 刘建锋 彭瑞东 李岳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64-1570,共7页
利用MTS 815试验机和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单体岩石、单体煤和煤岩组合体进行单轴试验下的声发射测试,找出三者之间破坏机制的差异,从而为现场微震监测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加,单体岩石、单体煤及煤岩组合体的累积声发射数... 利用MTS 815试验机和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单体岩石、单体煤和煤岩组合体进行单轴试验下的声发射测试,找出三者之间破坏机制的差异,从而为现场微震监测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加,单体岩石、单体煤及煤岩组合体的累积声发射数都增加,并且煤及煤岩组合体单位体积的声发射数要比岩石的声发射数高1个数量级,这主要是煤的强度较低且内部结构松软破碎所致。通过区分不同时段的声发射特征,得出三者破坏存在本质差异:随着荷载的增加,岩石的时段声发射数逐渐增多,煤的时段声发射数逐渐减少,而煤岩组合体的时段声发射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岩石的抗拉强度最高,煤的最低,而煤岩组合体的位于单体岩石和煤之间。对于煤岩组合体,岩石内部的声发射数约占声发射总数的10%~30%,煤体占70%~90%;并且声发射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煤体结构及原生裂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煤岩组合体 声发射 破坏机制 三维空间定位
下载PDF
花岗岩应变岩爆声发射特征及微观断裂机制 被引量:113
8
作者 苗金丽 何满潮 +2 位作者 李德建 曾凡江 张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93-1603,共11页
对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突然卸载应变岩爆试验监测到的声发射原始波形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时频分析。根据三亚花岗岩岩爆试验前后样品SEM微观结构照片,岩爆过程的声发射频谱特性及声发射参数RA值(声发射撞击上升时间/幅度)的不同,分析其破... 对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突然卸载应变岩爆试验监测到的声发射原始波形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时频分析。根据三亚花岗岩岩爆试验前后样品SEM微观结构照片,岩爆过程的声发射频谱特性及声发射参数RA值(声发射撞击上升时间/幅度)的不同,分析其破坏过程的微观机制。在试件相对稳定阶段,产生以低幅、低能量释放为特征的波,对应微裂纹的滑移或局部的微裂纹开裂;在岩爆发生时声发射波除低频部分的幅值明显增大之外,高频幅值也有增大趋势,表明有高能量释放,试件内产生宏观破裂;岩爆前RA值增加,岩爆时降低。高RA值是张裂纹形成产生的波,低值是剪切裂纹形成的波。试验结果揭示岩爆过程中同时产生大量的高频低幅特征的波和低频高幅特征的波,分别对应形成穿晶或解理微裂纹,以张裂纹为主及沿晶或穿晶宏观裂纹,以剪切裂纹为主,显示高能量释放及低RA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爆 声发射 频谱分析 微观机制
下载PDF
深埋隧洞岩爆孕育规律与机制:时滞型岩爆 被引量:118
9
作者 陈炳瑞 冯夏庭 +4 位作者 明华军 周辉 曾雄辉 丰光亮 肖亚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1-569,共9页
根据锦屏II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现场岩爆发生机制,提出时滞型岩爆概念,并对时滞型岩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1)时滞型岩爆一般发生在隧洞掌子面开挖应力调整扰动范围之外,是岩爆区开挖应力调整与外界扰动联合作用的结果。80%的时滞型岩爆时... 根据锦屏II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现场岩爆发生机制,提出时滞型岩爆概念,并对时滞型岩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1)时滞型岩爆一般发生在隧洞掌子面开挖应力调整扰动范围之外,是岩爆区开挖应力调整与外界扰动联合作用的结果。80%的时滞型岩爆时间上滞后该区开挖时间6~30 d,空间上在距离掌子面80 m的范围内。(2)时滞型岩爆区,一般节理、裂隙、夹层等原生结构面比较丰富,结构面类型以与洞轴线成小夹角的隐性结构面为主。(3)时滞型岩爆区开挖时,应力调整剧烈,围岩的破裂活动较频繁,微震事件时间上持续增加,空间上位置集中;视体积持续增加,有突增趋势;能量指数持续高位,有下降趋势;岩爆发生前夕,微震事件较少,存在一个明显的"平静期",且岩爆发生时视体积和能量指数变化不明显。(4)时滞型岩爆区开挖卸荷后,初期微震事件以拉伸、剪切及拉剪混合型破坏为主;接着,以沿破坏面扩展的拉伸破坏为主;随后,有一个明显的"平静期";最后岩爆发生时,以剪切破坏为主导。根据时滞型岩爆的特征、演化规律与机制,建议时滞型岩爆应采取"减少扰动,先喷,再锚,紧挂网,紧复喷"的联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埋隧洞 时滞型岩爆 微震 破坏机制 能量指数 锦屏II级水电站
下载PDF
土工合成材料界面特性的研究和试验验证 被引量:97
10
作者 包承纲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35-1744,共10页
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加筋(加固)材料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加筋机制和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却落后于工程实际,从而影响加筋技术的发展。首先,简要地评述这种机制研究中重要的界面特性在国内的研究及试验情况。然后,针对上述研究中的... 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加筋(加固)材料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加筋机制和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却落后于工程实际,从而影响加筋技术的发展。首先,简要地评述这种机制研究中重要的界面特性在国内的研究及试验情况。然后,针对上述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综合性加筋机制,将筋材的加固机制大致分为直接加筋和间接加固作用,前者是指土与筋材接触面之间以及紧邻的剪切带(界面)的加筋作用,后者是指加筋材料对周围土体的刚度、应力和应变分布以及破坏形式等的影响和加固作用。由此可知,筋材的加筋作用不仅发生在接触面和界面上,而且还发生在界面以外的土体内,使筋材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形成“加筋土体”。简而言之,加筋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土的整体性,使土由散体变为有一定连续性的介质。若忽略这点,就会使计算成果不能反映加筋的实际效果,这正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介绍界面特性的室内和现场若干试验研究成果对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土工合成材料 加筋机制 剪切带 直接加筋作用 间接加固作用
