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插稻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点研究 被引量:106
1
作者 张祖建 王君 +3 位作者 郎有忠 于林惠 薛艳凤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7-304,共8页
水稻机插移栽中秧苗不能及时机插而生长过度,形成超秧龄秧苗。本试验以扬粳9538为供试品种,在不同床土培肥条件下,观测了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征。在超秧龄初期阶段(至播种后28d),秧苗地上部仍维持一定的生长,秧苗干重和单位苗高干重尚有... 水稻机插移栽中秧苗不能及时机插而生长过度,形成超秧龄秧苗。本试验以扬粳9538为供试品种,在不同床土培肥条件下,观测了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征。在超秧龄初期阶段(至播种后28d),秧苗地上部仍维持一定的生长,秧苗干重和单位苗高干重尚有一定增加,尚能维持糖氮代谢。但秧苗叶色(SPAD值)迅速下降,地下部生长停滞,根长、根数停止增加,根系活力迅速下降,根冠比明显降低。在严重超秧龄阶段(至播种后36d),苗高依然快速增加,单位苗高干重大幅下降,秧苗叶色维持在较低水平。根系活力低,根系生长处于最低水平。超秧龄生长过程中秧苗糖代谢反应敏感,氮代谢相对稳定,糖氮比在严重超秧龄时大幅下降。床土肥力显著影响超秧龄秧苗生长,高培肥水平下的秧苗茎基粗没有显著变化,但苗高迅速增加,单位苗高干重大幅降低,地下部生长较低培肥处理更弱,根数和根长较低,根系活力下降迅速,根冠比与低培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小。床土培肥水平对秧苗的碳氮代谢影响显著,高培肥处理的超龄秧苗营养状态更为劣化。以上结果表明,超秧龄阶段特别是在严重超秧龄阶段的秧苗生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秧阶段(适栽期)的育秧条件和生长状况,低培肥处理的秧苗在超秧龄生长中糖氮比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从而维持秧苗相对较好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移栽 育秧 超秧龄 秧苗素质
下载PDF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8
2
作者 钱银飞 张洪程 +5 位作者 钱宗华 刘艳阳 李杰 郭振华 陈烨 张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共5页
随着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大力推广机插秧代替传统人工移栽水稻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日渐成熟,机插秧的发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如何加快推广机插秧技术,改变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下的状况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在回顾日本等机插稻作... 随着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大力推广机插秧代替传统人工移栽水稻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日渐成熟,机插秧的发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如何加快推广机插秧技术,改变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下的状况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在回顾日本等机插稻作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机插秧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机插秧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目前机插秧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 机遇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姚雄 任万军 +2 位作者 蓝平 卢庭启 杨文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4-1371,共8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秧苗素质和产量,弹簧秤法测定秧块盘结力,参照GB/T 6243-2003评价栽插质量等,研究了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并评价其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机插秧苗的超秧龄特别是严重超秧龄阶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秧苗素质和产量,弹簧秤法测定秧块盘结力,参照GB/T 6243-2003评价栽插质量等,研究了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并评价其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机插秧苗的超秧龄特别是严重超秧龄阶段,秧苗素质迅速变劣,表现为株高急剧增加,百株干重和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呈线性上升。一叶一心期追施适宜的氮肥并配以二次化控措施,可使超秧龄机插秧苗保持较好的移栽状态和栽插质量,保证其高产。在一叶一心期追施氮肥N 6 g/m2并配以100 mg/L多效唑浸种,并在二叶一心期喷施250 mg/L多效唑能保持相对较好的秧苗素质;关键栽插质量指标—漏插率可降低至8.5%,并能获得9.95 t/hm2的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麦两熟区 机械化移栽 秧苗生长 调控
下载PDF
育秧基质配施腐植酸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安之冬 管浩 +4 位作者 朱远芃 柴如山 郜红建 华胜 王宜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181,共9页
通过田间秧盘育秧试验,以徽两优882为供试材料,研究水稻育秧基质与腐植酸配施对机插秧幼苗素质、养分吸收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水稻育秧基质以腐熟秸秆、腐熟稻壳、蛭石和干细土按体积3∶2∶2∶3配成。试... 通过田间秧盘育秧试验,以徽两优882为供试材料,研究水稻育秧基质与腐植酸配施对机插秧幼苗素质、养分吸收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水稻育秧基质以腐熟秸秆、腐熟稻壳、蛭石和干细土按体积3∶2∶2∶3配成。试验共设置不施肥(CK)、单施腐植酸(HA)、缺氮施肥(PK)、配施氮磷钾肥(NPK)和腐植酸优化施肥(HNPK)5个处理。秧苗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根系形态和植株养分吸收量均随播种时间的延长呈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趋势。NPK和HNPK处理所育秧苗地上部生长特征、根系形态和植株养分吸收量在育秧10 d后显著优于CK处理(P<0.05)。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HNPK处理所育水稻秧苗在秧龄20d时秧苗壮苗指数比NPK处理提高8.62%;水稻植株氮、磷和钾净吸收量分别比NPK处理提高3.65%~13.12%、3.76%~16.06%和4.22%~13.12%,以上指标均在秧龄15 d时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HNPK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比NPK处理分别高2.63%和1.19%,水稻产量增加4.30%,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水稻育秧基质配施氮磷钾肥和腐植酸均能提高秧苗素质和养分吸收累积量,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苗 有机无机复混基质 腐植酸 秧苗素质 水稻产量
