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作方式、播深及覆土对机播套作小麦麦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郑亭 樊高琼 +5 位作者 王秀芳 吴中伟 杨文钰 毛树明 孙万军 宋宗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4-168,共5页
为了探索提高丘区套作小麦机播质量的农艺措施,本试验分别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设置了播深(2,5,8cm)、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处理对麦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中播深对麦苗素质影响最大,5cm播深利于培育壮苗,播深2cm时表现为出苗率... 为了探索提高丘区套作小麦机播质量的农艺措施,本试验分别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设置了播深(2,5,8cm)、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处理对麦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中播深对麦苗素质影响最大,5cm播深利于培育壮苗,播深2cm时表现为出苗率、基本苗,根系活力、干物质质量及叶面积显著下降,而播深8cm时地中茎极显著增长导致出苗率下降,单株茎蘖数、最高苗、干物质质量及叶面积极显著降低;翻耕条件下分蘖节埋得较深,促进了植株分蘖,但地中茎加长,出苗率变低;免耕条件下植株生长量大,株高和绿叶面积增大;覆土处理单株茎蘖数、最高苗及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幼苗素质较不覆土高。因此,丘区套作小麦机播配套的农艺措施应选择"免耕+播深5cm+覆土"利于提高麦苗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 耕作 植株 套作小麦 机播 播深 覆土 麦苗素质
下载PDF
耕作方式、播深及覆土对机播套作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樊高琼 郑亭 +4 位作者 陈溢 李金刚 吴中伟 王秀芳 杨文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0-25,共6页
为探讨发展丘区套作小麦机播技术配套的农艺措施,该试验分别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设置了播深(2、5、8 cm)、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农艺措施对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大小的先后顺序是播深>耕作方式&... 为探讨发展丘区套作小麦机播技术配套的农艺措施,该试验分别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设置了播深(2、5、8 cm)、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农艺措施对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大小的先后顺序是播深>耕作方式>覆土。其中播深对群体质量和产量指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最适播深为5 cm,8 cm次之;播深2 cm时分蘖少群体小,主要依靠主茎成穗,且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显著减小。免耕优于翻耕,免耕能扩大群体,同时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茎蘖成穗率及产量。覆土利于群体苗期分蘖和花后干物质积累,达到显著增产效果。另外,3种农艺措施的交互作用显著。综合来看,丘区套作小麦机播技术配套的农艺措施宜选用"免耕+播深5 cm+覆土",利于优化群体质量提高整体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耕作 植株 套作小麦 机播 播深 覆土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适宜机播深度及覆土厚度提高苦荞幼苗素质 被引量:11
3
作者 向达兵 邹亮 +6 位作者 彭镰心 赵钢 范昱 韦爽 宋超 刘学仪 海来吉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33,共8页
为探索西南丘陵山区苦荞机械播种的可行性和提高机械播种质量的农艺措施,该试验研究了播深(2,4,6 cm)和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对苦荞幼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对苦荞幼苗性状影响最大,4 cm播深有利于培育苦荞壮苗,播深2 cm时表现... 为探索西南丘陵山区苦荞机械播种的可行性和提高机械播种质量的农艺措施,该试验研究了播深(2,4,6 cm)和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对苦荞幼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对苦荞幼苗性状影响最大,4 cm播深有利于培育苦荞壮苗,播深2 cm时表现为出苗率差、基本苗和成苗率低,根系活力、茎粗小、干物质量、单株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下降,而播深6 cm时地中茎过长导致出苗率下降,株高、干物质量、单株叶面积、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覆土有利于提高苦荞的出苗率和根系活力,干物质量增加,地中茎适度增长,幼苗素质较不覆土高。苦荞幼苗各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各播深处理条件下苦荞幼苗性状差异较大,覆土加剧了各处理间的分异程度。在机械播种后进行苦荞幼苗素质评价时,应选择株高、根系活力、总干物质量、根干物质量、茎粗、单株叶面积、地中茎长度适中和子叶节长度等指标,能够准确地反映苦荞幼苗素质。综合可知,采用4 cm播深和覆土最有利于提高苦荞幼苗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耕作 生长 苦荞 机播 覆土 幼苗性状
下载PDF
机播小麦种子与肥料适宜间隔距离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薛少平 朱瑞祥 +2 位作者 姚万生 韩思明 杨有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51,共5页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子和肥料的适宜间隔距离,进行了种肥间距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种子混施,特别是在中、高肥条件下,会使种子严重受损,而影响苗全、苗齐、苗壮;在下位、侧位施肥各处理中,肥料距种子越近,对小麦的萌发、出苗、生长和产...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子和肥料的适宜间隔距离,进行了种肥间距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种子混施,特别是在中、高肥条件下,会使种子严重受损,而影响苗全、苗齐、苗壮;在下位、侧位施肥各处理中,肥料距种子越近,对小麦的萌发、出苗、生长和产量影响越大;下位施肥,以肥料施于种子下6 cm最好,侧位施肥,肥料施于种子侧4~6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播种 保护性耕作 旱地小麦 种肥间距