下载PDF
高地应力下岩石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93
11
作者 陈景涛 冯夏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37-1543,共7页
通过真三轴试验模拟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复杂的应力路径的演化。在设定的加载方式下,针对拉西瓦新鲜花岗岩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卸载最小主应力时,岩石发生回弹变形,声发射计数率比卸载前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随中间主应力的... 通过真三轴试验模拟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复杂的应力路径的演化。在设定的加载方式下,针对拉西瓦新鲜花岗岩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卸载最小主应力时,岩石发生回弹变形,声发射计数率比卸载前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随中间主应力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弹脆性,峰值强度随中间主应力的增加有所提高,峰值强度的提高值与中间主应力的比值随中间主应力的提高逐渐减小。声发射计数率峰值与应力水平有关,峰值的次数与破坏后主裂缝的条数相对应。最后,分析了岩石的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地应力 真三轴试验 强度与变形特性 声发射 破坏机制
下载PDF
抗滑桩结构的土拱效应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83
12
作者 张建华 谢强 张照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9-703,共5页
通过抗滑桩结构的力学分析,建立了抗滑桩结构的有限差分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当桩距适宜的时候,桩后土体将产生土拱效应。分析了土拱产生的机理和产生的条件,对抗滑桩间距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土力学 抗滑桩 有限差分法 土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锦屏大理岩加、卸载应力路径下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80
13
作者 汪斌 朱杰兵 +2 位作者 邬爱清 胡建敏 熊赞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38-2145,共8页
地下岩体开挖卸荷应力路径不同于加载应力路径,由此引起的岩体强度、变形特征和破坏机制也不尽相同。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群围岩赋存于高地应力环境的特点,对其中3#引水隧洞大理岩开展单轴加、卸载以及三轴压缩和高应力条件下的... 地下岩体开挖卸荷应力路径不同于加载应力路径,由此引起的岩体强度、变形特征和破坏机制也不尽相同。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群围岩赋存于高地应力环境的特点,对其中3#引水隧洞大理岩开展单轴加、卸载以及三轴压缩和高应力条件下的峰前、峰后卸围压等4种不同应力路径力学试验,得到了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变形破坏特征和主要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在岩样单轴逐级等量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回滞环面积递减,尤以屈服阶段的卸载对应变影响最大;(2)不同围压下岩样三轴压缩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当围压达到40 MPa时,应变软化特性转化为理想塑性,可以认为该值为锦屏大理岩脆-延转化点;(3)对比以上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强度准则方程以及峰前、峰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相同初始应力条件下,岩石卸载破坏所需应力变化量比三轴压缩破坏情况下对应的应力变化量小,说明岩石卸载更容易导致破坏;(4)在变形破坏机制方面,由于峰后比峰前卸围压塑性变形大,岩样塑性变形已吸收较多的弹性变形能,其脆性特性受到抑制,因而不像峰前卸围压破坏具有突发性,岩样由张性破坏过渡到张剪性破坏;(5)根据大理岩岩样加、卸载破坏断口SEM扫描结果,从细观角度验证了脆性岩石在不同路径下微观剪断裂破坏机制。总之,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锦屏大理岩加、卸载应力路径下力学特性差异,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锦屏大理岩 三轴压缩全过程试验 强度参数 强度准则 破坏机制
下载PDF
基于黏度时变性的水泥–玻璃浆液扩散机制研究 被引量:82
14
作者 李术才 刘人太 +3 位作者 张庆松 孙子正 张霄 朱明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15-2421,共7页