下载PDF
生化试剂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聪聪 邓建平 +2 位作者 张洪程 汪洪洋 王维屯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7期10-14,共5页
为了给机插水稻抗逆高产栽培提供实践参考,以‘南粳9108’为材料,通过始穗期喷施劲丰(1.5 L/hm2)、碧护(60 g/hm2)、矮壮丰(675 g/hm2)、磷酸二氢钾(750 g/hm2)、赤霉酸(15 g/hm2)处理的方法,研究不同生化试剂对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水稻... 为了给机插水稻抗逆高产栽培提供实践参考,以‘南粳9108’为材料,通过始穗期喷施劲丰(1.5 L/hm2)、碧护(60 g/hm2)、矮壮丰(675 g/hm2)、磷酸二氢钾(750 g/hm2)、赤霉酸(15 g/hm2)处理的方法,研究不同生化试剂对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水稻倒伏、株型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劲丰和赤霉酸分别将抽穗历期推迟和延长1天。赤霉酸显著增加株高、穗下节间长度和重心高度,增加倒伏风险。矮壮丰、碧护、磷酸二氢钾不影响抽穗历期,通过增加基部节间充实,降低重心高度,提高植株抗倒能力。生化试剂对同种机插方式水稻全生育期、穗长、剑叶鞘长无影响,钵苗机插较毯苗同期播栽成熟期迟2天,有利于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促进灌浆结实和培育壮秆大穗。钵苗机插水稻易于实现稳定高产,矮壮丰、碧护、磷酸二氢钾能有效缓解异常气候不利影响,生产中应加快研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生化试剂 生育期 株型 倒伏
下载PDF
氮肥和密度互作对机插超级杂交稻叶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乾 刘科 +4 位作者 何爱斌 龙继锐 卢碧林 田小海 张运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0,共4页
以超级杂交稻全两优681为材料,探讨不同氮肥用量和密度对江汉平原地区机插超级杂交稻叶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互作对高效叶面积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影响显著,对胞间CO2浓度影响不显著。低氮、低密度有利... 以超级杂交稻全两优681为材料,探讨不同氮肥用量和密度对江汉平原地区机插超级杂交稻叶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互作对高效叶面积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影响显著,对胞间CO2浓度影响不显著。低氮、低密度有利于高效叶面积率的提高,高氮、低密度有利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提高。氮肥和密度互作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着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高氮(250 kg/hm2)+高密度(2.38×105株/hm2)处理产量最高,为9.26 t/hm2,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氮肥和密度互作主要影响了超级杂交稻的单株穗数、结实率。其中,单株穗数是机插杂交稻超高产的关键,建议江汉平原地区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氮肥 密度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胡群 曹利强 +4 位作者 夏敏 张洪程 陈厚存 郭保卫 魏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34-37,共4页
[目的]寻求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施氮量,以期为当地钵苗机插水稻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钵苗机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方法]在统一钵苗机插条件下,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氮肥水平N0(0)、N1(... [目的]寻求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施氮量,以期为当地钵苗机插水稻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钵苗机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方法]在统一钵苗机插条件下,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氮肥水平N0(0)、N1(187.5kg/hm^2)、N2(225.0 kg/hm^2)、N3(262.5 kg/hm^2)、N4(300.0 kg/hm^2)、N5(337.5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2个水稻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产量随氮肥水平的提高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N4水平下最高;移栽至拔节与拔节至抽穗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N4处理最大;2个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常规稻品种在N4水平下吸收利用率最高,杂交稻品种在N3水平下最高。[结论]在氮肥用量为300.0 kg/hm^2时,2种钵苗机插水稻各项群体指标较优,干物质积累多,有效穗数足,产量较高,氮素吸收利用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钵苗机插水稻 产量形成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田间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2
8
作者 于林惠 丁艳锋 +2 位作者 薛艳凤 凌启鸿 袁钊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78,共6页
为明确影响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该文以镇稻6217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施用旱秧壮秧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较低时,秧苗个体性状优势明显,但盘根性差,不利于起秧机插;播量过高时,秧苗素质... 为明确影响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该文以镇稻6217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施用旱秧壮秧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较低时,秧苗个体性状优势明显,但盘根性差,不利于起秧机插;播量过高时,秧苗素质弱,不利于机插后的返青活棵。水分运筹中,旱育较水育更有利于健壮秧的形成,同时有助于延长秧龄、增加秧龄弹性。施用旱秧壮秧剂在短期内可起到培肥的效果,但用量不宜超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育秧 播种量 旱育秧 旱秧壮秧剂 秧苗素质
下载PDF
苗床落谷密度、施肥量和秧龄对机插稻苗质及大田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1
9