下载PDF
机播小麦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袁文胜 何增富 +3 位作者 金诚谦 卞丽娜 李继伟 詹国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215,共4页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肥施肥方式,进行了田间试验。选择肥料相对种子的施肥位置、施肥深度和施肥量作为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肥料相对种子位于侧位或正位的位置对产量的影响次之,施...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肥施肥方式,进行了田间试验。选择肥料相对种子的施肥位置、施肥深度和施肥量作为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肥料相对种子位于侧位或正位的位置对产量的影响次之,施肥量对产量影响最小。正交试验数据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施肥方式为正位深施肥,肥料与种子间距为5cm左右。因为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其他因素很小,从降低投入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综合考虑,应该适当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肥 正位深施 机械播种 种肥间距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播种深度和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秦燕 赵永康 +2 位作者 杨洪 李兰 杨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9期38-40,共3页
为西南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以仲玉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种深度(5cm,8cm)、播种机具(ZHSB-10中型播种机、2B-2小型播种机)对机播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植株多数农艺性... 为西南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以仲玉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种深度(5cm,8cm)、播种机具(ZHSB-10中型播种机、2B-2小型播种机)对机播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植株多数农艺性状等均以播种深度5cm的较高;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播种深度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逐渐变小;播种深度对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和倒折率等影响较小,5cm播种深度能小幅度提高机播玉米产量及多数产量性状。不同的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出苗率、株高整齐度和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农艺性状、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倒折率、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等影响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播 播种深度 播种机具
下载PDF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晶 刘欣芳 谈克俭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年第6期62-64,共3页
推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从机械整地、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3个方面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实施要点,以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 推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从机械整地、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3个方面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实施要点,以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玉米 机械整地 机械播种 机械收获
下载PDF
芝麻耕种施肥一体化机械播种方式对芝麻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魏林根 肖运萍 +3 位作者 吕丰娟 汪瑞清 杨成春 梁小兵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28-29,33,共3页
为了探索芝麻高效高产机械化播种方式,试验以芝麻耕种施肥一体化播种设备为对象,研究了3种播种方式在地势平整及不平整田块对芝麻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势不平整的田块,宜选择播种管将芝麻种子播于旋耕刀片前端,通过旋耕完成盖土的... 为了探索芝麻高效高产机械化播种方式,试验以芝麻耕种施肥一体化播种设备为对象,研究了3种播种方式在地势平整及不平整田块对芝麻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势不平整的田块,宜选择播种管将芝麻种子播于旋耕刀片前端,通过旋耕完成盖土的播种方式,可以保证较高的芝麻出苗数量及田间基本苗;在地势较平整的田块,宜选择播种管直接将芝麻种子播于旋耕刀片后端的土壤内,由播种设备后端的滚轴完成镇压,可以获得较高的芝麻出苗数量及田间基本苗,且出苗较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机械播种 出苗
下载PDF
丘陵山地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肖洁 周训谦 +1 位作者 张佩 刘敏 《农产品加工(下)》 2014年第12期56-59,共4页
贵州省毕节市农机研究所和省山地农机研究所联合,引进、研制适应南方山区种植生产特点的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机具,并进行多种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以探索选择适宜丘陵山区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机具的推广应用... 贵州省毕节市农机研究所和省山地农机研究所联合,引进、研制适应南方山区种植生产特点的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机具,并进行多种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以探索选择适宜丘陵山区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机具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生产机械化 技术模式