工程地质灾害治理中,注浆是最常用的方法,浆液的扩散运移规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SV振弦式黏度计测定水泥–玻璃(C-S)浆液的黏度时变性,通过函数拟合获得黏度函数曲线;采用广义宾汉流体本构方程,推导C-S浆液在单一平... 工程地质灾害治理中,注浆是最常用的方法,浆液的扩散运移规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SV振弦式黏度计测定水泥–玻璃(C-S)浆液的黏度时变性,通过函数拟合获得黏度函数曲线;采用广义宾汉流体本构方程,推导C-S浆液在单一平板裂隙中的压力分布方程;通过平板裂隙注浆模拟试验研究,分析定注浆流量条件下的C-S浆液扩散的压力场分布规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定注浆速率条件下的浆液扩散形态及压力场时空变化规律。结合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分析C-S浆液扩散机制,希望能够为C-S浆液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C-S浆液 黏度时变性 扩散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极软岩回采巷道互补控制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74
15
作者 姜耀东 王宏伟 +2 位作者 赵毅鑫 刘长海 朱喜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83-2390,共8页
从加固破碎岩体和提高支护阻力两方面综合研究入手,分析小康煤矿巷道围岩的力学及变形破坏特征,得出小康煤矿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失稳机制,指出原有支护系统变形不协调、支护阻力低和没有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是导致巷道破坏和支护失效的主... 从加固破碎岩体和提高支护阻力两方面综合研究入手,分析小康煤矿巷道围岩的力学及变形破坏特征,得出小康煤矿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失稳机制,指出原有支护系统变形不协调、支护阻力低和没有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是导致巷道破坏和支护失效的主要原因。以铁法矿业集团小康矿S2N8运输顺槽为工程实例,研究高强度高预紧力锚杆、强力锚索、金属网和喷浆加固以及U型钢在控制围岩变形中的互补作用,详细介绍高强度、高预紧力锚网索配合U型钢可缩支架的互补控制综合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互补控制支护技术能够避免极软岩回采巷道的多次翻修,实现支护一次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软岩 预紧力 互补控制 失稳机制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分析 被引量:66
16
作者 魏进兵 邓建辉 +2 位作者 王俤剀 蔡德文 胡建忠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8-1205,共8页
结合地质、监测、物探及施工资料,对地下厂房施工期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地应力和低强度应力比条件下,围岩的变形不再主要由地质结构面的张开变形构成,由岩块破坏产生的变形所占比重增加。围岩的变形量级和松... 结合地质、监测、物探及施工资料,对地下厂房施工期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地应力和低强度应力比条件下,围岩的变形不再主要由地质结构面的张开变形构成,由岩块破坏产生的变形所占比重增加。围岩的变形量级和松弛深度相对较大,边墙的主要松弛深度为12~15m,部分大于15m。围岩变形量级与松弛深度成正比,而松弛深度呈现出渐进扩展的趋势,因此变形的时效性应理解为围岩破坏的渐进扩展过程,与常规的流变概念存在差别。主厂房及主变室下游拱腰部位混凝土喷层鼓胀性裂缝是层状岩体在高应力条件下的卸荷劈裂和向临空面的屈曲破坏的结果,这种破坏导致下游拱脚部位位移测值的增大。主变室上游边墙混凝土喷层裂缝表现为张性开裂,主要原因是母线洞开挖后岩体应力集中导致的岩体压裂破坏。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洞室群开挖是否可采用"先墙后洞"的施工方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地下厂房 高应力 低强度应力比 变形特征 裂缝机制 锦屏一级水电站
下载PDF
全长黏结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破坏机制拉拔模型试验 被引量:58
17
作者 李国维 高磊 +2 位作者 黄志怀 刘朝权 张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53-1663,共11页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是一种由树脂基体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新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蚀、自重轻等优良特性,其取代钢筋用于岩土工程的趋势在逐年增长,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也是一种新的正在探索的应用形式。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聚...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是一种由树脂基体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新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蚀、自重轻等优良特性,其取代钢筋用于岩土工程的趋势在逐年增长,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也是一种新的正在探索的应用形式。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用于永久加固工程的可行性,需要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筋材的抗拉、耐腐蚀、蠕变性能等方面进行系列试验,通过拉拔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全长黏结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结构的破坏机制。共设计制作3个锚杆结构模型,进行3次2个构件的并行破坏性试验,根据试验发生的现象和分析试验测试数据得到的结果,肯定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拉拔试验模型的合理性,说明砂浆体强度与锚杆的应力传递深度的关系,指出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螺纹锚杆剪应力的峰值特征和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趋势,结合砂浆体内的应力分布特征,充分论证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螺纹锚杆结构的可能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机制,在砂浆体强度较高的情况下,可能发生锚杆的拉断破坏,也可能发生剪切破坏,轴向拉应力先达到锚杆的抗拉强度则会在自由段发生拉断破坏,最大剪应力先达到纤维丝的抗剪强度则会在锚固段内先发生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 拉拔模型试验 破坏机制 剪应力 轴力 黏结力 分布式光纤