作者 沈建辉 邵文娟 +4 位作者 张祖建 景启坚 杨建昌 陈文林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2-409,共8页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使较密的落谷密度、少量施肥(处理编码M1、M2)或较稀的落谷密度、多量施肥(编码X3),均表现减产趋势,故适龄早栽至关重要。(3)秧龄21 d秧苗的发根力和茎鞘淀粉含量等指标均优于秧龄16 d的(差异显著),但因大田苗数和穗数减少,稻谷产量显著下降。可见机插秧的壮苗指标因秧龄而异。(4)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效应的通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1.1112),每穗粒数次之(通径系数为0.6517)。说明机插稻以争穗数为第一要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育秧 落谷密度 苗床施肥量 秧龄 秧苗质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8
10
作者 孙建军 张洪程 +10 位作者 尹海庆 陈波 郭保卫 魏海燕 戴其根 王生轩 陈献功 姜元华 姜明波 杜元中 夏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制机插条件下,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以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为材料,采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罗山、豫中新蔡、豫北原阳... 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制机插条件下,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以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为材料,采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罗山、豫中新蔡、豫北原阳3个试点,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源利用的影响。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除了中熟中粳的产量在罗山和新蔡点是5月16日(第Ⅱ期)最高、在原阳点是5月11日(第Ⅰ期)最高外,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4种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在各点均是5月11日(第Ⅰ期)最高,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品种类型间和试点间下降的差异显著性不同。随着播期的推迟,同一试点品种类型间的产量差异呈逐渐增大趋势,杂交迟熟中粳的产量在各试点均是最高,且在每一期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类型(P<0.01)。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全生育期呈极显著缩短趋势(P<0.01);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及温光利用率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P<0.01);生育期的缩短主要表现在播种-拔节期的营养生长阶段。在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机插条件下,豫南稻区首选杂交和常规迟熟中粳,其次是早熟晚粳,适宜播期均为5月11日-5月25日;豫北沿黄稻区首选杂交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其次是常规迟熟中粳,适宜播期均为5月11日-5月21日。该研究结果为河南省不同生态区水稻生产机械化高产栽培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 温度 栽培 机插稻 播期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王海月 李玥 +8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蒋明金 王春雨 赵建红 孙园园 徐徽 严奉君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64,共15页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氮肥 机插稻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培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祖建 于林惠 +3 位作者 王君 郎有忠 薛艳凤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84-1390,共7页
床土培肥是培育水稻机插秧苗的首要措施。在不同类型床土条件下对培肥水平与床土速效氮磷钾增加的关系及育秧过程中的肥力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速效肥料进行床土培肥,随培肥量增加床土速效氮磷钾含量迅速增加,速效氮的增... 床土培肥是培育水稻机插秧苗的首要措施。在不同类型床土条件下对培肥水平与床土速效氮磷钾增加的关系及育秧过程中的肥力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速效肥料进行床土培肥,随培肥量增加床土速效氮磷钾含量迅速增加,速效氮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高培肥处理的增幅大于低培肥处理,丘陵土的增加快于冲积土;速效磷含量随培肥水平的提高直线上升,床土类型间有显著差异,丘陵土快于冲积土;速效钾的增加趋势与速效磷相似,但增速在不同床土间几近相同。育秧过程中速效养分的消耗也各具特点,总的趋势是高培肥水平下高消耗,速效氮消耗快于速效磷和速效钾。一定肥力范围内,秧苗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随床土培肥水平的升高而增加,通过床土培肥措施可以有效地调控秧苗株高。但根/冠比随培肥水平增加而下降。只有在合适的肥力指标范围内,才能育成适宜形态和地上、地下部生长均衡的健壮机插秧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育秧 床土 肥力 秧苗质量
下载PDF
适宜机插株行距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 被引量:20
13
作者 崔思远 曹光乔 +1 位作者 张文毅 朱晓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7-43,共7页
为了比较不同行距插秧机的作业效果,以及机插秧不同株行距组合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江苏靖江、张家港和黄海农场3地进行了连续2 a田间定位试验。每个试验点设置行株距分别为:30 cm×11 cm、25 cm×14 cm、25 cm×11 c... 为了比较不同行距插秧机的作业效果,以及机插秧不同株行距组合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江苏靖江、张家港和黄海农场3地进行了连续2 a田间定位试验。每个试验点设置行株距分别为:30 cm×11 cm、25 cm×14 cm、25 cm×11 cm 3种株行距组合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水稻漏插率方面,2012年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高,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低,2013年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仍最高,25 cm×14 cm(行距×株距)处理最低。窄行距大株距有利于降低水稻漏插率,但在伤秧率、倒秧率方面和每穴平均株数方面,3个品种的不同处理之间均无统一规律;分蘖稳定后各试验点茎蘖数均为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高,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最低,大株行距有利于促进水稻分蘖;产量方面各处理每公顷有效穗数30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最终各处理实际产量表现为25 cm×11 cm(行距×株距)处理较好,故插秧机行株距为25 cm×11 cm较适合于江苏省水稻机械化种植。该研究可为江苏省水稻插秧机机具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作物 生长 株行距 插秧效果 茎蘖动态