下载PDF
黔油29号机械化播种示范效果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大雄 李杰 +6 位作者 曾兵 周应友 刘垚 刘伟 罗莉斯 陈德珍 曾令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71,75,共3页
为了大力推行油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方式,对黔油29号杂交新品种进行了小型机械化播种示范。结果表明,旱地早播单产达178.5kg/667m2,稻田机播单产150kg/667m2左右,其生产效益高于传统育苗移栽和稻田免耕移栽。说明,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 为了大力推行油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方式,对黔油29号杂交新品种进行了小型机械化播种示范。结果表明,旱地早播单产达178.5kg/667m2,稻田机播单产150kg/667m2左右,其生产效益高于传统育苗移栽和稻田免耕移栽。说明,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等轻简化栽培技术,可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对全面推进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油菜生产存在的诸多限制因素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油29号 机械化播种 示范效果
下载PDF
播幅对机条播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树平 张强 +3 位作者 沈杰 左京 程婷 周定邦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5年第5期115-117,共3页
以‘武运粳24'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5个不同播幅对机条播水稻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条播水稻的产量随着播幅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播幅为5 cm时的产量最高,达到9.064 t/hm^2... 以‘武运粳24'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5个不同播幅对机条播水稻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条播水稻的产量随着播幅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播幅为5 cm时的产量最高,达到9.064 t/hm^2;播幅的增大有利于提高中期水稻分蘖能力和缓解高峰苗后分蘖消亡速率,播幅5 cm的高峰苗数比2 cm的增加了8.1%,而无效分蘖消亡速度降低了9.9%,最终有效穗数多;播幅5 cm基部第一、二节间总长比2 cm处理减少了3.32 cm;高效叶面积比例比2 cm处理增加了3.47,播幅大的处理节间和上层叶面积的配置更加合理,更易于塑造抗倒和高光效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群体质量 机播 播幅
下载PDF
山地机播玉米一播全苗的限制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庭启 王秀全 +3 位作者 何丹 税红霞 张华 蒋晓芳 《耕作与栽培》 2013年第4期33-34,共2页
对山地机播玉米一播全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科学的归纳和分析,探讨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为今后山地机播玉米一播全苗技术的完善和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玉米 机播 一播全苗 限制因素 对策
下载PDF
高寒冷凉区栽培方式、密度与覆膜对玉米新品种并单16号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运平 刘守渠 +3 位作者 古晓红 陈保国 郭峰 任小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123-1126,共4页
通过3个种植方式(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机播、普通膜覆盖;露地机播)和3个种植密度(7.5万,6.5万,5.5万株/hm2)对特早熟玉米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进行高产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并单16号特早熟玉米品种在起垄、补水机播、渗... 通过3个种植方式(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机播、普通膜覆盖;露地机播)和3个种植密度(7.5万,6.5万,5.5万株/hm2)对特早熟玉米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进行高产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并单16号特早熟玉米品种在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处理条件以及密度在7.5万株/hm2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露地机播条件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密度5.5万株/hm2条件下籽粒产量最低。由此得出,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最适宜的栽培模式为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密度7.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播 渗水膜 密度 并单16号
下载PDF
不同生产条件下夏玉米机械播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家华 王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3-207,共5页
玉米播种技术好坏对玉米产量有很大影响,为提高玉米播种效率,通过免耕精密播种机的破茬开沟器改进前后的试验对比,对不同生产条件下夏玉米机械播种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改进前的播种机,改进后的播种机在播种深度上未出现过深... 玉米播种技术好坏对玉米产量有很大影响,为提高玉米播种效率,通过免耕精密播种机的破茬开沟器改进前后的试验对比,对不同生产条件下夏玉米机械播种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改进前的播种机,改进后的播种机在播种深度上未出现过深或晒种现象,种肥间距更加合理,播种合格率高,重播率、漏播率低,每公顷玉米产量可提高750kg左右,播种质量更接近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机械播种 不同生产条件
下载PDF
宿州市維桥区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小麦机播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83-83,85,共2页