下载PDF
黄土抗剪强度的水敏感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64
18
作者 李保雄 苗天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3-1008,共6页
抗剪强度是黄土重要的力学性质指标,在不同的含水状态下,土体抗剪强度存在明显差异。黄土属水敏感性地质体,在水的软化作用下,黄土抗剪强度特征与应力–变形机制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荷兰尤怀特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和兰州大学对不同... 抗剪强度是黄土重要的力学性质指标,在不同的含水状态下,土体抗剪强度存在明显差异。黄土属水敏感性地质体,在水的软化作用下,黄土抗剪强度特征与应力–变形机制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荷兰尤怀特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和兰州大学对不同沉积时代黄土样品直接剪切、环剪及原位大面积剪切试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不同含水状态下不同沉积年代黄土抗剪强度的水敏感性机制与应力–应变特征。根据室内和原位测试结果,对黄土抗剪强度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黄土抗剪强度特征与应力–变形机制发生转变的特征含水量wc–脆–塑转捩界限含水量,对黄土脆–塑转捩界限含水量的标准与变化范围进行研究,划分黄土类脆性变形和类塑性变形的界限,在此基础上给出黄土抗剪强度公式,揭示不同沉积时代与含水状态下黄土抗剪强度的水敏感性特征及应力–变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黄土 水敏感性 抗剪强度 机制 界限含水量
下载PDF
黄土崩解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3
19
作者 李喜安 黄润秋 彭建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3207-3213,共7页
通过自行研制的大试块黄土崩解仪,结合原位崩解试验,对黄土的崩解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崩解主要以崩离、迸离和解离3种作用方式进行。对黄土崩解的3种主要作用方式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作用特点进行全面概括,认为... 通过自行研制的大试块黄土崩解仪,结合原位崩解试验,对黄土的崩解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崩解主要以崩离、迸离和解离3种作用方式进行。对黄土崩解的3种主要作用方式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作用特点进行全面概括,认为崩离和迸离是瞬时的和不可逆的,解离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并在其初期阶段具有一定可逆性。通过试验对天然含水率和结构性两种影响黄土崩解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黄土崩解作用时效性的本质是由黄土增湿速率所引起的。天然含水率增加导致黄土颗粒周围水膜增厚以及黏土矿物膨胀能提前得以消减是崩解性减小的根本原因。结合试验结果对黄土崩解过程的边界效应进行研究,指出产生崩解核的原因是浸水面附近黄土的崩解为内侧黄土的缓慢增湿提供了空间边界条件和时间。通过原位崩解试验对不同曲率和不同形状试验工况的边界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浸水面愈浅和曲率愈大的凹面试验槽、棱边愈尖锐的凸面直立的原位试样其边界效应愈为明显,从机制上对崩解过程的有限性及原位崩解试样的"去棱边效应"进行了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黄土 崩解性 机制 边界效应 试验
下载PDF
深部裂隙岩体锚固机制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63
20
作者 刘泉声 雷广峰 彭星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2-332,共21页
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以及强时间效应使得深部裂隙岩体表现出一定的延性、蠕变性等软岩力学特性,现有锚固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的现状,导致许多锚固工程设计多采用经验、半经验方法。几十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深部岩体锚固机制开... 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以及强时间效应使得深部裂隙岩体表现出一定的延性、蠕变性等软岩力学特性,现有锚固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的现状,导致许多锚固工程设计多采用经验、半经验方法。几十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深部岩体锚固机制开展了大量现场、室内试验及数值计算工作,岩体锚杆锚固作用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深部岩体所处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这些成果普适性和准确性较低。结合已有的锚固理论,运用合理的数值模拟方法与现场、室内试验对岩土锚固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指导锚固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大意义。对深部裂隙岩体锚固机制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归纳分析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选择合理的锚固力学传递计算模型、正确描述锚固体应力分布规律、建立合理的锚固界面力学模型。深部裂隙岩体锚固机制研究应综合考虑工程应用效果和加锚岩体形态、加锚构件效应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锚固机制 计算模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