下载PDF
不同农艺措施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陶帅平 李仿伢 +3 位作者 马国福 狄田荣 徐春松 管朝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463-14465,共3页
[目的]统计分析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特点,研究机插密度和肥料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以优化机插水稻农艺配套措施。[方法]分别设置3种机插秧规格和3种氮肥作基蘖肥与穗肥配比田间试验,考察产量及其构成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机插... [目的]统计分析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特点,研究机插密度和肥料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以优化机插水稻农艺配套措施。[方法]分别设置3种机插秧规格和3种氮肥作基蘖肥与穗肥配比田间试验,考察产量及其构成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增产增收明显,单产在5737.5~10315.7kg/hm^2时,产量与总颖花量及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适宜的机插规格应掌握在11.7~13.3cm×30.0cm,基本苗75万-105万/hm^2。土壤肥力中等,单产要求在9000kg/hm^2以上时,投入总氯(纯)应为270—300kg/hm2,N:P2O5:K2O为1.0:0.3:0.5,氮素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宜为5:5或6:4。[结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策略适宜走建立适中群体、抬升后期肥料运筹比重、提高成穗率、主攻大穗、增加千粒重之路,穗数型增产与穗重型增产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手栽水稻 产量 密度 肥料运筹
下载PDF
秧龄和二次化控对机插水稻毯状育苗综合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斌 吴文革 +5 位作者 周永进 陈刚 许有尊 李霞红 孙如银 李福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为了研究烯效唑对移栽水稻影响机制,以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培育毯秧苗,设置4种秧龄,并于一叶一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进行二次化控处理,考察秧苗素质并跟踪考察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1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综合... 为了研究烯效唑对移栽水稻影响机制,以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培育毯秧苗,设置4种秧龄,并于一叶一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进行二次化控处理,考察秧苗素质并跟踪考察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1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综合素质下降,与对照20 d秧龄的秧苗素质相比,超秧龄秧苗尤其是严重超秧龄,秧苗素质和秧块状态迅速恶化,表现为株高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发根力和根系活力降低,栽插质量下降,移栽后活棵慢;和20 d秧龄相比,25 d、30 d和35 d秧龄栽插水稻最终产量分别减产1 403.55 kg/hm^2、1 995.75 kg/hm^2和2 920.95 kg/hm^2;21叶1心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二次化控处理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与不喷施的对照相比,化控处理的秧苗株高、叶片丙二醛、漏插率、伤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均明显降低,而百株干重、茎基宽、绿叶数、根数、发根力、根系活力、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根系盘结力等则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增加9%-32%;3不同秧龄对化控强度要求不同,适栽秧龄期,各浓度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而超秧龄初期和中期阶段时烯效唑作用效果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机插稻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原文传递
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建军 张洪程 +12 位作者 王生轩 郭保卫 陈波 魏海燕 戴其根 许轲 尹海庆 霍中洋 陈献功 王付华 王亚 翟顺国 姜明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6-86,共11页
为了探讨河南省稻-麦两熟区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稻生长特性的影响,在豫南稻区罗山,以生产上主推的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5个类型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品种类型毯苗机插水稻的产量... 为了探讨河南省稻-麦两熟区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稻生长特性的影响,在豫南稻区罗山,以生产上主推的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5个类型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品种类型毯苗机插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数、干物质量及群体生长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不同品种机插稻平均产量在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P〈0.01),即随着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下降(P〈0.01),第Ⅰ播期(5月11日,10.60 t/hm2)较第Ⅱ(5月16日)-Ⅵ(6月5日)播期分别增产2.15%~28.81%;杂交迟熟中粳产量(10.44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品种类型(P〈0.01),较其他类型品种分别增产9.20%~17.53%。同一品种类型,除了中熟中粳的产量在第Ⅱ播期(5月16日)最高,随后呈显著递减趋势外,其他4种类型品种机插稻的产量均是随着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但品种类型间下降幅度不同。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除结实率在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在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外,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在年份间、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同一类型品种,除中熟中粳的结实率随播期推迟呈先略升后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他类型品种的穗数、每穗颖花数、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均是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在播期影响下,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变化较大,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变化较小;且对产量影响大小为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穗数〉千粒质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粒数、总颖花量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和千粒质量呈负相关;总颖花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播种 机械化 播期 机插稻 产量 群体生长率