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省工增产、优化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宿州市維桥区玉米秸秆还田的优点,并总结了小麦机播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小麦 机播 应用效果 安徽宿州 埇桥区
下载PDF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示范与推广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兆才 何学芹 +1 位作者 戈芹英 余正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1期66-66,68,共2页
小麦机播技术,可显著地减少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是传统播种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化的必然趋势。机播技术的推广,对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麦 机械播种 增产增收
下载PDF
玉米机械化栽培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利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第7期75-76,共2页
在分析玉米机械化栽培增产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介绍此项技术的实施要点及应采取的推广方式,以玉米人工栽培技术为对照,计算此项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机械化栽培 玉米 机械播种 经济效益 推广
下载PDF
南方机械播种对不同甜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磊 冯恩友 +5 位作者 俞婷 李高科 李春艳 李余良 文天祥 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为形成南方鲜食玉米区机械播种的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筛选适合机播的甜玉米品种,选用6~7个甜玉米优良品种和勺式双行播种机,在珠三角垄作区(2016春种)、粤西平作区(2017春种)进行大田机播试验,每穴播2粒种子,研究机播对不同品种产量形成... 为形成南方鲜食玉米区机械播种的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筛选适合机播的甜玉米品种,选用6~7个甜玉米优良品种和勺式双行播种机,在珠三角垄作区(2016春种)、粤西平作区(2017春种)进行大田机播试验,每穴播2粒种子,研究机播对不同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粤甜28、粤甜27、粤甜26的鲜穗产量在2年均居前3位,具有较高的稳产性,年均鲜穗产量分别为16 919.6、17 910.0、15 320.4 kg/hm^2;种子萌发率85%以上、发芽势50%以上的品种有4个,说明从萌发角度可初筛适宜机播的品种;垄作区、平作区每穴出苗分别为0.81~1.22株、0.67~1.73株,间苗(空穴不补苗)后,平均存苗率87.6%、82.8%,存苗率最高的3个品种,在垄作区依次是粤甜28、粤甜27、粤甜26,在平作区依次是粤甜27、正甜68、粤甜28,说明从存苗率角度可筛选适宜机播品种;苗期整齐度前3位的品种是粤甜28、粤甜27、正甜68。从发芽率、发芽势、存苗率、产量稳定性可筛选适宜机播甜玉米品种,2年2区域的试验表明,粤甜28、粤甜27具有较高的萌发率、萌发势、苗期整齐度和稳定的鲜穗产量,适宜机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机械播种 鲜穗产量 产量形成
下载PDF
两种冬小麦行距配置对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晓莹 张英华 +4 位作者 周丽丽 周顺利 鲁来清 王润政 彭洪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7-143,共7页
为了改善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提高周年产量。通过在冬小麦季设置"三窄一宽"(14+14+14+20 cm)和"四窄一宽"(10+10+10+10+22 cm)2种行距配置,夏玉米播在前茬小麦的宽行,研究了行距配置... 为了改善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提高周年产量。通过在冬小麦季设置"三窄一宽"(14+14+14+20 cm)和"四窄一宽"(10+10+10+10+22 cm)2种行距配置,夏玉米播在前茬小麦的宽行,研究了行距配置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群体质量、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冬小麦等行距种植(15.6 cm)相比,行距配置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宽行机播夏玉米的出苗率明显提高,六叶展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表现较好,整齐度明显提高;2种行距配置处理夏玉米的穗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4%,6.7%,产量增加10.2%,13.0%,周年产量分别增加5.76%,5.29%。因此,适当改变行距不会导致冬小麦产量降低,反而有利于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的提高,提高夏玉米及周年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行距一体化配置 机械播种 出苗质量 产量
下载PDF
播期和整地方式对湖南玉米机械播种的影响
20
作者 曹钟洋 刘良武 +7 位作者 周精华 田祖庆 郭欢乐 汤彬 曾强 李涵 陈松林 陈志辉 《作物研究》 2021年第4期297-301,共5页
为研究播期和整地方式对湖南玉米机械播种的影响,提高播种质量,以前期筛选的2BFG-4型玉米精量播种机为播种机械,2018年将8个玉米品种分两个播期(春播、夏播)进行机播,播前不整地;2019年将10个玉米品种春季机播,播前整地。结果显示,播期... 为研究播期和整地方式对湖南玉米机械播种的影响,提高播种质量,以前期筛选的2BFG-4型玉米精量播种机为播种机械,2018年将8个玉米品种分两个播期(春播、夏播)进行机播,播前不整地;2019年将10个玉米品种春季机播,播前整地。结果显示,播期对机播出苗率影响较大,机播出苗率夏播显著高于春播,高18.1百分点;播期对机播粒距合格指数、重播率无显著影响,但漏播率夏播显著低于春播。对2年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播前整地与不整地)播种的4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整地方式显著影响机播粒距合格指数,机播粒距合格指数播前整地机播比播前不整地机播提高20.0百分点,出苗率提高12.7百分点,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分别低4.2、15.8百分点,整地后机播效果可达国家标准。因此,播期和整地方式影响湖南玉米机械播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械播种 播期 整地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