下载PDF
机插配合控释掺混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宣 丁俊山 +3 位作者 刘彦伶 顾艳 韩科峰 吴良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3-789,共7页
在浙江黄泥田进行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与施肥方式结合对水稻产量和成熟期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配合控释掺混肥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比手插配合常规化肥处理... 在浙江黄泥田进行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与施肥方式结合对水稻产量和成熟期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配合控释掺混肥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比手插配合常规化肥处理高16.3%,比直播配合控释掺混肥处理高27.0%,与手插配合控释掺混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与手插配合常规化肥相比,机插配合控释掺混肥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1.6%、13.6%和41.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提高了27.1%,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0.0%、22.2%和46.2%.表明机插配合控释掺混肥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水稻轻简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 控释掺混肥 产量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土壤酶
原文传递
施氮量对机插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留根 张岳芳 +2 位作者 王子臣 谢建康 叶卢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39-143,共5页
研究氮肥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为超级稻米质调优和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以粳型超级稻常规品种南粳44和杂交品种常优1号为材料,在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90、180、270、360kg/hm^2)对粳型超级稻主要... 研究氮肥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为超级稻米质调优和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以粳型超级稻常规品种南粳44和杂交品种常优1号为材料,在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90、180、270、360kg/hm^2)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粘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2个品种的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3个曲线峰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淀粉RVA谱其他特征参数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常优1号的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对氮肥施用量的反应较南粳44表现敏感,增加施氮量使杂交粳稻外观品质变差。随施氮量的增加,2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增施氮肥在提高粳型超级稻加工和营养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稻米食味品质,并使稻米淀粉粘性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稻米品质 淀粉RVA谱 粳型超级稻 机插水稻
下载PDF
播种量与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龙瑞平 李贵勇 +6 位作者 夏琼梅 侯跃 朱丽芬 李香连 赵丽娟 朱海平 杨从党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6-178,共3页
在旱育秧方式下,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和不同秧龄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在25 d以内,不同播种量之间的秧苗素质差异不大;秧龄超过25 d,播种量为70 g/盘的处理秧苗素质要好于其他播种量处理。
关键词 机插稻 秧龄 播种量 秧苗素质 旱育秧
下载PDF
机插粳稻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于林惠 李刚华 +6 位作者 徐晶晶 杨娟娟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强盛 凌启鸿 丁艳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716,共10页
调查研究2008—2009年江苏武进区漕桥(品种为武香粳9号)和前黄(品种为武运粳7号)等2个大于6.7hm2机插粳稻高产示范方,探讨机插粳稻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并对高产精确定量施肥参数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粳稻产量的80%左右来自抽穗后... 调查研究2008—2009年江苏武进区漕桥(品种为武香粳9号)和前黄(品种为武运粳7号)等2个大于6.7hm2机插粳稻高产示范方,探讨机插粳稻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并对高产精确定量施肥参数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粳稻产量的80%左右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抽穗后叶片的干物质积累呈表观输出,而茎鞘的干物质积累呈表观输入;抽穗后氮素的转运贡献率也主要来自叶片。机插粳稻对氮的吸收量随产量升高而增加,增加量主要来自抽穗后;随着产量提高,抽穗至成熟期氮积累量和积累比例均上升,对磷钾的吸收量上升但吸收比例却有下降的趋势;成熟期氮收获指数在0.51~0.61之间,磷收获指数在0.75左右,钾收获指数接近0.20;高产机插粳稻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为2.0~2.1kg,氮磷钾吸收比例为2.0∶0.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机插 氮磷钾 精确施肥 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